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15.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设计)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1/2/14161145/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15.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设计)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1/2/14161145/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15.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设计)03](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1/2/14161145/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设计
展开《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特级教师余映潮的“板块”教学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这种教学的主要优点在于避免琐碎的问答,通过精心设计语言实践活动,腾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学有所得。我想,它是符合“走向生本、走向有效”的教学理念的。同时我觉得《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篇议论文的文本特点也比较适合进行“板块”教学,所以我一时兴起,作了如下设计。难免有“硬套”的痕迹。敬请批评。
教学目标:
1、按一定的规律积累课文生字词并做到正确朗读。
2、围绕课文三则故事,速读概括三则故事主要意思,比读发现三则故事的相同之处,细读用成语评说三则故事中的三位主人公。
3、进一步学会概括,体悟三则故事的表达特点,感悟一定的语文学习方法。
教学过程:
一、揭题,读题
1、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生读题)。
什么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强调“真理”),“真理”诞生于什么之后——(强调“一百个问号”)。
如果说文章是题目的眼睛,那么这两个词就是眼睛里那黑黑的“眼珠”。再读课题。
2、了解作者
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谁?——叶永烈。以前听说过他吗?老师今天要特意介绍他,知道为什么吗?因为,由他主编的一本书,你们小时候应该都读过。——出示(作家资料)
叶永烈(1940—),浙江温州人,著名科普作家、传记文学作家,是《十万个为什么》的主要作者,著有科幻故事《小灵通漫游未来》等。
一生读——知道是哪一本书吗?——《十万个为什么》
二、学习积累字词
所以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是我们并不陌生的作家写的课文。你们已经预习过课文了,我们先来读词语。(屏幕出示)
纵观 定理 定律 学说 机械
漩涡 旋转 花圃 石蕊 领域——(生齐读)
这是两个字的词语,下面读三个字的词语:
发现者 创立者 逆时针 科学史
下面读四个字的词语:
司空见惯 追根求源 无独有偶 见微知著 锲而不舍
下面是多个字的词语:
百思不得其解 打破沙锅问到底
三、一课三练
按一定的规律积累字词是一种学习方法。好,下面我就正式走近课文,其实,叶永烈在这篇课文中给我们讲了三个故事,分别是哪几个自然段?我们这堂课的学习活动就围绕这三个故事,进行三次读,分别进行三次练习。
(一)速读——概括要点(出示)
1、什么是“速读”?速读的学习目标是——(生说)
具体地说就是——用简单的一句话分别概括三则故事的主要意思。
2、下面开始,学生独立思考。
3、交流反馈。
谢皮罗教授从洗澡水的漩涡中发现了这种漩涡和地球自转有关。
波义耳从紫罗兰的变色中发明了石蕊试纸。
奥地利医生从眼珠的转动中发现人此时正在做梦。
4、简介奥地利医生
有没有发现前面两个人物都有名有姓,唯独第三个人物只称为医生。他是谁呢?为什么不写出他的名字,于是我到网上查阅了资料,一查吓一跳,你们想知道他是谁吗?——出示:
弗洛伊德,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及精神分析学家,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梦的解析》,是他最有创造性、最有意义的论著之一 。
我们知道中国古代有一个周公,特别会“解梦”,叫“周公解梦”。一般人们会把这当做迷信,其实这是有科学依据的。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就是从科学的角度对梦进行了解析。有机会可以读一读这本书,尽管有点难懂。
(二)比读——发现特点(出示)
1、第一个练习完成得不错,下面一个练习有点挑战性。
什么是“比读”?请你们把这三则故事比较着读,从这三则故事的内容、人物、表达方法等地方发现相同点。
2、同桌或前后四人小组可以一起思考、讨论。
3、交流反馈。
预设:当学生提到这三个故事中三位主人公都对发现的问题进行了提问时,请学生用笔划下这些提问句子。然后先读第一个故事中的“提问句”,读出“问”的语气,读出“若有所思”的语气。假如你就是谢皮罗教授,你发现了这个问题,你还会怎样问呢?最后再连起来读一读后面两个人物的提问句。
教师故作疑问:我看到文中这三个主人公并没有提出一百个问题呀,怎么课题中说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虚指)
4、教师小结。(屏幕出示)
三个故事写的都是外国科学家发现和发明的故事,这三个科学家都会生活中很细小的事情中发现问题,并提出一连串的问题,这三个故事都是先写发现、提出问题,再写研究问题,最后写解决问题,这三个故事都共同说明了“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道理。
(三)细读——评说焦点(出示)
1、接下来的第三练更有挑战性了,什么是“细读”?这次任务是什么呢?三个故事中的三个主人公其实有很多共同之处。那么你能不能用一个四字词语来共同形容这三个主人公身上所具有的科学精神呢?并说明为什么用这个成语的理由。
举例:
洞察秋毫
大凡有所成就的科学家,都有着相同的秉性——目光敏锐,心思细密。文中的谢皮罗教授、化学家波义耳、奥地利医生又何尝不是如此?谢皮罗教授能敏锐地注意到水的漩涡,而后不停地思索,化学家波义耳从紫罗兰的变色中敏感地意识到紫罗兰中有一种遇盐酸会变红的成分,奥地利医生却能在儿子眼珠忽然转动时顿生奇怪之心,所以我觉得这三个科学家身上都具有着“洞察秋毫”的科学精神。
2、学生动笔写。
3、交流反馈。
预设:当学生说到“见微知著”这个成语时,出示这个成语,理解“微”的意思,然后提供——“著”在字典中有三种解释:①显著、明显;②写作;③著作,让学生进行选择。
(学生讲完后请他将成语写在黑板上)
4、总结
教师根据学生的成语结合课文内容说话。
预设:这三个科学家正是因为从这些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学会了见微知著,学会了追根求源,学会了“打破沙锅问到底”,而且凭着“锲而不舍”的精神,终于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成就。
你们都是用成语概括形容这三个科学家的,老师用一句话——再次出示课题——学生齐读。
作家叶永烈就是运用这三个科学家的事例证明他的这个观点——再读课题——所以这是一篇议论文——所用的论证方法就是——举例论证。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学会“澡、械”等5个生字,正确书写“诞生、洗澡、漩涡、花圃、逆时针、司空见惯、无独有偶、见微知著、锲而不舍”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三个关于科学发现的三个故事在写法上和内容上的相同点。
4.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引导学生认识到到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的重要性。
5.体会本文语言生动、准确的特色,学习用事实说明道理的写法。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与本文事例相关的图片或录像资料,生字、新词、重点语句的课件。
2.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查阅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有很多同学特别崇拜科学家,能说一说你最崇拜的科学家是谁吗?
