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2-2023年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专题复习精讲精练:专题12 期中考试模拟测试(一)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原卷
      2022-2023年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专题复习精讲精练:专题12 期中考试模拟测试(一)(原卷版).docx
    • 解析
      2022-2023年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专题复习精讲精练:专题12 期中考试模拟测试(一)(解析版).docx
    2022-2023年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专题复习精讲精练:专题12 期中考试模拟测试(一)(原卷版)第1页
    2022-2023年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专题复习精讲精练:专题12 期中考试模拟测试(一)(原卷版)第2页
    2022-2023年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专题复习精讲精练:专题12 期中考试模拟测试(一)(原卷版)第3页
    2022-2023年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专题复习精讲精练:专题12 期中考试模拟测试(一)(解析版)第1页
    2022-2023年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专题复习精讲精练:专题12 期中考试模拟测试(一)(解析版)第2页
    2022-2023年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专题复习精讲精练:专题12 期中考试模拟测试(一)(解析版)第3页
    还剩1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2-2023年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专题复习精讲精练:专题12 期中考试模拟测试(一)

    展开

    这是一份2022-2023年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专题复习精讲精练:专题12 期中考试模拟测试(一),文件包含2022-2023年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专题复习精讲精练专题12期中考试模拟测试一解析版docx、2022-2023年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专题复习精讲精练专题12期中考试模拟测试一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6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12 期中考试模拟测试(一)总分:15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考试范围:第1-2章一、单选题(共20题;共60分)1下列对细菌和真菌的认识中,错误的是 (  ) A.细菌和真菌的最主要区别是有无细胞结构B.细菌和真菌生活的必需条件是适宜的温度、水分等C.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D.乳酸菌能进行分裂生殖,酵母菌能进行出芽生殖【答案】A【解析】A.细菌和真菌的最主要区别是有无成形的细胞核,错误;
    B. 细菌和真菌生活的必需条件是适宜的温度、水分等 ,正确;
    C.  细菌和真菌都属于微生物,微生物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正确;
    D. 乳酸菌属于细菌,能进行分裂生殖,酵母菌属于真菌,能进行出芽生殖,正确; 故答案为:A.2如果用下图表示各种概念之间的关系,表格中符合图中逻辑关系的一组是 (  ) 选项abcA子房花柱柱头B胚乳子叶C细菌酵母菌大肠杆菌D无性生殖营养繁殖嫁接AA BB CC DD【答案】D【解析】A.子房,花柱和柱头是三个独立的部分,不具有包含关系,A错误;
    B.胚包含子叶,但是胚乳和胚是相互独立的,不具有包含关系,B错误;
    C.细菌包含大肠杆菌,但是酵母菌是真菌,和细菌没有包含关系,C错误;
    D.无性生殖包含营养繁殖,营养繁殖包含了嫁接,正确; 故答案为:D.3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A景物在水中形成倒影B日晷面上晷针的影子C筷子好像在水面处折断”D小孔成像【答案】A【解析】A.景物在水中形成倒影,是光的反射现象形成的,故A符合题意;
    B.日晷面上晷针的影子,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B不合题意;
    C.筷子好像在水面处折断,是光从水射入空气中发生折射现象,故C不合题意;
    D.小孔成像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D不合题意。 故选A4某人看远处物体时,眼中成像情况如图所示,则其眼睛出现的问题及纠正方法为(  )A.近视眼,应戴乙镜片 B.近视眼,应戴丙镜片C.远视眼,应戴乙镜片 D.远视眼,应戴丙镜片【答案】B【解析】根据甲图可知,远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前面,应该为近视眼,用凹透镜矫正,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5必须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才能实现的是  (  )  A.利用植物组织培养获得大量试管苗B.克隆羊多莉的问世C.培育能生产胰岛素的工程菌D.试管婴儿的诞生【答案】D【解析】A. 植物组织培养是无性生殖,不需要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错误;
    B.克隆羊属于无性生殖,不需要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错误;
    C.培育能生产胰岛素的工程菌 ,属于无性生殖,不需要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错误;
    D.试管婴儿是将精子和卵细胞在体外受精,所以属于有性生殖; 故答案为:D.6照相机和放大镜都是凸透镜成像原理的具体应用。如图所示(P点为二倍焦距点),下列关于照相机、放大镜使用和成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照相机:被拍物体应在甲区域内,成倒立、缩小的实像B.照相机:被拍物体应在乙区域内,成倒立、缩小的实像C.放大镜:被观察物体应在乙区域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D.放大镜:被观察物体应在丙区域内,成正立、放大的实像【答案】A【解析】根据图像可知,F为焦点,而P为二倍焦距处。
    照相机的成像原理为: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物体在甲区域内,故A正确,B错误;
    放大镜的成像原理为:当u<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则物体在丙区域内,故CD错误。 故选A7小明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的焦距。图中操作最合理的是(  )  ABCD【答案】C【解析】将凸透镜放到阳光下,让阳光与镜面垂直,再将白纸放在镜面以下,且纸面与镜面平行。移动凸透镜的高度,直到白纸上出现最小最亮的光点即可,此时镜面到白纸的距离为焦距,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8小明家的果园中有些桃树品种老化,产量比较低,下列方法中,可以较快地获得新品种的是(  )  A.选择新品种枝条作接穗进行嫁接B.利用原来的枝条进行压条C.利用种子进行繁殖D.利用原来桃树上的花粉进行组织培养【答案】A【解析】植物的营养繁殖分为扦插、分根、压条和嫁接,从题目中为了较快的获得新品种,所以采用嫁接的方式最快,植物的性状向接穗的枝条。A正确; 故答案为:A.
