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浙江省台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三地理下学期二模试题(Word版附解析)

    浙江省台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三地理下学期二模试题(Word版附解析)第1页
    浙江省台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三地理下学期二模试题(Word版附解析)第2页
    浙江省台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三地理下学期二模试题(Word版附解析)第3页
    还剩1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浙江省台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三地理下学期二模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浙江省台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三地理下学期二模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戈壁形成的主要过程依次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台州市2023届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评估试题
    地 理
    2023.4
    一、选择题Ⅰ(本大题共20小题, 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戈壁是指地面由砾石组成的荒漠。某老师随科考人员在柴达木盆地边缘洪积扇上拍摄了戈壁照片(如图所示),并捡到若干珊瑚化石。完成下列小题。

    1. 戈壁形成的主要过程依次为( )
    A. 流水沉积 风力侵蚀 B. 流水侵蚀 风力沉积
    C. 风力沉积 流水侵蚀 D. 风力侵蚀 流水沉积
    2. 与珊瑚繁盛时期相比,目前该地区( )
    A. 莫霍面较浅 B. 地势较低 C. 气候较干 D. 温差较小
    【答案】1. A 2. C
    【解析】
    1题详解】
    戈壁通常是荒漠中的吹蚀区中的各类沉积物,比如流水堆积作用形成的山前洪冲积平原面上的洪积物、冲积物等,经过强劲的风力侵蚀作用,细粒砂与粉尘被吹掉,留下粗大的砾石,成片覆盖于地面形成砾漠,根据题干信息可知,该戈壁处在柴达木盆地边缘洪积扇上,首先受到流水沉积作用,再受到风力侵蚀作用,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题详解】
    珊瑚繁盛时期说明该处处在浅海地区,后经历地壳抬升等作用,形成戈壁,目前该区域处在我国第二阶梯处,地势较高,地壳厚度大,莫霍面较浅海时期深,AB错误;该处现在深居内陆,气候干旱,昼夜温差大,大陆性强,C正确,D错误。故选C。
    【点睛】科学家们在地球内部33千米和2900千米两处,分别发现地震波传播速度急剧变化,说明在这两个地方,物质差异很大,存在两个间断面。位于33千米处的称莫霍面,这个面以上是地壳,以下是地幔;位于2900千米处的称古登堡面,这里是地幔同地核的分界面。这两个面把地球内部分成层次分明的三个主要同心层,即地壳、地幔和地核。
    读海洋温差能发电系统原理图。完成下列小题。

