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三年(2020-2022)中考化学模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56有关溶液的计算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4180053/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江苏省扬州市三年(2020-2022)中考化学模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56有关溶液的计算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4180053/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江苏省扬州市三年(2020-2022)中考化学模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56有关溶液的计算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4180053/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江苏省扬州市三年(2020-2022)中考化学模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56有关溶液的计算
展开这是一份江苏省扬州市三年(2020-2022)中考化学模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56有关溶液的计算,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江苏省扬州市三年(2020-2022)中考化学模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56有关溶液的计算
一、单选题
1.(2022·江苏扬州·统考二模)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如下装置对绿矾(FeSO4·7H2O)进行焙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已知:,其中三氧化硫与水蒸气同时冷凝便得到硫酸)
A.装置A玻璃管中生成的X化学式为SO2,若无装置C会造成空气污染
B.若只考虑生成物中的SO3和H2O在U形管中全部冷凝且完全反应,则U形管中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9.5%
C.向100g1.71%的氢氧化钡溶液中滴入一定量U形管中的溶液,则产生白色沉淀的质量为2.33g
D.用该方法制备Fe2O3,理论上139gFeSO4·7H2O(相对分子质量为278)可制得40克Fe2O3
2.(2022·江苏扬州·统考一模)“84”消毒液是常用的家用消毒剂,使用时需加水稀释,常用1:500(“84”原液与水的体积比)比例进行稀释,现有10mL“84”原液,应加水的体积是
A.100mL B.200mL C.500mL D.5000mL
3.(2022·江苏扬州·统考一模)某实验小组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密度约为1.04g/cm3)和水(密度约为1g/cm3)配制50g质量分数为3%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实验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量筒、烧杯、玻璃棒等
B.计算需要6%的氯化钠溶液的质量是25g,水的体积是25mL
C.量取6%的氯化钠溶液时,若俯视读数,会导致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D.配制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时有液体溅出,会导致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4.(2022·江苏扬州·模拟预测)如图为一种以铁粉、硫酸亚铁溶液为原料制取氧化铁黑(Fe3O4)的原理。已知:若氧气过量,产品会逐渐转变为Fe2O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转化过程仅涉及铁、氧元素化合价变化
B.理论上,每生成23.2gFe3O4,需补充3.2g的氧气
C.理论上,每生成45.6gFeSO4,需补充300g9.8%的稀硫酸
D.若转化Ⅱ中参与反应的氧气过量,则最终所得的固体质量偏大
5.(2022·江苏扬州·统考模拟预测)下列涉及学科观点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根据微粒观: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B.根据转化观: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
C.根据结构观:氩原子和氯离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同
D.根据守恒观:10mL质量分数40%的硫酸,加10mL水后质量分数变为20%
6.(2021·江苏扬州·统考二模)KNO3与 KCl 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t2温度下,KNO3的溶解度比 KCl 的溶解度大
B.t1温度下 KNO3的饱和溶液升温至 t2,浓度改变(不考虑溶剂蒸发)
C.A 点所表示的 KCl 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 29%
D.冷却热的 KNO3饱和溶液可获得 KNO3晶体
7.(2021·江苏扬州·统考一模)过氧乙酸是一种高效消毒剂,市售过氧乙酸 AB 液二元制剂混合后生成的过氧乙酸质量分数为 18%。现欲配制 90g 质量分数为 2%的过氧乙酸溶液用于喷雾消毒,需要 18%过氧乙酸溶液的质量为
A.1.8 克 B.10 克 C.80 克 D.88.2 克
8.(2020·江苏扬州·统考模拟预测)用100克7.3%的稀盐酸恰好中和一定质量、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如改用等质量、等质 量分数的硫酸溶液,则反应后溶液的pH应当是
A.大于7 B.小于7 C.等于7 D.无法确定
9.(2021·江苏扬州·统考二模)工业上以 CaO 和 HNO3 为原料制备 Ca(NO3)2·4H2O 晶体,为确保制备过程中既不补充水分,也无多余的水分,所用硝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应为
A.70.0% B.69.5% C.63.6% D.53.8%
10.(2021·江苏扬州·统考二模)某研究学习小组为了测定当地矿山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来了一些矿石样品,并取稀盐酸200 g,平均分成4份,进行实验,结果如下:
实验 | 1 | 2 | 3 | 4 |
加入样品的质量 | 5 | 10 | 15 | 20 |
生成CO2的质量 | 1.76 | 3.52 | 4.4 | m |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第3、4次反应中矿石有剩余 B.表中m的数值是4.4
C.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75% D.第3、4次反应中盐酸均无剩余
