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宁夏银川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生物试卷(含解析)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1/14163739/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2023学年宁夏银川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生物试卷(含解析)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1/14163739/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2023学年宁夏银川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生物试卷(含解析)03](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1/14163739/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2023学年宁夏银川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生物试卷(含解析)
展开1.在抗疟药物的研发中,我国科研人员发现了一种青蒿素的衍生物——蒿甲醚,其分子式为C16H26O5。下列物质与蒿甲醚组成元素完全相同的是 ( )
A.磷脂B.胰岛素
C.叶绿素D.脱氧核糖
2.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有几项( )
①线粒体与叶绿体都有双层膜,且膜的化学成分和它们的功能也相同
②核糖体是各种细胞内合成蛋白质多肽链的场所
③高尔基体是植物细胞特有细胞器,有丝分裂末期与它有关
④中心体是高等动物细胞特有细胞器,它与细胞的形成有关
⑤内质网参与胰岛素和性激素的合成与加工,是细胞内生物膜相互联系的枢纽,是细胞内物质运输的通道
⑥色素分子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
⑦能维持细胞形态、保持细胞内部结构有序性的是生物膜
A.1项B.2项C.3项D.4项
3.下图为三种不同状态的植物细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三个图为同一细胞在不同浓度的外界溶液中的最终状态,则a所处的溶液浓度最大
B.同一细胞在经历abc的变化过程中,细胞液的浓度越来越高,细胞吸水能力越来越强
C.若三个图为不同细胞在同一外界溶液下的最终状态,则c细胞液的初始浓度最大
D.图中所示的实验材料选自植物的分生组织
4.下列关于转录和翻译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能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有61种
B.mRNA分子上有起始密码子用于起始转录过程
C.胰岛B细胞的细胞核内可以发生DNA的复制与转录过程
D.在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中都需要核苷酸作为原料
5.下列关于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正确的是( )
A.免疫活性物质参与的一定是特异性免疫B.胃液中的杀菌物质属于第2道防线
C.特异性免疫生来就有D.吞噬细胞参与此两种免疫
6.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种群密度能够反映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不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B.太阳鱼遇仔鱼过多时,成鱼会吃掉部分幼鱼,属于捕食关系
C.记名计算法一般用于统计个体较大和种群数量有限的群落的丰富度
D.从灌木阶段到森林阶段的演替过程中,灌木层逐渐失去优势地位
二、实验题
7.研究小组为研究淹水时KNO3对天竺葵根呼吸的影响,设四组盆栽天竺葵,其中一组淹入清水,其余三组分别淹入不同浓度的KN03溶液,保持液面高出盆土表面,每天定时测定天竺葵根有氧呼吸速率,结果如图。
(1)细胞有氧呼吸生成CO2的场所是_________,图中结果显示,淹水时KNO3对天竺葵根有氧呼吸速率降低有_________作用,其中_________mml·L-1的KNO3溶液作用效果最好。
(2)淹水缺氧使地上部分和根系的生长均受到阻碍,地上部分叶色变黄,叶绿素含量减少,使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的[H]和_________减少。
(3)分析图中A、B、C 三点,可知____________点在单位时间内与氧结合的[H]最多;根系缺氧会导致根细胞无氧呼吸增强,实验过程中能否改用CO2作为检测有氧呼吸速率的指标?______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请分析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综合题
8.下图为血糖的来源和去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过程是_______________,②是_________,③是_______________,⑤过程是_______________,⑥是_________________,⑦是___________。
(2)胰岛素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从而使血糖水平低降低。
(3)糖尿病患者因血糖浓度升高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_______,________产生渴感,表现为多饮。
