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中职)8 故都的秋/郁达夫精品课件ppt
展开在《沁园春·长沙》中,我们领略了长沙的秋天之美,今天我们跟随着郁达夫一起来看看北国的秋天。
学习目标1、了解本文脉络,领略故都秋声、秋色、秋味。2、抓住本文情感线索,学习作者情景交融、以景显情的艺术手法。3、品味本文清新质朴、典雅蕴藉的散文语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原名郁文,字达夫,幼名阿凤,浙江富阳人。中国现代作家、革命烈士,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 郁达夫是出生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从小熟读唐宋诗词和小说杂剧,有着丰厚的古典文学的基础。但他3岁丧父,家中生活艰难。1913年,还是青年的他就随长兄赴日留学,一直到1922年,他才回到祖国。十年异国生活使他广泛涉猎外国文学,深受近代欧洲及日本各种社会思潮和文艺的熏陶,但也使他饱受屈辱和歧视,激发了强烈的爱国热忱。
1921年与郭沫若、成仿吾等发起成立创造社。1930年3月参与发起成立“左联”(中国左翼作家联盟),1933年初加入中国民权保障同盟,但在白色恐怖威慑下由上海移居杭州,徜徉于浙、皖等地的山水之间,写有不少文笔优美的山水游记和诗词。抗战爆发后,积极投入抗日救亡运动,1942年流亡到苏门答腊,被当地日本宪兵部强迫去当翻译,期间他暗中保护和营救了不少当地志士和华侨,并获悉了日本宪兵部许多秘密罪行,始终坚持抗战。于是在1945年9月日本投降后被日本宪兵秘密杀害。因此,1952年中央人民政府授予他为革命烈士的称号。郁达夫的创作风格独特,成就卓著,尤以小说和散文最为著称,影响广泛。其中以短篇小说《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迟桂花》,中篇小说《迷羊》、《她是一个弱女子》和《出奔》等最为著名。
郁达夫是个热忱的爱国主义者,他积极投身抗日救亡活动。1933年4月,由于国民党反动派白色恐怖的原因,作者从上海移居杭州,这段时间里,他思想苦闷,创作枯竭,过着闲散安逸的生活,并花了许多时间到处游山玩水,写下许多的游记散文。1934年7月,郁达夫“不远千里”从杭州经青岛去北平,再次饱尝了故都的“秋味”,并写下了本文。他本身对秋有偏爱,写下了很多关于“秋”的作品:《雁荡山的秋月》、《天凉好个秋》、《立秋之夜》、《故都的秋》、《北平的四季》。
解题为何题目是“故都的秋”而不是“北平的秋”?“故”即从前的、过去的。“故都”意味着北平不再是垂拱天下的政治中心,亦不再是京都繁华之地,但它毕竟是有数百年辉煌的历史文化旧都。“故都的秋”让人感受到故都的一种苍凉和凄清,将人文景观、自然景观融合在了一起,蕴含着作者对这座历史名城的深情眷恋和向往。
同学们前后桌小组讨论,如果课文划分为三部分,你会怎样划分?每一部分分别讲了什么内容?
研读课文,完成以下任务:1、故都的秋给作者的整体感受是什么? (文中找出原句勾画)2、作者在文中描绘了几幅秋天的画面? 试做概括。3、除了故都的秋,文中还写了哪里的秋? 它有何特点?
任务1:故都的秋给作者的整体感受是什么?(文中找出原句勾画)“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的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 全文的文眼。文眼的作用: 总领全文,文章围绕其展开;作者感情的凝聚点,奠定全文感情基调;画龙点睛,点出文章主旨。
任务2:为表现故都的秋味,作者在文中描绘了几幅秋天的画面?试做概括。秋晨小院图秋槐落蕊图秋蝉残鸣图秋雨话凉图秋日胜果图
这几幅图中,作者是如何表现“清、静、悲凉”的特点的呢?
色彩——碧绿、蓝色、白色——清、纯净声音——驯鸽的飞声——安静秋草——历经沧桑
落蕊——曾经绽放、曾经繁华,如今凋落——悲凉声音也没有——静丝纹——细腻、清闲关键词:落寞、深沉——悲凉
衰弱的残声、嘶叫——经历了盛夏的旺盛时期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他们的啼唱——衬托秋天的“静”
秋雨的特点:奇、有味、更像样悠闲的都市人:清、静
景:像橄榄又像鸽蛋似的这枣子颗儿,在小椭圆形的细叶中间,显出淡绿淡黄的颜色的时候,正是秋的全盛时期,成熟至八九分的七八月之交,是北国的清秋的佳日。 ———秋的全盛时期不在果实成熟红透,却在将熟未熟的青涩日子。 视觉上给人一种清、静之感
秋果胜景中,为何又出现了北风黄尘?用北风黄尘反衬秋果奇景,在对故都金秋的热爱眷恋中还表达出一种悲凉感:因为红枣之后,风来冬到,好景不长。 ----------悲凉之感
任务2:除了故都的秋,文中还写了哪里的秋?它有何特点?南国之秋(江南之秋):特点:“慢,润,淡,多雨而少风”,“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色彩不浓,回味不永”。手法:对比,通过对比展现了故都之秋的特点,表达了对故都之秋的喜爱、赞美和向往。
拓展思考:为何郁达夫笔下的秋景会呈现“清”“静”“悲凉”的特点?------主要是由郁达夫的个人遭际和社会背景决定的。(1)个人遭遇:从小体弱多病,幼年丧父,异国生活十年,饱受歧视屈辱,中年丧子,颠沛流离,命运多舛,性格抑郁善感。(2)社会背景:政治腐败,时局动荡,民生凋敝,读书人无所依托,居无定所,饱受人生苦愁哀痛。
思考:第12自然段的议论有无必要?(试从议论的落脚点上考虑)议论:人皆感秋-----中国文人尤甚-----非到北方不可 “足见有感觉的动物,有情趣的人类对于秋,总是一样的能特别起深沉、幽远、严厉、萧索的感触来的。” 作用:这一段通过古今中外的引证,说明感秋处处有,而中国的文人最突出,秋的“深味非北方莫属”,还是为了突出北国之秋。这就使整个文章的情、景、理交融起来,充实了内容,深化了主题,同时也使文章疏朗不羁,挥洒自如。是从形到神的深化,增添了文章的厚重感,意境的开阔感。
