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社戏教案
展开《社戏》教学设计(2课时)
教学目标:1.阅读文章,梳理内容,感受小说的跌宕起伏。
- 细读文章,抓住关键词,感受平桥村人的质朴、善良、大方等优良品质。
- 关注作者的叙事视角,明确作者的写作意图。
教学重难点:通过圈画关键字词,感受人物形象,明确作者情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 我们先来看[1]一下单元导语,注意这两句话,我们一起再读一下,“学习本单元,要注意体会作者是如何根据需要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的”;“学习本单元,要注意感受作者寄寓的情思,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经典的作品能带给我们美的享受,值得我们反复阅读。(板书: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 在学习《社戏》之前,我们先来回顾一下作者鲁迅,谁来介绍一下?
明确: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鲁迅是他发表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鲁迅先生一生著作颇丰,我们曾学习过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于他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社戏》选自于他的小说集《呐喊》。
设计说明:关注导语,明确单元学习要求;回顾作者,积累主要文学常识,回顾学习经历。
二、阅读文章,梳理内容
本文多以一个十一二岁的孩子的口吻来叙述,只有一处不是,我们一起读一下文章最后一段。从“一直到现在”可以看出,在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儿时的那些事已经过去很久了,“我”已经长大成人,可我念念不忘那夜的好豆和那夜的好戏。究竟这豆好在哪里?这戏又好在哪里?我们一起来阅读文章。
1.看戏经过[2]
[3][4]
从表格可以看出,随着“看戏”这件事一波三折,“我”的心情也跌宕起伏,“我”的心情随看戏变化着,但有一处反常——“我”在看了一出极其无聊的戏后,却感到极大的快乐。这种快乐,并不源于戏本身,而在戏外。在戏外,我经历了哪些乐事?
2.归航路上:
阅读文章23段,请以“我听到________,我看到________,我感到_________。”的句式,梳理一下“我”在返程时有哪些“快乐”的体验。[5][6]
明确:归航途中,夜色沉沉,但“我”听到小伙伴们嬉笑着议论着戏子,“我”感到热闹欢快。听到船头响亮的击水声,船头浪花飞溅,航船载着我们飞速地返航,甚至老渔夫都夸赞我们划船的技艺高超。“我”感到自豪、畅快。“我们”看戏的失望心情,很快就烟消云散了。
过渡:随后“我们”又有了怎样的奇妙经历呢?——偷豆、吃豆
阅读文章24-27段,在文中圈画出描写小伙伴的语句,思考这些描写表现出了人物怎样的形象特点,在书旁做批注。
明确:①“偷我们的吧”——阿发的大方、无私。追问:仅仅看出这些吗?(因为夜色已深,并不能看真切。阿发让我们偷他们家的罗汉豆的原因是我们的大得多呢!阿发的且慢,原来是为了比较哪家的豆更好、更大。往来摸了一番后,确认了自家的豆大,于是毫不犹豫地让小伙伴偷自家的豆。从这处描写可以看出阿发是想用更好的豆子来招待小伙伴,不仅仅是大方、无私,更是真诚、淳朴。“偷”字不再是对这种行为的厌恶,反而是充满童真趣味。)
设计说明:通过表格,梳理情节,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品味语言,感受真正的乐趣。
三、阅读文章,感受品质
过渡:正是有这样的小伙伴让我在航船过程中感受到了无比的乐趣,可这次航行能够成行并不是那么顺利的,我们一起看这么几句话。
1.
