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全套2023届高三模拟考试数学试题含解析
2023届四川省大数据精准教学联盟高三第一次统一监测数学(理)试题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届四川省大数据精准教学联盟高三第一次统一监测数学(理)试题含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1.已知复数在复平面对应的点分别是,则( )
A.B.C.D.
【答案】A
【分析】由复数的几何意义得到复数,再计算复数的除法.
【详解】由题意可知,,
则 .
故选:A.
2.已知集合,则( )
A.B.C.D.
【答案】C
【分析】解不等式得,再根据集合运算求解即可.
【详解】解:因为等价于,解得或,
所以,
因为,
所以,
所以.
故选:C
3.某部门调查了200名学生每周的课外活动时间(单位:h),制成了如图所示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其中课外活动时间的范围是,并分成,,,,五组.根据直方图,判断这200名学生中每周的课外活动时间不少于14h的人数是( )
A.56B.80C.144D.184
【答案】C
【分析】根据频率分布直方图确定每周的课外活动时间不少于14h的频率,再根据频率、频数、总数的关系能求出结果.
【详解】每周的课外活动时间不少于14h的频率为,
故所求人数,
故选:C.
4.如图,网格纸上绘制的是一个四棱台的三视图,网格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则该多面体的体积为( )
A.B.C.D.7
【答案】C
【分析】根据三视图,结合体积公式直接求解即可.
【详解】由题知该四棱台的上底面是边长为的正方形,下底面是边长为的正方形,高为.
所以,
故选:C
5.已知函数的图象如图所示,则的解析式可以为( )
A.B.
C.D.
【答案】A
【分析】由图象的对称性可知,函数为偶函数,B,D中函数为奇函数,故排除B,D;A,C中函数为偶函数,又对于C,,不符合题意,故排除C,从而得出答案.
【详解】由图象的对称性可知,函数为偶函数.
对于A,,为偶函数;
对于B,,为奇函数,不符合题意;
对于C,,为偶函数;又,不符合题意;
对于D,,为奇函数,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已知,则( )
A.B.C.D.
【答案】B
【分析】由条件结合商的关系可得,利用诱导公式和同角关系将所求表达式化为由表示的形式,代入条件即可求值.
【详解】由,显然,可得
因为,
所以,
所以,
故选:B.
7.若点是曲线上任意一点,则点到直线距离的最小值为( )
A.B.C.D.
【答案】C
【分析】由题知过点作曲线的切线,当切线与直线平行时,点到直线距离的最小,再根据导数的几何意义求解即可.
【详解】解:过点作曲线的切线,当切线与直线平行时,点到直线距离的最小.
设切点为,,
所以,切线斜率为,
由题知得或(舍),
所以,,此时点到直线距离.
故选:C
8.在长方体中,已知异面直线与,与AB所成角的大小分别为和,则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的余弦值为( )
A.B.C.D.
【答案】A
【分析】设,结合题意可求得,以为原点,分别以所在直线为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求出平面的法向量,结合空间向量夹角公式可得答案.
【详解】设,则,
由于,所以异面直线与所成角为,从而,
由于,所以异面直线与所成角为,从而,
所以,
以为原点,分别以所在直线为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则,
,
设平面的法向量为,
则,取
所以,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的正弦值为,
从而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的余弦值为.
故选:A.
9.抛物线的焦点为F,直线与C交于A,B两点,则的面积为( )
A.4B.8C.12D.16
【答案】B
【分析】联立直线与抛物线方程求得的坐标,得到,计算点到直线的距离,即可得到的面积.
【详解】联立直线与抛物线方程,解得或,
不妨设在第一象限,得,,
而,点到直线的距离为,
则的面积为.
故选:B.
10.已知函数的图象如图所示,图象与轴的交点为,与轴的交点为,最高点,且满足.若将的图象向左平移1个单位得到的图象对应的函数为,则( )
A.B.0C.D.
【答案】D
【分析】根据题意得,,进而得,再根据结合向量垂直关系的表示解得,进而得,再根据平移变换得,最后求函数值即可.
【详解】解:由题知,函数的周期满足,解得,
所以,
由图象与轴的交点为得,
因为,所以,即,
所以,图象与轴的交点为,
因为,所以,解得(负舍),
所以,
所以若将的图象向左平移1个单位得到的图象对应的函数为 ,
所以.
故选:D
11.已知球的半径为2,四棱锥的顶点均在球的球面上,面,则该四棱锥的体积的最大值为( )
A.B.4C.D.8
【答案】C
【分析】底面四边形所在圆面的圆心为,设其半径为,利用外接圆的集合性质确定底面积的最大值,设,根据球的几何性质得的等式关系,再利用函数结合导数即可求出四棱锥的体积的最大值.
