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广西河池市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模拟生物试题含解析
展开 2023年高一生物必修2第二次月考模拟题
1. 如图是某种动物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示意图,可以表示第一极体的图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分析】减数分裂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子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在减数分裂Ⅰ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在减数分裂Ⅰ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经历减数分裂Ⅰ后,染色体数目减半。在减数分裂Ⅱ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初级和次级卵母细胞的分裂都是不均等分裂,第一极体均等分裂。
【详解】A、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的位置,故为有丝分裂中期细胞,A错误;
B、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细胞质均等分割,故为初级精母细胞处于减数分裂I的后期,B错误;
C、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的位置,细胞处于减数分裂II的中期,可能为第一极体,C正确;
D、细胞中着丝粒分裂,且没有同源染色体,细胞质不均等分裂,为次级卵母细胞减数分裂II的后期,D错误。
故选C。
2. 下列关于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合子的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合子中的遗传物质主要来自于染色体 ②合子中的细胞质主要来自卵细胞 ③受精时精子全部进入卵细胞 ④合子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A
【解析】
【分析】1、精子和卵细胞融合成受精卵的过程叫受精作用。
2、在受精作用进行时,通常是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与此同时,卵细胞的细胞膜会发生复杂的生理反应,以阻止其他精子进入。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后不久,精子的细胞核就与卵细胞的细胞核融合,使彼此的染色体会合在一起。
3、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十分重要的。
【详解】①受精卵中(合子)的遗传物质是DNA,其主要载体是染色体,①正确;
②精细胞形成精子的过程中,丢失大部分细胞质,卵细胞形成过程中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卵细胞中含有大量的细胞质,因此受精卵(合子)中的细胞质几乎完全来自卵细胞,②正确;
③受精时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而尾留在细胞外,③错误;
④受精卵中的细胞核是精子的细胞核与卵细胞的细胞核融合而来,故其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④正确。
综上所述,①②④正确,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3. 孟德尔利用假说—演绎法发现了遗传的两大定律。其中在研究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属于演绎推理的( )
A. F1表现显性性状,Fl自交产生四种表现型不同的后代,比例是9:3:3:1
B. F1形成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F1产生四种比例相等的配子
C. Fl产生数目和种类相等的雌雄配子,且雌雄配子结合机会相同
D. Fl测交将产生四种表现型的后代,比例为1:1:1:1
【答案】D
【解析】
【分析】1、假说-演绎法的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2、假说内容:(1)F1在形成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2)F1产生雌雄配子各4种类型,且数目相等;(3)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结合方式有16种,遗传因子的组合形式有9种,性状表现为4种。
【详解】A、F1表现显性性状,F1自交产生四种表现型不同的后代,比例为9∶3∶3∶1,这是孟德尔在两对相对性状实验中发现的问题,A错误;
B、F1形成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F1产生四种比例相等的配子,这是孟德尔在两对相对性状实验中发现问题后提出的假说,B错误;
C、F1产生四种比例相等的配子,但雌、雄配子数目并不相等,C错误;
D、F1测交将产生四种表现型的后代,比例为1∶1∶1∶1,这属于演绎推理内容,D正确。
故选D。
4. 在西葫芦的皮色遗传中,已知黄皮基因(Y)对绿皮基因(y)为显性,但在另一白色显性基因(W)存在时,基因Y和y都不能表达。现有基因型WwYy的个体自交,其后代表型种类及比例是( )
A. 3种,12∶3∶1
B. 3种,10∶3∶3
C. 4种,9∶3∶3∶1
D. 2种,13∶3
【答案】A
【解析】
【分析】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详解】黄皮基因( Y )对绿皮基因( y )显性,但在另一白色显性基因( W )存在时,基因 Y 和 y 都不能表达,即为白色。根据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WwYy 的个体自交,后代表现型用基因型表示为 W_Y_(白色): W_yy (白色): wwY_(黄色): wwyy (绿色)=9:3:3:1,因此后代有3种表现型,比例为12:3:1,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5. D、d和T、t是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两对相对性状.若两个纯合亲本杂交得到F1的基因型为DdTt,F1自交得到F2,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F2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1/4
