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广东省广州市五中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段考生物试题含解析
展开 生物试题
一.单项选择
1. 图1为细胞周期,图2为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形态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确的是( )
A. b,c时期,染色体的化学本质发生改变
B. 甲细胞内含有8个核DNA分子,4条染色体
C. 乙与丙细胞中的染色单体数量相等
D. 丙细胞的赤道板结构会在a,c时期中重复出现,证明细胞增殖具周期性
【答案】B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图1中的a和c表示间期,b和d表示分裂期;图2的甲表示有丝分裂中期,乙表示前期,丙表示末期,丁是后期。
【详解】A、图中的b和c表示前期和分裂期,两个时期中染色体和染色质会发生形态的变化,但其化学本质不变,A错误;
B、甲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着丝粒数目=4,此时每条染色体含有2个核DNA分子,故细胞中有8个核DNA分子,B正确;
C、丙处于有丝分裂末期,细胞中无姐妹染色单体,而乙细胞中有8条染色单体,C错误;
D、赤道板是假想的结构,不是真实存在的,不会重复出现,D错误。
故选B。
2. 下列关于“观察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显微镜下大多数细胞中能观察到染色体
B. 实验操作中,解离和压片有相同的作用
C. 染色时,可使用0.01g/mL的甲紫溶液染色3~5min
D. 细胞内染色体的形态和分布特点可作为判断有丝分裂各时期的依据
【答案】A
【解析】
【分析】洋葱根尖有丝分裂实验,细胞在解离期在由15%的盐酸和95%的酒精组成的解离液的作用下死亡。解离目的:使组织中的细胞互相分离开。由于细胞分裂的间期时间长,分裂期时间短,所以细胞大多数处于分裂间期;制片:镊子尖把根尖弄碎,盖上盖玻片,复加一块载玻片用拇指轻压(使细胞分散开)。
【详解】A、大多数细胞处于间期,无染色体,处于染色质状态,A错误;
B、解离(15%的氯化氢溶液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的1:1混合液)和压片(用拇指轻轻地压载玻片)都有利于根尖分生区细胞分散,B正确;
C、染色时,可使用0.01g/mL的甲紫溶液染色3~5min,使染色体着色以便于观察,C正确;
D、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细胞中染色体的形态存在一定差异,因此细胞内染色体的存在状态可作为判断有丝分裂各时期的依据,D正确。
故选A。
3. 下图甲~戊为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显微照片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从图甲所示状态到图乙所示状态所经历的时间为一个细胞周期
B. 图丙中的染色单体数和染色体DNA含量均与图戊相同
C. 图丁中的染色体比图戊更为分散,更便于观察
D. 高倍镜下可观察到从甲依次进入丙、戊、丁、乙的连续动态变化过程
【答案】B
【解析】
【分析】据题文描述和图示分析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及其物质变化规律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识图分析能力。
【详解】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是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图甲表示间期,图乙表示末期,呈现的特点是子细胞核已经形成,但不能确定细胞分裂是否完成,因此从图甲所示状态到图乙所示状态所经历的时间不一定为一个细胞周期,A错误;图丙表示前期,图戊表示中期,前期与中期细胞中的每条染色体均含有2条染色单体和2个DNA分子,因此图丙中的染色单体数和染色体DNA含量均与图戊相同,B正确;图丁表示后期,图戊表示中期,中期细胞中的染色体的形态比较稳定、数目比较清晰,比后期的更便于观察,C错误;在制作临时装片的解离环节细胞已经死亡,所以高倍镜下不能观察到从甲依次进入丙、戊、丁、乙的连续动态变化过程,D错误。
【点睛】依据细胞有丝分裂各个时期的特点,特别是染色体的形态和行为特点明辨:甲~戊依次表示有丝分裂间期、末期、前期、后期、中期,进而分析判断各选项。
4. 下列关于细胞分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分化过程中蛋白质种类和数量未发生改变
B. 人体某细胞中存在纤维蛋白原基因说明已经发生细胞分化
C. 人体某细胞中存在血红蛋白说明已经发生细胞分化
D. 随细胞分化的进行,细胞的全能性降低并最终丧失
【答案】C
【解析】
【分析】关于“细胞分化”,考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2)细胞分化的特点:普遍性、稳定性、不可逆性。(3)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4)细胞分化的结果:使细胞的种类增多,功能趋于专门化。
【详解】A、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故细胞分化过程中蛋白质种类和数量会发生改变,A错误;
B、同一个体的所有基因都是由受精卵有丝分裂而来的,含有相同的遗传物质,人体所有的细胞中都存在纤维蛋白原基因,B错误;
C、只有红细胞才能合成血红蛋白,存在血红蛋白说明细胞已经分化,C正确;
D、随细胞分化的进行,细胞的全能性降低,但没有丧失,D错误。
故选C。
5. 下列关于细胞的分化、衰老和凋亡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胞分化的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B. 细胞分化使多细胞生物体的细胞趋向专门化
C. 细胞凋亡是受基因调控的细胞自动死亡
D. 细胞的衰老和凋亡对生物体都是有害的
【答案】D
【解析】
【分析】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使多细胞生物体中的细胞趋向专门化,有利于提高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
2.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
3.对于单细胞生物而言,细胞衰老就是个体衰老;对于多细胞生物而言,细胞衰老和个体衰老不是一回事,个体衰老是细胞普遍衰老的结果。
【详解】A、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A正确;
B、细胞分化使多细胞生物体中的细胞趋向专门化,有利于提高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B正确;
C、细胞凋亡是受基因调控的细胞自动死亡,C正确;
D、细胞的衰老和凋亡对生物体都是有利的,D错误。
故选D。
6. 位于染色体两端的“端粒”结构被形象地比喻为控制细胞分裂次数的时钟,它会随着细胞分裂而变短,而癌细胞中有延长端粒的端粒酶,端粒酶是一种核糖核蛋白体(即RNA和蛋白质组成的复合物)。据此,你认为体细胞不能无限分裂的根本原因是( )
A. 缺少合成端粒酶所需的氨基酸 B. 缺少合成端粒酶所需的核糖核苷酸
C. 缺少控制端粒酶合成的基因 D. 控制端粒酶合成的基因没有表达
【答案】D
【解析】
