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南开中学高2023届高三第八次质量检测 化学试题
展开
重庆市高 2023 届高三第八次质量检测
化学试题
本试卷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75 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23 S—32 Ti—48
一、选择题:本题共14 小题,每小题3 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人类的健康离不开糖类、蛋白质、脂类等营养物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糖类也被称为碳水化合物,所有糖类的化学组成均满足Cn (H2 O)m 的通式
B. 牛胰岛素彻底水解的产物是纯净物
C. 可以通过牛油的氢化生产人造奶油
D. 食用蔬菜和水果可以为人体补充维生素
2. 下列表示正确的是
A. 乙烯的电子式:
B. CH2 Cl2 的空间充填模型:
C. 果糖的结构简式: HOCH2 (CHOH)4 CHO
D. Fe2+ 的价电子排布式: [Ar]3d6
3. 重庆大学潘复生院士在镁合金技术研究领域做出巨大贡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1 个基态镁原子中有2 个未成对单电子 B. 海水中含有丰富的镁元素
C. 镁合金具有密度大、强度高的优点 D. 工业上用H2 在高温下还原 MgO 制备 Mg
4. 经过下列操作后溶液呈碱性的是
A. 通入少量SO2 的 NaHSO3 溶液 B. 通入足量 NH3 的AlCl3 溶液
C. 加入少量 Fe的 FeCl3 溶液 D. 加入足量 P4 O10 的 NaOH 溶液
5. 下列变化对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 MgO 溶于NaHSO4 溶液:3MgO+ 6H+ + 3SO 3MgSO4↓+3H2 O
B. 向CuSO4 溶液中通入H2 S 产生沉淀:Cu2+ + S2- = CuS ↓
C. 暴露在空气中的 NaOH 溶液变质:CO2 + 2OH- = CO- + H2 O
D. 浓硝酸分解:4H+ + NO = 2H2O + 4NO2 ↑
6. NA 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关于反应:S8 + NaOH ) Na2 S + Na2 SO3 + H2 O (未配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1 mol S8 参与反应,断裂 8 NA 个 S- S键
B. 生成 1 mol Na2 S ,转移 2 NA 个电子
第 1页/共9页
C. 1 L pH = 12 的 NaOH 溶液中有 0.01 NA 个 Na+
D. 6.3 g Na2 SO3 中有 0. 15 NA 个σ键
7. 化合物 I 可以发生分子内反应生成化合物 II: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化合物 I 是共价化合物,化合物 II 是离子化合物
B. 化合物 I 和化合物 II 中 N 原子都是sp3 杂化
C. 化合物 I 中所有原子可以共平面,化合物 II 的阳离子中所有原子无法共平面
D. 化合物 I 和化合物 II 中都有极性共价键
8. 为了达到实验目的,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选 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制备漂白粉
将Cl2 缓慢通入浓热的 NaOH 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B
除去C2 H2 中的
2 4
C H
通过Br2 的CCl4 溶液洗气
C
检验菠菜中的 Fe2+
将菠菜榨汁,过滤后将滤液煮沸, 自然冷却后滴加铁氰化钾溶液
D
除去苯中的苯酚
用NaOH 溶液洗涤后分液,重复2~3 次,再用 Na2SO4 (s)干燥有机层,最后除去干
燥剂
A A B. B C. C D. D
9. FeSO4 . xH2 O 的结构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Fe2+ 的配位数为 6 B. 键角: H2 O SO一
C. H2O 与SO一 之间形成了氢键 D. SO一 中心原子价层电子对数为 4
10. 在 2.0 L 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气体 M 和 N ,发生反应 2X(s) = M (g)+N (g) ΔH>0,不同条件下的实验结 第 2页/共9页