【详解】四棱锥中,因为面,设,球的半径,
如下图:底面四边形所在圆面的圆心为,设其半径为,连接,
则底面四边形的面积为:
,
且,则,
当且仅当时,即底面四边形为正方形时,底面积最大,即,
又如下图,因为面,所以圆,设为圆的直径,连接
由球的性质可得,圆,即,所以
所以,则,所以,
则该四棱锥的体积,又,设,
则得或(舍),故在上单调递增,在上单调递减,
所以,故当时,该四棱锥的体积取到最大值为.
故选:C.
12.设,则a,b,c的大小关系是( )
A.B.C.D.
【答案】C
【分析】观察可得,构造函数约定,求导证明函数在是增函数,根据可以判断;
构造函数约定,利用导数判断函数在亦是增函数,根据可得,进而得到.
【详解】由,,
构造函数,,
则,
因为在上为减函数,
所以当时,,
又,所以,
故,
所以函数在单调递增,
故,
故,
因为,,
构造函数,,
则,
因为
所以 ,所以在是增函数,
所以,即,
所以,即,
综上,.
故选:C.
【点睛】构造函数是基本的解题思路,因此观察题目所给的数的结构特点,以及数与数之间的内在联系,合理构造函数,利用导数判断单调性是解题的关键.
二、填空题
13.已知向量.则与的夹角为_________.
【答案】
【分析】利用向量数量积,由向量的坐标运算,求向量的夹角.
【详解】向量,有,
则,由,得.
故答案为:
14.四叶草也被称为幸运草、幸福图,其形状被广泛用于窗户、壁纸、地板等装修材料的图案中.如图所示,正方形地板上的四叶草图边界所在的半圆都以正方形的边长为直径.随机抛掷一粒小豆在这块正方形地板上,则小豆落在四叶草图(图中阴影部分)上的概率为______.
【答案】
【分析】求出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利用几何概型公式求解即可.
【详解】不妨设正方形的边长为2个单位,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两个圆(半径为1)的面积减去一个正方形(边长为2)的面积,即,
根据几何概型,小豆落在四叶草图(图中阴影部分)上的概率为.
故答案为:.
15.已知双曲线的右焦点为F,过点作斜率为的直线与双曲线E交于A,B两点,则的周长为__________.
【答案】10
【分析】由已知点在双曲线上,结合双曲线定义可求的周长.
【详解】设双曲线的左焦点为,实半轴为,半焦距为,
则,,
因为满足关系,
所以点在双曲线上,
过点的直线的方程为,
直线与双曲线交于点,不妨设,
由双曲线定义可得,
所以,又,
所以,又,
所以.
故答案为:10.
16.若的面积是外接圆面积的,则______.
【答案】##
【分析】由正弦定理表示外接圆的面积,由的面积是外接圆面积的得出,又,化简即可得出结果.
【详解】由正弦定理得,则,
又的面积是外接圆面积的,
所以,即.
.
故答案为:.
三、解答题
17.已知等差数列与正项等比数列满足.
(1)求数列和的通项公式;
(2)记数列的前20项的和为,数列的前n项和为,求满足的n的最小值.
【答案】(1);
(2)
【分析】(1)根据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基本计算得对应的公差与公比分别为,再求通项公式即可;
(2)结合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求和公式得,再解不等式即可得答案.
【详解】(1)解:设等差数列与正项等比数列公差,公比分别为,
因为,
所以,解得,
所以,数列的通项公式为
数列的通项公式为.
(2)解:由(1)得,,
所以,即为,即为,
因为单调递增,
所以,满足的正整数最小值为
18.如图,在四面体中,均为等边三角形,,点为的中点,.
(1)证明:直线平面;
(2)设点在上,,求二面角的余弦值.
【答案】(1)证明见解析;
(2)
【分析】(1)证明为以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进而证明,再根据判定定理即可证明结论;
(2)以的方向分别为轴的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利用坐标法求解即可.
【详解】(1)证明:因为均为等边三角形,
所以
因为点为的中点,
所以,
所以,
所以,为以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
因为,
所以,即,
因为平面,
所以平面.
(2)解:由(1)知,
所以,以的方向分别为轴的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
所以,
因为,所以,
所以,,
设平面的一个法向量为,
则,即,令得,
因为平面的一个法向量为,
所以,,
所以,二面角的余弦值为.
19.甲袋中装有大小相同的红球2个,白球2个:乙袋中装有与甲袋中相同大小的红球3个,白球4个.先从甲袋中取出1个球投入乙袋中,然后从乙袋中取出3个小球.
(1)求从乙袋中取出的3个小球中仅有1个红球的概率;
(2)记从乙袋中取出的3个小球中白球个数为随机变量,求的分布列和数学期望.
【答案】(1)
(2)分布列见解析,数学期望
【分析】(1)分“从甲袋中取出1红球投入乙袋”和 “从甲袋中取出1白球投入乙袋” 两个类型,利用组合数和古典概型公式。求从乙袋中取出的3个小球中仅有1个红球的概率;
(2)白球个数ξ的可能值为0,1,2,3,分别计算相应的概率,列出分布列,用公式求数学期望.