    3. 我国最有利于温差能发电的海区是( )
    A. 南海 B. 东海 C. 黄海 D. 渤海
    4. 该发电系统中物质与能量流动更类似于( )
    A. 三圈环流 B. 地质循环 C. 大洋环流 D. 水循环
    【答案】3. A 4. D
    【解析】
    【3题详解】
    读原理图分析可知,海水温差能的利用主要是利用海水表层的热源和深层冷水的冷源之间的温度差来发电。表层的水温越高,热能越丰富,表层和深层的温差越大,能源越丰富。低纬度地区,海水的温度较高,是最有利于海水温差发电的海域,所以我国最有利于温差能发电的海区是南海,A正确,BCD错误。故选A。
    【4题详解】
    该发电系统借助热海水产生汽化,带动发电机,利用冷海水凝结重复利用,与水循环中水发生相态变化,周而复始类似,D正确;三圈环流是由于太阳辐射分布不均、地转偏向力,引起的大气运动,不涉及相态变化,A错误;地质循环是岩石圈和其下的软流层之间存在着大规模的物质循环,与发电系统并不类似,B错误;大洋环流主要有风海流、密度流、补偿流,与发电系统中物质与能量流动不类似,C错误。故选D。
    【点睛】海水温差发电清洁无污染;可再生;发电量较稳定。缺点:技术要求高;投资成本高;能量密度小,能源转换效率低;占据海洋生物的生存空间。
    暴雪后形成的积雪,对可见光是差的吸收体,但对于来自地球表面的红外(热)辐射是很好的吸收体和放射体(吸收率可达95%),因此会影响地温和气温。完成下列小题。
    5. 积雪对当地气温和地温的主要影响是( )
    ①导致白天气温较低 ②导致白天气温较高
    ③加快夜间地温下降 ④延缓夜间地温下降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6. 暴雪天气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最可能是( )
    A. 加剧农作物病虫害 B. 增加农区沙尘天气
    C. 减小农田土壤湿度 D. 破坏农业基础设施
    【答案】5. B 6. D
    【解析】
    【5题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可知,积雪对可见光是差的吸收体,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积雪反射可见光,大气吸收较弱,导致白天气温较低,①正确,②错误;夜晚地面向外辐射出地面辐射,积雪对于来自地球表面的红外(热)辐射是很好的吸收体和放射体,使得低温下降较缓慢,积雪延缓夜间地温下降,③错误,④正确,B正确,ACD错误。故选B。
    【6题详解】
    暴雪天气气温低,能够杀死害虫,减少农作物病虫害,A错误;降雪天气能够覆盖地表,减少沙源出露,减少农区沙尘天气,B错误;雪融化成水,能够增加农田土壤湿度,C错误;积雪过多,会压坏房屋,破坏农业基础设施等,D正确。故选D。
    【点睛】暴雪天气对农业的影响:1、越冬作物:持续的低温雨雪天气,使前期正常偏湿的农田土壤增加了过多的水分,不利于越冬作物根系生长,同时对一些早播油菜造成冻害。2、大棚蔬菜:降雪时间过长、积雪过厚,降低了棚内温度和透光性,甚至造成大棚坍塌,大棚蔬菜受冻,用于早春栽培的幼苗冻死。3、牲畜家畜:寒冷天气使牲畜大量失热,增重速度下降,幼畜、病弱畜、家禽往往经不起寒流降温而造成死亡。一些简易圈舍坍塌,牲畜被砸死。4、林木:因积雪过厚造成竹、木、果树枝条被雪压裂、压断和压倒。
    有专家建议南水北调东线方案由“单线”变“双线”,修建西干线,将东线部分水量分流到引黄入冀补淀工程,再经该工程调入白洋淀。后续再由白洋淀北调水量到北京。下图为华北平原三大调水工程路线图。完成下列小题。

    7. 南水北调东线“双线”方案的提出,主要是基于受水区( )
    A. 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质的要求提高 B. 沿线不合理用水导致盐碱化严重
    C. 国土空间开发利用格局发生变化 D. 人口增加对水资源的需求量激增
    8. 将东线水引入“引黄入冀补淀”工程对雄安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是( )
    A. 提高供水稳定性 B. 扩大用水广泛性
    C. 缓解输水矛盾性 D. 维持生物多样性
    【答案】7. C 8. A
    【解析】
    【7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南水北调东线“双线”方案是将东线部分水量分流到引黄入冀补淀工程,再经该工程调入白洋淀。后续再由白洋淀北调水量到北京,再结合图可知,雄安新区位于白洋淀周边,由于北京产业结构调整,建设雄安新区,会增加此区域的需水量,故因国土空间开发利用格局发生变化,南水北调东线提出“双线”方案,C正确,ABD错误;故选C。
    【8题详解】
    将东线水引入“引黄入冀补淀”工程对雄安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在于提高供水稳定性,保障生产、生活用水,A正确;用水途径并无变化,故不能扩大用水广泛性,B错误;缓解的是用水矛盾,C错误;维护生物多样性属于生态可持续,不属于经济可持续,D错误;故选A。
    【点睛】南水北调的意义在于通过跨流域的水资源优化配置,从根本上改变了受水区供水格局,改善用水水质,提高供水保证率,保障受水区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近年来,武汉湿地面积和数量不断减少,破碎化趋向日益凸显。专家提出基于地理信息技术来及时掌握湿地生态服务价值变化。完成下列小题。
    9. 武汉湿地破碎化趋向导致其生态服务价值下降最显著的是( )
    A. 调节气候 B. 调蓄洪水 C. 固碳释氧 D. 旅游休闲
    10. 地理信息技术服务于湿地研究,主要是利用( )
    A. 地理信息系统监控湿地面积变化 B. 遥感技术监测湿地水质变化状况
    C. 北斗卫星导航进行湿地资源普查 D. 遥感技术建立数据库和空间分析
    【答案】9. B 10. B
    【解析】
    【9题详解】
    武汉湿地面积和数量不断减少,破碎化趋向日益凸显,湿地受气候变化、人类活动呈现出减小趋势,湿地在调节气候、 调蓄洪水、 固碳释氧、 旅游休闲均呈现出下降趋势,最显著的是调蓄洪水,湿地减少使得调蓄洪水能力减弱,夏季降水增多,易出现洪涝灾害,调蓄洪涝价值下降最显著,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0题详解】
    地理信息系统主要用于处理地理信息,无法持续监控湿地面积变化,可以建立数据库和空间分析,AD错误;遥感技术可以大范围观测湿地变化情况,通过湿地反射的电磁波进行水质判断,B正确;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主要用于定位、导航等,无法进行湿地资源普查,C错误。故选B。
    【点睛】“3S”技术的判别:(1)“点”与“面”判断:①GNSS的最大特点是工作对象是“一个点”或“多个点”。在“3S”技术中选取适当手段时,如果是“点”则选用GNSS。②RS和GIS的工作对象是“面”,如果是“面”则需看突出的是监测方面还是需处理、计算才能得出的结果,若要监测则应选用RS技术。(2)“想”与“看”区分RS与GIS:“想”即对“事象”的发展变化进行预测、评估,需要计算、思考,凡是需要“想”的选用GIS。只“看”不用“想”的选用RS。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的岩石圈被断裂构造带分割为六大板块。下图为世界某区域板块边界略图。完成下列小题。