果如下表:
实验编号
温度
起始投料/(mol)
平衡浓度/(mol/L)
n(M)
n (N)
c(M)
c(N)
①
T
1
0.40
0.20
0. 15
a
②
T
2
0.40
0.20
0. 18
b
③
T
2
0.20
0. 1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实验①平衡后降低温度,c (N) 将减小, c (M) 将增大
B. a=0. 10 , b=0.09
C. 实验②中平衡时缩小容器体积至 0.5 L ,再次平衡后c (M) =0.36 mol/L
D. 实验③中无 X 生成
11. W 、X 、Y 、Z 是电负性依次增大的 4 种短周期主族元素,W 与 Y 可以形成 2 种常见的离子化合物,化学式分别 为W2 Y 和W2 Y2 ,W2 Y 为白色固体,W2 Y2 为淡黄色固体,X 和 Y 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相邻位置,下列说法中一 定正确的是
A. 原子半径:W>X>Y>Z B. 第一电离能:Z>Y>X>W
C. 原子序数:Y>W>X>Z D. 最高化合价:Y>X>Z>W
12. 常用含 Na2 S2 O3 的定影液溶解照相底片上未曝光的 AgBr(不溶于浓氨水),生成可溶于水的 Na3 Ag(S2 O3 )2 ; 接着向所得溶液中加入 Na2 S ,生成Ag2 S 沉淀;最后将Ag2 S 转化为 Ag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向含Ag(S2 O3 )2 3– 的溶液中滴加浓氨水会生成Ag(NH3 )2 +
B. 生成Ag2 S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Ag(S2O3 )2 3– + S2– = Ag2S J +4S2O –
C. 向 Na2 S 溶液中加入少量 AgBr 固体,将生成Ag2 S 沉淀
D. Ag2 S 既不溶于 Na2 S2 O3 溶液,也不溶于浓氨水。
13. 苯甲酸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以苯乙酮为原料,以KI 为电解质,利用电化学方法合成苯甲酸的原理(部分)如
下: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第 3页/共9页
A. KI 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B. 电解过程中阳极产物有 IO_ 和 I2
C. 外电路流过 3 mol e_ 时,理论上可制备 0.5 mol 苯甲酸(不考虑副反应)
D. 充分搅拌的情况下,电解过程中溶液 pH 不断减小
14. 常温下,有4 份浓度均为0. 1 mol/L 的溶液:①CH3COOH ,②HCl ,③ Na2 CO3 ,④NaOH ,已知:
Ka (CH3COOH) = 2×10_5 ,Ka1 (H2 CO3 ) = 4×10-7 ,Ka2 (H2 CO3 ) = 4×10_11 ,忽略溶液混合引起的体积变化,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①和②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中, c (CH3COO- ) ≈2×10_5 mol/L
B. 将 20 mL③缓慢滴加到 20 mL②所得溶液中, c (Na+ )=2 c (CO- )+c (HCO )+c (H 2CO3 )
C. 20 mL①和 10 mL④混合所得溶液中, c (H+ )-c (OH- ) ≈2×10-5mol/L
D. ①和③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中, c (CH3 COOH)
15. 钛和钛的化合物在航天、化工、建筑、日常生活中都有着广泛的用途。利用锂离子电池的一种钛酸锂废料[主要 成分为Li2 TiO3 ,含有少量碳单质、Ni(II)、Fe(II)和 Fe(III)] ,回收其中的锂和钛,并制备碳酸锂和钛白(TiO2 )产品, 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1) 钛的几种同位素的质量数和相对丰度如下表,钛最稳定的核素是___________(写出相应核素的符号)。
核素
A
B
C
D
质量数
44
46
48
51
丰度/%
0.015
7.99
73.97
0.001
(2) 钛比钢轻、比铝硬,是一种新兴的结构材料,钛硬度比铝大的原因是___________。
(3) 浸出渣中含有钛酸和少量___________。
