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元复习05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知识梳理】——2022-2023学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单元综合复习课件PPT 课件 0 次下载
- 单元复习05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专项练习】——2022-2023学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单元综合复习(原卷版+解析版) 试卷 0 次下载
- 单元复习06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知识梳理】——2022-2023学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单元综合复习课件PPT 课件 0 次下载
- 单元复习06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专项练习】——2022-2023学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单元综合复习(原卷版+解析版) 试卷 0 次下载
- 单元复习07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知识梳理】——2022-2023学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单元综合复习课件PPT 课件 0 次下载
单元复习07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专项练习】——2022-2023学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单元综合复习(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第7章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有关酸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酸雨可以使土壤中的养分发生化学变化,从而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
B. 酸雨可以使河流和湖泊酸化,从而使鱼、虾等水生生物的生长和发育受到影响
C. 酸雨直接危害植物的芽和叶,严重时使成片的植物死亡
D. 控制酸雨的根本措施是不用煤和石油等燃料
【答案】D
【解析】A.在酸雨的作用下,土壤中的营养元素钾、钠、钙、镁会释放出来,并随着雨水被淋掉,所以长期的酸雨会使土壤中大量的营养元素被淋失,造成土壤中营养元素严重不足,变得贫瘠,A不符合题意。
B.酸雨危害水生生物,它使许多河、湖水质酸化,导致许多对酸敏感的水生生物种群灭绝,湖泊失去生态机能,最后变成死湖,B不符合题意。
C.酸雨直接危害植物的芽和叶,使农作物大幅度减产,严重时使成片的植物死亡,C不符合题意。
D.控制酸雨的根本措施是通过净化装置,减少煤、石油等燃料中污染物的排放,并做好回收和利用这些污染物的工作,而不是禁止使用煤、石油等燃料,D符合题意。
故选D。
2. 废旧电池对生物的影响因素是( )
A. 废旧电池中含有汞、银、镉等重金属 B. 废旧电池占据了生物生存的土壤
C. 废旧电池浪费了大量的生物材料 D. 废旧电池的浸出液能伤害人的皮肤
【答案】A
【解析】废电池里含有大量重金属汞、镉、锰、铅等。当废电池日晒雨淋表面皮层锈蚀了,其中的成分就会渗透到土壤和地下水,人们一旦食用受污染的土地生产的农作物或是喝了受污染了的水,这些有毒的重金属就会进入人的体内,慢慢的沉积下来,对人类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废旧电池中含有的汞、银、镉等重金属还可以通过生物富集作用沿着食物链传递最终危害人体健康。如水俣病,痛痛病。故选A。
3. 下列行为都是人们为了解决某些环境问题采取的措施,哪一项措施最容易导致相反的效果( )
A. 制造效力更大的杀虫剂和农药
B. 寻求更好的控制人口的办法
C. 利用秸秆生产沼气
D. 建设核电站减少燃煤发电
【答案】A
【解析】 A、长期使用高效杀虫剂和农药不但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还容易使害虫形成强的抗药性,因此A措施易导致相反的效果。
B、人口的增多以及人类的活动已经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因此要寻求更好的控制人口的办法,以减少由此带来的环境问题,故B措施不会造成相反的效果。
C、利用秸秆生产沼气,即减少了燃烧秸秆造成的污染,又解决农村燃料短缺问题,故C措施不会导致相反的效果。
D、燃煤发电会放出大量的浓烟污染环境,建设核电站,就可解决燃煤发电产生废气的问题,此措施不易形成相反的效果。
故选A
4. 下列哪一项举措不利于森林的可持续发展( )
A. 利用天敌消灭害虫 B. 绝对禁止砍伐
C. 建设配套水利工程 D. 必要的地区可以营造炭薪林,解决烧柴问题
【答案】B
