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2 第四单元基础知识梳理-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专项复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原卷版)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4176626/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专题12 第四单元基础知识梳理-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专项复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原卷版)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4176626/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专题12 第四单元基础知识梳理-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专项复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原卷版)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4176626/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专题12 第四单元基础知识梳理-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专项复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解析版)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4176626/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专题12 第四单元基础知识梳理-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专项复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解析版)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4176626/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专题12 第四单元基础知识梳理-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专项复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解析版)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4176626/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专项复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 专题09 第三单元基础知识梳理-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专项复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试卷 1 次下载
- 专题10 第三单元课内文本阅读-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专项复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试卷 0 次下载
- 专题13 第四单元课内文本阅读-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专项复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试卷 0 次下载
- 专题15 实用类文本专项练习-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专项复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试卷 0 次下载
- 专题16 古诗词诵读-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专项复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试卷 2 次下载
专题12 第四单元基础知识梳理-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专项复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展开这是一份专题12 第四单元基础知识梳理-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专项复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文件包含专题12第四单元基础知识梳理-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专项复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解析版docx、专题12第四单元基础知识梳理-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专项复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12 基础知识梳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驯养(xùn) 吝啬(lìn) 晕眩(xuán) 战栗(lì)
B.脚蹼(pǔ) 鸫鸟(dōng) 诞生(dàn) 夙望(sù)
C.枞树(cōng) 脚踝(huái) 沼泽(zhāo) 束缚(fù)
D.璀璨(cuǐ) 广袤(máo) 甲烷(wán) 荡漾(yàng)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识记常见汉字字音的能力。A.“晕眩(xuán)”中的“眩”应读“xuàn”;
C.“沼泽(zhāo)”中的“沼”应读“zhǎo”;D.“广袤(máo)”中的“袤”应读“mào”。故选B。
2.下列各组词语的字形,有错误的一项是( )
A.驯养 竞争 博物学 择优弃劣
B.尊循 亲缘 蹼状脚 错综复杂
C.障碍 繁殖 贫齿类 不胜枚举
D.横渡 歧异 世系链 大惊小怪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识记常用汉字字形的能力。B.“尊”应为“遵”。故选B。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欧盟各国领导人最近通过总值约为1200亿欧元的经济刺激和促进就业计划,1200亿欧元接近欧盟总体GDP的1%左右。
B.面对琳琅满目的基金产品,从近年的投资结果来看,不但“自助式”投资让许多投资者无法实现预期回报,而且还会导致频频亏损。
C.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举行联组会议,有专家就国务院关于饮用水安全信息能否及时公开筛问题进行了专题询问。
D.光是打击、罚款、曝光,可能只是一个治标不治本的手段,要彻底解决黑出租车问题,必须彻底根除黑出租车滋生的土壤。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A.成分赘余,应删去“左右”;B.语序不当,关联词语位置不对,应把“不但”放到“‘自助式’投资”后;D.搭配不当,把“根除”改为“铲除”。故选C。
4.分析下面文字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
成熟的荔枝,大多数是深红色或紫色。长在树头,当然看不清它壳面的构造,只有红色映入眼帘,因而说它是“绛囊”“红星”“珊瑚珠”,都很逼真。至于整株树以至成片的树林,那就成为“飞焰欲横天”“红云几万重”那样的绚丽烂漫的动人景色了。
荔枝不耐贮藏,正如白居易说的:“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现经研究证实,温度保持在1℃到5℃,可贮藏三十天左右。因为荔枝不耐贮藏,古代宫廷想吃荔枝,就要派人兼程飞骑从南方远送长安或洛阳,给人民造成许多痛苦。唐明皇为了宠幸杨贵妃,就干过这样的事,唐代杜牧诗云:“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就是对这件事的嘲讽。
A.举例子 列数字 打比方 作引用
B.举例子 列数字 分类别 摹状貌
C.列数字 打比方 作引用 下定义
D.举例子 列数字 打比方 作诠释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说明手法的能力。以唐明皇宠幸杨贵妃而运送荔枝是举例子;以白居易的话说明荔枝不耐贮藏,是引用;“1℃到5℃”“三十天左右”是列数字;“说它是‘绛囊’‘红星’‘珊瑚珠’”,“那就成为‘飞焰欲横天’‘红云几万重’”,是打比方。文段中没有运用摹状貌、分类别、下定义、作诠释等说明方法。故选A。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研讨会上,有不少专家学者围绕以当前房地产形势、发展及相关问题为主题展开讨论,并对房地产行业进行总结和展望。