B. F2中重组类型占3/8或5/8
C. F1自交,雌配子与雄配子随机结合
D. 另有两亲本杂交后代表现型之比为1:1:1:1,则两亲本基因型一定是DdTt和ddtt
【答案】D
【解析】
【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详解】A、F1的基因型为DdTt,F1自交,F2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基因型为DDTT、DDtt、ddTT、ddtt,共占4/16,即1/4,A正确;
B、若亲本基因型为DDTT、ddtt,F2中D-T-:D-ttt:ddT-:ddtt=9:3:3:1,则重组类型占3/8,若亲本基因型为DDtt、ddTT,重组类型占5/8,B正确;
C、受精作用过程中,雌配子与雄配子随机结合,C正确;
D、若两亲本基因型为Ddtt和ddTt,后代表现型之比也为1∶1∶1∶1,D错误。
故选D。
6. 某植株的一条染色体发生缺失突变,获得该缺失染色体的花粉不育,缺失染色体上具有红色显性基因B,正常染色体上具有白色隐性基因b(如图)。如以该植株为父本,多次测交后都发现后代中有部分个体表现为红色性状。下列解释最合理的是( )
A. 减数分裂时染色单体1或2上的基因b突变为B
B. 减数第一次分裂时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叉互换
C. 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姐妹染色单体3与4自由分离
D. 减数第二次分裂时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自由组合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正常情况下,该植株为父本产生的花粉粒有B、b两种,由于获得该缺失染色体的花粉不育(即B),因此正常的测交结果后代应全表现为白色性状。后代中部分出现红色性状,说明此时发生了变异。这种变异最有可能来源为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是发生了交叉互换。
【详解】A、若发生基因突变,则后代个体只有个别个体表现为红色,A错误;
B、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有一定的比例,因此测交后都发现后代中有部分个体表现为红色性状,B正确;
C、减数第二次分裂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后产生的花粉不育,与后代有部分个体表现为红色性状无关,C错误;
D、自由组合是指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且与后代有部分个体表现为红色性状无关,D错误。
故选B。
【点睛】
7. 如图表示人体细胞中发生的不同变异类型(图中仅显示部分染色体),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a所示细胞可以在21三体综合征患者体内出现
B. 图b所示细胞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或重复
C. 图c所示细胞出现是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导致的
D. 图d所示细胞分裂所形成的成熟生殖细胞的基因型可能为ABXa
【答案】D
【解析】
【分析】变异类型有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分析图中可知,图a为染色体数目变异,图b为染色体结构变异,图c为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中的交叉互换,图d为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
【详解】A、21三体综合征是指人第21号染色体多了一条,图a所示细胞中出现了3条同源染色体的情况,符合21三体综合征的特点,A正确;
B、图b所示细胞联会时有一个片段无法配对,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或重复,B正确;
C、图c所示细胞中,着丝粒分裂后,新形成的两个子染色体上带有等位基因A、a,是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的结果,C正确;
D、图d所示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发生了染色体易位,含有基因A的一小段染色体移到了X染色体上,减数第一次分裂后形成的两个细胞的基因型是 aaBBXAX、AbbYY,经减数第二次分裂形成的成熟生殖细胞的基因型可能是aBXA、aBX、AbY、bY,不可能为ABXa,D错误。
故选D。
8. 蜜蜂种群中雌蜂是二倍体,雄蜂是单倍体。如图是蜜蜂某些细胞分裂示意图(示部分染色体),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①两图所示细胞中都有2个染色体组
②两图所示细胞中的染色单体数分别是8条和4条
③如果图2所示细胞分裂是有丝分裂,则该细胞应来自雄蜂
④基因型为AD的雄蜂可能是由图1细胞分裂后形成的卵细胞发育来的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分析】分析图1:该细胞中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且细胞质不均等分裂,称为初级卵母细胞。
分析图2:该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细胞质均等分裂,可能是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极体。
【详解】①细胞中同种形态的染色体有几条,细胞内就含有几个染色体组。两图所示细胞中同种形态的染色体均有2条,故均含有2个染色体组,①正确;
②图1含有4条染色体,8条染色单体,图2着丝点已经分裂,细胞中不含染色单体,②错误;
③雄蜂是由蜂王的卵细胞直接发育形成的,不含同源染色体。图2所示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如果该细胞进行的是有丝分裂,则该细胞应来自雄蜂,③正确;
④雄蜂是由未受精的卵细胞发育而来,图1细胞分裂后形成的卵细胞的基因型为ad(所处细胞质体积更大),因此基因型为AD的雄蜂不可能是由图1细胞分裂后形成的卵细胞发育来的,④错误。
综上分析可知,正确的为①③,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9. 下列有关生物体内基因重组和基因突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由碱基对改变引起的DNA分子结构的改变就是基因突变
