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专题十一生物的进化课件
展开考点1 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 一、达尔文生物进化论及地层中陈列的证据——化石1.达尔文生物进化论(1)共同由来学说: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是由原始的__________进化来的。(2)自然选择学说:揭示了生物进化的机制,解释了__________的形成和________的原因。
(1)共同祖先 (2)适应 物种形成
2.地层中陈列的证据——化石(1)概念。化石是指通过自然作用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等。(2)作用。利用化石可以确定地球上曾经生活过的生物的________及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特征。因此,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________、________的证据。
(1)遗体 遗物 生活痕迹 (2)种类 形态 结构 行为 最直接 最重要
(3)分布。大部分化石发现于________的地层中。(4)结论。大量化石证据,证实了生物是由原始的共同祖先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逐渐进化而来的,而且还揭示出生物由____________、由____________、由____________的进化顺序。
(3)沉积岩 (4)简单到复杂 低等到高等 水生到陆生
二、当今生物体上进化的印迹——其他方面的证据1.比较解剖学证据研究比较脊椎动物的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可以为这些生物是否有共同祖先寻找证据。2.胚胎学证据胚胎学是指研究动植物胚胎的__________和________过程的学科,比较不同动物以及人的________,也可以看到进化的蛛丝马迹。
1.器官 系统 形态和结构 2.形成 发育 胚胎发育过程
3.细胞和分子水平的证据当今生物有许多共同的特征,比如都有能进行代谢、生长和增殖的________,细胞有共同的________和________等;不同生物的DNA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________,都有力地支持了当今生物有共同的原始祖先。而DNA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________的大小则揭示了当今生物种类亲缘关系的远近,以及它们在进化史上出现的顺序。4.__________为生物进化提供了直接的证据,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___________的研究,都给生物进化论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3.细胞 物质基础 结构基础 共同点 差异 4.化石 比较解剖学 胚胎学 细胞和分子水平
已知物种A的化石比物种B的化石在地层中出现晚得多,由此可知( )A.物种A比物种B数量多B.物种A比物种B结构复杂C.物种A一定从物种B进化而来D.物种B一定从物种A进化而来
解析:根据进化论,物种B的化石在物种A的化石之前,相对来说,物种A的结构一般比物种B复杂,A错误,B正确;物种A是否由物种B进化而来,取决于他们的亲缘关系,C、D错误。
通过比较三种病毒H1N1、MERS,SARS的RNA核苷酸序列,可说明三者之间的亲缘关系。这些数据为生物进化提供了( )A.古生物学证据B.比较解剖学证据C.遗传学证据D.分子生物学证据
解析:RNA是核酸中的一种大分子物质,通过比较不同生物RNA的核苷酸序列来说明三种病毒之间的亲缘关系,属于证明生物进化的分子生物学方面的证据,D正确。
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化石通过研究化石及其地层中出现的先后顺序,人们能够比较直观地了解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和规律,在越早形成的地层中出现的生物结构越简单、低等,在越晚形成的地层中出现的生物结构越复杂、高等。
1.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是( )A.地层中挖掘出来的化石B.现存的各种动物C.现存的各种植物D.生物的个体发育过程
A 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重要、最直接的证据,因为化石是保存在沉积岩中的古生物遗体和生活遗迹等,其直接说明了古生物的结构或生活习性,因此不同年代地层中的生物化石,是生物进化的最直接、最主要的证据。
2.下面关于化石在地层中分布情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古老地层中能够找到低等生物的化石B.晚近地层中能够找到高等生物的化石C.晚近地层中生物化石结构简单D.古老地层中生物化石结构简单
C 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简单,分类地位越低等,水生生物越多;在距今越近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复杂,分类地位越高等,陆生生物越多。
3.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成为化石的生物( )A.大多生活在陆地 B.越高等C.越简单、越低等 D.越复杂
