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时间的脚印练习题
展开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时间的脚印练习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请写出三句与时间相关的名言,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8.《时间的脚印》课时练习
1. 下列词语中,画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腐蚀(shí) 棘手(là) 迥乎不同(jiǒnɡ)
B.喑哑(yīn) 稽首(qí) 楔形文字(xiē)
C.龟裂(ɡuī) 枯涸(hé) 骇人听闻(hài)
D.狡黠(xiá) 山麓(lù) 锲而不舍(qì)
2. 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雨水落到河湖里,渗入到地下,都对岩石有破坏作用。
B.让别的矿物质填充了它的遗体,保留了它的外形甚至内部的构造。
C.有一种很粗糙的石头,叫作“砾岩”。
D.就好像一丙铁扫帚从地上扫过,刨刮着所遇到的一些石头。
3. 下列句子中省略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湖边、海边……形成的岩石就常常是这样的。
B.一年过去了,两年过去了……泥沙越积越厚。
C.时间是没有脚的,而人们却想出了许多法子记录下它的踪迹,用钟表、用日历……
D.在炎热的阳光烘烤着它,严寒的霜雪冷冻着它,风吹着它,雨打着它……
4. 下列对课文《时间的脚印》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如在讲到人对岩石的破坏时,举了建筑兰新铁路时,一个山头几分钟就被炸掉的例子。
B.课文在说明“岩石保存了远比上面所说的多得多的历史痕迹”时,主要采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使文章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C.作者在叙述中,始终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将静态观察与动态分析、历史思考与现实认识融为一体,赋予大自然中“时间的脚印”更为深广的意义。
D.本文大量运用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如“炎热的阳光烘烤着它,严寒的霜雪冷冻着它,风吹着它,雨打着它……”“碎石、沙砾、泥土被它们带着,开始了旅行”。
5. 请写出三句与时间相关的名言。
6.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岩石是怎样记下时间的呢?
大自然中的各种物质都时时刻刻在运动着:这里在死亡,那里在生长;这里在建设,那里在破坏。就在我们读这篇文章的时候,地球上某些地方的岩石在被破坏,同时它们又被陆续搬运到低洼的地方堆积起来,开始了重新生成岩石的过程。
真的有“海枯石烂”的时候。
到过山里的人都看见过,在那悬崖绝壁下面,往往堆积着一大摊碎石块。碎石是从哪里来的呢?还不是从那些山崖上崩落下来的!再伃细瞧瞧,还会发现有些还没有崩落的山崖也已经有了裂缝。
不要认为岩石是坚固不坏的,它无时无刻不经受着从各方面来的“攻击”:炎热的阳光烘烤着它,严寒的霜雪冷冻着它,风吹着它,雨打着它……
空气和水中的酸类,腐蚀了岩石中的一部分物质。水流和风还不断地冲刷、吹拂着它。特别是刮风沙的时候,就像砂轮在有力地转动,岩石被磨损得光溜溜的,造成了许多奇形怪状的石头。
水和空气还能够进入岩石内部的孔隙中造成破坏。
雨水落到河湖里,渗入到地下,都对岩石有破坏作用。即使在海洋中,海水也在不断地冲击着岸上的石壁。如果大量的水结成了冰,形成冰河,它缓慢地移动着,破坏作用就更大了,就好像一柄铁扫帚从地上扫过,刨刮着所遇到的一些石头。
地面上和地下的生物,也没有放弃对岩石的破坏。
当然我们也不能忘掉人的作用。例如,在建筑兰新铁路的时候,一个山头在几分钟内就被炸掉了,这相对地质作用的速度可要快多了。
大块的石头破碎成小块的石子,小块的石子再分裂成细微的沙砾、泥土。狂风吹来了,洪水冲来了,冰河爬来了,碎石、沙砾、泥土被它们带着,开始了旅行。
越是笨重的石块越跑不远,越是轻小的沙砾越能旅行到遥远的地方。它们被风吹向高空,被水带入大海。蒙古高原发生了风暴之后,北京的居民便忙着掸去身上的尘土。黄河中下游河水变得浑浊,谁都知道这是西北黄土高原被破坏的结果。在山麓、沟壑、河谷、湖泊海洋等比较低洼的地方,有许多泥沙不断地被留下来,它们填充着湖泊,垫高了河床。我国洞庭湖的面积逐渐缩小,黄河下游的水面比地面还高,就是有许多泥沙沉积下来的结果。
