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广西钦州市浦北中学高二3月月考生物解析版
展开 浦北中学2023年春季学期三月份考试试题(高二生物科)
一、单项选择题
1. 濒危动物保护、有害生物防治、经济动物资源的合理利用等都离不开种群的研究,种群研究的中心问题是种群的数量特征及其变化规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B. 当种群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时种群数量一定会增大
C. 性别比例可通过影响出生率对种群数量产生影响
D. 年龄结构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对种群数量产生影响
【答案】B
【解析】
【分析】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就是种群密度。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濒危动物保护、农田杂草状况调查、农林害虫的监测和预报、渔业上捕捞强度的确定等,都需要对种群密度进行调查研究。
【详解】A、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年龄结构,性别比例等,其中种群密度是最基本的数量特征,A正确;
B、种群数量的变化受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影响,但也受迁入率和迁出率的影响,当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时,种群数量的变化要考虑迁入率和迁出率情况,B错误;
C、性别比例不影响死亡率,但降低出生率,通过影响出生率对种群数量产生影响,C正确;
D、年龄结构既可以影响出生率,又可以影响死亡率,进而影响种群数量,D正确。
故选B。
2. 若采用样方法调查某地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A. 计数甲地内蒲公英总数,再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B. 计数所有样方内蒲公英总数,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种群密度
C. 计算出每个样方中蒲公英的密度,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密度的平均值,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D. 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的总数,除以所有样方的面积之和,再乘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答案】C
【解析】
【详解】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的计算公式应为:种群密度=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的平均数=每个样方个体数之和÷样方总面积。采用样方法不可能直接统计出甲地内蒲公英总数,A错误;
计算所有样方内蒲公英总数,应该除以样方总面积,B错误;
计算出每个样方中蒲公英的密度,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密度的平均值,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C正确;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的总数,除以所有样方的面积之和,即得到种群密度,D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首先确定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的计算公式,再分析选项中的表述是否符合公式。易错点是误以为所有样方的面积之和等于甲地面积,而导致误选B。
3.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批准不得擅自引进、释放或者丢弃外来物种。巴西红耳龟原产于美洲,由于当地有鹭鸳、浣熊等众多野生天敌猎取龟卵、幼龟,其数量保持稳定。巴西红耳龟将龟卵埋在潮湿的沙滩上,阳光的照射为其孵化提供适宜的温度。引入中国后,因养殖外逃、丢弃、放生等原因,已经在全国多地自然水域里形成一个庞大的种族群体。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由于食物充足、缺少天敌,巴西红耳龟在我国将一直呈“J”型增长
B. 龟卵、幼龟被天敌猎取导致原产地巴西红耳龟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C. 鹭鸳、浣熊属于密度制约因素,孵化地温度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
D. 在巴西红耳角种群数量达到K/2时防治,可达到最好的防治效果
【答案】C
【解析】
【分析】“J”型曲线:指数增长函数,描述在食物充足,无限空间,无天敌的理想条件下生物无限增长的情况。“S”型曲线:是受限制的指数增长函数,描述食物、空间都有限,有天敌捕食的真实生物数量增长情况,存在环境容纳的最大值K。
【详解】A、在自然条件下,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巴西红耳龟在我国也不会一直呈“J”型增长,A错误;
B、在原产地由于有鹭鸳、浣熊等众多野生天敌猎取龟卵、幼龟,数量基本保持稳定,出生率基本等于死亡率,B错误;
C、鹭鸳、浣熊属于密度制约因素,温度属于非生物因素,同时也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C正确;
D、种群数量在K/2时增长速率最大,防治巴西红耳角种群数量应在K/2之前,D错误。
故选C。
4. 生态学家对广西北部湾红树林湿地的某种鸟进行连续观察研究,在18年间统计其种群增长速率如下表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年份
第3年
第6年
第9年
第12年
第15年
第18年
增长速率(百只/年)
0.8
1.2
4.8
2.5
1.05
0.02
A. 第9年该鸟种内竞争是最剧烈的
B. 该鸟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为800只
C. 9~18年中该鸟种群年龄结构为衰退型
D. 人类对红树林的保护可能使该鸟数量增大
【答案】D
【解析】
