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高考易错知识辨析练习11(共40题,附参考答案)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1/14160245/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生物高考易错知识辨析练习11(共40题,附参考答案)
展开这是一份高中生物高考易错知识辨析练习11(共40题,附参考答案),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4-D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生物易错知识辨析练习
班级 考号 姓名 总分
(判断并改错)
1 乙烯、乙烯利、生长素、2、4-D、α-萘乙酸都是植物激素。
2 乙烯在果实的生长和成熟中起抑制作用。
3 用赤霉素处理马铃薯块茎,可延长其休眠时间,以利于储存。
4 用一定浓度的2,4-D作除草剂,可抑制麦田中双子叶杂草的生长。
5 光敏色素只分布在叶肉细胞的叶绿体的膜结构上。
6 胚芽鞘合成生长素需要适宜的温度、光照等条件。
7 农作物都需要经历春化作用才能开花。
8 激素作为信息分子,影响基因的表达。
9 日照时间对植物开花的调节本质上是对基因程序性表达的调控。
10 一个湖泊中的全部鱼是一个种群。
11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其随出生率的增大而增大。
12 大量诱杀某害虫的雄性个体,能使该种害虫的种群密度显著降低。
13 可以用标记重捕法调查草地中壁虎的种群密度。
14 调查作物植株上蚜虫的种群密度时可使用样方法。
15 若标记的个体部分死亡,则实际的种群数量应比统计的结果偏大。
16 引入新环境的种群,一定时间内都能呈“J”形增长。
17 合理密植会增加种群数量并提高其K值。
18 在种群增长的“S”形曲线中,种群密度不同时可能具有相同的种群增长速率。
19 对家鼠等有害动物的控制,要尽量降低其K值。
20 气温升高是东亚飞蝗种群爆发式增长的主要原因。
21 非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往往是单一性的。
22 气候、食物、天敌等因素属于密度制约因素。
23 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可能来自外部,也可能来自种群内部。
24 一个池塘中的各种鱼和植物构成了一个生物群落。
25 草坪中的动物没有分层现象,而树林中的动物具有分层现象。
26 群落的组成和外貌会随时间发生规律性变化。
27 洪泽湖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
28 如果两种鸟的觅食生境一样,则这两种鸟的生态位完全一样。
29 草原群落中的植物能通过植株间隔和根系分布以最大限度减少竞争和充分利用水分。
30 某岛屿由海底火山喷发形成,现已成为旅游胜地,岛上植被茂盛,风景优美。该岛屿形成后最初进行的群落演替属于初生演替。
31 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不再变化。
32 人类干预对群落的演替总是不利的。
33 一处深海热泉可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34 细菌在生态系统中可能是生产者,也可能是消费者或分解者。
35 分解者是联系外界环境与生物群落的桥梁,生态系统中消费者处于主导地位。
36 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形成的复杂营养结构就是食物网。食物网的复杂程度取决于该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
37 食物网中某生物的位置不能被其他生物取代。
38 一只狼捕食了一只兔子,则该狼就获得了这只兔子能量的10%~20%。
39 鸡粪便中所含的能量属于鸡未同化的能量。
40 自然生态系统中,生物数量金字塔存在倒置情形,能量金字塔则不存在倒置情形。
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1 x乙烯利、2、4-D、α-萘乙酸是人工合成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不是植物激素。
2 x乙烯的生理作用是促进果实的成熟。
3 ×赤霉素能够解除马铃薯块茎的休眠,促进其发芽。
4 √
5 ×光敏色素分布在植物的各个部位,在分生组织分布比较年蜜学生物知多少
6 ×胚芽鞘合成生长素不需要光照条件。
7 ×并非所有农作物均需要经历春化作用才能开花。
8 √
9 √
10 ×一个湖泊中的全部鱼不止一个物种,因此不属学肇郸群。
11 ×种群密度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因此种群密度不一定会随着种群出生率的增大而增大。
12 √
13 √
14 √
15 x用标记重捕法调查时,标记的个体部分死亡,会导致二次捕获的个体中被标记的个体数减少,则会导致统计的结果比实际值偏大,即实际的种群数量应比统计的结果更小。
16 ×新环境为理想条件,种群才能呈"J"形增长。
17 ×若空间资源不增加,仅仅合理密植,并不会提高种群的K值。
18 √
19 √
20×气候干旱是东亚飞蝗种群爆发式增长的主要原因。
21 ×非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往往是综合性的。
22×食物、天敌等生物因素属于密度制约因素,气温、干旱、地震、火灾等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
23 √
24×生物群落由池塘中的全部生物组成。
25 x草坪和树林中的动物都具有分层现象。
26 √
27 √
28 x 一个物种的生态位不仅指食物来源,还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及其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
29 x草原群落中水分相对充足,而荒漠群落水分缺乏,植物间需通过植株间隔和根系分布以最大限度减少竞争和充分利用水分。
30 √
31 ×演替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仍可能会发生变化。
32×人类干预对群落的演替也可能是有利的,如通过封山育林、治理沙漠、建立人工群落等,可使群落向着物种增多、结构复杂的方向演替。
33 √
34 √
35 ×消费者可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但并非占主导地作中学生物知多少
36 ×食物网的复杂程度主要取决于该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417 ×某种生物灭绝后,其在食物网中的位置会被其他生物替代。
38×能量传递效率约为10%~20%,是指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同化量的比值,而不是两个个体之间同化量的比值。
39 √
40 v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高考易错知识辨析练习12(共30题,附参考答案),共3页。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高考易错知识辨析练习10(共40题,附参考答案),共3页。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高考易错知识辨析练习9(共40题,附参考答案),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