    11. 图中四地断裂构造带属于海岭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2. 甲地人口稀少的气候原因是( )
    A. 湿热 B. 干热 C. 冷湿 D. 干冷
    【答案】11. D 12. B
    【解析】
    【11题详解】
    阅读世界某区域板块边界略图,图中展示的板块为印度洋板块、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南极洲板块,结合所学知识,①、 ②、 ③处在板块的碰撞地带,形成岛弧,ABC错误;④处在板块张裂地带,形成海岭,D正确。故选D。
    【12题详解】
    甲处在澳大利亚西侧,南回归线穿过,加之寒流流经,形成热带沙漠气候,气候特征呈现出干热特征,不适宜人类生存,所以甲地人口稀少的气候原因是干热,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气候对人口分布的作用可用气温和降水两个指标来说明。除大陆内部的干旱区以及高山区以外的温带地区,水热条件适于作物生长和人民生活,所以成为世界人口最稠密地区。
    读世界局部区域图。完成下列小题。

    13. 黑海盐度低于爱琴海的主要影响因素有( )
    A. 洋流气候 B. 洋流海域轮廓
    C. 纬度径流 D. 径流海域面积
    14. 甲处有欧洲现存最大的天然湿地,是湖泊、芦苇荡、草地、原始橡树林的混合地带。该地自然景观的分布体现了( )
    A. 经度地带性规律 B. 地方性分异规律
    C. 垂直分异规律 D. 纬度地带性规律
    【答案】13 C 14. B
    【解析】
    【13题详解】
    海水盐度因海域所处纬度位置不同而有差异,主要受纬度、河流、入海径流、洋流等的影响,爱琴海与黑海受岛屿、陆地包围,受洋流影响较小,AB错误;黑海纬度较高,太阳辐射量小,蒸发较小,受河流径流注入影响,使得盐度低于爱琴海,主要影响因素为纬度、径流,C正确;海域面积对海水盐度影响较少,盐度受海域的封闭程度影响,D错误。故选C。
    【14题详解】
    经度地带分异规律也叫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在同一纬度地带内,降水量往往从沿海到内陆逐步降低,从而出现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该地自然景观的分布不能反映,A错误;垂直分异规律又叫从山麓到山顶的地域分异规律,形成原因是由于水热状况的变化,主要受到高度的影响,在海拔较高的低纬度山地比较典型,该处海拔较低,不符合题意,C错误;纬度地带分异规律是由于太阳辐射随纬度不同而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导致地球表面热量由赤道向两极逐渐变少,纬度地带性景观多平行于纬线呈东西向分布,并且随着纬度的高低呈南北向的交替变化,该地自然景观的分布不能反映,D错误。地方性分异规律,是在自然地带内部在地方地形和地面组成物质以及地方气候的影响下,自然环境的组成成分及自然地理综合体的局部分异现象,该地受河流进入黑海影响,在河口处形成湿地(湖泊、芦苇荡等),不是地带性分异规律,为地方性分异规律,B正确。故选B。
    【点睛】大陆水平自然带是纬度地带性和经度地带性两种规律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前者占优势的地区,自然带沿纬线方向伸展;后者占优势的地区,自然带沿经线方向伸展;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分布随高度而变化。
    下图为某地构造油气藏地质图。完成下列小题。

