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课件PPT第1页
    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课件PPT第2页
    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课件PPT第3页
    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课件PPT第4页
    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课件PPT第5页
    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课件PPT第6页
    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课件PPT第7页
    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课件PPT第8页
    还剩4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教课内容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教课内容ppt课件,共5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隋唐时期,明清时期,答案C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熟练掌握我国赋役制度发展演变的历程,通过阅读材料加深对赋役制度演变的原因和影响的认识,培养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的素养2.掌握我国关税特别是近代以来关税发展演变的相关史实,认识近代关税所体现的半殖民地色彩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收回关税自主权和完善关税的基本制度的史实及产生的影响;认识个人所得税发展的历程,培养运用唯物史观分析问题的能力
    一、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1.秦汉时期
    3.宋元时期(1)宋承唐制,征收两税,但附加税繁杂多变,往往超过正税数倍。宋朝除了征收类似唐朝的庸一样的代役金外,还经常再派发各种徭役;北宋中期王安石推行募役法,百姓缴纳免役钱、助役钱,官府募人代役。(2)元朝基本上沿袭唐朝的租庸调与两税法,分别施行于北方和南方,在北方征丁税、地税,在南方征夏税、秋粮。但是,元朝在税粮外又有前朝没有过的“科差”,按户之上下征收丝和银两。
    微思考1从唐朝的租庸调制到两税法再到明朝的一条鞭法,我国赋役制度发展演变的趋势是怎样的?提示:趋势: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逐渐松弛,征税的主要标准由人丁转为财产。
    二、关税与个人所得税制度的起源与演变1.关税的起源与演变(1)中国的关税最早出现在西周时期,当时货物通过边境的“关卡”就要被征税。(2)在关税出现后的很长一段历史时期里,存在着国内关税与国境关税并立的现象。中国直到1937年才正式宣布废除国内关税,实行统一的国境关税。实际上,随着国内关税的逐渐衰亡, 国境关税 在近代中国的重要性日趋凸显,但在一段时间里,中国不能自主征收国境关税。 
    2.关税自主权的发展演变(1)鸦片战争以前,中国享有完全的关税自主权。(2)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丧失 关税自主权 ,掌管中国国境关税的海关大权也长期把持在外国人手中。 
    (3)收回关税自主权的努力。
    (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关税自主。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政务院就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及其实施条例。这个税则及其实施条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独立的专门的 海关税法 ,统一了全国关税制度。 
    ②改革开放后,为适应新时期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政策的需要,国务院于1985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关税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强化了关税制度的法制化建设。③1987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国务院据此重新修订发布了关税条例,进一步完善了关税的基本制度。
    3.个人所得税的发展演变(1)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制度起步于民国时期。(2)1914年,北洋政府制定了所得税条例,其中包括征收 个人所得税 的内容,但并没有实施。 (3)1936年,国民政府公布了所得税暂行条例,随之开始征收个人所得税。
    (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没有征收个人所得税。1980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制度正式确立。(5)此后,《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经数次修订完善,愈加符合中国社会发展实际,对调节个人收入和实现 社会稳定 发挥了积极作用。 
    微思考2个人所得税的征收有何意义?提示:意义:①增加财政收入。征收个人所得税能够保证稳定的财政收入。②调节收入分配,有助于实现社会公平。③具有自动稳定器的功能。④个人所得税作为直接税,有助于培养和增强公民的纳税意识。
    一清初赋役制度改革【史料】 明末一条鞭法夭折之后,豪绅富家凭借特权逃避编丁,土地兼并加剧,无地农民苦于丁银负担,大量逃亡。于是,一些地方进行了丁银均入田赋中征收的税制改革,称之为“随粮代丁”“丁随田办”。1712年,康熙帝规定以前一年的丁银作为定额,不再增加,称“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康熙年间,清政府首先在广东省试行丁银摊入地亩征收。至雍正年间,“摊丁入亩”已经开始大规模推广。“摊丁入亩”改变了过去地丁并行的税制,简化了征税手续,放松了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尽管田赋重了,但免去了人头税,这对无地贫民而言,无疑是带来了一丝福音。“摊丁入亩”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到雍正末年,国库存银由康熙末年的八百万两增加到六千多万两,同时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摘编自濮阳县财政志编纂委员会《濮阳县财政志》