9.近年来,毕业大学生回乡创业的报道屡见不鲜。他们有的开垦荒山变成果林,改造洼地成为鱼塘,以及在山中放养土鸡等。体现了当代大学生敢闯敢拼、不怕吃苦的创业精神。回答下列问题:
(1)荒山被改造成为果林、洼地被改造成为鱼塘,说明人类的活动能够使群落的演替不同于自然演替的___________进行。
(2)果林中有白蛾等趋光性害虫可采用_______________的方法调查它们的种群密度,预测白蛾种群数量变化趋势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
(3)某研究小组在一片大面积且没有鼠类及其天敌的试验田的两端分别放养了若干只雄性和未受孕的雌性老鼠,进入繁殖期后,雌、雄老鼠都能顺利寻找到对方并成功交配,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___的功能;预计在短时间内,老鼠种群数量呈现“J”型增长,但其数量不会无限增长,最终种群数量将达到_______。
(4)生态学家不会以一个鱼塘生态系统为单位进行物质循环的研究,试从物质循环特点的角度进行解释,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某种植物的花色由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基因A控制红色素合成(AA和Aa的效应相同);基因B为修饰基因,BB使红色素完全消失,Bb使红色素颜色淡化。现用两组纯合亲本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上述第____组杂交实验结果,可判断控制性状的两对基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2)在第1组、第2组两组杂交实验中,白花亲本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
(3)让第1组F2的所有个体自交,后代中红花∶粉红花∶白花的比例为_______。
(4)第2组F2中粉红花个体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F2中的开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有_____种。
11.皮肤作为人体最大的器官拥有达 1.8 m2 的表面积,其主要功能是作为物理屏障,保护机体免受外来生物或有毒物质的侵害。同时,皮肤也是人体与外界环境接触的部位,因此常驻有各类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等,可通过微生物培养技术了解我们的皮肤表面的微生物分布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1)微生物培养利用的培养基的类型很多,但培养基中一般都含有水、无机盐、碳源、___________ 。 由 于 不 同 种 类 的 微 生 物 的 菌 落 特 征 表 现 不 同 , 因 此 可 以 利用____________________培养基来培养、观察菌落特征,对微生物进行初步的鉴定和分类。
(2)有同学通过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来培养附着在皮肤表面的细菌。制备该培养基的操作步骤是计算→称量→溶化→灭菌→倒平板。倒平板时需要在酒精灯火焰旁操作,待平板冷却凝固后,还需要将平板_________。为了确定培养基灭菌效果是否达到要求,可随机取若干_______________,在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观察该培养基是否出现了菌落,若没有出现,则证明培养基的灭菌效果达到了要求。
(3)采集并制备样液,并将样液接种到培养基的平板上培养。采用的接种方法有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若采用前者,则操作中接种环在使用前要在酒精灯火焰上先灼烧,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第二次及其后的划线都要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
12.番茄是一种雌雄同花植物,可自花传粉,也可异花传粉,已知紫茎(A)对绿茎(a)为显性,缺刻叶(B)对马铃薯状叶(b)为显性。现有一对表现型为紫茎缺刻叶(甲植株)和绿茎缺刻叶(乙植株)的亲本进行杂交,子代番茄(F1)中有237株紫茎缺刻叶、82株紫茎马铃薯状叶、239株绿茎缺刻叶、79株绿茎马铃薯状叶。不考虑突变和交叉互换,请分析回答下面问题:
(1)甲植株和乙植株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F1中紫茎缺刻叶植株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
(2)F1中纯合的绿茎缺刻叶植株所占比例是_____,F1的绿茎缺刻叶植株中纯合子所占比例是_____。
(3)若让F1植株再自然繁育一代产生F2,则F2中紫茎:绿茎=______________。
(4)若让F1中紫茎缺刻叶植株与绿茎马铃薯状叶植株杂交,则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D
【分析】(1)、糖类的组成元素为C、H、O;
(2)、脂质的组成元素有C、H、O,有些还含有N、P,其中脂肪的组成元素为C、H、O,磷脂的组成元素为C、H、O、N、P;
(3)、蛋白质(氨基酸)的组成元素有C、H、O、N元素构成,有些还含有P、S;
(4)、核酸(核苷酸)的组成元素为C、H、O、N、P。
【详解】A、磷脂的组成元素为C、H、O、N、P,A错误;
B、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其组成元素有C、H、O、N,B错误;
C、叶绿素的组成元素有C、H、O、N、Mg,C错误;
D、脱氧核糖属于单糖,其组成元素是C、H、O,D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组成细胞化合物的元素组成,只要考生识记各种化合物的元素组成即可,试题难度一般。
2.B
【分析】1、内质网是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