一年过去了,两年过去了……泥沙越积越厚。堆得厚了,对下层泥沙的压力也逐渐加重,泥沙中的水分被压出了许多,颗粒与颗粒之间压得很紧,甚至可以有分子间的引力。在受到重压的时候,有一些物质填充到泥沙中的孔隙里去,就使泥沙胶结得更紧密了。
经过长期的重压和胶结,那些碎石和泥沙重新形成了岩石。
根据计算,大约3000到10000年的时间,可以形成1米厚的岩石。岩石在最初生成的时候,像书页一样平卧着,一层层地叠在一起,最早形成的“躺”在最下面。因为水面是平的,如果湖底也是水平的话,那么从水中分离出来的沉淀物就也是水平地分布着的。
当然,如果海洋或湖泊的底是倾斜的话,那么沉淀物堆积的面也就随着倾斜。在湖边、海边形成的岩石就常常是这样的。
岩石生成以后不断地改变着自己的样子。由于地壳的运动,原来平卧的岩层变得歪斜甚至直立了,但是层与层之间的顺序还不致打乱,根据这些我们仍然可以知道过去的年月。
岩石保存了远比上面所说的多得多的历史痕迹。
(1)说说文中画线句“岩石是怎样记下时间的呢”的作用。
(2)①岩石保存了哪些历史的痕迹?
②时间在岩石上留下的“脚印”是由哪些因素导致的?
(3)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句子。
如果大量的水结成了冰,形成冰河,它缓慢地移动着,破坏作用就更大了,就好像一柄铁扫帚从地上扫过,刨刮着所遇到的一些石头。
(4)说说“根据计算,大约3000到10000年的时间,可以形成1米厚的岩石”一句中“大约”一词的表达效果。
(5)读了本文,你了解了哪些科学知识?
-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台风的功与过
①台风是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急速旋转的热带气旋,它像在流动江河中前进的涡旋一样,一边绕自己的中心急速旋转,一边随周围大气向前移动。由于台风带来的狂风和暴雨常常会造成人类重大的生命或财产损失,因此,人们提起台风总是望而生畏。然而多数人并不了解,如果没有台风,人类可能会遇到巨大的生存危机。客观地说,台风有过亦有功,而且台风的功甚至大于过。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民间流传的“台风来了怕台风,台风不来想台风”,正是对台风的客观评价。
②盛夏时节,我国由于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常严重干旱,造成大片农作物干枯,这时人们会盼望台风带来降水。台风降水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夏季降水的主要来源,根据统计,这些地方每年7月—9月有59%—76%的降水是台风带来的;而包括我国在内的东南亚各国和美国,台风降雨量占这些地区总降雨量的¼以上,对改善上述地区的淡水供应和生态环境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未来,由于受气候变化的影响,自然降水将越来越少,而台风带来的暴雨性降水和丰富的风能资源量所占比重将增大。
③台风可调节地球温度,维持全球热量平衡。台风最高时速可达200千米以上,巨大能量的流动在直接给人类造成灾难的同时,也使地球保持着热量平衡。众所周知,靠近赤道的热带、亚热带地区受日照时间最长,气候也最为炎热。台风发展和维持的主要能量来源是水汽凝结释放出的潜热能,其水汽主要来自低纬度的热带洋面;随着台风从热带向中高纬度地区的移行,由其携带的大量热量和水汽即从热带输送至中高纬度地区,它给酷暑难熬的人们带来了清凉。如果没有台风,就会造成热带地区的气候更加炎热,寒带地区则正好相反。
④台风一方面通过缓解高温酷暑,节约了因防暑降温支出的生活用水和用电量,缓解了电力的紧张程度;另一方面也使大、中、小型水库蓄满水,使水力发电机组正常运转,从而节约了大量原煤;而且台风登陆时陆地下垫面会迅速削弱其风速,因此风害也被大大减轻,甚至不再成害而可以被人们用于风力发电。
⑤台风过后海洋表面温度明显下降,其原因是台风中心的低气压、近海面的巨大风力和强烈的气流旋转迫使海浪剧烈运动、海水上翻。由于海水上翻,海洋底部的浮游生物和营养物质会被卷上来,鱼饵增多,自然有利于鱼群生长。
