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第三节 分子当堂检测题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第三节 分子当堂检测题,共3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广东省深圳市三年(2020-2022)中考化学模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13分子
一、单选题
1.(2022·广东深圳·统考模拟预测)第24届冬奥会尽显中国科技魅力与绿色低碳理念,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速滑馆“冰丝带”通过CO2汽化实现制冷:汽化过程中CO2分子的体积变大
B.使用氢能做燃料的“飞扬”火炬,关闭阀门可熄火:破坏燃烧三条件之一即可灭火
C.吉祥物冰墩墩的硅胶外壳采用环保PVC塑料制作:PVC塑料属于合成材料
D.“迎客松”烟花药剂中含有金属镁粉末:镁粉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
2.(2022·广东深圳·统考模拟预测)下列有关事实中,用“微粒观”解释错误的是
选项
事实
解释
A
金刚石硬度大,石墨质地软
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B
氧气助燃,甲烷可燃
不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同
C
水烧开后易把壶盖冲起
水分子体积变大
D
夏天湿衣服晾干快
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A.A B.B C.C D.D
3.(2022·广东深圳·统考二模)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探究分子在不断运动
B.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C.验证NaOH能吸收CO2
D.探究橙汁是否能导电
A.A B.B C.C D.D
4.(2022·广东深圳·统考模拟预测)第24届冬奥会尽显中国科技魅力与绿色低碳理念,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速滑馆“冰丝带”通过CO2汽化实现制冷:汽化过程中CO2分子的体积变大
B. 使用氢能做燃料的“飞扬”火炬,关闭阀门可炮火:破坏燃烧三条件之一即可灭火
C. 吉祥物冰墩墩的硅胶外壳采用环保PVC塑料制作:PVC塑料属于合成材料
D. “迎客松”烟花药剂中含有金属铁粉末:镁粉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
5.(2022·广东深圳·统考二模)对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A.固体物质很难被压缩——固体的分子间没有间隔
B.CO和CO2化学性质不同——构成它们的分子不同
C.NaCl固体不导电——NaCl固体中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
D.NaOH、Ca(OH)2的溶液具有相似化学性质——溶液中都含有OH-
6.(2022·广东深圳·模拟预测)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验证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B.探究温度对微粒运动速率的影响
C.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D.探究可燃物燃烧是否需要氧气
7.(2022·广东深圳·统考模拟预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能灭火是因为水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B.将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乒乓球又鼓了起来是因为分子遇热变大
C.通过灼烧闻气味的方法可以鉴别羊毛和羽毛
D.导电性最好的金属是银
8.(2022·广东深圳·统考模拟预测)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对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A.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大——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B.夏天汽车轮胎爆炸——轮胎内气体分子变大
C.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总和不变——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不改变
D.氯化钠溶液能导电——溶液中存在可自由移动的离子
9.(2022·广东深圳·统考模拟预测)下列对比实验的设计不能到达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A
B
C
D
实验设计
实验目的
探究空气与呼出气体 中 CO2的含量
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快慢的影响
探究 CO2能与水发生反应
探究氧气是燃烧的条件之一
A.A B.B C.C D.D
10.(2021·广东深圳·统考一模)归纳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以下说法或做法正确的是
①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②用汽油洗去衣服上的油污是乳化现象
③4000mL 氧气能压缩在 40mL 的钢瓶中,说明压缩使分子的体积变小
④凡是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⑤中和反应一定有盐和水生成,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不—定是中和反应
A.①② B.④⑤ C.只有④ D.只有⑤
11.(2021·广东深圳·统考一模)“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下列对生活中常见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A.切洋葱时眼睛被熏得忍不住流眼泪:分子不断运动
B.铁质暖片表面涂铝防锈:改变金属的内部金属
C.乙醇溶液不导电:溶液中几乎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
D.面包发霉:面包中的分子种类发生变化
12.(2021·广东深圳·统考二模)一些食品在带入高原地区后,包装袋往往会变得更鼓(如图)。假如食品未变质,下列对袋内气体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分子数目增多 B.分子体积变大
C.分子间隔变大 D.分子运动加快
13.(2020·广东深圳·统考三模)下列实验设计能实现其对应实验目的的是( )
A.验证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B.探究分子运动
C.探究影响物质溶解的因素