    15. 图中四处油气藏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②④ C. ④③②① D. ④③①②
    16. 有关断层对②处油气藏的影响,评价正确的是( )
    A. 断面阻隔,便于集聚 B. 断面较陡,便于运移
    C. 断通地面,不易散逸 D. 断层藏油,易于开采
    【答案】15. D 16. A
    【解析】
    【15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沉积岩中位置靠下的岩层先形成,位置靠上的岩层后形成。根据断层左右岩层对应关系判断,④所在岩层形成时位置最靠下,最先形成;③所在岩层位于④所在岩层以上,在①②所在岩层以下,故形成晚于④,早于①②;①②位于同一岩层,油气应分布于背斜处,即①处,而②处不是背斜,本不应该有油气分布,但形成断层后,断面阻隔油气向右侧移动,因此聚集于断层左侧,其形成晚于①。故选D。
    【16题详解】
    结合上题分析,断层面阻隔油气向右侧移动,使油气聚集于断层左侧,A正确;结合A项分析,断面阻隔油气运移,B错误;断层直通地面时,油气易散逸,C错误;断层附近地质不稳定,不利于开采,D错误。故选A。
    【点睛】油气资源一般形成于沉积岩中,而沉积岩的岩层往往先沉积的在下,后沉积的在上,可以以此来判断岩层的新老。
    读我国粮食消费结构近年现状及未来预测图。完成下列小题。

    17. 图示信息表明我国未来( )
    A. 整体消费结构变化大 B. 人均消费量波动下降
    C. 口粮消费量刚性增长 D. 禽畜养殖业发展较快
    18. 针对当前粮食消费的变化趋势,我国应该( )
    ①加强农业科技应用 ②减少粮食进口 ③控制人口增长 ④提高耕种积极性
    A. ①④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②
    【答案】17. D 18. A
    【解析】
    【17题详解】
    结合体图示可知图中是我国粮食消费结构近年现状及未来预测图。该图预测我国未来的粮食需求总量继续增长,但口粮需求减小,饲料粮需求增加,整体消费结构有变化,但变化不大,A错误;我国人口老龄化,总人口减少,但人均消费并没有下降,B错误;口粮消费量下降,C错误;饲料粮需求增加表明禽畜养殖业发展较快,D正确。故选D。
    【18题详解】
    针对我国当前粮食消费的变化趋势,我国应加强农业科技应用提升粮食单产来保障我国粮食安全,①正确;我国粮食需求量大,减少粮食进口不可取,②错误;我国现在老龄化严重,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不需要控制人口增长,③错误;我国需要提高农民耕种积极性,减少耕地撂荒,④正确。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我国需要通过各种措施提高粮食产量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主要措施有:发展农业技术,提高粮食单产;保护耕地,保证粮食种植面积;兴修水利,防灾减灾;加强国际合作等。
    各地潮汐的时间受地理位置、地形、潮流等因素的影响而不尽相同,但主要与日、月、地三者的位置相关。一次潮汐周期的时间间隔约为12时24分。下表为某地(122.5°E, 37.5°N)3月26日(农历二月初五),潮汐表。完成下列小题。
    高低潮
    第一次高潮
    第一次低潮
    第二次高潮
    第二次低潮
    潮时
    T2
    7:50
    T2
    20:14

    19. 该日第二次出现高潮时,日、月在天空的位置是( )
    A. B.
    C. D.

