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一轮复习讲义 第14讲 我们周围的空气(强化版)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4143022/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三化学一轮复习讲义 第14讲 我们周围的空气(强化版)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4143022/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三化学一轮复习讲义 第14讲 我们周围的空气(强化版)03](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4143022/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三化学一轮复习讲义 第14讲 我们周围的空气(强化版)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4143022/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三化学一轮复习讲义 第14讲 我们周围的空气(强化版)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4143022/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三化学一轮复习讲义 第14讲 我们周围的空气(强化版)03](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4143022/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三化学一轮复习讲义 第14讲 我们周围的空气(强化版)
展开《我们周围的空气》
1、第一个对空气组成进行探究的化学家:拉瓦锡(第一个用天平进行定量分析)。
2、空气的成分和组成
(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a、可燃物要求:足量且产物是固体
b、装置要求:气密性良好
c、现象:有大量白烟产生,广口瓶内液面上升约 1/5 体积
d、结论:空气是混合物; O2 约占 1/5,可支持燃烧;
N2 约占 4/5,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难溶于水
e、探究: ①液面上升小于 1/5 原因:装置漏气,红磷量不足,未冷却完全
②能否用铁、铝代替红磷?不能 原因:铁、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
能否用碳、硫代替红磷?不能 原因:产物是气体,不能产生压强差
(2)空气的污染及防治:对空气造成污染的主要是有害气体(CO、SO2、氮的氧化物)和烟尘等
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为 CO、SO2、NO2、O3 和可吸入颗粒物等。
(3)空气污染的危害、保护:
危害:严重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和酸雨等
保护:加强大气质量ⴁ测,改善环境状况,使用清洁能源,工厂的废气经处理过后才能排放,积极植树、造林、种草等
(4)目前环境污染问题:
臭氧层破坏(氟里昂、氮的氧化物等) 温室效应(CO2、CH4 等)
酸雨(NO2、SO2 等) 白色污染(塑料垃圾等)
6.氧气
(1)氧气的化学性质:特有的性质:支持燃烧,供给呼吸
(2)氧气与下列物质反应现象
铁、铝燃烧要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或细砂的目的:防止溅落的高温熔化物炸裂瓶底
*铁、铝在空气中不可燃烧。
(3)氧气的制备:
工业制氧气——分离液态空气法(原理:氮气和氧气的沸点不同 物理变化)6
实验室制氧气原理 2H2O2 ===MnO2 2H2O + O2↑
2KMnO4 ===△ K2MnO4 + MnO2 + O2↑
2KClO3=== MnO22KCl+3O2↑
(4)气体制取与收集装置的选择
发生装置:固固加热型、固液不加热型 收集装置:根据物质的密度、溶解性
(5)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以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为例)
a、步骤:连—查—装—固—点—收—移—熄
b、注意点
①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破裂
②药品平铺在试管的底部:均匀受热
③铁夹夹在离管口约 1/3 处
④导管应稍露出橡皮塞:便于气体排出
⑤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⑥排水法收集时,待气泡均匀连续冒出时再收集(刚开始排出的是试管中的空气)
⑦实验结束时,先移导管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吸引起试管破裂
⑧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伸到集气瓶底部
(6)氧气的验满: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检验: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
7、催化剂(触媒):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一变两不变)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
8、常见气体的用途:
①氧气:供呼吸 (如潜水、医疗急救)
支持燃烧 (如燃料燃烧、炼钢、气焊)
②氮气:惰性保护气(化性不活泼)、重要原料(硝酸、化肥)、液氮冷冻
③稀有气体(He、Ne、Ar、Kr、Xe 等的总称):
保护气、电光源(通电发不同颜色的光)、激光技术
9、常见气体的检验方法
①氧气:带火星的木条
②二氧化碳:澄清的石灰水
③氢气:将气体点燃,用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
或者,先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再通过无水硫酸铜
9、氧化反应:物质与氧(氧元素)发生的反应。
剧烈氧化:燃烧
缓慢氧化:铁生锈、人的呼吸、事物腐烂、酒的酿造
共同点:①都是氧化反应 ②都放热
【随堂练习】
一.选择题
1.正确读写化学符号是学好化学的基础.铝元素符号书写正确的是( )
A.AL B.al C.aL D.Al
【分析】书写元素符号时应注意:①有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②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
【解答】解:铝元素符号为Al。
A、该选项中第二个字母没有小写,故选项元素符号书写错误。
B、该选项中第一个字母没有大写,故选项元素符号书写错误。
C、该选项中第一个字母没有大写,第二个字母没有小写,故选项元素符号书写错误。
D、该选项元素符号书写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练掌握元素符号的书写方法(可以概括为“一大二小”)、常见元素的元素符号等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2.对生活中下列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
| 现 象 | 解 释 |
A | 湿衣服在夏天比在冬天干得快 | 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
B | 6000L氧气在加压下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 | 气体分子间间隔大,易于压缩 |
C | 气态二氧化碳和液态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相同 | 同种分子,性质相同 |
D | 自行车轮胎在阳光下暴晒而炸裂 | 分子受热,分子的体积变大 |
A.A B.B C.C D.D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湿衣服在夏天比在冬天干得快,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故选项解释正确。
B、6000L氧气在加压下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且分子间有间隔,且气体分子间的间隔增大,气体受压后,分子间隔变小,故选项解释正确。
C、气态二氧化碳和液态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相同,是因为它们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同种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故选项解释正确。
D、自行车轮胎在阳光下暴晒而炸裂,是因为分子受热,分子的间隔(而不是体积)变大,故选项解释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3.下列对分子、原子、离子的认识,正确的是( )
A.原子是最小的粒子,不可再分
B.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C.离子不能直接构成物质
D.固体难压缩,说明固体分子间无间隔
【分析】根据分子、原子、离子的性质、物质的构成及微粒之间的关系来分析解答.
