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江苏省扬州市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04, 苯的硝化反应实验如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
作答第Ⅰ卷前请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证号等写在答题卡上,并贴上条形码。
将选择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使用机读卡的用2B铅笔在机读卡上填涂),非选择题一律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请将机读卡和答题卡交监考人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i-59
第Ⅰ卷(选择题,共39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13题,每题3分,共39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2022年12月,中国航天员乘组完成首次在轨交接,中国航天员“天宫”会师创造历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运载火箭的燃料偏二甲肼(C2H8N2)在反应中作还原剂
B. 航天器使用的太阳能电池帆板的主要成分是SiO2,制造光纤也与SiO2有关
C. 天和核心舱的霍尔发动机燃料Xe原子核中含77个中子
D. 航天员的耳机使用的双层蛋白质皮革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
2.下列化学用语使用正确的是
A. 乙烯的球棍模型 B. 一氯甲烷的电子式:
C. 聚丙烯的结构简式: D. 甲醇的结构简式为:CH4O
3. 氮是生命的基础,氮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具有广泛应用。下列氮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 N2不溶于水,可用作保护气
B. NH3极易溶于水,可用作制冷剂
C. NO2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作火箭燃料推进剂
D. HNO3具有易挥发性,可用来制备TNT
4. 苯的硝化反应实验如下:
步骤1:在试管中将1.5mL浓硝酸和2mL浓硫酸混合均匀,冷却到50℃以下,不断振荡下逐滴加入约1mL苯,并注意避免使混合物的温度超过60℃。
步骤2:塞上带有导管的橡皮塞,在50~60℃的水浴中加热几分钟。
步骤3:反应完后,将混合物倒入盛有水的烧杯中,观察生成物的状态。
步骤4:向生成物中加入适量NaOH溶液,搅拌后用分液漏斗分液。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步骤1中,控制温度不超过60℃,主要目的是防止副产物生成
B. 步骤2中,橡胶塞上长导管的主要作用是通气并冷凝回流
C. 步骤4中,加入适量NaOH溶液是为了洗去硝基苯中混有的杂质
D. 该实验如温度升高到100~110℃,则易生成邻二硝基苯
5. 前4周期元素(非0族)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最外层电子数满足Z=X+Y;X原子半径小于Y原子半径,Y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基态Z原子的电子总数是其最高能级电子数的2倍;W在前4周期中原子未成对电子数最多。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X、Y、Z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水溶液一定呈酸性
B. Z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Y的强
C. 第一电离能:Z>Y>X
D. W3+的基态电子排布式:[Ar]3d5
6. 下列用物质结构知识解释原因不合理的是
A. 沸点高于,是因为其范德华力更大
B. H2O的热稳定性大于 H2S,是因为键能O-H比S-H大
C. NaCl熔点大于KCl,是因为晶格能NaCl比KCl大
D. Zn(OH)2溶于氨水,是因为Zn2+能和NH3形成稳定的[Zn(NH3)4]2+
7. 我国在CO2催化加氢制取汽油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CO2转化过程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反应①的产物中含有水 B. 反应②中只有碳氢键的形成
C. 汽油主要是C5∼C11的烃类混合物 D. 图中a的名称是2-甲基丁烷
8. 化工原料Z是X与HI反应的主产物,X→Z的反应机理如图:
下列说法正确是
A. X分子中所有碳原子位于同一平面上
B. Y与Z中碳原子杂化轨道类型相同
C. X与Z分子中均含有1个手性碳原子
D. X与HI反应有副产物CH3CH2CH2CH2I产生