【分析】控制细胞分裂次数的时钟,是位于染色体两端名为端粒的结构,它会随着细胞分裂而变短。而癌细胞中有延长端粒的端粒酶,由此可见,体细胞不能无限分裂的根本原因是控制端粒酶合成的基因没有表达,导致体细胞缺少端粒酶,不能延长端粒。
【详解】A、构成不同蛋白质的氨基酸相同,细胞不能无限分裂是由于缺少端粒酶,而不是缺少合成端粒酶的氨基酸,A错误;
B、细胞不能无限分裂是由于缺少端粒酶,而不是缺少合成端粒酶的核糖核苷酸,B错误;
C、细胞有控制端粒酶合成的基因,C错误;
D、体细胞不能无限分裂的原因是缺少端粒酶,根本原因是控制端粒酶合成的基因没有表达,不能形成端粒酶,D正确。
故选D。
7. 下列关于人体细胞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的分化程度越高,全能性越强
B. 红细胞衰老时,染色质收缩,颜色加深
C. 个体的衰老过程也是组成个体的细胞普遍衰老的过程
D. 幼年个体生长需细胞增殖成年后不需细胞增殖
【答案】C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细胞分化、细胞衰老、细胞凋亡和细胞增殖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分化的概念,掌握细胞分化的实质;识记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识记细胞凋亡的概念及意义;理解细胞周期,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详解】A、细胞的分化程度越高,全能性越低,A错误;
B、红细胞无细胞核,也无染色质,B错误;
C、个体的衰老过程也是组成个体的细胞普遍衰老的过程,C正确;
D、幼年个体生长需细胞增殖,成年也需细胞增殖,D错误。
故选C。
8. 2017年11月27日,世界上首只体细胞克隆猴“中中”诞生,12月5日第二只克隆猴“华华”诞生,该成果标志着中国率先开启了以体细胞克隆猴作为实验动物模型的新时代,实现了我国在非人灵长类研究领域由国际“并跑”到“领跑”的转变。下列有关细胞全能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克隆猴“中中”和“华华”的诞生证明了动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B. 细胞具有全能性的根本原因是细胞内含有一套本物种个体发育所需要的全套遗传信息
C. 斯图尔德的组织培养实验表明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D. 植物体细胞分化程度越高,它的全能性越低
【答案】A
【解析】
【分析】1、细胞的全能性:(1)概念: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2)原因:已分化的细胞具有本物种全套的遗传物质。(3)干细胞:动物和人体内保留着少量具有分裂和分化能力的细胞。
2、细胞全能性的证明实例(1)植物组织培养证明了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2)克隆动物证明了高度分化的动物细胞核也具有发育的潜能。
3、细胞分化程度与全能性的关系:分化程度越低的细胞全能性越高。
4、细胞全能性比较(1)动物与植物:植物细胞>动物细胞;(2)同一个体:受精卵>生殖细胞>体细胞;(3)同一细胞:刚产生的细胞>成熟细胞>衰老细胞。
【详解】A、克隆猴“中中”和“华华”的诞生证明了动物细胞细胞核具有全能性,A错误;
B、细胞具有全能性的根本原因是细胞内含有一套本物种个体发育所需的全部遗传信息,B正确;
C、 斯图尔德的组织培养实验,最终由一个离体的细胞或组织培育成了一个个体,该实验的成功,表明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C正确;
D、植物体细胞分化程度越高,其分裂能力越低,其全能性越低,D正确。
故选A。
【点睛】
9. 下列对一个“四分体”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含有4个DNA分子
B. 含有一对同源染色体
C. 四分体中的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可发生交叉互换
D. 四分体的形成与DNA分子的复制有关
【答案】C
【解析】
【分析】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形成四分体,因此一个四分体就是一对同源染色体,由此可判断一个四分体含2条染色体(2个着丝粒),4条染色单体,4个DNA分子,据此答题。
【详解】四分体是一对同源染色体,因为每条染色体含有2条姐妹染色单体,因此有4条染色单体,故称为四分体,A、B正确;交叉互换发生在同源染色体上相邻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C错误;姐妹染色单体是经过DNA复制得来的,D正确;故选C。
【点睛】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尤其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识记四分体的概念,掌握其中的数量关系,再准确判断各选项选出正确的答案。
10. 下图为某同学“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实验的相关照片,图中MI代表减数分裂I,MⅡ代表减数分裂Ⅱ。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可在图乙的MⅡ中找到图甲的结构
B. 在该装片的制作过程中需要用盐酸对染色体进行染色
C. 若用洋葱根尖细胞进行实验,也能观察到图乙现象
D. 判断乙图细胞所处时期的主要依据是染色体的形态、数目及位置
【答案】D
【解析】
【分析】观察减数分裂实验的原理:蝗虫的精母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精细胞,再形成精子,此过程要经过两次连续的细胞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在此过程中,细胞中的染色体形态、位置和数目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因而可据此识别减数分裂的各个时期。
【详解】A、甲中正在发生发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互换),属于MI前期图,A错误;
B、染色体易被碱性染料染色,在该装片的制作过程中需要碱性染料如醋酸洋红对染色体进行染色,B错误;
C、洋葱根尖细胞不能进行减数分裂,而图乙属于减数分裂过程的现象,故若用洋葱根尖细胞进行实验,不能观察到图乙现象,C错误;
D、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中的染色体形态、位置和数目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因此要判断乙图细胞所处时期的主要依据是染色体的形态、数目及位置,D正确。
故选D。
11. 某果蝇异常生殖细胞的形成过程中观察到如图细胞,对此说法正确的是( )
A. 形成该细胞过程中,同源染色体能正常联会
B. 配子染色体组合异常的原因是图中细胞中姐妹染色单体不分离引起
C. 该细胞包含3条姐妹染色单体,6个DNA分子
D. 图中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
【答案】A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图中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3条,且染色体散乱分布,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但细胞中含有一对同源染色体,说明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据此分析作答。