(4) 已知: Ksp Fe(OH)2 = 4.9×10-17 , Ksp Ni (OH)2 = 2×10-15 , Ksp Fe (OH)3 = 2.8×10-39 。若要将 Ni、Fe 从浸出液中分步除去,达到分离 Ni 和 Fe 的目的,方案为___________,然后继续调 pH,过滤得到 Ni (OH)2 。
(5) “沉锂”步骤使用的试剂为碳酸钠,写出该步骤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碳酸钠的添加量(理论用量的倍数) 对 Li2 CO3 的收率及纯度影响如图所示,代表 Li2 CO3 纯度的曲线为___________(填“a”或“b”)。
(6) 测定钛白中TiO2 的含量可用滴定分析法:准确称取 0.3000 g 样品放入锥形瓶中,加入H2 SO4 和(NH4 )2 SO4 混 合溶液,加热使样品溶解;冷却后,加入一定量稀盐酸(Ti 元素存在形式变为 TiO2 + ) ;加入金属铝,将 TiO2 + 全部 转化为 Ti3+ ;待过量金属铝完全溶解并冷却后,加入指示剂,用 0. 1000 mol/L NH4Fe(SO4 )2 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 将 Ti3+ 氧化为 TiO2 + ,重复操作 2~3 次,消耗标准溶液平均体积为 25.00 mL。
①加入金属铝的作用除了还原 TiO2 + 外,另一个作用是___________。
②滴定时所用的指示剂为___________(填字母)。
a .酚酞溶液 b .淀粉溶液 c . KMnO4 溶液 d .KSCN 溶液
③样品中TiO2 的纯度为___________(保留一位小数)。
16. 的化合物种类较多,其中三氯化六氨合钴(III) Co(NH3 )6 Cl3 在工业上用途广泛。 已知:① Co(NH3 )6 2+ 具有较强还原性,溶液呈棕色。 Co(NH3 )6 3+ 性质稳定。
②[Co(NH3)6]Cl3 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
实验室制备Co(NH3 )6 Cl3 的实验步骤:
I .检查装置气密性并将CoCl2 、 NH4 Cl 和活性炭在三颈烧瓶中混合,滴加浓氨水,溶液变为棕色,充分反应后缓 慢滴加双氧水,水浴加热 20 min ,实验装置下图所示。
II.将所得浊液趁热过滤,向滤液中逐滴加入少量浓盐酸。
III.冷却结晶后过滤,用少量冷水和无水乙醇分别洗涤晶体 2~3 次。
(1) 图中仪器 b 的名称为___________。
(2) 写出步骤 I 中棕色溶液与双氧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3) 步骤 II 向滤液中加入浓盐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_。
(4) 步骤 III 中用冷水洗涤的目的是___________。
(5) 用如图装置测定产品中 NH3 的含量(部分装置已省略):
①蒸氨:取 xg 样品加入过量试剂后,加热三颈烧瓶,蒸出的 NH3 通入盛有V1 mL c1 mol/L H2 SO4 标准溶液的锥 形瓶中。液封装置 2 的作用是___________。
②滴定:将液封装置 2 中的水倒入锥形瓶后,用 c2 mol/L NaOH 溶液滴定剩余的H2 SO4 ,消耗V2 mL NaOH 溶液。 滴定时选用的指示剂为___________ , NH3 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 ;若 NaOH 溶液使用前敞口放置于空气中一 段时间,测得 NH3 的含量___________(填“偏高” 、“偏低”或“无影响”) 。 17. 绿色能源的开发利用是未来能源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举措。CH4 与CO2 催化重整是 实现碳中和的热点研究课题。1991 年,Ashcroft 提出了甲烷二氧化碳重整的技术理论:气体分子吸附至催化剂表面 后发生反应。500℃时,反应原理如下:
反应 I .主反应: CH4 (g)+CO2 (g) = 2CO(g)+2H2 (g) ΔH1 Kpl
反应 II.副反应: CO2 (g)+H2 (g) = CO(g)+H2 O (g) ΔH2 = +41.0 kJ ⋅ mol 1
反应 III.积碳反应: 2CO(g ) = CO2 (g )+C (s )
反应 IV.积碳反应: CH4 (g) = C (s)+2H2 (g)
其中,副反应 III 、IV 形成的积碳易导致催化剂失去活性。
(1) 在原料气中添加微量O2 有利于保持催化剂的活性,其原因是___________。
(2) Δf H为标准摩尔生成焓,其定义为标准状态下,由稳定相态的单质生成 1 mol 该物质的焓变。对于稳定相 态单质,其Δf H为零。根据上述信息及下表所给数据,计算反应 I 的反应热ΔH1 = ______。
