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貌与土壤第四节 分析土壤形成的原因第2课时教案及反思
展开《分析土壤形成的原因》教学设计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观察土壤剖面或土壤标本,说出不同土壤层次的差异。
2.观察土壤剖面或土壤标本,说出土壤的物质组成。
3.观察、比较不同土壤标本,说明各成土因素对不同土壤特征的影响。
4.举例说明人类生产生活与土壤的关系,以及保护与改良土壤的措施。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 观察土壤剖面或土壤标本,说出土壤的层次差异和物质组成。
2.各种成土因素对不同土壤特征的影响。
【教学难点】
各种成土因素对不同土壤特征的影响。
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
师:观看视频,回顾上一节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土壤? 2.土壤的分层结构? 3.土壤的物质组成?
生:(可能的答案)
1.土壤是指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2.土壤具有一定的分层结构,一般可以分为腐殖质层、淋溶层、淀积层和成土母质。
3.土壤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等物质组成。
【讲授新课】
(板书)第三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貌与土壤
第四节 分析土壤形成的原因
一、 认识土壤
二、 影响土壤形成的主要原因 1.成土因素的种类及其影响
师:自主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小组讨论并回答土壤的形成因素主要有哪些?
生:(可能的答案)
土壤是在地球表面各种自然因素综合作用下产生的。
主要形成因素包括成土母质、气候、生物、地形、时间、人类活动等。
(板书)2.成土母质
师:自主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小组讨论并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风化作用?风化作用与土壤的形成有关系吗?
2.什么是成土母质?
生:(可能的答案)
1.风化作用是指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与大气、水及生物接触的过程中产生物理、化学变化并在原地形成松散堆积物的过程。
二者关系密切。成土母质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为土壤形成提供最基本的矿物质和无机养分。
2.成土母质是指坚硬的岩石在风化作用下形成疏松的物质。
师: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为土壤形成提供最基本的矿物质和无机养分。
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不同的成土母质会造成土壤形状的差异。
师:活动探究1:成土母质与土壤的区别与联系。
师:结合所学知识,思考:成土母质与土壤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生:(可能的答案)
区别:①成土母质是风化产物,没有肥力;
②土壤具有肥力。
联系:①成土母质是土壤的初始状态,是土壤形成和发育的物质基础;
②成土母质在气候和生物等自然因素的作用下才能形成土壤。
(板书)3.气候
师:阅读教材,分小组讨论,气候在土壤形成中有何作用?
生:(可能的答案)
气候为土壤的形成提供水分和热量,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矿物质风化、物质迁移,以及植物、动物、微生物的活动,是土壤形成的动力因素。
师:气候是土壤形成的动力因素。
师:活动探究2:分析东北黑土形成的气候条件。
师:黑土地是大自然给予人类的得天独厚的宝藏,是一种性状好、肥力高,非常适合植物生长的土壤。因黑土层厚度为30~100厘米,人们总用“一两土二两油”来形容它的肥沃与珍贵。研究表明,东北黑土层的形成过程十分漫长,每形成1厘米厚的黑土需要400年。由于过度垦殖,近年来黑土出现了肥力退化、土层变薄的问题,拯救东北黑土刻不容缓。
阅读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小组合作讨论并回答东北黑土形成的气候条件。
生:(可能的答案)
我国东北地区四季分明,夏秋季节多雨,植物繁茂,地上和地下均有大量有机残体进入土壤。冬季漫长寒冷,土壤冻结时间长,微生物活动受到抑制,有机质分解缓慢,并转化成大量腐殖质累积于土体上部,形成土质肥沃的黑土。
师:图示:气候因素对土壤形成的影响。
(板书)4.生物
师:绿色植物有选择地吸收成土母质、水体和大气中的养分,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质。
绿色植物的枯枝落叶和残体将有机养分归还给土壤。
师:观察下图,森林和草地是地球表面两种面积最大、差别最明显的植被类型,森林下面和草地下面发育的土壤有什么不同?
生:(可能的答案)
草地植被的生物量虽远不如森林植被大,但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却超过森林。
不同的植被类型,归还土壤的养分数量及形式不同,造成土壤有机质含量的不同。
师:思考:森林下面发育的土壤比草地下面发育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少的原因?
生:(可能的答案)
生命周期短,每年死亡的大量地上茎叶和底下根系,提供了相当数量腐质化的有机质。另外草类根系茂密且集中在近地表的土壤中,向下则根系的集中程度递减,从而为土壤表层提供了大量的有机质。
树木的生命周期长,大量的有机质储存在活的植物组织内,每年的残落物归还量并不很大。树木的根系分布很深,直接提供给土壤表层的有机质不多,主要是以落叶的形式将有机质归还到地表。
师:知识拓展: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差异。
不同植被类型进入土壤的有机残体性质和数量是有差异的。木本植物以枯枝落叶形式堆积于土壤表层,草本植物以枯残根系进入土体上部。
仅从植物有机残体数量看:
木本植物: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亚寒带针叶林
草本植物:草甸植物>草甸草原植物>草原植物>荒漠草原植物>荒漠植物
师:分小组讨论,动物如何影响土壤?
