![初三上册(秋季班)化学讲义 第13讲-二氧化碳的制取 强化版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4142565/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三上册(秋季班)化学讲义 第13讲-二氧化碳的制取 强化版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4142565/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三上册(秋季班)化学讲义 第13讲-二氧化碳的制取 强化版03](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4142565/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三上册(秋季班)化学讲义 第13讲-二氧化碳的制取 强化版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4142565/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三上册(秋季班)化学讲义 第13讲-二氧化碳的制取 强化版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4142565/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三上册(秋季班)化学讲义 第13讲-二氧化碳的制取 强化版03](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4142565/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实验活动2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课后作业题
展开二氧化碳的制取
知识点1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1.药品:大理石(或石灰石)、稀盐酸。
2.反应原理:CaCO3+2HCl=CaCl2+ H2O+CO2↑
3.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
(1)发生装置:“固——液不加热型”。气体的发生装置由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决定。制取二氧化碳常用的发生装置如下:
(2)装置连接时要注意以下两点:
①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必须插入到液面以下,否则生成的气体会从长颈漏斗口跑掉;
②导气管伸入容器内无需太长,更不能插入到液面以下。若伸入到液面下,
气体就无法从导管口排出。
(3)收集装置:气体的收集方法由气体的密度和气体的溶解性决定。二氧
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大,通常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如右图所
示)。收集时要注意将导管插到瓶底。
4.验满:将燃着的木条置于集气瓶口,如木条熄灭,则二氧化碳收集满了。
5.检验: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若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说明
有CO2生成。
【特别注意】
药品选用应注意的问题:
(1)不能用浓盐酸。浓盐酸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混入二氧化碳中,导致所收集的二氧化碳不纯。
(2)不能用硫酸。因为硫酸跟碳酸钙反应(H2SO4+CaCO3=CaSO4+H2O+CO2↑) 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它覆盖在石灰石的表面,阻碍了石灰石与硫酸进一步接触,使反应难以继续进行。
(3)不可用碳酸钠。因为碳酸钠是固体粉末且易溶于水,它与盐酸反应(Na2CO3+2HCl=2NaCl+H2O+CO2↑)速率太快,不便于控制,且碳酸钠比石灰石价格高,不经济。
典例精讲
【典例1】(2019春•东阳市期末)如图是实验室常见的一些装置,关于装置的选择和使用错误的是( )
A.甲装置既可以作为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也可以作为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
B.乙装置可作为利用干燥的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
C.丙装置测量氧气体积时,瓶内装满水,气体从c端进入,另一端与量筒相连
D.若盐酸和石灰石足量,选择甲、丙两种装置,导管c接导管a依然无法收集到一瓶CO2
【分析】A.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反应原理进行分析;
B.根据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条件进行分析;
C.根据装置丙的特点进行分析;
D.根据二氧化碳能溶于水进行分析。
【解答】解:A.实验室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用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都不需要加热,属于固、液常温型,都可用装置A作发生装置,故A正确;
B.因为高锰酸钾是干燥的,在试管口不会产生冷凝水,故B正确;
C.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排出水的体积就是生成的氧气的体积,故C正确;
D.因为二氧化碳是能溶于,1体积的水约只能溶解 1体积的二氧化碳,当盐酸和石灰石足量,选择甲、丙两种装置,导管c接导管a能收集到一瓶CO2,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实验装置的选择,选择发生装置时,要考虑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等因素;选择收集装置时,要考虑气体的水溶性、能否和水发生化学反应、密度、能否和空气中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等因素。
【典例2】(2019•深圳模拟)下列应用于实验室里制CO2的试剂,最合适的是( )
A.稀盐酸与碳酸氢钠 B.稀硫酸与碳酸钠
C.稀盐酸与碳酸钙 D.稀硫酸与碳酸钡
【分析】根据反应条件、制得的气体是否纯净、反应速度是否适中、操作是否安全方便、是否便于收集等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稀盐酸与碳酸氢钠反应,反应速率太快,不适合于在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故选项错误。
B、稀硫酸与碳酸钠,反应速率太快,不适合于在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故选项错误。
C、稀盐酸与碳酸钙反应,反应速度适中,操作安全方便,便于收集,适合于在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故选项正确。
D、稀硫酸与碳酸钡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硫酸钡,硫酸钡覆盖在碳酸钡表面,阻止反应进一步进行,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反应原理,考虑反应原理时要注意制得的气体要纯净、反应速率适中、操作安全方便、便于收集等。
【典例3】(2019•马尾区模拟)如图为实验室制取CO2四套装置,其中可能收集不到CO2的是( )
