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生物下学期三诊热身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1/14180415/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生物下学期三诊热身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1/14180415/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生物下学期三诊热身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03](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1/14180415/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生物下学期三诊热身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绵阳学南山中学2023年春绵阳三诊热身考试理综试题
一、选择题
1. 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醋酸杆菌是严格的好氧细菌,线粒体是其“动力车间”
B. 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而核膜不具有选择透过性
C. 蚕豆叶下表皮细胞的“系统边界”是细胞壁,而不是细胞膜
D. 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无细胞核及众多细胞器,常用作提取细胞膜的材料
【答案】D
【解析】
【分析】1、醋酸杆菌属于原核生物(细菌),细胞中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
2、生物膜的功能特性是具有选择透过性,结构特性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3、细胞壁是全透性的结构,而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故植物细胞的边界是细胞膜;
4、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无细胞核以及众多的细胞器,可作为提取细胞膜的材料。
【详解】A、醋酸杆菌是严格的好氧细菌,属于原核生物(细菌),细胞中没有线粒体,A错误;
B、细胞膜、核膜、细胞器膜等共同构成生物膜系统,生物膜的功能特性是具有选择透过性,故细胞膜、核膜等生物膜均具有选择透过性,B错误;
C、细胞壁是全透性的结构,具有支持和保护细胞的功能;而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故蚕豆叶下表皮细胞的“系统边界”是细胞膜,C错误;
D、由于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中无细胞核以及众多的细胞器,故常用作提取细胞膜的材料,D正确。
故选D。
2. 下列叙述,不符合生物学事实的是( )
A. 在植物细胞内检测到的二糖不一定是蔗糖
B. 含有DNA的生物都能独立完成基因表达
C. 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等,并非都含P
D. 和无机催化剂相比,酶的作用具有高效性
【答案】B
【解析】
【分析】酶是生物催化剂,具有催化作用,与无机催化剂相比,其降低活化能的效果更显著,具有高效性。
【详解】A、在植物细胞内检测到的二糖不一定是蔗糖,也有可能是麦芽糖,A正确;
B、含有DNA的生物不一定都能独立完成基因表达,如DNA病毒,B错误;
C、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等,其中脂肪、固醇只含有C、H、O元素,不含P,C正确;
D、和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活化能的效果更显著,酶的作用具有高效性,D正确。
故选B。
3. 下列关于生物体内物质运输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在植物体内,生长素并非只进行极性运输
B. 动物体内甲状腺激素通过体液运输,可作用于下丘脑
C.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时,钠离子进出神经细胞的方式均是主动运输
D. 分泌蛋白从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的过程中以囊泡形式运输,消耗能量
【答案】C
【解析】
【分析】当身体冷觉感受器受到寒冷刺激时,相应的神经冲动传到下丘脑,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能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这种调节方式为分级调节。当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时,会抑制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进而减少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属于负反馈调节。
【详解】A、成熟组织中的生长素可通过韧皮部进行非极性运输,可见生长素并不只进行极性运输,A正确;
