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选择性必修 下册10.1 兰亭集序备课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语文选择性必修 下册10.1 兰亭集序备课ppt课件,共5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通假字,“悟”同“晤”面对,把作为,这次集会的诗文,一词多义,副词将要,名词旁边,动词军队驻扎,动词次一等,动词编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东晋穆帝永和九年(353)三月三日,王羲之与名士谢安、孙绰等人在兰亭集会。集会上,他们曲水流觞,饮酒赋诗,各抒怀抱。之后王羲之将诸位的诗作汇编成集,是为《兰亭集》,并为此集作序一篇,这就是《兰亭集序》。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长期分裂动荡的时期,社会陷入了旷日持久的混乱中,百姓在生死线上煎熬、挣扎。浓厚的死亡意识笼罩着这一时代的人,他们对死的恐惧和由之引发的对生的焦虑,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士大夫们不满现状,普遍崇尚老庄,追求清静无为、自由放任的生活。正是在这种人文思潮里,魏晋人在表面上看似处于颓废、消极、悲观的死亡感慨中,实则心中深藏着他们对人生、生命强烈执着的追求和留恋。这种追求和留恋可以说是一种源自死亡意识的“悲怆的美丽”。
1.序序,又名“序言”“前言”“引言”,属实用文体,同“跋”是一类文体。列于卷首叫“序”,附于卷末叫“跋”。其作用在于推荐介绍某人的著作,说明写作过程、写作目的、主要内容或说明一些同本书有关的事情,帮助读者更好地去阅读或理解此书。序言有作者本人写的,叫“自序”;也有请他人写的,叫“他序”。“他序”除了介绍著作外,还有一些评价的内容。古人宴集时,常常一同赋诗,诗成后公推一人作序,是为宴集序,如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虽无聚会,也作文相赠,以表惜别、祝愿、劝勉等意,是为赠序,如韩愈的《送李愿归盘谷序》。
2.骈文“骈”在古代本为两马并驾之意,后来人们用“骈文”称在魏晋时期产生的一种新文体,也称骈俪文。骈文是与散文相对而言的。其主要特点是以四六句式为主,讲究对仗。因其句式两两相对,犹如两马并驾齐驱,故被称为骈体。在声韵上,骈文讲究韵律和谐;在修辞上,注重藻饰和用典。
癸丑:中国传统纪年的干支纪年中一个循环的第50年称“癸丑年”。(1)干支纪年法“干”即“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支”即“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古人以此纪年,叫“干支纪年法”。该法也可用于纪月、日、时。(2)帝王年号纪年法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此后每个皇帝即位大多要改元,称元年,并以年号纪年。如《岳阳楼记》中的“庆历四年春”中的“庆历”。
修禊:古代民俗,于农历三月上旬的巳日(三国魏以后始固定为三月初三)到水边嬉戏,以祓除不祥,称为“修禊”。
契:即符契,古代符信的一种,以金玉竹木等制成,上刻文字,分成两半,合在一起可为凭验。
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进行依次组合(甲子—乙丑—丙寅等)来纪年,这一年为东晋穆帝确立“永和”这一年号的第九年,也是癸丑年。两种纪年方法一般单用,这里叠用有清晰纪年的作用,但更重要的是音韵上的作用。暮春:春季的末一个月。禊:一种祭礼。古时以农历三月上旬的巳日为修禊日;三国魏以后始固定为三月初三。贤、少、长: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分别译为“有层解:交代修禊的时间、地点以及与会者。
层解:描写当地的自然风光,暗示它可以引发与会者的诗兴;然后用“流觞曲水”“一觞一咏”概括了游宴中的欢乐情形。段解:本段描述了兰亭集会的盛况。作者点染出兰亭优美的自然环境,表明这里正是与会者畅叙幽情、尽兴尽欢的绝妙处所。
段解:本段写与会者的主观感受。先用景物作烘托,“天朗气清”,则所见者真;“惠风和畅”,则观景之情至极。由此说到“仰”“俯”之所见,再归结为“游目骋怀”之“乐”。
诸:从……取得。诸,兼词,相当于“之于”。悟言、放浪:后省略了介词“于”,“于”与其宾语组成的介宾短语作状语。悟,同“晤”,面对。因:介词,依、随着。寄:寄托。所托:指所爱好的事物。放浪形骸:放纵,不受拘束。形骸,人的躯体。趣舍:取舍。趣,同“取”,趋向、取向;舍,舍弃。万殊:
层解:引出“死生”这一重大的人生问题。作者联想到人有两种不同的生存状态。美丽山水,尽情欢娱,可以令人忘记烦忧。