2、高尔基体普遍存在于动植物细胞中,但是功能不同的细胞器,在植物细胞中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在动物细胞中与分泌物的形成有关。
3、中心体存在于动物或某些低等植物细胞中,与细胞的分裂有关。
4、核糖体普通存在于细胞中,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
5、叶绿体是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叶绿体具有双层膜结构,内外膜光滑存在,其内类囊体堆叠形成基粒,扩大了膜面积,叶绿体基质中含有少量的DNA和RNA,属于半自主性的细胞器。
6、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细胞的“动力车间”,线粒体具有双层膜结构,外膜光滑,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扩大了膜面积,线粒体基质中含有少量的DNA和RNA,属于半自主性的细胞器。
【详解】①线粒体与叶绿体都有双层膜,膜的化学成分相似,都主要是由蛋白质和磷脂构成,但膜的功能不相同,①错误;
②核糖体是各种细胞内合成蛋白质多肽链唯一的场所,②正确;
③高尔基体是动植物细胞都有的细胞器,③错误;
④中心体是动物和低等植物细胞都有细胞器,④错误;
⑤内质网参与胰岛素和性激素的合成与加工,是细胞内生物膜相互联系的枢纽,是细胞内物质运输的通道,⑤正确;
⑥色素分子主要存在于叶绿体和液泡中,⑥错误;
⑦能维持细胞形态、保持细胞内部结构有序性的是细胞骨架,⑦错误。
综上分析,②⑤共两项正确。
故选B。
3.B
【分析】质壁分离的原因分析:外因: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内因: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表现:液泡由大变小,细胞液颜色由浅变深,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
【详解】A、若为同一个细胞在不同浓度的外界溶液中的最终状态,因c失水最多,则c处的溶液浓度最大,A错误;
B、同一细胞在经历a→b→c 的变化过程中,细胞失水越多,细胞液的浓度越高,吸水能力越强,B正确;
C、若三个因为不同细胞在同一外界溶液下的最终状态,因a失水最少,则a细胞液的初始浓度最大,C错误;
D、植物的分生组织没有大液泡,而图中所示的实验材料有大液泡,D错误。
故选B。
4.A
【分析】基因的表达即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主要阶段。
(1)转录:是指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
(2)翻译:是指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排列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
【详解】A、能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有61种,有3种终止密码子不决定氨基酸,A正确;
B、mRNA分子上有起始密码子用于起始翻译过程,B错误;
C、胰岛B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细胞核内不会发生DNA的复制,C错误;
D、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包括DNA复制、转录和翻译,复制的产物是DNA,转录的产物是RNA,翻译的产物是多肽链,在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中不都需要核苷酸作为原料,D错误。
故选A。
5.D
【分析】1、人体免疫系统有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皮肤、黏膜及其分泌物,第二道防线是吞噬细胞、杀菌物质以及炎症反应,第三道防线是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2、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器官(骨髓、胸腺、脾、淋巴结、扁桃体等)、免疫细胞(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
3、第一、二道防线称为非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是人人生来就有,能代代遗传,也不针对某一特定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起防御作用。
4、免疫活性物质:抗体(由浆细胞分泌)、淋巴因子(由效应T细胞分泌)、溶菌酶等。
【详解】A、免疫活性物质参与的也有可能是非特异性免疫,例如唾液中的溶菌酶,具有杀菌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A错误;
B、胃液中的杀菌物质属于第一道防线,B错误;
C、特异性免疫是后天建立的,不是生来就有的,C错误;
D、吞噬细胞参与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第二道防线),D正确。
故选D。
6.B
【分析】种群的数量特征有种群密度、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等。
群落的演替分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详解】A、种群密度不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年龄组成可以反映种群的变化趋势,A正确;
B、捕食关系是种间关系,太阳鱼遇仔鱼过多时,成鱼会吃掉部分幼鱼,是种内斗争,不属于捕食关系,B错误;