B. 减数分裂过程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不能发生基因重组
C. 淀粉酶基因中插入了一段外来DNA序列不属于基因突变
D. 小麦植株在有性生殖时,一对等位基因一定不会发生基因重组
【答案】D
【解析】
【分析】1、基因突变是指由于DNA分子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引起基因分子结构的改变叫做基因突变。
2、基因重组是指在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一般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或者后期。即四分体时期的交叉互换引起的基因重组,再就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由于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导致其上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详解】由碱基对改变引起的DNA分子中基因结构的改变是基因突变,基因突变强调的是基因结构的改变,A错误;若一对相对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则可能发生基因重组,B错误;淀粉酶基因中插入了一段外来DNA序列,属于基因结构的改变,为基因突变,C错误;有性生殖中,一对等位基因只能发生分离,不能发生基因重组,D正确。
10. 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调查人群中某遗传病的发病率要保证调查的随机性 B. 遗传病患者一定带有致病基因
C. 基因诊断可以用来监测遗传病 D. 多基因遗传病在群体中的发病率比较高
【答案】B
【解析】
【分析】人类遗传病是指由于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人类疾病,主要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详解】A、调查人群中某遗传病的发病率,要在人群中随机调查,且调查的人群要足够的大,A正确;
B、遗传病患者不一定带有致病基因,如染色体结构变异引起的猫叫综合征,B错误;
C、基因诊断可以用来监测遗传病,C正确;
D、多基因遗传病在群体中的发病率比较高,且易受环境影响、具有家族聚集现象,D正确。
故选B。
11. 爱德华氏综合征又称为18三体综合征,是仅次于21三体综合征的另一种常见的三体综合征,患者有智力障碍、发育延迟等症状。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18三体综合征患者的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染色体组
B. 18三体综合征属于性染色体异常遗传病,患者无生育能力
C. 近亲结婚会大大增加18三体综合征在后代中的发病率
D. 可用羊水穿刺进行染色体组型分析胎儿是否患18三体综合征
【答案】D
【解析】
【分析】分析题干信息可知:爱德华氏综合征属于染色体数目异常遗传病,病因为18号染色体多了一条。
【详解】A、18三体综合征患者的体细胞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只是第18号染色体比正常人多出一条,A错误;
B、18三体综合征属于常染色体异常遗传病,不影响生育能力,B错误;
C、近亲结婚会大大增加单基因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而18三体综合征属于染色体异常遗传病,C错误;
D、18三体综合征患者的体细胞中较正常人多了一条18号常染色体,可用羊膜腔穿刺进行染色体组型分析胎儿是否患18三体综合征,D正确。
故选D。
12. 将水稻体细胞的一对同源染色体的DNA用32P标记,放在不含32P的培养基中进行培养,第2次分裂产生的每个细胞中含放射性染色体的条数是
A. 1条 B. 2条 C. 4条 D. 0—2条
【答案】D
【解析】
【详解】水稻体细胞在培养基中只能进行有丝分裂,DNA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将水稻体细胞的一对同源染色体的DNA用32P标记,放在不含32P的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则第一次分裂产生的每个细胞中含放射性染色体的条数是2条,构成一对同源染色体,但其中每条染色体中的DNA均为一条链含32P标记,另一条链不含32P标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一对姐妹染色单体上的DNA有一个含32P标记,另一个不含32P标记,随着丝点分裂,两组染色体随机向细胞两极移动,含32P标记和不含32P标记的DNA也随机向两极移动,产生的每个细胞中含放射性染色体的条数是0或1或2条,D正确。
故选D
13. 酪氨酸酶存在于正常人体的皮肤、毛囊等处的细胞中,它能叫酪氨酸转变为黑色素,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人体的神经细胞和肌肉细胞中都含有控制酪氨酸酶合成的基因
B. 白化病实例说明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C. 酪氨酸合成酶基因表达的产物是酪氨酸
D. 老年人头发变白是由控制酪氨酸酶合成的基因异常引起的
【答案】A
【解析】
【分析】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基因通过控制酶来影响细胞代谢,进而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详解】A、人体所有细胞都是由同一个受精卵发育而来的,都含有该生物全部的基因,因此人体的神经细胞和肌肉细胞中含有控制酪氨酸酶合成的基因,A正确;
B、白化病形成的根本原因是控制酪氨酸酶合成的基因发生了基因突变,这一实例说明基因通过控制酶来影响细胞代谢,进而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B错误;
C、酪氨酸是一种氨基酸,不是基因表达的产物,基因表达的产物是蛋白质,酪氨酸合成酶基因表达的产物是酪氨酸合成酶,C错误;
D、老年人头发变白的原因是酪氨酸酶的活性降低,黑色素合成减少,D错误。
故选A。
14. 某学生总结有关生物变异的结论,其中错误的是( )
A. 可用光学显微镜检测某些因基因突变引起的遗传病
B. 没有致病基因的人也可能患遗传病,有致病基因的人不一定患遗传病
C. 一对夫妇的多个孩子表现型的差异主要由基因重组引起
D. 减数分裂I中,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互换相应片段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
【答案】D
【解析】