     9如图为桃花结构式图及某过程示意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是胚珠,未来会发育成种子,即桃仁B是桃花中最重要的结构,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有关C.过程A表示桃花进行异花传粉,这一过程主要借助风力来完成D.如图表示桃的无性生殖过程【答案】B【解析】A是卵细胞,受精后变为受精卵,将来发育成种子主要部分胚,A错误;
    B雌蕊和雄蕊,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有直接关系,是花的主要部分,B正确;
    C:过程A表示桃花进行异花传粉,这一过程主要借助昆虫来完成,C错误;
    D:如图表示桃的用种子繁殖新个体,首先种子是经过传粉与受精后的胚珠发育而来的,受精卵发育为种子的主要部分胚,所以用种子繁殖新个体仍然有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属于有性生殖,D错误。
    故选B10使用一款骨传导蓝牙耳机时,将耳机贴在颇骨两侧而不是堵塞住外耳道(如图),既可以听到耳机发出的声音,也能听到周围环境的声音。听到耳机声音和周围环境声音对应的传播介质分别是(  )  A.气体、固体 B.气体、气体 C.固体、气体 D.固体、固体【答案】C【解析】佩戴该耳机时,人听到的声音是通过头骨、颌骨等骨骼传播到听觉神经,然后由听觉神经传给大脑的,此种听到声音的方式被称作骨传导,即声音是通过固体传播的;
    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他听到周围环境的声音是通过空气(即气体)传播的。 故选C11小敏根据教材活动,让太阳光透过纸板的圆孔,照到白色的光屏上。若将透明的绿色塑料薄膜蒙在纸板圆孔上,下列符合事实的是(  )A.红光照射时,光屏上呈现红色光斑B.绿光照射时,光屏上呈现绿色光斑C.太阳光照射时,绿色塑料薄膜吸收绿光D.太阳光照射时,光屏上看到除绿色以外所有的光【答案】B【解析】绿色塑料膜只能透过绿光,因此太阳光透过绿色塑料膜后得到绿光。绿光找到白色光屏上时被反射,因此光屏上呈现绿色光斑。 故选B12暖水瓶的瓶胆夹层是真空的,利用它来研究真空能否传声。将音乐贺卡里的电子发声器放入瓶中,塞上瓶塞,根据听到的声音进行分析、判断。下列对比合理的是(  )  A.塞上木质瓶塞和塑料瓶塞进行比较   B.把暖水瓶放在近处和远处进行比较    C.用一个完好的和一个瓶胆漏气的暖水瓶进行比较     D.将音量大小不同的电子发声器先后放入瓶胆中进行比较【答案】C【解析】我们要他那就真空能否传声,就要控制其它因素相同,只改变是否真空这个因素。由于完好的暖水瓶瓶胆内部是真空,而漏气的内部就不是真空,因此应该用一个完好的和一个漏气的暖水瓶进行比较,故C正确,而ABD错误。故选C13如图表示某种昆虫的发育过程,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该昆虫发育过程与蝗虫相同B.该昆虫发育过程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C.若用此图表示家蚕的发育过程,为了提高蚕丝产量,  应设法延长幼虫时期D.若该昆虫是一种害虫,则成虫期对农作物危害最大【答案】C【解析】A.蝗虫的发育过程经过卵、幼虫和成虫三个阶段,A错误;
    B.该昆虫的一生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4个时期,其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属于完全变态发育。B错误;
    C.若用此图表示家蚕的发育过程,为了提高蚕丝产量, 应设法延长幼虫时期,C正确;
    D.若该虫危害农作物,幼虫期对作物危害大,D错误; 故选C14如图是绿色植物的植株、花、果实、种子的形态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甲所示根是由图丁中的发育而来的B.图甲中的分别是由图丁中的发育而来的C.图乙中的花传粉、受精后受精卵发育成图丁中的D.图丙中的分别是由图乙中的发育而来的【答案】C【解析】A.图甲所示根是由图丁中的-胚根发育而来的,故A不符合题意。
    B.图甲中的叶和根分别是由图丁中的胚芽和胚根发育而来的,故B不符合题意。
    C.受精卵发育成胚,图丁中胚轴、胚芽、胚根、子叶四部分构成胚,故C符合题意。
    D.图丙中的种子和果皮分别是由图乙中的胚珠和子房壁发育而来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15流程图可以用来表示连续发生的一系列生理过程,下列动物的生长时期流程图表示不正确的是(  )  A.蚕的生长时期:受精卵幼虫成虫B.青蛙的生长时期:受精卵胚胎幼蛙蝌蚪成蛙C.蝗虫的生长时期:受精卵幼虫成虫D.人的生长时期:受精卵婴幼儿期少年期青春期成年期老年期【答案】B【解析】A.蚕的发育方式为完全变态发育,生长时期为:受精卵一幼虫成虫,不符合题意。