【详解】(1)记“乙袋中取出的3个小球中仅有1个红球”为事件A,包含如下两个事件:“从甲袋中取出1红球投入乙袋,然后从乙袋取出的3个小球中仅1个红球”;“从甲袋中取出1白球投入乙袋,然后从乙袋取出的3个球中仅1个红球”,
分别记为事件,,且与互斥,
则
又
所以 .
则从乙袋中取出的3个小球中仅有1个红球的概率为.
(2)白球个数ξ的可能值为0,1,2,3.
,
,
,
则的分布列为
所以,
20.椭圆的左、右顶点分别为,点为第一象限内的动点,直线,与分别交于另外的两点,已知的斜率之比为.
(1)证明:直线过定点:
(2)设和的面积分别为和,求的最大值.
【答案】(1)证明见解析;
(2)
【分析】(1)设,进而根据题意得点在直线上,设,再结合,与椭圆联立得,,再取取点,利用向量关系证明即可得答案;
(2)由,得,进而得,再设,代入,结合韦达定理,基本不等式求解即可.
【详解】(1)解:由题知,设
所以,
因为的斜率之比为,即,
所以,解得,
所以,点在直线上,
设,则,
代入得,
所以,,即,
所以,,
同理
取点,则,
又因为,
所以,,即直线过定点.
(2)解:由题知,椭圆的长半轴长为,由(1)得直线过定点,
所以,,
所以,点到直线的距离为点到直线的距离的倍,
所以,,
因为,
所以
设,代入得,
所以,,
所以
所以,当时,取得最大值.
21.已知函数.
(1)若单调递减,求的取值范围;
(2)若有两个极值点且,证明:.
【答案】(1)
(2)证明见解析.
【分析】(1)由题知在恒成立,进而,求解最大值即可得答案;
(2)由题知且,进而将所证明问题转化为证明,再根据,,得,再令,则,进一步转化为证明不等式,再构造函数,,求最值即可证明.
【详解】(1)解:由题知函数的定义域为,,
因为单调递减,
所以在恒成立,即在恒成立,
所以,在恒成立,
令,则,
所以,当时,单调递增;当时,单调递减;
所以,当时,取得极大值,也是最大值.
所以,解得,即的取值范围为.
(2)解:由(1)知,
因为有两个极值点,
所以,有两个变号零点,
所以,结合(1)知,,
另一方面,当时,与的图象至多只有一个交点,
所以,且,
要证,只需证,
由得,则,
所以,
,
令,则,
所以,要证,只需证
令,,则,
令,,则
所以,在上单调递增,
所以,在成立,即在上单调递减,
所以,即
所以,成立,
所以,成立,原不等式成立.
【点睛】关键点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在于结合已知条件,将问题转化为证明,进而利用导数证明不等式即可.
22.在直角坐标系中,点,曲线C的参数方程为(为参数),以坐标原点为极点,x轴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已知直线l的极坐标方程为.
(1)写出曲线C的普通方程和直线l的直角坐标方程;
(2)设点M为C上的动点,点P满足,写出P的轨迹的参数方程,并判断l与是否有公共点.
【答案】(1),:
(2),(为参数),直线l与圆没有公共点。
【分析】(1)根据消参法可得曲线C的普通方程,利用极坐标与直角坐标之间的转化公式可得直线的直角坐标方程.
(2)设,设,根据,即可求得P的轨迹的参数方程,表示圆,计算圆心到直线的距离,即可判断断l与是否有公共点.
【详解】(1)因为曲线C的参数方程为(为参数),
所以,
即曲线C的普通方程为:,
因为,由,
可得l的方程为:.
(2)设,设,
因为 ,
所以,
则,(为参数),
故P的轨迹的参数方程为,(为参数),
所以曲线为以为圆心,半径为4的圆,
而圆心到直线l的距离为,
因为,所以直线l与圆相离,
故直线l与圆没有公共点.
23.设函数.
(1)解不等式;
(2)令的最小值为T,正数满足,证明:.
【答案】(1).
(2)证明见解析.
【分析】(1)分类讨论x的取值,脱掉绝对值符号,解不等式,可得答案;
(2)分类讨论x的取值,求出的最小值为T,将展开,利用基本不等式证明,即可证明结论.
【详解】(1)当时,即,解得,故;
当时, 即,则;
当时,即,解得,故,
综上所述,原不等式的解集为.
(2)若,则;
若,则:
若,则,
所以函数的最小值,故,
又为正数,
则
,
当且仅当,时等号成立,
所以.
0
1
2
3
P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四川省大数据精准教学联盟2023届高三第二次统一监测理数试题,文件包含四川大数学二统答案pdf、大数据理科数学试题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7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四川省大数据精准教学联盟2023届高三第二次统一监测理数试题,文件包含四川大数学二统答案pdf、大数据理科数学试题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7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四川省大数据精准教学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三第二次统一监测数学(理)试题(含解析),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