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2.4* 致云雀授课课件ppt
展开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了解诗人雪莱的相关常识,把握诗歌的写作背景。
反复诵读诗歌,品味诗歌重点词语、句子的内涵及表达效果。
分析意象的特点,把握云雀的象征意义。
评价诗人雪莱的思想感情与观点态度。
雪莱,出生在一个古老而保守的贵族家庭。英国著名作家、浪漫主义诗人,被认为是历史上最出色的英语诗人之一。英国浪漫主义民主诗人、第一位社会主义诗人、小说家、哲学家、散文随笔和政论作家、改革家、柏拉图主义者和理想主义者,受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影响颇深。1811年,诗人因为写作哲学论文推理上帝的不存在,宣传无神论思想,被学校开除。1818年迁居意大利,与拜伦成为好友。1822年7月8日逝世。恩格斯称他是“天才预言家”。代表作有叙事长诗《麦布女王》《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倩契》《西风颂》《致云雀》等。雪莱是英国卓越的积极浪漫主义诗人,他和拜伦被公认为是十九世纪英国诗坛的两颗巨星。
诗人在写这首诗的时候,黑暗恐怖正沉重地笼罩着整个英国。大规模的“圈地运动”使百姓流离失所,大批工人流落街头,到处是弱肉强食;严重的经济危机使国家物价飞涨,工人工资骤降,人民生活贫困;愤怒的工人因此起来罢工,捣毁机器,游行请愿,然而这一切行动均遭到统治阶级的血腥镇压。这种黑暗暴政几乎压得人透不过气来,因此人们对光明和幸福生活的渴盼非常迫切,而雪莱的这首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人们的这一迫切愿望。
1.注意朗读的节奏和情感2.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本诗可以划分成几个层次?
第一部分(第一至第七节):诗人称云雀是“欢乐的精灵”,是对云雀作出总的评价和赞美。
第二节:写出了云雀优美轻盈的美丽美妙的姿态。第三、四节:描写云雀升上晴空迎接朝阳和以一系列欢快明朗的形象。
第五、六、七节:诗人以视觉形象描绘听觉上的优美感受。
第一节:对云雀及其歌声作出总的评价和赞美:称云雀是“欢乐的精灵”。
1.第1 节诗有怎样的作用?
以一声喜悦的问候开篇,把云雀视为“精灵”,是 “从天堂或天堂的邻近”歌唱的,诗人认为云雀是远离凡尘、无比圣洁的,欢声赞美云雀这快乐的精灵不事雕琢的天籁,为全诗定下诚挚热切的抒情基调。
2.第2节中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抓住云雀“飞翔着歌唱”的自身特性和“从地面一跃而上”动作特征,以一个形象的比喻“烈火的轻云”描写云雀不断向上、边飞边鸣的飒爽神姿,亦是诗人蔑视地面(黑暗现实),追求光明与真理,勇于献身理想的精神写照。
3.第3、4 节有什么作用?
承上启下,描写云雀升上晴空迎接朝阳的动作和一系列欢快明朗的形象,感染读者的同时又把读者的思绪引回云雀的歌声。
4.第5-7节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这两个诗节赞颂云雀歌声之美,诗人运用通感修辞,以星光的利箭、明月的清辉之类视觉形象描绘听觉上的优美感受,化抽象为具体。
探究:诗人把云雀比喻为“诗人”“高贵的少女”“金色的萤火虫”“玫瑰”,揣摩诗人通过这些比喻想抒发什么情感?(讨论)
第二部分(第8—11节)云雀是诗人自我形象的写照。
通过比喻把云雀与“光明”“美”“善”融为一体,形象地折射出诗人的思想不为现实所容、不为同胞所理解的处境。少女的歌唱情真意切,萤火虫执着地散发萤光,玫瑰的芳菲令人沉醉,这些比喻从不同侧面,形象、立体地表达了诗人的情怀,传达出他对真善美的向往,以及用创作点亮人精神世界的理想。
第三部分(12节):对云雀歌声的优美品质作出判断。
以晶莹闪烁的草地、春霖洒落的声息、雨后苏醒的花蕾这三个密集的形象带出三个概括性强而准确的形容词:明朗、清新、欢悦。在更高层次上,对云雀歌声的优美品质作出判断。
第四部分: (第十三节到第十五节)探讨美的根源,呼应第一节的“欢乐的精灵”
第十三节:雨后苏醒了的花蕾虽然明朗、欢悦,但还没有云雀歌声的美妙。第十四节:诗人赞颂云雀的歌声是神圣的极乐音流。第十五节:诗人认为,世界上许多有名的歌声,都没有云雀的歌声那般美妙动听。
在这三节诗中,诗人认为“爱情或醇酒的颂歌”、“赞婚的合唱”、“凯旋的欢歌”都是“空洞的浮夸”、“总有着贫乏”,都不能与云雀的歌唱相比,诗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看法呢?(讨论)
雪莱认为,没有高尚的思想、情操,便无从创造美的艺术作品。“赞婚的合唱”和“凯旋的欢歌”之所以必定贫乏,是因为在他看来,传统的婚姻制度不过是人压迫人的秩序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带来“凯旋”的战争和暴力本身则是“一切罪恶的根源”。 第15节提出了艺术与生活和自然的关系。雪莱认为,艺术是生活的“维妙惟肖的再现”。
第五部分:(第十六节到第十七节)诗人解读能够始终乐观豁达的重要原因。
第十六节:云雀的歌声有爱,却从不知晓过分充满爱的悲哀。第十七节:雪莱认为有理性的人不惧死亡,应该造福人类,创造生命的价值。
第六部分: (第十八节到第二十一节)诗人歌颂自然以反衬人类社会的丑恶的一面和人的不幸
第十八节:我们最美的音乐,往往也是最能倾诉哀思的曲调。第十九节:诗人感叹自己不知道怎样才能接近于云雀的欢愉。第二十节:诗人对云雀歌声的美妙的概括,表明艺术作品美妙富饶是因为作者具有不凡的品质。第二十一节:诗人以感叹的口吻表达了他的愿望和抱负。
从第18—19节这两节诗中我们是否读出了处于尘世中的作为凡人的我们自己?读出了什么?