D.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14.(2022·广东深圳·模拟预测)甲和乙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丙和丁、结合微观示意图分析,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中有3种氧化物
B.生成的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2∶1
C.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
D.反应前后分子数目不变
15.(2022·广东深圳·统考模拟预测)2021年12月中国科学家在实验室实现了低成本地把CO2和H2O变成高纯度液体燃料甲酸,为碳中和助力。反应过程的微观模型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分子、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均不变
B.参加反应的CO2和H2O的质量比为1:1
C.添加催化剂能够增加生成物的质量
D.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分解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的过程
16.(2022·广东深圳·统考二模)清华大学研究人员成功研制出一种纳米纤维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催化转化成液体燃料甲醇,如图为该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图中微粒恰好完全反应)。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不变 B.参加反应的甲、乙质量之比为3:1
C.该反应只涉及到一种氧化物 D.该反应前后C、H、O元素的质量都不变
17.(2022·广东深圳·统考二模)如图,科学家们建造了一个将二氧化碳分子转为氧分子和原子碳的反应炉。首先将二氧化碳分子电离,接着使用电场加速离子,撞击就能得到相应的产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2O
C.反应前后碳元素的化合价没变
D.该反应前后分子总数增加
18.(2022·广东深圳·统考二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H:既表示一个氢元素,又表示一个原子
B.CO(NH2)2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4
C.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分子
D.:由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该元素在其化合物中显-2价
19.(2022·广东深圳·统考一模)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 ”、“”各表示一种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B.参与反应的甲、乙分子个数比为3:2
C.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发生改变
D.反应前后各个元素的化合价均没有发生改变
20.(2022·广东深圳·统考模拟预测)甲酸具有腐蚀性,如图是甲酸燃烧的微观示意图。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前后原子数目和质量均没有改变
B.生成物均是氧化物
C.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改变
D.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1:1
21.(2022·广东深圳·统考一模)NH3的合成开启了工业催化新纪元,为世界粮食增产做出了巨大贡献。以N2和H2为反应物的微观过程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B.反应结束后催化剂的质量不变
C.参加反应的H2与N2质量比为1:14
D.该反应能体现化学可以造福人类
22.(2022·广东深圳·模拟预测)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中涉及三种氧化物 B.生成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2:3
C.反应前后有两种元素化合价发生改变 D.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不变
23.(2022·广东深圳·统考模拟预测)如图表示氢气和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B.每个氢分子由2个氢原子构成
C.每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分子和1个氧分子构成的
D.化学反应前后原子数和分子数均不会发生变化
24.(2021·广东深圳·统考一模)一种新型火箭推进剂在火箭发射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是置换反应
B.丙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
C.参加反应的甲与乙的分子个数比为 1:1
D.丙可充入食品包装袋中以延长食品保质期
25.(2021·广东深圳·统考一模)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硫酸钠
A.2个水分子
B.Cl
C.NaSO4
D.锰酸钾中锰元素的化合价为+7价
A.A B.B C.C D.D
26.(2021·广东深圳·统考二模)下图为一定条件下,密闭容器中发生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乙的化学式为H6
B.该反应中伴随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
C.该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都没有单质
D.参加反应的甲和生成的丁的质量比为1:1
27.(2021·广东深圳·统考二模)甲酸( HCOOH)具有清洁制氢的巨大潜力,其分解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酸分子中氢、氧原子质量比为1:1 B.46g甲酸中氢元素质量为2g
C.该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D.该反应的方程式为:
28.(2021·广东深圳·统考二模)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抗癌新药“爱谱沙”的主要成分为西达本胺(化学式C22H19FN4O2),下列有关西达本胺的说法正确的是
A.西达本胺是无机化合物 B.西达本胺中碳元素与氮元素的质量比为11:2
C.西达本胺中含有氧分子 D.西达本胺中氢元素和氟元素的质量分数相等
29.(2021·广东深圳·统考二模)下图是某反应的微观过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该反应前后纳米镍的质量不变
C.甲、丙、丁均为氧化物
D.丙与丁的分子个数比是1:1
30.(2021·广东深圳·统考二模)从化学的角度对下列成语进行解释,其中不正确的是
