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二轮复习考点讲解与题型练习专题21 压强与浮力综合(教师版)
展开专题21 压强与浮力综合
【核心考点讲解】
1、阿基米德原理、浮沉条件与液体压强公式综合应用。
2、结合图象对压强和浮力进行综合分析。
3、根据物体在水中所处状态判断其密度和浮力大小的关系、考查分析推理的能力。
【热点题型精练】
1.(2021•自贡模拟)如图所示,一个边长为10cm的正方体竖直悬浮在某液体中,上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F1为5N,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F2为13N(g取10N/kg)。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正方体受到的浮力为8N
B.液体的密度为0.8×103kg/m3
C.正方体上表面到液面的距离h=5cm
D.液体对物体下表面的压强为1.3×103Pa
解:
A.由浮力产生的原因可得,正方体受到的浮力F浮=F2﹣F1=13N﹣5N=8N,故A正确;
B.物体悬浮时排开液体的体积和自身的体积相等,则V排=V=L3=(10cm)3=1000cm3=1×10﹣3m3,
由F浮=ρgV排可得,液体的密度ρ===0.8×103kg/m3,故B正确;
C.正方体上、下表面积S=L2=(10cm)2=100cm2=1×10﹣2m2,
正方体上表面受到的压强p1===500Pa,
由p=ρgh可得,正方体上表面到液面的距离h1===0.0625m=6.25cm,故C错误;
D.液体对物体下表面的压强p2===1.3×103Pa,故D正确。
答案:C。
2.(2021•大连中考)装有水的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在空塑料瓶的瓶口扎上橡皮膜,用夹子夹住塑料瓶的中央,将其瓶口朝上压入水中,竖直静止在水面下的某位置,如图所示。若再将塑料瓶瓶口朝下,压入到水中相同位置静止。则( )
A.水对橡皮膜的压强变小
B.夹子对塑料瓶向下的力变大
C.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变大
D.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变小
解:
A、液体内部朝各个方向都有压强,所以橡皮膜不论是朝上还是朝下都会向内凹;由于瓶口朝上橡皮膜所处的深度浅,由公式p=ρgh可知,橡皮膜受到水的压强较小,若再将塑料瓶瓶口朝下,压入到水中相同位置静止,此时橡皮膜所处的深度变深,由公式p=ρgh可知,橡皮膜受到水的压强较大,故A错误;
B、瓶口朝下时橡皮膜凹陷程度变大,塑料瓶体积变小即V排液 变小,由F浮=G排=ρ液gV排液可知F浮变小,根据力的平衡条件可得mg+F压=F浮,所以F压变小,故B错误。
C、当瓶口朝下时,塑料瓶体积变小,容器内液面下降,由p=ρgh可知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减小,故C错误。
D、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减小,容器的底面积不变,由F=pS知瓶口朝下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变小,而容器的重力不变,进而得出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变小,故D正确。
答案:D。
3.(2021•沈阳中考)如图甲所示,用一个弹簧测力计拉着浸没在水中的小物块A,现将小物块缓缓拉出水面到底部刚刚脱离水面为止。乙图坐标体现了某些科学量随H(小物块底面到容器底面的距离)的变化情况。有下列选项①弹簧秤示数②小物块受到的浮力③台秤的示数④容器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强⑤小物块底面受到的压强,符合图乙图象变化的是( )
A.①② B.③④ C.②③④ D.只有⑤
解:
根据图乙得出科学量随小物块底面到容器底面的距离的变化关系﹣﹣先不变后变小。
