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10 文言文阅读-九年级(过关测试)教师版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10  文言文阅读-九年级(过关测试)教师版第1页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10  文言文阅读-九年级(过关测试)教师版第2页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10  文言文阅读-九年级(过关测试)教师版第3页
    还剩2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10 文言文阅读-九年级(过关测试)教师版

    展开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10 文言文阅读-九年级(过关测试)教师版,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面小题,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10 中考复习之文言文阅读-九年级(过关测试)

    一、(2021·西藏·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然后完成下面小题。
    [甲]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乖乖,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
    范文正公,苏州人,平生好施与①,择其亲而贫、疏②而贤者,咸施之。方贵显时,置田千亩,号曰“义田”,以养济群族之人。日有食,岁有衣,嫁娶凶葬③皆有赡。
    (选自钱公辅《义田记》,有删改)
    [注]①施与:帮助。②疏:疏远。③嫁娶凶葬:婚嫁丧葬。

    1.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B.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C.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D.以养济/群族之人
    2.解释下列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
    (1)属予作文以记之( )           (2)连月不开( )
    (3)沙鸥翔集( )              (4)日有食( )
    3.将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2)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

    4.请从[甲][乙]两文简要概括范仲淹的人生态度。


    【答案】
    1.A
    2.(1)属:同“嘱”,嘱托(2)开:天气放晴
    (3)集:停息,停歇(4)日:每天,天天
    3.(1)这是岳阳楼壮丽的景象,前人的描述(已经)很详尽了。
    (2)(范文正公或者范仲淹)选择关系亲近却很贫穷、关系疏远却很贤能的人,都帮助他们。
    4.忧国忧民;乐观旷达(豁达);乐善好施(济世情怀;乐于助人)。
    【解析】
    1.考查对句子节奏划分。
    A.“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的句意是:把唐代名家和当代人的诗词歌赋刻在它上面。“刻唐贤今人诗赋”是动宾短语结构,“诗赋”不能断开,所以此处节奏划分有误。正确句读是“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故选A。
    2.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
    (1)“属予作文以记之”的句意是: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情。属:同“嘱”,嘱托。
    (2)“连月不开”的句意是:接连几个月不放晴。开:放晴。
    (3)“沙鸥翔集”的句意是: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集:停息,停歇。
    (4)“日有食”的句意是:每天有饭吃。日:每天。
    3.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
    重点词:
    (1)大观:雄伟景色。备:详尽;
    (2)择:选择。亲而贫:亲近却贫穷。疏:疏远。咸:全,都。
    4.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甲]文通过描绘岳阳楼的景色及迁客骚人登楼览景后所产生的不同感情,并与“古仁人”进行对比,从而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体现了范仲淹豁达的心胸和忧国忧民情怀。从[乙]文“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方贵显时,置田千亩,号曰‘义田’,以养济群族之人。日有食,岁有衣,嫁娶凶葬皆有赡”可以看出范仲淹生平乐善好施,周济和帮助他人的品质。据此概括作答。
    【点睛】
    参考译文:
    [甲]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降职到巴陵郡做太守。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有的规模,把唐代名家和当代人的诗赋刻在它上面。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情。
    我观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湖上。它连接着远处的山,吞吐长江的水流,浩浩荡荡,无边无际,一天里阴晴多变,气象千变万化。这就是岳阳楼的壮丽景象。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虽然如此,那么向北面通到巫峡,向南面直到潇水和湘水,降职的官吏和来往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观赏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像那阴雨连绵,接连几个月不放晴,寒风怒吼,浑浊的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商人和旅客不能通行,船桅倒下,船桨折断;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长啸,猿在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有一种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满眼都是萧条的景象,感慨到了极点而悲伤的心情。
    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连,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游来游去,岸上与小洲上的花草,青翠欲滴。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波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在你唱我和地响起来,这种乐趣真是无穷无尽啊!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心胸开阔、心情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端着酒杯,吹着微风,那真是快乐高兴极了。
    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 ,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人的心情,这是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里做高官就应当心系百姓;处在僻远的江湖间也不能忘记关注国家安危。这样来说在朝廷做官也担忧,在僻远的江湖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大概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写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
    [乙]范文正公,是蘇州人氏。一生乐于周济别人,挑选那亲近族人而家里贫困、关系疏远而贤良的人,都给予救助。当他富贵显达的时候,购买了靠近外城而常年丰收的良田一千亩,名为“义田”,用来赡养救济同族的人。使他们每天有饭吃,每年有衣穿,遇到嫁女儿、娶媳妇、结婚、丧葬,都有补助。

    二、(2021·辽宁丹东·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乙】
    三年,勾践闻吴王夫差日夜勒兵①,且以报越,越欲先吴未发往伐之。范蠡谏曰:“不可,臣闻兵者凶器也,战者逆德也,争者事之末②也。阴谋逆德好用凶器试身于所末上天禁之,行者不利。”越王曰:“吾已决之矣。”遂兴师。吴王闻之,悉发精兵击越,败之夫椒③。越王乃以余兵五千人保栖④于会稽。吴王追而围之。
    (原文有改动)
    【注释】①勒兵:操练士兵。②末:解决问题的下策。③夫椒:地名。④保栖:退守。

    5.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     )
    ①杂然而前陈者   陈:陈列
    ②往来而不绝者   绝:隔绝
    ③云归而岩穴暝   暝:昏暗
    ④且以报越    报:报答
    ⑤越欲先吴未发往伐之   伐:讨伐
    ⑥遂兴师    遂:于是
    A.①②③⑥ B.①③⑤⑥ C.②③④⑤ D.①④⑤⑥
    6.请将选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2)吴王闻之,悉发精兵击越,败之夫椒。
    7.选出断句正确的一项(     )
    A.阴谋逆/德好用/凶器试身于所末/上天禁之
    B.阴谋逆德/好用凶器试身/于所末上/天禁之
    C.阴谋逆德/好用凶器/试身于所末/上天禁之
    D.阴谋逆/德好用凶器/试身于所末上/天禁之
    8.根据选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甲文第二段内容,用简洁的语言说说太守因何而醉?

