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中图版 (2019)第二单元 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第三节 大气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教学演示ppt课件
展开课标要求 素养目标
课前 必备知识·自主夯实
2021年4月30日,南方多地出现日晕奇观,太阳自带光环。日晕是阳光通过云层时,受冰晶影响形成的一种大气光学现象。民间谚语称,“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
思考日晕是如何产生的?提示:日晕是阳光通过云层时,受冰晶折射或反射而形成的一种大气光学现象。当光线射入卷层云中的冰晶后,经过两次折射,分散成不同方向的各色光。
【 基 础 清 单 】一、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1.削弱作用的成因或特性
2.太阳辐射分布不均(1)表现:由低纬度地区向两极地区________。(2)原因:低纬度地区____________大,太阳辐射经过大气层的路程________,被大气削弱得________,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________。高纬度地区的情况则相反。[小提醒]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集中在可见光部分,而大气主要吸收太阳辐射中波长较短的紫外线部分和波长较长的红外线部分,对可见光部分吸收很少。因此,大气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并不多。
[小提醒]大气逆辐射始终是存在的,且白天因气温较高,大气逆辐射更强。但夜晚大气逆辐射作用更重要。
【 名 师 助 学 】小科普:天空的颜色仰望天空,你所看到的颜色就是太阳光被大气中的气体分子散射后形成的颜色。在太阳辐射的可见光中,波长较短的蓝色光最容易被散射,所以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日出或日落时分,太阳光要穿过一层比太阳高挂时更厚的大气层,大部分蓝色光线在到达你的视野之前就已经被散射掉了,剩下的主要是红色,周围的云朵也被映射得绚丽多彩。
想一想1:大规模的火山爆发可能造成地表温度下降,为什么? 【答案】大规模的火山爆发会喷发出大量的火山灰,火山灰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和散射作用很强,即对太阳辐射具有很强的削弱作用,从而使到达地面的太阳短波辐射减弱。想一想2:“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请问“高处不胜寒”是如何形成的?【答案】地面是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越往高处接收到的地面辐射就越少。
新视野: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
想一想3:深秋至第二年早春季节,霜冻为什么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答案】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弱,地面辐射使地面散失了大量的热量而快速降温,产生了霜冻。
地球上很多现象都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有关。据此,完成第1~2题。1.多云阴雨的白天,气温较低,主要是因为大气的( )A.吸收作用强B.反射作用强C.散射作用弱D.保温作用弱2.黎明前东方天际先泛起“鱼肚白”是由于大气对太阳光的( )A.散射作用B.反射作用C.吸收作用D.辐射作用
【答案】1.B 2.A【解析】第1题,多云的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强,反射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较少,气温较低。第2题,日出前的黎明、日落后的黄昏都是因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所致。
下图是“到达地球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随纬度分布图”。读图,完成第3题。
3.从图中可以看出太阳辐射的分布规律是( )A.由高纬向低纬递减B.由沿海向内陆递减C.由低纬向高纬递减D.由平原向高原递减【答案】C【解析】读图可知,到达地球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总量是随着纬度的升高而逐渐减小的,即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
读“大气受热过程图”,回答第4~5题。4.近百年来,全球气温的变化趋势与图中下列因素有关的是( )A.①增强B.②减弱 C.③减弱D.④增强
5.科学家发现,随着大气层中的浮质和其他微粒增加,近几十年以来,到达地球的阳光量减少了10%,地球正在“变暗”。图中与地球“变暗”有关的大气热力作用是( ) A.①B.②C.③D.④【答案】4.D 5.A
【解析】第4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示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太阳辐射、射向宇宙空间的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近百年来,全球气温波动上升,主要是由于空气中的温室气体增多,大气逆辐射增强导致的。第5题,大气层中的浮质和其他微粒增加,导致了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加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结合上题分析可知,与地球“变暗”有关的大气热力作用是①。
课堂 关键能力·探究提升