明确:1.2句写了我很期盼去赵庄看戏,并且好不容易等到了这天,但是没法去看,先是等的急得要哭。直到戏开场后,感到完了,没有办法了,这里的“是”加重语气,三个“了”结尾,有无可挽回、无可奈何的感觉。“我”的心情由“着急”转为“几乎绝望”。可我最终还是摆脱了绝望的心情,走出了困境,这全归于小伙伴的帮助。
2.过渡:这群小伙伴是如何帮我实现心愿的?“我”在看社戏前遇到了哪些阻碍?又是如何在小伙伴的帮助下克服的?表现了小伙伴怎样的性格特点?默读4-9段,请找一处进行分析,并写下批注。
明确:当没有航船的时候,是双喜想到有航船可用,解决了交通工具的问题,可以看出他很机灵,其他十几个小伙伴也纷纷表示要陪我一起去,这样我就有伴了,也有人划船把我送去,看出不仅是双喜,其他小伙伴也非常热情友好;当母亲和外祖母担心时间晚了,大人没法陪同,全是孩子,路上有危险,而不让我去,双喜看出底细,表明双喜很快发现外祖母和母亲的这一顾虑,于是从“船大”“我从不乱跑”同去的小伙伴水性好三个方面给外祖母和母亲打包票。表明船很安全,我也很乖巧,不会出什么意外,我们也能处理,看出双喜善解人意,考虑得很周全。(板书)双喜:机灵、热情、友好、善解人意、考虑周全
小结:把4-9段中“我”的心情和小伙伴给我的帮助结合起来看,我们发现作者细致描写“我”心情的变化是为了表现“我”对看戏的期盼,而“我”之所以能看成期盼已久的社戏,是因为双喜的提议,别的少年的撺掇、双喜的包票。因此,在看戏前,我虽然有过不乐,差点看不成戏,反而让我感受到了小伙伴的体贴、照顾,这些小伙伴们急我之急,想我之所想,不停地出谋划策,为我解决困难,让我终于得偿所愿。这些小伙伴们都是看过戏的, 且带我去,他们也是要熬夜的——热心待人,无私的品质,不仅在阿发身上也存在于身边的每一个小伙伴身上。因为这样的少年都是这样的热忱,直爽,善良。所以,在那夜的这样一番体验后,我发出这样的感慨,我们再一次一起齐读最后一段。
设计说明:通过梳理我愿望达成的过程,感受小伙伴的形象,明确真正让我快乐的原因。
四、课堂小结
明确:好不在豆和戏本身,而是戏外,好在归航途中,我和小伙伴偷豆吃时感受到的小伙伴的赤子之心,好在我一筹莫展为不能看戏时,小伙伴的献计献策,出手相救。更好在他们不计较个人得失,淳朴真诚,因此那夜的好留存在我的心中,留在我心中的其实是我和小伙伴之间亲密无间的快乐时光,是一份人与人之间的温情。
设计说明:回顾学习路径,总结学习方法,明确“乐”的真正原因。
五、作业
完成练习部分1-3题。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回顾昨天课堂内容
通过学习感受到了平桥村少年的热情、善良,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温暖的情谊,今天随迅哥儿的脚步来到他念念不忘的平桥村。
设计说明:回顾上节课内容,引入新课学习。
二、阅读文章,走进平桥村
1.阅读文章第一段,思考:平桥村是个怎样的地方?“我”在平桥村的生活感受是什么?
明确:对平桥村的介绍用分号间隔,分号前介绍平桥村偏僻的地理位置,冷清的环境特点。分号后写了平桥村人烟稀少、生活单调、枯燥的特点。照理说,从鲁镇来到这么个连戏都演不起的小渔村,我应该觉得无聊乏味才对,可后文的“但”引出“我”对平桥村的评价“乐土”。
2.请同学们默读第3段,思考为什么偏僻的平桥村是我的乐土?
明确:我们每天去掘蚯蚓,把它穿在小钩上,用来钓虾,钓来的虾照例是给我吃的。“照例”看出这件事不用多说,理所当然。其次,小伙伴们还会陪我一起去放牛。这些活动都让我摆脱了背书学习。
3.那么平桥村的人都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默读2、3两段,圈画批注。[7]
明确:(2段)“因为”引出缘由,我作为客人,得到了全村人的特殊待遇,父母让孩子减少了工作,让他们来陪我游戏,表现平桥村民好客的特点。
“但…却…因为”领起的句子交代了我们虽然年龄相仿却因为同村同姓是本家,所以辈分差别很大,照理说应该有长幼秩序,“然而”再次转折,强调辈分虽不一样,但都是朋友,我们之间的地位是平等的。为了强调这一点,后句用了“即使…也”假设了一种情况,哪怕我们吵闹起来,打了太公,有了犯上的行为,但全村上下却没有想出“犯上”这个词,这句话说明在全村人看来,我们这群孩子都是平等的,不需要拘泥辈分,没有等级差别。
“而”是承接关系,而且通过不识字指出这些村民尽管不读圣贤书,却格外单纯淳朴的。
通过这些连词,不仅写出我和小伙伴愉快融洽、平等的相处过程。平桥村人好客、纯真、不讲究繁文缛节的特点。
4.平桥村的人这么好,为什么当我不敢放牛的时候,小伙伴么还会嘲笑我,你怎么理解?
明确:第二段中写了他们百分之九十九不识字,而我是会读“秩秩斯干”的,在他们中间显得有些特殊,可我却不会放牛这件在他们眼中很平常的事。于是他们不再原谅我会识字,会读书,嘲笑起我来。他们不会因为我读过书而对我另眼相看,也不会因为我是远客就高人一等。这份嘲笑出自孩子的天性,本能以及孩子间的亲热。由此看出孩子们是非常单纯的,我们之间的相处是平等的、自在的。
设计说明:通过梳理平桥村的生活,感受平桥村中人的优良的品质。
三、阅读文章,感受六一公公和母亲的形象
- 好的小说是非常善于塑造典型人物的,我们已经感受到了平桥村人的共同特点,接下来我们一起看看小说中的典型人物。阅读文章31-39段,圈画出六一公公第二天发现我们偷豆后的反应,思考从中表现六一公公怎样的形象?