将小物块缓缓拉出水面到底部刚刚脱离水面时:
①物块排开水的体积先不变后变小,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受到的浮力先不变后变小,因为弹簧秤示数等于重力减去浮力,重力不变,所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先不变后增大,故①不符合图象变化;
②物块排开水的体积变小,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受到的浮力先不变后变小,脱离水面后受浮力为0N,故②不符合图象变化;
③由①得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先不变后增大,台秤的示数等于容器、水、物块的重力之和减去拉力(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所以台秤的示数先不变后减小,故③符合图象变化;
④物块排开水的体积先不变后变小,水的深度先不变后变小,由p=ρgh可知容器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强先不变后变小,故④符合图象变化;
⑤小物块底面所处的深度一直变小,由p=ρgh可知小物块底面受到的压强一直变小,故⑤不符合图象变化。
可见,符合图乙图象变化的是③④。
答案:B。
4.(2021•永州中考)如图所示,底面积相同的甲、乙两个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容器内的水面相平。现将a、b两个体积相同的实心物体分别放入甲、乙两个容器内,静止时a沉在甲容器底部,b悬浮在乙容器的水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b两物体的密度ρa=ρb
B.a、b两物体的质量ma<mb
C.a、b两物体所受的浮力Fa>Fb
D.放入a、b两物体后,甲、乙容器底部所受水的压强p甲>p乙
解:A、将a、b两个物体分别放入甲、乙两个容器内,静止时a沉在甲容器底部,b悬浮在乙容器的水中。由物体浮沉条件知:ρa>ρ水,ρb=ρ水。故A错误;
B、由上知,ρa>ρ水,ρb=ρ水。所以ρa>ρb。已知a、b体积相同,由公式m=ρV知,ma>mb。故B错误;
C、已知a、b体积相同,静止时a沉在甲容器底部,b悬浮在乙容器的水中。所以两个物体排开水的体积V排相同。由F浮=ρ液gV排知,两个物体受到的浮力相同,即Fa=Fb。故C错误;
D、已知a、b体积相同,甲、乙两个容器的底面积相同且容器内的水面相平。将两个物体分别放入甲、乙两个容器内,甲容器内水面上升幅度更大,也就是增加的深度更大。由p=ρgh知:放入a、b两物体后,甲、乙容器底部所受水的压强p甲>p乙。故D正确。
答案:D。
5.(2021•日照中考)思思用弹簧测力计、烧杯、适量的水测量大樱桃的密度,烧杯的重力为G0、底面积为S。如图甲,他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数枚大樱桃的重力为G。如图乙,烧杯内水的深度为h。如图丙,将大樱桃浸没于水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取水的密度为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图中,烧杯对桌面的压强
B.这些樱桃的体积为
C.丙图中,烧杯底受到水的压强为
D.樱桃的密度为为
解:A、由题意得,烧杯中水的质量:
m水=ρV水=ρSh,
烧杯中水的重力:
G水=m水g=ρShg,
乙图中,烧杯放在水平桌面上,烧杯对桌面的压力:
F乙=G水+G0=ρShg+G0,
乙图中,烧杯对桌面的压强:
p乙===ρhg+,
故A错误;
B、由二次称重法得,樱桃受到的浮力:
F浮=G﹣F,
樱桃浸没在水中,樱桃的体积:
V樱桃=V排==,
故B错误;
C、丙图中,烧杯底受到水的压力大小:
F丙=G水+F浮=ρShg+G﹣F,
烧杯底受到水的压强:
p丙===ρhg+,
故C正确;
D.樱桃的质量:
m樱桃=,
樱桃的密度:
ρ樱桃===
故D错误。
答案:C。