C 化石在地层中的出现是有一定顺序的,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简单。分类地位越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
4.下列不能作为支持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的是( )A.所有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B.所有生物都由ATP供能C.各种生物的细胞具有基本相同的结构D.所有生物的生命活动都是靠能量驱动的
D 从细胞和分子水平看,当今生物有许多共同的特征,比如都有能进行代谢、生长和增殖的细胞,细胞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等,这是对生物有共同祖先这一论点的有力支持。所有生物的生命活动都是靠能量驱动,不能说明所有生物有共同祖先。
5.除下列哪项外,其余都可以为生物进化提供证据( )A.古生物学 B.比较解剖学C.比较胚胎学 D.生态学
D 古生物学可以为生物进化提供化石等证据。比较解剖学和比较胚胎学也可以为生物进化提供生物形态、结构和发育方面的证据。
6.鸡在胚胎发育第4天左右排泄氨(与鱼类相似);第6~8天以排尿素为主(与两栖类相似);第10天左右排泄尿酸(与鸟类相似)。这可以作为生物进化的哪一方面的证据( )A.分子生物学 B.胚胎学C.古生物学 D.生理学
B 题中鸡的胚胎重演鱼类到两栖类到鸟类的系统发育的历程,这是生物进行的重要规律——重演律。重演现象不仅表现在形成结构方面(如脊椎动物早期胚胎都有鳃裂和尾等),还表现在生理机能方面(如本题中不同时期排泄废物成分的不同),但它们都是胚胎学体现的。
7.陆生脊椎动物起源于水生脊椎动物的胚胎学证据是( )A.胚胎发育都是从一个受精卵开始的B.胚胎早期出现腮裂C.一些陆生脊椎动物又回到水中生活D.早期形成的地层中存在大量水生脊椎动物的化石
B 陆生脊椎动物胚胎发育的过程都是在水中进行的,鳃裂是适于水中生活的器官,故可以说明陆生脊椎动物起源于水生脊椎动物。
8.物种间细胞色素c氨基酸序列的差异常作为比较生物亲缘关系的依据。一般来说,差异越小,亲缘关系越近,请根据下表判断,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是( )
A.黑猩猩 B.果蝇C.向日葵 D.酵母菌
A 动植物体都有细胞色素c的事实说明动植物具有一定的亲缘关系,亲缘关系越近的生物,细胞色素c氨基酸序列的差异越小;亲缘关系越远的生物,细胞色素c氨基酸序列的差异越大。由表可知,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动物是黑猩猩。
9.同源器官是指起源相同、结构和部位相似而形态和功能不同的器官。有很多事实能够作为支持生物进化学说的证据。下图所示,这些生物体在结构上具有明显的相似之处,下列对于这些相似之处和对生物进化的解释中,不合理的是( )
A.这些生物体具有共同的原始祖先B.这些相似的结构被称为同源器官C.这些证据被称为比较解剖学证据D.这些相似之处表明变异是定向的
D 同源器官反映出生物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亲缘关系,说明凡是有同源器官的生物都是由共同的原始祖先进化而来的,A项正确;鸟的翅膀、海豚的鳍肢、蝙蝠的翼手和人的手臂,它们的形态和功能都不相同,但它们的内部结构却基本一致,说明它们属于同源器官。B项正确;同源器官被称为比较解剖学证据,C项正确;自然界中变异是不定向的,D项错误。
10.(2022年1月·广东学考)地球上的生物都是由共同祖先进化而来的,下列叙述不能支持该观点的是( )A.几乎所有生物体都共用一套密码子B.生物体都通过有丝分裂产生新个体C.脊椎动物具有形态和结构相似的器官D.脊椎动物在胚胎发育早期都有彼此相似的阶段
B 有丝分裂是真核生物的细胞分裂方式,原核生物和病毒不能发生有丝分裂,不支持生物都是由共同的祖先进化而来的,故选B。
11.达尔文进化论主要由两大学说组成,即( )①共同由来学说 ②用进废退学说 ③自然选择学说 ④中性进化学说A.①② B.①③C.②③ D.③④
12.(不定选)化石、比较解剖学、胚胎学、分子生物学等在研究生物进化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有( )A.已经发现的大量化石证据支持达尔文的共同由来学说B.鲸的鳍和蝙蝠的翼在外部形态、功能上不同,说明它们是由不同的祖先进化而来的C.人和鱼的胚胎发育都经历了有鳃裂及有尾的阶段,可以用人和鱼有共同祖先来解释D.亲缘关系越近的生物,在细胞代谢、DNA的结构与功能等方面的共同特征越多
ACD 鲸的鳍和蝙蝠的翼虽然具有不同的外形,功能也不尽相同,但却有相同的基本结构,且它们的来源也相同,说明它们都是由共同的原始祖先进化而来的,B错误。
考点2 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式 一、适应的普遍性和相对性1.适应的概念(1)生物的____________适合于完成一定的功能。(2)生物的形态结构及其________适合于该生物在一定的环境中生存和繁殖。2.适应的特性适应具有________和________。
1.(1)形态结构 (2)功能 2.普遍性 相对性
二、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1.拉马克的进化学说(1)主要内容。①当今所有的生物都是由更古老的生物________来的。②各种生物的________特征是在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③适应的形成是由于________和________。(2)意义。①彻底否定了________。②在当时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肤浅的解释了________。