    问题探究:(1)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初赋役制度改革的特点。(2)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初赋役制度改革的意义。
    提示:(1)特点:由试点到推广,逐步展开;减少了税种;简化了征税手续(由繁到简);取消了人头税(或改变了征税标准,具有创新性)。(2)意义:是我国赋役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的负担,缓和了阶级矛盾,稳定了社会秩序;促进了人口的增长,减弱了国家对百姓的人身束缚,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和国家财政收入的增加,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核心归纳实行“摊丁入亩”的影响(1)“摊丁入亩”的实行,废除了中国历史上长期存在的人头税,封建国家对百姓的人身束缚进一步减弱。(2)“摊丁入亩”的实行,使历史上长期存在的隐瞒人口的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促进了人口出生率的提高,有利于我国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3)“摊丁入亩”的实行,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无地、少地农民的经济负担,有利于社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4)赋税规则的简化,有利于政府征收赋税,保证封建国家的财政收入。(5)劳动者有了较大的人身自由,有利于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拓展延伸中国古代赋役制度演变的特点(1)征税标准由以人丁为主逐步向以土地财产为主转变(以两税法为标志),直至取消人头税(以“摊丁入亩”为标志),反映了封建国家对百姓的人身束缚减弱。(2)农民由必须服徭役逐渐发展为纳绢代役(以“庸”为标志)。(3)赋税由以实物为主向以货币为主转变(以一条鞭法为标志),反映了封建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
    (4)征税时间由不定时逐渐发展为基本定时(以两税法为标志)。(5)税种由繁杂逐渐演变为简化单一(以一条鞭法为标志)。(6)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对商品征收重税。
    学以致用唐朝两税法依照丁壮和财产多少定出户等纳税,直到清朝雍正帝时实行的“摊丁入亩”才废除了人头税,转变为财产税。这一变革导致了(  )A.商品经济发展受阻B.新的经营方式的出现C.闭关自守政策的实施D.国家对百姓的人身束缚减弱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赋役制度的征税标准由以人丁为主向以财产为主转变,体现了封建国家对百姓的人身束缚减弱,D项符合题意;两税法和“摊丁入亩”的实行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A项排除;新的经营方式出现于明朝后期,B项排除;闭关自守政策属于对外政策,与题干材料无关,C项排除。
    二 国民政府的“改订新约”运动【史料】 在协定关税下,晚清中国税率维持在5%的水平。清末民初,政府多次尝试提高关税,均未取得实质性进展。1928年6月,国民政府发起“改订新约”运动,关税自主是其主要内容之一。鉴于形势,美国率先与中国签订了《中美关税条约》。随后英、法等国也与中国达成新的关税条约。到1936年,中国平均进口税率达到31.2%,最高税率达80%。此外,国民政府还降低出口税率,从而刺激了民族工业的发展,抑制了外货倾销。虽然海关总税务司仍然由英国人担任,但一些口岸税务司开始由中国人负责,关税税款也开始由中国中央银行储存保管。——摘编自章开沅、朱英《中国近现代史》
    问题探究:(1)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民政府发起关税自主运动的背景。(2)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民政府发起的关税自主运动的影响。
    提示:(1)背景:中国长期无关税自主权,关税税率低;历届政府争取提高关税的努力受挫;国民政府建立,国家实现形式上的统一;国民政府发动“改订新约”运动;民族工业发展萧条。(2)影响:①积极影响:关税税率提高,增加了财政收入;一定程度上保护了民族工业,抵制了外国经济侵略;收回了部分主权,是近代中国外交的重大突破;为日后的长期抗战作了物质准备。②消极影响:海关行政管理权仍然掌握在外国人手中,关税未取得完全自主。
    核心归纳“改订新约”运动的原因和评价(1)原因。①废除近代以来列强强迫中国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无疑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所力争实现的重大历史任务之一。②“改订新约”主张废除旧的关税制度,反映了中国资产阶级的愿望与要求。③增加财政收入,以应时需,稳固政权。④笼络及稳定民心,从内部来巩固国民政府的统治。⑤谋求国际认可,从外部来巩固国民政府的统治。
    (2)评价。①积极方面。a.收回了关税收支的保管权,关税收入有了明显增加。b.通过“改订新约”运动,国民政府获得了国际社会的普遍承认。
    ②局限性。a.“改订新约”过程中对日本妥协让步较多,损害了中华民族的利益。b.在威海卫续租等问题上未坚持自己的严正立场,海关总税务司仍受洋人控制。c.“改订新约”未从根本上改变中外交涉中的不平等地位。
    拓展延伸中国关税对经济发展的调节作用(1)通过减免税的政策吸引外资、引进技术,促进国内经济建设。(2)运用保税政策促进外贸出口、扩大就业和吸引外资。(3)运用税率结构、关税配额等调节进出口,促进产业发展。
    学以致用据统计,1916年中国的关税收入在财政总收入中仅占24.4%,至1934年已上升到40.6%。在正常情况下,关税收入占当时政府财政收入半数以上,有些年度甚至高达60%~70%。这种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国民政府废除苛捐杂税B.关税收入在逐年增加C.国民政府实行关税自主政策D.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1934年已上升到40.6%。在正常情况下,关税收入占当时政府财政收入半数以上,有些年度甚至高达60%~70%”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国民政府实行关税自主政策,关税收入增加,故C项正确。