C、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目测估计法和记名计数法,记名计算法一般用于统计个体较大和种群数量有限的群落的丰富度,C正确;
D、从灌木阶段到森林阶段的演替过程中,灌木在争夺阳光等资源的能力处于弱势,逐渐失去优势地位,而被乔木“优势取代”,D正确。
故选B。
【点睛】
7. 线粒体基质 减慢 30 ATP A 不能 因为无氧呼吸可能会产生CO2(或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有CO2产生)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细胞呼吸、光合作用,考查对细胞呼吸、光合作用过程、环境条件对细胞呼吸的影响的理解,解答此题,应明确各曲线对应的环境条件,进而分析淹水时KNO3对天竺葵根呼吸的影响。
(1)细胞有氧呼吸生成CO2的场所是_________,图中结果显示,淹水时KNO3对天竺葵根有氧呼吸速率降低有_________作用,其中_________mml·L-1的KNO3溶液作用效果最好。
(2)淹水缺氧使地上部分和根系的生长均受到阻碍,地上部分叶色变黄,叶绿素含量减少,使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的[H]和_________减少。
(3)图中A、B、C三点,A点时有氧呼吸速率最高,即单位时间内与氧结合的[H]最多;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有CO2产生,因此实验过程中不能改用CO2作为检测有氧呼吸速率的指标。
8. 消化吸收 肝糖原 脂肪等非糖物质 氧化分解 肝糖原和肌糖原 脂肪、某些氨基酸等 加速组织细胞摄取、利用、储存葡萄糖 升高 大脑皮层
【解析】机体的血糖浓度能维持相对平衡,是由于其来源和去路相对平衡。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作用相互拮抗,维持血糖浓度的相对稳定。
【详解】(1)结合血糖的来源和去路图示可知,图中的①为食物的消化吸收过程;②是肝糖原的分解过程;③是脂肪等非糖物质的转化过程;⑤过程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且能释放能量,故为血糖的氧化分解过程;⑥是血糖浓度偏高时转化为肝糖原和肌糖原储存的过程;⑦是血糖转化为脂肪和氨基酸的过程。
(2)胰岛素是机体(唯一)降血糖的激素,其作用是加速组织细胞摄取、利用、储存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低降低。
(3)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浓度升高,则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会升高;所有感觉的产生部位都在大脑皮层,故渴感也是在大脑皮层产生的。
【点睛】所有感觉的产生部位都在大脑皮层,血糖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
9. 速度和方向 黑光灯诱捕(灯光诱捕) 年龄组成 信息传递 K值(环境容纳量或稳定) 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种群、生态系统,考查对种群特征、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的理解和识记。
(1)人类的活动能够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2)可采用黑光灯诱捕(灯光诱捕)的方法调查趋光性害虫的种群密度,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的依据是年龄组成。
(3)雌、雄老鼠之间可以通过化学信息顺利寻找到对方并成功交配,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信息传递的功能;有限资源的环境中,种群数量不会无限增长,最终种群数量将达到K值(环境容纳量或稳定) 。
(4)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在一个小的生态系统中,不能完成物质循环。
10.(1)2
(2) AABB aaBB(顺序不能颠倒)
(3)3∶2∶3
(4) AABb和AaBb 5
【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详解】(1)根据第2组的杂交结果可知,F2中红花∶粉红花∶白花的比例为3∶6∶7,该比例为9∶3∶3∶1的变式,因此可判断控制该性状的两对基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2)题意显示,某种植物的花色由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基因A控制红色素合成(AA和Aa的效应相同);基因B为修饰基因,BB使红色素完全消失,Bb使红色素颜色淡化,因此红花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粉红花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白花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AaBB、aaBB、aaBb、aabb,在第1组中白花和红花杂交产生的后代均为粉红花,且F2中个体的性状分离比为1∶2∶1,因此子一代粉红花的基因型为AABb,据此可推测,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第2组杂交实验中,子一代粉红花的基因型为AaBb,则亲本中红花和白花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第一组中白花的基因型为AABB,第二组中白花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
(3)由题2可知,第一组中之一代的基因型为AABb,其自交产生的F2个体的基因型为1AABB(白花)、1AAbb(红花)和2AABb(粉红花),该群体自交,后代中红花个体的比例为1/4+1/2×1/4=3/8、粉红花个体的比例为1/2×1/2=1/4、白花个体的比例为1/4+1/2×1/4=3/8,即代中红花∶粉红花∶白花的比例为3∶2∶3。
