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天津市静海区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3月学业能力调研生物试题含解析
展开 静海一中2022-2023第二学期高二生物(3月)
学生学业能力调研试卷
一、选择题
1. 利用传统发酵技术和发酵工程生产产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传统发酵技术酿酒与发酵工程酿酒的基本原理不同
B. 两者均可获得高纯度微生物菌体本身及其代谢产物
C. 发酵工程利用微生物进行发酵,传统发酵技术不是利用微生物
D. 传统发酵技术通常在自然条件下进行,发酵工程可人为控制发酵条件
【答案】D
【解析】
【分析】1、发酵是利用微生物,在适宜的条件下,将原料经过特定的代谢途径转化为人类所需要的产物的过程。
2、酿酒是利用酵母菌的代谢。利用酵母菌发酵时最好是先通入足够的无菌空气在有氧环境下一段时间使其繁殖,再隔绝氧气进行发酵;酒精发酵的最佳温度是在18℃~25℃,pH最好是弱酸性。
【详解】A、传统发酵技术酿酒与发酵工程酿酒的基本原理相同,均是利用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代谢产生酒精,A错误;
B、传统发酵技术无法获得高纯度微生物菌体本身,B错误;
C、发酵工程和传统发酵技术均是利用微生物进行发酵,C错误;
D、传统发酵技术通常在自然条件下进行,发酵工程则在人为控制温度、pH等发酵条件下进行,D正确。
故选D
2. 下列关于腐乳制作原理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腐乳制作的实质是将大分子有机物分解为小分子有机物的过程
B. 腐乳发酵中,起作用的微生物为异养型真菌
C. 发酵过程中,毛霉、曲霉等微生物为互利共生关系
D. 家庭自制腐乳时,一般不需单独接种菌种
【答案】C
【解析】
【分析】1、多种微生物参与了豆腐的发酵,如青霉、酵母、曲霉、毛霉等,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
2、腐乳制作的原理: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能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可将脂肪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详解】A、腐乳制作实质就是利用发酵技术,将大分子有机物分解为小分子有机物的过程,可将蛋白质分解为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将脂肪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A正确;
B、腐乳发酵中,起作用的微生物多为异养型真菌,如毛霉、青霉、酵母菌和曲霉,B正确;
C、腐乳的制作过程中多种微生物参与了豆腐的发酵,发酵过程中毛霉和根霉等多种微生物是协同作用,但并不等于它们之间就是互利共生关系,它们之间仍存在竞争的关系,C错误;
D、家庭自制腐乳时,一般不需单独接种菌种,如毛霉来自空气中的毛霉孢子,D正确。
故选C。
3. 下列关于制作泡菜的叙述中,正确的说法是( )
A. 泡菜制作的过程中,乳酸发酵在产生乳酸的同时还有亚硝酸盐的产生
B. 可以使用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对泡菜坛进行消毒
C. 发酵时间、发酵温度和使用的食盐量都会影响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
D. 泡菜坛子内的白色菌膜和变酸的果酒表面的菌膜所含的主要菌种相同
【答案】C
【解析】
【分析】泡菜的制作所使用的微生物是乳酸菌,其代谢类型是异养厌氧型,在无氧条件下乳酸菌能够将蔬菜中的葡萄糖氧化为乳酸。
【详解】A、泡菜制作的过程中,乳酸发酵在产生乳酸,亚硝酸盐是另一种细菌产生的,A错误;
B、应该用体积分数为75%的酒精进行消毒,B错误;
C、发酵时间、发酵温度和使用的食盐量都会影响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食盐量用量少,杂菌多,产生的亚硝酸盐多,C正确;
D、泡菜坛子内的白色菌膜主要是酵母菌,变酸的果酒表面的菌膜所含的主要菌种是醋酸菌,D错误。