【解析】利用天敌消灭害虫,不污染环境,成本低,可以减少农药对环境的污染,有利于森林的可持续发展,A错误;森林属于可再生资源,只要保护好,做到合理开发利用,砍伐后及时补栽,达到开采量和林木的生长量相当,甚至小于林木的生长量,就能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可以采取选择性的砍伐,绝对禁止砍伐,不利于森林的可持续发展,B正确;解决干旱的主要问题是灌溉水源问题,因此建设配套水利工程,有利于森林的可持续发展,C错误;必要的地区可营造炭薪林,解决烧柴问题,利于森林的可持续发展,D错误。
5. 全球性环境污染问题指的是( )
A. 水士流失、沙尘暴、水体富营养化 B. 砍伐森林、田湖造田、水华
C. 酸雨、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 D. 过多使用农药、使用含磷洗衣粉
【答案】C
【解析】酸雨:PH<5.6的雨水,是由于燃烧煤、石油、然气时产生过多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有害气体,在到大气中与雨水结合,导致酸雨的产生。酸雨的危害:使土壤的养发生变化,从而不能被植物吸收,使河流和湖泊酸化,影响鱼虾繁殖甚至死亡,危害植物的芽和叶,严重时使成片植物死亡,对各种生物和各种建筑物都造成了巨大的伤害.被称为“空中死神”。温室效应是指由于全球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量不断增加,导致地球平均温度不断上升的现象,导致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等一系列的问题。臭氧层是指大气层的平流层中臭氧浓度相对较高的部分,其主要作用是吸收短波紫外线。大多数科学家认为,人类过多地使用氯氟烃类化学物质(用CFCs表示)是破坏臭氧层的主要原因。控制和停止使用氟利昂,以及减少含氮废气的排放等,是防止臭氧层破坏的关键。
6. 下列哪一项不是沙尘暴肆虐的危害( )
A. 容易发生水俣病 B. 容易引发呼吸道疾病
C. 容易发生抑郁等心理疾病 D. 容易发生交通事故
【答案】A
【解析】水俣病是长期食用含汞的食物造成的。A错误;沙尘暴会严重影响空气质量,进而危害人体健康,沙尘会随着呼吸进入呼吸系统,引起呼吸系统的疾病。B正确;C、D、沙尘暴是沙暴和尘暴两者兼有的总称,是指强风把地面大量沙尘物质吹起并卷入空中,使空气特别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 一百米的严重风沙天气现象。容易使人发生抑郁等心理疾病和发生交通事故C、D正确。
7. 如果下列语句叙述正确的一组是( )
①人类的活动对环境都是有害的。②砍伐森林后,只要抓紧植树绿化,生态系统就可以不受影响。③沙尘暴是天灾,人们没有办法减少它的发生。④近年来各地关于“水华”的报道不断发生,是河流湖泊受到污染的结果。⑤保护鸟类可以抑制害虫的发生,比用农药杀虫有利于保护环境。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④⑤
【答案】D
【解析】①人类的活动对环境不都是有害的,如植树造林,可以保护环境。故说法错误。
②砍伐森林后,既是抓紧植树绿化,也需要很长的生长期,生态系统就可会受影响,故说法错误;③沙尘暴虽然是天灾,但植树造林能够减少沙尘暴的发生,故说法错误;
④近年来各地关于“水华”的报道不断发生,是河流湖泊受到污染的结果,故说法正确;
⑤保护鸟类可以抑制害虫的发生,比用农药杀虫有利于保护环境,是正确的。所以④⑤叙述正确。
8.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引进善于吃虫子的鸟,对本地环境肯定有好处
B. 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C. 治理太湖水污染就应该停止太湖周边一切产生污水的生产活动
D. 生态系统总是可以自行消化各种污染物,人类不应该干预
【答案】B
【解析】盲目引入外来物种,有可能破坏生态平衡,因此引进善于吃虫子的鸟,对本地环境不一定有好处,A错误;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有利于可持续发展,B正确;治理太湖水污染,仅停止太湖周边一切产生污染的生产活动,不能治理彻底,C错误;生态系统有一定的调节能力,但有一定的限度,D错误。
9. 水体富营养化会造成( )
A. 水草增多 B. 鱼虾大量死亡 C. 鱼虾食物丰富 D. 水质清澈
【答案】B
【解析】水体富营养化会使得一些藻类植物过度繁殖,造成水中缺氧并产生有毒物质,许多鱼类等水生生物大量窒息死亡。
10. 很多树木对大气粉尘有很好的阻滞、过滤作用,其原因是( )
①森林枝叶茂密,能减缓风速
②有些树木叶面上有茸毛或能分泌油性、黏性的物质
③能吸收各种有毒气体
④能分泌抗生素
⑤蒙尘的树叶经过雨水冲刷后,能很快恢复以阻滞尘埃
A. ①③⑤ B. ①②④ C. ②④⑤ D. ①②⑤
【答案】D
【解析】森林能防风固沙,制止水土流失,狂风吹来,它用树身树冠挡住去路,降低风速;树叶上面的绒毛、分泌的粘液和油脂等,对尘粒有很强的吸附和过滤作用,每公顷 森林每年能吸附50~80吨粉尘,城市绿化地带空气的含尘量一般要比非绿化地带少一半以上;蒙尘的树叶经雨水冲刷后,能很快恢复以阻滞尘埃。
11. 森林遭到砍伐后,我们可能面临下列哪些问题( )
A. 水土流失 B. 气候改变 C. 生物多样性受损 D. 以上都可能发生
【答案】D
