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3武汉部分重点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及答案(九科)
2023武汉部分重点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语文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3武汉部分重点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语文含答案,文件包含湖北省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docx、湖北省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4页, 欢迎下载使用。
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联考高一语文参考答案 1. B【解析】材料二原文为“中国古代天文学就其研究动机而言”“不是希腊意义上的‘科学’”。“就其研究动机而言”不可忽视。故选B。2. A【解析】“古希腊人因为向往天体运动的严谨性,进而形成了尊崇理性的观念”因果倒置,从材料二第二段“古希腊人把天体的匀速运动看成是遵循理性的最佳范本,于是,那种原始的敬畏之情转化为对理性的坚定追求”“西方人便把宇宙作为理性的代表,把对宇宙的着迷视为追求理性的一种标志”可知,希腊人因为尊崇理性的观念,才向往天体运动的严谨性。故选A。3. D【解析】两则材料都没说中国先民都会观察天象并且研究它的规律。根据实际情况也可以推知“中国先民都会观察天象并且研究它的规律”是不可能的。且理解诗句可知,两句诗是引用气象民谚,反映旅途的苦情,根本没有表达中国先民都会观察天象并且研究它的规律的意思。故选D。4. ①采用了总分总的论证结构。②首先从思想路线的角度进行比较,指出古希腊天文学重视唯理性,而中国古代天文学重视应用性。③其次指明了中国古代天文学主要的两个方面,即历法和星占,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各自的作用和意义。④最后总结了中国古代天文学的性质和价值。5. 主要内容:①天人合一是阐述人与天之间关系的理论;②天与人的关系是,天象的变化会对人的活动产生深刻影响,人的行为也会影响天象的变化,特别是帝王的行为和政治措施会反映于天。影响:①客观上推动了古代天文学的发展;②对中国的政治文化,对普通人的生产和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6. C【解析】“是不讲卫生的人”错。小说写“吸溜鼻涕”这一细节,是为了刻画老张工作时的专注,以及突出修锁时间的短暂,以此表现其修锁技术的高超。7. B【解析】“先抑后扬”错,从主要情节看,小说先表现老张修锁手艺的高超,而后却因此冻死,属于先扬后抑。 8. ①把人物放在情节的发展中加以表现。如老张发展第二职业,老张为酒店打开房门、给监狱开锁等,这表现了老张头脑灵活和技术高超。②正面描写(直接描写)。小说通过描写老张的动作、语言和心理来刻画人物。如文章开头两段通过对老张心理的描写,表现了他有经济头脑、敢想敢尝试的性格;通过老张和保安的对话描述,表现老张对自己修锁技术的自信。③侧面烘托(间接描写)。小说通过环境的描写、次要人物的言行,从侧面来表现老张的技术高超。 (答正侧结合、动作描写、细节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结合作品分析亦可) 9. ①从情节看:老张最后落得个冻成冰的结局,使小说情节再次跌宕,增强了可读性。②从人物形象看:老张因过于死板而死,写出了老张过于依赖经验,过度自信,使人物形象更丰满。③从主题看:卒章显志,深化了做事要跳出固有的思维模式、还要灵活变通的主题。④从读者的阅读效果看:结局出人意料,打破了读者的心理预期,令人回味,引发思考。(其他角度的分析,如能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10. B【解析】“多王子弟”中的“王”为动词,“子弟”作“王”的宾语,中间不应断开,排除A项和D项。“其后”意为“后世的人”,是句子的主语,不能在“其后”断开,排除C项。11. A【解析】“不得临民”中的“临”是治理、管理、统治,“临溪而渔”中的“临”是到、至。12. C【解析】“谢慈等人劝谏孙奋,希望他减少游玩狩猎,反而惹来杀身之祸”说法错误。由第2段“及恪诛,奋下住芜湖,欲至建业观变。傅相谢慈等谏奋,奋杀之”可知,谢慈等人劝谏孙奋不一定因为他过度游玩狩猎。13.(1)孙权去世,太傅诸葛恪不想让众王住在长江边兵马屯驻的地方,把孙奋迁移到豫章郡。(薨:去世。兵马之地:兵马屯驻的地方。徙:迁移。关键字词各1分,句意1分)(2)孙奋收到笺书后很害怕,于是移居南昌,游玩狩猎更为频繁,官员下属都不能忍受他的命令。(遂:于是。弥:更加。堪:能忍受。关键字词各1分,句意1分)14. ①“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是告诫后人要以史为鉴。(1分)②孙奋肆意逾越法度,滥用私刑,诸葛恪用前朝的历史告诫孙奋,目的是希望孙奋能规范自身的行为。(2分)15. C【解析】下片主要是对未来生活的设想并非实写,从诗歌题目“带湖新居将成”亦可见,所用手法为想象。16. ①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之情。“意倦须还”表达出词人厌倦官场的心情。②对归隐田园的向往之情。下片对新居将成、未来生活“行钓”“种柳”的设想,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③对坚贞高洁品质的追求之心。竹、梅不仅表现了词人的生活情趣,更喻指词人的人格追求。④不甘退隐、积极从政之心。“沉吟久,怕君恩未许,此意徘徊”,这是词人始终不忘复国、积极从政、赤诚用世之心的流露。⑤报国无门的无奈之情。“秋江上,看惊弦雁避,骇浪船回”三句比喻在官场碰壁,遭人排挤,要作雁避船回的准备。