【详解】AB、据图可知,图示细胞有3条染色体,且含有一对同源染色体,说明该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有一对同源染色体未分离,形成该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能正常联会,配子染色体组合异常的原因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正常分裂,但最终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异常,A正确,B错误;
C、据图分析可知,图示细胞中有3条染色体,且此时每条染色体均有2条姐妹染色单体,故含有6个核DNA分子和6条姐妹染色单体,C错误;
D、图示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但无法确定该果蝇性别,故细胞不一定是次级精母细胞,D错误。
故选A。
12. 下列有关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不是配子染色体组成多样性的唯一原因
B. 受精卵中染色体的数目和本物种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相同
C. 同源染色体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D. 受精卵中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卵细胞,一半来自精子
【答案】D
【解析】
【分析】减数分裂使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减少一半,而受精作用使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因此对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体来说,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遗传和变异都很重要。
【详解】A、配子染色体组成具有多样性的原因主要是: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和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因此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不是配子染色体组成多样性的唯一原因,A正确;
B、精子和卵细胞都是减数分裂形成的,所含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两者结合形成受精卵后,受精卵中染色体的数目和本物种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相同,B正确;
C、同源染色体会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发生分离,分别移向细胞两极,减数第一次分裂导致同源染色体分别进入到两个子细胞中,故源染色体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C正确;
D、由于受精卵的细胞质几乎都来自卵细胞,因此受精卵中的核遗传物质一半来自卵细胞,一半来自精子,而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几乎都来自卵细胞,D错误。
故选D。
13. 假说—演绎法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五个基本环节,利用该方法,孟德尔发现了两大遗传定律。下列关于孟德尔研究过程的分析,错误的是( )
A. 孟德尔所作假说的核心内容是“F1产生两种配子的比例是1∶1”
B. 孟德尔依据减数分裂的相关原理进行了“演绎推理”的过程
C. 为了验证作出的假说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测交实验
D. 测交后代性状比例为1∶1,可以从个体水平上说明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答案】B
【解析】
【分析】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①提出问题(在实验基础上提出问题);②做出假设(生物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③演绎推理(如果这个假说是正确的,这样F1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这样测交后代应该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④实验验证(测交实验验证,结果确实产生了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⑤得出结论(就是分离定律)
【详解】A、孟德尔所作假说的核心内容是“F1产生两种配子的比例是1∶1”,A正确;
B、孟德尔的“演绎推理”的过程没有依据减数分裂,减数分裂过程的发现在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之后,B错误;
C、测交实验是对推理过程及结果进行的检验,为了验证作出的假设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测交实验,并有效验证了分离定律的实质,C正确;
D、测交后代性状比为1:1,可以从个体水平上说明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D正确。
故选B。
【点睛】
14. 孟德尔利用黄色圆粒豌豆和绿色皱粒豌豆进行杂交实验时,下列哪一项会导致子二代的性状分离比不符合9:3:3:1( )
A. 显性基因相对于隐性基因为完全显性
B. 统计的子代个体数目足够多,子代个体的存活率相等
C. 子一代产生的雄配子活力有差异,雌配子活力无差异
D. 遗传因子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
【答案】C
【解析】
【分析】
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
【详解】A、在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显性基因必须相对于隐性基因完全显性,子二代才会出现9:3:3:1性状分离比,A不符合题意;
B、统计的子代个体数目足够多,子二代9种基因型个体的存活率相等,生存能力相同,子二代才会出现9:3:3:1性状分离比,B不符合题意;
C、子一代产生的雌雄配子中4种类型配子活力都相同,子二代才会出现9:3:3:1性状分离比,如果子一代产生的雄配子活力有差异,雌配子活力无差异,会导致子二代的性状分离比不符合9:3:3:1,C符合题意;
D、遗传因子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是子一代产生4种雌雄配子且比列为1:1:1:1的前提,子二代才会出现9:3:3:1性状分离比,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5. 有位同学用小球做“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该同学每次分别从Ⅰ、Ⅱ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将抓取的小球分别放回原来小桶后再多次重复。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同学的实验模拟的是遗传因子的分离和配子随机结合的过程