⑥除了上面提到的这些益处外,台风的气压会引发地面上无法察觉的“慢地震”,使地壳中的能量逐渐释放,避免产生大型地震。慢地震是以数小时到一两天的时间,用温和的断层滑动方式,释放地底能量,与一般地震在数秒、数分钟间产生剧烈的震动方式完全不同。2009年6月,英国《自然》杂志上刊发了我国台湾地区一个研究团队的论文,该文首次将地震与台风这两种不同的自然灾害联系起来,表明台风与慢地震具有相关性,且台风发生其实有助于减轻地震带来的损害。文中数据表明,每年侵袭台湾的台风在地震活动上扮演了压力阀的角色,会引发长时间而缓慢释放能量的慢地震,这或许反而让台湾免于受到可能造成摧毁性灾难的大地震的侵袭。
(选自《百科知识》,有删改)
(1)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海浪的剧烈运动、海水的上翻都是由台风中心的低气压、近海面的巨大风力和强烈的气流旋转所造成的。
B.慢地震是一种用温和的断层滑动方式来逐渐释放地底能量的地震,有助于减少台风给人类带来的生命财产损失。
C.我国台湾地区免受可能造成摧毁性灾难的大地震的侵袭,是因为每年侵袭台湾的台风在地震活动上扮演了压力阀的角色。
D.台风的出现有助于人类节约大量的煤炭资源,又能对人类的农业、渔业等方面产生有益的影响。如果没有台风,人类可能会遇到巨大的生存危机。
(2)根据文章内容,说说台风有哪些“功”。
(3)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
台风发展和维持的主要能量来源是水汽凝结释放出的潜热能,其水汽主要来自低纬度的热带洋面。
(4)下面的句子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运用这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台风是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急速旋转的热带气旋,它像在流动江河中前进的涡旋一样,一边绕自己的中心急速旋转,一边随周围大气向前移动。
(5)请从文中找出一句能概括本文主旨的话,并简述由此引发的思考。
8.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食物为何挂在树上
张 璇
①在广阔的非洲大草原上,常常会看到这样一种奇特的现象:死去的长颈鹿和羚羊被挂在树杈上。不过这些动物的死与人类并无关系,它们是被天敌猎豹捕杀之后挂在树上的。
②那么,猎豹为什么要把食物挂在树上呢?是为了风干做腊肉?那简直是开玩笑!一头羚羊仅需几天就被猎豹吃完了,不可能放那么久。猎豹选择这种特殊的食物储存方式,原因竟然是为了防止鬣狗偷吃。
③鬣狗虽然爆发力拼不过猎豹,但是生性凶残,而且贼心不死,总想不劳而获。可以说,鬣狗是猎豹最头疼的“邻居”。每当猎豹开始捕猎时,鬣狗就伺机而动,等到猎物死去,鬣狗会迅速围上来分一杯羹。通常情况下,鬣狗群起而上,猎豹防不胜防,只有任由它们掠夺;有时争夺得太过激烈,鬣狗群甚至会将一只猎豹活活杀死。
④当然了,并不是每一次猎豹捕食都会遭遇“抢劫”。但是进食时如果不加以防范,还是会被鬣狗发现。鬣狗没有爬树这项技能,为了安静地享用美食,猎豹就将猎物叼到树上,完美避开这些恼人讨厌的家伙。
⑤说起来,猎豹为了运货上树也是蛮拼的。据科学家估算,一只猎豹叼着一只体重约为自身两倍的小长颈鹿爬上树,所花费的力气相当于一个成年人举着两千个汉堡一口气上两层楼。
⑥尽管辛苦,但是这一切都是值得的。对肩负着抚养后代重任的母豹而言,这一举措就显得更为重要,因为猎物一旦被偷,幼崽的口粮就没了,直接影响小猎豹的成活率,对猎豹种群的延续尤为不利。
⑦除了猎豹,还有一些野兽也会贮存一时吃不完的猎物,以防其他动物偷吃。例如,黄鼬常把捕获的鼠类拖入自己居住的洞中,窖藏起来;老虎和棕熊会用灌木枝条以及枯枝落叶将食物隐藏起来,同时全力保护这片区域,抵御入侵者的掠夺。
⑧许多鸟类也存在贮食行为,如星鸦为了防止食物被偷吃,会含着松子飞到离巢稍远一些的贮存地点——贮存地点少则一个,多则上千个。它们用喙将松子插入土层中,再以泥土和草掩埋,临走还要压上一个小石块才放心。
⑨在动物界,小到蚂蚁,大到虎豹,不少动物都有贮食行为。这一做法既是防患于未然,以应对恶劣天气带来的觅食不利和食物短缺,更是为了应对激烈的食物竞争。这是一种生存的智慧。
(选自《读者》2018年第8期)
(1)请概括选文第②~⑥段说明的主要内容。
(2)请分析选文第②段画线词语的作用。
一头羚羊仅需几天就被猎豹吃完了,不可能放那么久。
(3)选文第⑧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如星鸦为了防止食物被偷吃,会含着松子飞到离巢稍远一些的贮存地点——贮存地点少则一个,多则上千个。
(4)选文第⑨段中提到“不少动物都有贮食行为”“这是一种生存的智慧”,你知道的哪种动物行为也能体现生存智慧?请简要地说一说。(文中提到的除外)
参考答案
1.B
2.D
3.A
4.B
5.