    B.青的发育从受精卵开始,受精卵孵化出小蝌蚪,小蝌蚪先长后肢,再长前肢,最后尾巴逐渐消失,变成小幼蛙,幼蛙逐渐长成成蛙。即受精卵胚胎蝌蚪幼蛙成蛙,符合题意。
    C.人的生长时期为:受精卵婴幼儿期一少年期青春期成年期老年期,不符合题意。
    D.蝗虫的发育方式为不完全变态发育,生长时期为:受精卵一幼虫成虫,不符合题意。 故选B16观察花的结构是学习植物的一生这节课的重要活动,关于该实验正确的操作是(  )  A.用手直接剥下花的各部分 B.用刀片剖开花丝取出花粉C.用镊子将子房横向夹开观察 D.用放大镜观察子房里的胚珠【答案】D【解析】A:在观察花的结构时,用镊子由外向内依次摘下是花萼、花瓣、雄蕊和雌蕊,要仔细观察雄蕊和雌蕊,A错误;
    B:用镊子夹开一个花药,用放大镜观察里面的花粉,花粉呈颗粒状,B错误;
    C:用解剖刀从雌蕊的最膨大处横向或纵向切开,用放大镜观察内部结构,C错误;
    D:用放大镜观察子房里的胚珠,D正确。 故选D17如图是眼睛结构示意图,对其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如果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那么结构角膜是窗户上那明亮的玻璃B.在成像过程中,对进入眼球的光线起折射作用的主要结构是C.眼球的成像原理与凸透镜成像相似,相当于光屏的眼球结构是D.近视眼的眼球前后径过短,远处物体所形成的物像落到视网膜的前方【答案】D【解析】A.如果把眼睛比喻成心灵的窗户,那么窗户上那明亮的玻璃就是角膜;故A正确。
    B.光线有折射作用的结构是晶状体;故B正确。
    C.眼球的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眼球的瞳孔相当于照相机的光圈;眼球的脉络膜相当于照相机暗室的壁;眼球的视网膜相当于光屏。故C正确。
    D.如果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的曲度过大,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因此看不清远处的物体,这样的眼叫近视,故D错误。 故选D18202233日,清华大学博士生江梦南被评为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江梦南在半岁时,由于药物导致神经性耳聋,左耳损失大于105分贝,右耳听力完全丧失。关于以下表述错误的是(  )  A.江梦南耳聋的原因可能是耳蜗、听神经、听觉中枢 B.江梦南学习唇语,是大脑皮层视觉中枢和语言中枢的共同作用C.听觉形成的流程图是:声波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神经D.青春期是接受新鲜事物和学习的最好时间,坚持不懈、永不放弃就能克服困难,走向成功【答案】C【解析】听觉形成的过程包括:声波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神经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听觉。C错误。 故选C19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比较声音和光,以下选项中正确的是(  )选项声音A声源:正在发声的物体。比如通电后   的电铃光源:自身会发光的物体。比如正在放映电影的银幕B声音的速度比较:空气>水>玻璃光的速度比较:玻璃>水>空气C声音在15 ℃空气中的速度为340/光在空气中的速度约为3×105/D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光能在真空中传播AA BB CC DD【答案】D【解析】A.电影屏幕是反射的电影放映机发出的光线,而不是自身发出的,因此不是光源,故A错误;
    B.声音的速度:v空气<v<v玻璃;光的速度:v玻璃<v<v空气,故B错误;
    C.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与真空中相似,大约为3×108m/s,故C错误;
    D.声音传播需要介质,而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故D正确。 故选D20一天,小聪告诉小亮,放大镜不仅能把物体放大,还能把物体缩小!有些惊讶的小亮立刻找来一个放大镜做起了实验。他把放大镜放到花朵前某一位置时,看到了如图所示的花朵的正立放大虚像。接着他按小聪的提示进行了操作,终于看到了缩小的花朵。关于小亮看到放大花朵后的操作及他看到的缩小花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亮向靠近花朵的方向移动放大镜,看到的是花朵的正立缩小虚像,像的位置在放大镜与花朵之间B.小亮向靠近花朵的方向移动放大镜,看到的是花朵的倒立缩小实像,像的位置在放大镜与小亮眼睛之间C.小亮向远离花朵的方向移动放大镜,看到的是花朵的正立缩小虚像,像的位置在放大镜与花朵之间D.