故选C。
4. 《齐民要术》记载了一种称为“动酒酢(“酢”同“醋”)法”的酿醋工艺:“大率酒一斗,用水三斗,合瓮盛,置日中曝之。七日后当臭,衣(指菌膜)生,勿得怪也,但停置,勿移动,挠搅之。数十日,醋成”。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方法的原理是醋酸菌在缺少糖源时可将酒精转化为醋酸
B. 加水的目的是对酒进行稀释,避免酒精浓度过高杀死醋酸菌
C. “衣”位于变酸的酒表面,是由原酒中的酵母菌大量繁殖形成的
D. 挠搅有利于酒精与醋酸菌充分接触,还可以增加溶液中的溶解氧
【答案】C
【解析】
【分析】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果醋制作的原理:
(1)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葡萄糖分解成醋酸;
(2)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
【详解】A、该方法依据的原理是醋酸菌在氧气、糖源不足时将酒精转化为醋酸,A正确;
B、加水的目的是对酒进行稀释,避免高浓度酒精导致醋酸菌失水过多死亡,B正确;
C、“衣”位于变酸的酒表面,是由原酒中的醋酸菌大量繁殖形成的,C错误;
D、搅拌有利于酒精与醋酸菌充分接触,还可以增加溶液中的溶解氧,利于醋酸菌进行醋酸发酵,D正确。
故选C。
5. 如图是果酒、果醋的制作流程,以下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菌种1、菌种2分别代表酵母菌和乳酸杆菌
B. 接种初期菌种2的主要呼吸方式是无氧呼吸
C. 酒精发酵阶段需多次补充氧气利于菌种1的繁殖
D. 接种菌种2后需将温度调高提高其醋酸发酵能力
【答案】D
【解析】
【分析】酵母菌是兼性厌氧菌,在无氧条件下进行酒精发酵;醋酸菌是好氧细菌,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能将糖分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则将乙醇转化为乙醛,再将乙醛变成醋酸。
【详解】A、菌种1进行酒精发酵,为酵母菌,菌种2进行醋酸发酵,为醋酸菌,A错误;
B、菌种2为醋酸菌,醋酸菌是好氧细菌,进行有氧呼吸,B错误;
C、酒精发酵阶段是酵母菌的无氧呼吸过程,不需要补充氧气,C错误;
D、菌种1为酵母菌,菌种2为醋酸菌,酵母菌的最适生长温度约为28℃,醋酸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0~35℃,故接种菌种2后需将温度调高提高其醋酸发酵能力,D正确。
故选D。
6. 下表为某培养基的配方,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成分
牛肉膏
葡萄糖
K2HPO4
伊红美蓝
琼脂
蒸馏水
含量
10 g
10 g
2 g
0.46 g
适量
1 000 mL
(注:伊红美蓝可用于检测大肠杆菌,使菌落染成深紫色,带金属光泽)
A. 能在此培养基上生长的只有大肠杆菌
B. 培养基中葡萄糖作为碳源,牛肉膏可以作为碳源和氮源
C. 该培养基调节合适的pH后就可以接种使用
D. 从物理性质看,该培养基属于固体培养基,从用途看,该培养基属于选择培养基
【答案】B
【解析】
【分析】据表分析:此表表示鉴定大肠杆菌的合成培养基。微生物的培养基的营养成分主要有碳源、氮源、水和无机盐,有的还会有生长因子等。
详解】 A 、此培养基中能生长多种微生物,不仅仅只有大肠杆菌, A 错误;
B 、培养基中葡萄糖作为碳源并提供能量,牛肉膏可以为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提供碳源和氮源, B 正确;
C 、该培养基调节合适的 pH 后要进行湿热灭菌(高压蒸汽灭菌)操作, C 错误;
D 、从物理性质看该培养基含有琼脂,属于固体培养基,从用途看该培养基用于鉴定大肠杆菌,属于鉴别培养基, D 错误。
故选B。
7. 下图为实验室培养和纯化大肠杆菌过程中的部分操作步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制备培养基的过程是先灭菌再调PH
B. 操作②③④步骤时只需要在接种前和划线结束后灼烧灭菌
C. 完成上述纯化过程,接种环共需灼烧处理6 次
D. 接种结束后,将④倒置培养,皿盖上标注菌种及接种日期等信息
