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高考政治二轮精品专题三 经济制度与收入分配(考点清单)
展开
多以国家在个人收入的分配、财政、税收等方面的政策及具体措施,或以国家当前经济发展状况为背景,考查效率与公平的关系、财政的作用、税收的种类等。
从命题内容上看,本专题考查的重点有:效率与公平、财政收入与支出、财政、税收的作用等。从考查形式上看,以选择题为主,主观题着重考查怎样实现收入分配公平与财政、税收的作用。在复习备考中要注意:
(1)个人的收入分配方式,常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要注意劳动收入、非劳动收入方面的计算题。
(2)结合国家在调节收入分配、维护社会公平方面的新举措,考查如何实现收入分配公平。
(3)财政的作用是高考选择题和主观题常考的内容。尤其是财政在关注“三农”、就业、居民消费、社会保障、教育、医疗等民生及节能减排、自主创新等方面的作用。
(4)税收的基本特征、税收的作用及依法纳税,常以选择题形式考查。
核心考点一 个人收入的分配
1.分配制度
分配方式 | ①按劳分配:存在于公有制经济中 ②按要素分配:存在于股份制企业、私营企业、外资经济和个人投资活动中 | ①劳动收入:按劳分配所得、按劳动要素分配所得②非劳动收入:主要来自按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分配所得(排除按劳动要素分配) |
实行原因 | 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就必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
2.分配原则
(1)兼顾效率与公平原则
二者关系 | ①一致性。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②对立性。效率与公平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二者又存在矛盾 |
正确处理 | ①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与公平,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 ②既要反对平均主义,也要防止收入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也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 |
(2)收入分配公平的原因
①社会主义本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收入分配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本内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体现。
②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只有公平分配,才能维护劳动者权益,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
③公平与新发展理念:实现社会公平是贯彻共享发展理念的要求,有利于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
④分配与消费的关系: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有利于刺激消费、扩大内需,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3)实现收入分配公平
根本措施 | 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维护公平的根本措施在于发展生产力、促进经济发展 |
制度保证 | 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
初次分配 | 增加居民收人,着重保护劳动所得,鼓励勤劳守法致富,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人同步增长、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
再分配 | 要促进收人分配更合理、更有序,扩大中等收人群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人,取缔非法收入。 要履行好政府再分配调节职能,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收人分配差距 |
财政作用 | 要发挥好财政的作用,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
新理念 | 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强宏观调控,统筹城乡、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
(4)初次分配与再分配的区别
| 初次分配 | 再分配 |
含义 | 国民收入直接与生产要素相联系的分配。 | 在初次分配的基础上,各收人主体之间通过各种渠道,实现财富转移,再次取得收益的过程。 |
主体 | 主要是企业。 | 国家、政府 |
范围 | 在创造它的物质生产领域进行。 | 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 |
手段 | 市场机制决定 | 税收政策、法律 |
目的 | 提高效率,体现公平。 | 主要是更加体现公平。 |
举例 | 企业职工最低工资标准、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增值税、按要素分配获得的收入 | 事业单位工资;个人所得税、财产税;为建立社会保障制度而支付的各项费用,包括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等 |
核心考点二 国家收入的分配
1.财政收入与支出
财政收入 | 构成 | 税收收入、利润收入、债务收入以及其他收入。 |
税收是国家筹集财政收入最普遍的形式。 | ||
影响因素 | ①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必须加快经济发展,大力增加社会财富总量。 ②国家应当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既保证国家财政收人稳步增长,又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 |
财政支出 | 经济建设支出,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支出,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社会保障支出,债务支出。 | |
收支关系 | 财政收支平衡:当年的财政收入等于支出,或收人大于支出略有盈余,或支出大于收人略有赤字。 财政盈余:当年的财政收入大于财政支出的部分。 财政赤字:当年的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人的部分。 |
2.财政在国民经济运行中的作用
角度 | 作用 |
生产 | ①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②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③通过财税政策引导生产的调整与升级,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④通过财税政策,引导企业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
分配 | ①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②通过再分配,加大财政对社会保障的支出,维护社会公平 |
交换 | 通过财税政策,影响国内或国际市场上商品的价格 |
消费 | ①通过财税政策,影响消费成本,引导消费行为 ②通过财税政策,调节社会总需求 ③通过财政补贴等形式,促进消费,扩大内需 |
3.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实施
4.税收
与财政的关系 | 税收是国家筹集财政收人最普遍的形式,是财政收入最重要的来源 |
基本特征 | 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 |
作用 | 筹集财政收入调节经济的重要手段 |
种类 | 流转税、所得税、资源税、财产税、行为税五大类 |
依法纳税 | 对公民而言,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国家通过税收实现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对国家而言,是国家实现其职能的物质基础 |
违反税法表现 | 偷税、欠税、骗税、抗税 |
纳税人意识 | 依法纳税,增强纳税人权利与义务意识,行使纳税人权利 |
5.保障税收收入,发挥税收作用
(1)公民:增强纳税人的权利与义务意识,自觉依法纳税,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关注国家对税收的征管和使用。
(2)国家:完善税收和财政制度;加大稽查处罚力度,严惩违反税法的行为;加强税收宣传,引导人们自觉依法纳税。
(3)企业:要依法纳税,诚信纳税,积极承担社会责任。
6.影响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上调的因素
因素 | 如何影响 |
物价变动 | 物价上涨会导致居民消费支出增加,实际收人水平降低,为维持和提升居民消费水平,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个税起征点会受到上调压力。 |
居民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变化 |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消费水平逐渐提高,消费结构趋于优化,用于发展性消费、享受性消费等支出增加,这些都会使居民消费支出呈不断增加趋势,也会对个税起征点产生上调压力。 |
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 | 政府为了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也会合理提高个税起征点。为广大纳税人减轻个税负担,相应增加他们的可支配收人,从而更好地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
社会的收入分配状况 | 过大的收人分配差距会损害社会公平目标的实现。为维持社会和谐稳定政府也会通过上调个税起征点,减轻广大工薪阶层税负,从而相应缩小收入分配差距。 |
政府的财政实力 | 社会经济发展使政府已经拥有了雄厚的财政实力,客观上就具有了让利于民的更大空间,这也为政府提高个税起征点创造了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