    (2)乙文中越王为什么先发制人、主动出击?(用原文回答)

    【答案】
    5.B
    6.1)一个脸色苍老的老人,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是太守喝醉了。2)吴王听到消息后,动用全国精锐部队迎击越军,在夫椒大败越军。
    7.C
    8.1)为滁人欢乐而醉,为宴会的丰盛而醉,为宴会中宾客的欢乐而醉。
    2)勾践闻吴王夫差日夜勒兵,且以报越,越欲先吴未发往伐之。
    【解析】
    【分析】
    5.②往来而不绝者:来来往往不断的行人。绝:断绝。
    ④且以报越:将报复越国。报:报复。故选B。
    6.本题考查翻译句子。注意词语:(1)苍颜:脸色苍老。颓然乎其间: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颓然,原意是精神不振的样子,这里形容醉态。(2)闻:听说。击:迎击。
    7.句意:阴谋去做背德的事,喜爱使用凶器,亲身参与下等事,定会遭到天帝的反对。故断句为:阴谋逆德/好用凶器/试身于所末/上天禁之。故选C。
    8.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1)1)结合“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归纳答案:为滁人欢乐而醉;
    2)结合“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归纳答案:为宴会的丰盛而醉;
    3)结合“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为宴会中宾客的欢乐而醉。
    (2)“勾践闻吴王夫差日夜勒兵,且以报越,越欲先吴未发往伐之”,句意:勾践听说吴王夫差日夜操练士兵,将报复越国,便打算在吴国未发兵之前去攻打吴国。注意用原文作答。
    【点睛】
    译文:
    甲:至于太阳的升起,山林里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这就是山中的朝暮。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密的绿荫;风高霜洁,水落石出,这就是山中的四季。早晨进山,傍晚回城,四季的景色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欢唱,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喊,后面的人应答,老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不断的行人,是滁州的游客。到溪边钓鱼,溪水深并且鱼肉肥美;用酿泉造酒,泉水清并且酒也清;野味野菜,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那是太守主办的宴席。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弹琴奏乐,投壶的人中了,下棋的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时起时坐大声喧闹的人,是欢乐的宾客们。一个脸色苍老的老人,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是太守喝醉了。
    乙: 越王勾践三年,勾践听说吴王夫差日夜操练士兵,将报复越国,便打算在吴国未发兵之前去攻打吴国。范蠡进谏说:“不行,我听说兵器是凶器,攻战是背德,争先打仗是事情中最下等的。阴谋去做背德的事,喜爱使用凶器,亲身参与下等事,定会遭到天帝的反对,这样做绝对不利。”越王说:“我已经做出了决定。”于是举兵(进军吴国)。吴王听到消息后,动用全国精锐部队迎击越军,在夫椒大败越军。越王只率领五千名残兵败将退守在会稽。吴王乘胜追击包围了会稽。

    三、(2021·辽宁铁岭·中考真题)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松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选自《湖心亭看雪》)
    【乙】四林皆雪,登眺时见。絮起风中,千峰堆玉;鸦翻城角,万壑铺银。无树飘花,片片绘子瞻之壁①;不妆散粉,点点糁②原宪③之羹。飞霰④入林,回风折竹。徘徊凝览,以发奇思。画冒雪出云之势,呼松醪⑤茗饮之景,拥炉煨芋,欣然一饱随作雪景一幅以寄僧赏。
    (选自《小窗幽记》)
    【注释】①子瞻之壁: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中有“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之句。②糁:散开,散落。③原宪:孔子的弟子,安贫乐道,甘于淡泊。④霰(xiàn):天空中降落的白色不透明的小冰粒。⑤醪(1áo):浊酒,汁渣混合的酒。

    9.选出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     )
    A.上下一白/不敢出一言以复           (《送东阳马生序》)
    B.画冒雪出云之势/恢弘志士之气        (《出师表》)
    C.是日更定矣/斯是陋室             (《陋室铭》)
    D.回风折竹/斗折蛇行              (《小石潭记》)
    10.将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2)四林皆雪,登眺时见。

    11.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欣然一饱随作雪景一幅以寄僧赏。

    12.写出【乙】文中表现作者沉醉雪景、流连观赏的语句。


    13.【甲】【乙】两文作者同样是赏雪,但所寄情感却不尽相同。【甲】文寂寥空旷的意境隐含着作者的____________;【乙】文明丽鲜活的文字表达了作者的_________。
    【答案】
    9.B
    10.(1)接连下了三天大雪,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2)四周的树林都是积雪,登高远眺时时可见。
    11.欣然一饱/随作雪景一幅/以寄僧赏。
    12.徘徊凝览,以发奇思。
    13.家国之思;     自然之乐。
    【解析】
    9.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一:全,都/数量词,一;
    B.之:助词,的/助词,的;C.是:这/判断词,是;D.折:折断/曲折;故选B。
    10.本题考查的翻译能力。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1)重点字词:俱,都;绝,消失。
    (2)重点字词:皆,都;雪,积雪;见,看见。
    1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可根据句意及语法结构等断句。翻译为:愉快地吃饱,然后画一幅雪景图,以寄给高僧欣赏。故可断句为:欣然一饱/随作雪景一幅/以寄僧赏。
    12.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分析。根据“徘徊凝览,以发奇思”的意思“徘徊其间,仔细凝视观览,以萌生奇思异想”分析,符合“沉醉雪景、流连观赏”的要求。据此回答即可。
    13.本题考查文本表达情感。甲文用清新淡雅的笔墨,描绘了雪后西湖宁静清绝的景象,表现了作者的志趣,同时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故国(明朝)的怀念之情。据此得出答案:家国之思(故国之思等)。乙文通过描写雪后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据此得出答案:自然之乐。
    【点睛】
    参考译文:(甲)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大雪接连下了多日,湖中游人全无,连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这天初更时分,我撑着一叶小舟,裹着细毛皮衣,围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乙)四周的树林都被积雪覆盖,登高远眺看到白雪如同柳絮一样在风中起舞,山峰积雪如同堆砌的玉,寒鸦在城角翻飞,山中万壑都铺上了一层银色。没有树木,却在飘花,片片如同苏子瞻所描绘的赤壁景色;不用装点,散落之粉点点如同原宪藜羹中的糁。飞散的雪花飘入林中,强劲的回风折断竹子,徘徊其间,仔细凝视观览,以萌生奇思异想。描绘飘着雪冒出云彩之景致,呼唤松子、茶茗的情景。围着火炉烤山芋,美美地吃饱,随后画了一幅雪景,以便寄给名僧评赏。