层解:主要抒发人生无常、情随事迁的悲痛之慨。时光流逝,时过境迁,人不可能永远保有美好的记忆,从而引出人生苦短的悲叹。段解:本段抒发人生感慨。人在美好的时光中总会感到“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而时过境迁之后又不免感慨横生。人的生命终将逝去,不能永远保留那美好的回忆,所以“死生亦大矣”。
临:面对。悼:悲伤。喻:明白。于怀:介宾短语作后置状语。固:乃。一、齐:意动用法,分别译为“把……看作一样”“把……看作相等”。虚诞:虚妄荒诞。彭殇(shānɡ):
层解:表明作者对死生的看法,进一步深入探求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产生一种珍惜时间、眷恋生活的思考。
层解:点出作者写作此序的主旨。作者随着感情变化的推进,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与上文的乐生之意恰好相合。段解:本段交代作序的目的。人生在变化,历史在发展,由盛到衰,由生到死,都是必然的。正因人生无常,时不我待,所以才要著文章留传后世,以承继前人、启示来者。
2.古今异义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认为。
“趣”同“取”,趋向、取向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①次第较后;第二(用于列举事项)。②次要的地位。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低头和抬头,泛指一举一动。
它(曲水)的旁边。其,代词,指曲水;次,旁边。
表凭借,文中是“用来……”的意思。
一俯一仰之间,表示时间短暂。
古义:_________今义:①抱在怀里;②胸前;③心里存有;④心胸,打算。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形容词,文雅;名词,指文化或文人。
动词,面对,引申为“阅读”
副词,jī,一周年、一整月
名词,jī,穿一年孝服的亲族
代词,指“向之所欣……已为陈迹”
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音节助词,补足四字音节
贤,贤士;少,年轻的人;长,年长的人。
游,使……纵展;骋,使……放开。都是动词的
把……看作一样,数词的意动用法
把……看作相等,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5.文言句式(1)判断句①死生亦大矣(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____________)(2)倒装句①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不能喻之于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亦将有感于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当其欣于所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仰观宇宙之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⑥俯察品类之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状语后置句,即“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会
状语后置句,即“不能于怀喻之” 状语后置句,即“亦将于斯文有感”状语后置句,即“当其于所遇欣”定语后置句,“宇宙之大”即“大宇宙”定语后置句,“品类之盛”即“盛品类”
(3)省略句①引以为流觞曲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列坐其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悟言一室之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映带左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应为“引(之)以(之)为流觞曲水”
应为“(众人)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应为“列坐(于)其次”
应为“悟言(于)一室之内”
应为“映带(于)左右”
作者通过描写兰亭周围山水之美、集会的盛况和乐趣,抒发了好景不长、生死无常的感慨。文章着眼“死生”二字,直斥“一死生”“齐彭殇”的老庄学说,一定程度上批判了当时玄学盛行、崇尚清谈的社会风气,表现了作者积极进取的精神和豁达的生死观。
1 诵读第1~2段,思考:兰亭聚会,俯仰之间,乐在何处?并完成以下表格。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流觞曲水”“畅叙幽情”
聚会时天气晴朗,正值春日