6.(2021•泰安中考)两个体积相同的实心正方体A和B,静止在水槽内如图所示位置。正方体A有的体积浸入水中,正方体A的下表面和正方体B的上表面所处的深度相同。设两正方体密度分别为ρA和ρB,所受浮力分别为FA和FB,所受重力分别为GA和GB,下表面所受水的压强分别为pA和pB,下列说法中( )
①ρA:ρB=4:5
②pA:pB=4:9
③FA:FB=1:1
④GA:GB=5:4
A.只有①②正确 B.只有③④正确
C.只有②④正确 D.只有①②③正确
解:
(1)两个体积相同的实心正方体A和B,假设体积为V,A漂浮有浸入水中、B悬浮可知甲乙的浮力都等于重力,
由阿基米德原理可得:FA:FB===4:5;
GA:GB=FA:FB=4:5;
(2)GA:GB===ρA:ρB=4:5;
(3)假设正方体的棱长为L,A漂浮有浸入水中可知,A下表面的深度为L,B下表面的深度为L+=,
由液体压强公式p=ρ液gh得,pA:pB==4:9,故只有①②正确。
答案:A。
7.(2020•兰州中考)质量相等,体积不等的甲、乙两个实心正方体物块在水中静止时的情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受到的浮力小于乙受到的浮力
B.甲的密度小于乙的密度
C.甲的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力比乙的大
D.甲的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力与乙的相等
解:
A、甲、乙两实心正方体物块分别悬浮、漂浮在水中,根据漂浮和悬浮条件可知:F浮甲=G甲,F浮乙=G乙,由于两球质量相等,重力相等,所以浮力相等,故A错误;
B、由图可知,甲物块在水中悬浮,乙物块在水中漂浮,由ρ物=ρ液时物体悬浮、ρ物<ρ液时物体漂浮或上浮可知,ρ甲=ρ水>ρ乙,故B错误;
CD、根据F浮=F向上﹣F向下可知:F向上=F浮+F向下,由于甲悬浮,乙漂浮,则F甲向下>0,F乙向下=0,所以,F甲向上>F乙向上,故C正确,D错误;
答案:C。
8.(2020•河池中考)水平桌面上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有甲、乙两种不同液体,将两个不同材料制成的正方体A、B(VA<VB)分别放入两种液体中,静止后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液体的密度较大
B.甲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较小
C.甲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较大
D.两种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相等
解:
AC、把A、B两物体作为一个整体,由图知,该整体在两液体中都处于漂浮状态,
由漂浮条件可知F浮=GA+GB,所以该整体在两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相等,故C错误;
由图知,V排甲=VB,V排乙=VA,且VA<VB,
所以V排甲>V排乙;
因整体在两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相等,且排开甲液体的体积较大,
所以,由F浮=ρ液gV排可知,两液体的密度关系:ρ甲<ρ乙,故A错误;
BD、已知两液体的深度h相同,且ρ甲<ρ乙,由p=ρgh可知,甲液体对杯底的压强小于乙液体对杯底的压强,且甲乙容器的底面积相同,根据p=知甲液体对杯底的压力小于乙液体对杯底的压力,故B正确,D错误。
答案:B。
9.(2021•天水模拟)弹簧测力计下挂一长方物体,将物体从盛有适量水的烧杯上方离水面某一高度处缓缓下降,然后将其逐渐进入水中如图(甲),图(乙)是弹簧测力计示数F与物体下降高度h变化关系的图象,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的体积是500cm3
B.物体受到的最大浮力是5N
C.物体的密度是2.25×103kg/m3
D.物体刚浸没时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力是9N
