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少版生物 七上4.7 两栖类和爬行类 课件+教案+练习+素材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11/14171326/1-1721640555287/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冀少版生物 七上4.7 两栖类和爬行类 课件+教案+练习+素材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11/14171326/1-1721640555348/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冀少版生物 七上4.7 两栖类和爬行类 课件+教案+练习+素材03](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11/14171326/1-1721640555388/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冀少版生物 七上4.7 两栖类和爬行类 课件+教案+练习+素材04](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11/14171326/1-172164055542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冀少版生物 七上4.7 两栖类和爬行类 课件+教案+练习+素材05](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11/14171326/1-1721640555447/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冀少版生物 七上4.7 两栖类和爬行类 课件+教案+练习+素材06](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11/14171326/1-1721640555478/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冀少版生物 七上4.7 两栖类和爬行类 课件+教案+练习+素材07](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11/14171326/1-1721640555521/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冀少版生物 七上4.7 两栖类和爬行类 课件+教案+练习+素材08](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11/14171326/1-1721640555577/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冀少版生物 七上4.7 两栖类和爬行类 课件+教案+练习+素材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11/14171326/4-1721640558287/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冀少版生物 七上4.7 两栖类和爬行类 课件+教案+练习+素材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11/14171326/4-1721640558315/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冀少版生物 七上4.7 两栖类和爬行类 课件+教案+练习+素材03](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11/14171326/4-1721640558354/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冀少版生物 七上4.7 两栖类和爬行类 课件+教案+练习+素材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11/14171326/3-1721640557387/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冀少版生物 七上4.7 两栖类和爬行类 课件+教案+练习+素材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11/14171326/3-1721640557414/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生物第七节 两栖类和爬行类优质课课件ppt
展开两栖类和爬行类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 两栖类和爬行类 | 单元 | 四 | 学科 | 生物 | 年级 | 七年 |
学习 目标 | 一、知识目标 1.描述青蛙的形态结构特点。 2.概述蜥蜴与陆地生活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及生理特征。 3.说出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4.举例说出两栖动物、爬行动物与人的关系。 5.说出两栖动物的概念。 二、能力目标 尝试通过归纳总结出两栖动物、爬行动物类群的主要特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形成动物体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及生活习性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基本生物学观点。 2.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品质。 | ||||||
重点 | 1.青蛙的形态结构特点。 2.蜥蜴的形态结构特点。 3.概述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 ||||||
难点 | 1.归纳出两栖动物、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2.动物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与其生活习性、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基本生物学观点。 |
教学过程 |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
导入新课 | 在野外进行观察时,你会在什么样的地方发现青蛙? 【田、池塘、溪流边的陆地上或水中】 那么,青蛙为什么会生活在这样的环境当中,青蛙是如何适应这样的生活环境呢? |
感受情景
|
引入新课
| |||||||||||||||
讲授新课 | 一、两栖类 青蛙和蟾蜍属于两栖类,那么,什么是两栖类呢? 【其幼体在水中生活,用鳃进行呼吸,长大后用肺兼皮肤呼吸。两栖类可以爬上陆地,但是一生不能离水,因为可以在两处生存,称为两栖。】 青蛙的幼体称为蝌蚪,有尾而无四肢,生活在水中,成蛙无尾有四肢营水陆两栖生活。 实验: 1.取一只活青蛙,观察它的体色,青蛙背腹两面的颜色一样吗? 【皮肤黄绿色,有黑色斑纹,腹面呈白色】 体色:与周围环境颜色相似,为保护色。 提示:实验中要爱护青蛙,动作要轻,实验完毕,将青蛙施加采集地。 2.注意它的前肢和后肢各有什么特点,趾间有什么结构。 【前肢短小,可支撑身体; 后肢发达,后足宽而趾长,趾间有蹼,既能跳跃也能划水。】 3.观察青蛙的头部 【呈三角形,可减少水中游泳时的阻力 头部有口、鼻孔、眼、鼓膜等发达的感觉器官,是对陆地复杂环境的适应。】 4.用手摸一摸青蛙的皮肤,再轻轻握住它的身体,有什么感觉?青蛙的皮肤有什么特点和功能? 【湿滑,裸露,分泌黏液,游泳时减少阻力 皮肤内有丰富的血管,可辅助呼吸,这是对陆地生活的适应】 青蛙在陆上生活,主要靠肺呼吸。但是,青蛙的肺不够发达,呼吸功能不强。需要皮肤进行辅助呼吸。 想一下,青蛙的皮肤为什么能进行辅助呼吸? 【青蛙皮肤裸露,能分泌黏液,皮肤里密布着毛细血管,可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有辅助呼吸的重要作用。】 青蛙的保湿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属于变温动物,又叫冷血动物。 视频:两栖类动物及其特点 蟾蜍:俗称癞蛤蟆。皮肤粗糙,背面长满了大大小小的疙瘩是皮肤腺。 大鲵:是终身有尾的两栖动物,是现存最大的两栖动物,最长达2米。 蝾螈:终生有尾,生活在清冷的静水池沼里,有时也爬到陆地上来。 为什么青蛙有冬眠的习性?