“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2 第3段,作者写了哪两种不同生活方式的人?作者的感情是怎样由“乐”转“痛”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一种是“静”者,在室内畅谈胸怀抱负,“悟言一室之内”;一种是“动”者,把情怀寄托在所爱好的事物上,“放浪形骸之外”。(2)作者由“信可乐也”的感觉,联想到人的两种不同的生存状态,忽然感到“不知老之将至”,因此感慨横生,引出人生苦短的悲叹。“死生亦大矣”,自然转而为“痛”。
3 从课文中找出体现作者生死观的句子,并加以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作者批判了时人虚化人生的思想,认为生即生,死即死,不可等同视之。暗含有生之年应当做些实事,不宜空谈玄理之意。4 全文共四段,从表达方式上看,前两段和后两段有什么不同?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前两段以描写为主,借景抒情;后两段以议论为主,抒发自己的人生感悟。
5 如何对待生与死,这是人类的一个永恒的话题。有人认为,王羲之的生死观也值得商榷,因为他只看到了生与死、长寿与短命,而没有看到生命的质量和活着的意义。你是否赞同这种说法?谈谈你对生与死的认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观点一)我不赞同这种说法。道家“一死生”“齐彭殇”,完全否定死与生的区别,只是自欺欺人的虚妄之言。王羲之能对此提出否定,是正确的。他也因此感到人生短暂之悲,主张不应清谈虚度人生。他的观点是积极的,他希望人们珍视生命,有所作为。(观点二)这种说法有一定合理性。正因为人生匆匆,我们才必须“只争朝夕”;正因为人生苦短,我们才刻意追求生命的永恒;正因为“痛死”,我们才“乐生”。但乐生不等于怕死,有时要宁可站着死,也不跪着生。王羲之过于看重生命的长度,而没有强调生命的意义。
推断文言实词的含义“列坐其次”的“次”是一个文言实词,在句中是“旁边”的意思,它还有多个义项,如在“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中是“军队驻扎”的意思,在“余船以次俱进”中是“次序”的意思。理解文言实词的意义,是高考文言文的一个重要考点。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是高考文言文阅读的一个必考考点,它除专设选择题考查外,在文意理解和翻译中也有涉及。这个考点包含三层意思:其一,“理解”一词体现文言文“阅读”方面的要求,告诉我们不考对词义的死记硬背,不在名词术语上做文章,而是着眼全篇,根据文意去感悟;其二,“常见”告诉我们,所考内容为文言文中使用频率较高或中学教材中经常涉及的实词,而不考那些生僻难懂的;其三,“文中”说明这些文言实词的含义是通过上下文体现出来,不单纯是字典的释义,须结合语境作判别。
如何推断文言实词的含义方法一:字形推断法(利用汉字字形)汉字中的形声字占80%以上,而形声字的形旁有表意功能。因此,通过对字形结构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探求字的意义。常见形旁的词义指向:形旁从“刂(刀)、弓、矛、戈、斤(斧)、殳(shū)”者与兵器有关;从“马、牛、羊、豕、犭、鸟、虫”者与动物有关;从“讠(言)、辶(走)、忄(心)、彳(行)”者与人的行为有关;其他还有:禾——五谷、贝——金钱、皿——器具、纟——丝麻、宀——房舍、革——皮革、隹(zhuī)——鸟雀、冖——笼罩、歹——死亡、月——肉、页——首、自——鼻、目——眼、尸——身体等。
方法二:语言结构推断法(利用结构相似的句式)文言文中的排比句、对偶句、并列结构多,其中位置对称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而意义相近或相反,运用这种方法很容易由已知推出未知,由易推出难。例: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析:“水”受助动词“能”的修饰,并处在谓语的位置,便可推断它是动词“会水”即“游泳”的意思。
方法三:语法分析推断法(利用语法结构)根据汉语语法知识,主语、宾语大多是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是由形容词、动词充当,定语大多是由形容词、名词充当,状语大多是由副词、形容词充当。根据词在句中的语法位置来推断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词义。例: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析:“应”搭配对象为节拍之“节”,“应节”即为“随着节拍、和着节拍”,“应”可释为“随着,和着”。