【分析】分析表格,该鸟种群的增长速率先增大,再减小,其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
【详解】A、第9年该鸟种群增长速率最大,此时该鸟种内竞争不剧烈,A错误;
B、第九年该鸟种群增长速率最大,对应的种群数量可能是环境容纳量的一半,但不知道此时该鸟种群数量的多少,无法判断该鸟的环境容纳量,B错误;
C、9~18年中该鸟种群增长速率为正值,所以该鸟种群年龄结构为增长型,C错误;
D、红树林是该鸟的栖息地,人类对红树林的保护能提高该鸟的环境容纳量,可能使该鸟数量增大,D正确。
故选D。
5. 大树杜鹃是一种集中分布于我国云南山区的高大乔木,分布范围小、难引种、是濒危物种。大树杜鹃林下凋落物很厚,种子难以散布到土壤基层,因此在自然环境下发芽率很低。幼苗生长缓慢,生长期长,开花较迟,植株耐寒能力弱,在-2℃环境下会死亡,且幼树死亡率更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大树杜鹃林中大树杜鹃高低错落有致,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
B. 适度清除凋落物,有利于提高该山区大树杜鹃的环境容纳量
C. 通过研究大树杜鹃的生态位来了解大树杜鹃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
D. 阳光、温度、枯枝落叶层等环境因素影响了大树杜鹃的种群数量
【答案】A
【解析】
【分析】生态位是指一个种群在生态系统中,在时间空间上所占据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与作用。
【详解】A、大树杜鹃林中大树杜鹃高低错落有致,属于种群范畴,不属于群落,A错误;
B、由题可知,大树杜鹃林下凋落物很厚,种子难以散布到土壤基层,因此适度清除凋落物,有利于提高该山区大树杜鹃的环境容纳量,B正确;
C、研究大树杜鹃的生态位,有助于了解大树杜鹃在时间空间上所占据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与作用,C正确;
D、阳光、温度、枯枝落叶层等环境因素能影响大树杜鹃的种群数量,D正确;
故选A。
6. 青土湖原是甘肃省武威市境内几近干涸的湖泊,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在青土湖呈合围之势。通过人工输水来恢复青土湖,对阳隔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联合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区别荒漠和湿地群落的重要特征是群落中的种间关系
B. 青土湖区域沙化综合治理过程中群落发生了次生演替
C. 荒漠群落中有的植物叶呈针状以适应缺乏水分的环境
D. 沙化综合治理改变了青土湖的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
【答案】A
【解析】
【分析】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初生演替的一般过程是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的一般过程是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
【详解】A、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区别荒漠和湿地群落的重要特征是群落中的物种组成,A错误;
B、青土湖区域沙化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因此青土湖区域沙化综合治理过程中群落发生了次生演替,B正确;
C、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否则就会被自然界淘汰,荒漠群落中有的植物叶呈针状以适应缺乏水分的环境,C正确;
D、人类活动能够影响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沙化综合治理改变了青土湖的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D正确。
故选A。
7. 我国古文、古诗词中记载了很多的生物学现象,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螟蛉有子 ,蜾蠃负之”描述的是体内寄生关系
B. “肥田之法,种绿豆最佳”是利用根瘤菌和绿豆之间的互利共生关系进行肥田
C.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体现了信息传递对生物种群繁衍的影响
D. “燕燕于飞,差池其羽。燕燕于飞,上下其音”体现了生态系统中的行为信息和物理信息
【答案】A
【解析】
【分析】生态系统的信息分为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生态系统的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称为物理信息。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诸如植物的生物碱、有机酸等代谢产物,以及动物的性外激素等,这就是化学信息。动物的特殊行为,对于同种和异种也能够传递某种信息,即生物的行为特征可以体现为行为信息。
【详解】A、螟蛉是一种绿色小虫,蜾蠃是一种寄生蜂。蜾蠃常捕捉螟蛉存放在窝里,产卵在它们身体里,卵孵化后蜾蠃幼虫就拿螟蛉作食物。蜾蠃是一种寄生蜂,但以螟蛉为食,体现了螟蛉与蜾蠃之间存在捕食关系,A错误;
B、互利共生关系是指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彼此有利,两者分开以后双方的生活都要受到很大影响,甚至不能生活而死亡,根瘤菌可以为绿豆提供无机物,绿豆可以为根瘤菌提供有机物,故“肥田之法,种绿豆最佳”是利用根瘤菌和绿豆之间的互利共生关系进行肥田,B正确;
C、“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表明环境影响生物的生长开花等,体现了信息传递对生物种群繁衍的影响,C正确;
D、“燕燕于飞,差池其羽”意思是燕子飞在天上,参差舒展翅膀,体现的是行为信息;“燕燕于飞,上下其音”意思为燕子飞在天上,鸣音呢喃低昂,是声音,体现的是物理信息,D正确。
故选A。
8. 关于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属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B. 生态系统中的植物属于生产者,营腐生生活的动物属于分解者
C.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沿着食物链单向进行且逐级递减