示例一:光景不待人,须叟发成丝。(李白)
示例二: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
示例三:时间就象海绵里的水一-样,只要你愿意挤,总还是有的。(鲁迅)
示例四:时间给勤奋者以荣誉,给懒汉以耻辱。(高士其)
6.
(1)作者把时间的概念从人们日常生活中引申到自然界中,总启下文,引出说明对象:岩石是怎样被自然界中的各种因素改变着,由此记载下时间的。
(2)①地壳的活动、气候的变化、古代生物的状况、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自然界转瞬即逝的活动。
②岩石的破坏因素有:炎热的阳光,严寒,霜、雪、风、雨,空气、水和水中的酸类,生物、人类的活动等。
(3)比喻,将冰河的移动比喻成铁扫帚扫过地面,足见冰河对岩石的破坏作用巨大。
(4)“大约”表推测和估算,人类读懂岩石的年龄,科学方法再精确也毕竟是推测而不能确知,体现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
(5)①躺在山野里的岩石,是大自然保存时间记录的一种方式。
②每一厘米的岩层便代表着几十年到上百年的时间。
③“石烂”的原因:它无时无刻不经受着从各个方面来的“攻击”,炎热的太阳烘烤着它,严寒的霜雪冷冻着它,风吹着它,雨打着它……空气和水中的酸类腐蚀着岩石中的一部分物质。地面上和地下的生物也没有放弃对它的破坏。
7.
(1)D
(2)①带来降水。②调节地球温度,维持全球热量平衡。③节约生活用水用电,缓解电力紧张程度。④节约原煤,用风力发电。⑤有利于鱼群生长。⑥避免产生大型地震。
(3)不能去掉。文中的“主要”是“绝大部分”的意思,表明”水汽绝大部分来自低纬度的热带洋面”, 如果去掉,则表明“水汽全部来自低纬度的热带洋面”, 与事实不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4)打比方。用“江河中的涡漩”来比喻“台风" , 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台风的形状。
(5)主旨:客观地说,台风有过亦有功,而且台风的功甚至大于过。思考:台风有过更有功,提醒我们事物常常有两面性,只有了解相关科学知识,才能全面、科学地认识事物,用辩证、理性的眼光看待自然事物。
8.
(1)猎豹把食物挂在树上的原因。
(2)“仅”是“只”的意思,表强调,起修饰限定作用,说明猎豹吃完一头羚羊所需时间之短,“仅”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3)举例子、列数字。具体准确地说明了许多鸟类也有贮食的习惯。
(4)示例1:当壁虎被天敌咬伤身体后,它会主动断尾,并以此吸引对方的注意力,从而迅速逃离。
示例2:在一年四季中,雷鸟身体的颜色会随着周围颜色的变化而发生变化,这对它躲避敌害或捕食猎物是十分有利的。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语文时间的脚印练习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基础知识综合,现代文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8.时间的脚印暑假复习课课练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基础知识综合,现代文阅读,综合性学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时间的脚印同步练习题,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看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解释下列词语,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本文采用了哪种说明顺序?,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本文主要介绍了哪些内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