【分析】1、人类遗传病包括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2、基因重组是指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互换和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之间的自由组合。
【详解】A、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属于基因突变引起的遗传病,由于患者的红细胞为镰刀型,所以可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检测,A正确;
B、没有致病基因的人也可能患遗传病,如染色体异常遗传病没有致病基因;有致病基因的人不一定患遗传病,若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该病的携带者表现正常,B正确;
C、一对夫妇生育多个孩子属于有性生殖, 有性生殖过程中的基因重组使产生的配子种类多样化,进而产生基因组合多样化的子代,多个孩子表现型的差异主要由基因重组引起,C正确;
D、X和Y为同源染色体,X、Y染色体的同源区互换相应片段导致基因重组,染色体结构的变异发生在非同源染体之间,D错误。
故选D。
15. 下列关于可遗传变异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染色体上的DNA某处发生了个别碱基对增添属于基因突变
B. 基因重组可发生在细胞减数分裂的四分体时期
C. 基因突变改变了基因结构但并未改变基因的数目
D. 染色体结构的变异可改变基因数目或基因排列顺序
【答案】A
【解析】
【分析】变异主要分为两类: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不可遗传的变异是由环境引起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可遗传变异是由遗传物质引起的变异,可传给下一代。可遗传的变异的来源主要分为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详解】A、基因突变是由基因内部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者改变引起基因结构发生改变,若个别碱基对增添发生在DNA的非基因片段,不属于基因突变,A错误;
B、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均可导致基因重组,B正确;
C、基因突变是由基因内部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者改变引起的,改变了基因结构但并未改变基因的数目,C正确;
D、染色体结构的变异可分为缺失、易位、重复、倒位这四种类型,可改变基因数目或基因排列顺序,D正确。
故选A。
16. 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及其实例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多指、苯丙酮尿症、原发性高血压是单基因遗传病
B. 唐氏综合征(21-三体综合征)、猫叫综合征都是染色体异常引起的,可通过遗传咨询推测后代发病率
C. 多基因遗传病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在群体中发病率比较高
D. 遗传咨询的第一步就是分析确定遗传病的传递方式
【答案】A
【解析】
【分析】人类遗传病包括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详解】A、原发性高血压是多基因遗传病,A错误;
B、21-三体综合征属于染色体数目异常,猫叫综合征是5号染色体片段缺失,B正确;
C、多基因遗传病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在群体中发病率比较高,C正确;
D、遗传咨询的第一步就是先在患者家系中分析确定遗传病的传递方式,D正确。
故选A。
17. 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青少年型糖尿病属于多基因遗传病,应该在患者家系中调查该病的遗传方式
B. 单基因遗传病是由一个致病基因引起的遗传病
C. 若要调查某单基因遗传病的发病率,应该选择熟悉的几个家庭进行调查
D. 多基因遗传病是指受两个以上等位基因控制的人类遗传病
【答案】BCD
【解析】
【分析】单基因遗传病是指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是指受两对或两对以上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如冠心病、青少年型糖尿病等。
【详解】A、青少年型糖尿病属于多基因遗传病,调查遗传病方式需要在患者家系中进行,A正确;
B、单基因遗传病是指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B错误;
C、若要调查某单基因遗传病的发病率,应该在广大人群中随机调查,C错误;
D、多基因遗传病是指受两对或两对以上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如冠心病、青少年型糖尿病等,D错误。
故选BCD。
18. 将基因型为Dd的高茎豌豆幼苗(品系甲)用秋水仙素处理后,得到四倍体植株幼苗(品系乙),将品系甲、品系乙在同一地块中混合种植,在自然状态下生长、繁殖一代,得到它们的子代,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若用品系乙的花粉进行花药离体培养,得到的植株是二倍体
B. 品系甲植株经秋水仙素处理得到的品系乙植株为杂合子
C. 品系乙植株(DDdd)能产生DD、Dd、dd三种配子,比例为1:4:1,产生dd配子的概率为1/6
D. 品系甲、品系乙混合种植后,产生的子代中有二倍体、三倍体和四倍体
【答案】AD
【解析】
【分析】分析题干:Dd的高茎豌豆幼苗(品系甲)用秋水仙素处理后,得到四倍体植株幼苗的(品系乙)基因组成为DDdd,品系乙的基因组成中有等位基因,为杂合子。
【详解】A、利用花药离体培养获得的植株,都为单倍体,A错误;
B、品系甲植株经秋水仙素处理得到的品系乙植株DDdd含等位基因,为杂合子,B正确;
C、根据减数分裂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可知,品系乙植株(DDdd)能产生DD、Dd、dd三种配子,比例为1:4:1,产生dd配子的概率为1/6,C正确;
D、豌豆为自花传粉植物,品系甲、品系乙混合种植后,不会出现三倍体,D错误。
故选AD。
19. 水稻(2n=24,自然状态下为纯合子)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下图是与关的一些遗传育种途径。请回答下列问题:
(1)水稻是一种开两性花(雌雄同株)禾本科作物,对水稻进行基因组测序时需测的染色体条数为______条。