    四、(2021·四川资阳·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选自《孟子·告子上》)
    【乙】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①胡贼攻郡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吾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选自《世说新语·德行》)
    注释:①值:恰逢,赶上。②郡:古代的行政区划,这里指城。

    14.下列各项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组是(     )
    A.所欲有甚于生者          皆以美于徐公
    B.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入则无法家拂士
    C.败义以求生            可以为师矣
    D.遂班军而还            康肃笑而遣之
    15.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死亦我所恶

    (2)故患有所不辟也

    (3)荀巨伯远看友人疾

    (4)不忍委之

    16.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2)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

    17.孟子认为在“生”与“义”处于两难选择时,应舍生取义。请简要说说荀巨伯是怎样践行这一主张的?


    【答案】
    14.D
    15.①厌恶,讨厌;②同“避”,躲避;③从远方;④丢下,舍弃。
    16.①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只不过有贤能的人不丧失罢了。
    ②朋友对巨伯说:“我如今就要死去了,你赶紧离开!”
    17.荀巨伯探望重病的朋友,这是“义”。胡贼攻打城池,他的生命遇到危险,不听朋友的劝离,而是选择留下。冒着生命危险也要保护他的病友,这就是舍生取义。不仅救了朋友的性命,更让敌军自惭而退。
    【解析】
    14.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介词,胜过、超过/介词,比;B.连词,那么/连词,如果;
    C.连词,来/介词,凭借;D.表承接,可不译\表承接,可不译;故选D。
    15.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
    ①句意:死亡也是我所厌恶的。恶:厌恶,讨厌;
    ②句意:所以有祸患(我)不躲避。辟:同“避”,躲避;
    ③句意:荀巨伯从远方来探望重病的朋友。远:从远方;
    ④句意:我不忍心舍弃他。委:丢下,舍弃。
    16.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1)非独,不仅,不只是。是心,这种心理。皆,都。丧,丧失。(2)语,告诉,对……说。去,离开。
    17.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体现了荀巨伯对友人真挚的情义,友人生病,便来探望。
    “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友人劝荀巨伯离开,荀巨伯说自己不能“败义以求生”,体现了荀巨伯对“义”的坚持,即使面对死亡的危险,也不背离朋友。
    “宁以吾身代友人命”,荀巨伯愿意用自己的死亡来换取朋友的生存,这就是舍生取义。
    【点睛】
    译文:
    【甲】
    鱼,是我所想要的东西;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东西。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我)会舍弃鱼而选取熊掌。生命也是我所想要的东西;道义也是我所想要的东西。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得到,(我)会舍弃生命而选取道义。生命也是我所想要的,但还有比生命更想要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情。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还有比死亡更厌恶的事,所以有祸患(我)不躲避。如果人们没有比生命更想要的东西,那么凡是可以保全生命的方法有什么不可以用的呢?如果人们没有比死亡更厌恶的事情,那么凡是可以躲避祸患的手段有什么不可以做的呢?按照这种方法可以生存却不采用,按照这种方法可以躲避祸患却不去做。是因为有比生命更想要的东西(那就是义),有比死亡更厌恶的东西(那就是不义)。不仅仅是贤人有这种思想,每个人都有这种思想,只不过贤人能够操守这种道德不丢失罢了。
    【乙】
    荀巨伯从远方来探望重病的朋友,正好赶上胡贼攻打城池。荀巨伯的朋友对荀巨伯说:“我如今就要死去了,你赶紧离开!”荀巨伯说:“我从远方来探望你,你却让我离开,为了苟且偷生而毁掉道义,这难道是我荀巨伯应该做的吗?”这时胡贼已经到了,问荀巨伯:“大军到了,整个城都空了,你是什么人,竟敢独自留在城中?”荀巨伯说:“我的朋友身患重病,我不忍心舍弃他,我宁愿用我的性命来换取朋友的性命。”胡贼听了说:“我们这些不懂道义的人,却侵入了这么有仁义的国家!”于是调回外出打仗的军队,使整个城都因此获救。

    五、(2021·湖北·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甲】
    秦王谓唐雎日:“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日:“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日:“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日:“臣未尝闻也。”秦王日:“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日:“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日:“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日:“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乙】
    荆轲奉樊於期①头函,而秦武阳②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③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日:“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④假借⑤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⑥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⑦(zhèn)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⑧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⑨柱而走。群臣惊愕,卒⑩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⑪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选自《荆轲刺秦王》)
    【注释】①[樊於期]秦国将领,因得罪秦王逊到燕国。②[秦武阳]人名,又名秦舞阳,充任荆轲出使秦国的副手。③[陛]殿前的台阶。④[少]通“稍”。⑤[假借]在文中是“原谅” 的意思。⑥(发]打开。⑦[揕]用刀剑等刺。⑧[绝]挣断。⑨(还]通“环”,绕。⑩[卒]“猝”,突然。⑪[郎中]宫廷的侍卫。

    18.根据上文,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长跪而谢之(       )        (2)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
    (3)寡人谕矣(       )         (4)图穷而匕首见(       )
    19.用“/”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划出两处。
    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
    20.翻译下列句子。
    (1)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2)使毕使于前。

