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综合测试卷-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4172699/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期末综合测试卷-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4172699/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期末综合测试卷-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03](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4172699/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期末综合测试卷-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
展开
期末综合测试卷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28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的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C )(2分)
A.惩戒(chěng) 抽噎(yē) 随声附和(hè)
B.怂恿(sǒng) 狭隘(yì) 骇人听闻(hài)
C.匿笑(nì) 嗔怪(chēn) 小心翼翼(yì)
D.干涸(hé) 蜷伏(quán) 拈轻怕重(zhān)
【解析】A.“惩”应读“chénɡ”;B.“隘”应读“ài”;D.“拈”应读“niān”。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D )(2分)
A.凛冽 头衔 怪涎不经 刨根问底
B.分歧 温驯 见异思迁 迫不急待
C.决别 眩晕 人迹罕至 大相径庭
D.坍塌 鉴赏 混为一谈 神采奕奕
【解析】A.涎—诞;B.急—及;C.决—诀。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的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D )(2分)
A.他们一个说东,一个说西,如此大相径庭,怎么能达成协议呢?
B.他知道最好的办法就是和大家保持一致,然而他不肯做一个随声附和的人。
C.《西游记》塑造了一位神通广大、除恶灭邪的大英雄。
D.自然科学奥妙无穷,有许多令人异想天开的神秘现象,正等待着科学家们去破解。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2分)
A.通过这次上岗前的集中培训,他们的专业技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B.《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的故居坐落在风光秀丽的淮安。
C.童年时代,小伙伴们快乐的歌声、活泼的身影,至今还时时浮现在我的眼前。
D.能否杜绝“到此一游”这种不文明现象,关键是提升公民的文明素养。
【解析】B.句子结构混乱。应改为:《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他的故居坐落在风光秀丽的淮安。(或:《西游记》作者吴承恩的故居坐落在风光秀丽的淮安。)C.主谓搭配不当,“歌声”不能“浮现在我的眼前”。可改为:童年时代,小伙伴们活泼的身影,至今还时时浮现在我的眼前。D.两面对一面,可改为:杜绝“到此一游”这种不文明现象,关键是提升公民的文明素养。
5.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C )(2分)
A.古时候,用“令尊”“尊君”尊称对方的父亲,用“家严”“家君”谦称自己的父亲。
B.中秋节又称团圆节,主要习俗有赏月、祭月、吃月饼等。
C.小华属“猴”,小明比小华小一岁,小明应该属“羊”。
D.“立”是开始的意思,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四季的开始。
6.大型文化情感类节目《朗读者》播出后好评不断。某班也开展了与朗读有关的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8分)
(1)探究下面材料,说说朗读有什么好处。(3分)
材料一 美国著名亲子阅读专家吉姆·崔利斯是两个孩子的父亲,他坚持为孩子们朗读。在他看来,朗读是最简单、最直接、最有效的情感交流方式。
材料二 我们总是羡慕那些口若悬河即兴演讲的人,仰慕那些说话头头是道有条有理的人,喜欢那些文采飞扬出口成章的人。但是人的口才也不是天生的,它是练出来的。一个人口头表达的能力怎样训练?我觉得最直接的途径就是朗读。如果我们面对一篇现成的文字尚不能大声流利地读出来,难道还能指望即兴地说出流利的话吗?