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可以看到,两栖类虽然可在陆上生存,但有许多方面是不完善的,我们总结一下。 1.呼吸问题 肺呼吸不足以承担陆上生活所需气体,代谢需要皮肤或鳃辅助。 2.保水问题 根本未能解决陆上生活防止体内水蒸发的问题(皮肤抗透性与皮肤呼吸对立) 3.繁殖问题 繁殖及发育过程还须在水中完成。 青蛙、蟾蜍、大鲵和蝾螈等都属于两栖类。两栖类的主要特征是: 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 多数种类成体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 少数种类成体生活在水中,主要用肺呼吸; 皮肤裸露、湿润,有辅助呼吸的作用; 体温不恒定。 两栖类是动物进化中从水生向陆生过渡的类群。 青蛙主要以农业害虫为食,是动物界著名的捕虫能手。每只青蛙一天大约听懂60只昆虫,一年能消灭1万多只害虫。我们应积极保护青蛙。 有些两栖类我们养殖来供我们食用,如牛蛙。 蟾蜍眼睛后面有一对膨大的毒腺,其分泌的毒液能制成中药蟾酥。 两栖类的生存目前面临重大问题,由于它们的生殖和发育离不开水,近年环境污染以及水域面积缩减等原因,两栖类的种类和数量正在减少。 加大保护环境的力度,禁止对它们乱捕滥杀。 二、爬行类 爬行类是真正适应陆地环境的脊椎动物。 青蛙、蛇、蜥蜴它们不是同一类生物。 那么,爬行类有哪些?它们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呢? 观察: 1.观察蜥蜴的标本,它的体形和四肢有什么特点? 【蜥蜴的身体分五部分,头、颈、躯干、四肢、尾 蜥蜴具颈,使头能灵活转动,便于觅食和避敌 蜥蜴的四肢短小能贴地面迅速爬行】 2.仔细观察蜥蜴的体表,有什么特殊结构?想一想,这对于适应陆地生活有什么意义? 【皮肤干燥,表面覆盖角质的鳞片 保护身体,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 想一下,蜥蜴的形态结构与青蛙有什么不同?这与它们的生活环境有什么关系? 【蜥蜴头部的感觉器官比两栖类发达,颈能灵活转动,有利于捕食和逃避敌害。它的皮肤干燥而粗糙,表面覆盖有角质鳞片,可以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所有蜥蜴更适于在陆地上生活。】 蜥蜴的肺的功能比青蛙更强,不再依靠皮肤辅助呼吸。 蜥蜴的体温仍不恒定,也属于变温动物。 蜥蜴的生殖 蜥蜴是陆地产卵,卵有坚韧的卵壳保护。卵内有丰富的送料,并含有一定的水分。它的生殖和发育完成摆脱了对水的依赖。这也是爬行类是真正陆生动物的原因之一。 视频:鳄和龟 其他爬行类 扬子鳄又称为鼍,是中国特有的一种鳄鱼,也是世界上体型最小的鳄鱼品种之一。列为国家一类保护动物。 龟:是现存最古老的爬行动物。特征为身上长有非常坚固的甲壳,龟亦是长寿的动物。 蛇:是四肢退化的爬行动物的总称,蛇类全身布满鳞片,所有蛇类都是肉食性动物。全球总共有3,000多种蛇类。 壁虎:体背腹扁平,身上排列着粒鳞或杂有疣鳞。壁虎的断尾,是一种“自卫”。是有益无害的动物。 以上几种动物都属于爬行类,爬行类的主要特征是: 爬行类比两栖类更适应陆地生活,已经进化为真正的陆生动物了。 爬行类动物有些可供食用,如龟、鳖、蛇等。但有些人为了牟取利益,滥捕野生动物,我们应抵制,没有买卖,就没有了杀害。 有时爬行类也会给人类带来伤害,如蛇攻击人。蜥蜴生活在山坡、田野和东森丛中,以捕捉昆虫和蜘蛛等为食。蛇类可以捕食鼠类等。蜥蜴全身可以入药,蛇的一身都是宝,蛇毒、蛇胆和蛇蜕也可以作中药材,蛇是鼠的天敌,大多数蛇类能捕食鼠,对于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有重要作用,我们要好好保护它们。 |