B.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了嫦娥三号着陆区四项月球地理实体命名,分别是广寒宫、紫微、天市和太微,可以在官方的天体地图中使用。
C.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可能带来个性的泯灭以及生活的刻板化和碎片化,人类需要自觉地寻找精神家园。
D.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乌镇开幕,与会代表围绕互联网治理、发展、建设等问题展开了讨论。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A.“围绕以当前房地产形势、发展及相关问题为主题展开讨论”句式杂揉。“围绕……相关问题”“以……为主题”两个句子糅合在一起,应删去其一。B.“分别是广寒宫、紫微、天市和太微,可以在官方的天体地图中使用”成分残缺。应在“分别是……”前面加“它们(指‘四项月球地理实体命名’)”。D.“治理、发展、建设”语序不当。“治理、发展、建设”的合理顺序是“建设、发展、治理”。故选C。
6.下面的语言交际情景,在语言表述方面得体的一项是( )
A.情景一:捐赠现场。捐赠方致辞说:“今天,我们公司尽绵薄之力,帮你们战胜困难,今后我们还将鼎力相助。”
B.情景二:博客留言。鄙人30岁生日之际,感谢各位朋友的挂念,朋友们的祝福之语,如和煦春风,温馨动人!
C.情景三:广播稿中。广播员充满感情地说:“自从我省西部地区发生强烈地震以来,我厂员工积极赈灾,目前捐款(包括捐赠衣服、物品折款)累计已逾8万元之巨。”
D.情景四:同学聚会。一位同学紧紧握住老班长的手,激动地说:“班长,久仰了。特别想念你,一切都好吧?”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A.“鼎力相助”意思为大力相助。指别人对自己的大力帮助。敬辞,一般用于请人帮助时的客气话,用在这里不当;应改为“尽力相助”。C.“逾8万元之巨”有文言色彩,多用于书面语,不符合广播稿的语体特征。同时,广播稿只供耳听而不供眼睛阅读,故不能用括号解释说明这种方式。D.“久仰”意为早已仰慕(与人初次见面时说的客套话),此处情景是老同学聚会,故应改为“久违”。故选B。
7.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关联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我们印象最深刻的是,恒星______在两个旋臂之间,______像流水一样漂浮在我们的四周——气势磅礴的自身发光的星球,有些______像肥皂泡一样脆弱,______又大得可以容得下1万个太阳或1万亿个地球。
A.即使 也 虽然 却 B.即便 也 虽然 但
C.即使 也 尽管 却 D.即便 还 尽管 但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关联词语的能力。“即使”是表示假设性的让步,在句子里常用“也”与它呼应,说出结论;“即便”有“即使、纵使”的意思,用来加强语气,下文不一定有与之相呼应的词语。语境先假设恒星在两个旋臂之间,之后说出结论“像流水一样漂浮在我们的四周”,可以使用“即使……也”或者“即便……也”,排除D。“虽然”表示承认甲事为事实,但乙事并不因为甲事而不成立。一般用在上半句,下半句多用“但是”“可是”“却”等与它呼应。“尽管”更强调主观上的情绪,表达的情感态度更强烈,语气更重一些,转折让步更强烈。“虽然”表示某个事物的转变,变化,强调变化后的状态,情感表达偏弱,偏向于陈述事实。“但”“却”均表示转折,“却”语气略轻。从语境来看,语境是陈述事实,没有强烈的情感色彩,且强调“大得可以容得下1万个太阳或1万亿个地球”这一状态,使用“虽然……却”更合适,排除BC。故选A。
8.下面一段文字顺序已经被打乱,重新排序后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这无疑是一个生机勃勃的星球。
②必定有许多这样的星球散布在整个宇宙空间里,但是,我们对它们的探索从这里开始。
③人类有幸来到地球这个行星上。
④从整个宇宙来看,它不但景色迷人,天下稀有,而且到目前为止,在我们的行程所经历过的所有时空当中,只有这个行星上的人类开始对宇宙进行探索。
⑤这里有充满氧气的蓝天,有碧波荡漾的海洋,有凉爽的森林,还有柔软的草地。