A. B.
C. D.
【分析】根据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所需药品,药品的状态与反应的条件来分析解答。
【解答】解:在实验室中,常用块状固体大理石或石灰石与液态的稀盐酸在常温下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气体,且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来收集。
A.该装置可用于二氧化碳的制取与收集;
B.该装置中的小试管里加注稀盐酸将漏斗下端浸没起来,也可用于二氧化碳的制取与收集;
C.该装置则,长颈漏斗伸入锥形瓶过短,导气管伸入过长,这样会造成二氧化碳从长颈漏斗逸出而收集不到;
D.该装置的烧瓶内加入石灰石或大理石,注射器内加入稀盐酸,可用于二氧化碳的制取与收集;
故选:C。
【点评】根据装置特点可以判断装置图的正误,根据操作要求可以判断操作是否符合实验室的规定。
【典例4】(2019春•潍城区期末)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二氧化碳时,不需要使用的仪器是( )
A.大试管 B.酒精灯 C.集气瓶 D.锥形瓶
【分析】根据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来制取,属于固液常温型,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二氧化碳时,可用大试管作反应容器,故选项错误。
B、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来制取,属于固液常温型,不需要使用酒精灯,故选项正确。
C、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二氧化碳时,可用集气瓶收集气体,故选项错误。
D、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二氧化碳时,可用锥形瓶作反应容器,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熟练掌握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反应原理、所需仪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典例5】(2019•攀枝花)关于下列装置使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用此装置制取氧气 B.用此装置制取二氧化碳
C.用此装置收集氢气 D.用此装置收集氧气
【分析】A.根据装置适合加热氯酸钾制氧气进行分析;
B.根据装置适合用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二氧化碳进行分析;
C.根据氢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进行分析;
D.根据氧气不易溶于水进行分析。
【解答】解:A.装置中有酒精灯、试管口没有棉花,可用于加热氯酸钾制氧气,故A正确;
B.装置中没有酒精灯,适合固液混合常温状态下制取气体,因此可用此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故B正确;
C.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应该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故C错误;
D.氧气不易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气体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选择的依据,知道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是解题的关键。
【典例6】(2019•开远市二模)鉴别二氧化碳的正确方法是( )
A.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B.吸入该气体,看是否感到气喘、头疼
C.将气体通入紫色的石蕊试液
D.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火焰熄灭
【分析】根据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鉴别二氧化碳,应使用澄清的石灰水,不能使用紫色的石蕊试液、燃着的木条、吸入该气体的方法。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使用澄清的石灰水)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典例7】(2019春•密山市期末)检验二氧化碳气体是否收集满的正确方法是( )
A.加入石灰水充分振荡
B.把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
C.把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内
D.加入紫色石蕊试液充分振荡
【分析】二氧化碳的验满和检验方法和操作都不相同。检验二氧化碳是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即可证明该气体是二氧化碳;而检验二氧化碳气体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观察到木条熄灭,证明已满。
【解答】解:A.加入石灰水后震荡只会检验出该气体是二氧化碳,不能用于验满;
B.将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观察到木条熄灭,可证明已满;
C.把燃着的木条放入瓶内,出现木条熄灭现象也只能证明瓶内有不支持燃烧的气体,不能证明二氧化碳气体已满;
D.加入紫色石蕊试液充分震荡,石蕊溶液变红只能证明瓶内有二氧化碳,也不能证明是否集满。
故选:B。
【点评】本题重点考查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方法的不同,要进行对比记忆。
【典例8】(2019春•西城区校级期中)常用于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物质是( )
A.水 B.澄清石灰水 C.食盐水 D.糖水
【分析】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石变浑浊,常用于检验二氧化碳,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但该反应没有明显的变化,不能用于二氧化碳的检验,故选项错误。
B、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石变浑浊,可以用于二氧化碳的检验,故选项正确。
C、食盐水中的水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但该反应没有明显的变化,不能用于二氧化碳的检验,故选项错误。
D、糖水中的水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但该反应没有明显的变化,不能用于二氧化碳的检验,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了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掌握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特性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典例9】(2019•蚌埠二模)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制取 CO2,石灰石加入试管后,立即将试管固定在铁夹里
B.制取氢气时,先用酒精灯预热,然后用外焰对准药品加热
C.利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长颈漏斗的末端浸入液体中
D.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结束时,先移走酒精灯,试管冷却后再从石灰水中移出导管
【分析】A.根据实验的步骤来分析;
B.根据制取氢气的原理来分析;
C.根据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注意事项来分析;
D.根据防止液体倒吸的措施来分析。
【解答】解:A.制取 CO2,石灰石加入试管后,立即加入适量的稀盐酸后,再将试管固定在铁夹里,故错误;
B.在实验室中常用锌粒与稀硫酸在常温下反应来制取氢气,无需加热,故错误;
C.利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长颈漏斗的末端浸入液体中,以防生成的氧气从长颈漏斗末端逸出,故正确;
D.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结束时,先将导管移出石灰水,再移走酒精灯,以防石灰水倒吸炸裂试管,故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典例10】(2019•黄浦区二模)有关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过程正确的是( )
A.原料 B.发生装置
C.干燥 D.验满
【分析】根据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气体发生装置、干燥的方法以及验满方法来分析。
【解答】解:A.稀硫酸和大理石反应生成的微溶与水的硫酸钙会阻碍反应的进一步进行;故错误;
B.实验室中常用稀盐酸与大理石或石灰石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属于固液常温型,可选择该装置来制取,并能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故正确;
C.生石灰能与二氧化碳反应,所以不能用生石灰来干燥二氧化碳气体,故错误;
D.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所以验满时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证明二氧化碳已满,故错误。
故选:B。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及其正确的收集方法,也进一步分析了其它制取方法不适合实验室制法的原因,加深学生对此知识点的认识与把握。
知识点2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研究与实践
1.化学反应原理的确定:可以生成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有很多,例如:
(1)碳在氧气(或空气)中燃烧:C+O2CO2