材料三 我们大声朗读,品味诗词文章的语言美,领略诗词文章的节奏美,欣赏诗词文章的韵律美,领悟诗词文章的情感美,体会诗词文章的意境美,从而感受中国语言文字和语言艺术的魅力。
朗读是最简单、最直接、最有效的情感交流方式;朗读能锻炼口才;朗读能感受中国语言文字和语言艺术的魅力。
(2)每一期《朗读者》都有一个关键词,例如“陪伴”“选择”“第一次”等,请你依照示例也确定一个关键词,然后围绕这个关键词从初中语文课本中选择一篇课文,并说说选择它的理由。(3分)
示例:关键词:母爱 课文题目:《金色花》
理由: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情感之一,泰戈尔的《金色花》以诗一般的语言抒发了对母亲的眷恋和热爱之情。
关键词:________ 课文题目:《________》
理由:________
提示:所选课文能支撑关键词,理由充分,语句通顺即可。
(3)《朗读者》邀请各个领域具有影响力的嘉宾朗读经典美文。对于嘉宾的朗读水平,网友们褒贬不一,请你跟帖发表自己的意见或建议。(2分)
网友跟帖:个别嘉宾读音不准,吐字不清,影响表达效果。
你的跟帖:示例一:我认为不必苛求于此。并不是所有的嘉宾都是播音员或者受过这方面的专门训练,一篇文章最能打动听众的是真挚的情感,如果朗读者能通过深情演绎感染我们,使我们产生情感共鸣,我觉得读音不准、吐字不清都可以忽略不计。__示例二:我认为嘉宾应该用标准的普通话来朗读,既能体现文章的美感,还能推广普通话。
7.从《朝花夕拾》的阅读中,你看到了怎样的童年鲁迅?结合内容简要作答。(4分)
示例:在《朝花夕拾》里,童年的鲁迅是一个性格活泼、身心健康的孩子。他拔何首乌、摘覆盆子,想得到神奇的《山海经》,充满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有丰富的想象力;他喜欢小动物,为了隐鼠仇猫,和阿长闹意见,爱憎分明,充满同情心;他在私塾里画绣像,为了看五猖会无奈背书,显出天性自由、活泼好动、有点顽皮的性格特点。
8.古诗文默写。(6分)
(1)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王湾《次北固山下》)
(2)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3)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4)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十二章》)
(5)《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描写诗人因分隔两地,难以相从,只能将愁心寄与明月的心境的诗句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二、阅读理解(42分)
(―)诗歌鉴赏。(6分)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秋词(其一)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9.下列各项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3分)
A.“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呈现出一片苍凉萧瑟的景象,只有“小桥流水人家”的幽静和温馨,给作者带来些许安慰与温暖。
B.“我言秋日胜春朝”有力地歌颂了秋天比万物萌生、欣欣向荣的春天更胜一筹。
C.“晴空一鹤排云上”意为晴朗的天空中,一只白鹤排云而上,展现的是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飘浮的开阔景象。
D.“便引诗情到碧霄”写出白鹤激起诗人的诗情,与白鹤一起飞到蔚蓝的天空中,表现出一种高扬的气概。
【解析】“幽静和温馨,给作者带来些许安慰与温暖”错。“小桥流水人家”是作者情感的触发点,流浪在外,看见人家,想起自家。也是以乐景写哀情的写法,反衬出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
10.下列各项中对这两首诗歌的内容和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3分)
A.《天净沙·秋思》以一幅秋郊夕照图,抒发了一个漂泊者的凄楚愁苦之情。