A.③①⑤④② B.③⑤①④② C.①⑤④③② D.①③⑤④②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衔接排序的能力。本段说明的对象是地球,中心句③放开头;⑤句中指示代词“这里”指地球,应在③句之后;①句又是对⑤句的总结;④句是过渡句——“景色迷人”承上,“对宇宙进行探索”启下;②句承④句话题继续说明。因此,答案应是③⑤①④②。故选B。
9.对下面一段文字主要意思的提炼,最准确的一项是( )
科学活动是累积和渐进的,阅读科学史犹如登山,有时我们也可能跑一小段下坡路,或是绕过斜坡,但总的方向还是向上的,每个科学家都可以从前人达到的最高水平起步。相反地,艺术史则是一片冰天雪地,这里参差不齐地散布着许多小山。你可以攀登这些山峰中的一个,并达到极点——但却不能继续登高,只得下山回到平地,不断地重新开始。
A.研究科学和艺术都要关注过去和未来。
B.科学史和艺术史的阅读方法各不相同。
C.科学发展是累积渐进的,艺术发展是非连续性的。
D.科学活动经久不衰,相反地,艺术活动短暂易逝。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语段内容及概括和压缩语段的能力。此题属于理解语段内容及概括分析语段,根据对语段的理解,考生要找到语段的陈述对象是:“科学发展”和“艺术发展”,注意结合文段概括两个对象的特点:“科学活动是累积和渐进”、“艺术史则是一片冰天雪地”。C项最合适。故选C。
10.下列对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金紫,指“金印紫绶”,即黄金印章和系印的紫色绶带,借指高官显爵。唐宋后指金鱼袋及紫衣,是唐宋的官服和佩饰。
B.诸生是古代对读书人的一种称呼,最早指有学问之士人,后引申为众弟子。明、清两朝是指经考试录取而进入府、州、县各级学校学习的生员(秀才)。
C.总管,官名,为地方高级军政长官、军事长官或管理专门事务的行政长官的职称。
D.士民,古代四民之一,也可以作为士子与庶民的合称。古代四民指的是士民、军民、商民、农民。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D.“古代四民指的是士民、军民、商民、农民”错误。古代四民指的应是士民、农民、工民、商民。故选D。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回想起来是很令人兴奋的。这些探索活动提醒我们:好奇是人类的习性,理解是一种乐趣,知识是生存的先决条件。因为我们在这个宇宙中只不过是晨空中飞扬的一粒尘埃,所以,我们认为,人类的未来取决于我们对这个宇宙的了解程度。
宇宙汪洋 ,范围之大,难以想象,而我们这个弱小的浅蓝色星球仅是其中之一,完全淹没于宇宙汪洋之中,它的存在可能仅仅对我们有意义。地球是我们的家,我们的母亲。人类有幸来到地球这个行星上。这里有充满氧气的蓝天,有 的海洋,有凉爽的森林,还有柔软的草地。这无疑是一个
的星球。从整个宇宙来看,它因为景色迷人,天下稀有,所以截至到目前为止,我们的行程所经历过的所有时空,只有这个行星上的人类开始对宇宙进行探索。必定有许多这样的星球散布在整个宇宙空间里。但是,我们对它们的探索从这里开始。我们有人类百万年来用巨大的代价积累起来的丰富知识。我们这个世界 _______,人们勤学好问。我们的时代以知识为荣。我们是很幸运的。人类是宇宙的产物,现在暂时居住在叫做“地球"的星球上。人类返回家园的长途旅行已经开始。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茫无际涯 波涛汹涌 气象万千 人才济济
B.一望无际 波涛汹涌 生机勃勃 众生芸芸
C.茫无际涯 碧波荡漾 生机勃勃 人才济济
D.一望无际 碧波荡漾 气象万千 众生芸芸
(2)下列各句中的冒号,和文中冒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包围着我们的太阳的是一群巨大的雪球,这些雪球由冰块、岩石和有机分子组成:它们就是彗核。
B.研究动物行为的科学家,按照动物游戏的形式,把它们分成三种最基本的类型:单独游戏、战斗游戏、操纵事物的游戏。
C.它们将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睡莲之所以能够不被触摸而运动,是因为有一种看不见的神秘力在对它起作用。
D.同学们:当你们步入新的课堂,又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展现在你们面前了。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从整个宇宙来看,它因为景色迷人,天下稀有,所以到目前为止,我们的行程所经历过的所有时空,只有这个行星上的人类开始对宇宙进行探索。
B.从整个宇宙来看,它因为景色迷人,天下稀有,所以截至到目前为止,在我们的行程所经历过的所有时空当中,只有这个行星上的人类开始对宇宙进行探索。
C.从整个宇宙来看,它不但景色迷人,天下稀有,而且截至到目前为止,我们的行程所经历过的所有时空,只有这个行星上的人类开始对宇宙进行探索。