解:AB、由图象知,G=9N,当物体完全浸没时,拉力F=5N,则完全浸没时的浮力为F浮=G﹣F=9N﹣5N=4N,此时物体完全浸没,所以浮力最大,故B错误;
由F浮=ρ液gV排得,V=V排===4×10﹣4m3,A错误;
C、物体的质量m===0.9kg;
则ρ===2.25×103kg/m3,C正确;
D、物体刚浸没时,下表面受到的压力F下=F浮=4N,故D错误。
答案:C。
10.(2021•东莞模拟)将体积相同材料不同的甲、乙、丙三个实心小球,分别轻轻放入三个装满水的相同烧杯中,甲球下沉至杯底、乙球漂浮和丙球悬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三个小球的质量大小关系是m甲>m乙>m丙
B.三个小球受到的浮力大小关系是F甲=F丙<F乙
C.三个烧杯中的水对烧杯底部的压强大小关系是p甲>p乙>p丙
D.三个烧杯底部对桌面的压强大小关系是p′甲>p′乙=p′丙
解:A、甲球下沉至容器底部,乙球漂浮,丙球悬浮,所以甲球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乙球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丙球的密度等于水的密度,因此三个小球的密度大小关系是:ρ甲>ρ丙>ρ乙,根据m=ρV可知:质量大小关系是m甲>m丙>m乙.故A错误。
B、由于甲乙丙三个实心小球体积相同,则根据图可知排开水的体积关系:V甲排=V球,V乙排<V球,V丙排=V球,所以V甲排=V丙排>V乙排,根据F浮=ρ液V排g可知:F甲=F丙>F乙,故B错。
C、因为三个相同烧杯中都装满水,放入球后烧杯中液面高度不变,根据p=ρgh可知烧杯底部受到水的压强相等,即:p甲=p乙=p丙;故C错误。
D、三个相同烧杯中都装满水,里面的水的重力G水相等,由于烧杯底部对桌面的压力等于容器的总重力,则放入物体后对桌面的压力变化为:F=G容器+G水+G球﹣G排和G排=F浮,据此可得:
F′甲=G容器+G水+G甲﹣G排甲=G容器+G水+G甲﹣F甲;
F′乙=G容器+G水+G乙﹣G排乙=G容器+G水+G乙﹣F乙;
F′丙=G容器+G水+G丙﹣G排丙=G容器+G水+G丙﹣F丙;
由于甲球下沉至容器底部,乙球漂浮,丙球悬浮,则G甲>F甲;G乙=F乙;G丙=F丙;
所以F′甲>F′乙=F′丙;
由于容器的底面积相同,根据p=可得:
烧杯底部对桌面的压强的关系是p′甲>p′乙=p′丙;故D正确。
答案:D。
11.(2020•南宁中考)将一小球轻放入盛满酒精的大烧杯甲中,小球静止后,溢出酒精的质量是80g,小球在酒精中受到的浮力为 0.8 N;将其轻放入未装满水、底面积为100cm2的大烧杯乙中,静止后溢出水的质量是45g,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增加了50Pa,则乙杯中水面升高 0.5 cm;小球的密度是 0.95×103 kg/m3.(ρ酒精=0.8×103kg/m3,ρ水=1.0×103/kg/m)
解:
(1)小球在酒精中受到的浮力:
F浮1=G排=m排g=m溢g=0.08kg×10N/kg=0.8N;
(2)由p=ρgh可得乙杯中水面升高的高度:
△h===5×10﹣3m=0.5cm;
(3)升高的那部分水的质量:
△m=ρ水△V=ρ水S△h=1g/cm3×100cm2×0.5cm=50g,
排开水的总质量:
m排总=45g+50g=95g=0.095kg,
其重力:
G排总=m排总g=0.095kg×10N/kg=0.95N,
受到的浮力F浮2=G排总=0.95N,
小球放入酒精与水中受到的浮力之比:
F浮1:F浮2=0.8N:0.95N=80:95;
若小球在酒精、水中都漂浮,受到的浮力都等于小球的重力,F浮1:F浮2=1:1,假设不成立;
若小球在酒精、水中都浸没,受到的浮力F浮=ρ液V排g=ρ液Vg,则:
F浮1:F浮2=ρ酒精:ρ水=0.8×103kg/m3:1×103kg/m3=80:100,假设不成立;
可见小球在酒精、水中,一漂一沉,即在水中漂浮、在酒精中下沉;
小球是漂浮在水中,小球的重力G=F浮2=0.95N,
小球的质量:
m===0.095kg,
小球在酒精中下沉,小球的体积:
V=V排===1×10﹣4m3,
小球的密度:
ρ===0.95×103kg/m3。
答案:(1)0.8;(2)0.5;(3)0.95×103。
12.(2021•连云港模拟)如图所示,小球在绳子拉力作用下恰好浸没在水中,此时小球所受的浮力 大于 小球的重力(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剪断绳子后,小球上升过程中所受的浮力 变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下同),水对烧杯底部的压强 变小 。
解:
(1)小球在绳子拉力作用下恰好浸没在水中,小球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浮力作用,此时在竖直向下的拉力作用下处于静止,则根据物体受力平衡可知:F浮=G+F;所以,小球所受的浮力大于小球的重力。
(2)剪断绳子后,小球会上升,由于原来小球恰好浸没在水中,所以上升后就会露出水面,则上升过程中排开水的体积变小,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所受的浮力变小,水的液面下降,根据p=ρgh可知水对烧杯底部的压强变小。
答案:大于;变小;变小。
13.(2021•泸州模拟)把重8N,边长为0.1m的正方体物块投入装有足够多水的大容器中,当物块静止时,处于 漂浮 状态(选填“沉底”、“悬浮”或“漂浮”),此时物体所受浮力大小为 8 N,物块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大小为 800 Pa.(已知ρ水=1.0×103kg/m3,取g=10N/kg)
解:物块的体积V=(0.1m)3=0.001m3;
物块的质量:m===0.8kg;
物块的密度ρ===0.8×103kg/m3<1.0×103kg/m3;
即物块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根据浮沉条件可知物块在水中将漂浮;
根据漂浮条件可知,物块受到的浮力F浮=G=8N;
物块排开水的体积V排===8×10﹣4m3;
浸入的深度h===0.08m;
物块下表面所受水的压强:
p=ρ水gh=1000kg/m3×10N/kg×0.08m=800Pa。
答案:漂浮;8;800。
14.(2021•福建模拟)如图,薄壁圆柱形容器A、B放在水平桌面上,分别盛有不同的液体。A、B的底面积之比SA:SB=2:1,液面的高度之比hA:hB=3:2,液体对两个容器底部的压力大小相等。现将完全相同的两小球分别放入A、B液体未溢出。静止时,A中的小球悬浮,B中的小球 漂浮 (选填“漂浮”“悬浮”或“沉底”),A、B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之比pA:pB= 1:2
解:(1)液体的体积之比为:===,
由于液体对两个容器底部的压力大小相等,则根据F=G=mg可知:mA=mB,
所以液体密度之比为:====;
则ρA=ρB;
由于A中的小球悬浮,根据悬浮条件可知:ρ球=ρA;
所以ρ球<ρB,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得出B液体的漂浮;
(2)将完全相同的两小球分别放入A、B液体未溢出,则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等于液体的重力和小球的重力之和,
所以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相等;即FA=FB;
根据p=可得:
pA:pB=:=×=1:2。
答案:漂浮;1:2。
15.(2021•重庆模拟)水平升降台面上有一个足够深、底面积为40cm2的柱形容器,容器中水深20cm,则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为 2000 Pa,现将底面积为10cm2、高20cm的圆柱体A悬挂在固定的弹簧测力计下端,使A浸入水中,稳定后,A的下表面距水面4cm,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0.8N,如图所示,然后使升降台上升7cm,再次稳定后,A所受的浮力为 1.2 N.(已知弹簧受到的拉力每减小1N,弹簧的长度就缩短1cm)