D. 碳循环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主要以CO2的形式进行
【答案】B
【解析】
【分析】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就是沿着这种渠道进行的。
【详解】A、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A正确;
B、绿色植物可进行光合作用,属于生产者,但有些植物可以做消费者,如菟丝子,腐生生活的动物属于分解者,如蚯蚓等,B错误;
C、食物链和食物网是能量流动的途径,因捕食关系不可逆、每一个营养级的能量有用于呼吸消耗等,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沿着食物链单向进行且逐级递减,C正确;
D、碳循环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主要以CO2的形式进行,在生物群落内部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D正确。
故选B。
9. 关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通过农田除草和消灭害虫可以提高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B. “未利用”指未被自身呼吸作用消耗,未流向下一营养级或分解者的能量
C. 各营养级通过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不能再被其他生物同化
D. 生态系统都需要不断地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补充
【答案】A
【解析】
【分析】同化量指某一营养级从外环境中得到的全部化学能。它表现为这一营养级的呼吸消耗量、这一营养级流向下个营养级的能量、这一营养级流向分解者的能量以及未被利用的能量。能量传递效率是指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同化量的比值。能量传递效率=下一营养级的同化量/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一般说来,能量传递效率大约为10%~20%。由于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因此任何生态系统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补充。
【详解】A、农田除草、消灭害虫,可以调整能量流动的方向,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有益的方向,但是不能提高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能量传递效率在各营养级之间是不变的,A错误;
B、生物同化量= 呼吸消耗的能量+流向下个营养级 的能量+流向分解者的能量+未被利用的能量.,因此“未利用”指未被自身呼吸作用消耗,未流向下一营养级或分解者的能量,B正确;
C、各营养级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部分能量,热能不能再被其他生物同化,C正确;
D、由于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因此任何生态系统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补充,以便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D正确。
故选A。
10. 图l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部分碳循环示意图:图2为该生态系统的部分能量流动示意图(不考虑未利用的能量)。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图l中,碳元素从生物群落进入无机环境的途径是②③④,甲表示生产者
B. 图2中,A表示兔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C表示分解者利用的能量
C. 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呼吸消耗量在同化量中所占比例越少,生物量增加可能越多
D. 该草原生物群落在向森林生物群落演替的过程中,人类活动一定会影响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1中甲是无机环境、乙是生产者、丙代表消费者,丁代表分解者。①主要为光合作用,②③为动植物的呼吸作用,④为分解者的分解作用,⑤为生产者被分解者分解利用的部分。图2中A表示兔同化的能量,B表示兔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储存在体内的能量),C表示兔粪便中的能量。
【详解】A、图1中,碳元素进入无机环境的途径是③②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和④分解者的分解作用,甲表示无机环境,乙是生产者,A错误;
B、摄入量等于同化量和粪便量之和,同化量等于用于生长、发育、繁殖能量和呼吸作用散失能量之和,据此可知,A表示兔同化的能量,B表示兔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B错误;
C、呼吸量等于同化量与生物量的差值,因此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呼吸消耗量在同化量中所占比例越少,生物量增加就越多,C正确;
D、该草原生物群落在向森林生物群落演替的过程中,人类活动可能会影响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但不能说一定,D错误。
故选C。
11. 蚜虫的粪便是含有糖分的黏液,称为“蜜露”。蚂蚁非常喜欢吃“蜜露”,常用触角拍打蚜虫背部,通过拍打产生的振动频率促使蚜虫分泌“蜜露”。蚜虫受到其天敌瓢虫袭击时,会从尾部发出报警信息素,将危险信息通知其他蚜虫,同时蚂蚁接收到报警信息素就会赶来驱除蚜虫天敌。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蚂蚁拍打蚜虫背部产生的振动频率属于物理信息
B. 蚜虫发出的化学信息可以在同种或异种生物间传递
C. 蚜虫同化的能量一部分会通过“蜜露”流向蚂蚁
D. 信息传递能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答案】C
【解析】