D.从整个宇宙来看,它不但景色迷人,天下稀有,而且到目前为止,在我们的行程所经历过的所有时空当中,只有这个行星上的人类开始对宇宙进行探索。
【答案】(1)C
(2)C
(3)D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茫无际涯:指辽阔浩渺而无边际。也用作茫无边际。一望无际:一眼望不到边。形容非常辽阔。修饰形容宇宙之大的,用“茫无涯际”。波涛汹涌:形容波浪又大又急。碧波荡漾:青绿色的波浪,起伏不定。修饰“海洋”,做定语,两个词语其实都可以。气象万千:形容景象或事物壮丽而多变化。生机勃勃:形容生命力旺盛的样子。结合“有充满氧气的……有凉爽的森林,还有柔软的草地”分析,突出表现地球的生机,选用“生机勃勃”。人才济济:形容有才能的人很多。众生芸芸:意思是原指世间的一切生灵,后多指大群无知无识的人。佛教指一切有生命的东西,也用来指众多的平常人。结合“探索”“知识”“勤学好问”等分析,主要讲人才多,选用“人才济济”。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标点符号作用的能力。“好奇是人类的习性,理解是一种乐趣,知识是生存的先决条件”为“提醒”的具体内容,用于提示性话语之后,表示提起下文。A.“它们就是彗核”是对上文的总结。用于总括性话语之前,总结上文。B.后面内容是对三种类型的具体解说。用于总说性话语之后,引出分说。C.提醒“同学们”的内容。用于提示性话语之后,表示提起下文。D.用在书信或发言稿开头的称呼语后面,引起他人注意。故选C。
(3)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关联词运用不当,“景色迷人,天下稀有”“到目前为止……宇宙进行探索”之间不是因果关系,应该是递进关系,改为“不但……而且”。“截至”,“至”是“到”的意思,强调的是到某个时间。与后面“到”重复,去掉“截至”。偷换主语,前面主语为“宇宙”,后面主语为“我们”,改为“在我们的行程所经历过的所有时空当中”。A.关联词运用不当,“景色迷人,天下稀有”“到目前为止……宇宙进行探索”之间不是因果关系,应该是递进关系,改为“不但……而且”。偷换主语,前面主语为“宇宙”,后面主语为“我们”,改为“在我们的行程所经历过的所有时空当中”。B.关联词运用不当,“景色迷人,天下稀有”“到目前为止……宇宙进行探索”之间不是因果关系,应该是递进关系,改为“不但……而且”。“截至”,“至”是到的意思,强调的是到某个时间。与后面“到”重复,去掉“截至”。C.“截至”,“至”是到的意思,强调的是到某个时间。与后面“到”重复,去掉“截至”。
偷换主语,前面主语为“宇宙”,后面主语为“我们”,改为“在我们的行程所经历过的所有时空当中”。
故选D。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古有女娲补天、夸父逐日,今有“嫦娥”奔月、太空行走,人类对太空由最初的传说、幻想,延展到如今“____________”的考察研究。而要真正飞向太空,去星际旅行,就需要载人航天器环境控制和生命保障技术。第一代环控生保技术,就是我国载人航天过程中正在使用的“携带供给型”。第二代属于物理化学再生,虽实现水和大气的循环利用,也无法解决食物自我供给问题。目前国际空间站和未来的中国空间站使用的也是这一技术。第三代属于生物再生技术,主要针对星际长期驻留,在空间站运行期间也会尝试,比如中国航天员未来在空间站很可能吃到自己种的新鲜蔬菜。
( )。这是首次由我国主导、多国参与的“人与环境”大型国际试验,在试验规模、参试人数、持续时间和技术要求上均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对志愿者来说,180天的密闭试验意味着外面的世界___________,却又远在天边。舱内的物质闭合度非常高,氧气达到100%,水达到99%,食物达到70%,也就是说,绝大部分的生活所需都得依靠他们所种植的植物和设备来_________。试验期间,志愿者在密闭舱内克服各种困难,与舱外科研人员协同配合,_________地完成各项任务,为我国载人航天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脚踏实地 近在咫尺 自给自足 日复一日
B.实事求是 近在咫尺 自力更生 日复一日
C.脚踏实地 触手可及 自力更生 长年累月
D.实事求是 触手可及 自给自足 长年累月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第二代采用物理化学再生,虽实现水和大气的循环利用,也无法解决食物自我供给问题。
B.第二代属于物理化学再生技术,即使实现水和大气的循环利用,也无法解决食物自我供给问题。
C.第二代属于物理化学再生技术,虽实现水和大气的循环利用,但无法解决食物自我供给问题。
D.第二代采用物理化学再生,即使实现水和大气的循环利用,也无法解决食物自我供给问题。
