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7 认识时间教案及反思
展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利用微课、预习单进行自主学习,知道钟面上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
2.通过观察时针和分针的转动,从而发现时与分的关系,知道“1时=60分”。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直观操作和演示,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操作、验证、归纳的过程,初步建立时、分的时间观念。
2.运用直观想象、推理等,引导学生在生活情境中探索看时间的方法,建立“掌握时针走过几,就是几时多,分针走过几小格就是几分。”的数学模型。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时间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会正确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
会正确读写接近整时的时间,建立30分与半小时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目标导学
1.出示预学任务。
2.播放微课视频
3.预学汇报:分享预学成果
二.精讲点拨
时和分都是时间的单位,这两个单位可以帮助我们记录在学校的难忘时刻。
初步建模“时针走过数字几,分针从12起走了多少小格,就是几时几分。”
(1)我们就从到校后自由活动开始研究起。(老师将钟表从8:00慢慢地拨到了8:05)这是几时几分?你怎么知道的?
(2)全班小结:看来,分针和小格是好朋友。分针从12起,走了多少小格,就是多少分。
(3)边思考边说:
分针指着1,是1个5,5个小格子,读5分,指着2呢?指着6呢,……也是半小时。如果时针指向了了9……那现在指向10呢?
看来时针和数字是一对好朋友。那时针是正好指着8吗?得出结论:时针走过几,就是几时。
(4)全班小结:同学们,时针和数字这一对好朋友告诉我们,判断几时要看时针,分针和数字这一对好朋友告诉我们,判断几分要看分针。
三.有效反馈
同学们刚才表现得特别棒,我们一起来玩一个闯关游戏。
1.我拨你说:
师拨7:15,7:30,7:40,生自由拨时间
2.同桌互拨:
同桌2人,一人拨,一人说。然后交换一下。
3.我说你想:
如果老师只说指针的位置,你可以知道是几时几分的吗?
对今天的学习进行整理,看着时间单位,你还有什么想问的呢?
板书设计
教学思考
“认识时间”归属于数与代数中“常见的量”,同其他“常见的量”的认识一样,教材对“时间”的认识主要从其单位系统及计量工具两个方面展开。因此本节课既要在原来认读整时的基础上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又要对其计量工具钟面、电子表提供更进一步的认识、基于以上分析。提出了在《认识时间》一课教学中落实“逻辑推理”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设想。
1时=60分,时与分两个单位的关系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在初次设计中学生通过自学微课、课堂上拨一次钟面,感觉已经做得很到位了,但试教时却发现学生在课堂上的拨钟流于形式,有些同学就是随意一扭、有些同学就是根本没按要求拨一直在玩钟。如何解决呢?在类似的教学中老师们往往轻结论探索、重结论运用,应该让学生经历从特殊走向一般的归纳推理的过程,感受数学的严谨性。所以我们在学生从12时拨到1时后,并没有停止教学,而是继续从1时拨到2时,想象从2时拨到3时……通过这样的合情推理,得出1时=60分。设计中还有分针走一大格是5分,两大格呢?三大格呢?……分针指着1是5分,指2呢?指着3呢?……
在课的最后,老师提出“学习了时与分两个时间单位,你还有什么想问的”,教会学生把今天的学习放到一整个知识体系,甚至一类知识体系中去思考。关注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数学二年级上册7 认识时间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数学二年级上册7 认识时间教学设计及反思,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探究新知,练习,小结,板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7 认识时间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7 认识时间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横向梳理,把握教材单元脉络,纵向梳理,把握教材前后脉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7 认识时间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二年级上册7 认识时间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设计意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