【分析】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种类:(1)物理信息:生态系统中的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如蜘蛛网的振动频率。(2)化学信息:生物在生命活动中,产生了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如植物的生物碱、有机酸,动物的性外激素等。(3)行为信息:动物的特殊行为,对于同种或异种生物也能够传递某种信息,如孔雀开屏。
【详解】A、蚂蚁拍打蚜虫背部产生的振动频率属于物理信息,A正确;
B、蚜虫受到其天敌瓢虫袭击时,会从尾部发出报警信息素,将危险信息通知其他蚜虫,同时蚂蚁接收到报警信息素就会赶来驱除蚜虫天敌,信息素属于化学信息,由此可见,蚜虫发出的化学信息可以在同种或异种生物间传递,B正确;
C、“蜜露”属于蚜虫的粪便量,粪便量不属于蚜虫的同化量,属于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C错误;
D、据题干信息,蚂蚁和蚜虫可以通过信息传递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D正确。
故选C。
12. 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及其保护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苔原生态系统经足够长时间可演替为森林生态系统
B. 为了保护草原生态系统,应控制人类活动,禁止放牧
C. 森林生态系统比草原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强,恢复力稳定性强
D. 给予农田生态系统适当的物质和能量投入可提高其稳定性
【答案】D
【解析】
【分析】生态系统稳定性即为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主要通过反馈调节来完成,不同生态系统的自调能力不同。
【详解】A、苔原生态系统是永久冻土带,温度低,即使其经足够长时间的演替也不可能演替到森林阶段,A错误;
B、合理利用和保护草原生态系统应可合理确定载畜量,防止过度放牧,B错误;
C、森林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多,营养结构复杂,抵抗力稳定性高,恢复力稳定性弱,C错误;
D、对于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给予一定的物质和能量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故给予适当的物质和能量投入可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正确。
故选D。
13. 某地区以种植玉米为主,收获玉米后,秸秆往往被焚烧从而造成环境污染。为解决此问题,当地政府建设了“生态桥”工程,将废弃秸秆加工成有机肥后施加到农场土壤中,减轻污染同时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设计“生态桥”主要遵循了生态工程循环的基本原理
B. 废弃秸秆加工成的有机肥能为农作物提供营养物质和能量
C. 农田生态系统属于人工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大于森林生态系统
D. 该生态系统的结构由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组成
【答案】A
【解析】
【分析】循环:指在生态工程中促进系统的物质迁移与转化,既保证各个环节的物质迁移顺畅,也保证主要物质或元素的转化率较高。即保证物质循环再生。例子:无废弃物农业。
生态系统的结构——组成成分、营养结构。
复杂的食物网是使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的重要条件。一般认为,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越强。
【详解】A、“生态桥”保证物质的循环再生,主要遵循了生态工程循环的基本原理,A正确;
B、废弃秸秆加工成的有机肥能为农作物提供营养物质,不能提供能量,B错误;
C、农田生态系统属于人工生态系统,营养结构比森林生态系统简单,抵抗力稳定性小于森林生态系统,C错误;
D、该生态系统的结构由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组成,D错误。
故选A。
14. 我国坚定不移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正确处理人、资源、环境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将喂养巴西龟放生到公园池塘中肯定会增加池塘的生物多样性
B. 建立自然保护区和濒危动植物繁育中心等,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
C. 生物多样性是不同物种之间协同进化的结果,人类活动范围的增大会导致其锐减
D. 与驾驶私家车相比,选择公共交通可减小生态足迹,环境承受的压力与生态足迹成正比
【答案】D
【解析】
【分析】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有潜在价值(目前人类尚不清楚)、间接价值(对生态系统起到重要调节功能)和直接价值(对人类有实用意义和非实用意义);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在生态系统、物种和基因三个水平上采取保护战略和保护措施,主要有:1、就地保护,即建立自然保护区;2、易地保护,如建立遗传资源种质库、植物基因库,以及野生动物园和植物园及水族馆等;3、制定必要的法规,对生物多样性造成重大损失的活动进行打击和控制。
【详解】A、将喂养的巴西龟放生到公园池塘中可能会导致其它生物减少,不一定会增加池塘的生物多样性,A错误;
B、就地建立自然保护区保留了生物原始的生存环境,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但是迁到濒危动植物繁育中心并不是最有效的措施,B错误;
C、生物多样性是不同物种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协同进化的结果,C错误;
D、选择公共交通可减小生态足迹,环境承受的压力与生态足迹成正比,因此选择公共交通可以减少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D正确。
故选D。
15. 下图甲为果酒和果醋制作装置,图乙表示制作过程中的物质变化,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制作果酒时应关闭阀b,适时打开阀a排气