A→B过程中,用射线来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更易得到突变体,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原理是____________。
(2)为培育矮秆抗病(ddRR)的新品种,应以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的植株作亲本,F2矮秆抗病类型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的比例是_________________,为提高该类型的纯合度可进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筛选,直至不再发生性状分离,该育种方法利用的原理是_________。
(3)若要在较短时间内获得上述新品种水稻,可利用图中__________(用字母和箭头表示)途径所示的方法,其中的G途径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育种方法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利用的原理是____________。
(4)科学工作者若要通过C、D途径将某细菌的抗虫基因导入到棉花细胞中,最终获取抗虫水稻,利用的原理是_________。
【答案】(1) ①. 12 ②. 基因突变易发生在DNA复制过程中,种子或幼苗分裂旺盛,所以更易获得突变体 ③. 基因突变
(2) ①. DDRR、ddrr ②. 1/3 ③. 连续自交
④. 基因重组
(3) ①. E→F→G ②. 秋水仙素处理 ③. 育种周期短,获得的植株均为纯合子 ④. 染色体变异
(4)基因重组
【解析】
【分析】育种的方法有: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基因工程育种。
【小问1详解】
水稻是一种开两性花(雌雄同株)的植物,没有性染色体,体细胞中一共有2n=24条染色体,故对水稻进行基因组测序时需测的染色体条数为12条。A→B过程属于人工诱导基因突变,使用的原理是基因突变,基因突变易发生在DNA复制过程中,由于种子、幼苗分裂旺盛,更易获得突变体。
【小问2详解】
由题意可知,自然界中水稻为纯合子,为培育矮秆抗病(ddRR)的新品种,应以基因型为DDRR、ddrr的植株作亲本得F1,F1进行自交,得F2,F2矮秆抗病的基因型及比例为1/3ddRR、2/3ddRr,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1/3。可通过连续自交的方法提高纯合子的比例,直至不再发生性状分离,该育种方法为杂交育种,杂交育种是将不同个体的优良性状集中到同一个个体上,杂交育种原理为基因重组。
【小问3详解】
若要在较短时间内获得矮秆抗病(ddRR)的新品种,可以用单倍体育种的方法,图中E→F→G为单倍体育种的过程,单倍体育种包括花药离体培养和秋水仙素处理两个步骤,G途径是指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育种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利用单倍体育种的优点有:可缩短育种周期,获得的植株均为纯合子。
【小问4详解】
科学工作者若要通过C、D途径将某细菌的抗虫基因导入到棉花细胞中,最终获取抗虫水稻,属于基因工程育种,基因工程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
(2020高考)
20. 普通小麦是目前世界各地栽培的重要粮食作物。普通小麦的形成包括不同物种杂交和染色体加倍过程,如图所示(其中A、B、D分别代表不同物种的一个染色体组,每个染色体组均含7条染色体)。在此基础上,人们又通过杂交育种培育出许多优良品种。回答下列问题:
(1)在普通小麦的形成过程中,杂种一是高度不育的,原因是________。已知普通小麦是杂种二染色体加倍形成的多倍体,普通小麦体细胞中有__________条染色体。一般来说,与二倍体相比,多倍体的优点是__________(答出2点即可)。
(2)若要用人工方法使植物细胞染色体加倍,可采用的方法有_______(答出1点即可)。
(3)现有甲、乙两个普通小麦品种(纯合体),甲的表现型是抗病易倒伏,乙的表现型是易感病抗倒伏。若要以甲、乙为实验材料设计实验获得抗病抗倒伏且稳定遗传的新品种,请简要写出实验思路_______。
【答案】 ①. 无同源染色体,不能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 ②. 42 ③. 营养物质含量高、茎秆粗壮 ④. 秋水仙素处理 ⑤. 甲、乙两个品种杂交,F1自交,选取F2中既抗病又抗倒伏、且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的植株
【解析】
【分析】图中是普通小麦育种的过程,一粒小麦和斯氏麦草杂交形成杂种一,经过加倍后形成拟二粒小麦AABB,在和滔氏麦草杂交获得杂种二ABD,然后加倍形成普通小麦AABBDD。
秋水仙素可以抑制纺锤丝的形成,导致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
【详解】(1)杂种一是一粒小麦和斯氏麦草杂交的产物,细胞内含有一粒小麦和斯氏麦草各一个染色体组,所以细胞内不含同源染色体,不能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因此高度不育;
普通小麦含有6个染色体组,每个染色体组有7条染色体,所以体细胞有42条染色体;
多倍体植株通常茎秆粗壮,叶片、果实和种子都比较大,糖类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含量都有所增加。
(2)人工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加倍可以采用秋水仙素处理。
(3)为获得稳定遗传的抗病抗倒伏的小麦,可以利用杂交育种,设计思路如下:
将甲和乙两品种杂交获得F1,将F1植株进行自交,选取F2中既抗病又抗倒伏的、且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的植株,即为稳定遗传的抗病又抗倒伏的植株。
【点睛】本题考查染色体变异和育种的知识,考生理解多倍体育种的过程是本题的难点,同时设计实验需要理解杂交育种的步骤。
21. 某雌雄异株植物(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的花色有黄色、白色和红色三种,由A、a(在常染色体上)和B,b两对等位基因共同控制,相关色素的合成过程如下图所示。下表记录的是两组杂交实验的结果。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
亲本
F1
F2
母本
父本
甲
黄花1
白花1
红花
黄花:白花:红花=3:4:9
乙
黄花2
白花2
红花
黄花:白花:红花=1:4:3
(1)根据表中甲组实验结果,可推测该植物花色的遗传_____________(填“遵循”或“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中基因通过控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进而控制生物性状。