    21.下列对【甲】【乙】两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合文意的一项是(   )
    A.【甲】文所记叙的是强国和弱国之间的一场外交斗争,最后弱国取得胜利的故事。
    B.【乙】文所记叙的是荆轲刺秦王的经过:他拿着匕首,追赶秦王,而其余臣子则袖手旁观。
    C.【乙】文中记载了秦国的一条法律:带刀的侍卫一般不上殿,上殿的臣子不能带刀。
    D.【甲】【乙】两文在人物刻画上均用了对比的方法,其中【乙】文用秦武阳的“色变振恐”衬托出荆轲的沉着冷静。
    【答案】
    18.⑴道歉 ⑵介词,从、由   ⑶明白,懂得     ⑷穷尽,完结
    19.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
    20.(1)心里的愤怒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了征兆。
    (2)让他在(大王)面前完成使命。
    21.B
    【解析】
    18.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更要培养课内向课外迁移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注意“谢”解释为道歉,“穷”解释为“穷尽”,古今异义。
    19.学生应了解文言的句读知识,学会根据句子的含义划分节奏。这句话意思是:正在慌急之中,而且也来不急召来侍卫,因此荆轲不断地追逐着秦王。据此可断句为: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
    20.文言翻译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注意对句子中关键词的理解和重点句式的调整。注意关键词:(1)发:发作。休祲,吉凶的征兆。(2)第一个“使”是让的意思,第二个“使”是使命的意思。“于”属于介词,意思就是“在”。 这句话是状语后置,调整一下是“使于前毕使”,让他在(大王)面前完成使命。
    21.B.根据原文“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可知,臣子并非袖手旁观,而是用手来和荆轲搏斗。故选B。
    【点睛】
    文言文译文:
    【甲】
       秦王对唐雎说:“我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国,安陵君不听从我,为什么呢?况且秦国灭亡韩国和魏国,而安陵君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是因为我把安陵君看做忠厚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现在我用十倍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领土,但是他违背我的意愿,是轻视我吗?”唐雎回答说:“不,不是这样的。安陵君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而守护它,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何况仅仅是五百里的土地呢?”
       秦王很愤怒,对唐雎说:“你曾听说过天子发怒吗?”唐雎回答说:“我未曾听说过。”秦王说:“天子发怒,死人百万,血流千里。”唐雎说:“大王曾经听说过平民发怒吗?”秦王说:“平民发怒,也不过是摘掉帽子赤着脚,用头撞地罢了。”唐雎说:“这是平庸无能的人发怒,不是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发怒。从前,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时候,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一道白光直冲上太阳;要离刺杀庆忌的时候,苍鹰扑击到宫殿上。这三个人都是出身平民的有胆识的人,心里的愤怒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征兆,现在,专诸、聂政、要离加上我,将成为四个人了。如果有才能有胆识的人要发怒,就要让两个人的尸体倒下,血流五步远,全国人民都要穿丧服,今天就是这样。”于是拔出宝剑站起来。
       秦王显出屈服的神色,长跪着向唐雎道歉说:“先生请坐!怎么会到这种地步!我明白了:韩国、魏国灭亡,而安陵国却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的原因,只是因为有先生啊。”
    【乙】
       荆轲捧着装着樊於期的头的盒子,秦武阳捧着装有地图的匣子,依次进来。到了台阶下,秦武阳害怕得变了脸色,恐惧颤抖,群臣对此感到奇怪,荆轲回头对他笑了笑,走上前对秦王致歉说:“北方边远地区的粗人,没有见过天子,所以感到害怕,望大王能够稍稍原谅他,让他在大王面前完成使命。”秦王对荆轲说:“起来吧,把秦武阳的地图给我拿来。”
       荆轲拿到地图之后捧着送给(秦王),打开地图,地图全部展开后露出了匕首。(荆轲)乘机(用)左手抓住了秦王的袖子,右手拿着匕首去刺秦王。没有刺到,秦王非常吃惊,耸身站了起来,挣断衣袖。拔剑,但剑太长,于是拿起剑鞘。当时(情况)非常危急,剑插得太紧,没办法立刻抽出来。
       荆轲在后面紧追秦王,秦王绕着柱子跑。群臣非常吃惊,事发突然,根本没想到,大家都失去了常态。而按照秦国的法律,在殿上侍奉的群臣,不能带一点点兵器;那些带了兵器的侍卫,都在殿下侍候,没有命令不得上殿。正在慌急之中,而且也来不急召来侍卫,因此荆轲不断地追逐着秦王,而大家在惶急之中,也没有什么东西来对付剂轲,仅仅只是用手来和荆轲搏斗。

    六、(2021·辽宁大连·中考真题)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1)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予尝有幽忧之疾。退而闲居,不能治也。既而学琴于友人孙道滋,受宫声数引①。(2)久而乐之,不知其疾之在体也。夫琴之为技小矣,及其至也,大者为宫,细者为羽。操弦骤作忽然变之急者凄然以促缓者舒然以和。喜怒哀乐,动人必深。其能听之以耳,应之以手,写②其幽思,则感人之际,亦有至者焉。
    予友杨君③,好学有文,累以进士举,不得志。为尉于剑浦④。区区在东南数千里外,是其心固有不平者。且少又多疾,而南方少医药,风俗饮食异宜。以多疾之体,有不平之心,居异宜之俗,其能郁郁以久乎?然欲平其心以养其疾,于琴亦将有得焉。故予作琴说以赠其行,进琴以为别。
    (选自欧阳修《送杨寘序》,有删减)
    [注]①官声数引:几首乐曲。宫,与下文中的“羽”同为古代五音之一。②写:宣泄。③杨君:即杨寘(zhì)。 ④剑浦:今福建南平。

    2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负箧曳履行深山巨谷中          负:__________
    (2)以衾拥覆                以:__________
    (3)为尉于剑浦               为:__________
    2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穷冬烈风             悲守穷庐(《诫子书》)
    B.无鲜肥滋味之享       陶后鲜有闻(《爱莲说》)
    C.予尝有幽忧之疾       尝贻余核舟一(《核舟记》)
    D.且少又多疾          年且九十(《愚公移山》
    24.乙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操弦骤作/忽然变之急者/凄然以促缓者/舒然以和。
    B.操弦骤作/忽然变之/急者凄然以促/级者舒然以和。
    C.操弦/骤作忽然变之/急者凄然以促/级者舒然以和。
    D.操弦/骤作忽然变之/急者凄然以促缓者/舒然以和。
    25.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直线的句子。
    (1)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2)久而乐之,不知其疾之在体也。

