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件
展开考点一 化学的研究对象1.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性质、 、 与变化规律的科学。 2.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而不是物体。3.化学的作用(1)生产化肥和农药,增加粮食产量。(2)合成药物,保障人体健康。(3)开发新能源和新材料,改善人类的生存条件。(4)综合应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使人类生活得更美好。
化学的研究范畴虽然广泛,但并不是所有的自然现象均属于化学研究的内容,应根据化学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作出正确判断。
考点二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常考点)
不能仅凭“现象”判断属于哪种变化。比如电灯通电时发光、放热属于物理变化;而可燃物燃烧发光、放热属于化学变化。又如,有些变化没有明显现象,但却有其他物质生成,也属于化学变化,如呼吸作用。
利用关键词判断物质的变化类型
考点三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常考点)1.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考点四 常见仪器的识别及用途
考点五 基本实验操作及注意事项1.化学药品的取用(常考点)(1)取用原则①三不原则不能 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 闻药品的气味;不得 任何药品的味道。 ②节约原则未说明药品的用量时,液体取 ,固体取的量为 。 ③防污染原则剩余药品既不能 ,也不要随意丢弃,更不要拿出实验室,要放入 内。
拓展思维:在实验室中,如何闻气体的气味?点拨: 打开瓶塞,用手轻轻地在瓶口扇动,使极少量气体飘进鼻孔(如图)。
(2)固体药品的取用方法①块状固体或密度较大的大颗粒状固体(一横、二放、三慢竖)②固体粉末(一斜、二送、三直立)
(3)液体药品的取用方法①取较多量液体时直接倾倒
②取少量液体时直接滴加
1.实验室现有5 mL、10 mL、25 mL、50 mL、100 mL的量筒,现要量取15 mL的盐酸,应取 mL的量筒。量取液体时,量筒必须平放,视线要与 保持水平;若某同学量取液体时俯视读数为15 mL,则所取液体的实际体积应 (填“<”“>”或“=”)15 mL,该同学将上述液体倒出,又采用仰视的方法读数为10 mL,则该同学倒出的液体体积比5 mL (填“大”或“小”)。2.在空格内简要说明下列错误操作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
当读取量筒内液体的体积时,分别采用正确读数、仰视读数、俯视读数的结果如图所示:可简单记忆为“俯大仰小”。
2.物质的加热(1)酒精灯的使用
酒精灯使用的注意事项(1)在使用酒精灯时,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也绝对禁止用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以免失火。(2)万一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应立刻用湿抹布扑盖。
(3)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常考点)
3.连接仪器装置(常考点)(1)连接仪器
4.玻璃仪器的洗涤(常考点)(1)普通洗涤(以试管为例):用水洗涤,内壁附有不易洗掉的物质用试管刷刷洗。(2)难溶物洗涤:用热的纯碱溶液或去污粉洗去油脂;用 洗去难溶性金属氧化物、碱、碳酸盐等;最后用水冲洗干净。 (3)洗净的标准: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 ,也不 。 5.其他实验基本操作(1)浓硫酸的稀释
(2)pH的测定①用品:pH试纸。②操作: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用 蘸取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 比较,即可得出待测液的pH。
使用pH试纸时需注意:pH试纸不可直接伸入溶液中;pH试纸也不可事先用蒸馏水润湿。
(4)蒸发①在蒸发过程中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免液滴飞溅。②蒸发皿中出现 时,停止加热。 ③热的蒸发皿用坩埚钳夹持,放在陶土网上。
玻璃棒在初中实验操作中的用途:
6.实验室安全(1)认识常见危险化学品标志
(2)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
一、化学变化中的“其他”物质化学变化中的“其他”物质指的是不同于任何反应物的其他物质,并不是物质的外在形态变化。从微观角度分析,如果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的种类改变的是化学变化,分子的种类不变的是物理变化。[例1](2022泰安)化学的发展为人类提供了更多的生活、生产资料。下列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海水制镁B.钻木取火C.粮食发酵D.冰雪融化
解析:A.海水制镁是海水中的氯化镁最终变为镁,有其他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钻木取火发生了木材的燃烧,有其他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粮食发酵的过程中粮食发生缓慢氧化,有其他物质酒精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冰雪融化的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答案:D
二、不能正确区分物质的变化与性质1.物质的变化强调的是一个过程,重在变,如酒精在燃烧,是正在发生的事,属于变化;物质的性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不论变化是否正在进行,它都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如酒精能燃烧就是酒精固有的属性。2.性质是物质固有的属性,是变化的内因,而变化只是一个过程或现象,用途是性质的具体体现。物质的变化、性质及用途的关系如下:
[例2] 区分物质的变化、性质及用途:①石蜡可以燃烧;②通常情况下,氧气是无色气体;③石灰石能与稀盐酸反应;④牛奶变质;⑤食盐易溶于水;⑥水加热后成为水蒸气;⑦活性炭具有吸附性;⑧水能与金属钠反应;⑨二氧化碳是常用的灭火剂。(1)上述描述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填写序号,下同); (2)上述描述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 (3)上述描述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4)上述描述属于用途的是 。