小亮向远离花朵的方向移动放大镜,看到的是花朵的倒立缩小实像,像的位置在放大镜与小亮眼睛之间【答案】D【解析】小聪看到的正立、放大的虚像,物距在放大镜的1倍焦距之内,当成缩小的像时,物距应大于2倍焦距,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所以小亮应使放大镜远离花朵,像在放大镜和小亮眼睛之间。故答案为:D二、填空题(共6题;共28分)21在信息化时代,相机和手机都是常用的图象采集设备.1)通过伸缩镜头,使像清晰地成在芯片上,这个操作过程便是调焦。小敏同学发现手机不能调焦但成像也基本清晰,她将手机拿到哥哥工作的大学实验室去探究,实验数据如表,根据表中数据,判断手机镜头的焦距大约为       次数物理量1234567 物距/m10.005.002.001.000.500.100.05 像距/cm0.5000.5010.5020.5030.5050.5260.5562)请分析,手机拍摄远近不同的物体不需要调焦的原因是                     【答案】10.5cm2)这种手机镜头的焦距小,物距都远大于2倍焦距,像距接近焦距,像距变化的范围小。【解析】1)手机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由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知,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物体成的像为倒立、缩小的实像,物体的像在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物距越大,像距越小,像距越接近焦距,所以,手机镜头的焦距大约为0.5cm ;
    2)手机镜头的焦距小,物距都远大于2倍焦距,像距接近焦距,像距变化的范围小,所以,手机拍摄远近不同的物体不需要调焦22如图所示为探究声音的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请将实验补充完整。实验需要用到的器材:音叉、乒乓球、细线、小锤、铁架台。设计和进行实验:用小锤击打音叉发声,将乒乓球接触音叉,观察                     用更大的力击打音叉,重复上述过程。 分析和总结实验结论:声音的响度与物体的       有关。 【答案】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振幅【解析】2用小锤击打音叉发声,将乒乓球接触音叉,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
    3)根据实验可知,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越大,则音叉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那么得到结论:声音的响度与物体的振幅有关。23我国人工种子的研究已取得很大进展。人工种子制作的一种方法是:先将组织培养成胚,胚外包裹一层能提供养分的胶体,在胶体外包一层具有保护功能的外膜即可。 1)人工种子中能提供养分的胶体,相当于天然种子中的       (填种子的结构名称)2)通过人工种子进行播种繁殖,属于植物生殖方式中的       (有性无性”)生殖。【答案】1)胚乳(2)无性【解析】1)胚包括了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题目中讲到先将组织培养成胚,胚外包裹一层能提供养分的胶体,可见提供养分的胶体是天然种子中的胚乳;
    2)先将组织培养成胚,胚外包裹一层能提供养分的胶体, 没有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所以属于无性生殖;24植物的生殖方式非常多样。如图是我们经常食用的蔬菜——番薯。1)番薯能开花,可用种子繁殖。番薯的种子是由子房中的       (填结构名称)发育而成的。2)农业生产中,人们常利用番薯的根进行繁殖,这种繁殖方式属于             生殖。3)有科学家经过研究,提出用番薯的腋芽制成的人工种子来培育番薯。下列研究结果属于支持该观点的有     (可多选)  A.利用人工种子能缩短培育时间B.人工种子长时间贮存,萌发率会降低C.人工种子体积小,便于运输D.利用人工种子能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E.人工种子培育成幼苗的过程中需无菌环境,增加成本【答案】1)胚珠(2)无性(营养)3ACD【解析】(1)番薯能开花,可用种子繁殖。番薯的种子是由子房中的胚珠发育而成的。(2)农业生产中,人们常利用番薯的根进行繁殖,这种繁殖方式属于无性生殖。
    (3)A:利用人工种子能缩短培育时间,有利。
    B:人工种子长时间贮存,萌发率会降低,不利
    C:人工种子体积小,便于运输,有利。
    D:利用人工种子能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有利。