B、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经体液运输可作用于下丘脑和垂体,进而对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产生抑制,避免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B正确;
C、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时,Na+进入神经细胞的方式是协助扩散,而出神经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C错误;
D、胰岛素是分泌蛋白,其分泌过程中发生在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途径中的过程是以囊泡形式运输的,D正确。
故选C。
4. 科学家激活小鼠皮肤细胞中三种在神经前体细胞内大量表达的转录因子(调控基因转录的蛋白质),将小鼠皮肤细胞直接转化为能发育成大脑神经细胞的前体细胞,且该细胞能在实验室大量培养,该方法为受损神经细胞的再生提供了一条崭新途径。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由皮肤细胞转化为神经前体细胞是遗传物质发生改变结果
B. 皮肤细胞与神经细胞形态不同是由于组成细胞的蛋白质完全不同
C. 正常状态下的小鼠皮肤细胞内一般不会大量表达这三种转录因子
D. 神经前体细胞是一种不再具有分裂、分化能力的高分化细胞
【答案】C
【解析】
【分析】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结果:使细胞的种类增多,功能趋于专门化。
【详解】A、由皮肤细胞转化为神经前体细胞是发生细胞分化的结果,该过程中并未发生遗传物质的改变,A错误;
B、皮肤细胞与神经细胞的蛋白质组成不完全相同,有的蛋白质相同,如ATP合成酶和呼吸酶等,B错误;
C、一般而言,正常的皮肤细胞属于高度分化的细胞,不再大量表达这三种在神经前体细胞大量表达的转录因子,C正确;
D、结合题意“大脑神经细胞的前体细胞能在实验室大量培养,该方法为受损神经细胞的再生提供了一条崭新途径”可知,神经前体细胞能够分裂,故能大量培养,能弥补受损细胞,说明其可以分化,D错误。
故选C。
5. “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是一条保健防病的谚语,其意思是人们春天不要急于脱掉棉衣,秋天也不要刚见冷就穿得太多,适当地捂一点或冻一点,对于身体的健康是有好处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适当的“春捂”不会使人体体温升高
B. “秋冻”的感觉在下丘脑神经中枢形成
C. “秋冻”时体内肾上腺素分泌量会增加
D. 皮肤、黏膜和内脏中都有温度感受器
【答案】B
【解析】
【分析】感觉(冷觉、热觉、痛觉、辣觉等)的形成是在大脑皮层。
【详解】A、人是恒温动物,“春捂”不会使人体体温升高,A正确;
B、“秋冻”的感觉是在大脑皮层形成的,B错误;
C、在寒冷的环境中,人体会通过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两种方式调节以维持体温恒定,该过程中体内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的分泌量增加,代谢增强,产热增加,C正确;
D、温觉与冷觉感受器位于皮肤﹑黏膜和内脏,D正确。
故选B。
6. 水稻的多粒和少粒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现有多粒植株甲和少 粒植株乙,为了判断多粒和少粒的显隐性关系,有两种方案可供选择(方案一让甲和乙分别自交,方案二让甲与乙杂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若方案一的子代有一方发生性状分离,则发生性状分离的亲本为显性性状
B. 若方案一的子代均未发生性状分离,则让二者子代进行杂交可判断性状显隐性
C. 若方案二的子代只出现一种表现型,则出现的性状即为显性性状
D. 若方案二的子代出现两种表现型,则让子代两种个体继续杂交可判断性状显隐性
【答案】D
【解析】
【分析】基因的分离定律
(1)内容: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3)适用范围:①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②细胞核内染色体上的基因;③进行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
【详解】A、方案一甲与乙分别自交有一方发生性状分离,则出现性状分离的一方为杂合子,则该杂合子表现为显性性状,A正确;
B、方案一甲与乙分别自交,子代均未发生性状分离,说明甲乙均为纯合子,二者再杂交子一代表现出来的性状为显性性状,B正确;
C、方案二甲与乙杂交,子代只出现一种表现型,说明甲与乙都是纯合子,则F1代表现出来的性状为显性性状,C正确;
D、方案二甲与乙杂交后代出现两种表现型,说明甲乙中有一方为杂合子,有一方为隐性纯合子,甲与乙的后代继续杂交依然无法判断显隐性,D错误。
故选D。
7. RuBP羧化/加氧酶是光合作用中常用的一种酶。在该酶的催化作用下,C5与O2结合发生光呼吸,C5与CO2结合发生光合作用暗反应(如图1)。两种反应比例取决于细胞质基质中O2和CO2的相对含量及RuBP羧化/加氧酶对O2和CO2的亲和力不同。科学家在不同的CO2浓度下测定温度对拟南芥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2。请回答以下问题:
(1)根据以上信息分析,RuBP羧化/加氧酶发挥作用的场所是_________。与暗反应相比,光呼吸的发生使细胞储存的能量_________(填“增加”或“减少”)。
(2)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