【解析】森林有保持水土作用,森林的根在地下分布深而广,形成庞大的根系,比地上的枝叶系统还发达。可谓“根深叶茂”,“树大根深”,森林的根系可以牢牢的抓住土壤,防止水土流失。森林能增加空气湿度,调节气候,植物进行蒸腾作用,增加大气的湿度,增加降水,降低温度。如森林上空的空气湿度比无林区高达10﹣25%左右,比农田高5〜10%。据测定,夏天绿地中地温一般要比广场中白地低10﹣17度。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每种生物都生活在一定的生态系统中,当植物十分丰富的森林生态系统变成单一的农田后,生物种类会迅速减少,破坏了食物链,影响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当生态系统发生剧烈变化时,一些生物不在适应环境,迁走或死亡,如鸟类和哺乳类大量减少。鸟类减少,各种农林害虫失去天敌的控制,就大量繁殖起来,给农作物和树木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因此也会加速种类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的丧失。故选D。
12. 下列保护森林的措施中,哪一项是科学的?( )
A. 全面禁止砍伐
B. 有计划地合理砍伐林木
C. 大面积种植一种树,整齐美观
D. 喷洒高强度的农药,消灭森林害虫
【答案】B
【解析】AB.爱护植被,并不是禁止砍伐,对森林资源要有计划地合理砍伐已经成熟的木材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A错误,B正确;
C.大面积种植一种树,虽然整齐美观,但会造成生态系统物 种的单一性,使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降低,不利用生态平衡,C错误;
D.喷洒高强度的农药,消灭森林害虫,会导致害虫天敌死亡,同时,农药会通过食物链危害其他的生物和人类,D错误。
13.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只要我们国家减少了空气污染,我国就不会有酸雨的危害
B. 1998年长江中下游特大洪灾的主要原因是长江上游森林植被的破坏
C. 了保护环境,应该提倡垃圾分类回收
D. 如果土壤和水环境遭到了污染,位于食物链顶端的人类受到的危害最严重
【答案】A
【解析】A.空气污染的来源主要是工业废气、汽车尾气和人类活动所产生的废气,而酸雨的形成是煤、石油、天然气的大量燃烧,使得大气中二氧化硫增加造成的,A错误。
B.长江上游森林植被具有涵养水土的作用,1998年长江中下游特大洪灾的主要原因是长江上游森林植被的破坏,B正确。
C.为了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提倡垃圾分类回收,C正确。
D.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营养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如果土壤和水环境遭到了污染,位于食物链顶端的人类受到的危害最严重,D正确。
故选A。
14. 废电池最好怎样处理?( )
A. 埋入土里 B. 丢入垃圾箱
C. 烧掉 D. 收集起来交给有关部门处理
【答案】D
【解析】废电池的危害:当电池内部的化学物质反应完全后,电池再也不能供电了,成了一颗废电池。废电池里含有大量重金属汞、镉、锰、铅等.当废电池日晒雨淋表面皮层锈蚀了,其中的成分就会渗透到土壤和地下水,人们一旦食用受污染的土地生产的农作物或是喝了受污染了的水,这些有毒的重金属就会进入人的体内,慢慢的沉积下来,对人类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据测量一节一号电池烂在土壤里,可以使 一平方米 土地失去利用价值;一个扣钮电池可以污染 60 万升水,相当于一个人一生的饮水量。控制废电池危害的根本措施是禁止生产和销售危害性大的电池,特别是含汞或 镉的电池,大力开展无公害的环保型电池电池,对于废旧电池,则应当及时回收,集中进行安全处理。
故选D
15. 下列哪一种情况不是由酸雨造成的?( )
A. 森林枯萎 B. 鱼虾死亡 C. 水体富营养化 D. 土壤肥力降低
【答案】C
【解析】酸雨直接危害植物的茎、叶、芽,酸雨还可使森林的病虫害明显增加.在四川,重酸雨区的马尾松林的病情指数为无酸雨区的2.5倍,使森林枯萎,故A不符合题意;酸雨危害水生生物,它使许多河、湖水质酸化,导致许多对酸敏感的水生生物种群灭绝,湖泊失去生态机能,最后变成死湖.酸雨还杀死水中的浮游生物,破坏水生生态系统,故B不符合题意;水体富营养化是由于水域的严重污染引起的,不是酸雨造成的,故C符合题意;在酸雨的作用下,土壤中的营养元素钾、钠、钙、镁会释放出来,并随着雨水被淋掉,所以长期的酸雨会使土壤中大量的营养元素被淋失,造成土壤中营养元素严重不足,变得贫瘠,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16.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湖水富营养化可使水草和藻类大量繁殖,并通过光合作用产生大量氧气
B. 温室效应可以使全球更加温暖,有利于人类的生存
C. 我国西部实行“退耕还林还草”政策是因为西部耕地过剩,森林、草地不足
D. 盲目引进外来生物很可能破坏当地的生态平衡
【答案】D
【解析】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的原因是:①栖息地的破坏和丧失;②人类的滥砍乱伐和滥捕乱杀;③外来物种入侵。
A.湖水富营养化可使水草和藻类大量繁殖,由于污染后湖泊中的藻类大量繁殖,生物耗氧量大大增加,氧气减少,A错误;
B.二氧化碳在大气中含量的增多,导致温室效应,进而导致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土地干旱、厄尔尼诺现象频发等一系列气候问题,不利于人类的生存,B错误;
C.我国西部实行“退耕还林还草”政策是因为我国西部地区由于气候干燥,生态环境非常脆弱,这里降水量少,地形崎岖,山地、高原为主的地形都使得这里在发展种植业的时候有很大的阻碍,如果一味地继续发展种植业,只会造成这里水土流失、环境继续恶化,C错误;