【 情 境 探 究 】某中学地理学习小组在某周末进行了为期两天的课外实践活动。活动中周六为阴天,周日为晴天。通过实践活动,该学习小组得出了以下结论。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①日出前的黎明,日落后的黄昏,天空仍然是明亮的。②阴沉的天空呈现为灰白色,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③上图为两日气温日变化示意图。(1)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解释结论①和②中的现象。【答案】①大气散射作用改变了太阳光的方向,故日出前、日落后,天空仍然是明亮的。②因各种波长的太阳辐射被云层散射,阴沉的天空呈现为灰白色;太阳光中的蓝、紫色光易被散射,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
(2)判断两条气温曲线代表的日期。【答案】A曲线代表周日气温变化,B曲线代表周六气温变化。(3)阴天时,白天的气温较晴天________,为什么?【答案】低 原因:阴天时,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因而白天气温较低。
【 整 合 提 升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在实践中的应用
(1)随时间变化(图1)太阳高度越大,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路程越短,被大气削弱得越少,辐射作用越强;反之,被大气削弱得越多,辐射作用越弱。(2)随纬度变化(图2)纬度越低,太阳高度越大,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路程越短,被大气削弱得越少,辐射作用越强;纬度越高,太阳辐射被大气削弱得越多,辐射作用越弱。
【 学 以 致 用 】[考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阳伞效应”是指人类的生产生活、战争、森林草原火灾、火山爆发等人文与自然的活动,向大气排入大量的烟尘,这些弥漫于大气中的烟尘犹如地球的一把“遮阳伞”。据此,完成第1~2题。1.“阳伞效应”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A.大气的散射作用增强B.大气的保温作用增强C.大气的反射作用增强D.大气的吸收作用增强
2.“阳伞效应”可能会造成( )①减少太阳紫外线伤害 ②降低地面温度 ③降低夜间气温 ④减小昼夜温差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答案】1.C 2.D
【解析】第1题,据“阳伞效应”的概念可知,受大气中大量烟尘的影响,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这主要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有关。第2题,“阳伞效应”可以减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从而减少太阳紫外线的伤害,降低地面温度,①、②正确;空气中存在大量灰尘,会加强大气逆辐射,从而提高夜间气温,③错误;白天气温降低,夜间气温升高,从而减小昼夜温差,④正确。
【 情 境 探 究 】材料 在古老的神话传说中,月亮上的“广寒宫”终年深冷幽寂,实际上“广寒宫”并不是一直都是深冷幽寂的。在有太阳照射时,“广寒宫”可以达到130 ℃的高温,在没有太阳照射时,温度下降到-180~-170 ℃。
(1)请在下图中合适的位置标注太阳辐射、吸收(大气对太阳)、反射(大气对太阳)、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来说明能量在地表附近的传递过程。【答案】略。
(2)与地球相比,月球上的气温变化为什么会如此剧烈呢?【答案】地球上有大气层,白天,大气层削弱太阳辐射,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温度上升缓慢;夜晚,大气层对地面有保温作用,使地面温度下降缓慢。月球上没有大气层,不能对昼夜温度进行调节。
【 整 合 提 升 】1.大气的受热过程和保温作用大气的受热过程和保温作用可形象地概括为“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具体图解如右:
2.大气的保温作用在实践中的应用
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分析昼夜温差大小 (1)地势高低:地势高→大气稀薄→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 (2)天气状况:晴朗的天气条件下,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 (3)下垫面性质:下垫面的比热容大→地面增温和降温速度都慢→昼夜温差小,如海洋的昼夜温差一般小于陆地。
【 学 以 致 用 】[考向1:大气保温作用原理]1.某中学地理活动性小组为了探究大气的受热过程和保温作用,绘制了两幅该地昼夜太阳辐射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是________辐射,B是________作用,C是______辐射,D是__________辐射。(2)白天多云时,由于云层对太阳辐射的________作用增强,减少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所以地面温度比晴天时________(填“高”或“低”)。(3)夜间多云时,由于云层________地面长波辐射多,使大气________作用增强,所以地面温度比晴天时要________(填“高”或“低”)。
(4)若北京某月5日一天24小时都多云,4日一天24小时都晴朗,则全天温差较小的是________日。【答案】(1)太阳 反射 地面 大气逆(2)反射 低 (3)吸收 逆辐射 高(4)5