(3)图2中,在正常大气CO2浓度时,温度从25℃升高到40℃时,光合作用速率变化较小。请从RuBP羧化/加氧酶的角度解释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
【答案】(1) ①. 叶绿体基质 ②. 减少
(2)温度和CO2浓度
(3)温度从25℃升高到40℃,RuBP羧化/加氧酶的活性上升,但CO2浓度较低,所以光合作用只有一定程度加快;由于此时O2相对含量较高,C5将与O2的结合增加,光呼吸加快;由于二者都加快且幅度相近,所以光合作用速率变化较小
【解析】
【分析】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
1、光反应发生场所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色素吸收、传递和转换光能,并将一部分光能用于水的光解生成NADPH和氧气,另一部分光能用于合成ATP;
2、暗反应发生场所是叶绿体基质中,首先发生二氧化碳的固定,即二氧化碳和五碳化合物结合形成两分子的三碳化合物,三碳化合物利用光反应产生的NADPH和ATP被还原为糖类和五碳化合物。
【小问1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RuBP羧化/加氧酶用于光合作用暗反应,而光合作用暗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与暗反应相比,C5与O2结合后生成一分子C2和C3,C3用于合成糖类,C2消耗ATP后产生CO2,因此光呼吸的发生使细胞储存的能量减少。
【小问2详解】
该实验研究了不同的CO2浓度下测定温度对拟南芥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因此自变量是温度和CO2浓度。
【小问3详解】
高CO2浓度的条件下,细胞质基质中O2的相对含量低,光呼吸被明显抑制,此时,温度从25℃升高到40℃时光合速率升高,表明该温度升高能提高光合作用相关酶的活性,进而提高光合速率;在正常大气CO2浓度时,温度从25℃升高到40℃,RuBP羧化/加氧酶的活性上升,但CO2浓度较低,所以光合作用只有一定程度加快;由于此时O2相对含量较高,C5将与O2的结合增加,导致光呼吸加快;由于二者都加快且幅度相近,所以其光合作用速率变化较小。
8. 油桐是重要的工业油料植物(从种子中提取油),油桐的顶芽绝大部分是混合芽,混合芽是既可形成花又可发育成枝叶的芽。研究人员探究了不同浓度的外源赤霉素对花芽分化的影响,统计了各组的成花率,部分结果如图所示(注:成花率是指油桐发育成花芽数占总芽数的百分率)。回答下列问题:
(1)植物中赤霉素合成的主要部位是__________。赤霉素还可由___________等微生物分泌产生。
(2)CK为对照组,据图分析结果可知,外施赤霉素能够________________。赤霉素还能促进种子萌发,在该方面与其作用相反的激素是____________。
(3)查阅资料发现油桐是雌雄同株异花植物,外施赤霉素还能够影响花芽雌雄花的分化。请设计实验进一步探究外施一定量的100mg/L赤霉素对油桐花芽雌雄花分化的影响。
实验思路:_________。
【答案】(1) ①. 幼芽、幼根和未成熟的种子 ②. 赤霉菌
(2) ①. 抑制花芽的分化(降低成花率) ②. 脱落酸
(3)取生长状况相似的处于花发育初期的油桐树若干,均分为两组,一组喷施一定量100mg/L的赤霉素溶液,另一组喷施等量蒸馏水(清水),开花后统计并比较两组油桐树雌雄花的比例
【解析】
【分析】植物激素的生理作用:
1、生长素类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在生产上的应用有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促进果实发育、防治落花落果等。
2、赤霉素的生理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茎杆伸长和植物增高,此外它含有防止器官脱落和解除种子、块茎休眠,促进萌发等作用。
3、细胞分裂素在根尖合成,在进行细胞分裂的器官中含量较高,细胞分裂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此外还有诱导芽的分化,延缓叶片衰老的作用。
4、脱落酸在根冠和萎蔫的叶片中合成较多,在将要脱落和进入休眠期的器官和组织中,含量较多,脱落酸是植物生长抑制剂,它能够抑制细胞的分裂和种子的萌发,还有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促进休眠和提高抗逆能力等作用。
5、乙烯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此外含有促进老叶等器官脱落的作用,植物各部分都能合成乙烯。
【小问1详解】
植物中赤霉素的主要合成部位是幼芽、幼根和未成熟的种子;赤霉素还可由赤霉菌等微生物分泌产生,因此感染赤霉菌的植物会表现疯长现象。
【小问2详解】
图示实验目的是探究不同浓度的外源赤霉素对花芽分化的影响,故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浓度的外源赤霉素,因变量是成花率,该实验的CK(对照)组处理为喷施等量的蒸馏水(清水)。结合图示的实验结果可知,外施赤霉素能够抑制花芽的分化(降低成花率);赤霉素还能促进种子萌发,在该方面与其作用相反的激素是脱落酸,即脱落酸能抑制种子萌发,它是植物生长抑制剂。
【小问3详解】
本实验目的是探究外施一定量的100mg/L的赤霉素对油桐花芽雌雄花分化的影响,本实验的自变量是是否外施100mg/L的外源赤霉素,因变量是雌雄花分化的比例,其他无关变量应相同且适宜。
实验思路:取生长状况相似的处于花发育初期的油桐树若干,均分为两组,一组喷施一定量100mg/L的赤霉素溶液,另一组喷施等量的蒸馏水(或清水),开花后统计并比较两组油桐树雌雄花的比例。
