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初中语文古诗文+现代文阅读常见考点讲解与训练(全国通用)
- 专题11 记叙文阅读之拓展探究(原卷版+解析版)-初中语文古诗文+现代文阅读常见考点讲解与训练(全国通用) 试卷 4 次下载
- 专题12 记叙文阅读之记叙人称(原卷版+解析版)-初中语文古诗文+现代文阅读常见考点讲解与训练(全国通用) 试卷 4 次下载
- 专题02 文言文阅读之概括分析与拓展探究(原卷版+解析版)-初中语文古诗文+现代文阅读常见考点讲解与训练(全国通用) 试卷 4 次下载
- 专题03 文言文阅读之内容理解与概括(原卷版+解析版)-初中语文古诗文+现代文阅读常见考点讲解与训练(全国通用) 试卷 3 次下载
- 专题04 文言文阅读之古诗文比较阅读(原卷版+解析版)-初中语文古诗文+现代文阅读常见考点讲解与训练(全国通用) 试卷 3 次下载
专题01 文言文阅读之比较阅读(原卷版+解析版)-初中语文古诗文+现代文阅读常见考点讲解与训练(全国通用)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01 文言文阅读之比较阅读(原卷版+解析版)-初中语文古诗文+现代文阅读常见考点讲解与训练(全国通用),文件包含专题01文言文阅读之比较阅读-初中语文古诗文+现代文阅读常见考点讲解与训练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专题01文言文阅读之比较阅读-初中语文古诗文+现代文阅读常见考点讲解与训练全国通用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考点01文言文阅读考查热点之比较阅读★[考点概述]所谓文言文比较阅读,就是将内容和形式有一定联系的两则或几则文言材料(或者文言材料和诗词)放到一起,让考生分析比较,求同存异,深入理解材料的内涵和本质。这是课内知识达成和课外迁移能力的综合考查,可以“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思维素质。★[命题特点]比较阅读的命题主要呈现出如下特点:1.就命题材料而言。所选材料可以是文章的片段,也可以是完整的文章;可以是课内篇目,也可以是课外内容;可以是两则材料,也可以三个甚至更多。材料的组合可以是课内文章的比较,可以是课内与课外的比较,也可以是课外内容的比较;可以是同一作者不同文章的比较,可以是不同作者相似作品的比较,也可以是同一题材不同体裁作品的比较,还可以是作家作品和作家事迹的比较。总之,选材内容丰富多彩,组合形式灵活多样。2.就题型设置而言。题型趋于多样,客观选择与主观表述兼顾,越来越注重主观表述题,综合性要求增强,鼓励创新的开放性试题不断涌现。3. 就评价标准而言。感性认识与理性分析兼顾,要求学生能联系实际适当分析;感受理解与语言表达兼顾,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概括表达能力;统一性与差异性兼顾,尊重差异性,提倡多样化,鼓励学生多角度探索、创造性思考。 ★[技巧点拨]1.初读文言文,整体把握其主要内容先浏览全文,明确文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前因后果,分析其关系,以求更准确地理解文章内容。2.落实题目要求和比较的内容阅读相关文字,逐项进行“异中求同”或“同中求异”。3.联系全文,整体分析按题目要求将比较阅读的结果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考查角度应考策略比较文章内容翻译句子,整体感知文意; 概括事件,理清前因后果;明确思路,筛选关键词句。比较主旨情感议论抒情是重点,文章首尾需看清;人生经历要联系,写作背景来参考。比较人物形象从正面描写入手:与人物关联的具体事件;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等;文段中简洁概括人物特征的语句。从侧面描写入手:第三者的语言(评价);作者的评论等。比较写作手法常用写作手法:对比、点面结合、动静结合、衬托、托物言志、正侧面描写结合、烘托渲染、铺垫等。 答题格式:采用了……的手法,生动形象(鲜明、细致等)地写出了……,突出了……的主旨(即“写法+好处十内容+主旨”)比较启示异同首先,要准确、深刻地领会作品的内容、思想和作者的情感倾向。其次,要从作品本身出发,紧扣题目所问进行感悟。 再次,感悟一定要联系实际,尽量从自己的真实感受出发,贴近生活,紧跟时代,有新意。最后,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据,使观点经得起推敲,令人信服。 ★[典型题析]1.求同类。异中求同是常见的比较题,这类试题主要考查考生的聚合思维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一般选择差异较大但本质上又有一定联系的材料,要求考生能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分析、探究、发现并概括材料的共性。例1(广西柳州市、北海市)于是入朝见威王……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选自《 战国策· 邹忌讽齐王纳谏》)吴王欲伐荆,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死!”