(2)若B,b这对基因也位于常染色体上,则甲组实验中母本和父本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F2白花植株中纯合子的比例是_____________。
(3)根据甲组数据,有同学提出Bb这对基因不在常染色体上,而是在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这位同学还需要统计甲组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AaBb个体自交,子代黄花:白花:红花=3:4:5,则推测父方或母方基因型为_____的配子不育;若要设计实验探究是雄配子不育还是雌配子不育,可以用基因型为______和______个体进行正反交实验。
【答案】(1) ①. 遵循 ②. F2中各种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花:白花:红花=3:4:9,是9:3:3:1的变式 ③. 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的过程
(2) ①. AAbb、aaBB ②. 1/2
(3)分别统计雌雄个体各表现型及比例
(4) ①. AB ②. AaBb ③. aabb
【解析】
【分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子代。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小问1详解】
由于甲组实验中,F2中各种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花:白花:红花=3:4:9,是9:3:3:1的变式,故植物花色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由图可知,基因A可控制酶A的合成,基因B可控制酶B的合成,白色物质需要酶A的催化转化为黄色物质,黄色物质需要酶B催化转化为红色物质,故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的过程,进而控制生物性状。
【小问2详解】
若B,b这对基因也位于常染色体上,F2中各种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花:白花:红花=3:4:9,是9:3:3:1的变式,可推测F1为AaBb,由图可知,黄花的基因型为A-bb,白花的基因型为aa--,红花的基因型为A-B-,故亲本的母本基因型为AAbb,父本基因型为aaBB。F2白花植株基因型为aa--(1aaBB、2aaBb、1aabb),故纯合子的比例是1/2。
【小问3详解】
有同学提出B/b这对基因不在常染色体上,而是在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则该性状与性别有关,故需要分别统计甲组的雌雄个体各表现型及比例,若雌雄个体表现型及比例有差异,则B/b可能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
【小问4详解】
若AaBb个体自交,子代黄花:白花:红花=3:4:5,红花个体死了4份,其他表型不受影响,故推测是AB配子致死,若要设计实验探究是雄配子不育还是雌配子不育,可用AaBb与aabb个体进行正、反交实验,若AaBb父本,aabb做母本,子代中黄花:白花=1:2,则是AB雄配子致死;若AaBb母本,aabb做父本,子代中黄花:白花=1:2,则AB雌配子致死。
22. 果蝇的长翅与短翅(由B、b基因控制)、红眼与白眼(由R、r基因控制)是两对相对性状。亲代雌果蝇与雄果蝇杂交,F1表型及数量如下表,请据表回答下列问题:
长翅红眼
长翅白眼
短翅红眼
短翅白眼
雌蝇(只)
151
0
52
0
雄蝇(只)
77
75
25
26
(1)果蝇眼色性状的基因位于_____染色体上,其遗传符合_______定律,控制果蝇长翅和残翅的基因位于_____染色体上;控制果蝇眼色和翅型的基因遵循___________定律,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亲本雄雌果蝇的基因型为父本_______、母本_______。F1长翅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有___种,其中杂合子:纯合子=___。
(3)将亲本的雌果蝇与1只长翅白眼雄果蝇杂交,子代雌果蝇中长翅白眼占 3/8,则这只白眼雄果蝇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子代雌果蝇的表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
【答案】(1) ①. X
②. 分离 ③. 常 ④. 自由组合定律 ⑤. 控制果蝇眼色和翅型的基因位于两对染色体上
(2) ①. BbXRY ②. BbXRXr ③. 4 ④. 5∶1
(3) ①. BbXrY ②. 长翅红眼∶长翅白眼∶残翅红眼∶残翅白眼=3∶3∶1∶1
【解析】
【分析】由表格信息可知,杂交后代,雌果蝇中长翅与短翅之比接近3:1,眼色都表现为红眼,雄果蝇中,长翅:短翅≈3:1,红眼:白眼≈1:1,长翅与残翅的比例在性别间无差异,是常染色体遗传,红眼、白眼果蝇在性别间有差异,是X染色体遗传,且长翅对短翅是显性,红眼对白眼是显性,亲本基因型是BbXRY、BbXRXr。
【小问1详解】
由表格信息可知,杂交后代,雌果蝇眼色都表现为红眼,雄果蝇中红眼:白眼≈1:1,眼色在子代雌雄个体间有差异,故控制红眼和白眼的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控制红眼和白眼的基因是等位基因,其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杂交后代中,雌果蝇中长翅与短翅之比接近3:1,雄果蝇中,长翅:短翅≈3:1,长翅与残翅的比例在性别间无差异,长翅与短翅位于常染色体上,由于控制果蝇眼色和翅型的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故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小问2详解】
由表格信息可知,杂交后代,雌果蝇中长翅与短翅之比接近3:1,眼色都表现为红眼,雄果蝇中,长翅:短翅≈3:1,红眼:白眼≈1:1,长翅与残翅的比例在性别间无差异,是常染色体遗传,红眼、白眼果蝇在性别间有差异,是X染色体遗传,且长翅对短翅是显性,红眼对白眼是显性,故亲本的基因型父本为BbXRY、母本基因型为BbXRXr;F1中长翅红眼雌果蝇基因型有1/6BBXRXR、1/6BBXRXr、2/6BbXRXR、2/6BbXRXr4种基因型;其中杂合子(1/6BBXRXr+2/6BbXRXR+2/6BbXRXr)∶纯合子(1/6BBXRXR)=5:1。
【小问3详解】