B. 制作果醋时需打开阀a通气,打开阀b排气
C. 过程①②都只能发生在缺氧的条件下
D. 过程①~④所需的最适温度基本相同
【答案】A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甲是发酵装置,乙是果酒、果醋制作的实验原理,①是葡萄糖酵解形成丙酮酸的阶段,发生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②是酵母菌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发生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③是有氧呼吸的第二、第三阶段,发生的场所是线粒体,④是醋酸菌发酵形成醋酸的过程。
【详解】A、甲装置中,阀b控制进气,阀a控制排气,制作果酒时应关闭阀b以创造缺氧环境,适时打开阀a几秒钟以排出产生CO2,A正确;
B、醋酸菌是好氧性细菌,需要持续通氧,但a是排气口,b是进气口,故应打开阀b通气,打开阀a排气,B错误;
C、过程①为葡萄糖酵解形成丙酮酸的阶段,发生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会发生,C错误;
D、过程①~③所需的最适温度基本相同,为18-30℃,而过程④所需的最适温度为30-35℃,D错误。
故选A。
16. 家庭制作泡菜并无刻意的灭菌环节,在发酵过程中,乳酸菌产生的乳酸就可以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当环境中的乳酸积累到一定浓度时,又会抑制乳酸菌自身的增殖。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在发酵的初期,乳酸菌的种内关系主要表现为种内互助
B. 在发酵的中期,由于营养物质的消耗和代谢产物的积累,乳酸菌的种内竞争趋于激烈
C. 密闭的发酵环境使乳酸菌在种间竞争中占据优势
D. 在发酵的中期,泡菜坛内各种微生物大量繁殖
【答案】D
【解析】
【分析】1、“在发酵过程中,乳酸菌产生的乳酸可以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其他微生物和乳酸菌之间属于种间关系,所以属于竞争;
2、“乳酸菌产生的乳酸”,属于乳酸菌之间的共同协作,产生乳酸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所以属于种间互助;
3、根据“当环境中的乳酸积累到一定浓度时,又会抑制乳酸菌自身的增殖”,到了后期由于营养物质等资源的缺乏,导致种内发生斗争。
【详解】A、在发酵的初期,乳酸菌数目增加较快,其种内关系主要表现为种内互助、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A正确;
B、在发酵的中期,随着营养物质的消耗和代谢产物的积累,乳酸菌的种内竞争趋于激烈,B正确;
C、由于乳酸对乳酸菌代谢活动的影响不大,所以在乳酸菌与其他微生物的生存斗争中乳酸占优势,C正确;
D、在发酵的中期,由于乳酸的大量积累,pH下降,抑制微生物的生长,泡菜坛内的微生物减少,D错误。
故选D。
17. 进行土壤中尿素分解菌的选择培养时,利用的培养基组分及含量如表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组分
KH2PO4
Na2HPO4
MgSO4·7H2O
葡萄糖
尿素
琼脂
H2O
含量
1.4g
2.1g
0.2g
10.0g
1.0g
15.0g
定容1000mL
A. KH2PO4和Na2HPO4既可为菌体提供无机盐,又可调节培养基的pH
B. 尿素既可为尿素分解菌提供氮源,又可对培养基中的微生物起选择作用
C. 琼脂一般不可以为尿素分解菌提供碳源,只起到凝固剂的作用
D. 蒸馏水既可进行定容,又可对培养液进行稀释以便于计数
【答案】D
【解析】
【分析】进行土壤中尿素分解菌的选择培养的原理:培养基的氮源为尿素,只有能合成脲酶的微生物才能分解尿素,以尿素作为氮源,缺乏脲酶的微生物由于不能分解尿素,缺乏氮源而不能生长发育繁殖,而受到抑制,所以用此培养基就能够选择出分解尿素的微生物。
【详解】A、KH2PO4和Na2HPO4这两种无机盐既可为细菌生长提供无机营养,又可作为缓冲剂保持细胞生长过程中pH相对稳定,A正确;
B、培养基中除了尿素无其他含氮物质,只有尿素分解菌能通过分解尿素进行生长繁殖,故尿素既能为尿素分解菌提供氮源又可对培养基中的微生物起选择作用,B正确;
C、琼脂不能被微生物利用,只能充当凝固剂,C正确;
D、蒸馏水起定容作用,蒸馏水不能对培养液进行稀释,稀释所用的溶剂应该是无菌水,D错误。
故选D。
18. 有关平板划线操作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平板划线法是通过接种环在琼脂固体培养基表面连续划线的操作,将聚集的菌种逐步稀释分散到培养基的表面
B. 每次划线前,灼烧接种环待其冷却后再划线
C. 在第二区域内划线时,接种环上的菌种直接来自菌液
D. 每次划三至五条平行线,注意用力大小要适当,不要划破培养基
【答案】C
【解析】
【分析】1、平板划线法:将已经熔化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制成平板,接种,划线,在恒温箱里培养。在线的开始部分,微生物往往连在一起生长,随着线的延伸,菌数逐渐减少,最后可能形成单个菌落。2、平板划线操作的注意事项:①第一次划线及每次划线之前都需要灼烧接种环灭菌。②灼烧接种环之后,要冷却后才能伸入菌液,以免温度太高杀死菌种。③划线时最后一区域不要与第一区域相连。④划线用力大小要适当,防止用力过大将培养基划破。
【详解】A、结合分析可知,平板划线法是通过接种环在琼脂固体培养基表面连续划线的操作,将聚集的菌种逐步稀释分散到培养基的表面,以获得单个菌落,A正确;
B、每次划线前,灼烧接种环需要待其冷却后再划线,否则高温会杀死菌种,B正确;
C、在平板划线时,第一区域内划线时接种环上的菌种直接来自菌液,而第二区域内划线时,接种环上的菌种来自于上一次划线区域,C错误;
D、每次划三至五条平行线,注意用力大小要适当,不要划破培养基,否则无法形成单个菌落,D正确。
故选C。
19. 丙草胺是一种应用广泛的除草剂,能抑制土壤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的生长。某生物兴趣小组从活泉公园土壤中分离出能有效降解丙草胺的细菌菌株,并对其进行计数(如下图所示), 以期为修复被丙草胺污染土壤提供微生物资源。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用以丙草胺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进行培养
B. 将培养基 pH 调至酸性,有利于丙草胺降解菌的生长繁殖
C. 通过计算得知每克土壤中的菌株数约为 1.7×109个
D. 除了用图中所示计数方法之外,还可用显微镜直接计数法,其计数结果往往比实际值偏大