9. 某自然保护区内生物资源丰富,但部分河域曾经受到污染,后经治理得以控制。科研人员在寻找理想的污染治理措施过程中,通过采集水样,分别放入不同生物,检测水体中的多项指标如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生物 | 毒素产生量ug/L | 铵盐吸收率 | 有机物去除率 |
硅藻 | 0.11 | 51% | 0 |
蓝细菌 | 0.56 | 79% | 0 |
红假单胞光合菌 | 0 | 85% | 93% |
注:红假单胞光合菌体内含多种光合色素,在无光条件下可分解水体中的有机物。
(1)遭受污染前,保护区内各生物种群占据不同的位置,体现了群落具有一定的_________结构。鹭鹤是保护区内一种珍稀鸟类,影响鹭鹤种群出生率的种群数量特征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在治理河域污染过程中,投放的红假单胞光合菌在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属于____________。治理该水体污染效果最好的生物是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
(3)该自然保护区经治理后禁止人类在此区域进行生产活动。从演替的角度分析,原因是人类活动会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空间(水平和垂直) ②. 年龄组成 ③. 性别比例
(2) ①. 生产者和分解者 ②. 红假单胞光合菌 ③. 不产生毒素且对铵盐和有机物的去除率高
(3)改变群落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对生态系统稳定性产生影响
【解析】
【分析】垂直结构是指群落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植物分层与光照、温度、水、无机盐等有关。水平结构是指生物群落在水平方向上呈镶嵌分布,由于地形的起伏、光照的阴暗、湿度的大小等因素的影响,在不同地段有不同的分布,与土壤湿度、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人与动物的影响等有关。
【小问1详解】
各生物种群占据不同的位置,体现了群落具有一定的空间结构,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是影响鹭鹤种群出生率的种群数量特征。
【小问2详解】
红假单胞光合菌是一种光合细菌,但在无光条件下可分解有机物异养生长,因此其在生态系统中既属于生产者又属于分解者;红假单胞光合菌不产生毒素且对铵盐和有机物的去除率最高,因此治理该湖泊污染效果最好的生物是红假单胞光合菌。
【小问3详解】
人类活动会导致群落演替朝着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因此通过禁止人类活动的措施可防止人类活动改变群落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而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10. 鹌鹑的羽色属Z连锁伴性遗传。栗羽、黄羽和白羽是由Z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相互作用的结果。A和a与色素的合成有关,A为有色基因、a为白化基因。A与B共同作用产生栗羽、A与b共同作用产生黄羽。某校生物学课外兴趣活动小组利用白羽(ZabW)、栗羽和黄羽的鹌鹑(均为纯合子)进行研究活动(注:ZABW、ZabW等均视为纯合子),回答下列问题。
(1)纯合黄羽个体的基因型是_________。
(2)栗羽雄性与黄羽雌性鹌鹑杂交,后代F1全为_________羽。让F1的雌雄个体进行交配,F2中栗羽:黄羽=3:1,其中_________(性别)鹌鹑一半为栗羽、一半为黄羽,另一种性别的鹌鹑的基因型有__________种。
(3)利用题中所给材料设计杂交实验,验证这两对基因可通过交叉互换发生基因重组(只考虑Z和Z之间的交叉互换),请写出实验思路、预期结果和结论:____________。
【答案】(1)ZAbZAb或ZAbW
(2) ①. 栗(色) ②. 雌性 ③. 2##两
(3)实验思路:选择白羽雌性(ZabW)个体与栗羽雄性(ZABZAB)个体杂交,获得子代(F1)选取F1中栗羽雄性个体与白羽雌性(ZabW)个体杂交,观察统计子代(F2)的表现型及其比例。预期结果及结论:若F2中出现黄色子代,则证明这两对基因可发生重组
【解析】
【分析】分析题意:栗羽、黄羽和白羽是由Z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相互作用的结果。A和a与色素的合成有关,A为有色基因、a为白化基因。A与B共同作用产生栗羽、A与b共同作用产生黄羽。雌性纯合白羽的基因型为ZabW,纯合栗羽的基因型为ZABZAB、ZABW,纯合黄羽的基因型为ZAbZAb、ZAbW。
【小问1详解】
栗羽、黄羽和白羽是由Z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相互作用的结果,A与b共同作用产生黄羽,故纯合黄羽个体的基因型是ZAbZAb、ZAbW。
【小问2详解】
纯合栗羽雄性的基因型为ZABZAB,纯合黄羽雌性的基因型为ZAbW,后代F1的基因型为ZABZAb、ZABW,全为栗羽。让F1的雌雄个体(ZABZAb、ZABW)进行交配,F2的的基因型为ZABZAB(雄性栗羽)、ZABZAb(雄性栗羽)、ZABW(雌性栗羽)、ZAbW(雌性黄羽)=1:1:1:1即栗羽:黄羽=3:1,雌性鹌鹑一半为栗羽、一半为黄羽,雄性鹌鹑全为栗羽,有2种基因型。
【小问3详解】
