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一年级认物体(二)有趣的拼搭 试卷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1/3/14172554/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数学一年级上册有趣的拼搭精练
展开(苏教版)一年级认物体(二)有趣的拼搭
一、教学目标:
1、经过活动过程,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征的认识。
2、体会平面和曲面的区别,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意识。
二、教学过程:
1、激趣揭题:出示小红花,交朋友。回忆上节学了哪些物体?
2、出示课题,有趣的拼搭。
3、组织活动:①滚一滚。a听口令操作。b讨论交流。c左右轮流操作。d师生共同总结。
②堆一堆:a操作。b讨论交流。c学生评价。
过程:派四个小朋友拿起自己的积木比赛,看看谁的车子开得快?(评出冠军后说说为什么他能得冠军?)
③摸一摸:a指名上台摸。
过程:闭上眼睛,让学生出来摸一摸,不准偷看,你能猜出你摸的是什么物体吗?(猜对的掌声表扬)
b分小组堆。
④搭一搭:a学生操作。
看看谁堆得高?
b讨论交流。
圆柱体很难堆起来,球不能堆起来,长方体和正方体堆得高。
c;评选优秀设计师。
⑤数一数:a投影出示三幅图。b学生说。c看课本图填数。
三、小结。
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教后记:1通过具体的实践操作,学生能很快认识圆柱、球、长方体、正方体。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2有一部分学生容易混淆圆形和圆柱、正方体和正方形、长方体和长方形。
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3能够结合实际生活具体说出圆柱、正方体和正方体的作用。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有趣的拼搭优秀巩固练习: 这是一份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有趣的拼搭优秀巩固练习,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2有趣的拼搭,的形状是圆柱体,数一数,填一填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学年有趣的拼搭同步测试题: 这是一份2021学年有趣的拼搭同步测试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2 有趣的拼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4 认识图形(一)课后练习题: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4 认识图形(一)课后练习题,共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数一数,填一填,搭一搭,连一连,选一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数学口算宝](http://www.enxinlong.com/img/images/b5b1d1ecde54d50c4354a439d5c45ddc.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