舍人①有少孺子②者,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③。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④欲取蝉而不顾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⑤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注】 ①舍人:门客,指封建官僚贵族家里养的帮闲或帮忙的人。②小孺子:年轻人。③三旦:三天。④委身曲附:伏着身子紧贴着树枝。⑤务:一心,一定。请比较两篇短文的相同点。(1)从进谏方式看,邹忌与少孺子: (2)从进谏结果看,威王与吴王: 答案:(1)都采用设喻(类比、讽谏)的方式,委婉含蓄地指出君王的过失。(2 )都能接受进谏,并付诸行动。2.求异类。同中求异也是比较阅读中常见的类型,这类试题主要考查考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分析辨别能力。一般选取内容相似的材料,要求考生从表面的相同或相近中发现不同点,从思想感情、人物形象、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写作意图等方面概括出材料的不同之处。例2(江苏省苏州市)予观夫巴陵胜状……得无异乎?(范仲淹《岳阳楼记》)若夫日出而林霏开……而乐亦无穷也。(欧阳修《醉翁亭记》)(1)上面两段文字都写到了景物的变化,作者写这些变化有什么不同的用意?(2)从全文看,欧阳修的“览物之情”,体现了他什么样的思想?他的这种“览物之情”与范仲淹笔下“迁客骚人”们的种种“览物之情”有什么根本的区别?答案:(1)范仲淹以岳阳楼的“气象万千”引发迁客骚人的种种“览物之情”,欧阳修通过一天之间和一年之中的景色变化引出“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的观点。(2)欧阳修的“览物之情”体现了他与民同乐的思想。范仲淹笔下的“迁客骚人”们立足于个人的得失和荣辱,因而他们的种种“览物之情”均以景物的不同而异;欧阳修的立足点是“民”,他与民同乐,把百姓的乐当作自己的乐,把百姓的安居乐业作为自己的理想。这就是他们的根本区别。3.求通类。这类试题主要考查学生由形象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由现象到本质的分析推理能力。一般选取内容上可以相互解读、互为印证的材料,要求考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探究其中的内在联系,找出对应之处或相通之处。例3(河南省)(一)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此之谓失其本心。(节选自《鱼我所欲也》)(二)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①以为养②。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今说景公,景公未之以行③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④也亦甚矣。”令弟子趣驾,辞而行。(节选自《吕氏春秋》)【注】①廪丘:地名。②养:供养之地。③未之行:没有采纳我的主张。④丘:孔子,名丘。孔子为什么不肯接受景公赐给他的供养之地呢?请用文段(一)中的语句回答。答案: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此之谓失其本心)4.概括类。这类试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常常选择一组同类材料,提供同类人物的相关事迹或同类事件的不同侧面,要求考生从规定的角度进行分析、整合、提炼,从而形成一种比较完整概括的认识。例4(江苏省南通市)吴起者,卫人也,好用兵。尝学于曾子。吴起为西河守,甚有声名。魏置相①,相田文②。吴起不悦,谓田文曰:“请与子论功,可乎?”田文曰:“可。”起曰:“将三军,使士卒乐死,敌国不敢谋,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起曰:“治百官,亲万民,实府库,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起曰:“守西河而秦兵不敢东乡③,韩赵宾从④,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起曰:“此三者,子皆出吾下,而位加吾上,何也?”文曰:“主少国疑⑤,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时,属⑥之于我乎?”起默然良久,曰:“属之子矣。”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注】①魏置相:魏国设置相位。②田文:战国时人,曾任魏相,能礼贤下士。③不敢东乡:乡,同“向”。不敢向东侵犯。④宾从:服从、归顺。⑤主少国疑:国君年轻,国人疑虑。⑥属:同“嘱”,委托、托付。阅读《曹刿论战》选段,回答问题。