(1)①进化 ②适应性 ③用进废退 获得性遗传 (2)①物种不变论 ②适应的形成
2.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1)解释模型:概念模型。
群体中出现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是适应形成的必要条件。
过度繁殖 生存斗争 有利变异 逐代积累 可遗传的有利变异 环境的定向选择
(2)进步意义。①使人们认识到生物是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________的,使生物学第一次摆脱了神学的束缚,走上了科学的轨道。②揭示了生物界的____________是由于所有的生物都有__________。③科学地解释了生物的________是进化的结果。(3)局限性。对于遗传和变异的认识还局限于________水平,不能科学地解释遗传和变异的本质。
(2)①不断发展变化 ②统一性 共同祖先 ③多样性和适应性 (3)性状
3.达尔文以后进化理论的发展(1)发展的原因。①关于遗传和变异的研究,已经从性状水平深入到________水平,人们逐渐认识到________的本质。②关于适应以及物种的形成等问题的研究,已经从以生物个体为单位,发展到以________为基本单位。(2)发展的结果。形成了以________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1)①基因 遗传和变异 ②种群 (2)自然选择
(2015年6月·广东学考)下列叙述符合达尔文进化学说的是( )A.鼹鼠因长期生活在地下,眼睛萎缩、退化而变盲B.鼹鼠变盲是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的结果C.环境变化是导致鼹鼠变盲的唯一原因D.鼹鼠在光下饲养几个世代会恢复视力
解析:鼹鼠长期生活在地下导致眼睛退化,这是拉马克的用进废退,A错误;鼹鼠变盲是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的结果,这能体现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B正确;鼹鼠变盲的主要原因是发生了可遗传的变异,并不断积累,环境变化在其中起选择作用,C错误;鼹鼠在光下饲养几个世代不一定会恢复视力,D错误。
长期使用青霉素治病,会出现抗药性强的细菌,使青霉素药效降低,其原因是( )A.细菌定向变异的结果B.细菌对青霉素有选择作用C.青霉素对细菌有选择作用D.细菌对青霉素产生了适应性
解析: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A错误;环境选择生物而不是生物选择环境,B错误;长期使用青霉素治病,因为青霉素对细菌有选择作用,淘汰了没有抗药性的细菌和抗药性低的细菌,能生存下来的细菌都具有较强的抗药性,所以出现抗药性强的细菌,使青霉素药效降低,C正确;是青霉素选择了细菌,而不是细菌对青霉素产生了适应性,D错误。
有关自然选择的3个要点(1)自然选择的对象:直接对象是生物的性状;根本对象是与性状相对应的基因。(2)自然选择的手段:生存斗争(包括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的斗争)。(3)自然选择的结果: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1.骆驼以下特征哪一项不是对沙漠生活的适应( )A.驼峰里贮存着脂肪,得不到食物的时候,能够分解成骆驼身体所需要的养分B.脚掌扁平,脚下有又厚又软的肉垫C.体内水分丢失缓慢,脱水量达体重的25%仍无不利影响D.性格温和
D 沙漠的环境是沙子多、干燥少水、食物稀少,骆驼通过形成一系列身体特征适应了这种生活环境。
2.适应相对性的根本原因( )A.自然选择是定向的B.环境条件的不断变化C.变异是不定向的D.现存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绝对的
B 由于环境条件的不断变化使适应具有相对性。
3.冬季森林里的雪兔换上了白毛,可以适应降雪后的环境,但是,当降雪延迟,一身白毛的雪兔反而容易被捕食者发现。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 )A.保护色 B.适应性C.生存斗争 D.适应的相对性
4.某植物单株年产数百粒种子,其中大部分被鸟所食,少部分因气候、土壤、水分等原因不能在第二年长成成熟的植株。分析达尔文的观点,该现象体现了( )A.物种是可以改变的B.过度繁殖,生存斗争C.选择的不定向性D.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
B 该种植物单株年产数百粒种子,大部分被鸟所食,少部分因环境不佳而不能长成成株,分析达尔文的观点,这一现象体现了过度繁殖,生存斗争,B正确。
5.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能科学地解释( )A.生物遗传和变异的本质B.生物的适应性和多样性C.自然选择如何对可遗传的变异起作用D.生物的应激性
B 自然选择学说的中心论点是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因此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科学地解释了生物的适应性和多样性。
6.鲸和鲨鱼是不同纲的两种动物,但它们却有着相同的生活环境和相似的体形,这是( )A.相同变异的结果B.进化的方向相同C.起源于共同的原始祖先D.相同的环境对它们进行自然选择的结果
D 相同的生活环境对它们的体形进行了相似的选择。
7.在某小岛上的一种啄木鸟,其喙长分布如下图甲所示,而其唯一的食物是一种在树干中的虫,其深度分布如下图乙所示。下列关于子一代鸟喙的可能长度的说法,合理的是( )