(3)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对第三代环控生保技术的前瞻性探究就是“绿航星际”试验的核心任务
B.“绿航星际”试验需要前瞻性探究第三代环控生保技术,这就是核心任务
C.前瞻性探究第三代环控生保技术构成了“绿航星际”试验的核心任务
D.“绿航星际”试验的核心任务就是对第三代环控生保技术进行前瞻性探究
【答案】(1)A
(2)C
(3)D
【解析】(1)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①先看第一空:“脚踏实地”形容做事踏实认真;“实事求是”指从实际情况出发,不夸大,不缩小,正确地对待和处理问题。此处语境说的是人类对太空由最初的传说、幻想,延展到如今实地考察研究,原文又用引号进行提示,用“脚踏实地”更恰当。②再看第二空:“近在咫尺”形容距离很近;“触手可及”形容手一伸出去就能触摸到。第二个横线处,此句想表达外面的世界离自己距离很近,但因为是密闭试验,所以不是一伸手就可以接触到,且此处应与后文的“远在天边”对应,应选“近在咫尺”。③自给自足:依靠自己的生产,满足自己的需要。自力更生:形容依靠自己的力量把事情办起来。第三个横线处,此句想表达绝大部分的生活所需都得依靠志愿者自己所种植的植物和设备,故填入“自给自足”最恰当。④日复一日:意思是过了一天又一天。长年累月:形容经历的时间长久。第四个横线处,此句想表达志愿者与舱外科研人员协同配合一天又一天地进行任务,因为只有180天,所以不是“长年累.月”,故填入“日复一日”最恰当。故选A。
(2)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成分残缺、用词不当。“属于”缺少宾语中心语,“……也”关联词使用不当,“实现水和大气的循环利用”和“无法解决食物自我供给问题”是转折关系,此处应用“虽(然)……,但(是)……”,应改为“第二代属于物理化学再生技术,虽实现水和大气的循环利用,但无法解决食物自我供给问题”选项的第一个分句对应前文的“第一代环控生保技术”,本题选项中都谈到了“第二代采用物理化学再生”或“第二代属于物理化学再生技术”,但采用物理化学再生”缺少宾语中心词,故排除A、D两项。选项的后两个分句均用到了关联词语,B项中“即使……,也……”表假设,根据材料可知,“实现水和大气的循环利用”是已然情况,不应再使用表示假设关系的关联词,据此排除B项。
故选C。
(3)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连贯的能力。具体分析,后文提到“这是首次由我国主导、多国参与的‘人与环境’大型国际试验”,而“这”是近指代词,所以前面应围绕该试验名称这一中心话题进行叙述。再分析选项。各选项内容都与试验任务有关,从话题侧重点上看,A项强调“前瞻性探究”是“核心任务”,与后文“这”指代的内容不一致,故排除;从连贯性上看,B项中的“这”指的是任务本身,与后文表达不连贯,故排除;从表意上看,C项强调的对象是“前瞻性探究第三代环控生保技术”,而非试验,故排除;D项承接上文语意,既表明了试验的核心任务与第三代环控生保技术有关,以“绿航星际”试验的核心任务开头,又保证了与后文的话题一致,表意具有连贯性。故选D。
1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我们现在来到我们星系的行星上。巨大的气体星球海王星、天王星、土星和木星都分别有一个冰冻卫星做伴相随。在气体行星及其冰冻卫星的内侧就是充满岩石的温暖的内太阳系,例如,在那里有红色行星——火星。所有太阳系的行星都绕着太阳运转。
经过一番漫游之后,我们终于回到了我们这个弱小的浅蓝色星球。宇宙汪洋①_____________,范围之大,难以想象,而我们这个弱小的浅蓝色星球仅是其中之一,完全淹没于宇宙汪洋之中,它的存在可能仅仅对我们有意义。人类有幸来到地球这个行星上。这里有充满氧气的蓝天,有碧波荡漾的海洋,有凉爽的森林,还有柔软的草地。这无疑是一个②_____________的星球。从整个宇宙来看,只有这个行星上的人类开始对宇宙进行探索。我们有人类百万年来用巨大的代价积累起来的丰富知识。我们这个世界③_____________,人们勤学好问。我们的时代以知识为荣,我们是很幸运的。人类是宇宙的产物。现在暂时居住在叫作“地球”的星球上。人类返回家园的长途旅行已经开始。
(卡尔·萨根《宇宙的边疆》,有删改)
(1)在文中横线上依次填入恰当的成语。
(2)下列各选项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第一段的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穿堂一百——一百五十!”阿Q的钱便在这样的歌吟之下,渐渐的输入别个汗流满面的人物的腰间。
B.M31有两个伴侣,它通过引力——跟使我待在座椅上相同的物理学定律——将矮椭圆星系束缚在一起。
C.(大哭)哦,这真是一群强盗!(走至周萍面前)你是萍,——凭什么打我的儿子?