十年春……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魏王在“主少国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之时任用田文为相,请结合选文中鲁庄公的言行,简要分析古代统治者的治国策略。答案:取信于民,善于用人。5.感悟类。这类试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感悟能力和联系实际的分析能力,所选材料或同或异,往往要求考生从思想内容的角度谈感受、体会、启示、看法、建议,在比较中寻求对今天的学习和生活的借鉴意义,以达到古为今用的目的。例5(湖北省黄冈市)【甲】北山愚公者……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节选)【乙】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①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②其一惧;而儿痴,竟不知。虎亦寻卒去。意③虎之食人,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亦无所施欤!《小儿不畏虎》【注】①浣衣:洗衣服 ②庶几:在这里是“希望”的意思。③意:估计。甲文愚公“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乙文二小儿“初生牛犊不怕虎”。对此你有何感想?请简要谈谈。答案:提示:人生有时会面对大山般的艰难险阻甚至是突如其来的灾难,只要我们有信心,有毅力,镇定自若,勇敢无畏,就能克服困难,战胜灾难。6.综合类。以上分类为了分析的方便,已经作了筛选,实际考查时常常是以综合形式出现,从词义、体裁、人物、主旨、感情、手法、句式、修辞、语言、作用、评价等方面全面检测。而且,这种综合几个方面来比较的形式越来越普遍。例6(湖北省江汉油田、潜江市、仙桃市)【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选自《陈太丘与友期》)【乙】郭伋始至行部①,到西河美稷②,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伋 问:“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伋 辞谢之。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 伋请别驾从事③,计日告之。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伋 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④,须期乃入。其为人若此。 (选自《后汉书·郭伋 传》,略有改动)【注释】①郭伋(jí)始至行部:郭伋 刚担任并州牧,首次出巡。行部,出巡。②西河美稷:地名。③别驾从事:部下官吏。④野亭:郊野外的亭子。(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相委而去 杂然而前陈者 B.计日告之 传一乡秀才观之C.遂止于野亭 骈死于槽枥之间 D.其为人若此 安陵君其许寡人(2)文段理解。①甲、乙两文告诉了我们一个同样的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从选材角度看,甲文选取的是友人“无信”“无礼”的反面例子,乙文选取的是__________________的正面例子;从表达方式看,甲文侧重____________,乙文侧重叙述。②从甲、乙两文的故事中,你还得到了哪些新的启示?(就一个或两个故事来谈均可,至少两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C (2)①做人要讲信用(答出“讲信用”之意即可) 郭伋守信(或郭伋不违信于儿童) 描写(或对话描写、语言描写)②答案示例:要有礼貌;要勇于改正错误;要容许别人改正错误;成人要为儿童作出好的表率;对儿童也要说话算数;做人要言行一致。一、(2021·江苏南京)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甲】
臣伏见金陵旧都,地称天险,龙盘虎踞,开扃①自然,六代皇居,五福斯在,雄图霸迹,隐轸②由存,咽喉控带,萦错③如绣,天下衣冠士庶避地东吴,永嘉南迁,未盛于此。(节选自《为宋中丞请都金陵表》,作者:[唐]李白)
【乙】 晨起,凄然如暮秋。过龙湾,浪涌如山,望石头山不甚高而峭立江中,缭绕如垣墙。凡舟皆由此下至建康,故江左有变,必先固守石头,真控扼要地也。自新河入龙光门,城上旧有赏心亭、白鹭亭,在门右。近又创二水亭,在门左,诚为壮观。 (节选自《入蜀记》。作者:[宋]陆游)
【丙】
大江来从万山中,山势尽与江流东。钟山如龙独西上,欲破巨浪乘长风。
江山相雄不相让,形胜争夸天下壮。秦皇空此瘗③黄金,佳气葱葱至今王。(节选自《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作者:[明]高启)
【注】①开扃(jiǒng):开合。②隐轸(zhěn):丰富,众多。③萦错:纵横交错。④瘗(yì):埋葬。 1.图图朗读完三段诗文,拿不准下列句子的停顿,你指出 ( )不合适。(2分)
A.天下/衣冠士庶/避地东吴
B.望石头山/不甚高/而峭立江中
C.自新河/入/龙光门
D.大江来/从万山中,山势尽/与江流东