B. Ⅰ中D和d小球可以不一样多
C. Ⅰ和Ⅱ的小球必须一样多
D. 重复10次实验后,统计的Dd组合的概率均约为50%
【答案】A
【解析】
【分析】根据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基因)决定的,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为显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为隐性基因,而且基因成对存在。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为纯合子,不同的为杂合子。生物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基因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当杂合子自交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后代出现性状分离,性状分离比为显性:隐性=3:1。
用Ⅰ和Ⅱ两个小桶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Ⅰ和Ⅱ两小桶内的彩球分别代表雌雄配子,用不同彩球的随机结合,模拟生物在生殖过程中,雌雄配子的随机组合。
【详解】A、该同学的实验模拟的是遗传因子的分离和配子随机结合的过程,A正确;
B、两桶内的D和d小球表示基因型不同的两种配子,数量必须相同,B错误;
C、两个小桶中的小球分别表示的是雌配子和雄配子,而雄性个体产生的雄配子数目要远远多于雌性个体产生的雌配子数目,因此I和Ⅱ的小球不必一样多,C错误;
D、由于抓取的次数太少,因此不能保证Dd组合的概率均为50%,D错误。
故选A。
16. 水稻抗稻瘟病(R)对易感稻瘟病(r)为显性,高秆(D)对矮杆(d)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现用易感稻瘟病矮秆(抗倒伏)的植株与纯合抗稻瘟病高秆植株(易倒伏)杂交得F1,F1自交得F2,则F2抗稻瘟病抗倒伏植株中纯合子的比例是( )
A. 1/8 B. 3/16 C. 3/8 D. 1/3
【答案】D
【解析】
【分析】由题可知易感稻瘟病矮秆的植株基因型为ddrr,纯合抗稻瘟病高秆植株基因型为DDRR,二者杂交得F1,F1基因型为DdRr,F1自交得F2中抗稻瘟病抗倒伏植株有ddRR、ddRr,比例为1:2。
【详解】A、F2抗稻瘟病抗倒伏植株中纯合子的比例是1/3,A错误;
B、F2抗稻瘟病抗倒伏植株中纯合子的比例是1/3,B错误;
C、F2抗稻瘟病抗倒伏植株中纯合子的比例是1/3,C错误;
D、F2抗稻瘟病抗倒伏植株中纯合子的比例是1/3,D正确。
故选D。
17. 下列遗传现象中不遵循基因分离定律的是( )
A. 两只黄鼠交配,所生的子代中黄鼠∶灰鼠=2∶1
B. 粉红花紫茉莉自交后代红花∶粉红花∶白花=1∶2∶1
C. 长食指和短食指由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TS表示短食指基因,TL为长食指基因),TS在男性为显性,TL在女性为显性
D. 人的神经性肌肉衰弱、运动失调等遗传病与线粒体DNA有关
【答案】D
【解析】
【分析】人类神经性肌肉衰弱症是一种由线粒体中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细胞质遗传和细胞核遗传的区别:
(1)细胞质和细胞核的遗传物质都是DNA分子,但是其分布的位置不同.细胞核遗传的遗传物质在细胞核中的染色体上;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在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中。
(2)细胞质和细胞核的遗传都是通过配子,但是细胞核遗传雌雄配子的核遗传物质相等,而细胞质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卵细胞中;
(3)细胞核和细胞质的性状表达都是通过体细胞进行的。核遗传物质的载体(染色体)有均分机制,遵循三大遗传定律;细胞质遗传物质(具有DNA的细胞器如线粒体、叶绿体等)没有均分机制,是随机分配的,不遵循遗传定律。
【详解】两只黄鼠交配,所生的子代中黄鼠∶灰色鼠=2:1而不是3:1,是显性基因纯合致死所致,遵循基因分离定律,A不符合题意;粉红花紫茉莉自交后代红花∶粉红花∶白花=1:2:1,涉及显性的相对性,即红花为AA、粉红花为Aa、白花为aa,遵循基因分离定律,B不符合题意;长食指和短食指由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TS表示短食指基因,TL为长食指基因),TS在男性为显性,TL在女性为显性,涉及从性遗传,遵循基因分离定律,C不符合题意;人的神经性肌肉衰弱、运动失调等遗传病与线粒体DNA有关,是细胞质遗传,不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D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的分离定律,意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培养学生分析解题的能力。要求考生能根据题干中信息,进行解题,属于考纲理解和应用层次的考查。
18. 如图表示孟德尔揭示两个遗传定律时所选用的豌豆植株及其体内相关基因控制的性状、显隐性及其在染色体上的分布。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甲、乙、丙、丁都可以作为验证基因分离定律的材料
B. 图丁个体自交后代中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色皱粒∶绿色皱粒=3∶1
C. 图甲、乙所表示个体减数分裂时,没有揭示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D. 图丙个体自交,子代表现型比例为9∶3∶3∶1,属于假说-演绎的验证阶段
【答案】D
【解析】
【分析】基因的分离定律: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详解】A、甲、乙、丙、丁均含有等位基因,都可以作为研究基因分离定律的材料,A正确;
B、图丁个体自交后代中DDYYrr:DdYyrr:ddyyrr=1:2:1,其中黄色皱粒∶绿色皱粒=3∶1,B正确;
C、图甲、乙都只有一对等位基因,所表示个体减数分裂时,不能用来揭示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C正确;
D、图丙个体自交,子代表现型比例为9:3:3:1,属于假说—演绎提出问题阶段,D错误。
故选D。
19. 玉米籽粒的甜和非甜为一对相对性状,现将甜味玉米籽粒和非甜玉米籽粒间行种植(两种玉米均只有一种基因型),发现两种玉米果穗上均有甜玉米和非甜玉米的籽粒。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实验结果不能判断亲本中显性性状个体的基因型是杂合子还是纯合子
B. 将甜玉米果穗上所结的甜玉米籽粒进行自交,可根据子代表型判断显隐性
C. 两种玉米果穗上的显性性状籽粒均有两种基因型,隐性性状全为纯合子
D. 若非甜玉米为显性性状,则两种果穗上的非甜玉米籽粒自交,子代均会出现3:1分离比
【答案】B
【解析】
【分析】杂合子自交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纯合子自交是稳定遗传的。
【详解】A、玉米可进行自交也可进行杂交,故两种亲本果穗上均既有甜玉米籽粒、也有非甜玉米籽粒,说明亲本中的显性性状个体基因型为杂合子,A错误;