A.“点石成金”: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会发生变化
B.“钻木取火”: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C.“热胀冷缩”:分子间间隔发生了改变
D.“花香四溢”:分子在不断运动
31.(2021·广东深圳·统考一模)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
A.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但是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
B.二氧化碳气体能使燃着的小木条火焰熄灭,则能使火焰熄灭的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
C.H2O和H2O2的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D.氧化物一定含氧元素,含氧元素的物质一定是氧化物
32.(2021·广东深圳·统考二模)乙烯(C2H4)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用途广泛,它的产量标志着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工发展水平。乙烯完全燃烧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上述物质中有三种氧化物
B.参加反应的甲、乙两物质质量比为7:24
C.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变但数目发生改变
D.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改变
33.(2021·广东深圳·统考二模)学习化学要构建基本理念,对以下基本观念的认识,错误的是( )
A.守恒观: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B.元素观:一切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
C.微粒观:金刚石是由碳分子构成的
D.结构观:水和过氧化氢的分子构成不同,化学性质也不同
34.(2021·广东深圳·统考一模)丙烷(C3H8)是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之一,燃烧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 18.2% B.乙和丙的元素组成相同
C.44g 甲完全燃烧至少需 32g 乙 D.生成的丙与丁的分子个数比为 1:1
35.(2020·广东深圳·统考模拟预测)烟道气中含有大量CO2,CO2经“捕捉”后可用于生产甲醇(Z),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没变,原子的数目发生改变
B.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C.参加反应的X与Y的质量比为22∶3
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 + H2CH3OH + H2O
36.(2020·广东深圳·统考二模)过氧乙酸是一种常用消毒剂;其制备过程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说明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可以再分
B.物质乙和物质丁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不相同
C.四种物质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的是丁
D.参加反应的物质甲与物质乙分子个数比为1:1
37.(2020·广东深圳·统考二模)下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B.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均未发生改变
C.反应类型属于置换反应
D.反应消耗物质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为1:3
38.(2020·广东深圳·统考一模)科学家成功研制出二氧化硅纳米纤维,在高温条件下制备纯度极高的超纯二氧化硅的反应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只有氧元素
B.该反应体现了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再分
C.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原子和分子个数都不变
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9.(2020·广东深圳·统考一模)甲和乙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丙和丁,下表是四种分子的微观示意图和部分物质的化学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微观示意图
化学式
NO
CO
?
N2
A.物质丙的化学式为NO2
B.参加反应的乙和生成的丙分子个数比为1:2
C.该反应中各元素的化合价均发生了改变
D.甲、乙、丙三种物质均属于氧化物
40.(2020·广东深圳·统考一模)甲和乙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丙和丁,结合微观示意图分析,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甲物质由碳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B.丙中 C、H、O 元素的质量比为3 :1: 4
C.生成的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 2
D.该反应涉及到 3 种氧化物
41.(2020·广东深圳·统考三模)为实现二氧化碳的绿色利用,科学家用固碳酶作催化剂设计了如下转化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CO
B.固碳酶在反应前后化学性质发生改变
C.X的化学式为CH2
D.该过程可有效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42.(2020·广东深圳·二模)“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是化学独特的表示物质及其变化的方法。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从反应价值看:该反应能获取清洁能源,延缓温室效应
B.从物质分类看:该反应涉及到2种氧化物
C.从微观构成看:四种物质均由分子构成
D.从表示方法看: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2+4H2O2CH4+4O2
43.(2020·广东深圳·统考二模)我国为航天大国,火箭发射成功率世界领先。一种新型火箭推进剂在火箭发射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微观过程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的化学式为N2O4 B.生成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1