解:(1)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p=ρ水gh=1.0×103kg/m3×10N/kg×0.2m=2000Pa;
(2)物体A下表面距水面4cm时受到的浮力:
F浮=ρ水gV排=1.0×103kg/m3×10N/kg×4×10×10﹣6m3=0.4N,
根据力的平衡,物体的重力:
G=F浮+T=0.4N+0.8N=1.2N;
如图所示,然后使升降台上升7cm,再次稳定后,可等效为将容器下部切去7cm,将切去的7cm水再倒入,则加入水的体积:
V加=7cm×40cm2=280cm3;
而ΔV加=Δh弹S容+Δh浸(S容﹣S柱);
(Δh浸为圆柱体在水中增加的深度,弹簧缩短的量为Δh弹)
代入已知量:280cm3=Δh弹×40cm2+Δh浸×(40cm2﹣10cm2)﹣﹣﹣﹣﹣﹣①
因浮力的变化量等于弹簧弹力的变化量,ΔF浮=ΔF弹,即
ρ水gΔh浸S物=kΔh弹
代入已知量:
1.0×103kg/m3×10N/kg×Δh浸×10×10﹣4m2=100×Δh弹
Δh浸=10Δh弹﹣﹣﹣﹣﹣②
由①②得:
Δh弹≈0.82cm,已知弹簧受到的拉力每减小1N,弹簧的长度就缩短1cm,故增加的浮力为0.82N,
原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0.8N,弹簧伸长0.8cm;
因0.82cm>0.8cm;故物体漂浮,
故F′浮=G=1.2N。
答案:2000;1.2。
16.(2020•重庆模拟)不吸水的长方体A固定在体积不计的轻杆下端,位于水平地面上的圆柱形容器内,杆上端固定不动。如图所示。现缓慢向容器内注入适量的水,水对容器的压强p与注水体积V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当p=600Pa时,容器中水的深度为 6 cm;若ρA=0.5g/cm3,当注水体积V=880cm3时,杆对A的作用力大小为 5.2 N。
解:(1)由p=ρgh可得水的深度;
h===0.06m=6cm;
(2)当注水体积为600cm3时,水开始接触物体A,900cm3时,A完全浸没,
900cm3时,水的压强是2100Pa,
由p=ρgh可得此时水的深度:h′===0.21m;
A的高:hA=h′﹣h=0.21m﹣0.06m=0.15m;
容器的底面积:S===100cm2;
A浸没在水中水的横截面积,S′===20cm2;
A的横截面积,SA=S﹣S′=100cm2﹣20cm2=80cm2;
当注水体积v=880cm3时,没有完全浸没A,由p=ρgh可得此时物块A浸入水中的深度:
h″===14cm,
此时物体A受到的浮力:F浮=ρ液gV排=ρ液gS′h″=1×103kg/m3×10N/kg×80×10﹣4m2×0.14m=11.2N;
已知ρA=0.5g/cm3,小于水的密度,同体积A的浮力大于重力,
杆对A的作用力大小为F=F浮﹣G=F浮﹣ρAVAg=11.2N﹣0.5×103kg/m3×10N/kg×15×80×10﹣6m3=5.2N。
答案:(1)6;(2)5.2。
17.(2021•达州模拟)小陈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了以下实验:
①用弹簧测力计测出一个带盖子的空玻璃瓶的重力,如图甲所示;
②用手拿着这个盖紧瓶盖的空玻璃瓶浸没在水中,放手后发现玻璃瓶上浮;
③将一个铁块装入玻璃瓶并盖紧盖子,放入水中放手后发现玻璃瓶下沉;
④取出玻璃瓶并擦干瓶上的水,挂在弹簧测力计上,保持玻璃瓶竖直,然后从图乙所示位置慢慢浸入水中,并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与玻璃瓶下表面浸入水中深度h的关系图象如图丙所示。
(1)装有铁块的玻璃瓶全部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是 1.6 N。
(2)BC段说明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浸没的深度 无关 (选填“有关”、“无关)。
(3)在第②操作步骤中空玻璃瓶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为 1.6 N。