B、若甜玉米为显性性状,则甜玉米果穗上所结的甜玉米籽粒既有纯合子也有杂合子,将其进行自交,子代会出现性状分离;若甜玉米为隐性性状,则甜玉米果穗上所结的甜玉米籽粒全为隐性纯合子,将其进行自交,子代全为甜味玉米籽粒,故将甜玉米果穗上所结的甜玉米籽粒进行自交,可根据子代表型判断显隐性,B正确;
C、隐性性状玉米果穗上的显性性状籽粒均为杂合子,显性性状玉米果穗上的显性性状籽粒的基因型既有纯合子也有杂合子,隐性性状籽粒全为纯合子,C错误;
D、若非甜玉米为显性性状,则只有甜玉米果穗上的非甜玉米籽粒自交,子代会出现3:1分离比,D错误。
故选B。
20. 用某种高等植物的纯合红花植株与纯合白花植株进行杂交,F1全部表现为红花。若F1自交,得到的F2植株中,红花为272株,白花为212株;若用纯合白花植株的花粉给F1红花植株授粉,得到的子代植株中,红花为101株,白花为302株。根据上述杂交实验结果推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F2中白花植株都是纯合子 B. F2中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有2种
C. 红花与白花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D. F2中白花植株的基因型种类比红花植株的多
【答案】D
【解析】
【分析】分析题意:F1自交得到的F2植株中,红花为272株,白花为212株,即红花∶白花比例接近9∶7;又由于“用纯合白花植株的花粉给F1红花植株授粉”,该杂交相当于测交,得到的子代植株中,红花为101株,白花为302株,由此可以确定该对表现型由两对基因共同控制(假设相应基因为A和a、B和b),并且A_B_表现为红花,A_bb、aaB_、aabb全部表现为白花。
【详解】A、结合分析可知,F2中白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aaBB、aabb、Aabb、aaBb,既有纯合子也有杂合子,A错误;
B、结合分析可知,F2中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有AABB、AABb、AaBB、AaBb,共4种,B错误;
C、根据题意,“用纯合白花植株的花粉给F1红花植株(AaBb)授粉”,该杂交相当于测交,得到的子代植株中,红花为101株,白花为302株,红花∶白花=1∶3,为1∶1∶1∶1的变式,说明控制红花与白花的基因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C错误;
D、F2中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有5种,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有4种,白花植株的基因型种类比红花植株的多,D正确。
故选D。
21. 豌豆子叶的黄色对绿色显性,圆粒种子对皱粒种子为显性。某人用黄色圆粒和黄色皱粒的豌豆进行杂交,发现后代出现4种类型,对性状的统计结果如图所示,如果用F1中的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皱粒豌豆杂交,得到的F2各性状的数量比为( )
A. 2:1:2:1 B. 1:1 C. 1:1:1:1 D. 1:1或1:1:1:1
【答案】A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单独分析子代中的每一对性状,圆粒:皱粒=1∶1,所以亲本基因型是Rrxrr,后代中黄色:绿色=3: 1,所以亲本基因型是YyxYy,综上,亲本基因型为YyRr (黄色圆粒)xYyrr(黄色皱粒),据此答题。
【详解】ABCD、豌豆子叶的黄色(Y)对绿色(y)显性,圆粒种子(R)对皱粒种子(r)为显性,由F1表现型及比例可知亲本黄色圆粒和黄色皱粒基因型分别是YyRr和Yyrr,F1黄色圆粒豌豆基因型为1/3YYRr、2/3YyRr,与绿色皱粒豌豆杂交,F2各性状的数量比(2:1)(1:1)=2:1:2:1,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22. 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体细胞中成对的等位基因或同源染色体在杂交过程中保持独立性
B. 受精卵中成对的等位基因或同源染色体一半来自母方,另一半来自父方
C. 减数分裂时,成对的等位基因或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配子
D. 雌雄配子结合形成合子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答案】D
【解析】
【详解】等位基因是指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同源染色体是指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而且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的两条染色体。可见,体细胞中成对的等位基因或同源染色体在杂交过程中保持独立性,受精卵中成对的等位基因或同源染色体一半来自母方,另一半来自父方,A、B正确;减数分裂时,成对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彼此分离而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C正确;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D错误。
23. 果蝇和人的性别决定方式都是XY型,家蚕和鸡的性别决定方式是ZW型,下列关于两种性别决定方式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果蝇的Y染色体比X染色体长,人的X染色体比Y染色体长
B. 果蝇的红眼和白眼、人的血友病在遗传时都表现为与性别相关联
C. 家蚕群体中的性别比例为1:1的原因是含Z染色体的精子:含W的精子=1:1
D. 选隐性性状非芦花公鸡与显性性状芦花母鸡杂交,可依据子代中表型确定子代的性别
【答案】C
【解析】
【分析】决定性别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但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不都决定性别,性染色体上的遗传方式都与性别相关联,称为伴性遗传。对于XY型的生物而言,雄性是XY,雌性是XX。对于ZW型的生物而言,ZZ是雄性,ZW是雌性。
【详解】A、果蝇和人的性染色体组成都是XY型,不同的是果蝇的Y染色体比X染色体长,人的X染色体比Y染色体长,A正确;
B、果蝇的红眼和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人的血友病属于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遗传时都表现为与性别相关联,B正确;
C、ZW型性别决定的生物,群体中的性别比例为1:1的原因之是含Z染色体的卵细胞:含W的卵细胞=1:1,C错误;
D、鸡的性别决定方式是ZW型,选取隐性性状非芦花的公鸡(ZaZa)与显性性状芦花的母鸡(ZAW)杂交,后代雄性都是芦花鸡,雌性都是非芦花鸡,可依据子代中表型确定子代的性别,D正确。
故选C。
24. 一对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患某种病的孩子,已知该病为伴性遗传病,据此判断( )
A. 该病致病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
B. 这个孩子的外祖父不可能是该病的患者
C. 这对夫妇要想再要一个孩子,应建议生男孩