C.乙中氮、氢原子的个数比为1:2 D.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
44.(2020·广东深圳·统考一模)下列有关概念的辨析中正确的是
①分子是保持所有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②催化剂一定能加快化学反应的速率;
③元素的种类是由原子的中子数决定的; ④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混合物;
⑤合金在化学性质上不再具备金属的特性; ⑥水溶液呈碱性的物质不一定是碱。
A.①④ B.②③ C.④⑥ D.⑤⑥
45.(2020·广东深圳·统考一模)尿素[CO(NH2)2]是一种常用的化肥,工业上生产尿素的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A、B、D三种物质都是氧化物
B.参加反应的A、B两物质的粒子数之比为1 : 1
C.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原子种类均没有发生改变
D.参加反应的A、B两物质的质量之比为17∶22
二、多选题
46.(2021·广东深圳·统考一模)微观示意图是我们研究和学习物质及化学反应本质的重要途径,从图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该反应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4
C.该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改变
D.该反应前后某些元素的化合价没发生变化
47.(2021·广东深圳·统考一模)“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是化学独特的表示物质及其变化的方法。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从微观构成看:四种物质均由分子构成
B.从物质分类看:该反应涉及到3种氧化物
C.从反应价值看:该反应能获取清洁能源,缓解温室效应
D.从表示方法看: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2+4H2O2CH4+4O2
参考答案:
1.A
【详解】A、干冰汽化吸热实现制冷,汽化过程中二氧化碳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分子本身的大小没有改变,选项错误;
B、关闭阀门是清除可燃物,达到灭火的目的,灭火只需破坏燃烧三条件之一即可,选项正确;
C、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环保PVC塑料属于塑料,属于合成材料,选项正确;
D、镁粉在空气中燃烧时反应剧烈,发出耀眼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固体,选项正确。
故选A。
2.C
【详解】A、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差异比较大,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A正确;
B、氧气是由氧气分子构成的,氧气有助燃性;甲烷是由甲烷分子构成的,甲烷具有可燃性,两者性质不同是因为不同种分子的性质不同,故B正确;
C、水蒸发后体积变大,是因为分子的间隔变大,分子的体积不变,故C错误;
D、夏天湿衣服晾干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故D正确。
故选C。
3.B
【详解】A、一段时间后,蘸有酚酞溶液的棉花变红色,而两者没有直接接触,说明氨分子运动到了酚酞溶液中,故选项能达到实验目的;
B、该实验的溶质和溶剂的种类都不同,变量不唯一,不能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故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实验过程中,U型管中的红墨水出现左低右高的现象,即右边压强变化较大,说明NaOH能吸收CO2,故选项能达到实验目的;
D、实验过程中,观察小灯泡是否发光,可得出橙汁是否能导电,故选项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B。
4.A
【详解】A、汽化过程中二氧化碳分子的体积不变,故A符合题意;
B、关闭阀门隔绝了可燃物,可以灭火,故B不符合题意;
C、塑料属于合成材料,故C不符合题意;
D、镁燃烧时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本题难度不大,结合生活常识进行准确判断即可。
5.A
【详解】A、固体物质很难被压缩——固体的分子间间隔小,不易被压缩,微观解释不正确;
B、CO和CO2化学性质不同——构成它们的分子不同,微观解释正确;
C、NaCl固体不导电——NaCl固体中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微观解释正确;
D、NaOH、Ca(OH)2的溶液具有相似化学性质——溶液中都含有OH-,微观解释正确。
故选A。
6.C
【详解】A、如图实验瓶子变瘪,只能说明瓶内气体减少压强变小,但也有可能是二氧化碳溶于水造成的,故不能达到目的;
B、根据控制变量法,烧杯中的热水质量和温度都不相同,故无法判断是由于质量还是温度造成微粒运动速率的不同,故不能达到目的;
C、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没有气体,故烧杯内的物质反应前后质量相等,可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D、如图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不能燃烧,说明物质燃烧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无法证明可燃物燃烧是否需要氧气,故不能达到目的;
答案为:C。
7.D
【详解】A、水能灭火是因为水把可燃物的温度降到了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不符合题意;
B、乒乓球内的分子受热,分子间的间隔变大,使乒乓球又鼓起来了,不符合题意;
C、羊毛和羽毛的成分都是蛋白质,灼烧都有烧焦羽毛的气味,不能区分,不符合题意;
D、银是导电性最好的金属,符合题意。
故选D。
8.B
【详解】A、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使得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差异很大,故该说法正确;
B、夏天汽车轮胎爆炸,是因为温度升高气体分子之间的间距增大,故该说法错误;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参加反应的总质量不变,微观解释是因为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不改变,说法正确;
D、溶液能导电是因为溶液中存在能自由移动的离子,故说法正确;
故选择B;
9.D