D.盲目引进外来物种,会导致生物入侵,威胁生物的多样性,进而对生态系统具有破坏作用,D正确。
17. 下列行为不利于保护环境的是( )
A. 节约资源,少用一次性用品 B. 使用充电电池
C. 注意卫生,大面积使用消毒剂消毒 D. 购买贴有绿色标志产品
【答案】C
【解析】节约资源,少用一次性用品,可以减少资源的浪费,A不符合题意;废旧电池对土壤和水源的污染极大,使用充电电池可以减少废旧电池对环境的污染,也是减少资源的浪费,B不符合题意;大面积使用消毒剂消毒,会对空气造成影响,C符合题意;绿色食品是指在无污染的条件下种植、养殖,施有机肥料,不用高毒性、高残留农药,在标准环境、生产技术、卫生标准下加工生产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的统称,D不符合题意。
18. 发电厂可以利用煤、 天然气、核能发电,这三种原料中最容易引发酸雨的是:( )
A. 煤和天然气 B. 煤 C. 核能 D. 三者都可能
【答案】B
【解析】PH小于5.6的雨水就算酸雨。酸雨是由于人类大量使用含硫量很高的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燃烧后产生的硫氧化物或氮氧化物,在大气中经过复杂的化学反应后,形成硫酸或硝酸气溶胶,或为云、雨、雪、雾捕捉吸收,降到地面成为酸雨。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燃烧含硫量高的煤。
故选B。
19. 下列污染物中,通过食物链危害人体的是 ( )
A. 沙尘暴 B. 二氧化硫
C. 氟利昂 D. 汞、镉等有毒物质
【答案】D
【解析】A.沙尘暴悬浮颗粒物会随着呼吸进入呼吸系统,引起呼吸系统的疾病,错误。
B.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会引起例如哮喘、干咳、头痛、和眼睛、鼻子、喉咙的过敏,引发呼吸系统的疾病,错误。
C.氟利昂是一种透明、无味、低毒、不易燃烧、爆炸和化学性稳定的制冷剂。由于氟利昂可能破坏大气臭氧层,已限制使用。目前地球上已出现很多臭氧层漏洞,有些漏洞已超过非洲面积,其中很大的原因是因为氟利昂的化学物质。氟利昂也是重要的温室气体。一个氟利昂分子增加温室效应的效果相当于一万个二氧化碳分子,错误。
D.电镀、采矿、冶炼、燃料、电池和化学工业等排放的废水、废旧电池中汞、镉含量较高,易造成重金属污染,进入食物链,危害生物及人类的健康,正确。
故选D。
20. 世界环境日是( )
A. 6月5日 B. 5月31日 C. 3月12日 D. 8月15日
【答案】A
【解析】世界环境日为每年的6月5日,是1972年6月5日联合国首次召开人类环境会议,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它的确立反映了世界各国人民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态度,表达了人类对美好环境的向往和追求。它是联合国促进全球环境意识、提高政府对环境问题的注意并采取行动的主要媒介之一。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每年6月5日选择一个成员国举行“世界环境日”纪念活动,发表《环境现状的年度报告书》及表彰“全球500佳”,并根据当年的世界主要环境问题及环境热点,有针对性地制定每年的“世界环境日”主题。
21. 绿色食品的定义是( )
A. 在生产、加工、包装、储藏、运输过程中无污染、安全、优质的食品
B. 绝对不使用化肥和农药的产品
C. 含叶绿素比较多的绿色蔬菜
D. 获得国家环保AA级认证的食品
【答案】A
【解析】绿色食品是指在无污染的条件下种植、养殖,施有机肥料、不用高毒性、高残留农药,在标准环境、生产技术、卫生标准下加工生产,经权威机构认定并食用专门标志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的统称。绿色食品分为A级和AA级两类。A级生产过程中允许限量使用既定的化学合成物质;AA级绿色食品在生产过程中不使用任何有害化学合成物质。
22.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经济发展过程中环境污染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应该停止工业的发展
B. 经济比较落后的时候,应该采取“先发展,后治理”的措施
C. 必须采取一定的环保措施,以避免和解决发展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
D. 随着科学的进步,环境污染的问题自然会解决
【答案】C
【解析】环境污染与人类经济活动是分不开的,人类的经济活动应该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既要满足当代入的需求,也不能对后代入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因此,不能因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环境污染就限制工业发展,也不能“先发展后治理”,对工业发展中的污染问题视而不见;更不能把污染问题寄希望于未来的科学进步,应该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采用一定的环保措施,以避免和解决发展中的环境污染问题。因此,C符合题意。
故选C。
23. 下列诗句都描述了当地的自然景观,从中可以看出,生态环境最差的是( )