    20. 能正确表示该地2-3月昼夜变化状况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19. C 20. C
    【解析】
    19题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可知,该日为农历二月初五,月相为娥眉月,月面朝西,娥眉月日出后月出,日落后月落,与太阳同在天空,C正确,A为新月,出现在农历初一,B为残月出现在农历月末,D也为娥眉月,月面朝东,出现在农历二十五或二十六,ABD错误。故选C。
    【20题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可知,该地处在北半球,2-3月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穿过赤道,北半球昼渐长,在3月21日昼夜平分,昼长为12小时,3月21日以后昼长超过12小时,能正确表示该地2-3月昼夜变化状况的是③,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月球绕地球运动,使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的相对位置在一个月中有规律地变动。因为月球本身不发光,且不透明,月球可见发亮部分是反射太阳光的部分。只有月球直接被太阳照射的部分才能反射太阳光。我们从不同的角度上看到月球被太阳直接照射的部分,这就是月相的来源。
    二、选择题Ⅱ (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21.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北西伯利亚50万平方千米的区域内湖泊数量减少了近11%,其中至少有125个湖泊永久消失。完成下题。
    1.北西伯利亚湖泊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
    A. 蒸发增强 B. 降水减少 C. 冻土融化 D. 泥沙淤积
    【答案】C
    【解析】
    【详解】全球气候变暖,使得冻土融化,失去冻土层的阻隔湖泊水下渗进入地下,湖泊消失减少,冻土融化是北西伯利亚湖泊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C正确;全球气候变暖,高纬度地区蒸发呈增强趋势,降水呈增加趋势,受降水补充,蒸发增强不是湖泊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AB错误;泥沙淤积会使得湖盆变浅,但不是大面积湖泊消失的原因,D错误。故选C。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的重大决策部署。下图为安徽省乡村振兴的五种产业创新模式。完成下列小题。

    22. 创新乡村振兴模式将有助于( )
    A. 摒弃乡土文化 B. 减少金融投入
    C. 缩小城乡差距 D. 改造生态环境
    23. 评估显示“互联网+”产业模式对乡村振兴的促进作用最大,这反映了其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
    A. 科技创新 B. 市场规模 C. 政策支持 D. 产业升级
    【答案】22. C 23. A
    【解析】
    22题详解】
    创新乡村振兴模式是在保护和传承乡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不会摒弃乡土文化,A错误。读图可知,创新乡村振兴模式会增加金融投入,B错误。创新乡村振兴模式可以促进乡村的经济发展和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从而缩小城乡差距,C正确。创新乡村振兴模式将有助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而不是改造生态环境,D错误。故选C。
    【23题详解】
    “互联网+”产业模式利用信息和互联网平台,使得互联网与乡村产业进行融合,通过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为乡村振兴注入科技动力,评估显示“互联网+”产业模式对乡村振兴的促进作用最大,这反映了其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科技创新,A正确,市场规模、政策支持、产业升级不是该模式最关键的影响因素,BCD错误,故选A。
    【点睛】乡村振兴的意义:1、缓解城乡、社会发展不平衡问题,2、应对三农问题,3、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下图为北半球不同季节,盛行风在东西方向分量的风速空间分布图。图中E代表东向分量,W代表西向分量。完成下列小题。

    24. 图1所示季节及造成两图差异的根本原因是( )
    A 夏季 气压带风带移动 B. 冬季 气压带风带移动
    C. 夏季 太阳直射点移动 D. 冬季 太阳直射点移动
    25. 北纬30°附近气流下沉的原因主要是高空( )
    ①受太阳辐射少,空气收缩下沉 ②北上气流辐射冷却,增密下沉
    ③北上气流偏为纬向,堆积下沉 ④北上气流转为经向,辐合下沉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答案】24. D 25. B
    【解析】
    【24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在东西方向上风速为0,图1反映出赤道低气压带南移,说明处在北半球的冬季,图2反映出赤道低气压带北移,说明北半球处在夏季,造成两图差异的根本原因是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移动,使得气压带风带移动,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5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纬30°附近气流下沉主要是受动力因素影响,北纬30°附近接受太阳辐射较多,①说法错误;在高空,北上气流向外产生辐射,温度降低,密度增加下沉,②正确;北上气流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偏转成纬向(西风),堆积下沉,③正确,④错误,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气压带和风带在一年内做周期性的季节移动。在北半球,与二分日相比,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大致是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5分)
    26.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近期,阿根廷政府正式发布“可持续交通计划”。该计划制定了面向2030年的阿境内陆、水、空运和货、客运路线图,推动清洁能源在交通领域的使用,从源头到终端全面提升交通基础设施、运输装备和运输组织的绿色水平。下左图为南美局部区域图。
    材料二 紫外线指数,一般是指中午前后,太阳在天空最高位置时,到达地球表面的紫外线辐射对人体可能造成的损伤程度。紫外线指数变化范围用0-15的数字来表示。下右图为A、B两地的平均紫外线指数年内分布图。