【详解】A、过程中,呼出气体使燃着的木条快速熄灭,说明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比空气高,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B、U型管右侧酚酞溶液先变红,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更快,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C、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变红,干燥的紫色石蕊试纸不变色,说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碳酸,该选项能达到实验目的;
D、该实验不能探究氧气是燃烧的条件之一,因为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不能燃烧,没有排除干扰,该选项不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D。
10.D
【详解】①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故错误;
②用汽油洗去衣服上的油污是是利用了溶解原理,故错误;
③4000mL 氧气能压缩在 40mL 的钢瓶中,说明压缩使分子间的间隔减小,不是分子体积变小,故错误;
④同种元素质子数相等,但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如CH4与H2O,故错误;
⑤中和反应一定有盐和水生成,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金属氧化物和酸反应也能生成水,但不是中和反应,故正确;
只有⑤正确;
故选:D。
11.B
【详解】A、分子不断运动的,所以切洋葱时眼睛被熏得忍不住流眼泪,A正确。
B、铁质暖片表面涂铝防锈:隔绝氧气和水,B错误。
C、乙醇溶液不导电:溶液中几乎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C正确。
D、面包发霉,生成了新物质,面包中的分子种类发生变化,D正确。
故选B。
12.C
【分析】根据题目中高原地区压强小以及分子的性质分析。
【详解】食品在带入高原地区后,包装袋往往会变得更鼓(如图),是因为压强减小,分子间的间隔变大,分子数目、体积不变;故选:C。
【点睛】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3.B
【详解】A、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澄清石灰水能检验二氧化碳的存在,不能验证甲烷燃烧生成水,故A不正确;
B、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氨气分子,氨气分子运动到滴有酚酞溶液的点,形成氨水,显碱性,使滴有酚酞试液的点变红色,可以探究分子运动,故B正确;
C、探究影响物质溶解的因素,需要控制变量,实验中溶剂的种类和溶质的种类均不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C不正确;
D、碳粉在氧气中点燃生成二氧化碳,补充了消耗的氧气的量,不能形成压强差,不能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故D不正确。故选B。
14.C
【详解】由图可知,该反应为二氧化碳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甲醇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A、二氧化碳是由C、O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甲醇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水是由H、O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故化学反应中有两种氧化物,不符合题意;
B、由化学方程式可知,生成的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1,不符合题意;
C、结合微观示意图和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符合题意;
D、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发生了改变,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5.D
【详解】由反应过程的微观模型图分析:二氧化碳和水在通电和催化剂的作用下生成甲酸和氧气,反应方程式为 可知,
A、反应前,2个CO2分子和2个H2O分子反应后,生成2个CH2O2分子和1个O2分子,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和数目发生改变,但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说法错误;
B、参加反应的CO2和H2O的质量比=(2×44):(2×18)=22:9,说法错误;
C、由催化剂的概念可知,反应前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不变、质量不变,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反应速率,但不能够增加生成物的质量,说法错误;
D、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分解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的过程,说法正确。
故选D。
16.D
【详解】由微观示意图可知:氢气与二氧化碳在纳米纤维、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生成甲醇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A、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减少,说法错误;
B、参加反应的甲、乙质量之比=,说法错误;
C、由两种元素组成且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做氧化物,二氧化碳和水都属于氧化物,说法错误;
D、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不变,该反应前后C、H、O元素的质量都不变,说法正确;
答案:D。
17.A
【详解】A、由图可知,该反应是二氧化碳在高能真空和紫外线照射的条件下反应生成碳和氧气,是一种无生成两种新物质的反应,符合分解反应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选项正确;
B、由图可知,该反应是二氧化碳在高能真空和紫外线照射的条件下反应生成碳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O2,选项错误;
C、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前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反应后,碳元素与氧元素的化合价均为0,选项错误;
D、由图可知,从外观上看,1个二氧化碳分子反应后生成1个碳原子与1个氧分子,即该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不变,选项错误,故选A。
18.C
【详解】A. H:既表示氢元素,又表示一个原子,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只能说种类不能说个数,故A不正确;