方法四:语境分析法(利用上下文语境)“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要把握一个实词的含义,绝不能离开它所处的语境,有时上下文之间存在着照应、解释或暗示关系,这恰恰是我们要寻找的钥匙。方法五:成语印证法(利用成语)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义,因此借用成语中的实词词义有时也能让我们“绝处逢生”。例: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析:不速之客中的“速”意为“邀请”,从而可推断出这里的“速”应为“招来,招致”。
方法六:课内迁移法试题中出现的一些实词,其实课文中已出现过,可联系课文相应迁移。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比如,代入检验法),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你掌握的方法越多,你获得成功的系数就越大。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吴芾,字明可,台州仙居人。举进士第,迁秘书省正字。是时秦桧已专政,芾与桧旧故,退然如未尝识。公坐旅进,揖而退,桧疑之,风言者论罢。通判处、婺、越三郡。何溥荐芾材中御史,除监察御史。时金将败盟,芾劝高宗专务修德,痛自悔咎,延见群臣,俾陈阙失,求合乎天地,无愧乎祖宗,则人心悦服,天亦助顺。上韪其言。迁殿中侍御史。两淮战不利,廷臣争陈退避计,芾言:“今日之事,有进无退,进为上策,退为无策。”既而金主亮毙,上疏劝亲征。车驾至建康,芾请遂驻跸,以系中原之望,又言:“去岁两淮诸城望风奔溃,无一城能拒守者,此秦桧求媚
媾和之余毒也。能反桧壅塞言路、挫折士气之歧途,则士气日振,而见危授命者有人矣。”知婺州,劝民义役,金华长山乡民十有一家,自以甲乙第其产,相次执役,几二十年。芾舆致十一人者,与合宴,更其乡曰“循理”,里曰“信义”,以褒异之。(有删改)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芾劝高宗专务修德,痛自悔咎,延见群臣,俾陈阙失。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能反桧壅塞言路、挫折士气之歧途,则士气日振,而见危授命者有人矣。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吴芾劝高宗要全身心地致力于修养自己的德行,切实认真地反省自己的过错,延请接见群臣,让他们陈述朝政的弊病、过失。
(皇上)如果能一反秦桧堵塞言路、打击士气的错误途径,那么我军士气一天天振奋,如此在危难面前勇于献出性命的人就有了啊。
参考译文吴芾,字明可,台州仙居人。考取进士第,迁任秘书省正字。当时秦桧已经专擅朝政,吴芾与秦桧是故人,(吴芾对秦桧)退避得就像和他从来不相识一样。吴芾和其他官员同时去拜见秦桧,且作揖就退出来(不单独去见秦桧),秦桧怀疑他,暗示谏官弹劾他,将他罢免。吴芾先后担任处、婺、越三郡的通判。何溥推荐吴芾,认为他的才能符合御史(的要求),(于是朝廷)让他担任了监察御史。当时金朝准备违背宋金签订的盟约,吴芾劝高宗要全身心地致力于修养自己的德行,切实认真地反省自己的过错,延请接见群臣,让他们陈述朝政的弊病、过失,力求人事合于天地,无愧于祖宗,这样就会使人心悦服,上天也会助顺南宋。皇帝认为他说得非常对。迁任殿中侍御史。(后来,南宋方面)在两淮地区的战况不利,廷臣争着陈述
退避的计策,吴芾却说:“今日的战事,只有进没有退,进是上策,退是无策。”不久,金朝君主完颜亮死了,吴芾就上疏劝皇帝亲自北征。皇帝的车驾到达建康,吴芾请求皇帝就将车马停留在建康(以建康作为首都),以此来稳定中原人们的希望,又说:“去年,两淮地区的各个城池的守军望到敌人就奔逃溃败,没有一座城能拒守,这就是秦桧求媚北朝、乞求媾和的余毒啊。(皇上)如果能一反秦桧堵塞言路、打击士气的错误途径,那么我军士气一天天振奋,如此在危难面前勇于献出性命的人就有了啊。”吴芾掌管婺州的时候,鼓励百姓推行义役,金华长山乡十一户人家,自行按照甲乙的等级评定他们的田产,然后按照次第相继来服役,(他们这样做了)将近二十年。吴芾让人用车载着他们十一个人来到官府,并与他们合宴,更改他们的乡名为“循理”,改里巷名为“信义”,以此来褒扬他们,以示其与众不同。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10.1 兰亭集序示范课ppt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作者简介,古代书法名家,君民碑,父子碑,祖孙碑,情感变化,“乐”之由,乐↓痛↓悲,主旨归纳,文言知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10.1 兰亭集序背景图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10.1 兰亭集序背景图课件ppt,共4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写作背景,整体感知,参考译文,痛什么,生命短暂,欲望无限,终期于尽,词类活用,千古同悲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