1只长翅白眼雄果蝇B_XrY与亲本雌果蝇BbXRXr杂交,子代雌果蝇中长翅白眼(B_XrXr)占3/8=3/4(B-)×1/2(XrXr),因此长翅白眼雄果蝇的基因型是BbXrY,则子代雌果蝇的表型及比例为长翅红眼(B_XRXr)∶长翅白眼(B_XrXr)∶残翅红眼(bbXRXr)∶残翅白眼(bbXrXr)=(3/4×1/2)∶(3/4×1/2)∶(1/4×1/2)∶(1/4×1/2)=3:3:1:1。
23. 以下是来自同一生物体(二倍体)内,某基因组成为AaBbdd的高等动物细胞分裂过程中相关示意图(图2表示一次完整的减数分裂过程),请据图回答:
(1)图1所示细胞的名称为___________。图中有___条染色体,_____条染色单体,______个DNA。该生物体细胞中的染色体为______条。
(2)图1细胞在图2柱形图中对应的时期_________(填序号),此时细胞中有___个染色体组,染色体与DNA的比例为_______。同源染色体联会,发生在图2中的_____时期(填序号)。
(3)图3中①过程的主要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D细胞的基因型为ABd,则E、F、G细胞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在图1中5号染色体上为b基因,则产生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极体 ②. 6 ③. 0 ④. 6 ⑤. 6
(2) ①. IV ②. 2 ③. 1:1 ④. II
(3) ①. 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②. ABd、abd、abd
(4)减数分裂I前期发生互换或发生基因突变
【解析】
【分析】减数分裂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子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在减数分裂Ⅰ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在减数分裂Ⅰ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经历减数分裂Ⅰ后,染色体减半。在减数分裂Ⅱ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初级和次级卵母细胞的分裂都是不均等分裂,第一极体均等分裂。
【小问1详解】
由图3中不均等分裂可知,该生物的性别为雌性,图1细胞处于减数分裂II的后期,且细胞质均等分裂,故该细胞为极体。由图1可知,图中有6条染色体,由于着丝粒分裂,没有染色单体,故染色单体的数量为0,每条染色体上有一个DNA分子,故DNA有6个,处于减数分裂II后期细胞染色体的数量与体细胞中染色体数量相等,体细胞中有6条染色体。
【小问2详解】
图1细胞处于减数分裂II的后期,染色体数量与DNA数量相等,对应图2中的IV时期;一个染色体组是一组非同源染色体,此时细胞中有2个染色体组;每条染色体上有一个DNA分子,染色体与DNA的比例为1:1,;同源染色体联会发生在减数分裂I的前期,染色体与DNA之比为1:2,且DNA数量处于加倍时期,故发生在图2中II时期。
【小问3详解】
图3①过程在进行减数分裂前的间期,主要变化是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若D细胞的基因型为ABd,说明在减数分裂I的后期,含有A、B、d的染色体组合到一起,含有a、b、d的染色体组合到一起,减数分裂II主要是着丝粒分裂,次级卵母细胞形成的卵细胞与极体基因型相同,减数分裂I形成的极体经过减数分裂形成的两个极体的基因型也相同,故E、F、G细胞的基因型分别为ABd、abd、abd。
【小问4详解】
图中2号染色体和5号染色体在未分开之前为姐妹染色单体,姐妹染色单体是在间期复制形成的,5号染色体上本应该是B基因,但如果发生基因突变或减数分裂I前期发生互换,会导致5号染色体上为b基因。
24. 下图为甲病(A—a)和乙病(B—b)的遗传系谱图,其中Ⅰ-2不携带乙病致病基因,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病属于___________,乙病属于__________。
A.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B.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C. 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D. 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2)Ⅲ-12婚前应该进行____________,以防止生出有遗传病后代。
(3)Ⅱ-6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Ⅲ-13的致病基因来自于________。Ⅱ-5为纯合子的概率是_________。
(4)Ⅱ-4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Ⅲ-10为杂合子的概率为_________。
(5)假如Ⅲ-10和Ⅲ-13结婚,生育的孩子患甲病的概率是_____,患乙病的概率是____,完全正常的概率是________。
【答案】(1) ①. A ②. D
(2)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
(3) ①. aaXBY ②. II-8 ③. 1/2
(4) ①. AaXBXb、AaXBXB ②. 3/4
(5) ①. 2/3 ②. 1/8 ③. 7/24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单独分析甲病,II-3号和II-4号为患病个体,子代III-9号为正常个体,可知甲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由于I-1、I-2号不患乙病,且I-2号不携带乙病致病基因,II-7号患病,所以乙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小问1详解】
由于Ⅲ-9号个体女性正常,而其父母都患病,所以甲病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故选A;由于I-1、II-2号不患乙病,且2号不携带乙病致病基因,由Ⅰ-1,Ⅰ-2,Ⅱ-7可知乙病为隐性,所以乙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故选D。
【小问2详解】
Ⅲ-12婚前应该进行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等手段,对遗传病进行检测和预防,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预防生出有遗传病后代。
【小问3详解】