【答案】C
【解析】
【分析】由图可知,①是倒平板,②是用接种环沾取菌液,③是进行平板划线,④是培养。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的基本过程为计算、称量、溶化、调pH、灭菌、倒平板五个步骤。
【详解】A、①步骤表示倒平板,倒平板的培养基需要先调节pH后灭菌,A错误;
B、除了在接种前和划线结束后灼烧灭菌,在每次划线之间也需要灼烧灭菌,B错误;
C、接种环在每次接种前和接种结束后都要通过灼烧来灭菌,所以完成步骤④中5次划线操作前都要灼烧灭菌,接种结束后还需灼烧灭菌1次,防止造成污染,由此可见,完成步骤④共需灼烧接种环6次,C正确;
D、接种结束后,将④倒置培养,皿底上(不是在皿盖上)标注菌种及接种日期等信息,D错误。
故选C。
【点睛】
8. 下列对发酵工程及其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有几项( )
①生产谷氨酸需将pH调至酸性 ②生产柠檬酸需要筛选产酸量高的黑曲霉③发酵工程的产品可以是微生物的代谢物也可以是菌体本身④利用发酵工程生产的根瘤菌肥作为微生物肥料可以促进植物生长⑤啤酒的工业化生产过程中,酒精的产生积累主要在主发酵阶段完成⑥用诱变育种或基因工程等方法选育出性状优良的菌种并进行扩大培养⑦用单细胞蛋白制成的微生物饲料,可通过发酵工程从微生物细胞中提取
A. 2项 B. 3项 C. 4项 D. 5项
【答案】D
【解析】
【分析】发酵工程是指利用微生物的特定功能,通过现代工程技术,规模化生产对人类有用的产品,主要包括微生物的代谢物、酶及菌体本身。发酵工程一般包括菌种的选育,扩大培养,培养基的配制、灭菌,接种,发酵、产品的分离、提纯等方面。发酵过程一般来说都是在常温常压下进行,条件温和、反应安全,原料简单、污染小,反应专一性强,因而可以得到较为专一的产物。
【详解】①谷氨酸棒状杆菌属于好氧型细菌,故生产谷氨酸需将pH调至中性或弱碱性,①错误;
②生产柠檬酸需要筛选产酸量高的黑曲霉,以增加发酵产品的产量,②正确;
③发酵工程是指利用微生物的特定功能,通过现代工程技术,规模化生产对人类有用的产品,主要包括微生物的代谢物、酶及菌体本身,③正确;
④利用发酵工程生产的根瘤菌肥能够增进土壤肥力,改良土壤结构,促进植株生长,因而能提高产量,④正确;
⑤啤酒发酵过程分为主发酵和后发酵两个阶段。酵母菌的繁殖、大部分糖的分解和代谢物的生成都是在主发酵阶段完成,故啤酒的工业化生产过程中,酒精的产生积累主要在主发酵阶段完成,⑤正确;
⑥通过诱变育种和基因工程等手段能够改变微生物的遗传性状,进而可以从中选育出性状优良的菌种,并进行扩大培养,⑥正确;
⑦用单细胞蛋白制成的微生物饲料,其中的单细胞蛋白是微生物菌体,并不是通过发酵工程从微生物细胞中提取获得,⑦错误。
故选D。
9. 下列有关细胞全能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植物组织培养繁育花卉的原理是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B. 动物克隆技术说明动物体细胞具有全能性
C. 用植物的种子繁殖后代说明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D. 细胞分化程度越高,全能性越高,分裂能力越强
【答案】A
【解析】
【分析】关于细胞的“全能性”,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
(1) 概念:细胞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2)细胞具有全能性原因是:细胞含有该生物全部的遗传物质。
(3)细胞全能性大小:受精卵>干细胞>生殖细胞>体细胞。
(4)细胞表现出全能性的条件:离体、适宜的营养条件、适宜的环境条件。
(5)全能性以细胞形成个体为标志。
【详解】A、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所以组织培养繁育花卉所利用的原理就是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A正确;
B、动物克隆技术说明高度分化的动物细胞的细胞核具有全能性,B错误;
C、种子是器官,用种子繁殖后代不能说明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C错误;
D、细胞分化程度越高,全能性越低,分裂能力越弱,D错误。
故选A。