A.都比父母长,因为鸟需要适应它们的环境B.都比父母长,因为较长的鸟喙是生存所必需的C.不一定比父母长,仅一代的时间还不足以进化出较长的鸟喙D.不一定比父母长,因为虫在树干中的深度并不是都很深
C 根据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可知,生物进化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是逐代积累的结果,所以仅一代的时间不足以进化出较长的鸟喙,C合理。
8.关于达尔文学说和拉马克学说的区别,正确的说法是( )A.达尔文学说认为环境的作用可以引起不定向的变异B.拉马克学说认为不定向的变异是由动物的意愿决定的C.达尔文学说认为变异后就能适合环境D.拉马克学说认为生物通过变异适应环境
D 达尔文学说认为环境起选择作用,变异是不定向的,只有有利变异的个体才能适应环境,并得到保留。拉马克学说认为生物的变异是定向的,生物体为了适应环境而产生相应的变异。
9.当某种新药问世时,可有效治疗病毒性感冒,几年后疗效逐渐降低,因为感冒病毒具有了抗药性,根据达尔文的观点,其根本原因可能是( )A.病毒接触药物后,慢慢地产生了抗药性B.病毒为了适应环境,产生了抗药性变异C.抗药性个体的出现是选择的结果D.后来的药量用得过多,产生了抗药性变异
C 病毒抗药性的出现是由于感冒药的“选择”作用,淘汰了没有抗药性的个体,而有抗药性的个体得以存活。
10.(2022年1月·广东学考)下列不能反映“生物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的选项是( )A.定向突变 B.协同进化C.物种形成 D.适者生存
A 突变是不定向的,故选A。
11.下列关于害虫抗药性增强的原因分析,错误的是( )A.害虫抗药性的增强与长期施用同一种农药有关B.使用农药前,所有害虫的抗药性强弱大致相同C.害虫抗药性的增强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D.害虫抗药性形成之后,如果再长期使用新的农药,则原有抗药性不起作用
B 变异是不定向的,使用农药前,所有害虫的抗药性强弱不同,B错误。
12.(不定选)每条雌鲫鱼一年可产很多卵,约有3 000个受精卵孵化成小鱼。小鱼经一年成熟后就可繁殖下一代。理想状态下,一对鲫鱼三年后可产生几十亿条后代,但事实上只有很少的个体生存下来。该生物现象体现了( )A.过度繁殖削弱生存斗争的强度B.过度繁殖加剧了生存斗争C.激烈的生存斗争不利于物种的生存和发展D.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BD 过度繁殖会产生大量的个体,而生存资源有限,故生存斗争加剧;在激烈的生存斗争过程中,适应(或生存)能力强的个体被保留下来;激烈的生存斗争对某些个体的生存不利,但对物种的生存和发展有利。
考点3 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与物种的形成 一、种群和种群基因库1.种群的概念及特点(1)概念:生活在一定区域的__________生物________的集合。(2)特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______,种群中的雌雄个体可以通过繁殖将________传给后代。种群也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2.基因库一个种群中________个体所含有的____________,叫作这个种群的基因库。
1.(1)同种 全部个体 (2)基本单位 各自的基因 2.全部 全部基因
3.基因频率(1)概念: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______________的比值。(2)计算。
二、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及自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影响1.基因突变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原因基因突变产生新的________,这就可以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2.可遗传的变异提供了生物进化的原材料(1)自然界中可遗传变异的来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等位基因 2.(1)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2)可遗传变异的形成、特点和作用。①形成:a.________产生新的等位基因;b.通过有性生殖过程中的基因重组,可以形成多种多样的________。②特点:随机的、________。③作用:只是提供生物进化的________,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________。(3)变异的有利和有害是相对的,是由________决定的。
(2)①基因突变 基因型 ②不定向的 ③原材料 方向(3)生存环境
3.自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影响(1)原因: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有更多的机会产生后代,种群中相应基因的频率会________;相反,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留下后代的机会少,种群中相应基因的频率会________。(2)结果: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________会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