D. 这个孩子的致病基因遗传自其母亲
【答案】D
【解析】
【分析】1、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红绿色盲、血友病等,其发病特点:(1)男患者多于女患者;(2)隔代交叉遗传,即男患者将致病基因通过女儿传给他的外孙。
2、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D性佝偻病,其发病特点:(1)女患者多于男患者;(2)世代相传。
3、伴Y遗传病:如外耳廓多毛症,其发病特点是:由患病的父亲传给后代中的儿子,即只传男不传女。
【详解】根据题意和以上分析可知,这对夫妇表现正常,生了一个患某种病的孩子,且为伴性遗传病,则该病的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属于隐性遗传病。则夫妇中的母亲为携带者,后代患病者为儿子。那么该夫妇中的致病基因是由外祖父或者外祖母传递过来的,如果这对夫妇要想再要一个孩子,应建议生女儿,女儿的表现都是正常的。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
25. 图一表示基因型为AaBb的某动物处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图像;图二表示该动物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染色体数与核DNA分子数比例的变化关系。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一中②为次级精母细胞
B. 图一中⑤所进行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最多可形成8条染色体
C. 图一细胞中处于图二CD段的有①④⑤
D. 若该动物产生一个Aab的配子,则发生分裂异常的时段应为②对应的时期
【答案】C
【解析】
【分析】分析图一:①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点(粒)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②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着丝点(粒)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③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点(粒)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④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着丝点(粒)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⑤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两侧,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
分析图二:AB段,染色体和核DNA数之比为1:1;BC段;染色体和核DNA数之比由1:1变为1:2,为DNA复制过程;CD段,染色体和核DNA数之比为1:2,可表示存在姐妹染色单体的时期;DE表示着丝点(粒)分裂,EF段,染色体和核DNA数之比为1:1,可表示着丝点(粒)分裂后,不含染色单体的时期。
【详解】A、根据图一所示细胞无法判断该动物的性别,所以②可能为次级精母细胞或第一极体,A错误;
B、图一中⑤为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细胞中含有4条染色体,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形成的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细胞中含2条染色体,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粒)分裂,细胞中含4条染色体,减数第二次分裂结束,细胞中含2条染色体,故图⑤所进行的细胞分裂最多可形成4条染色体,B错误;
C、图二中CD段表示染色体和核DNA数之比为1:2,对应于图一中的①④⑤,C正确;
D、该动物产生一个Aab的配子的原因可能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未分离,应为图一中的⑤时期,D错误。
故选C。
26. 如图为某植物细胞中部分染色体及相关基因。不考虑交叉互换和基因突变,则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A. 该个体自交后代出现 8 种表现型
B. 三对等位基因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都能自由组合
C. 该个体与隐性纯合子测交,子代有四种基因型且比例为 1:1:1:1
D. 该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精细胞的基因型为 ABD、ABd、abD、abd
【答案】C
【解析】
【分析】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同源染色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时间: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后期。
结果:基因自由组合,产生新的基因型。
【详解】该个体产生的配子及其比例为ABD:ABd:abD:abd=1:1:1:1,自交后代出现4 种表现型,A错误;三对等位基因AaBb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不能自由组合,B错误;基因型为AaBbDd,产生的配子及其比例为ABD:ABd:abD:abd=1:1:1:1,隐性纯合子(aabbdd)只产生一种基因型为abd的配子,二者进行测交,子代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AaBbDd:AaBbdd:aabbDd:aabbdd=1:1:1:1,C正确;该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精细胞的基因型为 ABD和abd或者ABd和abD,D错误;故选C。
27. 基因型为 AaBb 的个体自交,且两对基因独立遗传。下列有关子代(数量足够多)的各种性状分离比情况, 叙述错误的是( )
A. 若子代出现 6∶2∶3∶1 的性状分离比,则存在 AA 和 BB 纯合致死现象
B. 若子代出现 9∶7 的性状分离比,则该个体测交后出现 1∶3 的性状分离比
C. 若子代出现 15∶1 的性状分离比,则只要存在显性基因的个体就表现为同一性状
D. 若子代出现 12∶3∶1 的性状分离比,则该个体测交后出现 2∶1∶1 的性状分离比
【答案】A
【解析】
【分析】1、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2、按照自由组合定律,基因型为AaBb个体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是A_B_∶A_bb∶aaB_∶aabb=9∶3∶3∶1,测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是AaBb∶Aabb∶aaBb∶aabb=1∶1∶1∶1。
【详解】A、若子交后代是6∶3∶2∶1=(3∶1)×(2∶1),说明AA或BB纯合致死现象,A错误;
B、自交后代为9∶7,则A_B_表现一种性状,aaB_、A_bb、aabb表现型相同,测交后代表现型比例是1(AaBb)∶3(Aabb+aaBb+aabb),B正确;
