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课时练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8/14161783/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课时练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8/14161783/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同步测试题
展开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一、选择题
1.有人说:“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夜空,时间虽然短暫却光芒四射,下列对“光芒四射”的理解正确的是( )
①统一全国 ②国力强盛 ③制度创新 ④开凿大运河
A .①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④
2.饱受争议的扬州曹庄隋炀帝墓高票入选2013年度十大考古新发现。下列说法与隋场帝无关的是( )
A .在位期间开凿了一条贯穿南北的大运河
B .灭掉了南朝最后一个朝代陈,统一了全国
C .统治后期暴虐无道,引发了大规模农民起义
D .正式设置进士科,按照考试成绩选拔人才
3.隋朝是个短命的王朝,仅传二世即亡,你认为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应该是( )
A .权臣当道
B .土地兼并严重
C .隋炀帝的暴政
D .隋末农民起义
4.古人这样评价大运河:“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从中可以看出大
运河直接作用是( )
A .实现了南水北调
B .加强了民族融合
C .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
D .有利于中外文化交流
5.有唐朝官员说:“国家取士,远法前代,进士之科,得人为盛。”材料反映的选官制度正式确立于下列哪位帝在位时( )
A .隋文帝
B .隋炀帝
C .唐太宗
D .唐玄宗
6.“洛阳的兴洛仓,仓城周围10余千米,有3000흘,每窖可储粮8000石。”材料反映了隋朝( )
A .加强中央集权
B .社会经济发展
C .疆域辽阔
D .人口数量增加
7.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开凿此河“的帝是( )
A .隋文帝 B .隋炀帝 C .唐太宗 D .宋太祖
8.宋朝李刚曾高度评价隋文帝混南北为一区"的历史功绩。他认为隋文帝有雄オ大略,过人之聪明,其所建立,又有卓然出于后世者。"李刚的高度评价反映了隋文帝一生的最大作为是( )
A .加强中央集权 B .社会经济发展 C .开通京杭大运河 D .实现国家统一
9.有人说:“隋炀帝没有处理好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关系,反而成了罪在当代、利在千秋,这才是隋炀帝最大的问题”。下列最能说明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
A .灭掉陈朝,活捉陈后主
B .设进士科,创立科举制
C .征发数百万民工,开凿大运河
D .励精图治,开创繁盛局面
10.一位外国人曾描述大运河:“由广州通向北京,其长度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其实,大运河的南北两端应该是( )
A .扬州、北京 B .杭州、北京 C .杭州、扬州 D .广州、杭州
11.用昙花"来形容隋王朝,一下子就抓住了隋朝的基本特征。这个存在30多年的王朝,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起到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隋朝的基本特征是( )
A .经济繁荣
B .二世而亡
C .短暂而繁荣
D .节俭盛行
12.秦、隋是两个短命王朝,却分别为汉唐盛世奠定了基础。它们共同的历史贡献是( )
A .制定了有利于巩固统一的制度和政策
B .开辟了沟通南北经济交流的水上运输通道
C .修筑了大规模的军事防御工程
D .都从思想文化上加强了中央集权
13.隋朝是一个承前启后的王朝。下列对隋朝的描述,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581年,隋朝建立,定都洛阳
B .隋朝是一个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C .隋朝大运河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
D .隋朝开创的科举制一直维持了约1300年
14.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是古人对一项历史运河工程的赞颂。此项工程的重大意义在于( )
A .巩固了隋朝的统治
B .结束了分裂制据,实现了大一统
C .有利于中外经济交流施暴
D .大大促进了南北济的交流农民
15.洛阳含嘉仓遗址的考古发掘,印证了隋朝( )
A .国力强盛
B .日趋衰落
C .奢侈无度
D .纵情享乐
二、材料分析题
16.历史事件的考证需要多角度,这样才能准确地认识历史全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隋朝大运河示意图
(1)请正确填写示意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名。
A :
B :
C:
(2)观察示意图,其中通济渠连接的两大水系是 和
材料二:阅读下列评论隋朝大运河的几首古诗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哪首诗对大运河的评价比较客观?说一说你的理由。
材料三:2014年6月22日,卡塔尔首都多哈召开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宣布: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大运河( Grand Canal )是中国东部平原上的伟大工程,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的水利建筑,沟通了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和海河五大水系,为世界上最长的运河,也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的运河,是我国仅次于长江的第二条“黄金水道”。
材料四:隋朝时,我们的祖先充分利用了他们的聪明才智,大运河的绝大多数河段都是在已有的天然河道和古运河的基础上,有计划加以疏浚、改建和扩展的,新开凿的河段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一一摘自《中国历史》地图册七年级(下)
(4)阅读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说说大运河申遗的理由。(至少两条)
参考答案
1-5.CDCCB
6-10.BBDCB
11-15.CAADA
16.(1) A :涿郡; B :洛阳; C :余杭。
(2)黄河与淮河。(3)第三首诗更客观。因为前两首诗只是强调了大运河导致隋朝的灭亡,而第三首诗既写了大运河让隋亡,又强调了大运河的重要作用,比较客观。
(4)理由: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运河;历史悠久,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的运河;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效益;大运河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同步讲义】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讲义: 这是一份【同步讲义】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讲义,文件包含同步讲义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讲义教师版docx、同步讲义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讲义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
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课时练习: 这是一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课时练习,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题,选择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综合训练题: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综合训练题,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