11.(2021·江苏扬州·统考二模)下图为一种以铁粉、硫酸亚铁溶液为原料制取氯化铁黑(Fe3O4)的原理。已知:若氧气过量,产品会逐渐转变为Fe2O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转化过程仅涉及铁、氧元素化合价变化
B.理论上,每生成23.2gFe3O4,需补充3.2g的氧气
C.理论上,反应Ⅰ中每生成45.6gFeSO4,需要300g9.8%的稀硫酸
D.若转化Ⅱ中参与反应的氧气过量,则最终所得的固体氧元素质量分数偏小
二、多选题
12.(2020·江苏扬州·统考二模)实验室用氯化钠固体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实验需要称取氯化钠固体的质量为8.0g
B.用规格为100mL的量筒量取所需的水
C.量取水时俯视读数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D.溶解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13.(2020·江苏扬州·统考二模)氢氧化钠固体暴露在空气中会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而变质。现取 9.3 克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固体样品(不考虑水分),与一定量质量分数 10%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得到 2.2 克二氧化碳。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样品中碳酸钠固体的质量为 5.3 克
B.反应消耗盐酸溶液的质量为 36.5 克
C.该样品未变质时固体应为 8 克
D.完全反应后所得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7.3%
14.(2020·江苏扬州·统考二模)某小组探究硝酸钾固体的溶解情况,KNO3 在 20℃水中达到饱和时溶解的质量表格,依据如下测定数据分析正确的是( )
水的质量(g) | 25 | 50 | 100 |
KNO3的质量(g) | 7.9 | 15.8 | 31.6 |
A.KNO3溶解后形成的溶液各部分密度相同
B.KNO3 的溶解度随水量的增加而增大
C.20℃时,KNO3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31.6%
D.仅从以上实验数据无法推测KNO3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关系
15.(2021·江苏扬州·统考二模)某兴趣小组探究一瓶敞口久置的烧碱样品的组成,实验过程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资料:1.氯化钙溶液呈中性;2.不考虑氯化钙与氢氧化钠反应。]
A.红色溶液中有 2 种溶质(不考虑酚酞)
B.理论上与无色溶液反应的氯化钙溶液质量为 111g
C.若用氯化钡替代氯化钙,测定结果更准确
D.样品中含有氢氧化钠且氢氧化钠的质量为 9.4g
参考答案:
1.C
【详解】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种类不变,反应前铁、硫、氢、氧原子的个数分别为2、2、28、22,反应后铁、硫、氢、氧原子的个数分别为2、1、28、20,所以X为SO2,装置C,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硫反应,吸收二氧化硫,防止空气污染,故A正确;
B、三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硫酸,化学方程式为:,综合两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U形管中所得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关系为:,则U形管中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9.5%,故B正确;
C、无法确定U形管中的硫酸的量,因此无法计算生成的硫酸钡的质量,故C错误;
D、设139gFeSO4·7H2O可制得Fe2O3的质量为x,
x=40g
故D正确。
故选C。
2.D
【详解】使用时需加水稀释,常用1:500比例进行稀释,该比例为体积比,现有10mL“84”原液,应加水的体积是10mL×500=5000mL;
故选D。
3.D
【详解】A、操作主要步骤是计算、量取、混匀、装瓶贴标签,量筒和胶头滴管用于量取6%的氯化钠溶液和水,烧杯、玻璃棒用于进行混匀操作,试剂瓶用于盛放3%的氯化钠溶液,实验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量筒、试剂瓶、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故选项说法正确;
B、设需要6%的氯化钠溶液的质量为x,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则x×6%=50g×3% , x=25g,水的质量是50g-25g=25g,因此水的体积是25mL,故选项说法正确;
C、俯视读数会导致读数值偏大,实际量取的6%的氯化钠溶液偏少,会导致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选项说法正确;
D、溶液具有均一性,配制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时有液体溅出,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4.C
【详解】A、反应Ⅰ是:;反应Ⅱ是:,转化过程涉及铁、氧及氢元素化合价变化,故该项说法错误;
B、设理论上,每生成23.2gFe3O4需补充氧气质量为x,则故该项说法错误;
C、理论上,每生成45.6gFeSO4,需补充硫酸质量为x,则 , 300g9.8%的稀硫酸中硫酸的质量为: 300g×9.8%=29.4g,故该项说法正确;
D、若转化Ⅱ中参与反应的氧气过量,产品会逐渐转变为Fe2O3, Fe3O4变为Fe2O3固体质量会偏小,故该项说法错误。
故选C。
5.B
【详解】A、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而不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故A错误;
B、一氧化碳和氧气的点燃的条件下可以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碳在高温条件下生成一氧化碳,所以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故B正确;
C、氩原子和氯离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但化学性质不相同,氯离子可以结合阳离子构成物质,而氩原子性质稳定,故C错误;
D、10mL质量分数40%的硫酸的质量大于10g,而l0mL水的质量等于10g,混合后质量分数大于平均值20%,等质量混合时才是20%,故D错误。
故选B。
6.B
【详解】A、t2温度下,KNO3的溶解度比 KCl 的溶解度大,不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温度升高硝酸钾的溶解度增大,当t1温度下 KNO3的饱和溶液升温至 t2,形成的是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溶液中溶质质量、溶剂质量都不变,溶质质量分数也不变,即浓度不变,符合题意;
