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高考复习易错知识判断练习6(共60题,附参考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高考复习易错知识判断练习6(共60题,附参考答案),共4页。
高考生物易错知识判断练习班级 考号 姓名 总分 ( )1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其随出生率的增大而增大。( )2 大量诱杀某害虫的雄性个体,能使该种害虫的种群密度显著降低。( )3 可以用标记重捕法调查草地中壁虎的种群密度。( )4 调查作物植株上蚜虫的种群密度时可使用样方法。( )5 若标记的个体部分死亡,则实际的种群数量应比统计的结果偏大。( )6 引入新环境的种群,一定时间内都能呈“J”形增长。( )7 合理密植会增加种群数量并提高其K值。( )8 在种群增长的“S”形曲线中,种群密度不同时可能具有相同的种群增长速率。( )9 对家鼠等有害动物的控制,要尽量降低其K值。( )10 气温升高是东亚飞蝗种群爆发式增长的主要原因。( )11 非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往往是单一性的。( )12 气候、食物、天敌等因素属于密度制约因素。( )13 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可能来自外部,也可能来自种群内部。( )14 一个池塘中的各种鱼和植物构成了一个生物群落。( )15 草坪中的动物没有分层现象,而树林中的动物具有分层现象。( )16 群落的组成和外貌会随时间发生规律性变化。( )17 洪泽湖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 )18 如果两种鸟的觅食生境一样,则这两种鸟的生态位完全一样。( )19草原群落中的植物能通过植株间隔和根系分布以最大限度减少竞争和充分利用水分。( )20 某岛屿由海底火山喷发形成,现已成为旅游胜地,岛上植被茂盛,风景优美。该岛屿形成后最初进行的群落演替属于初生演替。( )21 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不再变化。( )22 人类干预对群落的演替总是不利的。( )23 一处深海热泉可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24 细菌在生态系统中可能是生产者,也可能是消费者或分解者。( )25 分解者是联系外界环境与生物群落的桥梁,生态系统中消费者处于主导地位。( )26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形成的复杂营养结构就是食物网。食物网的复杂程度取决于该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 )27 食物网中某生物的位置不能被其他生物取代。( )28 一只狼捕食了一只兔子,则该狼就获得了这只兔子能量的10%~20%。( )29 鸡粪便中所含的能量属于鸡未同化的能量。( )30 自然生态系统中,生物数量金字塔存在倒置情形,能量金字塔则不存在倒置情形。( )31 改善饮食结构,减少肉食比例,可以减少能量的损耗。( )32 “桑基鱼塘”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大大提高了能量的传递效率。( )33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指的是各种化合物在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循环往返。( )34 大气中的CO2进入生物群落的唯一方式是光合作用。( )35 水电、风电和光伏等新能源的利用有利于减少CO2排放。( )36 植树造林是缓解温室效应的最有效途径。( )37生物富集的物质会沿着食物链、食物网在生物体内聚集,营养级越高,浓度也越高。( )38 信息沿食物链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传递。( )39 黑光灯传递给趋光性昆虫的信息属于化学信息。( )40 羊和草之间的信息传递有利于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 )41 信息可来源于非生物环境或生物,传递方向往往是双向的。( )42 利用性外激素诱杀害虫属于化学防治。( )43 生态平衡并不是指生态系统一成不变,而是一种动态的平衡。( )44 自我调节能力越强的生态系统,其恢复力稳定性也就越高。( )45落叶阔叶林遭到严重破坏时,往往不易在短时间内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原因是其抵抗力稳定性较低。( )46 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个体数目越多,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 )47 除草能够提高水稻产量,同时也提高稻田的抵抗力稳定性。( )48 绿色出行,多吃植物性食物、少吃肉类等,都可以缩小生态足迹。( )49 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是植被的破坏。( )50 臭氧层破坏会给人类和动物带来危害,但不危及植物。( )51 水体富营养化、藻类植物大量繁殖,主要是由于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的积累和浓缩。( )52 生活和工业污水及化学肥料的过量使用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53 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物种多样性。( )54 基因多样性较低的种群适应环境能力强。