    26.甲、乙两文同为赠序,都是作者通过自身经历劝勉他人,但目的不同:甲文劝勉马生(1)______________,乙文劝勉杨君(2)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
    【答案】
    22.(1)背(背着)     (2)用     (3)做,担任
    23.C
    24.B
    25.(1)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生活在他们当中。(2)长时间之后,我感受到了弹琴的快乐,不觉得身体有疾病。
    26.(1)勤奋刻苦、专心学习     (2)通过弹琴平和心态、调养身体
    【解析】
    22.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负,本义,背,背着。以,介词,用。为,动词,做,担任。
    23.A.极\穷困;B.鲜美\很少;C.曾经\曾经;D.况且\将近;故选C。
    24.本题考查断句。作答时,一定要在正确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根据前后词语之间的语义联系来划分停顿。有了一定的积累以后可以根据语感直接作答。这个句子的意思是:按着琴弦迅急弹奏,曲调也突然随之变化:声音急促的显得很凄惨,声音和缓的显得很舒畅。故断句为:操弦骤作/忽然变之/急者凄然以促/级者舒然以和。故选B。
    25.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1) 缊袍敝衣,破旧的衣服。处其间,生活在他们中间。(2)久,长时间。其,这。体,身体。
    26.考查比较阅读。
    甲文:作才记叙了自己外出从师学习的经历,表现了自己学习过程中的勤奋刻苦,自己从学习当中获得了快乐,所以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别人。用意是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诫马生要专心学习,勤奋刻苦。
    乙文:作者首段记叙了自己因为弹琴而治好了身体之疾的事件,第二段中的“然欲平其心以养其疾,于琴亦将有得焉。故予作琴说以赠其行,进琴以为别”点明了作者赠序的原因,希望杨君能像自己一样,通过弹琴来平和心态,治愈疾病。
    【点睛】
    译文:
    甲:当我外出求师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峡谷之中。隆冬时节,刮着猛烈的寒风,雪有好几尺深,脚上的皮肤受冻裂开都不知道。回到客舍,四肢僵硬动弹不得。服侍的人拿着热水为我洗浴,用被子裹着我,很久才暖和起来。寄居在旅店里,旅店老板每天供应两顿饭,没有新鲜肥嫩的美味享受。同客舍的人都穿着华丽的衣服,戴着用红色帽带和珠宝装饰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环,左边佩戴宝刀,右边挂着香囊,光彩鲜明,像神仙一样;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处于他们之间,但我毫无羡慕的心。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情,所以不觉得吃的、穿的享受不如别人。
    乙:我曾经得了忧劳的病症,退下来闲居,没有医治好。后来在朋友孙道滋那里学习弹琴。学习了几支宫声曲子,时间一久就感到很快乐,浑然不觉自己还有病在身上呢。弹琴作为一种技艺,是很小的了。等这技艺到了极点,(发出的声调)大的是(浑厚较浊的)宫声,小的是(圆清急畅激愤或高昂的)羽声,按着琴弦迅急弹奏,曲调也突然随之变化:声音急促的显得很凄惨,声音和缓的显得很舒畅。喜、怒、哀、乐的情绪,一定深深地打动人家的心弦。它能够凭耳朵听出来,能够随手弹出来。排遣忧郁,散发幽思,那么,往往感动人心,极为深切。
    我的朋友杨君,喜欢研究学问,很会写文章,屡次参加进士考试,都没考中,调到剑浦去做了县尉。小小的剑浦在东南面几千里路以外,在这种情况下,他是确实有不平的地方。并且从小又多疾病,可是南方缺少名医良药,风俗饮食与中原两样。以他多病的身体,抱着不平的心思,却生活在风俗不同的地方,哪里能够长久地沉闷下去呢?然而要平静他的心思,疗养他的疾病,那么弹琴也能够收到一点好处吧!因此我写了这篇谈琴的文章来给他送行,弹琴当做临别的纪念。