B. 尿素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故B不正确;
C. 水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分子,故C正确;
D. :由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该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小于4个,在发生化学反应时容易失去2个电子,该元素在其化合物中显+2价,故D不正确。
故选:C。
19.C
【详解】A、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置换反应,多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做化合反应,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说法错误;
B、由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物乙有一个分子没有参与反应,则参与反应的甲、乙分子个数比为3:1,说法错误;
C、由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发生改变,原子的数目没有发生改变,说法正确;
D、两种单质参与反应生成一种化合物,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均发生改变,说法错误;
答案:C。
20.D
【分析】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H2O2+O22CO2+2H2O。
【详解】A.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数目和质量均没有改变,此选项正确;
B. 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是氧化物,生成物是CO2、H2O,均是氧化物,此选项正确;
C. 反应前是甲酸分子、氧分子、反应后是二氧化碳分子、水分子,所以反应后分子种类改变,此选项正确;
D. 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2:1或1:2,此选项错误。
故选D。
21.C
【详解】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和题干的信息可知,该反应是氮气与氢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了氨气,其化学方程式为:
A、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在氮气与氢气的化学反应过程中,在催化剂的作用下氮分子、氢分子分别裂分为氮原子,氢原子,并且氮原子、氢原子又重新结合成新的氨分子,因此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故不符合题意;
B、根据催化剂的定义,在化学变化中,催化剂的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发生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C、由上述的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H2与N2质量比为:氢气与氮气的化学计量系数与其相对分子质量之积的比,即,故符合题意;
D、由题干NH3的合成开启了工业催化新纪元,为世界粮食增产做出了巨大贡献可知,该反应能体现化学可以造福人类,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2.C
【分析】图示的反应方程式是:。
【详解】A、根据方程式:氧化物是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两种,故错误;
B、根据方程式:生成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2:2=1:1,故错误;
C、由物质的变化和化合价原则可知,反应前:CH4中碳元素是-4价、氢元素是+1价,CO2中碳元素是+4价,O是-2价;反应后:氢气中氢元素变为0价,CO中C是+2价,氧元素为-2价,则有两种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故正确;
D、根据方程式: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改变,故错误。
故选C。
23.B
【详解】试题分析:化学变化中,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分子,故原子是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A错误;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每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C错误;化学反应前后原子数不会发生变化,分子数可能会变,D错误。故选B。
考点: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
24.D
【分析】由发生反应的微观过程图可知,该反应的方程式是:,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分析。
【详解】A. 置换反应是单质与化合物反应生成另外的单质和化合物的化学反应,该反应的反应物为两种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选项说法错误;
B. 丙物质是氮气,氮气是由氮气分子构成的,选项说法错误;
C. 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甲与乙的分子个数比为1:2,选项说法错误;
D. 丙是氮气,氮气的化学性质较稳定,所以可充入食品包装袋中以延长食品保质期,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25.A
【详解】A、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给出微观示意图可以表示2个水分子,正确。
B、原子核内有17个质子是氯元素,质子数17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广东省深圳市三年(2020-2022)中考化学模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19化学式书写及读法,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广东省深圳市三年(2020-2022)中考化学模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18化学式、分子式及涵义,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选择题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广东省深圳市三年(2020-2022)中考化学模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15离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