( )55 观赏“留连戏蝶时时舞”,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56 许多野生生物的使用价值目前还不清楚,说明生物多样性具有间接价值。( )57 在植物园引种栽培红豆杉的措施属于易地保护。( )58 实现原料→产品→原料的生产体系,可使废弃物资源化。( )59 “无废弃物农业”遵循的是自生原理。( )60 在建设高新农业时,沼气池的建立遵循的是整体原理。 附:参考答案1 ×种群密度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因此种群密度不一定会随着种群出生率的增大而增大。2 √3 √4 √5 ×用标记重捕法调查时,标记的个体部分死亡,会导致二次捕获的个体中被标记的个体数减少,则会导致统计的结果比实际值偏大,即实际的种群数量应比统计的结果更小。6 ×新环境为理想条件,种群才能呈"J"形增长。7 ×若空间资源不增加,仅仅合理密植,并不会提高种群的K值。8 √9 √10×气候干旱是东亚飞蝗种群爆发式增长的主要原因。11 ×非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往往是综合性的。12 ×食物、天敌等生物因素属于密度制约因素,气温、干旱、地震、火灾等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13 √14×生物群落由池塘中的全部生物组成。15 ×草坪和树林中的动物都具有分层现象。16 √17 √18 × 一个物种的生态位不仅指食物来源,还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及其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19 ×草原群落中水分相对充足,而荒漠群落水分缺乏,植物间需通过植株间隔和根系分布以最大限度减少竞争和充分利用水分。20 √21 ×演替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仍可能会发生变化。22×人类干预对群落的演替也可能是有利的,如通过封山育林、治理沙漠、建立人工群落等,可使群落向着物种增多、结构复杂的方向演替。23 √24 √25 ×消费者可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但并非占主导地作中学生物知多少26 ×食物网的复杂程度主要取决于该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417 ×某种生物灭绝后,其在食物网中的位置会被其他生物替代。28×能量传递效率约为10%~20%,是指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同化量的比值,而不是两个个体之间同化量的比值。29 √30 √31 √32 ד桑基鱼塘"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不能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33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指的是组成生物体的各种化学元素在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循环往返。34 × CO2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的方式有两种: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35 √36 ×缓解温室效应的最有效途径是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37 √38 ×信息传递往往是双向的,可沿食物链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传递,也可从高营养级向低营养级传递。39 ×黑光灯传递给趋光性昆虫的信息属于物理信息。40 √41 √42 ×利用性外激素诱杀害虫属于生物防治。43 √44 ×自我调节能力越强的生态系统,其恢复力稳定性越低。45 ×落叶阔叶林遭到严重破坏难以恢复的主要原因是其恢夏为稳是悭较怅。46 ×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大小取决于生物种类的多少,而不是生物个体数目的多少。47 ×除草能够提高水稻产量,但物种丰富度降低,降低了稻田的抵抗力稳定性。48 √49 √50×臭氧层被破坏,也会危及植物。51 ×水体富营养化、藻类植物大量繁殖,主要原因是水体中N、P含量过多。52 √53 ×保护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上的保护。54×基因多样性较低的种群具有的生物性状种类也较少,在自然选择中容易被淘汰,即适应环境的能力较弱。55 √对人——直接价值;非人—间接价值·不知道森忠岌生物知多少56 ×许多野生生物的使用价值目前尚不清楚,属于生物多样性的潜在价值。57 √58 √59 ד无废弃物农业"遵循的是循环原理。450 ×在建设高新农业时,沼气池的建立遵循的是自生原理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高考复习易错知识判断练习5(共80题,附参考答案),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4-D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高考复习易错知识判断练习4(共80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共4页。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高考复习易错知识判断练习2(共80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