(2)碳在高温下还原金属氧化物:2CuO+C2Cu+CO2↑ 2Fe2O3+3C4Fe+3CO2↑
(3)石灰石高温分解: CaCO3 CaO+CO2↑
(4)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在常温下反应:CaCO3+2HCl=CaCl2+H2O+CO2↑
(5)蜡烛、木柴、酒精、汽油等含碳物质的燃烧都可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有二氧化碳生成的化学反应不一定都适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首先要考虑可操作性,其次再考虑哪个更方便易行、原料是否易得、是否利于收集等。(1)和(5)虽然都能生成二氧化碳,但由于燃烧需要在氧气(由空气)中进行,放出大量的热,对仪器、装置的要求高而且复杂,燃烧后的高温气体收集也很困难,所以在实验室里可操作性差;(2)和(3)需在高温下进行,操作较复杂且消耗能源。(4)方案操作简便,故实验室通常选用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
2.实验室制取气体装置的确定:制取气体的装置包括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两部分,其选择依据如下:
(1)气体发生装置的选择:由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来确定。①若反应物只有固体,反应需要加热时,应选择下图A所示的实验装置。②若反应物状态为固体+液体,反应不需要加热时,应选择下图B所示的实验装置。
(2)气体收集装置的选择:依据气体的物理性质(是否溶解于水、密度比空气大还是小)和化学性质(是否与水、空气发生反应)来选择。
①气体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或相对分子质量大于29),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上图D)。
②气体的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或相对分子质量小于29),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上图E)。
③气体不易(或难)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可用排水法收集(上图C)。
【特别注意】
1.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1)首先要研究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化学反应原理,即选择合适的反应物和反应条件(如常温、加热、加催化剂等),还要选择合适的实验装置,研究如何验证制得的气体等。
(2)选择反应时,要考虑原料易得,反应条件要求不高,操作简便安全,反应速率适中,生成气体不混入其他气体,便于收集。
(3)制取气体的装置包括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两部分。选择气体发生装置要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气体的收集装置应考虑气体的密度和气体的溶解性及气体是否与水反应。
(4)验证气体时,实验现象要明显。
2.氧气、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比较:
气体名称
氧气
二氧化碳
反应原理
过氧化氢催化分解或高锰酸钾受热分解
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
化学方程式
2H2O22H2O+O2↑
2KMnO4K2MnO4+MnO2+O2↑
CaCO3+2HCl=CaCl2+H2O+CO2↑
发生装置
(注意: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时,试管口处要放一小团棉花)
收集装置
检验方法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木条复燃
通入澄清的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
验满方法
将带火星的木条靠近集气瓶口,木条复燃,则证明满了
将燃着的木条靠近集气瓶口,木条熄灭,则证明满了
典例精讲
【典例1】(2019•惠州一模)下列CO2的制备装置中,不能起到“随开随制,随关随停”效果的是( )
A. B.
C. D.
【分析】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解答】解:A、上下移动干燥管,能起到“随开随制,随关随停”效果;故选项错误;
B、小试管只能起到液封作用,不能起到“随开随制,随关随停”效果;故选项正确;
C、铜丝上下抽动,能起到“随开随制,随关随停”效果;故选项错误;
D、止水夹和多孔隔板,能起到“随开随制,随关随停”效果;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考点主要考查了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装置的特点,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
【典例2】(2019•河南模拟)某同学设计了制取并检验CO2性质的简易装置(如图所示),拉动铜丝,把布袋浸入醋酸后有气泡产生,则下面叙述错误的是( )
A.湿润的石蕊试纸变红色
B.该装置可以使反应随时发生随时停止
C.可以用铝丝代替铜丝
D.该实验充分体现废物利用,节约资源的理念
【分析】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湿润的石蕊试纸变红色正确,因为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可以用铝丝代替铜丝错误,因为铝与醋酸反应有氢气放出。
【解答】解:A、湿润的石蕊试纸变红色正确,因为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B、该装置可以使反应随时发生随时停止正确,因为铜丝可以上下移动,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C、可以用铝丝代替铜丝错误,因为铝与醋酸反应有氢气放出,错误符合题意,故选项正确;
D、该实验充分体现废物利用,节约资源的理念正确,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考点主要考查了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气体的性质等,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
【典例3】(2018秋•十堰期末)下图中的实验方法或操作不正确的是( )
A.倾倒液体 B.振荡试管
C.熄灭酒精灯 D.CO2验满
【分析】A、取用液体时:注意瓶口、标签的位置,瓶塞的放置等;
B、根据振荡试管的方法分析;
C、熄灭酒精灯,用灯帽,不能用嘴吹,会引发危险;
D、二氧化碳的验满,燃着的木条应伸到集气瓶口;
【解答】解:A、取用液体时:①试剂瓶瓶口要紧挨试管口,防止液体流出;②标签向着手心,防止液体流出腐蚀标签;③瓶塞倒放桌面上,防止污染瓶塞,从而污染药品,故正确。
B、振荡试管中的液体的正确方法是手指拿住试管,用手腕的力量左右摆动,故错误;
C、熄灭酒精灯,用灯帽,故正确;
D、二氧化碳的验满,燃着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口,故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典例4】(2019春•密山市期末)检验二氧化碳气体是否收集满的正确方法是( )
A.加入石灰水充分振荡
B.把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
C.把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内
D.加入紫色石蕊试液充分振荡
【分析】二氧化碳的验满和检验方法和操作都不相同。检验二氧化碳是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即可证明该气体是二氧化碳;而检验二氧化碳气体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观察到木条熄灭,证明已满。
【解答】解:A.加入石灰水后震荡只会检验出该气体是二氧化碳,不能用于验满;
B.将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观察到木条熄灭,可证明已满;
C.把燃着的木条放入瓶内,出现木条熄灭现象也只能证明瓶内有不支持燃烧的气体,不能证明二氧化碳气体已满;
D.加入紫色石蕊试液充分震荡,石蕊溶液变红只能证明瓶内有二氧化碳,也不能证明是否集满。
故选:B。
【点评】本题重点考查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方法的不同,要进行对比记忆。
【典例5】(2019•开远市二模)鉴别二氧化碳的正确方法是( )
A.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B.吸入该气体,看是否感到气喘、头疼
C.将气体通入紫色的石蕊试液
D.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火焰熄灭
【分析】根据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鉴别二氧化碳,应使用澄清的石灰水,不能使用紫色的石蕊试液、燃着的木条、吸入该气体的方法。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使用澄清的石灰水)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典例6】(2018秋•肥城市期末)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收集一瓶氧气
B.检验二氧化碳
C.验证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
D.观察氧气的流速
【分析】A、根据氧气的收集方法判断;
B、根据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判断;
C、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分析判断;
D、根据氧气不易溶于水的性质判断。
【解答】解:A、氧气不易溶于水,所以可以用排水法收集,用图中装置收集要短进长出才能排出集气瓶中的水收集到氧气,A不正确;
B、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导管长进短出,B正确;
C、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密度,用图中装置收集要长进短出,验满用燃着的木条放在短管出口,C正确;