【答案】B
【解析】
【分析】统计菌落数目的方法:(1) 显微镜直接计数法:回原理:利用特定细菌计数板或血细胞计数板,在显微镜下计算一定容积的样品中微生物数量:②方法:用计数板计数;回缺点:不能区分死菌与活菌。(2)间接计数法(活菌计数法):①原理:当样品的稀释度足够高时,培养基表面生长的一个菌落,来源于样品稀释液中的一个活菌。通过统计平板上的菌落数,就能推测出样品中大约含有多少活茵。②操作:a、设置重复组,增强实验的说服力与准确性:b、为了保证结果准确,一般选择菌落数在30~300的平板进行计数。③计算公式:每克样品中的菌株数-(C-V)×M,其中e代表某一稀释度下平板上生长的平均菌落数,V代表涂布平板时所用的稀释液的体积(mL),M代表稀释倍数。
【详解】A、要分离出能有效降解丙草胺的细菌菌株,需要以丙草胺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进行培养,该培养甚中只有降解丙草胶的细菌菌株才能生长,其他微生物的生长会受到抑制,A正确;
B、细菌中性偏碱,将培养基 pH 调至中性或微碱性,有利于丙草胺降解菌的生长繁殖,B错误;
C、5号试管的稀释倍数是106,则每克士壤中的菌株数为 (168+175+167)÷3÷0.1×106=1.7×109个,C正确;
D、图中利用的是稀释涂布平板法进行计数,还可用显微镜直接计数法,由于死亡的微生物往往计算在内,因此其计数结果往往比实际值偏大,D正确。
故选B。
20. 发酵工程广泛应用于农业、食品工业、医药工业等工业生产。下列关于发酵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发酵工程的形成离不开微生物纯培养技术的建立及发酵罐等设备的成功设计
B. 筛选出高产柠檬酸的黑曲霉菌种后可直接接种到发酵罐中进行发酵生产
C. 若培养基或发酵设备灭菌不彻底,则可能造成青霉素发酵的产量降低
D. 发酵工程生产的单细胞蛋白含有糖类、脂质等多种化合物,可作为家畜的优质饲料
【答案】B
【解析】
【分析】发酵工程是指采用现代工程技术手段,利用微生物的某些特定功能,为人类生产有用的产品,或直接把微生物应用于工业生产过程的一种技术。发酵工程的内容包括菌种选育、培养基的配制、灭菌、种子扩大培养和接种、发酵过程和产品的分离提纯(生物分离工程)等方面。
【详解】A、科学技术的应用离不开理论的支持和设备等工具的进步,因此发酵工程的形成离不开微生物纯培养技术的建立及发酵罐等设备的成功设计,A正确;
B、筛选出能高产柠檬酸的黑曲霉菌种后还需要进一步扩大化培养才能接种到发酵罐中进行发酵生产,B错误;
C、若培养基或发酵设备灭菌不彻底,则可能被杂菌污染,造成青霉素被分解,产量降低,C正确;
D、发酵工程生产的单细胞蛋白是微生物的细胞,含有糖类、脂质等多种化合物,可作为家畜的优质饲料,D正确。
故选B。
二、非选择题
21. 荔枝是广西盛产的水果,其产量和品质一直是果农关注的问题。荔枝园A采用人工管理,果农使用化肥、杀虫剂和除草剂等进行管理,林下几乎没有植被,荔枝产量高;荔枝园B与荔枝园A面积相近,但不进行人工管理,林下植被丰富,荔枝产量低。研究者调查了这两个荔枝园中的节肢动物种类和个体数量,也调查了害虫及其天敌的比例,结果见下表。
荔枝园
种类(种)
个体数量(头)
害虫比例(%)
天敌比例(% )
A
523
103278
36.67
1410
B
568
104118
40.86
20.40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荔枝园中的全部生物构成了一个___。
(2)研究者调查荔枝树上害虫卵的密度应采用___法:还可以利用一些害虫具有___性,用黑光灯诱捕来估算其种群密度。
(3)与荔枝园A相比,荔枝园B的节肢动物物种数目更___(填“多”或“少”),据题分析原因可能是___。
(4)与荔枝园B相比,荔枝园A的害虫和害虫的天敌数量更___(填“多”或“少”),据题分析原因可能是___。
【答案】(1)群落 (2) ①. 样方法 ②. 趋光
(3) ①. 多 ②. 荔枝园B中林下植被丰富,为动物提供丰富的食物和多样的栖息空间
(4) ①. 少 ②. 使用化肥、杀虫剂等杀死了一部分害虫及其天敌,使用除草剂,使果园中植被种类比较单一,以这些植被为食物和栖息空间的节肢动物较少
【解析】
【分析】1、群落垂直结构: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植物主要受阳光的影响,动物主要受食物和栖息空间的影响。2、群落水平结构: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等因素,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异。
【小问1详解】
荔枝园中所有的生物构成了群落。
【小问2详解】
调查虫卵的种群密度采用的方法是样方法。对于某些具有趋光性的昆虫,可以采用黑光灯诱捕的方法来估算它们的种群密度。
【小问3详解】
丰富度是指物种数目的多少,从表中数据可知,荔枝园A的节肢动物种类有523种,荔枝园B有568种,所以荔枝园B的节肢动物物种丰富度更高,由于植物能为动物提供食物和栖息空间,很可能是荔枝园B中林下植被丰富,有利于节肢动物的生存。
【小问4详解】
荔枝园A的害虫和天敌的数量分别是103278×36.67%=37872和103278×14.10%=14562;荔枝园B的害虫和天敌的数量分别是104118×40.86%=42542和104118×20.40%=21240,比较数据可知,荔枝园A的害虫和天敌的数量更少。根据其管理方式分析,主要原因可能是使用化肥、杀虫剂等杀死了一部分害虫及其天敌,使用除草剂,使果园中植被种类比较单一,以这些植被为食物和栖息空间的节肢动物较少。
22. 2021年4月,一群野生亚洲象北上之旅走红网络。亚洲象属于哺乳动物中的长鼻目,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它喜食棕榈、竹子、芭蕉等阳生速生草本,藤本植物。
(1)雄象能听到数里外雌象用次声波发来的求偶信息,这说明____________。大象踏过草原森林形成的“象道”方便其他动物通行;象的粪便既为昆虫、鸟类提供食物或栖息环境,又可造纸,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_价值。
(2)有生态学家推测,随着西双版纳境内森林覆盖率的进一步提高,亚洲象的食物和栖息空间______,环境容纳量______。
(3)________________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就是沿着这种渠道进行的。
某地的亚洲象种群的能量流动关系如表所示[单位:×102J·m-2·a-1]。
摄食量
粪便量
呼吸散失
流向下一营养级
158.6
95.1
25.4
6.7
亚洲象种群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__________________,可见大象对食物的消化吸收效率很低。