(4)小陈认真分析以上实验数据和现象后发现,物体的沉浮与物体的重力和所受浮力有关,其中上浮的条件是 F浮>G 。
(5)若圆柱形容器的底面积为100cm2,在乙图中,当玻璃瓶浸没后,水又对容器底的压强增加了 160 Pa。
(6)细心的小陈同学发现玻璃瓶上还标有100mL的字样,于是在装有铁块的玻璃瓶内装满水并盖上瓶盖,再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总重力,如图丁所示,此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3.1N,根据以上数据他算出了铁块的密度为 8×103 kg/m3。
解:
(1)由图象知,当瓶子浸入深度为0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瓶子和铁块的总重力,即G=2.2N;
当瓶子浸入深度达到6cm后弹簧测力计不再减小,说明瓶子浸没在水中,示数为0.6N,所以受到的浮力:F浮=G﹣F=2.2N﹣0.6N=1.6N;
(2)由图象知,BC段瓶子受到的弹簧测力计拉力不变,所以受到的浮力不变,说明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浸没的深度无关;
(3)浮力的大小与液体密度和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有关,空玻璃瓶浸没在水中与装有铁块的瓶子浸没在水中时浸入水中体积相等,所以受到的浮力相等,都为1.6N;
(4)物体上浮的条件是物体受到浮力大于物体重力,即F浮>G;
(5)由阿基米德原理可得,当玻璃瓶浸没后,瓶子排开水中体积:
V排===1.6×10﹣4m3,
容器中水面上升体积与V排相等,即:△V=V排=S△h,
所以容器中水面上升高度:△h===1.6×10﹣2m,
所以水又对容器底的压强增加了:△p=ρ水g△h=1.0×103kg/m3×10N/kg×1.6×10﹣2m=160Pa;
(6)由图甲知,空瓶的重力G瓶=1.4N,瓶子和铁块的总重力G=2.2N,
铁块重力:G铁=G﹣G瓶=2.2N﹣1.4N=0.8N,
由题知,图丁中时弹簧测力计示数,即瓶子、水和铁块的总重力:G总=3.1N,
所以装入水的重力:G水=G总﹣G=3.1N﹣2.2N=0.9N,
加入水的体积:V水===9×10﹣5m3=90cm3,
铁块的体积:V=V容积﹣V水=100cm3﹣90cm3=10cm3,
所以铁块密度:ρ===8×103kg/m3。
答案:(1)1.6;(2)无关;(3)1.6;(4)F浮>G;(5)160(6)8×103。
18.(2020•达州模拟)小张在家中自制了一个简易密度计并用它来测定盐水的密度。
实验器材有:刻度尺、圆柱形竹筷、细铅丝、烧杯、水、待测盐水。
实验步骤如下:
①用刻度尺测出竹筷的长度L
②竹筷的下端缠上适量的细铅丝
③把自制的密度计放入盛水的烧杯中,静止后用刻度尺测出液面上竹筷的长度h1(如图所示)
④把自制的密度计放入盛盐水的烧杯中,静止后用刻度尺测出液面上竹筷的长度h2
根据上面的步骤回答下列问题:
(1)竹筷下端缠上适量的细铅丝,主要目的是 降低重心 (选填“降低重心”或“增大支撑面”)使竹筷能竖直漂浮在液面。
(2)密度计是利用浮力 等于 重力的条件工作的,竹筷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 等于 竹筷下表面受到盐水的压强(均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3)被测液体的密度越大,密度计排开液体的体积 越小 (选填“越小’”或“越大”)
(4)被测盐水的密度表达式:ρ盐水= ρ水 (不计铅丝体积,水的密度为ρ水)
解:(1)重心越低,稳度越大,故竹筷下端缠上适量的细铅丝,主要目的是降低重心使竹筷能竖直漂浮在液面;
(2)密度计不管放入哪种液体中,都是漂浮,所以浮力等于自身的重力;故重力相同,浮力相同,所以将该自制的密度计放入水或盐水中时,都是漂浮,浮力相等,据浮力的产生原因:“浮力的大小等于浸入液体中的物体上下表面的压力差”可知,F浮=F下﹣F上=F下﹣0=p下S﹣0=p下S;由于浮力相等,所以p下相等,故竹筷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 等于竹筷下表面受到盐水的压强;