    六、(2021·山东济宁·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史思明屯兵于河清,欲绝光弼①粮道。光弼军于野水渡以备之。既夕,还河阳,留兵千人,使将雍希颢守其栅②,曰:“贼将高廷晖、李日越,皆万人敌也,至勿与战,降则俱来。”诸将莫谕其意,皆窃笑之。既而思明果谓日越曰:“李光弼长于凭城,今出在野,汝以铁骑宵济,为我取之,不得,;则勿反。”日越将五百骑,晨至栅下,问曰:“司空在乎?”希颢曰:“夜去矣。”日越曰:“失光弼而得希颢,吾死必矣!”遂请降,希颢与之俱见光弼。光弼厚待之,任以心腹。高廷晖闻之,亦降。或问光弼:“降二将何易也?”光弼曰:“思明常恨不得野战,闻我在外,以为可必取。日越不获我,势不敢归;廷晖才过于日越闻日越被宠任必思夺之矣。”
    (选自《智囊全集》中华书局2018年版)
    【注释】①光弼:唐朝名将李光弼,平定安史之乱的主帅之一,曾任司空一职。②栅:营寨。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肉食者鄙   鄙:卑鄙 B.弗敢专也      专:独自享有
    C.小信未孚   孚:使信服 D.再而衰       再:第二次
    (2)下列句子中,加点“以”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光弼军于野水渡以备之
    A.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B.屠惧,投以骨
    C.去以六月息者也 D.以以中有足乐者
    (3)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解释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选自《史记》,《史记》长于记人,书中记述了许多各具特点的历史人物,如曹刿、廉颇、蔺相如、项羽和张良等。
    B.乙文中李光弼根据敌军来势凶猛、人数占优的实际情况,命部下采取坚守不出的策略,其目的是挫其锐气。
    C.甲乙两文都运用对比手法,突出了人物足智多谋的形象特点;并巧妙设置悬念,为下文释疑解惑埋下伏笔。
    D.甲乙两文详略得当,略写具体交兵过程,详写战前和战后“论战”,都体现出民心、士气和作战时机的重要性。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5)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廷晖才过于日越闻日越被宠任必思夺之矣。
    【答案】
    (1)A (2)A (3)C
    (4)齐国是个大国,(他们的情况)是难以推测的,怕他们设下埋伏。
    (5)廷晖才过于日越/闻日越被宠任/必思夺之矣。
    【解析】
    (1)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A.“肉食者鄙”的意思是:当权的人目光短浅。鄙:目光短浅。不是“卑鄙”。故选A.
    (2)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虚词的含义。理解虚词的含义要注意要能结合具体语境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义和用法。“光弼军于野水渡以备之”中的“以”是连词,表示目的关系,相当于“来”。
    A.句意为: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以:连词,表示目的关系,相当于“来’。
    B.句意为:屠户害怕,把骨头投给狼。以:介词,把。
    C.句意为:大鹏乘着六月间的大风飞往南冥。以:介词,凭借。
    D.句意为:因为心中有足够的乐趣。以:因为。故选A。
    (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分析。
    A.有误,《曹刿论战》出自《左传》,不是出自《史记》;
    B.有误,根据“日越不获我,势不敢归”可知,雍希颢坚守不出,让李日越进退维谷,“挫其锐气”说法错误;
    D.有误,从乙文所叙写的内容看,双方并没有交兵作战,所以D项中的“体现出民心、士气和作战时机的重要性”理解是错误的。故选C。
    (4)此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注重积累,尤其是重点篇目,要做到熟记。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同时,还要注意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在此题中,要注意“测(推测,估计)、惧(担心,害怕)、伏(埋伏)、焉(在那里)”的意思,必须翻译出来。
    (5)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语句“廷晖才过于日越闻日越被宠任必思夺之矣”的意思是:高廷晖的才能超过李日越,他听说李日越投降之后被重用,他一定会动心来投降。依据句意,正确的句读是:廷晖才过于日越/闻日越被宠任/必思夺之矣。
    【点睛】
    参考译文:
    【甲】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鲁庄公接见自己。他的同乡说:“打仗的事当权者自会谋划,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一类安身立命的东西,不敢独自享有,一定把它分给别人。”曹刿回答说:“这些小恩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鲁庄公说:“祭祀神灵的牛、羊、玉帛之类的用品,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一定按照承诺的去做。”曹刿说:“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神是不会保佑你的。 ”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处理得合情合理。”曹刿回答说:“这才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
    鲁庄公和他共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曹刿说:“现在不行。”等到齐军三次击鼓之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齐军溃败。鲁庄公又要下令驾车马追逐齐军。曹刿说:“还不行。”说完就向下看,查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战车,扶着车前横木远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
    战胜齐军后,鲁庄公问他这样做的原因。曹刿回答说:“作战,是靠敢作敢为毫不畏惧的气概。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耗尽了。他们的士气已经消失而我军的士气正盛,所以才战胜了他们。像齐国这样的大国,他们的情况是难以推测的,怕他们设下埋伏。我看他们车轮碾过的痕迹散乱,望见他们的旗子倒下了,所以决定追击他们。”
    【乙】史思明驻军河清,想要渡河(黄河)断绝唐军粮道。李光弼驻军野水渡一带防备。到了晚上,回到河阳,留下一千士兵,派雍希颢坚守营垒,并在走之前对雍希颢说:“贼军将领高晖、李日越,有万人敌的才能,史思明今晚必然派他们来劫我(的营寨)。你留在这里,贼将到了别和他们作战,(但)他们如果投降,你就把他们一起带来(我这里)。”左右的将士们都不赞同李光弼的话,暗自认为他糊涂了。当天,史思明果然叫李日越来,下死命令道:“李光弼在野外驻军,你用五百重骑兵乘晚上把他抓来,(如果)你做不到的话,”就不用回来了!李日越到城寨前,派人前去问话:“太尉在里面么?”回答是:“他离开了。”日越说:“现在李光弼走了,抓个雍希颢,(这样)回去还是免不了一死。”于是他就请求投降。雍希颢把他带到李光弼哪里。李光弼热情接待他,把他当作心腹。高廷晖听说这事,也投降了。有人问李光弼:“您降服这两个将军怎这么容易呢?”李光弼回答:“史思明就想与我军平地野战,听说我在野外驻军,他认为能轻易得胜。李日越不抓住我,他就无法回去交差。高廷晖的才能超过李日越,他听说李日越投降之后被重用,他也一定会动心来投降的。

    七、(2020·广西河池·中考真题)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赵且①伐燕,苏代②为燕谓惠王③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④而鹬啄其肉,蚌合而拑⑤其喙⑥。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⑦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夫也。故愿王熟⑧计之也!”惠王曰“善!”乃止。
    (选自《战国策》,有删改)
    【注释】①且:将要。②苏代:人名。③惠王:赵惠王。他将要攻打燕国。④曝:曝晒。⑤拑:通“钳”,夹住。⑥喙:鸟兽的嘴。⑦禽:通“擒”,捉住。⑧熟:仔细。

    28.下列句子中“之”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A.何陋之有? B.吾妻之美我者……
    C.故愿王熟计之也! D.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29.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当面) B.臣之妻私臣(私下)
    C.臣恐强秦之为渔夫也(担心) D.明日不雨,即有死蚌(下雨)
    30.下列对【甲】【乙】文段的理解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中画线的句子朗读节奏应为:今齐/地方千里。
    B.【甲】文中的邹忌讽谏齐威王时,先以自己被妻、妾、客人蒙蔽设喻,再拿齐威王的地位和自己作类比,最后得出“王之蔽甚矣”的结论。
    C.《战国策》中文章大都短小精悍,富有哲理,很多成语都出自其中。如【甲】文中的“门庭若市”,【乙】文中的“鹬蚌相争,渔人得利”。
    D.【甲】【乙】两文讲的都是臣子进谏国君的故事,尽管进谏的方式各有不同,但国君最终都接受了臣子的规劝,一个“善”字就是明证。
    31.把【乙】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32.【甲】【乙】两文讲的都是成功进谏国君的故事。结合【乙】文,请指出苏代向赵惠王进谏时所用的方法,并简要分析这样进谏的好处。