【解答】解:A、在化学变化中原子是最小的粒子,不可再分。故A错;
B、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故B正确;
C、有些物质是由离子直接构成,例如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C错;
D、固体难压缩,说明固体分子间的间隔很小。故D错。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微观粒子的认识,学生应正确理解微粒的微观性,并熟悉它们是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
4.下列因素的改变,能显著改变气体体积的是( )
A.分子间的间隔 B.分子的大小
C.分子的质量 D.分子的种类
【分析】影响体积的因素有微粒的大小,微粒之间的距离以及所含微粒数等因素,对于气体来说,微粒本身大小远小于微粒间的距离.
【解答】解:对于气体来说,气体分子间的间隔远大于分子本身的大小,分子本身可以忽略不计,决定气体体积的因素主要为构成气体的分子数和分子间的间隔。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影响气体体积的因素,题目难度不大,注意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把握好课本相关知识,是解答该题的关键.
5.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最密切的是( )
A.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B.原子核内的中子数
C.原子核内的质子数
D.原子核外的最外层电子数
【分析】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因为物质参加化学反应时发生作用(得失电子)的一般只是最外层电子,所以说与元素化学性质最密切的是最外层电子数。
【解答】解:由题意可知,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的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因为物质参加化学反应时发生作用(得失电子)的一般只是最外层电子,所以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最密切的是原子核外的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核内的中子数、原子核内的质子数无关。
故选:D。
故选:D。
【点评】了解原子的定义和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了解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6.我国南海海底蕴藏着丰富的锰结核﹣﹣含有锰、铁、铜等金属的矿物。已知锰原子的质子数为25,相对原子质量为55,则锰原子的电子数为( )
A.25 B.30 C.55 D.80
【分析】根据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因为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由题意锰原子的质子数为25,故锰原子的电子数为为25。
A、锰原子的电子数为25,故选项正确。
B、锰原子的电子数为30,故选项错误。
C、锰原子的电子数为55,故选项错误。
D、锰原子的电子数为80,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并灵活运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7.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该粒子属于( )
A.原子 B.阳离子 C.阴离子 D.分子
【分析】根据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4,为原子,故选项正确。
B、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4,为原子,不是阳离子,故选项错误。
C、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4,为原子,不是阴离子,故选项错误。
D、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4,为原子,不是分子,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明确粒子中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8.根据图表提供的信息,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镁的原子序数是12
B.钠原子核外有三个电子层
C.表中所列元素均为金属元素
D.元素所在的周期序数等于其原子的电子层数
【分析】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左上角数字的含义考虑;B、根据核外电子层数考虑;C、根据金属元素的特点考虑;D、根据元素周期数与原子电子层数的关系考虑。
【解答】解:A、元素周期表中左上角数字表示该元素的原子序数,所以镁的原子序数是12,故A说法正确;
B、由图示可知钠原子核外有三个电子层,故B说法正确;
C、金属元素是带钅字旁的(汞和金除外),表中氢和硼属于非金属元素,故C说法错误;
D、由表中数据可知元素所在的周期数等于其原子的电子层数,故D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元素周期表中各数据表示的意义,知道金属元素的判断方法和周期数的判断方法。
9.下列图中,“〇”和“●”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则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 )