A.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B. 探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C. 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沙乱走
D. 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答案】C
【解析】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强,生态环境越稳定。在A、B、D中,都描述了生态系统中的花、草、蜻蜓、黄鹂、翠柳、白鹭等生机勃勃的生物景象,而C中,描述的是碎石、沙土,没有生物,因而自我调节能力最弱,所以C生态系统是最差的。
24. 某小组同学通过调查活动,提出了若干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措施。其中一条是把人们日常产生的生活垃圾进行分类,以便回收再利用,能够比较好地达到这种目的的做法是把垃圾分成( )
A. 可回收,不可回收
B. 动物类,植物类,非生物类
C. 食品类,外包装类,玩具类,建材类,其他类
D. 金属类,玻璃类,塑料类,纸张,竹木类,厨余类,土石类,其他类
【答案】A
【解析】把垃圾进行回收可以减少垃圾造成的环境污染,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垃圾分类时,要充分考虑到回收后垃圾的处理。因此,可以分为可回收类、不可回收类。可回收的:废旧纸张、废旧金属、废旧塑料、废旧玻璃等;不可回收的:水果皮、菜皮等植物性垃圾。
25. 被誉为“绿色万里长城建设工程”的是( )
A. 长江中、上游防护系统建设工程 B. “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
C. 沿海防护林体系工程 D. 东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
【答案】B
【解析】三北防护林工程是指在中国三北地区(西北、华北和东北)建设的大型人工林业生态工程。中国政府为改善生态环境,于1978年决定把这项工程列为国家经济建设的重要项目,是我国的第一大植树造林工程。按照工程建设的总体规划从1978年开始到2050年结束,分三个阶段,八期工程,建设期限73年,建设面积406.9万km2,占国土面积的42.4%,规划建林3508.3万km2,使三北地区的森林覆盖率由5.05%提高到14.95%,沙漠化土地得到有效治理,水土流失得到基本控制,生态环境和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从根本上得改善。邓小平同志为“三北”防护林工程题名为“绿色万里长城建筑工程”。
26. 在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中,要保护西部生态环境,当前首要采取的措施是 ( )
A. 开发畜牧业 B. 扩大旅游增加资金
C. 保护天然林和退耕还林 D. 兴修水利
【答案】C
【解析】西部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因此巩固和发展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成果,加快退化草地治理等重点草原生态保护工程规划,继续推进天然林保护、京津风沙源治理、石漠化综合治理和防护林体系建设,是当前首要采取的措施。
故选:C。
27. 造成1998年长江中下游特大洪灾的主要原因是( )
A. 长江上游森林植被破坏 B. 水库蓄水量不够
C. 长江口发生热带风暴 D. 农田排水量大
【答案】A
【解析】森林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森林的根在地下分布深而广,形成庞大的根系,比地上的枝叶系统还发达。可谓“根深叶茂”,“树大根深”,森林的根系可以牢牢的抓住土壤,防止水土流失。在林木茂盛的地区,地表径流只占总雨量的10%以下;平时一次降雨,树冠可截留15-40%的降雨量;枯枝落叶持水量可达自身干重2-4倍;每公顷森林土壤能蓄水640-680吨;5万亩森林相当于100万立方米贮量的水库。科学家们观测发现森林覆盖率30%的林地,水土流失比无林地减少60%;在风害区营造防护林带,在防护范围内风速可降低30%左右;起到防风固沙作用。因此长江中下游发生特大洪水,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严重损失,其主要原因是长江上游森林植被遭到破坏。
28. 下列哪一项是沙尘暴肆虐的危害( )
A. 容易发生水俣病 B. 容易引发呼吸系统疾病
C. 容易发生火灾等自然灾害 D. 容易发生气候异常
【答案】B
【解析】水俣病是指人或其他动物食用了含有机汞污染的鱼贝类,使有机汞侵入脑神经细胞而引起的一种综合性疾病,是世界上最典型的公害病之一,因最早发现于水俣湾而得名,A错误;
沙尘暴会严重影响空气质量,进而危害人体健康,沙尘会随着呼吸进入呼吸系统,引起呼吸系统的疾病。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的组成由上到下依次是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外界的空气进入肺依次经过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最后进入肺,在肺里完成气体交换,B正确;
沙尘暴肆虐容易引发自然灾害,但发生火灾的机会很少,C错误;