(1)不断提高 下降 (2)种群的基因频率
三、探究抗生素对细菌的选择作用1.实验原理一般情况下,一定浓度的________能杀死细菌,但变异的细菌可能产生________。在实验室连续培养细菌时,如果向培养基中添加________,________有可能存活下来。2.实验步骤
1.抗生素 耐药性 抗生素 耐药菌 2.底部 垂直
无菌的涂布器 培养基平板上 不含抗生素 ① 含抗生素 ②~④
抑菌圈 抑菌圈 抑菌圈边缘 液体培养基
3.实验结果:与区域①相比,区域②③④纸片周围会出现抑菌圈:②③④区域抑菌圈的平均直径逐代越来越________。4.实验结论(1)细菌耐药性的出现是发生了________。(2)抗生素的选择作用导致了耐药菌比例的逐渐__________。四、物种和隔离1.物种的概念: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________后代的一群生物。
3.小 4.(1)可遗传的变异 (2)升高四、1.可育
2.隔离(1)概念:不同种群间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________不能自由交流的现象。(2)常见类型。
(1)基因 (2)交配 可育后代 同种 基因交流
五、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1.新物种的形成过程
生殖隔离:________形成明显的差异,并逐步出现生殖隔离,从而形成不同物种2.结论:________是形成新物种的必要条件。
1.突变 基因重组 基因交流 食物 栖息条件 基因频率 基因库 2.隔离
(2019年1月·广东学考)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不包括( )A.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B.突变产生进化的原材料C.个体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D.生殖隔离可形成新物种
解析: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现代进化理论的内容,A错误;突变产生进化的原材料,是现代进化理论的内容,B错误;个体不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C正确;生殖隔离可形成新物种,是现代进化理论的内容,D错误。
(2017年1月·广东学考)从某昆虫种群中随机抽取500只个体,若基因型AA、Aa和aa的比例分别为40%、50%和10%,则A、a的基因频率分别是( )A.65%、35% B.62%、38%C.80%、20% D.40%、60%
生物进化与新物种形成(1)生物进化不一定形成新物种,但形成新物种,生物一定发生了进化。(2)生物进化的标志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3)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形成生殖隔离。
1.下列不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的是( )A.基因突变 B.基因重组C.不遗传的变异 D.染色体变异2.(2018年1月·广东学考)假设某昆虫种群非常大,对该种群基因频率没有影响的是( )A.自然选择 B.迁出或迁入C.随机交配 D.基因突变
C 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其中突变又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3.(2020年1月·广东学考改编)下列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物多样性是协同进化的结果B.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群落C.地理隔离是生物进化的标志D.变异的方向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A 协同进化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形成,A正确;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B错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生物进化的标志,C错误;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D错误。
4.(2020年7月·广东学考)DDT最初是有效的杀虫剂,后来逐渐失效。研究发现昆虫脱氧化氢酶基因(DHCE)的突变,导致昆虫对DDT产生了抗性。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DHCE的碱基对改变可导致其发生突变B.DHCE在自然状态下突变的频率很低C.DHCE突变通常发生在细胞分裂期D.持续使用DDT可改变群体中DHCE的基因频率
C 基因突变是DNA分子中发生了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替换进而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A正确;在自然状态下基因突变的频率很低,B正确;基因突变一般发生在细胞分裂的间期DNA分子复制的时候,C错误;持续使用DDT对害虫种群进行自然选择,会使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D正确。