C、如果自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是15∶1,则说明A_B_、A_bb、aaB_表现型相同,C正确;
D、若自交后代12∶3∶1的性状分离比,子一代的基因型为AaBb,可能是A_B_、A_bb表现同一性状,故AaBb与aabb测交,子代出现2:1:1的性状分离比,D正确。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学会根据子代的表现型比例分析性状分离比偏离的原因,并推测测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
28. 某XY型的雌雄异株植物,其叶型有阔叶和窄叶两种类型,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用纯种品系进行的杂交实验如下:根据以上实验,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实验1:阔叶♀×窄叶♂→子代雌株全为阔叶,雄株全为阔叶
实验2:窄叶♀×阔叶♂→子代雌株全为阔叶,雄株全为窄叶
A. 实验1、2子代中的雌性植株基因型相同
B. 实验2结果说明控制叶型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
C. 仅根据实验2无法判断两种叶型的显隐性关系
D. 实验1子代雌雄杂交的后代不出现雌性窄叶植株
【答案】C
【解析】
【分析】1、实验1的子代均为阔叶,实验1的亲本为XBXB×XbY,子一代的雌株基因型为XBXb;
2、实验2的后代中,雌性个体与父本表现型相同,雄性个体与母本表现型相同,表现为与性别相关,据此可判断控制叶型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窄叶为隐性性状。
【详解】A、实验1的子代均为阔叶,所以实验1的亲本为XBXB×XbY,子一代的雌株基因型为XBXb,实验2的亲本基因型为XbXb×XBY,子代雌株的基因型为XBXb,即实验1、2子代中的雌性植株基因型相同,A正确;
BC、实验2的结果表现为与性别相关,故可判断控制叶型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且母本表现的窄叶为隐性性状,B正确,C错误;
D、实验1子代雌雄植株的基因型分别为XBXb、XBY,由于雄性植株为显性阔叶,故后代雌株均为阔叶,不会出现窄叶的雌株,D正确。
故选C。
29. 下列是摩尔根所做的果蝇杂交实验,果蝇红眼对白眼为显性,其中能确定其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位于X染色体上的是
①纯合红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
②纯合红眼雄果蝇×白眼雌果蝇
③杂合红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
④杂合红眼雌果蝇×纯合红眼雄果蝇
⑤白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
A. ①③⑤ B. ②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⑤
【答案】B
【解析】
【详解】已知红眼相对于白眼是显性性状,纯合红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F1不论雌雄全部表现为红眼,不能判断其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位于X染色体上,①错误;纯合红眼雄果蝇×白眼雌果蝇,若在常染色体上,则后代都表现为红眼,若在X染色体,后代雌性都是红眼,雄性都是白眼,②正确;杂合红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无论在常染色体还是X染色体上,后代雌性和雄性都表现为一半红眼、一半白眼,③错误;杂合红眼雌果蝇×纯合红眼雄果蝇,若后代全部是红眼,说明在常染色体上,若后代出现白眼,说明在X染色体上,④正确;白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后代全部是白眼,不能判断其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位于X染色体上,⑤错误。综上所述,可以判断基因在什么染色体上的实验组合是②④,故选B。
30. 如图为某家族遗传系谱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B. 该遗传病在男性和女性群体中发病率不同
C. I2与Ⅱ6的基因型不同
D. 若Ⅲ7和Ⅲ8结婚,则子女患病概率为1/3
【答案】A
【解析】
【分析】由图可知II代的5号和6号都有病,而其女儿没有该病,说明是常染色体上显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详解】A、由图可知II代的5号和6号都有病,而其女儿没有该病,该遗传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A正确;
B、由于该遗传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所以该遗传病在男性和女性群体中发病率相同,B错误;
C、设关于该病的基因为A、a,由于II4、III9,表现正常,所以I2与II6的基因型都是Aa,C错误;
D、由于III9表现正常,所以II5、II6的基因型是Aa,则III8的基因型为 1/3AA 、 2/3Aa ;又由于III7表现正常,则其基因型为aa,所以III7与III8结婚,子女患病的概率 1/3×1+2/3×1/2=2/3 ,D错误。
故选A。
二.非选择题
31. 番茄的紫茎和绿茎是一对相对性状,缺刻叶和马铃薯叶是一对相对性状,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利用三种不同基因型的番茄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紫茎和绿茎这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为___________。
(2)如果用A、a表示控制紫茎、绿茎的基因,用B、b表示控制缺刻叶、马铃薯叶的基因,那么紫茎缺刻叶①、绿茎缺刻叶②、紫茎缺刻叶③的基因型依次为___________。
(3)紫茎缺刻叶①与紫茎缺刻叶③杂交的表型及比值分别为___________。
(4)紫茎缺刻叶④产生的配子类型与比值分别是___________,它自交后产生___________种基因型。
【答案】(1)紫茎 (2)AABb、aaBb、AaBb
(3)紫茎缺刻叶:紫茎马铃尊叶=3:1
(4) ①. AB∶aB∶Ab:ab=2∶2∶1∶1 ②. 9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由组1可知,缺刻叶对马铃薯叶为显性,紫茎对绿茎为显性,用A、a 表示控制紫茎、绿茎的基因,用B、b表示控制缺刻叶、马铃薯叶的基因,则可推知,番茄①的基因型为AABb,番茄②的基因型为aaBb;由组2可知,番茄②③杂交后代中,紫茎:绿茎=1:1,缺刻叶:马铃薯叶=3:1,由组1知番茄②的基因型为aaBb,则可推知番茄③的基因型为AaBb。
【小问1详解】
由组1中紫茎与绿茎番茄杂交后代均为紫茎可知,紫茎为显性性状。
【小问2详解】
设马铃薯的叶色相关基因是A/a,叶型相关基因是B/b,分析组1可知,紫茎×绿茎→紫茎,可知紫茎①为AA,绿茎②为aa,缺刻叶×缺刻叶→缺刻叶:马铃薯叶=3:1,可知缺刻叶①与缺刻叶②均为Bb,故①为AABb,②为aaBb;分析组2可知紫茎×绿茎→紫茎:绿茎=1:1,可知紫茎③为Aa,缺刻叶×缺刻叶→缺刻叶:马铃薯叶=3:1,可知缺刻叶③为Bb,故③为AaBb。
