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河北省张家口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河北省张家口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含解析,共11页。
张家口市2022-2023学年度高一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和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022年天文学家在地球和金星的轨道之间新发现了三颗近地小行星,其中一颗是近八年来发现的对地球构成潜在威胁的最大天体。下图为太阳系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 新发现的三颗近地小行星位于图中的( )A a、b之间 B. b、c之间C. c、d之间 D. d、e之间2. 与地球相比,d行星( )A. 距太阳更近 B. 体积质量更大C. 液态水更多 D. 表面均温更低【答案】1. D 2. D【解析】【1题详解】读图可知,小行星带位于d和e之间,D正确,ABC错误。故选D。【2题详解】依据太阳系八大行星位置可知,c为地球、d为火星。与地球相比,d行星距太阳更远,体积质量更小、液态水更少、表面温度更低。D正确,ABC错误。故选D。2022年11月8日晚,上演了2022年第二次月全食天文现象。下图为月食成因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 月食发生时,月球所在位置是( )A. 甲 B. 乙C. 丙 D. 丁4. 月全食发生过程中( )A. 世界各地皆可见到 B. 月面东侧先出现亏缺C. 月面完全消失不见 D. 月光比平时更加明亮【答案】3. B 4. B【解析】【3题详解】月球处在地球的阴影里就会形成月食,也可以说在地球背面(黑夜的一面,和太阳相反)。此时的太阳、地球,月球恰好(或几乎)在同一条直线,因此从太阳照射到月球的光线,会被地球所掩盖,由此可知,月球位于图中乙位置时,会发生月食,B正确,ACD错。故选B。【4题详解】只有位于夜半球的人们才能够看见月全食发生过程,A错误;月亮是自西向东绕地球运行的,所以月食时月球是东边先进入地球阴影,因而月全食发生过程中,月面东侧先出现亏缺,B正确;在发生月全食时,进入地球阴影中的月亮不是完全看不到,而是还能看到暗红色的月球轮廓,C错误;月全食发生过程中,月光比平时暗淡,D错误。故选B。下表示意地球大气上界水平面太阳辐射的分布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纬度0°102023.53040506066.5708090年总辐射量/(×109焦/米2)13.1712.9912.4512.1811.5810.419.017.496.586.265.645.48 5. 地球大气上界太阳辐射的分布规律是( )A. 由南向北递减B. 由南向北递增C. 由低纬向高纬递减D. 由低纬向高纬递增6. 下列能源的形成与太阳辐射无关的是( )A. 风能 B. 煤炭C. 水能 D. 地热能【答案】5. C 6. D【解析】【5题详解】根据图示信息,地球大气上界太阳辐射由低纬向高纬递减,ABD错误,C正确。故选C。【6题详解】目前地球上人类生产生活所利用的能源主要来自太阳辐射,包括煤、石油、天然气是历史时期植物的光合作用积累的太阳能转化而形成,生物能是植物体进行光合作用而产生,ABC与太阳辐射有关,不符合题意,而地热能主要来自于地球内部,与太阳辐射无关,D正确。故选D。2022年7月12日,在河北省宣化发现迄今为止国内面积最大、数量最多的恐龙足迹化石群,其所在岩层距今已有1.5亿年。根据现场足迹推断,植食性恐龙体长可达十五米以上,肉食性恐龙体长可达四到五米。下图为宣化恐龙足迹化石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 图示岩层距今已有1.5亿年,其主要判断依据是该处岩层的( )A. 埋藏深度 B. 化石C 岩石种类 D. 厚度8. 图示岩层形成于( )A. 太古代 B. 古生代C. 中生代 D. 新生代9. 推测宣化恐龙繁盛时期的生存环境特征是( )A. 多细胞植物始现 B. 蕨类植物繁生C. 被子植物大发展 D. 裸子植物繁盛【答案】7. B 8. C 9. D【解析】【7题详解】“发现迄今为止国内面积最大、数量最多的恐龙足迹化石群,其所在岩层距今已有1.5亿年”,说明该处岩层年龄的主要依据是化石,B正确;埋藏深度、岩石种类和厚度不是判定岩层年龄的依据,ACD错误。故选B。【8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恐龙生存的地质年代为中生代,C正确;太古代是地球刚刚形成的阶段,并非恐龙生存的地质年代,A错误;古生代出现原始鱼类和和两栖类,B错误;新生代是哺乳动物的时代,D错误。故选C。