我们 经常庸人自扰,虽有欢笑,更有“苦恼”“憎恨”“傲慢”和“恐惧”这些负面的情感。我们无法像云雀那样总是“欢笑”。
第20—21节如何评价云雀,结尾抒发了作者什么情感
第20节对云雀歌声的美妙进一步概括,同时表明,艺术作品之所以美妙而富饶,是因为作者具有脱俗不凡的品质,高超的艺术技巧只能为“鄙弃尘土”的艺术大师所用。 “鄙弃尘土”,既指云雀“从地面一跃而上”,也指摆脱陈腐、庸俗的思想感情的拘束。 呼应第1节的暗示:此曲只应天上有。 最后,诗人以感叹的口吻表达了他的愿望和抱负。云雀所熟知的欢欣,就是和美好的理想、高尚的情操、对于同类真挚强烈的爱联系在一起的欢欣。
诗歌中的“云雀”有什么特点?如何理解“云雀”这一形象?
诗中云雀这一形象,并不纯然是自然界中的云雀,而是诗人的理想自我形象或诗人理想的形象载体。诗人和云雀在许多方面都很相似。云雀的振翅高飞,体现了诗人的执着奋进、愤世嫉俗的态度。云雀的隐形不漏、播撒歌声,体现了诗人不求名利。云雀代表了光明、欢乐、自由、对生活充满的热爱。这一意象是诗人理想化中的自己,展示出浪漫主义时代的理想形象。 诗人通过云雀这一意象,表达自己追求光明、蔑视黑暗以及向往理想世界的情感。
诗人描绘云雀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诗中云雀这一形象,并不纯然是自然界中的云雀,而是诗人的理想自我形象或诗人理想的形象载体。诗人和云雀在许多方面都很相似:追求光明,蔑视地面,向往理想的世界。所不同的只是诗人痛苦地感受到理想与现实间的巨大差距,而这个差距对云雀是不存在的。从诗的整个调子中可以看出,雪莱虽感受到理想遥远的痛苦,仍以不断飞升的积极情绪去超越感伤。诗人通过云雀这--形象,表达自己追求光明、蔑视黑暗以及向往理想世界的情感。
《致云雀》是一首典型的浪漫主义诗歌,它是如何表现浪漫主义特征的?
浪漫主义:浪漫主义是文艺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与现实主义同为文学艺术上的两大主要思潮。作为创作方法,浪漫主义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
《致云雀》的浪漫主义的手法明显,无论是类比手法、还是对比手法,其目的都是将云雀作为一种作者心中光明、欢乐、纯粹的象征进行热情歌颂。诗歌始于赞美、终于感叹,诗中的云雀是欢乐、光明、美丽的象征,所表达出的也是作者追求理想、蔑视黑暗、向往光明的思想感情。
《致云雀》全诗无一处不写云雀,同时,无一处不有雪莱的自我,是诗人理想化的自我写照。《致云雀》是雪莱抒情诗中的精品,几乎融入了雪莱全部的个性气质、道德观念和精神境界。这首诗借助云雀翱翔天际的情景,体现了雪莱美好、公正的社会理想,抒发了雪莱对快乐、光明、自由的深情向往。
①诗歌在艺术表现上很见功力,文字洗练,节奏感强,风格清丽明快,而且文章有种雄浑磅礴、大开大阖而又圆融内敛的气势。诗歌充满活力和锐气,有一种前进的力量。②雪莱十分重视艺术的社会意义,认为艺术的创造是根据正义和美的原则来促进生活的改造。诗人渲染高尚的情操,是为了引起读者普遍的激动,抒写对于美德的渴望,是为了唤醒人们对于卑劣欲念不能相容的强烈感情。③诗人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热情地赞颂了云雀。在诗人的笔下,云雀是欢乐、光明、美丽的象征。④诗人运用比喻、类比、设问的手法,对云雀加以描绘。他把云雀比作诗人,比作深闺中的少女,比作萤火虫,使云雀美丽的形象生动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诗人把云雀的歌声同春霖洒落的声息、赞婚的合唱、凯旋的欢歌相比,突出云雀歌声所具有的巨大力量。
语文必修 上册2.4* 致云雀教案配套课件ppt: 这是一份语文必修 上册2.4* 致云雀教案配套课件ppt,共1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自学目标,认识作者,★文学特点,★个人思想,写作背景,自我诵读,诗歌赏析,主题内容,分节解析,艺术特色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人教统编版2.4* 致云雀授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统编版2.4* 致云雀授课课件ppt,共3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致云雀,作者简介,文化身份,经历创作,文学特色,写作背景,诗歌阅读“四部曲”,初读感知,美丽欢快,顽强的生命力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2.4* 致云雀获奖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2.4* 致云雀获奖ppt课件,共3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作家作品,初读文本,研读文本,拓展练习,检查预习情况词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