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数学6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3.1 从三个不同的方向观察物体 同步课件+教案+课时练
展开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的特点及改进
一、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的特点:
1、教材内容,体现的是生活化的数学
2、教材内容,体现的是活动化的数学
3、教材内容,体现的是问题化的数学 4、教材编排比较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
5、教材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发展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我们大部分属于农村,所以在实施的过程中也遇到了许多困难和险阻,现在我们也就自身实践过程中的情况提出一些疑问,现将这些疑问与大家一起交流:
1、过分偏重了城市的特点,忽略了农村的实际。
2、北师大版强调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去学习数学,构建数学模型。
3、在例题中知识点渗入过多。 4、教材对学生估算方法的指导比较少。
5、从具体情景中抽象出数学模型,让学生不要单纯地套公式,程式化地叙述“算理”。
6、新教材中总结性的词语太少。 7、过分强调算法多样化,失去了计算的本质。
8、教材用语应该更加贴近生活。 9、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必须加强。
搭积木比赛。(教材第32~33页)
1.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上面、正面、左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的形状,并画出草图。
2.能根据从上面、正面、左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进一步体会从三个不同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能根据给定的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的数量范围。
重点:能按要求搭出立体图形。
难点:能画出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
课件、小正方体。
师:同学们,看看这些同学在干什么。(课件出示:教材第32页情境图)
生:在进行搭积木比赛。
师:你们喜欢搭积木吗?让我们也一起加入比赛吧!你们有信心赢得比赛吗?加油!
【设计意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由学生喜欢的搭积木比赛引入新课,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为教学营造良好的氛围。】
1.比赛一:画一画。
师:淘气用5个小正方体搭成了一个立体图形,请同学们画出从上面、正面、左面看到的形状,比一比谁画得正确。(课件出示:教材第32页立体图)
学生尝试独立画图,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谁愿意把自己画的展示给大家看一看?
展示交流学生画图的结果:
对画图正确的学生给予表扬,并奖励1面小红旗。
2.比赛二:搭一搭。
师:一个立体图形,从正面和左面看到的形状如右图。搭成这样的立体图形,最少需要几个小正方体?最多需要几个小正方体?先想象一下,说一说。
学生想象,大胆猜测。
师:说得对吗?动手摆一摆,验证一下。
学生尝试独立操作,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谁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和做法跟大家分享一下?
学生的做法可能有以下情况:
师:现在谁能告诉大家搭这样的立体图形,最少需要几个小正方体,最多需要几个小正方体呢?
生:最少需要5个小正方体,最多需要8个小正方体。
教师对于解答正确的学生给予表扬。
3.比赛三:看谁搭得多。
师:用6个小正方体搭一个立体图形,从上面看到的形状如右图所示。看谁的方法最多。
学生尝试自己搭,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学生交流展示结果,可能出现的情况:
活动结束,评选出比赛的最后获胜者,给予表扬和鼓励。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亲自观察实物,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引导学生体会根据两个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平面图形不能确定唯一的立体图形,促使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数学思考水平都能得到进一步发展。】
师:今天的搭积木比赛中,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学生可能会说:
• 我感受到了动手操作的必要性,动手操作比单纯的想象更容易得出正确的结果。
• 我知道了根据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只能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小正方体的数量范围,不能确定唯一的立体图形形状。
……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总结收获,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搭积木比赛
A类
1.仔细观察下面左边的立体图形,看右边的平面图形是从哪个立体图形的上面看到的,连一连。
(考查知识点:观察物体;能力要求: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
B类
2.一个立体图形,从正面和左面观察,看到的平面图形如右图所示。要搭成这样的立体图形,至少需要多少个同样的小正方体?
(考查知识点:观察物体;能力要求:能根据给定的两个方向观察的平面图形的形状,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的小正方体的数量范围。)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B类:
至少需要4个同样的小正方体。如图:。
教材第33页“练一练”
1.
2.用了5个小正方体。
3. (1)第二个。 (2)略
(3)最多用7个小正方体,最少用5个小正方体。如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