    E:人工种子培育成幼苗的过程中需无菌环境,增加成本,不利。 故选ACD25如图所示,水平过道上方有一盏灯。小科站在1号地砖上时,通过2号地砖看到灯的像;走到2号地砖上时,通过3号地砖看到灯的像。则小科通过两块地砖所看到的像大小       (相同不同,下同),位置       【答案】相同;相同【解析】根据描述可知,由地砖组成的平面镜所在的位置不变,上面灯泡的位置也不变,根据平面镜成像的对称性可知,小科通过两块地砖看到像的大小不变,位置也不变。26物理兴趣小组想知道某只透镜的焦距f为多少,做实验甲,镜面垂直于阳光,在透镜下面放上白纸(纸、镜平行),测出透镜与白纸间距S/cm与对应的白纸被烤焦的时间t/min,绘出图纸乙,则可判断该透镜的焦距f        ;将透镜及蜡烛、光屏置于光具座上,(如图丙)做成像实验,记录每次成实像的物距u,像距v.物像间距Lu+v),绘出图线丁(以f为长度单位),由图可知,要想成实像,蜡烛与光屏的间距应满足L≥        (用f表示).经百度发现,物理学中,有一个凸透镜成像的新概念:放大率n==,结合丙、丁两图,可知当物距u=1.5f时,n=        
     【答案】12cm4f2【解析】1)由图乙可知,当透镜与白纸间距S=12cm时,白纸被烤焦的时间t=4min,所用的时间最短,说明太阳光经过凸透镜会聚后该点的温度最高,这个点就是凸透镜的焦点,则测出透镜与白纸间距即为焦距f=12cm2)根据凸透镜的成实像时满足uf,由图丁可知,随着物距u的增大,物像间距L先减小后增大,当物距u=2f时,物像间距L最小为4f因此,要想成实像,蜡烛与光屏的间距应满足L≥4f3)由图丁可知,当物距u=1.5f时,物像间距L=4.5f根据L=u+v可得,v=Lu=4.5f1.5f=3f则放大率n====2三、实验探究题(共6题;共40分)27大雪过后,人们常在道路上撒大量的融雪剂以加快积雪融化.为了研究雪水中融雪剂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情况,科学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一)收集纯雪水(不含融雪剂的雪水)和融雪水(含有融雪剂的雪水).(二)测定融雪水中融雪剂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16%(三)准备五个相同的结晶培养皿,各铺上一层棉花,并标记为ABCDE.取200粒大豆种子,随机平均分成五组,每组40粒,分别放入上述培养皿中.(四)用纯雪水和融雪水按下表比例配置溶液,并全部加入相应的培养皿中.组别ABCDE纯雪水质量/2017.5151002.16%的融雪水质量/02.5        1020(五)将各组放置在适宜的环境中培养,适时补充水分,4天后统计各组的种子萌发率.1)上表中C组缺少的数据应是          2)经过多次试验获得数据并统计如图,结合图表信息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3)老师认为本实验中种子的数量已经足够,但在种子的选择上还存在不足,请提出两点改进建议:                                                            4)上述适宜的环境指的是                              【答案】152)雪水中融雪剂的含量越大,对大豆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越大3)选择粒大饱满、大小相似的种子 ;选择多种植物的种子重复实验4)适宜的温度 、充足的空气【解析】该探究实验中,根据研究的问题雪水中融雪剂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情况,将融雪水多少定为变量,根据表格中其变化规律,C组应加入融雪水5克。随着融雪水含量增加,大豆种子的萌发率逐渐降低,当融雪水含量为20克,纯雪水含量为0克时,萌发率最低。可见,雪水中融雪剂的含量越大,对大豆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越大。作为对照实验,本实验中除了融雪水含量变化外,其他条件都应相同且最适宜种子萌发,如:环境条件--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种子自身条件--粒大饱满、大小相似等等。为了提高该实验的科学性,还应选取其他植物的种子重复实验。28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课上,小晴同学想:凸透镜成实像时,焦距大小对所成像的大小有什么影响呢?于是她利用如图装置开展研究(刻度未标出),下表是她提供的实验数据,根据实验数据回答:实验次数焦距 fcm物距ucm烛焰高度cm像距vcm(?)cm1530460.82103041523153043044203046081)刚开始实验时,发现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下端,想要使像成在光屏中心,该如何调节光屏的高度?               2)调整好后,进行实验。表格空白处的应填       3)根据表中数据得出的初步结论为                         【答案】1)将光屏往下移(2)像高3)物距和物体高度相同时, 凸透镜的焦距越大,所成的实像也越大【解析】1 刚开始实验时,发现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下端,想要使像成在光屏中心,可以将光屏往下移;