9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恐龙繁盛时期裸子植物迅速发展,D正确;多细胞植物始现在古生代早期,A错误;古生代蕨类植物繁生,B错误;被子植物大发展的时代为新生代,C错误。故选D。下图示意我国南方某河谷横剖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0. 该河谷形态由丁到丙的变化,受到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①流水沉积②流水下蚀③地壳抬升④流水侧蚀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11. 图中适合人类居住和耕作的场所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答案】10. A 11. C【解析】【10题详解】读图可知,河谷形态由丁到丙的变化主要是河床变深和形成河流阶地,丁处为河床坡面,由流水下蚀作用形成,丙阶地上有河流沉积物,主要由流水沉积作用形成,因此主要受到的外力作用主要是流水下蚀和流水沉积,①②正确,④排除;地壳抬升不属于外力作用,③排除。综上,A正确,BCD错误。故选A。【11题详解】读图可知,甲位于河床中,常年被水淹没,不适宜做为居住地和耕地,A排除;乙处洪水期时会被淹没,不适宜作为居住地,B排除;丙处地形平坦,土层深厚,靠近水源又不受洪水影响,适宜作为居住地和耕地,C正确;丁处地势较高且坡度大,易受到地质灾害的威胁,不适宜作为居住地和耕地,D错误。故选C。云南省罗平县为《吉尼斯世界纪录》收录的“世界最大的自然天成花园”,每到春季罗平县便用浓浓的春意诉说自己的传奇:花成海、峰为林、水秀色、雾添景。下图为罗平县油菜花海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2. 罗平县的主要地貌类型是( )A. 喀斯特地貌 B. 海岸地貌C. 冰川地貌 D. 雅丹地貌13. “峰为林”的形成原因是( )A. 流水沉积 B. 风力沉积C. 流水侵蚀 D. 风力侵蚀【答案】12. A 13. C【解析】【12题详解】根据材料可知,罗平县主要地貌为峰林,峰林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A正确;罗平县并不临海,也无冰川作用,故不属于海岸地貌和冰川地貌,BC排除;结合所学可知,雅丹地貌是干旱地区的一种风力地貌类型,云南省降水较多,外力作用和地貌以流水作用和流水地貌为主,无雅丹地貌发育,D排除。故选A。【13题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喀斯特地貌又称为岩溶地貌,地表发育的峰林主要是受流水侵蚀作用形成,而非流水堆积作用和风力作用,C正确,ABD错误。故选C。猴面包树是一种常绿乔木,其木质部分就像多孔的海绵,里面含有大量的水分,世界只有马达加斯加岛还保存有成片的猴面包树林。下左图为马达加斯加落叶时节的猴面包树。右图为马达加斯加岛自然带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4. 成片的猴面包树林分布在右图中的( )A. 甲 B. 乙C. 丙 D. 丁15. 猴面包树落叶主要原因是此时段( )A. 气温较低 B. 动物啃食C. 水分较少 D. 虫害严重【答案】14. C 15. C【解析】【14题详解】马达加斯加岛东侧为全年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西侧为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的热带草原气候。“木质部分就像多孔的海绵,里面含有大量的水分”,“储水”应在多雨季节,目的是满足干季时植物生长的需要。综上所述,成片的猴面包树林分布在右图中的丙。故选C。【15题详解】由上一小题可知,猴面包树主要分布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的热带草原气候区。猴面包树落叶的主要原因是水分较少,C正确、ABD错误。故选C。二、非选择题:共4道题,共55分。16.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长江中下游的鄱阳湖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该湖区也是洪涝灾害多发地区。下图示意鄱阳湖地理位置和利用RS与GIS地理信息技术监测的鄱阳湖区某次洪涝灾害水体变化状况。 (1)从水循环角度,分析鄱阳湖地区洪涝灾害多发的原因。(2)说明与传统方式相比,地理信息技术在分析洪涝灾害信息方面具有的优势。(3)洪涝灾害发生时,家住平房的你如何自救?【答案】(1)自然原因:鄱阳湖流域降水丰富,入湖河流水量大;湖区地势低平,易造成排水不畅。
