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跳水课文配套课件ppt
展开1.预学17《跳水》,自学生字和新词。 2.课前搜搜: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资料。
从50年代开始创作。早期作品主要有: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少年.青年》(1851~1857)、军事小说集《塞瓦斯托波尔故事》(1856)、中篇小说《一个地主的早晨》(1856),以及赴西欧旅行时写下的小说《琉森》(又译《卢塞恩》)(1857)等。 60年代初,他的创作进入高潮,除完成中篇小说《哥萨克》1853~1863)等作品外,还创作了史诗性的长篇巨著《战争与和平》(1866~1869)。 70年代的主要作品是长篇小说《安娜.卡列尼娜》(1873~ 1877)。70年代未80年代初,他在长期精神探索的基础上,完成了世界观的激变,与本阶级决裂,转向宗法农民一边。这时他加强了对专制制度的批判,但又进行“不以暴力抗恶”和“道德自我完善”的说教。 80年代以后,托尔斯泰仍不断有杰作问世。1899年完成的长篇小说《复活》,可以说是作家一生思想和艺术探索的总结。此外发表的主要作品有:小说《伊凡.伊里奇之死》(1886)、《哈泽•穆拉特》(1904)、《舞会之后》(1911)、剧本《黑暗的势力》(1886)、《活尸》(1911)等。
1.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2.那么课文描写的是什么呢?
这篇课文的作者是俄国着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他给我们讲了一个十分惊险的故事,你一定会被紧张的情节所吸引,并且从中得到启迪。
思考:课文描写了一件什么事?
艘 航 肆 帽 桅 撕 逗 唬 钩 扭 咧 舱 鸥 瞄
环游 航行 放肆 帽子 桅杆 哭笑不得 吓唬 顶端 船舱 海鸥 瞄准 心惊胆战
“吓唬”应读 xià hu “龇”的读音 zī“猴”书写时不要多写一竖。
放肆:言行轻率,任意,毫无顾忌。桅杆:船上挂帆的杆子。醒悟:认识由模糊而变得清楚,由错误而正确。课文中指明白。悟,理解,明白。失足:没有把握住。走路不小心而摔倒。
一艘 放肆 胳膊 海鸥 瞄准 风平浪静 摇摇晃晃
1.想想事情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这件事情是怎样引起的?2.根据问题给课文分段:课文讲了谁跳水?他为什么跳水、跳水的结果怎样?
学生可把课文分成三段:起因(1—2)水手取笑猴子,猴子摘走孩子的帽子爬上桅杆。经过(3—4)孩子追猴子,他不顾一切,陷入绝境。结果(5—6)船长逼孩子跳水,得救。
默读课文,想想这个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把下面的内容填写完整,再讲讲这个故事。
答:水手拿猴子取乐→(猴子拿走船长儿子的帽子,孩子被激怒,孩子走到桅杆顶端的横木取帽子,陷入险境)→(船长逼孩子跳海而化险为夷)
讲讲故事:在一艘环游世界归来的帆船上,人们逗猴子取乐,猴子放肆起来,摘走船长儿子的帽子,反过来逗孩子。孩子因猴子的挑逗和水手的哄笑而生气,爬上了桅杆去夺帽子。后来,孩子在猴子的挑衅下失去理智,走上桅杆顶端的横木去取帽子,从而陷入险境。在水手和孩子都被吓呆的关键时刻,船长机智、果断,用枪逼着孩子跳入大海而化险为夷。
1、复述课文第1~3自然段的内容,体会故事的“趣”。
(一艘轮船在风平浪静的大海上航行。船上的水手、船长的儿子正在逗猴子取乐。突然,猴子抢了孩子的帽子又撕又咬,做怪相,逗得水手大笑,孩子气得脸通红。)
2、学生结合课后第1题 ,并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水手、猴子、孩子是怎样联系起来的。
故事又是怎样发展?如何结束?事物间的联系又是怎样发展变化的?请继续看画面。
猴子将帽子放到最高横木的一头后,爬到桅杆的顶端,孩子摇摇晃晃走上横木取帽子。水手全都吓呆了。
看了、听了故事的后部分,你们感到什么问题最不好解决,告诉老师。
质疑: 1.孩子为什么非要拿到那顶不值钱的帽子? 2.为什么孩子在横木上难以转身? 3.船长会不会向孩子开枪? 4.“40秒钟”,时间很短,为什么大家觉得它太长了?
1、学习第四自然段,体会故事的“险”。
小组讨论:孩子为什么非要拿那顶不值钱的帽子?
(孩子觉得自己是人,却被小小的猴子耍了,太丢人了。水手的哄笑,大大地伤了孩子的自尊心。猴子的放肆,水手的大笑,使孩子觉得自己太没面子……)
书中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孩子觉得自己太没面子了?