B.《天净沙·秋思》中“断肠人在天涯”一句直接抒情,在前面“景”的渲染下,诗人的思乡之情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C.这两首诗歌都是写秋,不同之处在于《秋词》赞美了秋天的美好,表现出奋发进取的豪情和豁达乐观的胸襟,也表现了诗人虽遭受打击而毫不气馁,仍昂扬进取的精神。
D.《天净沙·秋思》和《秋词》情感不同主要是因为一首写于常年漂泊之时,一首写于志得意满之时。
【解析】公元805年(永贞元年),顺宗即位,任用王叔文改革朝政,刘禹锡也参加了这场革新运动,后失败被贬。但他这个人求异心理很强,做事都想与众不同,不肯人云亦云。《秋词》就是被贬朗州时出于这种心情下写的。所以“写于志得意满之时”错。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12分)
二鹊救友
某氏园中,有古木,鹊巢其上,孵卵将雏。一日,鹊徊翔其上,悲鸣不已。顷之,有群鹊鸣渐近,集古木上,忽有二鹊对鸣,若相语状,俄而扬去。未几,一鹳①横空而来,“咯咯”作声,二鹊亦尾其后。群鹊见而噪,若有所诉。鹳又“咯咯”作声,似允所请。鹳于古木上盘旋三匝②,遂俯冲鹊巢,衔一赤蛇吞之。群鹊喧舞,若庆且谢也。盖二鹊招鹳援友也。
【注】①鹳(guàn):一种较凶猛的鸟。②匝(zā):圈。
1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3分)
A.悲鸣不已(已经)
B.若相语状(形状,样子)
C.集古木上(聚集,会合)
D.衔一赤蛇吞之(含着,叼着)
【解析】已,停止。
12.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只画一处)(2分)
鹳于古木上/盘旋三匝
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群鹊喧舞,若庆且谢也。
喜鹊们欢呼起舞,像在庆祝,并向(鹳)致谢。
14.从这则小故事中,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4分)
示例一:遇到困难时,需要发扬团结互助的精神。__示例二:遇到困难,别人帮助了你,要懂得感恩。__示例三:遇到困难时,要懂得寻求他人帮助。
【参考译文】某人的花园里,有一棵古树,喜鹊在上面筑巢,母鹊孵出来的小鹊都已快长成幼鸟了。有一天,一只喜鹊在巢上来回地飞,不停地发出悲伤的鸣叫。很快,成群的喜鹊鸣叫着渐渐赶来,聚集在古树上,忽然有两只喜鹊在树上对叫,好似在对话一样,不久便扬长而去。过了一会儿,一只鹳从空中飞来,发出“咯咯”的声音,两只喜鹊也跟在它后面。其他喜鹊见了就喧叫起来,好像在诉说什么事。鹳又发出“咯咯”的叫声,似乎在答应喜鹊的请求。鹳在古树上盘旋了三圈,于是俯身向鹊巢冲去,叼出一条赤蛇并吞下去。喜鹊们欢呼起舞,像在庆祝,并(向鹳)致谢。原来两只喜鹊是去找鹳来救朋友啊。
(三)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16分)
那一束光
李朝德
①我坐火车去一个叫宣威的小城参加会议,这趟火车要穿过家乡的村庄。我家离铁路并不远,一上车我就打电话告诉母亲。母亲很高兴:“大概几点钟到?”我不免遗憾:“可惜村里没有站,不然可以回家看看。”母亲说:“你忙你的,我身体好好的,不用管。”说完,电话里一阵沉默。
②我理解这时的沉默。我与母亲都不太善于表达感情,诸如爱与想念这类的话语,我们一句也说不出来。
③父亲在世时,我们都习惯这种沉默,此时却让我内心紧缩。近些年,我隔三岔五总要打个电话问问,就为听听母亲的声音。如果不是假期或者有特殊事情,我一般很少回家。因为每次母亲都会责怪我:“我身体好好的不用挂念,打个电话就行了,那么远,跑来跑去浪费车费!”我理解母亲的本意,儿子好不容易在城里立足,她不愿意耽搁儿子的时间。在母亲眼里,总是把孩子看得重于泰山,却把自己看得轻于鸿毛。
④但是,车过村庄,母子相距几百米却不能相见,对我来说终究是一个大大的遗憾。于是,我打破沉默,脱口而出:“妈,要不火车快到的时候,我打电话给你,你去村里的铁路口等我,我在7号车厢的门口,会向你招手,你就可以看见我,我也可以看见你了。”母亲很高兴,竟一口答应下来。
⑤想想这个提议,我自己也觉得有点意外和为难。
⑥我们都知道,那个叫小米田的路口是连接村庄与田地的一个主要路口。近些年火车多次提速,铁路沿线早在十多年前就全线封闭了。火车通过那个道口估计就是一闪而过吧,我与母亲相互能看见吗?夜色中让母亲在路口等着见我,这算是怎么回事?