5.(2017年6月·广东学考)下列关于物种形成与生物进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地理隔离是生物进化的必要条件B.东北虎和华南虎是生殖隔离形成的两个物种C.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D.生物进化与基因频率的改变无关
C 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物种形成的标志是形成生殖隔离,A错误;东北虎和华南虎存在地理隔离,不具有生殖隔离,属于同一物种,B错误。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自然环境的选择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C正确D错误。
6.(2020年7月·广东学考)下列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错误的是( )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B.地理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C.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D.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B 物种形成的三个环节是突变和基因重组、隔离、自然选择,其中隔离包括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物种的形成一般是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进而达到生殖隔离,就标志着形成了新物种。但并不是一定要有地理隔离才形成新物种,如寒武纪的物种大爆发,地理隔离不是形成新物种的必要条件。
7.(2021年7月·广东学考)20世纪70年代前DDT曾广泛用于杀灭蚊虫以控制疟疾传播,其杀蚊效果显著,但若干年后该作用显著降低。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蚊虫种群DDT抗性相关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B.DDT诱导蚊虫产生抗药性基因C.蚊虫产生的DDT抗性不能遗传D.蚊虫与存在DDT的环境不构成协同进化
A 蚊虫抗药性基因产生是随机的,具有不定向性,DDT只是选择了有抗药性的蚊虫,B错误;蚊虫产生的DDT抗性可以遗传,并且逐代积累,导致若干年后含有抗性基因的蚊虫增多,C错误。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协同进化,D错误。
8.(2021年7月·广东学考)下列关于“探究抗生素对细菌的选择作用”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液体和固体培养基中都能形成抑菌圈B.抑菌圈边缘菌落中的细菌可能产生了耐药性C.抑菌圈直径随培养代数的增加而增大D.使用过的培养基需经过酒精消毒才能废弃
B 液体培养基不能形成抑菌圈,A错误;抑菌圈边缘菌落中的细菌可能产生了耐药性,B正确;细菌随着培养代数的增加抗药性会增强,抑菌圈直径随培养代数的增加而减小,C错误。使用过的培养基需经过灭菌才能废弃,D错误。
9.(2022年7月·广东学考)为探究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某研究小组将含有相同且适宜浓度的青霉素滤纸片Ⅰ~Ⅲ分别贴在涂有大肠杆菌的琼脂平板上,对照贴不含青霉素的滤纸片。在适宜条件下培养16小时,结果见下图。后续实验选择抑菌圈中合适的菌,多次重复以上过程。关于该实验操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测量和记录三个抑菌圈的直径并计算平均值B.进行后续实验应取抑菌圈边缘的菌作为测试菌C.随重复实验次数增加,青霉素抑菌的直径变大D.实验完毕后需将细菌、培养基等材料高温灭菌处理
C 随着重复实验次数增加,细菌抗药性增强,故抑菌圈直径缩小,C错误。
10.(2022年7月·广东学考)某昆虫种群中,绿色翅(A)对褐色翅(a)显性。如果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22%,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64%,则a的基因频率是( )A.14% B.23% C.32% D.46%
11.(不定选)某山地的蜗牛被突然隆起的山丘分隔成两个种群,若干年后,两个种群发生了明显的进化,而后山丘障碍消失,进化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有( )
A.b1和c1间出现了地理隔离,二者之间也一定出现了生殖隔离B.c1→c2的过程中种群的基因频率一定发生了改变C.d1和d2形态差别较大,所以二者之间一定出现了生殖隔离D.生物圈中物种的形成都必须经历这种长期的地理隔离
ACD 山丘的形成将蜗牛分成了两个种群,b1和c1之间出现了地理隔离,但不一定形成生殖隔离,A错误;c1到c2的过程中种群发生了进化,进化的实质就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B正确;生殖隔离出现的标志是两种生物之间无法交配或交配后不能产生可育的后代,而形态差别大的生物之间不一定出现了生殖隔离,C错误;不经过地理隔离也可以形成新物种,如四倍体西瓜,D错误。
考点4 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一、协同进化1.含义:________之间、________________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2.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协同进化(1)实例。①某种兰花具有细长的花距某种蛾类具有______________口器。②羚羊的奔跑速度加快猎豹的奔跑速度________。