(4)第2组F1粉红花个体的基因型是AaBb,自交产生的F2中粉红花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开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有AABB、AaBB、aaBB、aaBb、aabb共5种。
11. 氮源 固体 倒置 灭菌后的空白培养基 平板划线法 稀释涂布平板法 杀灭接种环上的微生物 使微生物数目能够随着划线次数的增加而逐步减少,以达到分离的效果
【分析】1、微生物培养基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氮源、无机盐,此外还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pH、特殊营养物质以及氧气的要求.对异养微生物来说,含C、N的化合物既是碳源,也是氮源,即有些化合物作为营养要素成分时并不是起单一方面的作用。
2、微生物常见的接种的方法
①平板划线法:将已经熔化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制成平板,接种,划线,在恒温箱里培养.在线的开始部分,微生物往往连在一起生长,随着线的延伸,菌数逐渐减少,最后可能形成单个菌落。
②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大量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皿表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落。
【详解】(1)培养基中一般都含有水、无机盐、碳源、氮源。根据题中信息,观察的是菌落特征,由此确定所利用的培养基为固体培养基。
(2)为了防止培养皿盖上的冷凝水落入培养基造成污染,应将平板倒置。随机取若干灭菌后的空白培养基进行培养,若一段时间后出现了菌落,则培养基灭菌不合格。
(3)样液接种时通常有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在平板划线法的操作中,接种环在使用前要先灼烧,其目的是杀灭接种环上的微生物,第二次及其后的划线都要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其目的是使微生物量能够随着划线次数的增加而逐步减少,以达到分离的效果。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要求考生能够掌握微生物分离与纯化的方法,能够根据培养基的配方确定培养的类型,结合所学知识准确答题。
12. AaBb、aaBb AaBB、AaBb 1/8 1/3 7:9 紫茎缺刻叶:紫茎马铃薯状叶:绿茎缺刻叶:绿茎马铃薯状叶=2:1:2:1
【分析】1、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
2、分析题干信息∶一对表现型为紫茎缺刻叶(甲植株)和绿茎缺刻叶(乙植株)的亲本进行杂交,子一代番茄中有237株紫茎缺刻叶、82株紫茎马铃薯状叶、239株绿茎缺刻叶、79株绿茎马铃薯状叶,单独分析每一对相对性状,紫茎∶绿茎=1:1、则亲本基因型是Aa、aa ,缺刻叶:马铃薯叶=3:1,则亲本基因型是Bb、Bb,植株甲的基因型是AaBb,植株乙的基因型是aaBb,考虑2对相对性状,子代的表现型比例接近3:1:3:1,因此2对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详解】(1)由分析可知,甲的基因型是AaBb,乙的基因型是aaBb;亲本基因型是AaBb、aaBb,因此紫茎缺刻叶植株的基因型是AaBB、AaBb;
(2)亲本基因型是AaBb、aaBb,杂交子代纯合的绿茎缺刻叶植株所占比例是aaBB=1/2×1/4=1/8;子代绿茎缺刻叶植株的基因型是aaBB :aaBb=1:2,其中纯合子所占比例是1/3;
(3)由于该植株既可以自花传粉,也可异花传粉,自然繁育相当于自由交配,亲本基因型是AaBb、aaBb,子一代Aa: aa=1:1、BB:Bb:bb=1:2:1,自由交配后AA:Aa:aa=1:6:9、BB: Bb:bb=1:2:1,紫茎和绿茎,只考虑A、a,因此紫茎(A_):绿茎( aa ) =7 : 9;
(4)F1中紫茎缺刻叶植株的基因型是AaBB、AaBb,比例为1:2,与绿茎马铃薯状叶aabb杂交,子代绿茎马铃薯状叶aabb所占比例为2/3×1/4=1/6,紫茎缺刻叶植株所占比例为1/3×1/2+2/3×1/4=2/6,紫茎马铃薯状叶植株所占比例为2/3×1/4=1/6,绿茎缺刻叶植株所占比例为1/3×1/2+2/3×1/4=2/6,故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紫茎缺刻叶:紫茎马铃薯状叶:绿茎缺刻叶:绿茎马铃薯状叶=2:1:2:1。
【点睛】本题考查遗传定律的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和应用,把握常见的遗传定律中的分离比及其个体的基因型,能够利用分离定律解决自由组合定律的问题,将多对基因分解为单对利用分离定律的分离比及其关系解决问题。
2022-2023学年宁夏银川市贺兰重点中学高一(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宁夏银川市贺兰重点中学高一(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宁夏银川市贺兰重点中学高一(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宁夏银川市贺兰重点中学高一(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宁夏中卫市高三二模理综生物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宁夏中卫市高三二模理综生物试卷(含解析),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