明确:六一公公发现他家的豆被偷了,先责怪双喜,但不是责怪偷了豆子,而是没有好好摘,踏坏了豆子,浪费了不少,可见六一公公不是吝啬豆子,而是责怪孩子们没有珍惜劳动果实。但是知道这豆子是用来招待“我”的,连一丝责怪都没有了,还笑说,“这是应该的”说明六一公公也赞同双喜的这一做法,他也十分热情好客。然后听到我夸他家豆好,竟也感激起来,好像我们不是偷了他家的豆,占了他的便宜,反而是给了他恩惠似的。“不料”“竟”表明六一公公的反应完全出乎我的意料之外的,后来在给我母亲送豆时,他还不停的夸奖我,“我”偷了六一公公的豆,还得到了六一公公的感激和夸奖。通过这几句描写,六一公公的淳朴、憨厚、好客的形象跃然纸上。
2.
明确:当外祖母因叫不到船带我去看戏而气恼时,母亲用鲁镇的戏又好,我们看得又多来安慰外祖母,想让外祖母宽心,不用把我这次没看成戏的事放在心上,同时母亲竭力嘱咐我不要因为看不成社戏而显露出不高兴的情绪来。“竭力”表现母亲在劝说我时,花了不少功夫,而且不止一次。母亲之所以这么做,怕我看不成社戏的不悦情绪会让外祖母操心,让外祖母觉得没有照顾好我而觉得着急、气恼,怕让我同他人一起去看戏,让外祖母感到担心我的安全。所以宁可让我不去看戏,同时也让我不要表露出盼望看社戏的心情来增加别人的困扰,看出母亲特别能为他人着想的人
当晚上我发现可以坐八叔的航船去看戏时,母亲不愿意去麻烦大人带我去,因为大人们白天全有工作,而让他们晚上不休息熬夜带我去看戏是不合理的,哪怕我是客人也不应该提出这样的要求,看出母亲不愿因自己的事而劳烦别人。
母亲因我们看戏晚归而有些生气,但这些气很快就烟消云散了,母亲转而高兴起来,既是因为我平安归来,更是看到有那么多小伙伴陪着我,而且大家脸上都是疲乏的样子,甚至还在打哈欠,强撑着精神,母亲深深感受到小伙伴的善意,于是不再生气,反而笑了。从“邀”字看出她一方面是感念这群小伙伴对我的照顾和陪伴,另一方面还考虑到我们这群小伙伴回来地这么晚,大家划船又累,大家一定饿了,于是想请大家去吃点东西。可见母亲是个懂得感激、性情宽厚的人。母亲生于平桥村、长于平桥村,他的身上有平桥村人所共有的淳朴、善良,她此次归省也是平桥村的客,因此这种淳朴和善良体现在母亲身上,让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母亲不愿劳烦他人,凡事为他人着想的品性。
小结:淳朴的品性,温暖的人情是存在于平桥村人们的骨子里的,是弥漫在乡村的每个角落里的,是会代代相承下去的一方风俗,这才是这一方水土豆好、戏好的底蕴。
设计说明:通过文章典型人物的品读,感受鲜明的人物形象。
四、明确叙事视角
小说为什么用两种叙事视角?
明确:小说运用儿童的叙事视角,是借助一个孩子天真清澈的眼睛,细致生动展现平桥村人热情友善、民风淳朴和睦,表达我在平桥村的自在快乐,我对那一方水土的热爱。结尾成人视角表现可望而不可即的惆怅,长大后的我距离那时那地已经极为遥远,但每每回忆到那段美好的时光、依然情不能自己,平桥村是令我永远怀念、留恋的地方。
设计说明:通过叙事视角的探究,明确作者情感。
五、小结
六、作业
练习部分余下内容
[1]读
[2]结合预习单
[3]课后反思:应让学生先说解题思路,随后再进行表述。说完之后老师进行点评,学生进行交流。
[4]关注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推动情节发展
[5]默读23-27段,圈画能体现我快乐的内容,并做批注。
(板书)归航路上的乐事①嬉笑的热闹之乐②快速行船的畅快之乐③老渔夫夸赞的自豪之乐④与伙伴享受美食之乐
追问:这些小伙伴具有怎样的形象特点?
明确:大方、无私、真诚、淳朴
再追问:所以文中的“偷”应怎么理解?
明确:童真趣味。
(板书)阿发:大方、无私、真诚、淳朴
[6]课后反思:缺少对于语句表达方式的品析,语言的品味不到位
[7]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社戏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a href="/yw/tb_c139290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社戏教案</a>,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看社戏 谈心情,析人物 解乡情,游水乡 悟深情,体悟写作意图,作业布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社戏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社戏教案,共1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写作背景,知识链接,文本内容,主题理解,人物形象,教学设计,课时安排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社戏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社戏教案及反思,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研读文眼,研读“好”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