(4)目前人类通过生态工程对已经被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重建,促进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生态工程以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功能为基础。进行林业工程建设时,一方面号召农民种树,另一方面考虑农民的生活问题,这遵循了______原理。
【答案】(1) ①. 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 ②. 直接和间接
(2) ①. 减少 ②. 下降
(3) ①. 食物链、食物网 ②. 3.81×103J•m-2•a-1
(4) ①. 自我调节 ②. 整体性
【解析】
【分析】1、生物多样性价值:(1)直接价值:食用、药用、工业原料、旅游观赏、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2)间接价值:调节生态系统的功能等;(3)潜在价值:目前人类尚不清楚等。
2、动物的摄入能量=其同化能量+其粪便能量。同化能量的去向包括呼吸作用消耗和用于生长、发育与繁殖的能量,用于生长、发育与繁殖的能量包括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最高营养级除外)、流向分解者的能量和未被利用的能量。
【小问1详解】
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如雄象能听到数里外雌象用次声波发来的求偶信息。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包括直接价值,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象道”方便其他动物通行,象粪能为昆虫、鸟类提供食物或栖息环境,使得生态系统更加稳定,体现的是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象粪可以造纸,体现的是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小问2详解】
西双版纳境内森林覆盖率的进一步提高,导致亚洲象喜食的棕榈、竹子、芭蕉等阳生速生草本,藤本植物对阳光、水分的利用率降低;导致亚洲象生存空间进一步被压缩,亚洲象因为缺乏食物,导致象群的环境容纳量下降。
【小问3详解】
食物链、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亚洲象种群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亚洲象种群同化量-呼吸作用散失的热量;而同化量=摄入量-粪便量,因此亚洲象种群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摄食量158.6-粪便量95.1-呼吸散失25.4=3.81×103J•m-2•a-1。
【小问4详解】
生态工程以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功能为基础。进行林业工程建时,一方面号召农民种树,另一方面考虑农民的生活问题,这遵循了整体性原理。
23. 郑州黄河湿地地处黄河中下游交界处,气候适宜,蕴了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近年来郑州市加大投入,重点实施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并建成了郑州黄河国家湿地公园,请回答下列问题:
(1)湿地公园坚持“保护优先、科学修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理念,规划实施了退耕还湿、退耕还滩、沟通水道等湿地保护恢复工程,共计恢复层地面积430余亩。发生在湿地公园的群落演替属于____,这体现了人类活动能够使群落演替______
(2)湿地公园中有观测记录鸟类有一百多种,其中不乏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它们属于生态系统的_______(成分),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_______
(3)研究发现该湿地群落中每种生物部占据着相对稳定的_______,这有利于不同生物充分利用环境资源。下图表示该湿地中昆虫、蛙、白琵鹭三者的捕食关系,若昆虫能量中1/3的部分直接提供给白琵鹭,其余的流向蛙,则要使白琵鹭同化的能量增加3500kJ,则昆虫需要同化的能量至少为_______kJ
(4)若湿地受到外界轻微的干扰时,其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不会发生明显变化,这属于生态系统的_____稳定性。是通过系统内的______调节机制实现的。
【答案】(1) ①. 次生演替 ②. 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
(2) ①. 消费者 ②. 可以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对于植物的传粉和种子的传播等具有重要作用
(3) ①. 生态位 ②. 37500
(4) ①. 抵抗力 ②. 负反馈
【解析】
【分析】生态系统的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环境;生态系统的功能: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
【小问1详解】
分析题干可知,湿地公园规划实施了退耕还湿、退耕还滩、沟通水道等,由此可知,发生在湿地公园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这体现了人类活动能够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
【小问2详解】
生态系统的成分有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及非生物环境组成,鸟类属于消费者;消费者可以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对于植物的传粉和种子的传播等具有重要作用。
【小问3详解】
群落中每种生物都在非生物和生物环境中占有相对稳定的位置和作用,即生态位,这有利于不同生物充分利用环境资源;若昆虫能量中1/3的部分直接提供给白琵鹭,2/3流向蛙再流向白琵鹭,则要使白琵鹭同化的能量增加3500kJ,设昆虫需要同化的能量至少为XkJ,各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为10%-20%,故按20%传递,则1/3X×20%+2/3X×20%×20%=3500kJ,则X=37500kJ。