作者用一支生花妙笔,把浓浓的秋味展现得淋漓尽致,但作者觉得这样仍然意犹未尽。因此在第13段,再次提到了北国的秋和南国的秋,与前文呼应,并运用形象的比喻,以排比的句式进行鲜明的对比来体现两者的不同。南北秋韵比较 :黄酒——甘甜可口,回味不永 白干——清香后劲足,如秋之内蕴 稀饭——稠润 馍馍——硬实 鲈鱼——味美细腻,剔刺而食(细腻) 大蟹——大块剁食,秋之爽气(粗犷)黄犬——玲珑如意,逗玩邀宠 骆驼——跋涉千万里,有秋之阔远
二、“文眼”是指作者在文章中着力刻画和描摹的中心点,是文章主旨的凝聚点。本文的“文眼”是“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可课文开头与结尾都写南国之秋,文中还提到中外的文人、诗人,甚至牢狱里的囚犯对秋的情感,这与文章文眼”是否相背离?这些内容与课文的“文眼”是不背离的。写南国之秋,是为了反衬,只有故都的秋才“色彩浓”“回味永”,才能让人“看得饱”“尝得透”。写中外文人、诗人,甚至囚犯,是为了说明凡是“有感觉的动物,有情趣的人类,对于秋,总是一样的能特别引起深沉,幽远,严厉,萧索的感触来的”;而且“这秋的深味,尤其是中国的秋的深味,非要在北方,才感受得到底”。这种选材组材与组织结构,其目的是为了在对比、烘托中凸显故都之秋的特点,突出课文的主旨。
三、品味下列句子,说说作者是如何通过景物描写抒发情感的。
1.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者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强调冷色彩“ ”,不仅表达了故都之秋中“ ”“ ”的特点,更凸现了作者的 ,因为蓝色 ,白色素雅纯净,与作者 的心态最相吻合。秋草,乃枯黄衰败之物,用它 牵牛花的蓝朵,自然是恰到好处地表现了北国之秋的“ ”。
作者调动 觉(“声音也没有”)、 觉(“气味也没有”)、 觉(“极微细极柔软”)、 觉(“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多种感觉来写“ ”,既说明只有在 的情况下才能如此细腻地去品味落蕊的情状,也点出了秋味中的 、 、悲凉。
2.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象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
3.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因为北平处处全长着树,屋子又低,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在南方是非要上郊外或山上去才听得到的。这秋蝉的嘶叫,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象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
“ ”字渲染了秋味的悲凉;兼之其声“ ”,却能在“ ”都听得见,以动显 ,突出北国之秋的“ 、静”。蝉“ ”,说明它是北国 的秋声的主角,因此视为“家虫”。几声秋虫的哀鸣就足以让作者牵动心魄,这正是作者当时 、 的主观心境的表达。
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
原句,三个“ ”,平易朴实又有 的情味,不仅具有 的声韵之美,而且写出了作者内心那种有点饥渴、 地喜爱北国“秋味”的情感,表达了作者对故都的秋无限 之情。
四、课文语言清新晓畅,抑扬有致,既传达出一种情趣和神韵,又产生如诗如乐的美感。细细品味下列两组语句,说说修改前后不同的表达效果。
1. 原文: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 修改: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静、悲凉。
原句,作者愿以“ ”去换得秋色的“三分之一的零头”,这是以 为喻体,与 的本体比较,指出本体胜过喻体—— 。通过这一“强喻”修辞,隽永、新奇的意境便突兀崛起。同时,在句子结构上,长短相间,节奏和谐,抑扬有致,给读者以美的艺术享受。“北国的秋天”放在句首,更强调了作者对故都之秋的 之情。
2.原文: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 修改:我愿用三分之二的寿命留住这北国的秋天。
小结: “一枝一叶总关情”,郁达夫爱故都之秋爱得如此深切,愿意以寿折秋,那正是因为他是用整个生命去爱秋,用整个身心去拥抱秋,用自己的灵魂去品尝秋,把自己的血与肉融入了墨汁,饱蘸着自己的情和爱去书写秋,这才品出了深蕴其中的不为外人所道的妙味,才有了这篇秋味十足的至美之文。
人教版(中职)拓展模块8 故都的秋/郁达夫课文配套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版(中职)拓展模块8 故都的秋/郁达夫课文配套课件ppt,共3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静悲凉,小院晨秋,小院赏秋,秋槐落蕊,落蕊知秋,秋蝉残鸣,秋蝉啼秋,雨后话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8 故都的秋/郁达夫评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语文8 故都的秋/郁达夫评课课件ppt,共2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合作探究整体感知,故都的秋,香山红叶,探究思考,清静悲凉,眷恋向往之情,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职语文人教版(中职)拓展模块8 故都的秋/郁达夫图文ppt课件: 这是一份中职语文人教版(中职)拓展模块8 故都的秋/郁达夫图文ppt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题释义,故都的秋,一清晨静观,二槐树落蕊,三秋蝉残鸣,四秋雨话凉,五秋果奇景,故都秋景图,一·秋晨院落图,一字一句见情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