D、由于氧气不易溶于水,可以根据气泡冒出快慢判断氧气的流速,D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从不同角度考查了洗气瓶的使用方法,不同实验中用法要不同,解题关键是掌握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原理和物质的性质。
【典例7】(2019春•西城区校级期中)常用于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物质是( )
A.水 B.澄清石灰水 C.食盐水 D.糖水
【分析】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石变浑浊,常用于检验二氧化碳,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但该反应没有明显的变化,不能用于二氧化碳的检验,故选项错误。
B、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石变浑浊,可以用于二氧化碳的检验,故选项正确。
C、食盐水中的水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但该反应没有明显的变化,不能用于二氧化碳的检验,故选项错误。
D、糖水中的水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但该反应没有明显的变化,不能用于二氧化碳的检验,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了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掌握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特性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典例8】(2019•霍邱县二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搭好装置后,检查装置气密性
B.先加入大理石,再加入稀硫酸
C.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
D.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验满
【分析】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A、搭好装置后,检查装置气密性正确;B、先加入大理石,再加入稀硫酸错误;C、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错误;D、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验满错误;
【解答】解:A、搭好装置后,检查装置气密性正确;故选项正确;
B、先加入大理石,再加入稀盐酸,稀硫酸错误;故选项错误;
C、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错误,因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选项错误;
D、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验满错误,因为二氧化碳的验满方法是:将一根燃着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证明满了;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本考点主要考查了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气体的验满和注意事项等,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
【典例9】(2019•苏州)下列有关CO2实验的图示正确的是( )
A.制取CO2
B.收集CO2
C.验证CO2已集满
D.验证CO2能与水反应
【分析】A.根据长颈漏斗必须伸入液面以下进行分析;
B.根据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进行分析;
C.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进行分析;
D.根据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进行分析。
【解答】解:A.制取二氧化碳时,长颈漏斗要伸入液面以下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下端逸出,故A错误;
B.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如果用的话也要短进长出,故B错误;
C.验满时要把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中,而不是伸入集气瓶内,故C错误;
D.通过观察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就可以验证二氧化碳能和水反应,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要会利用性质设计实验,通过不同的现象鉴别各种气体。要认真掌握,综合应用。
【典例10】(2019春•西湖区校级月考)甲乙是某同学设计的两套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对两套装置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此时甲装置中的止水夹M处于关闭状态
B.甲装置气体导出过程中容器内外气压相等
C.甲装置通过止水夹M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D.乙装置N处添加止水夹可以与甲装置具有相同功能
【分析】A.根据稀盐酸和固体药品没有接触进行分析;
B.根据甲装置气体导出过程中容器内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进行分析;
C.根据装置甲的特点进行分析;
D.根据装置乙的特点进行分析;
【解答】解:A.通过图示可以看出,在装置甲中,固体药品和液体药品没有接触,所以此时甲装置中的止水夹M处于关闭状态,故A正确;
B.甲装置气体导出过程中容器内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故B错误;
C.甲装置通过止水夹M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故C正确;
D.在乙装置中无法把固体药品和液体药品分开,故D错误。
故选:BD。
【点评】本考点主要考查了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装置的用途等,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
综合练习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2019•慈溪市模拟)甲乙是某同学设计的两套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对两套装置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此时甲装置中的止水夹M处于关闭状态
B.甲装置气体导出过程中容器内外气压相等
C.甲装置优点可以控制化学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D.乙装置N处添加止水夹可以与甲装置具有相同功能
【分析】制取装置包括加热和不需加热两种,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甲装置的优点是:关上M,装置内压强增大,导致液体下降压到左侧,固体和液体分离,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具有启普发生器的功能;乙装置N处添加止水夹也与甲装置具有的功能不同,因为乙中固体与液体不能分离。
【解答】解:A、此时甲装置中的止水夹M处于关闭状态,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B、甲装置气体导出过程中容器内外气压相等,气体才会顺利导出,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C、甲装置的优点是: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具有启普发生器的功能,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D、乙装置N处添加止水夹也与甲装置具有的功能不同,因为乙中固体与液体不能分离,错误符合题意,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考点主要考查了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装置的用途等,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实验题中。
2.(2019•宁波模拟)如图是小科完成CO2的制取、收集和验满的主要操作过程,其中需要纠正的是( )
A.气密性检查 B.添加试剂
C.收集气体 D.验满
【分析】A、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二氧化碳气体的验满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不需要纠正,故选项错误。
B、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所示操作正确,不需要纠正,故选项错误。
C、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属于固液常温型;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收集二氧化碳时应用向上排空气法,图中所示操作正确,不需要纠正,故选项错误。
D、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时,应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不能伸入瓶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需要纠正错误,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3.(2019•乐陵市二模)下列装置应用于实验室二氧化碳的制备、干燥、收集,验满的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
B.