D.两位穿灰色大衫的——宋恩子与吴祥子,正在低声地谈话,看样子他们是北衙门的办案的(侦缉)。
【答案】(1)①茫无际涯 ②生机勃勃 ③人才济济
(2)D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一空形容宇宙之大,可用“茫无际涯”。“茫无际涯”,辽阔浩渺而无边际。第二空语境为充满生机与活力,可用“生机勃勃”。“生机勃勃”,形容自然界充满生命。
第三空结合“探索”“知识”“勤学好问”等分析,此处主要讲人才多,可用“人才济济”。“人才济济”,形容有才能的人非常多。
(2)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文中第一段的破折号表示解释说明。A.破折号表示声音的延长;B.破折号表示插入;C.破折号表示转移话题;D.破折号表示解释说明。故选D。
1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医生或营养师会告诉你,只要按时吃饭、合理膳食、正常锻炼,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元素都能均衡摄入, ① 。但现在的年轻人可能并不听得进劝,比如熬夜伤肝那就吃护肝片;熬夜容易衰老,通过服用葡萄籽精华来抗氧化、抗衰老,来缓解熬夜所造成的身体损伤。这种错误的认知是,因为自己不规律作息对身体器官的伤害,应该通过对应的功能性食物来弥补。
但事实是,这些功能性食物, ② ,甚至可以说没有效果。毕竟,有专业检测表明,功能性食物里的一些人体所需元素含量微不足道,补钙不如喝牛奶,补维生素不如吃水果蔬菜。因此,服用功能性食物,只是一种看似具有科学性的精神上的自我安慰。可能会有变化,但都远不如规律作息、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来得更有效果。这也表明了, ③ 是不科学的举动。
(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将材料中的“服用功能性食物,只是一种看似具有科学性的精神上的自我安慰”这句话改为反问句与双重否定句,保持语意不变。
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①无需额外食用功能性食物;②基本不起什么作用;③想靠功能性食物保持健康身体
(2)服用功能性食物,难道不只是一种看似具有科学性的精神上的自我安慰吗? 服用功能性食物,不能不说只是一种看似具有科学性的精神上的自我安慰。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能力。第一空,结合横线后标点确定参考信息主要在上文,由“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元素都能均衡摄入”得出“无需额外食用功能性食物”。第二空,结合“但事实是,这些功能性食物”分析,确定空处需要补全句子,以陈述主体对象“这些功能性食物”有关的内容,依据后文“甚至可以说没有效果”可见前后要形成递进关系,于是确定答案为“基本不起什么作用”。第三空,结合前句“这也表明了”确定参考信息在上文,筛选出关键语句有“功能性食物里的一些人体所需元素含量微不足道”“因此,服用功能性食物,只是一种看似具有科学性的精神上的自我安慰。可能会有变化,但都远不如规律作息、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来得更有效果”,从中确定陈述主体为“功能性食物”,再结合后文“是不科学的举动”得出答案:想靠功能性食物保持健康身体。
(2)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变换句式的能力。解答此题需要考生熟悉反问句和双重否定句的句式特点,反问句就是用疑问的句式,表达肯定的观点。①反问句表面看来是疑问的形式,但实际上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答案就在问句之中。反问的形式比一般的陈述句语气更加强烈,更能引起人们的深思与反思。反问句是修辞手法中的一种。表达式一般为:“难道……吗?”“不是……吗?”等等。一个反问等于一重否定,变化句式时一般需要反问+否定,才能保证意义等于原句。把“服用功能性食物,只是一种看似具有科学性的精神上的自我安慰”改写为反问句,可以表述成“服用功能性食物,难道不只是一种看似具有科学性的精神上的自我安慰吗?”抑或“服用功能性食物,不是只是一种看似具有科学性的精神上的自我安慰吗?”