2.图图觉得乙文中画线句不大好懂,你为他翻译。(2分)
近又创二水亭,在门左,诚为壮观。
3.“天时不如地利”,南京自古地势险要。图图注意到甲文中的“地称天险”“咽喉控带”证明了这一点,你发现乙文中“① ”和丙诗中“② ”也能证明。(从乙文、丙诗中各摘一句填空)(2分)
4.图图发现,三段诗文语言特色不同,给人带来的美感也不一样。你结合诗文中的语句,为图图作了具体解说。(6分) 【参考答案】1.D【解析】此题考查文言诗句的朗读停顿。“大江来从万山中,山势尽与江流东”的意思是,浩荡长江从万山中奔腾而来,山的走势和江水的流向都是由西向东的。前句的主语是“大江”后句的主语是“山势”为主要描写的意象,后面是谓语部分,对前面的主语进行描写,主谓部分应当断开。2.最近又修建了二水亭,在龙光门的左边的确是壮观。【解析】此题考查文言语句翻译。关键词语:创,修建;诚,的确、实在。3.(1)真控扼要地也(2)大江来从万山中【解析】此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信息。作答时只要找到文中表现“地势险要”的句子即可。乙文中“真控扼要地也”的意思是:这是真正的险要之地啊。丙诗中“大江来从万山中”的意思是:浩荡长江从万山中奔腾而来,突出长江地势险要。4.甲文:言辞华丽,颇有气势。如“龙盘虎踞,开扃自然,六代皇居,五福斯在,雄图霸迹,隐轸由存,咽喉控带,萦错如绣”都是四字句,整齐划一气势非凡。“咽喉控带,萦错如绣”运用比喻手法,充分表现了纵横家辩丽横肆的风格。乙文:文字简洁,文笔清隽。如“浪涌如山”“缭绕如垣墙”运用比喻手法,形象生动而且凝练概括地描写波浪和山峰的情状和气势,令人印象深刻。再如“城上旧有赏心亭、白鹭亭,在门右。近又创二水亭,在门左,诚为壮观”句式短促,结构匀整,音节和谐。丙诗:笔调豪放、雄健。开头四句,写目之所见。浩荡长江,从万山千壑中奔流而东,绵延两岸的山势,也随之而宛转东向,只有那龙盘虎踞的钟山,挺然屹立在西边,好像要乘长风,破巨浪,挽大江而向西似的。气势雄伟,器宇轩昂,是江山的传神,也是诗人的写照。【解析】此题考查分析文章的语言风格。作答时先要整体概括风格特点,然后再举例加以分析。对于熟悉的作者可以结合作者一贯的风格特色,再从文章所运用的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句式特点等角度切入。比如甲文的作者李白是浪漫主义风格的代表,这篇文章多用四字句式,又兼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使得文章呈现出辩丽横肆的特点。乙文是游记散文,文章描绘了祖国秀丽多姿的江山勾勒了一幅幅富有诗意的优美画面。比喻手法的运用,能给人以独特的审美感受。丙诗以豪放、雄健的笔调描绘钟山大江的雄伟壮丽在缅怀金陵历史的同时,作者发出深深的感慨,把故垒萧萧的新都,写得气势雄壮;抒发感今怀古之情的同时,又表达了对国家统一的喜悦。【参考译文】【甲】我看金陵旧都,地势险要,犹如龙盘虎踞,开合自然,六朝的皇帝在此定都,五行的福气都凝聚在这里,争雄图霸的古迹留存下来的很多,犹如咽喉一样控制着险要地带,像丝线一样纵横交错。天下的高官士人、平民百姓在东吴躲避战乱,永嘉年间向南迁移,繁盛程度从未超过这里。【乙】早晨起来,凄清冷寂像晚秋的天气。经过龙湾,波浪奔涌像山一样高,远望石头山不很高,笔直地耸立在江中,水汽缭绕,看上去像城墙。所有的船只都要从此下行到达建康,所以江东一旦有变故,一定先坚守石头城,这是真正的险要之地。从新河进入龙光门,城上原来有赏心亭、白鹭亭,在龙光门的右边。最近又修建了二水亭,在龙光门的左边,的确是壮观。 二、对比阅读【甲】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范仲淹《岳阳楼记》(节选)【乙】来焦山有四快事:观返照吸江亭,青山落日,烟水苍茫中,居然米家父子①笔意;晚望月孝然祠外,太虚②一碧,长江万里,无复微云点缀;听晚梵声出松杪③,悠然有遗世之想;晓起观海门日出,始从远林微露红晕,倏然跃起数千丈,映射江水,悉成明霞,演漾④不定。——王士禛《渔洋山人文略》(节选)【注释】①米家父子:指宋代书法家、画家米芾(fú)、米友仁父子。②太虚:指天空。③梵声:诵经声。松杪(miǎo):松树梢。④演漾:荡漾。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沙鸥翔集 集:______(2)郁郁青青 郁郁:______(3)把酒临风 把:______(4)无复微云点缀 无复:______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上下天光,一碧万顷。(2)始从远林微露红晕,倏然跃起数千丈。3.【甲】【乙】两文均描写了______之景,均表达出作者______之情(用原文词语填空)。4.两选文作者的写作意图,有什么不同之处? 【参考答案】1.(1)停息 (2)草木茂盛 (3)持,执 (4)再也没有2.(1)天色湖光相接,一片青绿,广阔无际。(2)开始从远处的林子里稍微露出红色的光芒,忽然间腾跃而起几千丈高。3. 明丽壮阔 快(乐)4.【甲】文先描写了明丽壮阔之景,再由景引出后面的登楼之情,为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作铺垫。【乙】文则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解析】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集:停息。