A. B.
C. D.
【分析】化合物为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首先应为纯净物,从微观角度看,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为纯净物,且该分子应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符合以上条件的图示的物质是化合物。
【解答】解:A、图中六个分子中,其中有三个分子构成与另外三个分子的构成不同,为两种物质的分子,所示物质为混合物,故不正确;
B、图中所示的是一种原子构成的六个相同分子,所示物质不是化合物是单质,故不正确;
C、图中六个分子构成相同,为同种物质的分子,所示物质为纯净物,每个分子是由不同种原子所构成,是化合物的分子,故正确;
D、图中所示的六个分子中含有两种不同的分子,是两类物质的分子,所以该物质是混合物,故不正确;
故选:C。
【点评】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为单质的分子,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为化合物的分子;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为纯净物,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为混合物。
10.根据图的信息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氯原子的质子数是17
B.氯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
C.当x=8时,该微粒是阳离子
D.在化学变化中,氯原子易得电子
【分析】A、由结构示意图可知,圆圈内的数字表示质子数,则氯原子核内有17个质子;
B、由结构示意图可知,弧线表示电子层,则氯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
C、由结构示意图可知,当x=8时,核外电子数是18,核内质子数是17,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该微粒是阴离子;
D、根据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由结构示意图可知,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7,大于4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形成稳定结构。
【解答】解:A、根据图的信息可知,氯原子的质子数是17,故说法正确;
B、根据图的信息可知,氯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故说法正确;
C、由结构示意图可知,当x=8时,核外电子数是18,核内质子数是17,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该微粒是阴离子,故说法错误;
D、根据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由结构示意图可知,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7,大于4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形成稳定结构,故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理解和熟记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及其含义,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细致地分析题意,解答即可。
11.最近科学家用钙原子轰击铕原子,合成117号元素(部分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94g
B.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7
C.该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117
D.钙和铕都属于金属元素
【分析】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元素符号、元素种类等,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由上图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94,不是294g,故A错误;
B、由上图知,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7,故B正确;
C、由上图知,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7,根据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所以该元素的核外电子数为117,故C正确;
D、根据钙和铕元素的汉语名称的偏旁为金字旁可知,都属于金属元素,故D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及辨别元素种类的方法等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
1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
A.氧 B.硅 C.铝 D.铁
【分析】地壳中元素的质量分数,由高到低的前五种元素分别是:氧、硅、铝、铁、钙。
【解答】解:A、氧元素是第一位,故A选项正确;
B、硅元素是第二位,故B选项错误;
C、铝元素是第三位,故C选项错误;
D、铁元素是第四位,故D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地壳中各种元素的含量,同学们要加强记忆有关的知识点,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应用,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13.市场上销售的加钙食盐、加锌食盐、加碘食盐中,“钙、锌、碘”是指( )
A.分子 B.原子 C.元素 D.单质
【分析】食品、药品、营养品、矿泉水等物质中的“钙、锌、碘”等不是以单质、氧化物、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而是指元素,通常用元素及其所占质量(质量分数)来描述.
【解答】解:市场上销售的加钙食盐、加锌食盐、加碘食盐中的“钙、锌、碘”是指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这里所指的“钙、锌、碘”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元素与微观粒子及物质的区别,加深对元素概念的理解是正确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14.原子序数84、相对原子质量为210的钋原子具有极强的放射性.下列对这种钋原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原子核内有210个中子
B.原子核带210个单位的正电荷
C.原子核内有126个质子
D.原子核外有84个电子
【分析】在原子中,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A、由于钋原子的原子序数是84,故原子核内质子数为84,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为210,则中子数是126;故A不正确。
B、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故质子数是84,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中子不带电,故原子核带84个单位的正电荷,故B不正确;
C、在原子中,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再根据题意知其质子数是84;故C不正确;
D、在原子中,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再根据题意知其核外电子数是84;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等知识的理解与在解题中的应用.
15.要学会从化学的视角认识世界,对下列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 )
| 事 实 | 解 释 |
A | 在公共场所吸烟导致周围的人被动吸烟 | 分子不断地运动 |
B | 干冰升华为二氧化碳气体 | 分子大小发生改变 |
C | 由碳元素组成的金刚石坚硬而石墨很软 | 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
D | 100mL水和100mL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200mL | 分子之间有间隔 |
A.A B.B C.C D.D
【分析】微观粒子的特征: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微粒与微粒之间有间隙;都是不断运动的.