C、A 点所表示的 KCl的溶解度为29g,则KCl 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00%≈22.5%,小于29%,不符合题意;
D、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故冷却热的 KNO3饱和溶液可获得 KNO3晶体,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冷却热饱和溶液也叫做降温结晶,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变化较大的物质。
7.B
【详解】设需要 18%过氧乙酸溶液的质量为x
90g×2%=x×18%
x=10g
故选B。
8.A
【详解】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HCl+NaOH=NaCl+H2O,有方程式可知:每36.5份质量氯化氢与40份质量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稀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H2SO4+2NaOH=Na2SO4+2H2O,由方程式可知:98份质量硫酸与80份质量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则40份质量氢氧化钠需要消耗49份质量硫酸,若用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硫酸溶液,其溶质质量为36.5份,小于49份,则反应后氢氧化钠溶液过量,显碱性,pH值大于7;
故选:A。
9.A
【详解】工业上以 CaO 和 HNO3 为原料制备 Ca(NO3)2·4H2O 晶体,为确保制备过程中既不补充水分,也无多余的水分,也就是硝酸溶液中的水全部参与化学反应,生成Ca(NO3)2·4H2O晶体,反应化学方程式为:,每有126g的硝酸完全反应需要54g参与反应,则硝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案:A。
10.C
【详解】A、由表中实验1和实验2的数据对比可知,5g样品完全反应能生成1.76g,第3次加入的样品比第2次多5g,多产生二氧化碳质量4.4g-3.25g=0.88g<1.76g,说明了实验3样品中碳酸钙有剩余,实验4中样品也有剩余,故A正确;
B、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实验3中样品有剩余,再多加5g样品,也不再继续反应,所以实验4中生成CO2的质量为4.4g,即m的值应为4.4,故B正确;
C、设5 g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
解得 x=4g
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故C错误;
D、由表中数据可知,第3、4次反应中样品有剩余,盐酸已经反应完全,故D正确。
故选C。
11.C
【详解】A、反应Ⅰ是:Fe+H2SO4=FeSO4+H2↑;反应Ⅱ是:6FeSO4+O2+6H2O=2Fe3O4+6H2SO4转化过程涉及铁、氧及氢元素化合价变化,该项说法错误,故A不符合题意;
B、理论上,每生成23.2gFe3O4,需补充氧气的质量为x,则,故B不符合题意;
C、设每生成45.6gFeSO4,需要硫酸的质量为y。
,
,故C符合题意;
D、 若氧气过量,则转化Ⅱ中最终所得的固体为Fe2O3,Fe3O4中氧元素质量分数为:,Fe2O3中氧元素质量分数为:,所以最终所得的固体氧元素质量分数偏大,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2.AB
【详解】A、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氯化钠溶液,需氯化钠的质量=100g×8%=8.0g,说法正确。
B、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所需溶剂的质量为100g-8g=92g(合92mL),应用规格为100mL的量筒量取水的体积,说法正确。
C、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液面,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大,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大,说法错误。
D、溶解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快溶解速率,说法错误。
故选:AB。
13.AC
【详解】设参加反应的碳酸钠的质量为x,氯化氢的质量为y,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为z,变质的氢氧化钠的质量为m,则:
x=5.3g,
y=3.65g,
z=5.85g,
m=4g,
则没变质的氢氧化钠的质量为9.3g-5.3g=4g,对应的氯化钠的质量也为5.85g,氯化氢的质量为3.65g;所以参加反应稀盐酸的质量=(3.65g+3.65g)10%=73g,
变质前的氢氧化钠的质量为4g+4g=8g,
完全反应后所得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14.6%。
故选AC。
14.AD
【详解】A、溶液是均一、稳定的,各部分性质相同,密度相同,符合题意;
B、在某一温度下,硝酸钾的溶解度是一个定值,不随水量的增加而增大,不符合题意;
C、20℃时,KNO3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不符合题意;
D、本实验数据只有KNO3 在 20℃水中达到饱和时溶解的质量,没有其它温度下的数据,无法推测KNO3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关系,符合题意。
故选AD。
15.AD
【分析】解:设碳酸钠质量为x,反应的氯化钙质量为y,
【详解】A、由计算可知,样品中碳酸钠质量是10.6g,说明样品中含有氢氧化钠,加入的氯化钙溶液是过量的,所以溶液中溶质有氯化钠、氢氧化钠和氯化钙三种溶质,故选项错误;
B、理论上与无色溶液反应的氯化钙溶液的质量为=111g,故选项正确;
C、加入的氯化钙过量,溶液中存在氢氧化钠,会生成微溶物氢氧化钙,影响沉淀质量的测定,所以用氯化钡替代氯化钙,测定结果更准确,故选项正确;
D、由于氢氧化钠变质后生成水,所以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为小于9.4g (20g-10.6g=9.4g),故选项不正确。
故选AD。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江苏省镇江市三年(2020-2022)中考化学模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18有关溶液的计算,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多选题,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苏省盐城市三年(2020-2022)中考化学模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48有关溶液的计算,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苏省扬州市三年(2020-2022)中考化学模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55溶液的浓度,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