2.你们知道科学家们主要依靠什么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吗?(学生自由发言,如:善于思考、勤奋刻苦、锲而不舍等等。)
3.教师小结: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定理、定律、学说的发现者、创立者,差不多都是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看出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溯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所以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板书课题)
4.谁来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学生自由发言。)下面我们来共同学习第20课,请同学们齐读课题。相信同学们学过课文,对这句话会有更深刻的理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同学们打开书,自读课文,要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出示词语:
诞生 纵观 漩涡 敏锐 追根求源 见微知著 锲而不舍
洗澡 花圃 推理 逆时针 司空见惯 无独有偶 打破砂锅问到底
(1)指名读词语。
(2)齐读一遍。
3、好!同学们再读课文,看课文讲了哪三个故事?分别是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
谢皮罗教授从洗澡水的漩涡中发现问题,通过反复的试验和研究,发现水漩涡的旋转方向和地球的自转有关。
化学家波义耳偶然发现盐酸会使花瓣变红,继而进行了许多试验,终于发现了酸碱试纸。
奥地利医生从儿子做梦时眼球转动这个现象,经过反复观察和分析,推断出凡睡者眼球转动时都表示在做梦。
三、细读课文,找出规律。
1、这三个同学说的很对!这三个故事是多么有趣的生活现象啊!现在再请同学们仔细读读三个故事,看看这三个故事的介绍和内容,有什么相同点?可以在课文中画一画。
(学生边读书边思考)
2、我看到有许多同学在书做了圈画,有的还做了批注。很会学习。
3、现在请同学们在四人小组里交流交流自己的发现,讨论存在的疑问。
(四人小组交流)
4、现在请同学说说交流后自己的认识。
三个故事都是讲生活中的偶然发现的问题;
三个故事都是讲科学家发现和发明的故事;
三个故事都是说明“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5、大家讲的很好。有没有人能把三个故事间的相同点分析透彻些?
三个故事中提到的科学家发现和发明的过程是相同的。都是先偶然发现问题,不断地追问;再进行反复的研究和试验;最后解决了问题,得出了结论。
6、你真棒!课文读的很仔细,分析的也很有道理。书上有一段话和你说的意思是一样的,同学们看看是哪一段啊?
(第二自然段)
投影(第二自然段)
7、齐读第二段
8、是啊,“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这也是课文中的哪句话的意思?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9、一起读这句话!
10、这里的“?”“!”各指的是什么?作者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
?的含义是:看出问题,不断发问、追根求源。
!含义是:不断解决疑问,找到真理。
11、科学史上,能从生活的细小现象中找出真理的事例还有很多很多,你还能举出一个吗?
鲁班上山,手被植物叶划伤,后来发明了锯。
牛顿在树下,被苹果砸了头,后来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雷达、风车……
12、这么多的事例说明了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但是真理的发现也是有条件的,那就是————是什么呀?
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答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能发现真理。
13、这也是说课文中的那句话————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三、回归整体,总结收获
1、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知道了科学发现的一般规律: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知道了文章思路:开头提出自己的观点,再用三个具体事例来说明这个观点是正确的,最后再来阐述开头的观点。
科学发现的“偶然机遇”只能给有准备的人,而不会给任何一个懒汉,希望同学们也做一个“有科学准备的人”。
四、巩固提高,随文练笔
仿照课文写法写一段话,用具体事实说明一个观点。比如“功夫不负有心人”“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小学语文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回顾旧知,导入新课,自主预习,初读感知,学习第二自然段,学习六,回归整体,总结收获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设计,共3页。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白鹅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白鹅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http://www.enxinlong.com/img/images/5dd06cfaa1fe0fadf633abb41c796edd.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