    【答案】
    28.C 29.B 30.A
    31.(一只)河蚌正从水里出来晒太阳,(一只)鹬鸟飞来啄住它的肉。
    32.苏代用“鹬蚌相争,渔人得利”的故事设喻,委婉劝谏赵惠王仔细审视燕、赵的关系,不要让强秦这个“渔翁”得利。
    好处:因君臣之间地位悬殊,如果直谏不易被君王接受。而通过设喻委婉劝谏,才易于得到君王采纳。
    【解析】
    28.考查对文言虚词的掌握。例句中“之”是代词,这件事。
    A.该句中“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B.该句中“之”位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意义;
    C.该句中“之”是代词,这件事;
    D.该句中“之”是结构助词,的;故选C。
    29.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
    B.有误,句意;我的妻子偏爱我。私,偏爱;故选B。
    30.考查对文本内容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
    A.有误,甲文中画线的句子朗读节奏应为:今/齐地/方千里;故选A。
    31.考查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此句中重点的词有:方:正。曝:晒。鹬:一种水鸟名,羽毛呈茶褐色,嘴和腿很长,捕食鱼、虫、贝类。啄:啄食。句子翻译为:看见一只河蚌正从水里出来晒太阳,一只鹬飞来啄它的肉。
    32.考查理解课文内容。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阅读文章内容可知,苏代方法巧妙。他用“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寓言故事引入,生动形象、直白明了,使惠王易于接受;为燕赵双方的利益着想,陈述利害,入情入理。寓言不仅增强了辩词的说服力,而且使行文别出心裁、独具摇曳生姿意蕴无穷的美感,让赵惠王能够清楚地明白当前的形势和自己国家所处的境地,从而比较容易接受苏代的劝谏,放弃攻打燕国。同时也消除了因君臣之间地位悬殊,言语不和所带来的弊端。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点睛】
    参考译文:
    (甲文)于是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知道自己确实比不上徐公美。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有事想要求助于我,所以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姬妾及身边的近臣,没有一个不偏爱大王的,朝中的大臣没有一个不惧怕大王的,全国的百姓没有不对大王有所求的。由此看来,大王您受到的蒙蔽太严重了!”
    齐威王说:“你说的很好!”于是就下了命令:“大小的官吏,大臣和百姓们,能够当面批评我的过错的人,给予上等奖赏;上书直言规劝我的人,给予中等奖赏;能够在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并传到我耳朵里的人,给予下等奖赏。” 命令刚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献谏言,宫门和庭院像集市一样喧闹;几个月以后,还不时地有人偶尔进谏;满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朝拜齐威王。这就是所说的在朝廷之中不战自胜。
    (乙文)赵国准备进攻燕国,苏代为燕国对赵惠文王说:“我今天来,经过易水,河蚌正出来晒太阳时,鹬鸟啄住了河蚌的肉,河蚌合上蚌壳夹住了鹬鸟的嘴。鹬鸟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有死蚌了。”河蚌也对鹬鸟说:“今天太阳不出来,明天太阳不出来,就有死鹬了!”鹬鸟和河蚌都不肯放开对方,渔翁就把他们两个一并抓了去。如今赵国准备进攻燕国,燕、赵两国长期对抗,就会使老百姓疲惫不堪。我担心强秦就会成为‘渔翁’了。所以希望大王深思熟虑啊。”赵惠文王说:“好。”于是停止出兵进攻燕国。

    八、(2017·广西柳州·中考真题)
    【甲】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
    (节选自《史记·陈涉世家》)
    【乙】齐桓公问管仲曰:“王者何贵?”曰;“贵天。”桓公仰而视天。管仲曰:“所谓天者,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君人者,以百姓为天。百姓与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诗》云 :‘人而无良,相怨一方。’民怨其上①,不遂亡者,未之有也。”
    ﹣﹣(选自刘向《说苑》)
    【注】①上:君王

    33.下面各组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道不通,度已失期               先自度其足
    B.上使外将兵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C.今或闻无罪                  而或长烟一空
    D.非之则危,背之则亡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34.下列选项中“以”字的意思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扶苏以数谏故
    A.君人者,以百姓为天。
    B.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C.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D.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35.下列对【甲】【乙】两段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中陈胜假称是公子扶苏、项燕的队伍,目的是表达对二人的思念,推翻统治,为他们报仇。
    B.【乙】文通过齐桓公与管仲的对话,表现管仲的民本思想。人民是国家的基石,只有巩固基石,国家才能安宁。
    C.【甲】文中陈胜以“天下苦秦久矣”揭示起义的根本原因,正是【乙】文管仲所说的“民怨其上”。
    D.【甲】【乙】选文都是通过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突出了陈胜、管仲卓越的洞察力。
    36.把“文言文阅读”【甲】【乙】两文种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②王者何贵?

    【答案】
    33.D
    34.C
    35.A
    36.①现在逃亡是死,发动起义也是死,同样是死,为国而死可以吗?②君王(应该)把什么当作最宝贵的?
    【解析】
    33.本题考查一词多义,注意结合句意分析。
    A.度:估计/量长短;B.将:统领/将领;C.或:有人/有时;D.亡:灭亡;故选D。
    34.本题考查虚词“以”的意义和用法,例句“以”是连词,表原因,因为;
    A.介词,把;B.介词,凭借;C.连词,表原因,因为;D.连词,表顺承关系,不译;故选C。
    35.本题考查对两段选文的理解与分析。
    A.陈胜只是借扶苏、项燕的名义起义,“为天下唱”,并非怀念、报仇;故选A。
    36.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
    ①中重点词语有:“亡”,逃亡;“举大计”,发动大事,指起义。“举”,举行,实行;“等”,同样;“死国”,为国事而死。
    ②中重点词语有:“贵”,译为“以…为贵”。
    【点睛】
    译文参考:
    甲:秦二世元年七月,朝廷征发贫民调派去驻守渔阳,驻扎在大泽乡。陈胜、吴广都被编入谪戍的队伍里面,担任戍守队伍的小头目。恰巧遇到天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计已经误期。误了期限,按(秦朝的)法律都应当斩首。陈胜、吴广于是商量说:“即使现在逃跑(被抓回来)也是死,发动起义也是死,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可以么?”陈胜说:“天下百姓受秦朝统治、逼迫已经很久了。我听说秦二世是始皇帝的小儿子,不应立为皇帝,应立的是公子扶苏。扶苏因为屡次劝谏的缘故,皇上派(他)在外面带兵。现在有人听说他没什么罪,秦二世却杀了他。老百姓大都听说他很贤明,而不知道他死了。项燕是楚国的将领,曾多次立下战功,又爱护士兵,楚国人都很爱戴他。有人认为他死了,有人认为他逃跑了。现在如果把我们的人假称是公子扶苏和项燕的队伍,号召天下百姓反秦,应当会有很多响应的人。”吴广认为他讲得对。
    乙:齐桓公问管仲:“当君王的人,应把什么当作最宝贵的?”管仲回答说:“应把天当作最宝贵的。”齐桓公仰起头望着天。管仲说:“我所说的‘天’,不是广阔无边的天。给人民当君主的人,要把百姓当作天。百姓亲附,国家就可安宁;百姓辅助,国家就能强盛;百姓反对,国家就很危险;百姓背弃,国家就要灭亡。《诗经》中说:‘统治者如果不贤良,一个地方的人民都会怨恨他。’百姓怨恨他们的君主,而最后不灭亡的政权,这是从来就没有过的。”