    (1)AB两地紫外线指数均较高,其主要影响因素分别是:___、___;请简析两地5-7月紫外线指数相对较低的共同原因___。
    (2)指出甲铁路线建设过程中在自然方面可能遇到的主要挑战。
    (3)说明“可持续交通计划”对提升阿根廷交通“绿色水平”的意义。
    【答案】(1) ①. 地势 ②. 纬度 ③. 处于冬半年,太阳高度较低,太阳辐射较弱
    (2)地势起伏大;地质灾害多发;生态脆弱;跨越河流多。
    (3)优化交通运输方式和线路布局,提高综合运输效率;改善能源结构,促进节能减排;促进科技创新。
    【解析】
    【分析】本题以南美局部区域图等为材料,涉及紫外线指数的影响因素、交通运输布局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地理信息、调动地理知识的能力,培养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读图可知,A地位于地势高的山地地区,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紫外线较强,紫外线指数高;B地纬度较低,太阳辐射较强,紫外线指数高。5-7月为南半球的冬半年,太阳高度较低,太阳辐射较弱,因此两地5-7月紫外线指数相对较低。
    【小问2详解】
    读图可知,甲铁路穿越山地地区,地势起伏大,地形复杂多样;该地区位于板块活跃地带,地质灾害多发;该地区生态环境脆弱,保护压力大;该铁路线跨越多条河流,建设难度大。
    【小问3详解】
    可从交通运输效率、节能减排、科技进步等角度分析。“可持续交通计划”制定了2030年的阿境内陆、水、空运和货、客运路线图,全面提升交通基础设施、运输装备和运输组织的绿色水平,能够优化该国交通运输方式和线路布局,提高综合运输效率;该计划的实施将推动清洁能源在交通领域的使用,从而减少能源进口,节省进口开支,改善能源结构,促进节能减排。该计划的实施会促进阿根廷发展可持续交通产业的能力,促进科技创新,促进本国工业产业升级。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乌江是长江上游南岸最大支流,流域内水域面积2018年比2000年多106.02km2,增加28.89%。左图为乌江流域图。
    材料二 乌江流域石漠化严重,当地推行“封山育林”等措施,治理成效不大显著。为了实现乡村振兴、脱贫攻坚,贵州省大力推进建设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实施“小特精多奢”和的发展战略。右图为石漠化景观图。


    (1)从热力性质差异角度,说明乌江水域变大对当地冬季降水的影响。
    (2)从土壤特性的角度,分析石漠化地区“封山育林”难度较大的原因。
    (3)简述贵州农业实现“奢”的战略思路。
    【答案】(1)水体热容量比陆地大,冬季水域温度相对更高,对流运动增强,导致降水量增加。
    (2)地形崎岖,土壤侵蚀强,土层较薄;喀斯特地貌水分下渗严重,土壤含水量低。
    (3)发展绿色(或有机、生态)农业,打造品牌;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依靠科技,提升品质。
    【解析】
    【分析】本题以乌江流域石漠化相关材料为背景,设置3道题目,知识点涉及热力环流、石漠化治理措施、农业发展的方向与措施等内容,考查学生地理知识的迁移与调动能力,蕴含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乌江水域变大对当地冬季降水的影响主要从热力性质差异角度分析。水体热容量比陆地大,乌江水域变大使得冬季水域温度相对更高,进而影响蒸发、气流运动,对流运动增强,气流受热上升遇冷凝结,导致乌江水域冬季降水量增加。
    【小问2详解】
    根据题目要求,石漠化地区“封山育林”难度较大的原因主要从土壤发育程度,土壤物理性质角度分析。石漠化地区,地形崎岖,降水量较大,受雨水冲刷,土壤侵蚀强,土壤发育程度低,土层较薄,树木较难扎根生长;从土壤保水、保肥能力角度分析,喀斯特地貌水分下渗严重,土壤含水量低,土壤保水能力差,喀斯特地区石灰岩广布,土壤矿物质少,土壤贫瘠,保肥能力差,植物较难生长。
    【小问3详解】
    贵州农业实现“奢”的战略思路主要从提升知名度、延长产业链、扩大销售市场角度分析。根据当地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发展绿色(或有机、生态)农业,打造品牌,提升产品知名度,扩大销售范围;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丰富产品门类;选育良种,依靠科技,提升农产品品质,迎合消费者喜好。
    2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作为唯一一个全境位于黄河流域的省份,宁夏既有区位优势,也面临生态脆弱等挑战。近期国家部署并支持宁夏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下图为宁夏资源与状况图。