猴子忽然跳到他面前,摘下他的帽子戴在自己的头上,很快地爬上了桅杆。水手们又大笑起来,只有那个孩子哭笑不得,眼巴巴地望着猴子坐在桅杆的第一根横木上,摘下帽子来用牙齿咬,用爪子撕,好像故意逗他生气。孩子吓唬它,朝着它大喊大叫。猴子不但不理,还撕得更凶了。水手们笑得更欢了,孩子却气得脸都红了。
他脱了上衣,爬上桅杆去追猴子。他攀着绳子爬到第一根横木上,正要伸手去夺帽子,猴子比他更灵巧,转身抓着桅杆又往上爬。
听听,猴子好像在说什么?
(学生想象回答:来呀,来拿你的臭帽子吧!哈哈!笨蛋,你是拿不到你的帽子的!……)
真气人,孩子怎么想?
(学生想象回答:哼!死猴子,我非把你捉住拿回帽子不可。 你不要高兴得太早,看我怎么收拾你!……)
为了夺回面子,维护自尊,洗刷耻辱,孩子又是怎么做的?
“吓呆了”是什么样子?(口张得大大的,眼睁得圆圆的,全身僵硬,气也出不来了,呆若木鸡了。)
讨论:什么孩子在横木上难以转身?
(学生讨论:书中描写孩子处于绝境的两个句子,第一句讲桅杆高,甲板硬,从横木上掉下来,就会粉身碎骨,说明处境危险。第二句同样讲他的处境危险。从图上可看出横木周围没有遮拦物,没有扶手,横木很窄。此时,孩子心中也很紧张,他稍微一动,就会失去平衡,掉下来,更不可能转身了。)
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有命了。即使他走到横木那头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有个人吓得大叫了一声。孩子听到叫声往下一望,两条腿不由得发起抖来。
同学们,难道我们就袖手旁观,眼睁睁地看着孩子被摔死吗?快想办法救救他呀!
(学生想办法:搭云梯。拉网接。抬垫子。叫水手爬上横木抱孩子。叫直升飞机……)
抽一位没发言但在思考的同学,问:你觉得他们的办法行得通吗?为什么?
(行不通。他们的办法虽然可行,但是时间不允许。他们没有注意事物间的联系。若照他们的办法去做,孩子早就没命了。)
学习第5~6自然段,体会船长的“智”。
大家的办法都很好,关键是时间不允许。咱们还是看看船长是怎么化险为夷的。请默读第5~6自然段。 船长是怎么做的?结果呢?
船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沉着、机智、当机立断)
同桌同学讨论大家提出的第三个问题:船长会不会向孩子开枪?
(正方发言:会开枪。为了逼孩子跳水。与其让孩子率死,或变成残废,长期痛苦,不如一枪打死…… 反方发言:不会开枪。因为世界上没有父亲向亲生儿子开枪的。父母都是爱孩子的。开枪打死自己的儿子,岂不是没有人性了吗?不会的。打死了儿子,就断子绝孙了。即使开枪,也不会打在儿子身上……)
讨论:父亲的话该怎么读?
(学生体会:命令,着急,大声喊。每句后面一个字应拖读。“二”比“一”读时语音还应长一些。读出父亲迫切希望孩子跳水的语气。) 大家想想,猴子、孩子、水手,船长是怎样联系起来的?请用“因为……所以……”,“……所以……”,“之所以……是因为……”的句式回答。
1.课文多次描写水手们,把相关的语句找出来,说说这些语句是怎么推动情节发展的。 答:句子:水手们又大笑起来,只有那个孩子哭笑不得,眼巴巴地望着猴子坐在桅杆的第一根横木上,摘下帽子来用牙齿咬,用爪子撕,好像故意逗他生气。 孩子一方面因为水手的哄笑而难堪,另一方面对猴子无计可施,所以一时哭笑不得。 句子:水手们笑得更欢了,孩子却气得脸都红了。水手们更加放肆的笑声深深地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让孩子恼羞成怒。正是因为水手们的笑才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使得猴子肆无忌惮,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伤害,渐渐失去理智,才有了后面一系列的事情发生。
2.想一想:在那个危急时刻,船长的办法好在哪里?(课后第3题) 答:因为孩子当时所处的地方是桅杆的最顶端的横木上,孩子稍有不慎掉到甲板上就会粉身碎骨,性命不保。而跳水后孩子不会因为摔伤而有性命之忧,船上的水手们如果能及时救起孩子,孩子生还的可能性很大,综合当时的所有因素分析,船长的办法是最好的。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17 跳水获奖ppt课件: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17 跳水获奖ppt课件,共3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眼巴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17 跳水说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17 跳水说课ppt课件,文件包含17跳水优质版pptx、17跳水课课练pptx、17跳水课时练docx、钩mp4、逗mp4、艘mp4、舱mp4、航mp4、肆mp4、桅mp4、瞄mp4、撕mp4、扭mp4、帽mp4、唬mp4、咧mp4、七彩五下课文朗读17跳水mp4、鸥mp4等18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48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学年17 跳水评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17 跳水评课课件ppt,文件包含语文统编五下第6单元17《跳水》课时1pptx、语文统编五下第6单元17《跳水》课时2pptx、17跳水mp3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56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