为验证这两对基因可发生重组,可让纯合白羽 (ZabW) 与纯合栗羽 (ZABZAB)进行杂交,得F1雄性栗羽 (ZABZab),雄性栗羽 (ZABZab))与纯合白羽 (ZabW)进行杂交,若这两对基因不发生重组,雄性栗羽 (ZABZab)能产生两种配子ZAB、Zab,F2的表型为白羽、栗羽;若这两对基因发生重组,雄性栗羽 (ZABZab)能产生四种配子ZAB、Zab、ZAb、ZaB,F2的表型为白羽、栗羽、黄羽。
[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
11. 为研究某种医用防护口罩佩戴时间对防护功能的影响,科研人员将若干身体健康的志愿者随机分为A、B、C三组,在无菌实验室佩戴不同时间后,对口罩内层和外层取样并在培养基上培养后计数,结果如下表(医用防护口罩的滤菌率需≥95%)。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 | 佩戴时间 | 每cm2培养基上的菌落数(个) | 滤菌率% | |
内层 | 外层 | |||
A | 20分钟 | 23.67 | 0.95 | 96.13 |
B | 2小时 | 73.93 | 2.91 | 96.06 |
C | 4小时 | 129.75 | 10.16 | 92.17 |
(1)医用防护口罩通常用环氧乙烷进行灭菌,灭菌是指___________。
(2)实验中需要用到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其中牛肉膏和蛋白胨可为细菌的生长繁殖提供___________、维生素和无机盐等营养物质。培养基灭菌后,需要冷却到50℃左右才能倒平板,温度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原因是___________。
(3)该实验过程中,口罩内层细菌的主要来源是____________。根据表中实验结果,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请据此为人们佩戴口罩提出合理的建议:____________。
【答案】(1)使用强烈理化方法杀死生物体内外所有的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
(2) ①. 碳源、氮源 ②. 温度过高会烫手,过低培养基又会凝固
(3) ①. 人体呼出气体以及人体皮肤 ②. 口罩内层细菌数量较多,且随着佩戴时间的延长,细菌数量增长显著 ③. 口罩佩戴时间不宜过长,及时更换口罩(大约2小时可更换一次)
【解析】
【分析】培养基是人们按照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不同需求,配制出供其生长繁殖的营养基质;分为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培养基中一般含有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其中碳源和氮源常采用蛋白胨和牛肉膏,因为它们来源于动物原料,含有糖、维生素和有机氮等营养物质。在提供上述几种主要营养物质的基础上,培养基还需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pH、特殊营养物种和氧气的要求。
【小问1详解】
医用防护口罩通常用环氧乙烷进行灭菌,灭菌是指使用强烈的理化方法杀死生物体内外所有的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
【小问2详解】
培养基是人们按照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不同需求,配制出供其生长繁殖的营养基质;分为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培养基中一般含有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实验中需要用到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其中牛肉膏和蛋白胨可为细菌的生长繁殖提供碳源、氮源、维生素和有机氮等营养物质;培养基灭菌后,需要冷却到50℃左右才能倒平板,温度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原因是温度过高会烫手,不利于操作的顺利进行,温度过低培养基会凝固,不适合倒平板。
【小问3详解】
口罩内层与人体皮肤接触,人体表面存在细菌,人体口腔内也有细菌,会随呼吸到达口罩内层;分析题中表格所给数据,能得出的结论是:口罩内层细菌数量较多,且随着佩戴时间的延长,细菌数量增长显著;对此为人们佩戴口罩提出的合理建议为:口罩佩戴时间不宜过长,及时更换口罩(大约2小时可更换一次,2小时对应的口罩内层菌落数相对较少且滤菌率较高)。
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实验学校2024届高三一诊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实验学校2024届高三一诊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生物上学期零诊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生物上学期零诊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生物上学期二诊模拟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生物上学期二诊模拟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某一年生雌雄同株植物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