解析:①石蜡可以燃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是化学性质;②通常情况下,氧气是无色气体,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是物理性质;③石灰石能与稀盐酸反应,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是化学性质;④牛奶变质,有其他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⑤食盐易溶于水,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是物理性质;⑥水加热后成为水蒸气,过程中没有生成其他物质,是物理变化;⑦活性炭具有吸附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是物理性质;⑧水能与金属钠反应,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是化学性质;⑨二氧化碳是常用的灭火剂,是二氧化碳的用途。答案:(1)①③⑧ (2)②⑤⑦ (3)④ (4)⑨
考点一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①以生产、生活中一些常见现象,考查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特征和本质。②以图片、诗词、成语、俗语等形式提供信息,从具体的变化过程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③以生活、生产、现代科技、新闻热点为素材、背景,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例1](传统文化)(2022云南改编)“宋有青瓷、元有青花、明有粗陶、清有紫陶”。云南建水人早在3 500多年前就掌握了制陶技术。下列陶瓷制作过程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镇浆制泥B.拉坯造型C.高温烧制D.磨光上釉
解析:A.镇浆制泥的过程中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拉坯造型的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高温烧制的过程中,有其他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磨光上釉的过程中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答案:C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判断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唯一依据是反应时是否有其他物质生成,变化时伴随的现象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是否发生化学变化,但不能将产生的现象作为判断物质变化的依据。判断方法如下:
1.(2022台州)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铁丝弯折B.钢铁熔化C.钢铁生锈D.铁球下落2.(2022南充)变化观念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BCDA.研碎胆矾B.蔗糖溶解C.对干冷玻璃片哈气D.红磷燃烧
考点二 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①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对应关系。②物质性质的判断、根据物质的某种用途判断对应的性质。③常结合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如熟石灰、干冰、氮气、酒精、石墨等进行考查。
[例2](2022泰安)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氧气用于气焊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C.铜用于制导线D.活性炭用于除冰箱异味
解析:A.氧气用于气焊,是利用了氧气的助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是利用了干冰升华时吸热的性质,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C.铜用于制导线,是利用了铜的导电性,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D.活性炭用于除冰箱异味,是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性,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答案:A
判断物质的性质是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主要依据就是看发生相应变化时是否产生了其他物质。若产生了其他物质,对应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否则属于物理性质。(1)颜色,气味,味道,是否易升华、挥发等,都可以利用人们的耳、鼻、舌、身等感官感知,属于物理性质。(2)熔点、沸点、硬度、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可以利用仪器测知,属于物理性质;溶解性、密度等可通过实验室获得数据计算得知,也都属于物理性质。
3.(2022湘潭)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酒精用作燃料B.石墨用作电极C.小苏打用于治疗胃酸过多D.熟石灰用来改良酸性土壤4.(2022成都)智能手表的部分信息如图,下列描述中相关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玻璃透光性好作表镜B.钛合金耐腐蚀作表框C.不锈钢硬度大作表扣D.橡胶弹性良好作表带
考点三 仪器的使用与基本操作
①常见仪器的识别及基本操作是中考的常考点,主要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有时会涉及填空与简答题。②命题常以结合图片来判断操作的正误为主,有时也会以文字描述的形式考查。
[例3](2022天津)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BCDA.加热液体B.读取液体体积C.取用粉末药品D.点燃酒精灯
解析:A.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图中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B.量取液体读数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视线没有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C.取用粉末状药品,试管倾斜,用药匙或纸槽把药品送到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图中所示操作正确;D.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用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答案:C
判断一个实验操作是否正确的依据(1)是否容易造成人身伤害,如稀释浓硫酸时,若将水倒入浓硫酸中,酸液外溅,易对人体造成伤害;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以防止生成的水蒸气冷凝后回流而使试管炸裂。(2)是否容易导致试剂污染,如取用液体时,瓶塞正放会污染瓶中试剂。(3)是否容易对仪器造成损坏,如取用块状固体时,药品竖直放入试管中,易造成试管底部破裂。(4)是否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如读量筒中液体体积时,俯视易使结果偏大,仰视易使结果偏小。