(2)句意:草木茂盛,青翠欲滴。郁郁:草木茂盛。(3)句意:端着酒,迎着风。把:持,执。(4)句意:再也没有微云点缀。无复:再也没有。2.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1)天光:天色湖光;碧:青绿;万顷:广阔无际。(2)红晕:红色的光芒;倏然:忽然间。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和作者情感分析。第一问,概括描写的景色。可提取“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观返照吸江亭,青山落日……太虚一碧,长江万里,无复微云点缀”等句分析,即可归纳出“明丽壮阔”的特点。第二问,在准确理解词意、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各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题干要求提取重要信息。两文均表达出作者的情感,可提取乙文中“来焦山有四快事”的“快”字,或甲文中中“此乐何极”的“乐”字作为答案。4.分析两选文写作意图的不同之处。结合甲文“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这句话可知甲文写景是为了引出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他们是“以物喜,以物悲”,作者由此引出了“不以物喜、不以物悲”的胸襟,进而引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故为下文表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作铺垫;乙文全文都在写景,从“予来游于冬月,江水方落,乃得踏危石于潮汐汩没之中,披剔尽致,实天幸也”可知,作者认为自己得以在潮汐起落之中踏上高高的崖石,仔细而详尽地览阅,实在是很幸运啊,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自然风光的喜爱之情。【参考译文】甲 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连,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游来游去,岸上的香草和小洲上的兰花,草木茂盛,青翠欲滴。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波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在你唱我和地响起来,这种乐趣(真是)无穷无尽啊!(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心胸开阔、心情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端着酒,迎着风,那真是快乐高兴极了。乙 来焦山游览有四件感到畅快的事:在吸江亭看返照,青山落日,映照在烟水苍茫之中,居然像米家父子画的笔意;晚上在孝然祠外望月,天空一碧,长江万里,再也没有微云点缀;听寺院的晚钟声从松梢传出,悠悠然产生超然世外的想法;清晨起床看海门日出,开始从远处的林子里稍微露出红色的光芒,忽然间腾跃而起几千丈高,照射着江水,江水都成一片明亮的红霞,荡漾不定。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专题04 文言文阅读之古诗文比较阅读(原卷版+解析版)-初中语文古诗文+现代文阅读常见考点讲解与训练(全国通用),文件包含专题04文言文阅读之古诗文比较阅读-初中语文古诗文+现代文阅读常见考点讲解与训练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专题04文言文阅读之古诗文比较阅读-初中语文古诗文+现代文阅读常见考点讲解与训练全国通用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6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02 文言文阅读之概括分析与拓展探究(原卷版+解析版)-初中语文古诗文+现代文阅读常见考点讲解与训练(全国通用),文件包含专题02文言文阅读之概括分析与拓展探究-初中语文古诗文+现代文阅读常见考点讲解与训练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专题02文言文阅读之概括分析与拓展探究-初中语文古诗文+现代文阅读常见考点讲解与训练全国通用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12 记叙文阅读之记叙人称(原卷版+解析版)-初中语文古诗文+现代文阅读常见考点讲解与训练(全国通用),文件包含专题12记叙文阅读之记叙人称-初中语文古诗文+现代文阅读常见考点讲解与训练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专题12记叙文阅读之记叙人称-初中语文古诗文+现代文阅读常见考点讲解与训练全国通用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