    一、选择题1.据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都先后进行了“均田分力”“与民分货”的赋役制度改革。这些改革(  )A.实践了儒家“仁政”思想B.促进了小农生产组织的形成C.推动了“重农抑商”政策的确立D.推动了铁犁牛耕技术的产生答案:B
    解析:题干材料“均田分力”体现了井田制瓦解和土地私有制的产生,“与民分货”体现了生产关系的变化,因而促进了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的小农生产组织的形成,B项符合题意;“仁政”思想是战国时期孟子提出的,A项错误;“重农抑商”政策是战国时期确立的,C项错误;铁犁牛耕是导致“均田分力”的原因,D项错误。
    2.“商君遗礼义,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俗日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此现象对秦国的积极影响在于(  )A.有利于推行土地私有制度以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B.有利于实行连坐法以加强政府对人民的控制C.有利于增加户口数以提高政府的赋税收入D.有利于刺激士兵斗志以增强军队的战斗力答案:C
    3.叶茵的《田父吟》中写道:“未晓催车水满沟,男儿鬼面妇蓬头。但求一熟偿逋债,留得糠粞便不忧。”该诗主要反映了封建社会(  )A.男耕女织式的自然经济B.开垦荒地逐渐增多C.政治腐败,民不聊生D.赋税沉重,农民生活困苦答案:D解析:题干材料“但求一熟偿逋债”反映了封建社会赋税沉重,农民生活困苦,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均在题干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
    4.从关注民生的角度看,王安石推行方田均税法的目的是(  )A.加强对百姓的户籍管理B.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C.减轻农民的赋税负担D.增加农民的劳作时间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方田均税法的实行有利于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但与题干关键信息“关注民生”不符,排除B项;方田均税法规定政府重新丈量土地,核实每户占有土地的数量,按照土地的多少和肥瘠收取赋税,官僚、地主也不例外,这有利于减轻农民的赋税负担,C项符合题意;A、D两项与方田均税法的内容不符,排除。
    5.明朝一条鞭法实施以后,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这表明(  )A.税收具有强制性的特点B.税收只有实物地租和货币地租两种形式C.税收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D.税收具有调节经济的职能,对经济有不可忽视的影响答案:D
    二、非选择题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汉兴,接秦之弊,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上于是约法省禁,轻田租,十五而税一。——[东汉]班固《汉书·食货志》汉高祖四年,初为算赋,注民年十五以上至五十六出赋钱。——[明]邱濬《大学衍义补》
    汉民凡在官三十二年,自二十三以上为正卒(正式兵员),每一岁当给郡县官一月之役。其不役者,为钱二千入于官以雇庸者(代替服役的人)。——[元]马端临《文献通考》
    材料二 康熙说:“政治之道,民为最要,凡是与民生有益,即益行之。”于是在1712年,他以康熙五十年丁册为准,宣布“滋生人丁,永不加赋”,此后“勿增勿减,永为定额”。……雍正时,又实行“摊丁入亩”,把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的地丁银,成为清朝划一的赋役制度。……“自后丁徭与地赋合而为一,民纳地丁之外,别无徭役矣。”——摘编自何平《清代赋税政策研究:1644—1840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初赋役制度改革的原因,并概括汉朝赋役制度的特点。(2)与材料一相比,清朝康熙、雍正年间的赋役制度改革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古代赋役制度改革的认识。

    相关课件

    高中第五单元 货币与财税制度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获奖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第五单元 货币与财税制度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获奖课件ppt,共39页。

    历史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完美版ppt课件:

    这是一份历史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完美版ppt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一条鞭法的历史意义,知识导图,要点记忆,Homework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历史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授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历史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授课ppt课件,共4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秦汉时期,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与民休息,租庸调制,均田制,征收地税,宋元时期,募役法,商品经济,赋役合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