    2根据研究的问题可知,实验中需要测量像的大小,题中主要通过像的高度来表示像的大小。所以表格空白处的应填像高;
    3)从表格数据可知,当焦距逐渐增大时,像的高度逐渐变大,所以可以得出的结论为:物距和物体高度相同时, 凸透镜的焦距越大,所成的实像也越大 29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小科所在小组的同学们选取一块平板玻璃、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AB、刻度尺、白纸、火柴等器材进行实验,如图甲所示。请回答:1)如果有5mm2mm厚的两块平板玻璃,应选择       mm厚的平板玻璃做实验比较合适。2)小科将蜡烛A竖直放在水平桌面的白纸上,点燃蜡烛A,他发现:平板玻璃中蜡烛A的像偏高且倾斜。你认为在图乙所示的123三幅图中,图       是产生以上实验现象的原因。3)在找准像的位置后,小科在白纸上标记出abc三点,如图丙所示;他应分别测出       (填“ab”“bc”“ac”)两点到平板玻璃的距离进行比较。4)如图所示,小科把四个模型分别面对平板玻璃直立在桌面上,用于研究像与物左右位置关系,最好选用       (填字母编号)。【答案】12223ac4A【解析】1)如果有5mm2mm厚的两块平板玻璃,应选择比较薄的,即选择2mm厚的平板玻璃做实验比较合适。2)根据平面镜成像的对称性作图如下:
     小科将蜡烛A竖直放在水平桌面的白纸上,点燃蜡烛A,他发现:平板玻璃中蜡烛A的像偏高且倾斜。我认为图2是产生以上实验现象的原因。
    3)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根据图丙可知,只有ac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因此他应该分别测出ac两点到平板玻璃的距离。
    4)平面镜成像的对称性,其实就是上下不变,而左右颠倒,为了能够观察到这个变化,我们选择的物体不能是左右对称的。根据图片可知,只有字母C不是左右对称的,故选A30小红在桃花节观花时突发奇想:如果给桃花授梨花花粉,是否依然能结出果实呢?在老师的支持下,她和同学们一起进行了探究,步骤如下:在果园里选择2朵含苞待放的桃花,将其标记为成AB将这些桃花的雄蕊(图中)去掉,并分别套上透气的袋子。分别采集一些桃花花粉和梨花花粉。将桃花花粉涂在A花的柱头上,将梨花花粉涂在B花的柱头上。请根据他们的设计完成下列问题:1)该实验存在的明显缺陷是                               2)步骤完成的是植物生殖中的       过程。3)如果小红的猜想成立,那么支持她的猜想的现象是                     【答案】1)实验样本数量太少,存在偶然性(2)传粉(3AB桃花都结出果实【解析】1)该实验实验样本数量太少,会使得实验结果存在偶然性。
    2 步骤是将花粉落到柱头上的过程,称为传粉。
    3 小红的猜想是给桃花授梨花花粉,依然能结出果实,所以支持支持她的猜想的现象是 AB桃花都结出果实。31在进行光的反射定律的探究实验中,小科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平面镜M平放在水平桌面上,EF是粘在一起的两块硬纸板,F可绕垂直于镜面的接缝ON转动。1)如图甲,当EF在同平面上,小科让入射光线AO沿纸板E射向镜面,在纸板F上可看到反射光线OB,经过测量发现,∠BON=45°∠AON=45°,根据这一组数据小科得出在光的反射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结论,你是否赞成并说出理由:                                           2)小科利用装置甲探究在光的反射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在实验过程中,当EF在同平面上,让入射光线AO沿纸板E射向镜面,在纸板F上看到反射光线OB之后,他的下一步操作是                                                            3)为了让学生直观感受三线共面,老师进行了如图乙装置的演示:先用加湿器使装置台上方充满雾气,将平面镜放在能转动的水平圆台上,打开固定在柱上的红色激光笔,使红色激光垂直射向平面镜上的O点,模拟法线;再打开固定在柱上的绿色激光笔,使绿色激光射向点,显示出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最后老师水平方向缓慢转动圆台。水平转动圆台的目的是                                               【答案】1)不赞成,实验只有一组数据,结论具有偶然性2)把纸板F向后或向前折叠,观 察纸板F上是否还能看到反射光线0B3)为了能让每个位置上的同学都能看到三线重合现象【解析】1)我不赞成小科的结论,理由是:实验只有一组数据,结论具有偶然性。2)在实验过程中,当EF在同平面上,让入射光线AO沿纸板E射向镜面,在纸板F上看到反射光线OB之后,他的下一步操作是:把纸板F向后或向前折叠,观 察纸板F上是否还能看到反射光线OB