1.不同物种 生物与无机环境 2.(1)①细长的吸管似的 ②加快
(2)收割理论。①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________的物种。②避免出现一种或少数几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占________的局面,为其他物种的形成腾出空间。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______。3.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协同进化
(2)①多 ②绝对优势 物种多样性 3.光合 厌氧 好氧
二、生物多样性的形成1.主要三个层次的内容:________多样性、________多样性、________多样性。2.形成原因:生物的________。三、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现代生物进化理论:适应是________的结果;__________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供进化的原材料,________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进而通过________形成新的物种;生物进化的过程实际上是________、______协同进化的过程;________是协同进化的结果。
二、1.遗传(基因) 物种 生态系统 2.协同进化三、自然选择 种群 突变和基因重组 自然选择 隔离 生物与生物 生物与无机环境 生物多样性
下面关于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协同进化导致了生物多样性的形成B.捕食者的存在对被捕食者种群是有益的C.野兔的保护色和鹰锐利的目光是它们协同进化的结果D.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即是新物种的形成
解析:由分析可知,协同进化导致了生物多样性的形成,A正确;捕食者的存在对被捕食者种群是有益的,因为捕食者把被捕食群体中的老、弱、残体捕获了,留下来的是种群内更加优良的个体,从而更加有利于被捕食者种群的繁衍,B正确;野兔与鹰的之间的捕食关系,使得二者在相互选择中实现了协同
进化,据此可知,野兔的保护色和鹰锐利的目光是它们协同进化的结果,C正确;生物多样性包括三个层次的内容,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因此物种多样性的形成,不单指新物种的形成,D错误。
(2017年1月·广东学考)小明列举了几种生物进化的趋势,错误的是( )A.好氧生物→厌氧生物B.水生生物→陆生生物C.单细胞生物→多细胞生物D.原核生物→真核生物
解析:从细胞呼吸方式上看,生物是由厌氧生物进化到好氧生物,A错误;从生物的生活环境方面看,生物是由水生进化到陆生,B正确;从生物的结构方面看,生物是由单细胞生物进化到多细胞生物、由原核生物进化到真核生物,C、D正确。
生物多样性三个层次之间对比分析
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生物协同进化实例的是( )A.随着光合生物的出现,大气中有了氧气,为好氧生物的出现创造了条件B.猎豹捕食斑马C.某种长有细长花矩的兰花和生有细长口器、专门为它传粉的蛾D.草原上狼的灭绝造成鹿的数量激增
D 随着光合生物的出现,大气中有了氧气,为好氧生物的出现创造了条件,是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协同进化,A正确;猎豹捕食斑马是生物与生物之间通过种间斗争实现的协同进化,B正确;某种长有细长花矩的兰花和生有细长口器、专门为它传粉的蛾是生物与生物之间通过种间互助实现的协同进化,C正确;草原上狼的灭绝造成鹿的数量激增,只对被捕食者单方面有影响,不属于协同进化,D错误。
2.(2020年7月·广东学考)生物多样性主要包括( )①基因多样性 ②种群多样性 ③物种多样性 ④生态系统多样性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
C 生物多样性从分子、个体、生态系统三个层次分别有基因的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3.一些昆虫的保护色越来越逼真,而它们的天敌视觉也越来越发达,结果双方都没有取得明显优势,这说明( )A.适应的相对性B.双方相互选择、协同进化C.双方在生存斗争中不分胜负D.自然选择不起作用
B 双方在生存斗争中都是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适应性都在提高,A项错误;昆虫的保护色越来越逼真,它们的天敌的视觉也越来越发达,说明双方相互选择、协同进化,B项正确;双方在生存斗争中相互适应、协同进化,C项错误;自然选择仍起作用,D项错误。
4.(2020年1月 · 广东学考)基于早期地球的特殊环境,推测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物是( )A.有氧呼吸的单细胞生物B.有氧呼吸的多细胞生物C.无氧呼吸的单细胞生物D.无氧呼吸的多细胞生物
C 地球上的生命,都是从简单到复杂进化而来的,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命形式也是具有细胞形态的单细胞生物,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故最先出现的生物是进行无氧呼吸。