5.(2022福建)下列有关硬水性质实验的操作,正确的是( )A.取样品B.滴加肥皂水C.振荡D.加热水样
6.(2022泰州)下列有关“铜绿”性质研究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取用“铜绿”B.点燃酒精灯C.加热“铜绿”D.加入盐酸
1.(2022重庆)神舟十三号返回舱在返回过程中,一定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脱离空间站B.自由下落C.外壳烧蚀D.打开降落伞2.(2022武汉)笔、墨、纸、砚并称文房四宝,其中“墨”的主要成分是炭黑。炭黑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熔点高B.可燃性C.难溶于水D.常温下呈固态
3.(2022江西)下列能用于加热的仪器是( )ABCD4.(2022江西)学校开设的劳动课安排的下列活动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修剪盆栽B.制作木雕C.烧制瓷器D.整理桌椅
5.(2022连云港)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活性炭有吸附性,可用于净水B.石墨有导电性,可用于生产铅笔芯C.一氧化碳有可燃性,可用来炼铁D.碳酸钙难溶于水,可用作补钙剂6.(2022自贡)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和安全的重要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取用稀盐酸 B.读取液体体积C.气体的验满 D.处理废弃药品
7.(2021泰安)在化学实验中,实验操作要保证人身安全和仪器、试剂的安全,试剂安全是指操作应避免造成试剂的污染或变质。下列操作要求中不是从试剂安全角度考虑的是( )A.不能用未经清洗的非专用胶头滴管吸取另一种试剂B.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得品尝任何药品的味道C.从试剂瓶倒完试液后,应立即盖紧瓶塞D.用药匙取用一种药品后,取另一种药品前必须擦拭干净
8.(2022南充)下列图示是同学们在实验考试中的具体操作,正确的是( )A.取用固体B.过滤液体C.验满气体D.测定溶液的pH
9.(2022遂宁)2022年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中国成功举办,此次盛会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力量。下列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点燃“飞扬”火炬B.硅胶浆料在模具中冷却成型C.用绒线手工编织颁奖花束D.裁剪布料制成“瑞雪祥云”服饰
10.(2019宜昌)下列是实验室常用仪器,据图回答问题:(1)认识仪器:仪器A的名称是 。 (2)量取液体:量取5 mL水,需要选择的仪器是 (填字母)。 (3)制取气体: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 ,用该原理制取氧气时,除上述仪器外,还缺少一种仪器的名称是 ,用向上排气法收集氧气时,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 。
将带火星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证明氧气已收集满
(4)分离物质: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 ,充分反应后,分离剩余的物质需进行过滤,过滤需选择的仪器是 (填字母)。
11.(2020营口)经过一年的学习,同学们的化学探究能力得到了明显提升。兴趣小组想深入探究人体呼出气体的成分,进行如下活动:[活动一]探究人体呼出气体中是否含有CO2向装有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滴加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后观察到 ,结论:人体呼出气体中含有CO2。
[活动二]探究人体呼出气体中CO2的体积分数兴趣小组同学用图1所示装置进行实验。(锥形瓶内充满人体呼出的气体)实验前注射器内液体体积为50 mL,向锥形瓶内注入少量液体后,注射器内的液体开始被自动吸入锥形瓶,充分反应后,注射器内NaOH溶液的体积为30 mL。小亮同学提出疑问:锥形瓶内CO2是否反应完?同学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设计实验并证明锥形瓶内无色溶液中确实含有NaOH,得出锥形瓶内CO2已反应完。结论:人体呼出气体中CO2的体积分数为 。
过量的氯化钡溶液(或氯化钙溶液)
[活动三]探究人体呼出气体中O2的体积分数兴趣小组同学用图2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注射器及玻璃管内充满人体呼出的气体)①实验中需反复推拉注射器的目的是 。 ②在操作中如何判断装置中的O2是否反应完? 。 结论:人体呼出气体中O2的体积分数为16%。[实验反思]活动三所用方法与教科书上“测定空气里O2的含量”的方法相比,其优点是 (答一点即可)。
反复推拉注射器时,若注射器的读数不再减小,则证明装置内的氧气已完全反应
环保,没有五氧化二磷污染环境(合理即可)
中考化学一轮单元总复习课件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件 (含答案): 这是一份中考化学一轮单元总复习课件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件 (含答案),共5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核心知识·建构脉络图,物质的变化,主干回顾·厚积知识力,生成其他物质,没有生成其他物质,其他物质,发生变化,放出气体,生成沉淀,化学变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化学一轮单元总复习课件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件 (含答案): 这是一份中考化学一轮单元总复习课件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件 (含答案),共5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核心知识·建构脉络图,物质的变化,主干回顾·厚积知识力,生成其他物质,没有生成其他物质,其他物质,发生变化,放出气体,生成沉淀,化学变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一轮复习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件: 这是一份中考一轮复习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件,共3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道尔顿,阿伏加德罗,门捷列夫,变化规律,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化学变化,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