沙尘暴是一种风与沙相互作用的灾害性天气现象,它的形成与地球温室效应、厄尔尼诺现象、森林锐减、植被破坏、物种灭绝、气候异常等因素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D错误。
29. 进入20世纪后,几乎每年至少有一种鸟类或哺乳动物从地球上消失,造成野生动物濒危或绝灭的主要原因是( )
A. 自然灾害 B. 天敌过多
C. 人为破坏生态环境 D. 动物瘟疫
【答案】C
【解析】人类对环境的改造幅度已经很大且地域扩张也很厉害,导致环境变化太大,很多物种的生活地域越来越小,且不能适应环境改造所带来的新的环境,以至于死绝,而一种生物的死绝会造成原来的生物链的断裂,一方面导至更多的生物种生存受到威胁,另一方面使无天敌的生物,失去控制,还有外来物种的侵入,生态环境被破坏,生态系统会失去平衡。
故C符合题意。
30. 下面哪种情况可能与臭氧层破坏有关( )
A. 森林被大量破坏 B. 大量使用化石燃料
C. 大量使用氟利昂制冷剂 D. 大量使用农药。
【答案】C
【解析】臭氧层是指大气层的平流层中臭氧浓度相对较高的部分,其主要作用是吸收短波紫外线。大多数科学家认为,人类过多地使用氯氟烃类化学物质(用CFCs表示)是破坏臭氧层的主要原因。故C符合题意。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40分)
31.(10分,每空1分除特殊说明外)近年来,我市部分蔬菜种植基地构建了以农村户用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农业模式,该模式是将沼气池、养猪、大棚蔬菜栽培等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如图所示。请回答相关问题:
(1)图中人处于第 营养级;沼气池中的绝大部分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 ,它们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是 。
(2)人获得100千焦的能量,其中70%来自猪,30%来自蔬菜,计算最少需要消耗多少蔬菜 千焦。
(3)将大气中的碳转化为生产者体内的碳是通过蔬菜的 实现的,请写出表示该生理过程的反应式 。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物质循环还有 。
(4)生态农业是一种相对理想的农业模式,请从生态学的角度分析一下它的优势: 。
【答案】(1)2、3;分解者;把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促进物质的循环;
(2)1950;(3)光合作用;二氧化碳+水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2分)氮循环、水循环;(2分)
(4)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使能量充分流向对人类有益的地方
【解析】(1)图中,人吃蔬菜属于第二营养级;人还吃猪肉,因此人又属于第三营养级。所以人处于第2、3营养级。沼气池中的绝大部分生物是腐生生物,主要靠分解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生活,因此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把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促进物质的循坏。
(2)能量在沿着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一般只有10%﹣20%的能量能够流入下一个营养级,人获得100千焦的能量,其中70%来自猪,30%来自蔬菜,最少需要消耗(能量传递效率按20%计算)100×30%÷20%+100×70%÷20%÷20%=1950千焦能量的蔬菜。
(3)将大气中的碳转化为生产者体内的碳是通过蔬菜的光合作用实现的,表示该生理过程的反应式:二氧化碳+水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除去碳循环外,自然界中重要的物质循环还有氮循环、水循环等。
(4)生态农业是一种相对理想的农业模式,最大的优点是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使能量充分流向对人类有益的地方。
32.(8分,每空1分)阅读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1 小龙虾为杂食性动物,以稻田中的浮游植物、浮游动物,黑藻、水花生等水生植物,以及水蚯蚓、螺蛳等动物为食。
资料2“虾稻共作”是一种生态种养模式,其收益是单一水稻种植效益的数倍。小龙虾在稻回中活动,能捕食危害水稻的害虫,还能松土通气,它的排泄物可为水稻提供有机肥。
资料3 如图是物质循环示意图
(1)虾稻共作能减少在稻田中施用农药和化肥,请在资料中寻找证据:① ;② 。
(2)结合资料1和资料3,如果C是小龙虾,则B可能是 、 等。
(3)分析资料3,a代表的生理活动是 :D分解小龙虾的排泄物产生水、无机盐和E,E是 :D是 ,属于生态系统生物部分的 。
【答案】(1)小龙虾能捕食危害水稻的害虫;小龙虾的排泄物可为水稻提供有机肥;
(2)浮游动物;螺蛳;
(3)呼吸作用;二氧化碳;腐生的细菌和真菌;分解者
【解析】(1)“虾稻共作”是一种生态种养模式,其收益是单一水稻种植效益的数倍。小龙虾在稻回中活动,能捕食危害水稻的害虫,还能松土通气,它的排泄物可为水稻提供有机肥。
(2)资料3中A→B→C构成一条食物链。小龙虾为杂食性动物,以稻田中的浮游植物、浮游动物,黑藻、水花生等水生植物,以及水蚯蚓、螺蛳等动物为食。如果C是小龙虾,则B可能是浮游动物、螺蛳。