②双重否定句是指一种句式,即否定两次,表示肯定的意思。双重否定句语气比肯定句更为强烈,起到不容置疑的进一步的肯定效果,加强了肯定的效果。双重否定句一般需要添加两个否定副词“不”字构成,也可以用“没有”“无”等近义词。把“服用功能性食物,只是一种看似具有科学性的精神上的自我安慰”改写为双重否定句,可以表述成“服用功能性食物,没有(无)人不认为只是一种看似具有科学性的精神上的自我安慰”或者“服用功能性食物,不能不说只是一种看似具有科学性的精神上的自我安慰”。
1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潇潇秋雨中,我去品味枯荷听雨的感觉。偌大的一片荷塘中,荷叶是枯的,莲蓬是枯的,湖水也显得干枯,雨滴落在荷叶上,同样发出干枯的声音。然而细看那一枝一枝枯干的蓬梗,却依然支撑着枯干的莲蓬,在瑟瑟寒风中挺立着笔直的腰身。由此我想到,当年吴昌硕画牡丹时,常常在盛开的牡丹花旁,配有一两根枯枝,枯枝与盛开的花形成鲜明的对比。花枝春满,花容月貌;而①__________。这样的画风、画面,凸显自强不息的精神品格。
临近中午时,风停雨霁,阳光从淡淡的云层中倾泻下来,夹带着些微暖意。此时池塘中的一株株枯荷也披上了一层霞光碧彩,如同一尊尊雕塑,气宇轩昂,神采奕奕。远处的浓荫中传来鸟的欢唱,唱得那么从容,是抒情诗,抑或是甜甜的情语。对于茫茫大漠之上“西风胡杨”的特质,我是略知一二的,生而不死一千年,死而不倒一千年,倒而不朽一千年,够得上是生物界的奇观了。由“西风胡杨”推及“枯荷听雨”,众多的先贤在葳蕤的草木面前,常常会生发出睿智,并流淌出美妙的心曲,如“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的论述,“草木有本心”的抒写,等等。就生命存活的时间而言,②___________,但是秋冬之际,红藕香残,繁华落尽之时,一株株枯荷坚韧无畏挺立的身姿,那蔚为大观的壮美,也一如胡杨的品质,足以让人敬畏震撼了。
(1)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草木有本心”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在给兰香和忠平的信中,他向他们“阐述”了他为什么现在不想来大城市工作的想法。
B.关于“文学艺术是什么”的问题,古往今来有许许多多的定义。
C.一个诗人与他的时代不能过分契合,又不能过分脱节,而是要保持一种“凝视”关系。
D.诗人陆游也很有雅兴,“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包完粽子以后,头上还插了艾草。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在荷塘中,荷叶、莲蓬是枯的,湖水和雨滴的声音也显得干枯。”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3)请在文中横线上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答案】(1)D
(2)①原文中对每个事物的描写独立成句,重点强调了“枯”,语意更重。②原文中分句句式相近,先短后长,节奏和谐。
(3)①枯枝刚劲,倔强巍然 ②荷与胡杨虽然不可比肩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草木有本心”出自张九龄的《感遇十二首》,引号在文中表示引用。A.表示特殊含义;B.表示着重强调的内容;C.表示特殊含义;D.表示引用。故选D。
(2)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通过对比两个句子可知,原句中“荷叶是枯的”“莲蓬是枯的”“湖水也显得干枯”,将荷叶、莲蓬和湖水单独来写,能起到强调作用,“雨滴落在荷叶上,同样发出干枯的声音”,从短句到长句,节奏很和谐。改之后的句子,没有语言表达的美感。
(3)本题考查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①处,根据语境“枯枝与盛开的花形成鲜明的对比”“花枝春满,花容月貌;而……”可知,“而”在此处表转折,分号暗示前后句式相近,故此处应填“枯枝刚劲,倔强巍然”之类的句子。第②处,结合“就生命存活的时间而言”“一株株枯荷坚韧无畏挺立的身姿”“也一如胡杨的品质”等内容可知,此处应填“荷与胡杨虽然不可比肩”之类意思的内容。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专题09 第三单元基础知识梳理-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专项复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文件包含专题09第三单元基础知识梳理-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专项复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解析版docx、专题09第三单元基础知识梳理-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专项复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6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01 第一单元基础知识梳理-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专项复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文件包含专题01第一单元基础知识梳理-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专项复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解析版docx、专题01第一单元基础知识梳理-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专项复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18 第八单元基础知识梳理-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专项复习(统编版必修下册),文件包含专题18第八单元基础知识梳理-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专项复习统编版必修下册解析版docx、专题18第八单元基础知识梳理-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专项复习统编版必修下册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6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