【解答】解:A、香烟燃烧生成的分子不断运动,使人被动吸烟,正确。
B、干冰升华为二氧化碳气体,说明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不是分子大小发生改变,不正确。
C、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是因为构成它们的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正确。
D、100mL的水和100mL的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200mL,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正确。
故选:B。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掌握微观粒子的特征,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16.学好化学,必须要熟悉物质的组成与分类。下图中”和“●”分别表示质子数不同的两种原子,则下列各图示表示化合物的是( )
A. B.
C. D.
【分析】化合物为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其分子则是由不同种原子所构成;判断物质为化合物,首先确定物质为纯净物,然后确定物质的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
【解答】解:A、图中四个分子构成相同,为同种物质的分子,该图所示物质为纯净物,每个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为化合物的分子,故A图所示物质为化合物,故A正确;
B、图中四个分子构成相同,为同种物质的分子,图所示物质为纯净物,而每个分子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单质分子,则该图所示物质为单质,故B不正确;
C、图中四种分子其中有两个分子构成相同,而其余两个分子构成不同,图中共有三种分子,图所示物质为混合物,故C不正确;
D、图中四个分子为两种构成不同的分子,为两种物质的分子,图示物质为化合物的混合物,故D不正确;
故选:A。
【点评】构成相同的分子为同种物质的分子,只含有一种分子的物质为纯净物;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为单质分子,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为化合物分子。
17.关于构成物质微粒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分子不一定比原子大
B.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C.分子、原子都是保持物质性质的微粒
D.物质状态发生变化,是因为分子或原子间隔发生变化
【分析】A、根据分子和原子的大小比较;B、根据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考虑;C、根据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考虑;D、根据物质状态发生变化的原因考虑.
【解答】解:A、分子和原子不能比较大小,有的分子比有的原子大,有的原子比有的分子大,故A说法正确;
B、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是:分子、原子、离子,故B说法正确;
C、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原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所以说分子、原子都是保持物质性质的微粒说法错误,应该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故C说法错误;
D、固态、液态、气态分子(或原子)之间间隔不同,物质状态发生变化,是因为分子或原子间隔发生变化,故D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分子、原子的特点、区别,知道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物质状态发生变化时分子(或原子)之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
18.如图是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①和②属同种元素 B.②属于稀有气体元素
C.①和③的化学性质相似 D.④属于金属元素
【分析】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所以质子数相同时,元素种类相同.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时化学性质相似.
【解答】解:①和②的质子数相同,所以①和②是同种元素。
①和③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所以化学性质相似。
稀有气体是指最外层电子数达到相对稳定结构的原子。所以②不属于稀有气体。
11号是钠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故选:B。
【点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但是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时,化学性质不一定相似.如镁原子和氦原子.
19.如图A是某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B是其原子结构示意图,有关该元素及其原子结构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3
B.该原子在反应中容易失去3个电子
C.该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D.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6.98克
【分析】可以根据元素周期表、原子结构示意图等方面的内容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左上角的13表示原子序数,即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3.正确;
B、该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少于4个,在反应中容易失去3个电子。正确;
C、铝属于金属元素。正确;
D、最下面的数值是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6.98,不是26.98克。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元素周期表的理解,解答时要理解原子序数概念,相对原子质量等方面的知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0.如图为R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x为11
B.R属于金属元素
C.决定R元素种类的是核内质子数
D.R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形成R﹣
【分析】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各量表示的意义和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的区别考虑.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内数字为原子的质子数;圆外的弧线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为该层上的电子数、离核最近的弧线表示第一层,依次向外为第二层、第三层等;离核最远的弧线表示最外层,最外层上的电子数决定元素的性质,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小于4个.
【解答】解:A、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电子数,核外电子数是11,所以该原子核内质子数为11,故A说法正确;
B、该元素原子核内质子数为11,因此该元素是钠元素,属于金属元素,故B说法正确;
C、元素原子的核内质子数决定了元素的种类,故C说法正确;
D、该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1,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最外层的1个电子,从而带1个正电荷,故D说法错误。
故选:D。
【点评】主要考查了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及化学反应中得失电子的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应用知识的能力.
初三化学一轮复习讲义 第15讲 大练兵(强化版): 这是一份初三化学一轮复习讲义 第15讲 大练兵(强化版),文件包含初三化学下册春季班讲义第15讲大练兵强化版教师版doc、初三化学下册春季班讲义第15讲大练兵强化版学生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
初三化学一轮复习讲义 第14讲 我们周围的空气(提高版): 这是一份初三化学一轮复习讲义 第14讲 我们周围的空气(提高版),文件包含初三化学下册春季班讲义第14讲我们周围的空气提高版教师版doc、初三化学下册春季班讲义第14讲我们周围的空气提高版学生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
初三化学一轮复习讲义 第14讲 我们周围的空气(基础版): 这是一份初三化学一轮复习讲义 第14讲 我们周围的空气(基础版),文件包含初三化学下册春季班讲义第14讲我们周围的空气基础版教师版doc、初三化学下册春季班讲义第14讲我们周围的空气基础版学生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2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