(3)资料3中a表示呼吸作用,腐生的细菌和真菌分解动植物的遗体产生二氧化碳、水喝无机盐,它们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是作为分解者参加物质循环;
33.(8分,每空1分除特殊说明外)阅读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一:
资料二:多种多样的生物是全人类共有的宝贵财富。生物多样性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药物、燃料等生活必需品以及大量的工业原料。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多保护一个物种,就是为人类多留一份财富,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多做一份贡献。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是人类共同的责任。
资料三:水葫芦是我国100多年前从国外引进的一种植物,曾一度用于净化污水,近几十年来在我国很多地方出现疯长,几乎遮盖了整个水面,使很多水生生物几乎绝迹,这样就对生物多样性造成威胁。
(1)资料一中,属于被子植物的是_____,属于脊椎动物的是_____。(填字母)
(2)D属于_____动物,其特点是:体表覆盖着_____,用肺呼吸,在陆地上产卵。
(3)资料二告诉我们保护生物多样性意义重大,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是人类共同的责任。那么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为保护完整的温带森林生态系统我国建立了_____自然保护区我国建立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的珍稀动物是_____。
(4)水葫芦对生物多样性造成威胁的原因属于_____。
【答案】B DE 爬行 角质的鳞片或甲(2分) 长白山 大熊猫 外来物种入侵
【解析】
(1)以上生物钟, B向日葵有六大器官属于被子植物,D.壁虎和E兔子体内有脊柱,所以属于脊椎动物。
(2)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体表覆盖有角质的鳞片或甲;用肺呼吸,在陆地上产卵。
(3)长白山自然保护区位于吉林省安图、抚松、长白三县交界的白头山地区,是我国温带森林生态系统的综合性自然保护区。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主要的保护对象是大熊猫。
(4)从国外引进了“水葫芦”的植物,由于这种植物迅速疯长,几乎遮盖了整个水面,使很多水生生物几乎绝迹,表明外来物种入侵也是威胁生物生存的原因。
34.(10分,每空1分除特殊说明外)科学探究式学习和研究生物学的重要方法。甲图中的A、B、C是绿色植物在白天进行的三种生理活动;乙图是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为研究植物的生命活动设计的实验装置(注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二氧化碳);丙图是对叶片进行脱色的装置。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甲中植物在白天进行的生理活动有________(填字母),植物体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甲图中的________(填字母)生理活动。
(2)把乙图中的两个装置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然后移到光下照射几小时后,装置________内的氧气含量比较高。这是因为该植物进行了甲图中的________(填字母)生理活动。
(3)从乙图的两个装置中各剪去一片绿叶,分别进行脱色处理,在脱色后的叶片上滴加碘液,装置一内的叶片不变蓝,装置二内的叶片变蓝色,结论是______________。
(4)如果将乙图装置二中的清水换成澄清的石灰水,要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装置二必须放在________环境中。
(5)根据图丙分析可知,对大棚蔬菜采取________、________等措施可以提高产量。
(6)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相互依存,共同维持了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的相对平衡。为使我们生活的环境空气永远清新,我们该做些什么?请提出你的建议 _________________。
【答案】ABC B 二 C 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 黑暗 增加光照强度 提高二氧化碳的浓度 爱护植被、多植树造林、低碳出行、少用一次性纸杯等 (2分)
【解析】(1)甲图中的植物白天可进行生理活动有A呼吸作用、B蒸腾作用、C呼吸作用。B过程蒸腾作用可以拉动水与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运输。