9. CuCl可用作有机合成的催化剂。工业上用黄铜矿(主要成分是CuFeS2,还含有少量SiO2)制备CuCl的工艺流程如图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浸取”时的离子方程式为CuFeS2+4O2=Cu2++Fe2++2SO42-
B. “滤渣①”的成分是Fe(OH)3
C. “还原”时加入NaCl和浓盐酸主要是为了提供Cl-,跟铜元素形成可溶于水的物质
D. CuCl的晶胞如图2,每个氯离子周围与之距离最近的氯离子数目是4
10. 下图为某微生物燃料电池净化水的原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N极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B. 电池工作时,N极附近溶液pH减小
C. M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C6H10O5)n-24ne-+7nH2O===6nCO2↑+24nH+
D. 处理0.1 ml Cr2O eq \\al(2-,7) 时,有1.4 ml H+从交换膜左侧向右侧迁移
11. 下列实验探究方案能达到探究目的的是
12. 常温下,通过下列实验探究H2S、Na2S溶液的性质。
实验1:向0.1ml·L-1H2S溶液中通入一定体积NH3,测得溶液pH为7。
实验2:向0.1ml·L-1H2S溶液中滴加等体积同浓度的NaOH溶液,充分反应后再滴入2滴酚酞,溶液呈红色。
实验3:向5mL0.1ml·L-1Na2S溶液中滴入1mL0.1ml·L-1ZnSO4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滴入几滴0.1ml·L-1CuSO4溶液,立即出现黑色沉淀。
实验4:向0.1ml·L-1Na2S溶液中逐滴滴加等体积同浓度的盐酸,无明显现象。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实验1得到的溶液中存在c(NH4+)=2c(S2—)
B. 由实验2可得出:KwKsp(CuS)
D. 实验4得到的溶液中存在c(OH—)—c(H+)=c(H2S)—c(S2—)
13. 以乙炔和1,2—二氯乙烷为原料生产氯乙烯包括如下反应:
反应Ⅰ:ClCH2CH2Cl(g)→HCl(g)+CH2=CHCl(g);ΔH1=+69.7 kJ·ml-1
反应Ⅱ:HC≡CH(g)+HCl(g)→CH2=CHCl(g);ΔH2=-98.8 kJ·ml-1
1.0×105 Pa下,分别用下表三种方式进行投料,不同温度下反应达到平衡时相关数据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反应ClCH2CH2Cl(g)+HC≡CH(g)→2CH2==CHCl(g)的ΔH=-29.1 kJ·ml-1
B. 曲线①表示平衡时ClCH2CH2Cl转化率随温度的变化
C. 按方式丙投料,其他条件不变,移去部分CH2=CHCl可能使CH2=CHCl的产率从X点的值升至Y点的值
D. 在催化剂作用下按方式丙投料,反应达到平衡时CH2=CHCl的产率(图中Z点)低于X点的原因可能是催化剂活性降低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1分)
14. (15分)
Ⅰ研究有机化学反应的机理,有利于揭示反应过程中化学键变化情况,有利于人们控制反应变化设计合成产品。
(1)Cl2与CH4在光照条件下发生链式反应。氯自由基(Cl·)碰撞CH4生成甲基自由基(CH3·),反应方程式为Cl·+CH4→CH3·+HCl,甲基自由基碰撞Cl2时可生成CH3Cl,该步反应方程式为 ▲ 。在此链式反应过程中生成自由基CCl3·的方程式为 ▲ 。
(2)质谱仪检测CH2=CH2与HBr反应过程中有生成,该反应的机理是:HBr产生的H+吸引CH2=CH2中C=C的电子对生成C-H,并形成正离子,正离子再与Br-结合生成CH3CH2Br。请描述CH3CH=CH2与HBr反应生成溴丙烷的反应历程: ▲ 。
Ⅱ以甲苯为主要原料,采取以下路线合成某药物中间体。
已知:
回答下列问题:
(3)生成A的化学方程式为: ▲ 。
(4)A→B的反应类型是 ▲ ;C的结构简式为: ▲ 。
(5)与物质D互为同系物且苯环上仍有三个取代基的同分异构体共有 ▲ 种(不包括物质D);D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于B的原因是 ▲ 。
(6)物质E中sp3杂化的原子共有 ▲ 个。
15. (14分)
用镍铂合金废料(主要成分为Ni、Pt,含少量Al和难溶于硫酸的重金属) 回收镍和铂的一种工艺流程如下:
(1) “酸浸”后分离出的溶液中c(Ni2+)=0.2 ml·L-1,c(Al3+)=0.01 ml·L-1,当溶液中离子浓度<10-5时可认为沉淀完全,则“调pH”应控制pH的范围是 ▲ 。
(设“调pH”时溶液体积不变){已知:Ksp[Ni(OH)2]=2×10-15、Ksp[Al(OH)3]=1×10-33}
(2) “控温氧化”时控制其他条件一定, Ni2O3 的产率与温度和时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20 ℃、40 ℃时反应后所得滤液主要为 NaCl、 NaOH 和 Na2SO4,60 ℃时反应后所得滤液主要为 NaCl、NaClO3、NaOH和Na2SO4。反应相同时间,60 ℃时 Ni2O3的产率低于40 ℃时,原因可能是 ▲ 。