人为原因:湖泊上游流域植被遭到破坏,地表水下渗减少,入湖河流流量增大;围湖造田使湖泊面积减小,降低了湖泊对地表径流的调蓄能力。 (2)获取数据实时、 准确;数据统计全面;费用低;显示更直观。 (3)如时间充裕,应该向高地转移;当来不及转移时,应立即爬上屋顶、大树等高的地方暂时避险,等待援救;在洪水包围的情况下,要尽可能利用体积大的容器,如油桶、储水桶、篮球、树木、桌椅板凳等木质家具等作为临时救生品,做水上转移;可用沙袋、草包、挡板等堵在进水口;一旦房屋进水,立即切断电源及气源。【解析】【小问1详解】从水循环角度分析鄱阳湖地区洪涝灾害多发的原因,需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个方面分析。其自然原因可从降水对入湖径流的影响、地势对排水的影响角度分析,结合所学可知,鄱阳湖地处我国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丰富,入湖河流水量大;且鄱阳湖地处我国长江中下游平原,湖区地势低平,易造成地表径流排水不畅,造成洪涝灾害。人为原因可从上游的植被破坏对下渗和地表径流的影响、湖区周围的围湖造田对地表径流的影响等角度分析。结合所学可知,鄱阳湖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围湖造田使湖泊面积减小,降低了湖泊对地表径流的调蓄能力,且上游流域植被遭到破坏,植被涵养水源的能力减弱,地表水下渗减少,入湖河流流量增大,加剧了洪涝灾害发生的概率。【小问2详解】与传统方式相比,地理信息技术在分析洪涝灾害信息方面具有的优势主要体现在获取和分析灾情数据的速度、准确性、数据统计的全面性、结果显示的直观性等方面;且传统方式在分析洪涝灾害的信息时,需要进行大规模现场勘测,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相比之下,使用信息技术进行分析费用更低。【小问3详解】洪涝灾害发生时的自救措施可从洪水危害和可能引发的次生危害等角度,利用所学知识结合生活实际作答。当洪涝灾害发生时,首先需要考虑是否存在足够的转移时间,如时间充裕,应该向高地转移;当来不及转移时,应立即爬上屋顶、大树等高的地方暂时避险,等待援救;当来不及转移且在洪水包围的情况下,要积极采取自救措施,防止溺水等,如可以尽可能利用体积大的容器,如油桶、储水桶、篮球、树木、桌椅板凳等木质家具等作为临时救生品,做水上转移;若被困在室内等区域,可以寻找沙袋、草包、挡板等堵在进水口,争取救援时间,一旦房屋进水,立即切断电源及气源,防止触电等问题发生。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下图为某一高中地理兴趣小组设计的热力环流原理模拟实验,采用透明密封箱体,长30cm,宽15cm,高20cm,箱体上方设有插香孔。(1)说明模拟实验的原理过程。(2)用箭头画出烟雾的运动轨迹。(3)请找出该实验一个不足之处,并说明改进方法。【答案】(1)热水使空气受热膨胀上升,a处形成低压,空气在a'处聚集,密度增大,形成高压;冰决使空气收缩下沉,b'处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压,b处形成高压;水平方向上的气压差使箱体底部空气由b流向a,箱体高处空气由a'流向b';香的烟雾能起到便于观察空气流动的作用。 (2) (3)不足:实验箱体太小,使实验效果不明显。改进方法:加大箱体尺寸;不足:热水可能会产生水蒸气,附着在箱体上,不便于观看实验结果;改进方法:热水换成蜡烛或者电热丝。不足:热水与冰的温度差异小,效果不明显。改进方法:热水换成蜡烛或者电热丝。【解析】【小问1详解】结合所学可知,热力环流是由于地表受热不均产生的热力环流。读图可知,图中的热水和冰块分别模拟的是地表温度高和地表温度低的状况,热水使空气受热膨胀上升,a处形成低压,空气在a'处聚集,密度增大,形成高压;冰决使空气收缩下沉,b'处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压,b处形成高压;这样一来,同一水平面上就形成了气压差,水平方向上的气压差使箱体底部空气由b流向a,箱体高处空气由a'流向b',形成了热力环流;图中箱子的右上角还设置有插香孔,香的烟雾能起到便于观察空气流动的作用,便于观察模拟的结果。【小问2详解】结合上题分析可知,热水使空气受热膨胀上升,a处形成低压,空气在a'处聚集,密度增大,形成高压;冰决使空气收缩下沉,b'处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压,b处形成高压;这样一来,同一水平面上就形成了气压差,水平方向上的气压差使箱体底部空气由b流向a,箱体高处空气由a'流向b',即整个环流呈顺时针流动,如下图:【小问3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实际情况中的热力环流一般形成于海陆间、山谷间和城郊之间,图示实验模拟在一个小箱体中,实验效果可能会不明显,可以通过置换一个稍大的箱体进行改进;图示实验需要通过观测香的烟雾流动方向来获取实验结果,但在模拟的过程中使用了热水,热水可能会产生水蒸气,附着在箱体上,不便于观看实验结果,可以将热水换成蜡烛或者电热丝来改进;结合所学可知,热力环流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地面冷热不均,但实验中使用的热水和冰块温度可能差异较小,会导致实验效果不明显,可以通过热水换成蜡烛或者电热丝的方法,增大两者的温差来使得实验效果更加明显易观察。