(3)据F浮=ρ液gV排可知,同一密度计,在不同液体中的浮力相同,液体密度越大,排开液体的体积就越小;
(4)在水中时:F浮=ρ水gV排1=ρ水gs(L﹣h1);
在盐水中时:F浮=ρ盐水gV排2=ρ盐水gs(L﹣h2);
因为浮力相等所以:ρ水gs(L﹣h1)=ρ盐水gs(L﹣h2);
即:ρ盐水=ρ水;
答案:(1)降低重心;(2)等于;等于;(3)越小;(4)ρ水
19.(2020•贺州中考)如图所示,水平放置的平底柱形容器A内装有一些水,不吸水的正方体物块B的边长为10cm,用细线(重力和体积忽略不计)拉住物块B,细线的另一端固定在容器底部,静止后物块B浸入水中的体积为6×10﹣4m3,此时细线被拉直,长为6cm,物块B所受拉力为1N。求:(ρ水=1.0×103kg/m3,g取10N/kg)
(1)物块B受到的浮力;
(2)物块B受到的重力;
(3)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解:
(1)物块B受到的浮力:F浮=ρ水gV排=1.0×103kg/m3×10N/kg×6×10﹣4m3=6N;
(2)物块受竖直向上的浮力、竖直向下的重力和向下的拉力,
根据力的平衡条件可得,物块所受的重力为:G=F浮﹣F拉=6N﹣1N=5N;
(3)物块浸入水中的深度为:h浸===0.06m;
则水的深度为:h'=h浸+L线=0.06m+0.06m=0.12m;
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为:p=ρ水gh'=1.0×103kg/m3×10N/kg×0.12m=1200Pa。
答:(1)物块B受到的浮力为6N;
(2)物块B受到的重力为5N;
(3)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为1200Pa。
20.(2021•广元中考)如图所示,图甲是一盛有水的圆柱形容器,置于水平桌面上,容器内水深为0.3m,容器的底面积为0.04m2,图乙是一质量均匀的塑料球,密度为0.2×103kg/m3(g=10N/kg)。求:
(1)容器中水的质量;
(2)距容器底部0.2m处A点液体的压强;
(3)把塑料球放入该容器中,用了16N的力恰好使其完全浸没在水中(图丙),塑料球的重力多大?
解:
(1)容器中水的体积:
V水=Sh=0.04m2×0.3m=0.012m3,
由ρ=可得水的质量:
m水=ρ水V水=1×103kg/m3×0.012m3=12kg;
(2)距容器底部0.2m处A点液体的压强:
p=ρgh=1×103kg/m3×10N/kg×(0.3m﹣0.2m)=1000Pa;
(3)设塑料球的体积为V,
塑料球完全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F浮=ρ水gV排=ρ水gV,
塑料球的重力为:G=m球g=ρ球Vg,
使塑料球完全浸没在水中时,F+G=F浮,
16N+ρ球Vg=ρ水gV,
16N+0.2×103kg/m3×10N/kg×V=1×103kg/m3×10N/kg×V,
解得塑料球的体积:
V=0.002m3,
塑料球的重力:
G=m球g=ρ球Vg=0.2×103kg/m3××0.002m3×10N/kg=4N。
答:(1)容器中水的质量是12kg;
(2)距容器底部0.2m处A点水的压强是1000Pa;
(3)把塑料球放入该容器中,用了16N的力恰好使其完全浸没在水中,塑料球的重力是4N。
中考物理二轮复习考点讲解与题型练习专题36 测量未知电阻阻值(教师版): 这是一份中考物理二轮复习考点讲解与题型练习专题36 测量未知电阻阻值(教师版),共17页。
中考物理二轮复习考点讲解与题型练习专题32 电路安全与生活应用(教师版): 这是一份中考物理二轮复习考点讲解与题型练习专题32 电路安全与生活应用(教师版),共24页。
中考物理二轮复习考点讲解与题型练习专题24 杠杆平衡分析及应用(教师版)-: 这是一份中考物理二轮复习考点讲解与题型练习专题24 杠杆平衡分析及应用(教师版)-,共2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