【小问4详解】
若湿地受到外界轻微的干扰时,其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不会发生明显变化,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量,这属于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是通过系统内的负反馈调节机制实现的,负反馈调节使生态系统趋于稳定。
24. 苯酚是含酚工业废水的主要成分,具有致癌、致畸和致突变作用。某污水处理厂检测出要处理的废水中含有较高浓度的苯酚,为了降解废水中的苯酚,研究人员欲从淤泥中筛选出能高效降解苯酚的菌株,筛选的主要步骤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培养基甲和乙营养成分相同,都要加入____作为唯一的碳源,甲中还加入了____使其与乙物理性质不同;甲、乙两种培养基按用途划分均属于选择培养基,其机理是_______。
(2)图中振荡培养可以使______。将C培养基中的菌液稀释并涂布在平板上,所得的菌落数比活菌数目偏少,原因是_______。
(3)实验结束后,使用过的培养基应该进行灭菌处理后才能丢弃。原因是_____。
【答案】(1) ①. 苯酚 ②. 琼脂 ③. 只有能分解苯酚的微生物才能在该培养基上生长,其他微生物的生长被抑制
(2) ①. 菌体与培养液、空气(氧气)充分接触,利于菌体获得更多的营养物质和氧气 ②. 当两个或多个细胞连在一起时,平板上观察到的只是一个菌落
(3)避免培养的菌种污染环境
【解析】
【分析】1、在微生物学中,将允许特定种类的微生物生长,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种类微生物生长的培养基,称为选择培养基;虽然各种培养基的具体配方不同,但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提供碳元素的物质)、氮源(提供氮元素的物质)和无机盐;另外还需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pH、特殊营养物质以及氧气的要求。
2、稀释涂布平板法:
(1)原理:当样品的稀释度足够高时,培养基表面生长的一个菌落,来源于样品稀释液中的一个活菌,通过统计平板上的菌落数,就能推测出样品中大约含有多少活菌。
(2)操作:①设置重复组,增强实验的说服力与准确性;②为了保证结果准确,一般选择菌落数在30~300的平板进行计数。
【小问1详解】
培养基甲的作用是通过选择作用初步获得能够分解苯酚的菌株,培养基乙的作用是进一步的纯化培养,故培养基甲和乙营养成分相同,且都要加入苯酚作为唯一的碳源,确保筛选得到的菌株一定能够分解苯酚;甲为固体培养基,乙为液体培养基,故甲中还加入了琼脂或其他凝固剂使其与乙物理性质不同;甲、乙两种培养基按用途划分,均属于选择培养基,因为在该培养基上只有分解苯酚的微生物能生长,其他微生物的生长被抑制。
【小问2详解】
图中振荡培养的目的是使菌体与培养液、空气(氧气)充分接触,利于菌体获得更多的营养物质,以达到扩大培养的目的;因为当两个或多个细胞连在一起时,平板上观察到的只是一个菌落,所得菌落数比活菌数目偏少,因此,统计结果一般用菌落数而不是用活菌数来表示。
【小问3详解】
实验结束后,使用过的培养基需要进行灭菌处理后才能丢弃,这样可避免培养的菌种污染环境,因为环境中可能没有该菌种。
25. 发酵工程生产产品的流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性状优良的菌种可以从____________中获取,随着技术的发展,也可以通过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等途径获得。
(2)如果发酵产品是微生物细胞本身,可在发酵结束之后,采用____________等方法将菌体分离和干燥,即可得到产品。如果产品是代谢物,可根据产物的性质采取适当的____________措施来获得产品。
(3)青霉菌在一定条件下可产生青霉素,青霉素具有杀菌的作用,有同学认为利用青霉菌发酵生产青霉素的过程中不必担心杂菌的污染,你是否认同这样的观点?____________。为什么?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自然界 ②. 诱变育种 ③. 基因工程育种
(2) ①. 过滤、沉淀 ②. 提取、分离和纯化
(3) ①. 不认同 ②. 因为青霉素只能杀灭部分杂菌,且某些杂菌会分泌青霉素酶将青霉素分解掉,因此生产青霉素的过程中也要防止杂菌污染
【解析】
【分析】发酵工程的基本环节:(1)菌种的选育:性状优良的菌种可以从自然界中筛选出来,也可以通过诱变育种或基因工程育种获得。(2)扩大培养:在发酵之前还需要对菌种进行扩大培养。(3)培养基的配制:在菌种确定之后,要选择原料制备培养基。在生产实践中,培养基的配方要经过反复试验才能确定。(4)灭菌:培养基和发酵设备都必须经过严格的灭菌。(5)接种:将菌种接种到发酵罐培养液中。(6)发酵:这是发酵工程的环节。①在发酵过程中,要随时检测培养液中的微生物数量、产物浓度等,以了解发酵进程。②要及时添加必需的营养组分,要严格控制温度、pH和溶解氧等发酵条件。(7)产品的分离、提纯:①如果发酵产品是微生物细胞本身,可在发酵结束之后采用过滤、沉淀等方法将菌体分离和干燥,即得到产品。②如果产品是代谢物,可根据产物的性质采取适当的提取、分离和纯化措施来获得产品。
【小问1详解】
菌种的选育:性状优良的菌种可以从自然界中筛选出来,也可以通过诱变育种或基因工程育种获得。
【小问2详解】
不同微生物产品分离、提纯方法不同,如果发酵产品是微生物细胞本身,可在发酵结束之后,采用过滤、沉淀等方法将菌体分离和干燥,即可得到产品;如果产品是代谢物,可根据产物的性质采取适当的提取、分离和纯化措施来获得产品。
【小问3详解】
青霉素只能杀灭部分杂菌,在青霉素生产过程中如果污染了杂菌,某些杂菌可能会分泌青霉素酶将青霉素分解掉,因此生产青霉素的过程中也要防止杂菌污染。
广西钦州市浦北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广西钦州市浦北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共6页。
广西钦州市浦北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广西钦州市浦北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共8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浦北县浦北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浦北县浦北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