物质
4
CH
2
CO
CO
Δf H (kJ ·mol 1 )
-74.8
-393.5
- 110.5
(3) 在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一定量的CH4 、 CO2 发生催化重整反应(假定只发生主反应 1 。当投料比 = 1.0 时,CO2 的平衡转化率(α)与温度(T)、初始压强(p)的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可知:压强p1 ___________2 MPa(填“>” 、“<”或“=”);当温度为T3 、初始压强为 2 MPa 时,a 点的v正 ___________ v逆 (填“>” 、“<”或“=”) 。起始时 向 1 L 恒容容器中加入 2 mol CH4 和 2 mol CO2 ,在温度为T6 、初始压强为 2 MPa 条件下反应,用压强表示该反 应的平衡常数: Kp = ___________ 。(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
(4) 用电化学方法还原CO2 将其转化为其它化学产品可以实现对CO2 的综合利用。下图是在酸性条件下电化学还 原CO2 的装置示意图:
n (生成B所用的电子)
已知:法拉第效率(FE)的定义: FE(B)= n (通过附极的电子) 100%
控制pH= 1 、电解液中存在 KCl 时,电化学还原CO2 过程中CH4 (其他含碳产物未标出)和H2 的法拉第效率变化如
图所示。
①写出阴极产生CH4 的电极反应:___________。
②结合上图的变化规律,推测 KCl 可能的作用是___________。
③ c (KCl )=3 mol/L 时,22.4 L(已折合为标准状况,下同)的CO2 被完全吸收并还原为CH4 和C2 H4 ,分离 H2 后,
将 CH4 和C2H4 混合气体通入如下图所示装置(反应完全) ,出口处收集到气体 8.96 L(不考虑水蒸气) ,则 FE(C2H4 )= ___________。
18. 聚合物 F 的合成线路如图所示:
已知:①
②
(1) 条件 a 为___________ ;反应①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
(2) 关于 B 和 C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 .B 可以发生氧化、取代、加成反应
b .利用质谱法可以鉴别 B 和 C
c .可用Br2 的CCl4 溶液检验 C 中含有碳碳三键
(3) 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4) 化合物 E 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
(5) H 是 C 的同系物,H 的相对分子质量比 C 大 14 ,则 H 有___________种可能的结构(不考虑立体异构)。
(6) X 与 Y 经以下两种途径均可获得 M。
①M 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
②将 Y 更换为 Y′() ,发现 X 与 Y′无法形成晶体,证实了形成晶体时 Y 中苯环上氟原子的必要性。 猜测氟原子可能的作用:影响晶体中分子的堆积方式、增强了-N3 的活性和__________
重庆市南开中学高2024届高三第六次质量检测化学: 这是一份重庆市南开中学高2024届高三第六次质量检测化学,文件包含重庆市南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2月月考化学试题pdf、1_南开第六次联考-化学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2页, 欢迎下载使用。
重庆市南开中学高2024届高三第五次质量检测化学: 这是一份重庆市南开中学高2024届高三第五次质量检测化学,文件包含重庆市南开中学高2024届高三第五次质量检测化学试题docx、重庆市南开中学高2024届高三第五次质量检测化学试题pdf、南开第五次联考-化学答案pdf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7页, 欢迎下载使用。
重庆市南开中学高2023届高三第八次质量检测 化学试卷及参考答案: 这是一份重庆市南开中学高2023届高三第八次质量检测 化学试卷及参考答案,文件包含重庆市南开中学高2023届高三第八次质量检测化学pdf、重庆市南开中学高2023届高三第八次质量检测化学参考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2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