“岂为莼羹鲈鲙”句,说明退隐是无奈之举而非为贪图个人安逸享受。(一点2分,任选其中三点即可)17.(1)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2)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3)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每空1分)18. ①不胜枚举(数不胜数) ②风生水起(如火如荼) ③持之以恒(3分。每空1分,其它符合语境的成语亦可) 19. ①句式整齐,节奏感强,语势强烈。②从多方面多角度突出说明了数字中国建设取得的各项成绩,使人充满自信和自豪感。(每点2分)20. 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和公共服务短板,不仅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还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由之路。(改对一处2分,改对两处4分)21. 不真实。①新闻不是该报记者亲自采访、实地考察获得,新闻来源的可靠性不强。②新闻没有对其它媒体提供的信息检验或核实,比如缺少目击者的描述和相关专家的看法。③新闻中对某手机的品牌及拍摄效果报道详细,有广告宣传之嫌。(答“不真实”1分,理由一点2分,答出两点4分。其它答案言之成理亦可)22. 途径一:《南方周末》是一份关注民生热点、深具公信力的报纸,可作为作文学习、积累素材的有效资料。(报刊)途径二:《典籍里的中国》是一部聚焦优秀中华文化典籍与展现中国智慧、中国精神和中国价值的优秀纪录片,可作为拓展视野、提升思维的有益途径。(电视)(答案是不同媒介,且符合内容要求,一种2分,两种4分。其它媒介如语文学习类图书,喜马拉雅软件,bilibili网站,科学教育类频道等,内容相符亦可给分)23. 审题参考:①“信息交流”“生死搏杀”“两个文明在宇宙中的兴衰历程”等强调的是未来宇宙文明中人类必将面对的新格局、新形势、新挑战。“拯救世界的中流砥柱”,指社会学教授罗辑等人,他们面对地球文明前所未有的危局,找到威慑三体人的方法,利用三体人思维透明的致命缺陷,制订了“面壁计划”,展开对三体人的秘密反击。“相比那些被高科技照顾得很好的后代,他们危机感更高,信念感更重,行动力更强”,这句话点明了在提升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时代,我们必须提高社会责任感,增强危机感、信念感、使命感。②围绕以上关键词句来写均属于符合题意。结合所有关键词,全方位立意更好。作文的深度挖掘要体现在对未来发展中“绝处逢生”必备的信念、品质、意志等方面。 【参考译文】孙奋字子扬,是孙霸的弟弟。(他的)母亲名叫仲姬。太元二年,(孙奋)被册立为齐王,居住在武昌。孙权去世,太傅诸葛恪不想让众王住在长江边兵马屯驻的地方,把孙奋迁移到豫章郡。孙奋大怒,不服从命令,又数次逾越法度。诸葛恪上书劝谏说:“当初汉朝刚刚建立,多封皇室子弟为藩王,到了他们势力过于强大(的时候),就干出不法的事情,严重的几乎危害社稷,轻的也使骨肉相残,后世的人以此为戒,认为是最大的忌讳。自光武帝以来,各王都有约束,只能在宫中自我娱乐,不能治理百姓,参与政事,他们与别人来往,都有严格的禁令,于是(他们都)得以保全安定,各自保住福运。这是前代得失成败的经验。先皇考察古事,警戒当今,在事情尚未萌芽时遏制,思虑千秋后代。所以在卧病不起之时,分别遣发众王,各自早早回到自己的封邑,诏令文书情辞恳切,律法条文十分严厉,他所戒令的事情,遍及方方面面,实在是想对上安定宗庙,对下保全诸王,使(帝系)百代延续,没有危害国家的灾祸。而我听说(大王)不久前到武昌以来,多次违背诏令,不循礼法,擅自召集将领士兵修整护卫宫室。另外(您)身边的侍从有犯罪行过失的,应当上表呈报,公开交付有关部门(处理),而(您)却擅自杀掉,(使)事情混乱不清。俗话说:‘明亮的镜子是用来映照形貌的,古代的事情是用来了解现在(的事情)的。’大王应该深刻地以鲁王为警戒,改变自己的行为,小心谨慎,尽力侍奉朝廷,这样就没有什么要求不能得到。如果抛弃忘却先帝的法度教令,(对朝廷)抱有轻视傲慢的想法,臣子们宁愿辜负大王,也不敢背离先帝的临终遗诏,宁可被大王怨恨,又怎么敢忘记主上的威仪,而让诏令在藩臣中不能推行呢?这是古今道义,也是主上您所知晓的。”孙奋收到笺书后很害怕,于是移居南昌,游玩狩猎更为频繁,官员下属都不能忍受他的命令。等到诸葛恪被诛杀,孙奋东下住在芜湖,想要到建业观察情势变化。傅相谢慈等人劝谏孙奋,孙奋杀了他们。建衡二年,孙皓的左夫人王氏去世。孙皓悲伤思念过度,早晚对着灵柩哭泣,一连数月不出门,于是民间有人传言孙皓死了,谣传孙奋与上虞侯孙奉两人中必有一人会被立为皇帝。孙奋的母亲仲姬的坟墓在豫章,豫章太守张俊猜测此事可能是真的,于是扫祭(仲姬的)坟茔。孙皓听说此事后,将张俊车裂并夷灭三族,诛杀孙奋和他的五个儿子,撤销了他的封邑。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湖北省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的作答,非选择题的作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武汉部分重点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PDF版含答案,文件包含湖北省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pdf、湖北省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1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湖北省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诗歌鉴赏,默写题,语言表达,材料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