生:(可能的答案)
动物以排泄物、分泌物和残体的形式为土壤提供有机质,并通过啃食和搬运促进有机残体的转化外,有些动物如蚯蚓、白蚁还可通过对土体的搅动,改变土壤结构、孔隙度和土层排列等。
微生物在成土过程中的主要功能是有机残体的分解、转化和腐殖质的合成。
(板书)5.地形
师:山区气温、降水随高度而变化,形成不同的气候和植被,导致土壤的组成成分和理化性质发生分异。
陡峭的山坡,重力作用和地表径流会加速地表疏松物质的迁移,很难发育成深厚的土壤。
不同坡向的温度、水分、光照不同,植被也不同,导致土壤的发育程度与性状不同。
地势低洼的山麓低地或者谷地,常常因沉积物的堆积形成较厚的土层。
师:高度、坡度、坡向等地形因素影响着光照、热量和水分等条件,同时还影响物质的转换,进而影响土壤的发育。
地形 | 土壤特点 |
山谷 | 河流发育,下渗多,土层厚,有机质较丰富,土壤肥沃 |
山脊 | 坡度较大,成土母质迁移快,土层薄 |
迎风坡 | 降水多,土层厚,土质黏重,含水量大 |
高海拔地区 | 冻土广布,地下水位高,光照强,气温低,形成冰沼土 |
山前冲积扇 | 土壤肥沃,土层厚,矿物养分含量高,水气组合较好 |
平坦地形 | 地表疏松物质的侵蚀速率较慢,使成土母质得以在较稳定的气候、生物条件下逐渐发育成深厚的土壤 |
(板书)6.时间
师:随着时间的推移,土壤从无到有,从薄到厚,层次由少到多,逐步发育成熟。
土壤的形成与发育比较缓慢,在坚硬岩石形成的成土母质上,可能需要数千年才能形成土壤。
(板书)7.人类活动
师:阅读材料,小组合作探究,试说明人类活动对土壤有什么影响?
生:(可能的答案)
人类活动主要通过改变成土因素而影响土壤的形成与演化,其中以改变地表生物状况的影响最为突出。
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影响,分为积极的和消极的两个方面。
人类通过合理的耕作经营,可以培育出一些肥沃、高产的耕作土壤,如水稻土等。
不合理的人类活动,违反自然成土规律会对土壤造成不利影响,使土壤退化,如肥力下降、水土流失、盐渍化、荒漠化和土壤污染等消极影响。
影响因素 | 作用 |
成土母质 | 决定着土壤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其粒度影响土壤质地,其化学成分决定着土壤的化学元素和养分 |
气候 | 直接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和土壤中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与强度。温度、降水和风影响显著 |
生物 | 土壤有机质的来源,也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 |
地形 | 土壤随地势升高而发生垂直分化;坡度不同,土壤厚度不同 |
时间 | 发育的时间越长,土壤就越成熟 |
人类活动 | ① 积极影响:能培育出肥沃的耕作土壤②消极影响:会导致土壤退化 |
师:活动探究3:不同颜色土壤的主要成因。
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我国不同颜色土壤形成的主要因素。
类型 | 分布地区 | 土壤特点 |
黑土 | 东北平原 | 土壤中富含腐殖质,比较肥沃 |
黄土 | 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 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不高,缺磷少氮 |
红壤 | 江南丘陵 | 铁、铝成分较多,有机质少,酸性强,土质黏重 |
紫色土 | 四川盆地 | 自然肥力高,富含各种盐类及多种微量元素 |
水稻土 | 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南,以及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台湾西部平原 | 在人类生产活动中形成的成熟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较肥沃,多呈青灰色 |
【课堂小结】
本节教学总体可遵循“观察——描述——分析——迁移”的思路开展。首先要理解土壤是一个立体的概念,它的垂直剖面上记载着土壤发育的各种信息,这些信息包括了层次,每个层次的颜色、质地、物质组成等。说明土壤形成因素时,要理解教材中所安排的观察方法、土壤成因(要素相互联系)和人地关系等线索,在教学中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教学中,教师以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为前提,在地理学科逻辑背景下,通过层层递进的教学环节,设计“进阶任务”,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升学科素养。
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四节 分析土壤形成的原因第1课时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四节 分析土壤形成的原因第1课时教案设计,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课程引入,讲授新课,课堂小结,当堂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貌与土壤第一节 走近桂林山水第2课时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貌与土壤第一节 走近桂林山水第2课时教案,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课程引入,讲授新课,课堂小结,当堂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自然灾害的成因第2课时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自然灾害的成因第2课时教案,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课程引入,讲授新课,课堂小结,当堂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