5.(2018年6月·广东学考改编)下列关于协同进化和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叙述错误的是( )A.协同进化可发生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B.协同进化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形成C.外来物种入侵能影响生物进化的速度D.捕食者的存在不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
D 捕食者往往捕食较多的物种,为其他生物的生存提供空间,因此有利于增加生物多样性,D错误。
6.在生物进化过程中,有关生物类型出现顺序的几种描述,可能性最大的是( )A.自养、异养厌氧、异养需氧B.异养需氧、异养厌氧、自养C.自养厌氧、异养需氧、光合自养D.异养厌氧、光合自养、异养需氧
D 地球形成初期,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早期的原核生物构造简单,不能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一般认为是异养厌氧型。随着光合自养生物的出现,原始大气中才逐渐有了氧气。氧气的出现为需氧型生物的产生创造了前提条件,出现了异养需氧型生物。
7.(2017年6月·广东学考改编)下列关于共同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物种通常是单独进化的B.捕食者的存在对被捕食者群体毫无益处C.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发展不属于共同进化D.一个物种的形成或灭绝可能会影响到其他物种的进化
D 任何一个物种都不是单独进化的,A错误;捕食者的存在对被捕食者不一定是有害无益的,捕食者所吃掉的大多是被捕食者中老年,病弱或年幼的个体,客观上起到了促进种群发展的作用,B错误;生物不仅适应环境还能影响环境,故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发展实现了共同进化,C错误;由于生物与生物之间总是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故一个物种的形成或灭绝可能会影响到其他物种的进化,D正确。
8.(2021年1月·广东学考)下列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个体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B.自然选择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C.突变与基因重组为进化提供原材料D.生物多样性是协同进化的结果
9.(2021年7月·广东学考)达尔文发现兰花(虫媒传粉)都具有唇瓣结构,但不同种的兰花其唇瓣形态差异极大。如图所示3种兰花的唇瓣。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唇瓣形态的差异是定向变异的结果B.唇瓣形态的演化与其他物种无关C.具有不同唇瓣的兰花可能有共同祖先D.兰花唇瓣的形态在未来不会继续变化
C 变异是不定向的,A错误;生物之间存在协同进化,B错误;兰花唇瓣的形态可能会继续随环境变化而变化。
10.茶花是我国传统名花,开花于冬春之际,花姿丰盈,花色有红、粉红、深红、玫瑰红、紫、淡紫、白、黄色等。运用生物多样性的原理对这种现象的正确解释是( )A.遗传多样性B.物种多样性C.生态系统多样性D.个体多样性
11.协同进化不会发生在( )A.猎豹和斑马之间B.浅色桦尺蛾和深色桦尺蛾之间C.好氧型生物和环境之间D.杂草和水稻之间
B 协同进化发生在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浅色桦尺蛾和深色桦尺蛾属于同一物种。
普通高中生物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复习第十一章生物的进化课件: 这是一份普通高中生物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复习第十一章生物的进化课件,共5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共同由来学说,原始的共同祖先,自然选择学说,适应的形成,物种形成,进化理论,胚胎发育,原始祖先,DNA序列,氨基酸序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生物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专题八基因的表达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专题八基因的表达课件,共5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知识网络,克里克,完善后的中心法则,答案B,答案D,DNA组蛋白,答案A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生物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专题七基因的本质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专题七基因的本质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知识网络,DNA,2侵染细菌,答案A,答案D,答案C,答案B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