⑦火车一过沾益县城,我就给母亲打电话,沾益县城离老家松林村估计不到二十公里,估计不到十分钟我就可以看见母亲。此时一阴一暗,车里车外仿佛两个世界。窗外模糊一片,夜色包裹着车厢,我计算着时间与路程,却总不能看见熟悉的村庄,焦躁中,却看见远远的路上放着光芒的“施家屯收费站”白色大字突然出现了。“施家屯”已是隔壁村庄,火车刚在一分钟前驶过松林村。
⑧我颓然地打电话告诉母亲:“妈,天太黑了,我还没等看见你,火车就已经到了施家屯。”母亲也说:“刚才有趟火车经过,太快了,没有看见你。我想应该就是这趟火车,知道你坐在上面,就行了。”
⑨年迈的母亲在黑夜的冷风中站着,我在明亮、温暖的车厢里坐着,本想让她看见我,我也看见她,却害得她在路边白白等待和空欢喜一场。
⑩我不甘心,对母亲说:“妈,要不明晚我返回时,在最近的曲靖站下?站上有到村里的汽车,半个小时就到家了,住一晚再回昆明,方便得很。”电话里,母亲慌忙阻止,仿佛我如果这样做,都是因为她引起的。我只好告诉母亲,那明晚还是在这个路口。到时候我会站在最后一个车厢的车门旁招手,我们一定可以看见对方。
⑪翌日返程,我早早地走到最后一节车厢的车门旁。黑夜的火车如一条光带在铁轨上漂移,伏在玻璃上,我把眼睛使劲睁大,可还是很难看清车窗外的任何景物。
⑫这时候,我又看见了“施家屯”这几个字。
⑬车内外温差大,窗户上起了一层薄薄的雾。我慌忙用手掌擦拭玻璃,用双手罩住眼眶,以遮挡车内的亮光,在微弱的光线下仔细搜寻外面的一景一物。我终于能看见车灯照出几米远模糊的路面轮廓,还看见了如萤火样的村庄里的昏黄灯光。
⑭就在一个路口,我突然看见有束手电筒光在黑暗中照着火车!我刚要摇手呼喊,火车又过去了!
⑮我忙掏出电话,颤抖着告诉母亲:“妈,我看见你在路口了。”
⑯母亲在电话里说:“我也看见你了。”
⑰两句话说完,车外再没有了村庄,母亲越来越远了。
⑱我在夜色的火车中,不过是一晃而过的黑点,那个叫作小米田的道口,不过只有三四米宽,而站在道口等我的母亲,她还没有一米六高啊……
(摘自《人民日报》2019年11月18日,有删改)
15.围绕“见面”,请简要概括选文情节。(2分)
火车经过家乡,“我”与母亲约定招手见面。→天黑、车快,“我”和母亲没有“见面”。→“我”不甘心,与母亲约定返程再次“见面”。→母亲手电筒的那一束光让我们“相见”。
16.品析第③段运用插叙的作用。(3分)
这段交代了“我”不经常回家的原因,为下文“我”和母亲约好“见面”做铺垫,也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体贴。
17.第⑤段中,面对“这个提议”,为什么“我自己也觉得有点意外和为难”?(2分)
感觉“意外”是因为“我”的建议有些突然,可母亲答应得很爽快。感到“为难”是因为体谅到母亲深夜见面的辛苦,却没办法再改变(不知道能不能见面,怕让母亲白跑一趟)。
18.结合语境,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品析第⑬段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3分)
我慌忙用手掌擦拭玻璃,用双手罩住眼眶,以遮挡车内的亮光,在微弱的光线下仔细搜寻外面的一景一物。
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努力想要看清窗外景物的样子,表现出“我”渴望看到母亲的急切心情。
19.文题“那一束光”有什么含义?(2分)
一指手电筒发出的光;一指母亲对儿子的爱。
20.简要分析第⑱段表达了“我”怎样的情感,并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悟。(4分)
示例:表达了“我”想与母亲“见面”而让母亲两次深夜在路口等待的心疼和愧疚。读了这篇文章,我发现在母亲的心中,孩子永远是第一位的。我们在生活中经常因为母亲的一句唠叨、一次疏忽而发脾气,这是多么不应该呀。我们要理解母亲,用自己的行动回报母亲。
(四)(2021·连云港)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8分)
材料一 5月11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国务院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副组长、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介绍,2020年,全国人口达到14.1亿人,约占全球总人口的18%,我国仍然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数据表明,我国人口10年来继续保持低速增长态势。“预计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人口总量会保持在14亿人以上。”宁吉喆表示。
(摘编自《人民日报》2021年5月12日)
材料二
(摘编自《环球日报》2021年5月18日)
材料三 放眼全世界,人口老龄化和低生育率,是各国发展时普遍都会遭遇的挑战,而且往往会同时出现。其带来的一个挑战,就是劳动力人口达到峰值后回落。
从传统的人口学和经济学角度看,劳动人口的减少几乎可以跟经济增长停滞或衰退画等号。但新的情况不太一样。