    九、(2021·辽宁·中考真题)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乙】
    百里奚之未遇时也,亡虢①而虏晋,饭牛于秦,传鬻②以五羊之皮。公孙枝得而说之,献诸缪公③,三日,请属事焉。缪公曰:“买之五羊之皮而属事焉,无乃为天下笑乎?”公孙枝对曰:“信贤而任之,君之明也;让贤而下之,臣之忠也。君为明君,臣为忠臣;彼信贤,境内将服,敌国且畏,夫谁暇笑哉?”缪公遂用之。谋无不当举必有功非加贤也。使百里奚虽贤,无得缪公,必无此名矣。今焉知世之无百里奚哉?故人主之欲求士者,不可不务博也。
    (选自《吕氏春秋·慎人》)
    【注释】①亡虢(guó):当为“亡虞”,指从虞国出逃。②传鬻(yù):转卖。③缪公:秦穆公。

    37.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饭牛于秦              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B.请属事焉              属引凄异(《三峡》)
    C.彼信贤               弗敢加也,必以信(《曹刿论战》)
    D.今焉知世之无百里奚哉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富贵不能淫》)
    38.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境内将服,敌国且畏,夫谁暇笑哉?

    (2)无得缪公,必无此名矣。

    39.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谋 无 不 当 举 必 有 功 非 加 贤 也
    40.请依据选文,回答问题。
    (1)【甲】【乙】两文相同的用人主张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2)你从【乙】文公孙枝的言语中,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人?


    【答案】
    37.D
    38.(1)国内都将会顺服,敌国也都会畏惧了,谁还有闲暇去耻笑呢?
    (2)没有被穆公得到,也必定没有这样的名声。
    39.谋无不当/举必有功/非加贤也
    40.(1)任人唯贤,并予以充分的信任。
    (2)慧眼识才,心胸宽广,忠君爱国,能言善谏。
    【解析】
    37.本题考查对一词多义的把握能力。
    A.表处所,在/表比较,比;B.同“嘱”,嘱托,托付/连接;
    C.确实,的确/实情;D.都表疑问,译为怎么,哪里;故选D。
    38.本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解题时,需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结合语境作答,重点词语有:
    ①服:顺服;畏:畏惧;暇:有空闲。②得:被……得到;名:名声。
    39.本题考查断句的能力。解题时,可根据句意断句,该句可翻译为“(百里奚的)谋略没有不恰当的,做事情必定成功,并不是(这些)增加了他的贤德”,“谋无不当”和“举必有功”并列短语间应作停顿,“非……也”表判断,“非”前应断开。故句子应断为:谋无不当/举必有功/非加贤也。
    40.(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由[甲]文中“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侍中、 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和[乙]文“信贤而任之,君之明”等语句可得出两文有着相同的用人主张,即善用贤人,并予以充分的信任。
    (2)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由文中“公孙枝得而说之,献诸缪公,三日,请属事焉”“公孙枝对曰:‘信贤而任之,君之明也;让贤而下之,臣之忠也。君为明君,臣为忠臣;彼信贤,境内将服,敌国且畏,夫谁暇笑哉’”等内容提示可知,公孙枝积极推进秦穆公任用百里奚,说明他慧眼识才;愿意退位让贤,说明他心胸宽广;能为君主和国家考虑,说明他忠君爱国;能说服秦穆公改变主意,有理有据,说明他能言善谏。据此分析即可。
    【点睛】
    参考译文:
    [甲]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西汉兴盛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东汉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的时候,每逢跟我谈论这些事情,对于桓帝、灵帝没有一次不(发出叹息)感到痛心遗憾的。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人都是忠贞诚实、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朝的复兴就指日可待了。
    [乙]
    百里奚没有遇到有利时机的时候,从虞国出逃却被晋国俘虏,(后来又)在秦国喂牛,用五张羊皮的价格被转卖。公孙枝得到百里奚后很高兴,把他推荐给秦穆公,过了三天,(公孙枝)请求(秦穆公把)国事嘱托给百里奚(即对百里奚委以重任)。穆公说:“用五张羊皮买了 他却又要把国事嘱托给他,这不是要被天下人耻笑吗?”公孙枝回答说:“相信贤人并任用他,这是君主的英明;让位给贤人并(甘愿)处于贤人之下,这是臣子的忠诚。君主是英明的君主,臣子是忠诚的臣子;他(如果)确实有贤德,国内都将会顺服,敌国也都会畏惧了,谁还有闲暇去耻笑呢?”穆公于是就任用了百里奚。(百里奚的)谋略没有不恰当的,做事情必定成功,并不是(这些)增加了他的贤德(而是他本来就有贤德)。假如百里奚虽然有贤德,没有被穆公得到,也必定没有这样的名声。如今怎么知道世上没有百里奚这样的人呢?所以君主想要寻求贤士,不可以不广泛地去寻求。

    相关试卷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10 文言文阅读-九年级(过关测试)(含解析):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10 文言文阅读-九年级(过关测试)(含解析),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面小题,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10 文言文阅读-八年级(过关测试)(含解析):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10 文言文阅读-八年级(过关测试)(含解析),共4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阅读下面甲,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阅读下列的文言文,完成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10 文言文阅读-七年级(过关测试)教师版: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10 文言文阅读-七年级(过关测试)教师版,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完成下面小题,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三段选文,完成小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