【小问3详解】
紫茎缺刻叶①为AABb,紫茎缺刻叶③为AaBb,二者杂交后代中,均为紫茎,且有缺刻叶:马铃薯叶=3:1,故后代表现型为紫茎缺刻叶:紫茎马铃薯叶=3:1。
【小问4详解】
②是aaBb,③是AaBb,两者杂交,子代紫茎缺刻叶④基因型是1/3AaBB、2/3AaBb,其产生配子类型及比例为2/6AB、2/6aB、1/6Ab、1/6ab,即AB∶aB∶Ab:ab=2∶2∶1∶1;它(1/3AaBB、2/3AaBb)自交后产生9种基因型(只考虑AaBb即可,因为AaBB自交后代与之有重合)。
32. 如图为某果蝇体细胞染色体及部分基因位置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摩尔根利用果蝇为实验材料,采用___________法(填研究方法)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2)该果蝇的性别是___________。己知果蝇的灰身(A)对黑身(a)为显性,基因型如图所示的雌雄果蝇交配,F1的灰身果蝇中杂合子所占的比例是___________。
(3)己知红眼(D)对白眼(d)为显性,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如图所示,该果蝇与红眼雌果蝇交配,后代中白眼雄果蝇占1/4,则亲本中雌果蝇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只考虑眼色)。
(4)该果蝇与基因型为aaXdXd果蝇交配,后代中黑身白眼雄果蝇占___________。由于D/d基因位于___________,D基因的遗传有两特点:其一:___________性状的雌性多于雄性:可根据另一特点设计实验,只需一次杂交即可根据子代眼色区别雌雄,为实验带来便利。实验步骤为:选择___________(表型)的亲本杂交,子代性状为___________。
【答案】(1)假说-演绎
(2) ①. 雄性 ②. 2/3
(3)XDXd (4) ①. 1/4 ②. X ③. 红眼 ④. 白眼雌性、红眼雄性 ⑤. 红眼的为雌性、白眼的为雄性
【解析】
【分析】题图分析:图示为某果蝇体细胞染色体及部分基因位置的示意图,该果蝇的基因型为AaXDY。
【小问1详解】
摩尔根利用果蝇为实验材料,采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小问2详解】
图示为某果蝇体细胞染色体及部分基因位置的示意图,XY染色体形态大小不同,故该果蝇的基因型为AaXDY,因此是雄果蝇, 己知果蝇的灰身(A)对黑身(a)为显性,基因型如图所示的雌雄果蝇交配,即Aa×Aa,F1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aa=1:2:1,A_表现为灰身,故F1的灰身果蝇(AA、Aa)中杂合子(Aa)所占的比例是2/3。
【小问3详解】
已知红眼(D)对白眼(d)为显性,该果蝇XDY与红眼雌果蝇XDX_交配,后代中白眼雄果蝇占1/4,说明亲本红眼雌果蝇一定是杂合子,则其基因型为XDXd。
【小问4详解】
该果蝇(AaXDY)与基因型为aaXdXd果蝇交配,后代中黑身白眼雄果蝇(aaXdY)占1/2×1/2=1/4。D/d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红眼(D)对白眼(d)为显性,雌性中XDXD、XDXd表现为红眼,雄性中只有XDY表现为红眼,因此红眼性状的雌性多于雄性。需一次杂交即可根据子代眼色区别雌雄,可选取XdXd(白眼雌性)、XDY(红眼雄性)进行杂交,子代性状为XDXd(红眼雌性)、XdY(白眼雄性)。
33. 有丝分裂中存在如下图所示的检验机制,SAC蛋白是该机制的重要蛋白质。
(1)与有丝分裂相比,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特有的行为有______。(写出两种)
(2)图A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______期,结构①是_______。
(3)如图所示,一开始SAC蛋白位于染色体的②______上,如果染色体______,SAC蛋白会很快失活并脱离②,当所有的SAC蛋白都脱离后,细胞进入图D所示的时期,APC被激活。
(4)此机制出现异常,经常会导致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改变,请结合已有知识解释本检验机制对有丝分裂正常进行的意义。____________
【答案】 ①. 同源染色体联会、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四分体中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 ②. 前 ③. 中心体 ④. 着丝点 ⑤. 与纺锤丝连接并排列在赤道板上 ⑥. 能保证所有染色体的着丝点都与纺锤丝连接并排列在赤道板上,才能激活APC,细胞进入后期,保证复制的染色体都能平均进入子细胞,维持子代细胞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可知:A、B中染色体散乱分布,处于有丝分裂前期,此时SAC蛋白有活性,C、D中着丝点整齐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SAC蛋白无活性,C→D过程中APC从无活性变为有活性,据此分析作答。
【详解】(1)与有丝分裂相比,减数分裂过程中会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发生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形成四分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分离等现象。
(2)图A中染色体散乱分布,处于有丝分裂前期;结构①是由一组相互垂直的中心粒组成的中心体。
(3)据图分析可知:一开始SAC蛋白位于染色体的②着丝粒上;当染色体与纺锤丝连接并排列在赤道板上后(图C),SAC蛋白会很快失活并脱离②。
(4)由上述分析可知:该机制可保证所有染色体的着丝点都与纺锤丝连接并排列在赤道板上,才能激活APC,细胞进入后期,保证复制的染色体都能平均进入子细胞,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改变,维持子代细胞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点睛】明确题干信息中SAC蛋白与APC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广东省广州市六十五中2022-2023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广东省广州市六十五中2022-2023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精品解析:广东省广州市六十五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广东省广州市六十五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解析版),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广东省广州市五中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测试生物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广东省广州市五中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测试生物试题(解析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