    3)水平转动圆台的目的是:为了能让每个位置上的同学都能看到三线重合现象。32某学校课外活动兴趣小组在黑暗的实验室里,对透明物体和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什么决定进行了如下探。【实验一】:对透明物体和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什么决定进行了如下的探究。先后用不同颜色的膜对着不同颜色的光进行观察,得到的结果如表一所示。【表一】:透明物体的颜色照射光的颜色绿色红色红色绿色白光膜的颜色绿色红色蓝色红色黄色观察到的颜色绿色红色黑色黑色黄色1)由表一可以得出: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             决定的;2)【实验二】:用不同的颜色膜材料ETFE做大棚实验大棚外膜的颜色蓝色无色紫色一天中棚外的最高温度36℃36℃36℃一天中棚内的最低温度38℃50℃30℃光的通过量90%98%50%综合上述信息,你认为膜的颜色用       色更好。3)请你根据上述结论解释,水果店卖西瓜(红瓤)时,总喜欢撑一顶红色半透明的遮阳伞是因为                               【答案】1)透过的色光(2)蓝色(3)红色半透明伞可以透过红光【解析】1)根据表格可知,绿膜透过绿光,红膜透过红光,则得到结论:透明物体的颜色由透过的色光决定。
    2)当棚膜为蓝色时,里面比外面温度高2℃,无色时高14℃,紫色时低6℃,因此大棚的颜色选蓝色更好。
    3)果店卖西瓜(红瓤)时,总喜欢撑一顶红色半透明的遮阳伞是因为:红色半透明伞可以透过红光。四、解答题(共4题;共22分)33  522日下午,乐清市政府携手某网络平台,为乐清农产品、海产品等进行直播带货某桑葚果农说:线上销售不仅让全国各地的网友尝到了美味桑葚,也解决了疫情期桑葚的滞销难题。有偏远地区(快递到达时间长)的网友反映桑葚腐烂,出现酸臭的味道,而近地的网友却好评连连,没有反映此问题。于是,果农向有关部门请求帮助。工作人员在寄回的桑葚中检验出大量的枯草芽孢杆菌,并查阅到以下资料:  桑葚富含有机物,是一种酸甜爽口、营养丰富的水果,并其有一定的药理价值。枯草芽孢杆菌能够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性状,广泛分布于土壤和空气中;枯草芽孢杆菌在温暖且富含有机物的有氧环境下能够快速繁殖,一般每2小时就能够繁殖一代,是使得水果腐烂的最常见细菌。请你根据以上材科,向果农解释邮递到偏远地区的桑葚腐烂的原因。【答案】枯草芽孢杆菌广泛分布于土壤和空气中,从果园摘下的桑葚难免会带有少量的枯草芽孢杆菌。56月份气候温暖,适合枯草芽孢杆菌的繁殖。桑葚富含有机物,为枯草芽孢杆菌的繁殖提供了营养物质。偏远地区邮递时间长枯草芽孢杆菌经过了长时间的繁殖,数量变得庞大,使得水果腐烂变得酸臭 【解析】由资料可知,桑葚中存在大量的有机物;同时还存在大量的枯草芽孢杆菌,其在环境适宜的条件下能够快速繁殖最终导致桑葚中的有机物被大量消耗从而导致桑葚腐烂;34根据要求作图:1)如图所示,图甲是某位游客去青海茶卡盐湖游玩时,摄影师为她拍摄的一张照片;图乙是摄影师看到游客及其倒影的成像简图,其中AB代表游客,C点代表摄影师的眼睛。请在图乙中画出摄影师的眼睛通过水面看到游客头部A点在水中像点A′的光路图。2)在图丙中画出光通过透镜后的光路图【答案】12)解:如图所示: 【解析】【分析】(1)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所有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即所有的反射光线都经过像点。既然这条反射光线还经过C点,那么就可以将C和像点连接起来确定入射点,最后补充光路即可。
    2)根据凸透镜的特殊光线完成作图。35中国皮影戏又称为影子戏,是一种使用平面的、关节可动的物品,并将其置于光源与半透明幕布(比如白纱布)之间,用以叙说故事及娱乐的传统表演艺术,属于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图所示。请结合题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我国皮影戏源于战国,起初的屏幕投影均是黑白,你认为其中所蕴含的科学原理是什么?2)屏幕中角色的投影大小,可以由操作者灵活控制。在光源和屏幕固定不变的前提下,你认为操作者怎样操作,可使屏幕中的投影变大?3)皮影戏兴于宋代,不仅栩栩如生,而且屏幕中的角色形象五颜六色,在光源和屏幕材质等不变的情况下,你认为是什么改进导致彩色皮影戏的出现?【答案】1)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操作者可以将皮影偶(物品)适当远离屏幕或靠近光源 3)皮影偶(物品)的表面能透光而且涂有透明颜色 【解析】1)我国皮影戏源于战国,起初的屏幕投影均是黑白,其中所蕴含的科学原理是: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屏幕中角色的投影大小,可以由操作者灵活控制。在光源和屏幕固定不变的前提下,操作者可以将皮影偶(物品)适当远离屏幕或靠近光源,可使屏幕中的投影变大。