C.
D.
【分析】A、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生石灰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二氧化碳气体的验满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来制取,属于固液常温型,图中所示装置正确。
B、生石灰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生成的氢氧化钙能与二氧化碳反应,不能用生石灰干燥二氧化碳,图中所示装置错误。
C、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图中所示装置正确。
D、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时,应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不能伸入瓶中,图中所示装置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原理、注意事项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4.(2018秋•潘集区期末)在实验操作考查中,小明抽到的题目是“二氧化碳的制取、收集和验满”。如图是他的主要实验步骤,其中操作有误的是( )
A. 检查装置气密性 B.加入药品
C.收集气体 D.验满
【分析】A、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收集二氧化碳可用向上排空气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二氧化碳气体的验满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的大,收集二氧化碳可用向上排空气法,导管应伸入集气瓶的底部,以利于空气的排出,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时,应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不能伸入瓶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步骤、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5.(2019春•西城区校级期中)常用于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物质是( )
A.水 B.澄清石灰水 C.食盐水 D.糖水
【分析】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石变浑浊,常用于检验二氧化碳,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但该反应没有明显的变化,不能用于二氧化碳的检验,故选项错误。
B、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石变浑浊,可以用于二氧化碳的检验,故选项正确。
C、食盐水中的水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但该反应没有明显的变化,不能用于二氧化碳的检验,故选项错误。
D、糖水中的水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但该反应没有明显的变化,不能用于二氧化碳的检验,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了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掌握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特性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6.(2019春•东营区校级期末)实验室制二氧化碳有以下操作:①向锥形瓶中加入大理石;②向长颈漏斗中注入稀盐酸;③检验生成的气体是二氧化碳;④检查装置气密性;⑤收集气体并验满二氧化碳.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④②③⑤① B.④①②③⑤ C.④②①③⑤ D.④②⑤③①
【分析】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步骤(连→查→加→倒→检验→收→验满)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制取二氧化碳的操作步骤是:连(连接仪器、组装实验装置)→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加(向广口瓶中装入大理石)→倒(向漏斗中注入稀盐酸)→检验(检验生成的气体是否是二氧化碳)→收集(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验满(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则正确的操作顺序为:④①②③⑤。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操作步骤(连→查→加→倒→收→验)和注意事项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7.(2018秋•昭平县期末)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一般有五个步骤: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按要求装配好仪器;③向漏斗中注入酸液;④向广口瓶中放入小块的大理石;⑤收集气体.下列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⑤ B.②①④③⑤ C.①④②③⑤ D.②③④①⑤
【分析】根据制取二氧化碳的步骤(连→查→加→倒→收→验满)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制取二氧化碳的操作步骤是:连(连接仪器、组装实验装置)→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加(向广口瓶中装入石灰石)→倒(向漏斗中注入稀盐酸)→收集(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则正确的操作顺序为:②①④③⑤。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制取二氧化碳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8.(2018秋•昭平县期末)检验集气瓶中是否收集满二氧化碳可采用的方法是( )
A.加入紫色石蕊试液
B.把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C.加入石灰水
D.把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内
【分析】A、根据紫色的石蕊试液遇到所有的酸性溶液都变红判断.
B、根据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以及气体验满的要求判断.
C、根据二氧化检验和验满的区别判断.
D、根据二氧化检验和验满的区别判断.
【解答】解:A、紫色的石蕊试液遇到所有的酸性溶液都变红,凡能溶于水显酸性的气体都有同样的现象,所以错误;
B、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观察是否立即熄灭,能确定气体是否到了瓶口,所以正确。
C、加入澄清的石灰水,观察是否变浑浊,只能证明气体是不是二氧化碳,不能证明气体已满,所以错误;
D、不支持燃烧的气体有多种,将燃着的木条放入集气瓶中,观察是否立即熄灭,不但不能证明气体是否满,也不能证明气体是否是二氧化碳,所以错误。
故选:B。
【点评】物质的检验是初中化学的难重点,也是中考的热点之一,以考查气体的检验最为常见,要注意气体检验和验满的区别.
9.(2019•长沙模拟)要检验某集气瓶是否收集满CO2气体,应该( )
A.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看木条是否复燃
B.向集气瓶中注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看石灰水是否变浑浊
C.将燃着的木条伸至集气瓶口,看木条是否熄灭
D.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看木条是否熄灭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是:用澄清的石灰水,观察是否变浑浊;验满方法是:用一根燃着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观察木条是否熄灭.
【解答】解:A、应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看木条是否复燃,故A错误;
B、倒入澄清石灰水只能验证,不能验满,故B错误;
C、将燃着的木条伸至集气瓶口,如果木条熄灭,就证明满了,故C正确;
D、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即使木条熄灭也不能证明已收集满,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二氧化碳的验满一直是考试的重点,要注意把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不能伸入瓶中.