(2)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装置中一的二氧化碳,缺乏二氧化碳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装置二中有二氧化碳能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因此把乙图中的两个装置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然后移到光下照射几小时后,装置二内的氧气含量比较高。这是因为该植物进行了甲图中的C生理活动。
(3)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装置中一的二氧化碳。从乙图的两个装置中各剪去一片绿叶,分别进行脱色处理,在脱色后的叶片上滴加碘液,装置一内的叶片不变蓝,说明没有产生淀粉;装置二内的叶片变蓝色,说明有淀粉生成,结论是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
(4)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因此如果将乙图装置二中的清水换成澄清的石灰水,要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装置二必须放在黑暗环境中。
(5)a或b曲线都可以说明光照强度是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由图像OA和OB都是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上升,在一定的范围内,光合作用的强度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A点和B点的光合作用强度差异说明二氧化碳浓度是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同一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越大,光合作用强度越强。限制C点光合作用强度进一步增强的因素是二氧化碳浓度低,光照强度弱。分析曲线,可以得出结论:适当提高光照强度和二氧化碳浓度能促进光合作用,提高蔬菜产量。
(6)为使我们生活的环境空气永远清新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保护植被等。爱护植被、多植树造林、低碳出行、少用一次性纸杯等。
35.(4分,每空1分) 做“废电池对生物的影响”探究实验时,如果不小心皮肤被废电池内容物溅到了,应该立即_____________,实验结束后,还必须用肥皂___________。在做“酸雨对生物的影响”模拟探究时,要注意不要让模拟酸雨溅到____________________,从这里可以看出,做实验要注意_____________问题。
【答案】 ①. 用清水清水 ②. 洗手 ③. 眼睛和皮肤 ④. 安全
【解析】做实验一定要注意安全问题,因为很多的药品具有一定的毒性或腐蚀性等特点。如做“废电池对生物的影响”探究实验时,如果不小心皮肤被废电池内容物溅到了,应该立即用清水清洗,实验结束后,还必须用肥皂洗手。在做“酸雨对生物的影响”模拟探究时,要注意不要让模拟酸雨溅到眼睛和皮肤。
单元复习03 人体的呼吸【专项练习】——2022-2023学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单元综合复习(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单元复习03 人体的呼吸【专项练习】——2022-2023学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单元综合复习(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单元复习03人体的呼吸专项练习解析版docx、单元复习03人体的呼吸专项练习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
单元复习02 人体的营养【专项练习】——2022-2023学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单元综合复习(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单元复习02 人体的营养【专项练习】——2022-2023学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单元综合复习(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单元复习02人体的营养专项练习解析版docx、单元复习02人体的营养专项练习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1页, 欢迎下载使用。
单元复习01 人的由来【专项练习】——2022-2023学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单元综合复习(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单元复习01 人的由来【专项练习】——2022-2023学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单元综合复习(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单元复习01人的由来专项练习解析版docx、单元复习01人的由来专项练习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