根据两种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可知,由于Ⅱ-6为正常男孩,其基因型为aaXBY;Ⅲ-13是乙病的男孩患者,基因型为XbY,由伴X隐性遗传特点可知致病基因Xb来自其母亲Ⅱ-8。I-1和I-2号的乙病的基因型为XBXb和XBY,XBXb×XBY后代II-5的乙病的基因型为XBXB、XBXb,是纯合子的概率为1/2,由于甲病为常染色体,所以II-5的甲病基因为aa,所以 Ⅱ-5(表现正常)是纯合体(aaXBXB)的概率是1/2。
【小问4详解】
(4)甲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乙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Ⅱ-4,Ⅱ-7推测可知,Ⅰ-1基因型为aaXBXb,Ⅰ-2基因型为AaXBY。由此可推知Ⅱ-4的基因型可能为AaXBXB或AaXBXb。由Ⅱ-3的基因型为AaXBY和Ⅱ-4的基因型为1/2AaXBXB或者1/2AaXBXb可知,Ⅲ-10基因型为AAXBXB、AAXBXb、AaXBXB或AaXBXb,其中为纯合子的概率为1/3×3/4=1/4,为杂合子的概率为1-1/4=3/4。
【小问5详解】
(5)由Ⅱ-3的AaXBY和Ⅱ-4的AaXBXB或者AaXBXb可知,Ⅲ-10个体甲病的基因型为1/3 AA,2/3Aa ,乙病的基因型为3/4XBXB,1/4XBXb,由题意可知Ⅲ-13基因型为aaXbY。我们把两对基因拆开计算,Ⅲ-10与III-13结婚,所以生育的孩子患甲病的概率是1/3+2/3×1/2=2/3;同理,生育的孩子患乙病的概率为1/4×1/2=1/8.由此可推出完全正常的概率为(1-2/3)×(1-1/8)=7/24。
25. 图1、图2表示人体细胞中蛋白质合成的相关过程(图2中甘、天等表示甘氨酸、天冬氨酸等),据图回答:
(1)基因的表达包括__________和__________过程,图1过程与DNA复制时碱基互补配对的不同之处为______________。图1中共有_____种碱基,______中核苷酸,______种核酸。真核细胞进行图1 过程的场所有_________________。
(2)多个核糖体合成的多条肽链是相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中核糖体的移动方向为从______向_____移动,色氨酸的密码子是_________,一种可以tRNA携带________种氨基酸,1种氨基酸由____________种密码子决定。密码子简并性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出1种)
(3)若图2合成的肽链有12个氨基酸,那d至少有____个碱基,对应的基因中至少有_______个碱基。
(4)图1、图2遗传信息的流动方向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中心法则是由__________提出来的。请画出大肠杆菌遗传信息的流动方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由于图1的基因中一个碱基对发生替换,而导致图2合成的肽链中的异亮氨酸(密码子有AUU、AUC、AUA)变成苏氨酸(密码子有ACU、ACC、ACA),则该基因中这个碱基对替换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转录 ②. 翻译 ③. 前者A与U配对,后者A与T配对 ④. 5 ⑤. 8 ⑥. 2 ⑦. 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
(2) ①. 这些核糖体结合的是同一mRNA,翻译的模板相同 ②. 左 ③. 右 ④. UGG ⑤. 1 ⑥. 1种或多种 ⑦. 提高翻译的速率,增加基因突变的容错性
(3) ①. 36 ②. 72
(4) ①. DNA→RNA ②. RNA→蛋白质 ③. 克里克 ④.
(5)T-A替换为C-G
【解析】
【分析】图1表示转录过程,其中①为DNA分子;②为胞嘧啶脱氧核苷酸;③为胞嘧啶核糖核苷酸;经转录得到RNA。
图2表示翻译过程,其中a为多肽链;b为核糖体,是翻译的场所;c为tRNA,能识别密码子并转运相应的氨基酸;d为mRNA,是翻译的模板。
【小问1详解】
基因的表达包括转录(如图1)和翻译(如图2)两个过程,DNA复制时碱基配对方式为A-T、C-G,转录时碱基配对方式为A-U,C-G。图1中涉及DNA和RNA,共有ACGTU5中碱基,4种脱氧核糖核苷酸,4中核糖核苷酸,共8中核苷酸,包括核糖核酸和脱氧核糖核酸两种核酸。真核细胞进行图1 过程转录的场所有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
【小问2详解】
多个核糖体结合同一条mRNA形成多聚核糖体,由于是同一mRNA作为翻译的模板,所以合成的多肽链是相同的。据图2多肽链的延伸方向可知,核糖体是由左向右移动的,色氨酸对应的密码子是UGG,一种tRNA只可以携带1种氨基酸,由于密码子具有简并性,1种氨基酸可由1种或多种密码子决定。密码子的简并性是指1种氨基酸可以由1种或几种密码子编码,这样可以提高翻译的速率;且在基因发生突变时,不同的密码子编码的氨基酸可能不变,这增强了容错性。
【小问3详解】
mRNA上相连的3个碱基为1个密码子,12个氨基酸对应的密码子至少有36个碱基,由于DNA是双链,而RNA是单链,所以其对应的基因中至少含72个碱基。
【小问4详解】
图1表示转录过程,遗传信息的流动方向为DNA→RNA,图2表示翻译过程,遗传信息的流动方向为RNA→蛋白质。1957年,克里克提出生物遗传的中心法则。大肠杆菌是原核细胞,可发生DNA的复制、转录和翻译过程,其遗传信息流动方向如图所示:
【小问5详解】
由于图1的基因中一个碱基对发生替换,而导致图2合成的肽链中的异亮氨酸变成苏氨酸,根据所给密码子判断应是密码子中的U变成了C,则该基因的这个碱基对替换情况是T-A替换为C-G。
2022-2023学年广西河池市高二(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广西河池市高二(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广西河池市八校2023-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联考生物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广西河池市八校2023-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联考生物试卷(含答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读图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安徽省淮北市一中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安徽省淮北市一中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实验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