10.(2019•海口模拟)检验二氧化碳气体是否集满的正确方法是( )
A.把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
B.加入石灰水充分震荡
C.把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内
D.加入紫色石蕊试液充分震荡
【分析】二氧化碳的验满和检验方法和操作都不相同.检验二氧化碳是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即可证明该气体是二氧化碳;而检验二氧化碳气体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观察到木条熄灭,证明已满.
【解答】解:A选项中将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观察到木条熄灭,可证明已满。
B选项中加入石灰水后震荡只会检验出该气体是二氧化碳,不能用于验满;
C选项中把燃着的木条放入瓶内,出现木条熄灭现象也只能证明瓶内有不支持燃烧的气体,不能证明二氧化碳气体已满;
D选项中加入紫色石蕊试液充分震荡,石蕊溶液变红只能证明瓶内有二氧化碳,也不能证明是否集满。
故选:A。
【点评】本题重点考查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方法的不同,要进行对比记忆.
11.(2019春•东阳市期末)如图是实验室常见的一些装置,关于装置的选择和使用错误的是( )
A.甲装置既可以作为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也可以作为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
B.乙装置可作为利用干燥的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
C.丙装置测量氧气体积时,瓶内装满水,气体从c端进入,另一端与量筒相连
D.若盐酸和石灰石足量,选择甲、丙两种装置,导管c接导管a依然无法收集到一瓶CO2
【分析】A.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反应原理进行分析;
B.根据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条件进行分析;
C.根据装置丙的特点进行分析;
D.根据二氧化碳能溶于水进行分析。
【解答】解:A.实验室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用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都不需要加热,属于固、液常温型,都可用装置A作发生装置,故A正确;
B.因为高锰酸钾是干燥的,在试管口不会产生冷凝水,故B正确;
C.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排出水的体积就是生成的氧气的体积,故C正确;
D.因为二氧化碳是能溶于,1体积的水约只能溶解 1体积的二氧化碳,当盐酸和石灰石足量,选择甲、丙两种装置,导管c接导管a能收集到一瓶CO2,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实验装置的选择,选择发生装置时,要考虑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等因素;选择收集装置时,要考虑气体的水溶性、能否和水发生化学反应、密度、能否和空气中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等因素。
12.(2019•马尾区模拟)如图为实验室制取CO2四套装置,其中可能收集不到CO2的是( )
A. B.
C. D.
【分析】根据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所需药品,药品的状态与反应的条件来分析解答。
【解答】解:在实验室中,常用块状固体大理石或石灰石与液态的稀盐酸在常温下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气体,且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来收集。
A.该装置可用于二氧化碳的制取与收集;
B.该装置中的小试管里加注稀盐酸将漏斗下端浸没起来,也可用于二氧化碳的制取与收集;
C.该装置则,长颈漏斗伸入锥形瓶过短,导气管伸入过长,这样会造成二氧化碳从长颈漏斗逸出而收集不到;
D.该装置的烧瓶内加入石灰石或大理石,注射器内加入稀盐酸,可用于二氧化碳的制取与收集;
故选:C。
【点评】根据装置特点可以判断装置图的正误,根据操作要求可以判断操作是否符合实验室的规定。
13.(2019•开远市二模)鉴别二氧化碳的正确方法是( )
A.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B.吸入该气体,看是否感到气喘、头疼
C.将气体通入紫色的石蕊试液
D.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火焰熄灭
【分析】根据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鉴别二氧化碳,应使用澄清的石灰水,不能使用紫色的石蕊试液、燃着的木条、吸入该气体的方法。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使用澄清的石灰水)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4.(2019•霍邱县二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搭好装置后,检查装置气密性
B.先加入大理石,再加入稀硫酸
C.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
D.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验满
【分析】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A、搭好装置后,检查装置气密性正确;B、先加入大理石,再加入稀硫酸错误;C、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错误;D、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验满错误;
【解答】解:A、搭好装置后,检查装置气密性正确;故选项正确;
B、先加入大理石,再加入稀盐酸,稀硫酸错误;故选项错误;
C、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错误,因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选项错误;
D、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验满错误,因为二氧化碳的验满方法是:将一根燃着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证明满了;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本考点主要考查了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气体的验满和注意事项等,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
15.(2019•攀枝花)关于下列装置使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用此装置制取氧气 B.用此装置制取二氧化碳
C.用此装置收集氢气 D.用此装置收集氧气
【分析】A.根据装置适合加热氯酸钾制氧气进行分析;
B.根据装置适合用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二氧化碳进行分析;
C.根据氢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进行分析;
D.根据氧气不易溶于水进行分析。
【解答】解:A.装置中有酒精灯、试管口没有棉花,可用于加热氯酸钾制氧气,故A正确;
B.装置中没有酒精灯,适合固液混合常温状态下制取气体,因此可用此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故B正确;
C.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应该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故C错误;
D.氧气不易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气体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选择的依据,知道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是解题的关键。
16.(2019•蚌埠二模)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制取 CO2,石灰石加入试管后,立即将试管固定在铁夹里
B.制取氢气时,先用酒精灯预热,然后用外焰对准药品加热
C.利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长颈漏斗的末端浸入液体中
D.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结束时,先移走酒精灯,试管冷却后再从石灰水中移出导管
【分析】A.根据实验的步骤来分析;
B.根据制取氢气的原理来分析;
C.根据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注意事项来分析;
D.根据防止液体倒吸的措施来分析。
【解答】解:A.制取 CO2,石灰石加入试管后,立即加入适量的稀盐酸后,再将试管固定在铁夹里,故错误;
B.在实验室中常用锌粒与稀硫酸在常温下反应来制取氢气,无需加热,故错误;
C.利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长颈漏斗的末端浸入液体中,以防生成的氧气从长颈漏斗末端逸出,故正确;
D.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结束时,先将导管移出石灰水,再移走酒精灯,以防石灰水倒吸炸裂试管,故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7.(2018•泰安)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 )
A.氧气验满 B.加热液体
C.滴加液体 D.收集二氧化碳
【分析】A.根据氧气的验满方法来分析;
B.根据液体加热的注意事项来分析;
C.根据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来分析;
D.根据二氧化碳的收集方法来分析。
【解答】解:A.氧气验满时,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观察木条是否复燃,故错误;
B.给试管中液体试剂加热时,液体的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故错误;
C.用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滴加液体试剂时,胶头滴管应悬空竖直在试管口上方,不能伸入试管内,也不能接触试管壁,故正确;
D.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所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时,导管应插入集气瓶的底部,这样才能将空气排净,故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18.(2018秋•保山期末)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所用的试剂是( )
A.纯净的碳酸钙粉末与稀盐酸
B.大理石与稀硫酸
C.碳酸钠粉末与浓盐酸
D.大理石块与稀盐酸
【分析】根据反应条件,反应速度适中,操作方便,便于收集、制得的气体较纯净等判断.