知道什么是两栖类
实验观察并思考
了解其它两栖类
拓展了解两栖类的不完善
概括两栖类的特征
了解两栖类与人类的关系
观察蜥蜴
拓展了解蜥蜴的生殖
了解其它爬行类
概括爬行类的特征
了解爬行类存在的意义
|
引导实验观察
介绍其它两栖类
拓展两栖类的不完善
合作概括两栖类的特征
两栖类与人类的关系
引导观察
拓展蜥蜴的生殖
介绍其它爬行类
合作概括爬行类的特征
介绍爬行类存在的意义
| |||||||||||||||
课堂练习 | 1.青蛙被称为“两栖动物”的原因是( C ) A.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只能生活在陆地上 B.在水中生殖,在陆地发育 C.幼体生活在水中,用腮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也能生活在水中,主要用肺呼吸 D.青蛙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陆地上 2.蜥蜴的皮肤干燥又粗糙,表面覆盖着角质鳞片,这样的皮肤有利于( D ) A.爬行 B.吸收营养 C.辅助呼吸 D.减少体内水分蒸发 3.下列关于蜥蜴成为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C ) A.皮肤表面覆盖角质鳞片,可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 B.完全用肺呼吸,肺发达,气体交换能力强 C.蜥蜴可以在陆地上自由捕食食物 D.生殖和发育完全摆脱了对水环境的依赖 4.两栖类皮肤裸露而湿润的意义( B ) A.保护体内水分不散失 B.有利于体表与外界气体交换 C.减少游泳阻力 D.适应水中生活,运动灵活 |
习题训练 |
知识应用与理解 | |||||||||||||||
课堂小结 | 青蛙与蜥蜴的比较
|
比较小结 |
总结概括 | |||||||||||||||
板书 |
|
|
|
初中生物冀少版七年级上册第七节 两栖类和爬行类教学演示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冀少版七年级上册第七节 两栖类和爬行类教学演示课件ppt,共26页。
初中生物冀少版七年级上册第七节 两栖类和爬行类一等奖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冀少版七年级上册第七节 两栖类和爬行类一等奖ppt课件,文件包含第七节两栖类和爬行类pptx、第7节两栖类和爬行类doc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36页, 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第二节 练习对生物进行鉴别评优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第二节 练习对生物进行鉴别评优课ppt课件,文件包含冀少版生物七上52练习对生物进行鉴别课件pptx、冀少版生物七上52练习对生物进行鉴别教案doc、冀少版生物七上52练习对生物进行鉴别练习doc、冀少版生物七上52练习对生物进行鉴别素材植物的分类方法wmv等4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32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