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墨西哥湾暖流是世界大洋中最强大的暖流,对流经海域盐度以及沿岸地区的自然环境有重要影响。下图为墨西哥湾暖流示意图。(1)指出墨西哥湾暖流流经海域与其两侧海域海水盐度的差异,并说明原因。(2)请从沿岸气候、海洋生物和航海角度说明墨西哥湾暖流的影响。【答案】(1)差异:墨西哥湾暖流流经海域盐度较高。原因:暖流流经的海域海水温度较高,盐分溶解量较大;海水温度较高,使海水的蒸发量较大,盐度较高。(2)暖流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暖流使流经海域海水温度较高,利于海洋生物生长;顺洋流航行可以节省时间和燃料,逆洋流航行速度减慢。【解析】【小问1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暖流流经的地区海水盐度偏高,故墨西哥湾暖流流经海域比其两侧海域海水盐度要高。海水的盐度受到温度的影响较大,而墨西哥湾暖流流经的海区海水温度偏高,首先温度会影响海水的溶解度,温度越高,能够溶解的盐分越多,海水盐度越大;其次暖流对流经海区的增温会加剧海水的蒸发,导致盐度进一步升高。【小问2详解】结合所学可知,从气候角度来说,暖流流经的地区会沿岸气候会起到增温增湿的作用,故墨西哥湾流经的北美东部,温度较高,降水增多;从海洋生物角度来说,墨西哥湾暖流会使流经海域海水温度较高,利于海洋生物生长;从航海的角度来说,顺洋流航行可以节省时间和燃料,逆洋流航行速度减慢,读图可知,若需要从北美东部航船至欧洲西部,则为顺流航行,速度快,反之速度慢。1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土壤是指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由各种颗粒状矿物质、有机质、水分、空气、微生物等组成。下左图为草原土壤剖面图,右图为森林土壤剖面图。(1)比较草原土壤和森林土壤的腐殖质层厚度,并从植被特征角度分析其主要原因。(2)推测全球气候变暖对土壤可能产生的影响。【答案】(1)厚度差异:草原土壤腐殖质层厚度大于森林土壤。原因:草类生命周期短,每年死亡的茎叶和根系,为土壤提供大量的有机质;树木生命周期长,大量的有机质储存在活的植物体内,枯枝落叶归还量不如草原,且只停留在地表。 (2)土壤温度升高,可能会促进微生物活动,使有机质加速分解,土壤贫瘠;温度升高的同时,土壤水分蒸发加快,土壤水分条件变差;加快岩石风化,形成成土母质,加快新土壤的形成。【解析】【小问1详解】读图可知,草原土壤腐殖质层厚度大于森林土壤。题目要求从植被特征的角度进行分析原因,结合所学可知,可以从草原植被和森林植被的生命周期和有机质归还特点对腐殖质层厚度影响的角度分析。从植被的生命周期来看,由于植被的枯枝落叶等是土壤腐殖质的重要来源,草类生命周期短,每年冬季都会枯萎,故每年都有大量的茎叶和根系均能够还土,为土壤提供大量的腐殖质;而树木生命周期长,大量的有机质则主要储存在活的植物体内,枯枝落叶归还量不如草原,且只停留在地表,故导致草原土壤腐殖质层厚度大于森林土壤。【小问2详解】可从全球气候变暖对土壤水分的蒸发、微生物活动、成土母质风化等的影响分析。由于土壤由各种颗粒状矿物质、有机质、水分、空气、微生物等组成,故全球气候变暖可以加速岩石的风化,使岩石风化形成成土母质,加快新土壤的形成;除此外,全球变暖还会对土壤的有机质和水分产生一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土壤温度升高,可能会促进微生物活动,使有机质加速分解,使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土壤变得贫瘠;同时由于温度升高,还会让蒸发加剧,使得土壤的水分条件变差。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河北省邢台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含解析,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河北省张家口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共17页。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河北省张家口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PDF版含答案,共1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