(3) “含 Pt 滤渣”中的 Pt 可以用王水(体积比 3∶1 的浓盐酸和浓硝酸的混合液)浸出。浸出时有H2PtCl6和NO生成。向H2PtCl6溶液中加入NH4Cl会生成(NH4)2PtCl6 沉淀。
① 写出浸出时Pt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② (NH4)2PtCl6 在一定温度下可以分解生成Pt(NH3)2Cl2。Pt(NH3)2Cl2存在顺式和反式两种结构。请在图2的两个结构中,选择其中一个,填入相应的基团表示Pt(NH3)2Cl2 的顺式结构。
(4) Ni2O3产品中可能含少量NiO,为测定Ni2O3的纯度,进行如下实验:称取5.000 g样品,加入足量硫酸后,再加入100 mL 1.000 ml·L-1 Fe2+标准溶液,充分反应,加水定容至200 mL。 取出 20.00 mL, 用 0.1 ml·L-1 KMnO4标准溶液滴定, 到达滴定终点时消耗KMnO4标准溶液10.00 mL。实验过程中发生反应如下:
Ni2O3+Fe2++H+——Ni2++Fe3++H2O(未配平);
Fe2++MnO eq \\al(-,4) +H+——Fe3++Mn2++H2O(未配平)。
试通过计算确定 Ni2O3的质量分数,并写出计算过程。
▲ 。
16. (16分)
对SiO2为载体的加氢废催化剂(主要含有WS2、NiS、Al2S3,少量碳、磷)处理的实验流程如下:
(1) NiS中,基态镍离子的电子排布式为 ▲ 。
(2) 高温氧化焙烧时,WS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3) 滤渣X的成分为H2SiO3和 ▲ 。
(4) Mg(H2PO4)2易溶于水,MgHPO4、Mg3(PO4)2均难溶于水。除磷装置如图1所示,向滤液中先通入NH3,再滴加MgCl2溶液,维持溶液pH为9~10,得到复合肥料NH4MgPO4固体。
① 实验中球形干燥管的作用是 ▲ 。
② 磷酸的分布分数x(平衡时某物种的浓度占各物种浓度之和的分数)与pH的关系如图2所示。生成NH4MgPO4的离子方程式为 ▲ 。
③ 向滤液中先通入NH3后加入MgCl2溶液的原因是 ▲ 。
(5) 已知:① 该实验中pH=5.0时,Al3+沉淀完全;在pH=6.0时,Ni2+开始沉淀。
② 实验中须用到的试剂:2 ml·L-1 H2SO4溶液、0.1 ml·L-1 NaOH溶液。
浸渣中含NiO、少量的Al2O3和不溶性杂质。请完成从浸渣制备NiSO4·6H2O的实验方案: ▲ 。
17. (16分)
工业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会导致环境污染危害人体健康,可用多种方法去除。
Ⅰ.臭氧法
络合态的金属离子难以直接去除。O3与水反应产生的·OH(羟基自由基)可以氧化分解金属配合物[mRa+·nX]中的有机配体,使金属离子游离到水中,反应原理为:
·OH+[mRa+·nX]→mRa++CO2+H2O(Ra+表示金属离子,X表示配体)
·OH同时也能与溶液中的CO32-、HCO3-反应,在某废水中加入Ca(OH)2,再通入O3可处理其中的络合态镍(Ⅱ)。
(1)HCO3-中各元素的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 。
(2)加入的Ca(OH)2的作用是 ▲ 。
Ⅱ.纳米零价铝法
纳米铝粉有很强的吸附性和还原性,水中溶解的氧在纳米铝粉表面产生·OH(羟基自由基),可将甘氨酸铬中的有机基团降解,释放出的铬(VI)被纳米铝粉去除。
(3)向AlCl3溶液中滴加碱性NaBH4溶液,溶液中BH4-(B元素的化合价为+3)与Al3+反应可生成纳米铝粉、H2和B(OH)4-,其离子方程式为 ▲ 。
(4)向含有甘氨酸铬的废水中加入纳米铝粉,研究溶液中总氮含量[]随时间的变化可知甘氨酸铬在降解过程中的变化状态。实验测得溶液中总氮含量随时间的变化如题17-1图所示,反应初期溶液中的总氮含量先迅速降低后随即上升的原因是 ▲ 。
Ⅲ.金属炭法
其他件相同,分别取铝炭混合物和铁炭混合物,与含Zn2+的废水反应相同时间,Zn2+去除率与废水pH的关系如题17图-2所示。
(5)废水pH为3时,铝炭混合物对Zn2+去除率远大于铁炭混合物的主要原因是
▲ 。
(2022-05-07T15:18:10.125483 IWQTUU :fId: IWQTUU 6)废水pH于6,随着pH增大,铝炭混合物对Zn2+去除率增大的原因是 ▲ 。
参考答案:
14. (15分)
Ⅰ(1) CH3·+Cl2→Cl·+CH3Cl (2分)
CHCl3+·Cl→HCl+CCl3·(其它合理表达也可) (2分)
产生的吸引中的电子对生成,并形成正离子,正离子再与结合生成 (2分)
Ⅱ(3)+Cl2+HCl (2分)
(4) 取代反应(或硝化反应) (1分)
(1分)
(5) 9 (2分)
D分子中含有羟基,容易与水分子间形成氢键 (2分)
(6)3 (1分)
15. (14分)
(1) eq \f(14,3)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辽宁省沈阳市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云南省昆明市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东省聊城市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 Cu 64,866,286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