【解答】解:A、纯净的碳酸钙粉末与稀盐酸反应速度太快,来不及收集,故A不正确;
B、稀硫酸和大理石反应,生成硫酸钙,微溶于水的硫酸钙覆盖在石灰石的表面,阻碍反应进一步进行,故B不正确;
C、浓盐酸有极强的挥发性,会使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不纯,且碳酸钠粉末与浓盐酸反应速度太快,来不及收集,故C不正确;
D、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速度适中,操作安全方便,便于收集,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实验室制取气体,选择原理时要注意以下几点:制得的气体要纯净,反应快,操作安全方便,便于收集等
19.(2016•重庆)甲、乙两同学在实验室制取CO2和O2时,无论选择什么药品,他们都能选用的装置是( )
A. B.
C. D.
【分析】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及氧气的原理结合发生装置的特点、收集方法进行对比选择: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是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发生装置的特点固体和液体在常温下的反应;实验室可以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发生装置的特点固液常温型;也可以用加热高锰酸钾或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氧气,发生装置的特点是固体加热型;因为二氧化碳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故只能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故可以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或排水法收集。
【解答】解:A、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是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发生装置的特点固体和液体在常温下的反应;实验室可以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发生装置的特点固液常温型;也可以用加热高锰酸钾或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氧气,发生装置的特点是固体加热型;因此实验室制取CO2和O2的发生装置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故A错误;
B、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是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发生装置的特点固体和液体在常温下的反应;实验室可以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发生装置的特点固液常温型;也可以用加热高锰酸钾或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氧气,发生装置的特点是固体加热型;因此实验室制取CO2和O2的发生装置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故B错误;
C、因为二氧化碳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故只能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故可以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或排水法收集,因此都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C正确;
D、应为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都大,所以都不会用到向下排空气法,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气体的制取原理、发生装置、收集方法等的选择,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对比找出异同点,关键是明确制取的原理及发生装置、收集方法选择的依据。
20.(2016•宁波)如图是小科完成CO2的制取、收集和验满的主要操作过程,其中需要纠正的是( )
A. 气密性检查 B. 添加试剂
C. 制取并收集气体 D.气体验满
【分析】A、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属于固液常温型,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二氧化碳气体的验满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属于固液常温型,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时,应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不能伸入瓶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二.填空题(共3小题)
21.(2019•上海)实验室制备并收集二氧化碳。
①选用药品。按下表进行实验,取等质量的大理石加入足量酸中(杂质不与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体积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实验编号
药品
Ⅰ
块状大理石、10%H2SO4溶液
Ⅱ
块状大理石、7%HCl溶液
Ⅲ
大理石粉末、7%HCl溶液
图中丙对应实验 Ⅰ (选填“I”“Ⅱ”或“Ⅲ”)。确定用乙对应的药品制备并收集二氧化碳,相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aCO3+2HCl=CaCl2+H2O+CO2↑ ;不用甲对应的药品,理由是 反应太剧烈,不利于收集二氧化碳 。
②搭建装置。组装简易启普发生器,应选用 bcfg (选填编号)。
③收集二氧化碳。用如图装置收集时,空气从 X (选填“x”或“y”)端排出。
④检验二氧化碳。写出检验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a(OH)2+CO2=CaCO3↓+H2O 。
【分析】①根据大理石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钙微溶于水,覆盖在大理石表达阻止了反应的进一步发生进行分析;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书写化学方程式;根据接触面积大反应剧烈进行分析;
②根据组装简易启普发生器的特点进行分析;
③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和装置的特点进行分析;
④根据二氧化碳和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硫酸钙进行分析。
【解答】解:①根据大理石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钙微溶于水,覆盖在大理石表达阻止了反应的进一步发生,图中丙对应实验Ⅰ;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不用甲对应的药品,理由是:反应太剧烈,不利于收集二氧化碳;
②组装简易启普发生器,应选用b c f g;
③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经空气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用如图装置收集时,二氧化碳应该长进短出,所以二氧化碳从Y端进入,空气从X端排出;
④二氧化碳和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
故答案为:
①Ⅰ;CaCO3+2HCl=CaCl2+H2O+CO2↑;反应过于剧烈,不利于收集二氧化碳;
②b c f g;
③x;
④Ca(OH)2+CO2=CaCO3↓+H2O。
【点评】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22.(2019•深圳模拟)如图是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图,请指出错误并说明理由。
① 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没有伸至液面以下,会导致二氧化碳从长颈漏斗逸出 ;
② 出气的导管口伸入液面以下,会导致无法收集到二氧化碳 ;