作为世界人口第一大国,中国的人口问题也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日本东京大学教授吉川洋曾指出,当前中国社会与日本面临类似问题,但人口数量并不是决定经济增长的关键,人均劳动生产率才是。即使劳动力人口没有明显变化,只要平均每位劳动者所能制造出来的商品增加了,劳动生产率提高了,经济也能保持增长。
人口素质和受教育程度,是决定劳动生产率的关键指标。国家统计局总统计师曾玉平提醒,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总规模仍然有8.8亿人,劳动力资源依然丰富,人口红利依然存在,尤其是劳动人口素质显著提高。
数据显示,劳动年龄人口中,大专及以上受教育程度的人口占比达到23.61%,比第六次人口普查时提高了11.27个百分点。
宁吉喆也提到,全国人口平均年龄38.8岁,“总的看,依然年富力强”。面对劳动年龄人口增速放缓的实际,经济结构需要调整适应,未来人才红利的新优势将逐步显现。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2021年5月12日)
21.根据材料,下列对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2分)
A.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表明,我国人口10年来继续保持低速增长态势,预计未来一段时间人口总量会保持在14亿以上。
B.从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的新情况来看,劳动人口的减少跟经济增长停滞或衰退并不能完全画等号。
C.中国人口问题引起世界关注,日本专家认为当前中国社会与日本面临相似问题,劳动力人口数量的增加是决定经济增长的关键。
D.面对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增速放缓的实际,经济结构需要调整适应,未来人才红利的新优势将逐步显现。
【解析】人均劳动生产率才是决定经济增长的关键。
22.仔细阅读材料二,你从图表中读出哪些信息?(3分)
①我国60岁以上人口增加,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②我国劳动人口数字下降,劳动人口规模仍占比最大。③(计划生育政策放宽促使)我国0~14岁人口增加。④我国人口构成比较合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23.结合材料,谈谈如何应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人口老龄化现象。(3分)
①提高人均劳动生产率。②提高人口素质和受教育程度。③调整经济结构。④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三、写作(50分)
24.水滴石穿,是坚持的力量;化蛹成蝶,是梦想的力量;冰释前嫌,是真诚的力量;正义伸张,是勇气的力量。有的人锋芒毕露,不过是虚张声势;有的人温文尔雅,却尽显生命的张力。真正的力量不是来自外在,而是来自内心——来自一颗真诚善良的心,来自一颗丰富美好的心,来自一颗远离浮躁、独享宁静的心。
请以“________的力量”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①不少于500字;②贴近生活,言之有物,禁止抄袭或套作;③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综合测试卷: 这是一份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综合测试卷,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阅读理解,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期末综合测评卷+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这是一份期末综合测评卷+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运用,阅读理解,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综合检测(Word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综合检测(Word版含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诗歌鉴赏,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http://www.enxinlong.com/img/images/231c23b6141fe3610b7ae5ce90bd68e9.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