    3)我认为彩色皮影戏的出现原因为:皮影偶(物品)的表面能透光而且涂有透明颜色。36声音传播的速度和温度有关,如表是空气中声速随温度变化的数据。空气温度/℃20100102030声音速度/(m/s)3183243303363423481)请你根据图像找出温度为 5 ℃时声速为       m/s2)当飞机的飞行速度接近周围的声速时会受到相当大的阻力。上世纪中期,人们就尝试进行超音速飞行。在飞机速度有限的情况下,你能指出在什么情况下试验更容易成功吗?                         310℃时,某人站在一个较大的山谷里,想估测山谷的宽度。他大喊一声后经过0.3秒钟听到右面山崖反射回来的声音,经过0.5秒钟才听到左面山崖反射回来的声音。则这个山谷的宽度为       米?【答案】13332)在空气温度低时进行试验(3134.4【解析】(1)根据图像找出温度为 5 ℃时声速为333m/s(2)由数据可见,在同种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因此本实验在飞机速度有限的情况下,在低温下更容易成功。
    (3)10℃时,声音速度为336m/s
    设人离右边山崖的距离为S1,离左面山崖的距离为S2,则山谷宽度S=S1+S2
    声音在时间t1=0.3秒传播的距离为2S1,在t2=0.5秒内传播的距离为2S2
    S====134.4米。
     

    相关试卷

    2022-2023年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专题复习精讲精练:专题12 期中考试模拟测试(一)(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2-2023年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专题复习精讲精练:专题12 期中考试模拟测试(一)(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2-2023年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专题复习精讲精练专题12期中考试模拟测试一解析版docx、2022-2023年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专题复习精讲精练专题12期中考试模拟测试一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2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年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专题复习精讲精练:专题13 期中考试模拟测试(二):

    这是一份2022-2023年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专题复习精讲精练:专题13 期中考试模拟测试(二),文件包含2022-2023年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专题复习精讲精练专题13期中考试模拟测试二解析版docx、2022-2023年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专题复习精讲精练专题13期中考试模拟测试二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4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年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专题复习精讲精练:专题11 第二章综合测试:

    这是一份2022-2023年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专题复习精讲精练:专题11 第二章综合测试,文件包含2022-2023年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专题复习精讲精练专题11第二章综合测试解析版docx、2022-2023年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专题复习精讲精练专题11第二章综合测试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6页, 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