[考向2:大气保温作用在实践中的应用](2021年云南玉溪期中)在我国农业生产过程中,经常运用地膜覆盖技术以提高当地的农业生产效率。据此完成第2~3题。2.我国华北地区,春季采用地膜覆盖技术,可以有效提高地温,其主要原因是( )A.减弱了地面辐射B.增强了大气逆辐射C.增强了太阳辐射的总量D.降低了对太阳辐射的吸收
3.在我国山东胶东地区大力发展苹果种植,果农夏季在苹果树下覆盖银色反光地膜,其主要作用是( )①增强大气逆辐射,提高地温 ②吸收太阳辐射,降低地温 ③反射太阳辐射,增加光照效率 ④保持土壤水分A.①③B.②④ C.①②D.③④【答案】2.B 3.D
[解析]第2题,太阳短波辐射可以穿越地膜,使地面增温,而地面长波辐射和大气辐射却很少能穿越地膜,这相当于阻止了热对流,起到保温作用,即增强了大气逆辐射, B项正确。第3题,夏季气温高,无须覆盖地膜提高地温,①错误;覆盖银色地膜可以反射太阳辐射,降低地温,②错误;银色反光地膜能反射太阳辐射,增加光效,提高光照效率,可使苹果着色均匀,③正确;夏季气温高,蒸发旺盛,地膜可以减弱水分蒸发,保持土壤水分。
拓展 素养提升·增效培优
【 教 材 疑 难 助 解 】教材P46 探索1.沥青路面反射太阳辐射能力弱,吸收太阳辐射能力强,因此温度高;草地吸收太阳辐射能力弱,且蒸腾作用吸收热量,因此温度低于沥青路面。2.草地温度绝大部分时间高于近地面气温,主要原因是地面是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3.城市大部分是沥青路面,导致城市温度高于周围郊区,形成“热岛”;气温高,气流上升,降水多于周围郊区,形成“雨岛”。
教材P48 思考云层具有保温作用,它能阻止地面的热量向外层空间散失。在白天的时候,大地因为受到太阳的照射而变得温暖,等到夜晚的时候,没有了太阳的照射,大地就会把自己的热量传递给大气,这时如果天空没有云,来自地面的热量就会直接传递到宇宙空间,热量就流失了,早晨的时候就会觉得冷;如果天空中有云,云层就会阻止大气向宇宙传递热量,早晨就会觉得温暖。
教材P52 作业题1.白露之后,空气干燥,晴天多,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气温高;夜晚大气对地面辐射的逆辐射弱,保温作用弱,气温低,昼夜温差大。
【 课 外 实 践 探 究 】月球探测核心素养探究[区域差异]材料 地球上有大气,而月球上没有大气,二者表面的辐射过程如下图所示。
与月球相比,地球多了哪些辐射途径?月球缺少这些辐射途径对月球昼夜温差产生了哪些影响?【答案】白天多了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和吸收、大气逆辐射;夜晚多了大气吸收后产生的大气逆辐射。白天缺少大气的反射和吸收,不能削弱太阳辐射,使得月球白天温度过高;晚上缺少大气逆辐射,不能起到保温作用,使得夜晚月球温度过低,昼夜温差过大,不利于生命的存在。
[综合思维]材料 月球是离地球最近的自然天体,体积是地球的1/49,重力加速度是地球的1/6,微弱的重力使月球无法保持大气。月球表面坑穴星罗棋布(如图),布满颗粒细小的月尘,热容量很小。
推测月坑的可能成因。【答案】流星体受月球引力吸引撞向月球,由于月球缺少大气的保护,流星体可以长驱直入,毫无阻拦地冲向月面,撞击后形成坑穴。加上月球没有大气,缺少外力作用,使得坑穴得到保留。
[人地协调观]材料 下图为我国的月球探测器——月球车“玉兔”,“玉兔”身上装满了多种精密探测仪器,这些仪器的正常工作温度在-40℃至50℃。它的肩部有两片可以伸缩的太阳能帆板电池,为月球车行走提供能源,但由于月球的自转、公转周期为一个月,故“玉兔”每个月的“休眠期”达半个月。为了让月球
车到月球上能顺利执行任务,科研人员曾将“玉兔”放在我国最接近月球表面环境的库姆塔格沙漠进行地面外场试验(见右图)。
(1)据材料分析说明,玉兔在月球表面执行任务时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答案】①缺乏大气保护,完全裸露在宇宙辐射中;②昼夜温差巨大,易损坏仪器;③自转周期一个月,夜晚时间过长,没有太阳能供电;④表面凹凸不平,月球车行走容易打滑翻车。
(2)地面外场试验场地要尽可能地模拟真实的月球表面,你认为最难模拟的条件是什么?【答案】月球上没有大气的削弱和保温作用,太阳辐射强,昼夜温差大,所以最难模拟的条件是光照、温度。(3)假定人类可以生活在月球上,生活在月球上的人用肉眼观测地球,回望故乡,他能看到怎样的地球形象呢?(从颜色、形状、大小等方面描述)【答案】颜色:颜色丰富,以蓝色为主(海洋)。形状:有圆缺变化。大小:比从地球上看月球要大,是月空中最大的天体。
新高考适用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部分自然地理第3章地球上的大气第1讲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大气受热过程考点2大气受热过程课件: 这是一份新高考适用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部分自然地理第3章地球上的大气第1讲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大气受热过程考点2大气受热过程课件,共5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研清教材·固基础,研析考题·明方向,深化整合·提素能,对点训练·促提升,课堂巩固·即时练,太阳辐射,地面长波辐射,地面辐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13讲 大气垂直分层和受热过程课件PPT: 这是一份第13讲 大气垂直分层和受热过程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必备知识基础落实,关键能力能力突破,知识体系导学,生物体,生命活动,光合作用,紫外线,运动状况,对流层,雾雨雪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大气受热过程说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大气受热过程说课ppt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基础清单,选择性,紫外线,红外线,可见光,不均匀,太阳辐射,长波辐射,大气逆辐射,名师助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