③ 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会导致无法收集到二氧化碳 。
【分析】制取装置包括加热和不需加热两种,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装置中的错误有:长颈漏斗的下端在液面以上,二氧化碳气体逸出;导管进入锥形瓶液体的液面以下,二氧化碳无法从导管中导出;集气瓶口向下了,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应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导管进入集气瓶太短了,应该伸入集气瓶的底部。
【解答】解:装置中的错误有:长颈漏斗的下端在液面以上,二氧化碳气体会从长颈漏斗逸出;导管进入锥形瓶液体的液面以下,二氧化碳无法从导管中导出;集气瓶口向下了,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应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故答案为:①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没有伸至液面以下,会导致二氧化碳从长颈漏斗逸出;
②出气的导管口伸入液面以下,会导致无法收集到二氧化碳;
③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会导致无法收集到二氧化碳。
【点评】本考点主要考查了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注意事项等,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
23.(2018秋•偏关县期末)周末了,小明计划外出旅行,妈妈给他准备了“即食即热型快餐”和雪碧。该快餐的内层是已加工好的真空包装食品,外层是分开包装的一种白色固体和一种无色液体,使用时拉动预留在外的拉线,两种物质接触便可对食物进行加热,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aO+H2O═Ca(OH)2 ;喝雪碧时他打开瓶盖发现有大量气泡冒出,小明猜想该气体是二氧化碳,请你帮他设计方案进行验证:(写出实验操作) 取雪碧加入试管中,立即塞上带导管的橡皮塞,将导管的另一端伸入澄清的石灰水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证明产生的气泡是二氧化碳 。
【分析】根据氧化钙与水反应放热、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白色固体和无色液体混合放热,则是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要检验雪碧中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可以取雪碧加入试管中,立即塞上带导管的橡皮塞,将导管的另一端伸入澄清的石灰水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证明产生的气泡是二氧化碳,故填:CaO+H2O═Ca(OH)2;取雪碧加入试管中,立即塞上带导管的橡皮塞,将导管的另一端伸入澄清的石灰水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证明产生的气泡是二氧化碳。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有关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以及二氧化碳的检验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物质的性质进行。
三.解答题(共2小题)
24.(2019•新野县三模)实验室利用如图装置可制取干燥的二氧化碳。
(1)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H2O+CO2↑ 。
(2)试剂X为 浓硫酸 。
(3)若用C装置收集二氧化碳,请将C装置中导管补画完整。
【分析】(1)根据实验室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书写化学方程式;
(2)根据二氧化碳不和浓硫酸反应且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进行分析;
(3)根据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进行分析。
【解答】解(1)硫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2)因为二氧化碳不和浓硫酸反应且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试剂X为浓硫酸;
(3)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装置如图:。
故答案为:
(1)CaCO3+2HCl=CaCl2+H2O+CO2↑;
(2)浓硫酸;
(3)。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仪器的用途、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实验装置的选择,选择发生装置时,要考虑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等因素;选择收集装置时,要考虑气体的水溶性、能否和水发生化学反应、密度、能否和空气中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等因素。
25.(2019春•萧山区期末)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结合提供的仪器,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仪器的名称:E 长颈漏斗 ,H 锥形瓶 。
(2)实验时,先要连接好仪器,把玻璃管插入带孔的橡胶塞时,先把玻璃管口 湿润 ,然后对准橡胶塞上的孔稍微用力转动,将其插入。
(3)从提供的仪器中选择组装一套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你选择的仪器是 CEFH (填字母序号)。组装仪器的连个原则是①先左后右,② 从下到上 。
【分析】(1)长颈漏斗方便加液体药品,锥形瓶是常用的反应容器;
(2)实验时,先要连接好仪器,把玻璃管插入带孔的橡胶塞时,先把玻璃管口湿润,然后对准橡胶塞上的孔稍微用力转动,将其插入;
(3)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解答】解:(1)长颈漏斗方便加液体药品,锥形瓶是常用的反应容器,故答案为:长颈漏斗;锥形瓶;
(2)实验时,先要连接好仪器,把玻璃管插入带孔的橡胶塞时,先把玻璃管口湿润,然后对准橡胶塞上的孔稍微用力转动,将其插入;故答案为:湿润;
(3)从提供的仪器中选择组装一套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我选择的仪器是:CEFH;组装仪器的连个原则是①先左后右,②从下到上;故答案为:CEFH;从下到上;
【点评】本考点主要考查了仪器的名称、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仪器的选择、注意事项等,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本考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课题4 化学式与化合价课后测评: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课题4 化学式与化合价课后测评,文件包含初三上册秋季班化学讲义第10讲化合价与化学式的书写-老师-强化版docx、初三上册秋季班化学讲义第10讲化合价与化学式的书写-学生-强化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1页, 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2 原子的结构练习: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2 原子的结构练习,文件包含初三上册秋季班化学讲义第7讲-原子的构成-老师-强化版docx、初三上册秋季班化学讲义第7讲-原子的构成-学生-强化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3 元素精品同步测试题: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3 元素精品同步测试题,文件包含初三上册秋季班化学讲义第8讲-离子和元素-老师-强化版docx、初三上册秋季班化学讲义第8讲-离子和元素-学生-强化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6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