    材料二 下表为2018—2021年宁夏供水与用水结构变化表。
    年份
    总供水量(亿立方米)
    当地水供水量
    (亿立方米)
    黄河水供水量
    (亿立方米)
    用水量
    (亿立方米)
    地表水
    地下水
    再生水
    水量
    其中灌溉水量
    农业
    工业
    生活
    2018
    66.18
    1.50
    6.14
    0.28
    58.26
    55.87
    56.30
    4.34
    3.31
    2019
    69.90
    0.69
    6.81
    0.39
    62.01
    60.10
    59.60
    4.40
    3.00
    2020
    70.21
    0.83
    6.14
    0.46
    62.77
    60.52
    58.64
    4.19
    3.71
    2021
    68.09
    1.12
    5.65
    0.54
    60.78
    56.71
    56.86
    4.24
    3.67

    (1)指出宁夏社会经济核心区域与天然来水的空间差异。
    (2)根据表格信息,概括宁夏水资源利用特点。
    (3)从水安全角度,分析宁夏保护耕地资源的主要措施。
    (4)简述先行区的设立对宁夏及黄河流域发展的重要作用。
    【答案】(1)经济重心位于宁夏北部,黄河(宁夏段)下游;而降水量自东南向西北递减(或南多北少),且黄河(宁夏段)流量总体逐渐减少。
    (2)用水结构失衡;对黄河水的依赖程度较高;农业用水比重大(或工业、生活用水量占比较小);当地水资源循环利用率低;地下水开采过多。
    (3)①兴修水利,减轻耕地灾毁;②科学用水,减轻土壤盐碱化;③减少灌溉水源污染,保障耕地安全。
    (4)保障流域生态安全;促进流域协同发展;促进宁夏绿色低碳循环(或高质量)发展。
    【解析】
    【分析】本题以宁夏水资源使用情况为背景,设置4道题目,知识点涉及水资源利用特点、耕地资源的保护、设立先行区的意义等内容,考查学生地理知识的迁移与调动能力,蕴含综合思维、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阅读宁夏资源与状况图可知。宁夏的省会、灌溉农业区集中在宁夏北部地区,说明经济重心位于宁夏北部,处在黄河(宁夏段)下游;阅读等降水量线,降水量自东南向西北递减(或南多北少),受雨水补给,黄河(宁夏段)流量总体逐渐减少。
    【小问2详解】
    阅读表格信息,从用水量方面看,农业用水比重大,远超工业、生活用水量,反映出宁夏用水结构失衡,主要用于农业灌溉;从当地供水量与黄河供水量方面看,黄河供水量明显超过当地供水量,说明宁夏对黄河水的依赖程度较高,从当地水供水量来看,再生水量小,地下水量多,说明当地水资源循环利用率低使得再生水量小,地下水开采过多,地下水量多。
    【小问3详解】
    宁夏保护耕地资源的主要措施从水利工程、节水农业、水质角度分析。①宁夏地区农业为灌溉农业,兴修水利,能够保障水资源供给,减轻耕地灾毁;②宁夏地区气候干旱,易发生盐碱化,避免大水漫灌,科学用水,减轻土壤盐碱化;③水源水质影响耕地资源的质量,减少灌溉水源污染,维护灌溉水质,保障耕地安全。
    【小问4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近期国家部署并支持宁夏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先行区的设置,有助于引导黄河流域生态安全建设,保障流域生态安全,通过先行区的引领示范,促进流域协同发展,先行区设置能够促进宁夏生态环境的改善,从而促进宁夏绿色低碳循环(或高质量)发展。

    相关试卷

    浙江省台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浙江省台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I,选择题II,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浙江省台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浙江省台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养殖工船利用了海洋空间资源的, 舟山群岛缺水的主要自然原因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浙江省台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浙江省台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I,选择题II,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