10. 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可以快速生产出脱毒苗。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获取的植株茎尖切段需用70%的酒精和5%的次氯酸钠进行消毒处理
B. 生产脱毒苗和培养克隆动物所依据的原理不同
C. 形成愈伤组织的过程中,可能会发生染色体变异、基因突变及细胞分化
D. 利用植株茎尖细胞培育的脱毒苗不能抗病毒
【答案】C
【解析】
【分析】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1、过程:离体的植物组织,器官或细胞(外植体)→愈伤组织→胚状体→植株(新植体)。
2、原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3、条件:①细胞离体和适宜的外界条件(如适宜温度、适时的光照、 pH 和无菌环境等);②一定的营养(无机、有机成分)和植物激素(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
【详解】A 、植组织培养获得的植株茎尖切段需用70%的酒精和5%的次氯酸钠进行消毒处理,清洗时用无菌水, A 正确;
B 、生产脱毒苗和培养克隆动物所依据的原理不同,前者是细胞的全能性,后者是动物细胞核的全能性, B 正确;
C 、形成愈伤组织的过程是脱分化,可能会发生染色体变异、基因突变,但不会发生细胞分化, C 错误;
D 、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可以快速生产出脱毒苗,脱毒苗不含病毒(或病毒含量极少),但不具有抗病毒的性状,D 正确。
故选C。
11. 一定浓度的福尔马林(甲醛的水溶液)通过使蛋白质变性而起防腐作用。可从活性污泥中分离出高效分解甲醛的细菌,以处理废弃的福尔马林。下图是筛选和纯化甲醛分解菌的实验过程示意图,其中LB培养基能使菌种成倍扩增。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筛选甲醛分解菌的培养基中要添加甲醛作为唯一的碳源
B. ③→④接种的目的是通过单个菌落分离出甲醛分解菌
C. 步骤⑤中,各个培养瓶中的甲醛溶液要有一定的浓度梯度
D. 测定并选出甲醛浓度最低的培养瓶后,筛选对应的菌株
【答案】C
【解析】
【分析】在分离和纯化分解甲醛的细菌的过程中,通过①过称制取各种菌的悬浊液,此过程中的活性污泥不需要灭菌操作,②过程可以获得各种微生物,③中的培养基中的碳源只含有甲醛,只有可以分解甲醛的细菌能够存活,所以通过③过程可以筛选出能分解甲醛的微生物,④过程可以获得单菌落,获得单菌落过程中常用的接种方法是平板划线法或者稀释涂布平板法。
【详解】A、由于甲醛分解菌能利用甲醛作为碳源,而不能分解甲醛的菌体不能利用甲醛做碳源,所以筛选甲醛分解菌的培养基中要添加甲醛作为唯一的碳源,在此培养基上不能分解甲醛的菌体因缺少碳源而不能生长,A正确;
B、③过程可以筛选出能分解甲醛的微生物,④过程可以获得单菌落,接种目的是通过单个菌落分离出分解甲醛的菌体,B正确;
CD、步骤⑤中,各个培养瓶中的甲醛溶液的浓度要相同,将不同的甲醛分解菌分别接种到各个培养瓶中,一段时间后检测培养瓶中甲醛的含量,选出甲醛浓度最低的培养瓶后,筛选对应的菌株可获得分解甲醛能力强的甲醛分解菌,C错误;D正确。
故选C。
【点睛】本题知识点是微生物的选择培养,主要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利用题图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12. 甲乙两种远缘植物体细胞融合会导致一方的染色体被排出,若甲细胞的染色体在融合前断裂,形成的染色体片段在细胞融合后可能不会被全部排出,未排出的染色体片段可以整合到另一个细胞的染色体上而留存在杂种细胞中。依据该原理,将抗黑胫病的黑芥与不抗黑胫病的甘型油菜进行体细胞杂交获得了抗黑胫病的甘型油菜新品种,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④过程用到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B. 抗黑胫病的甘型油菜染色体上整合了黑芥的染色体片段
C. ②紫外线照射剂量不同会导致黑芥染色体断裂程度不同
D. 可利用聚乙二醇或灭活的病毒诱导两种植物原生质体融合
【答案】D
【解析】
【分析】
植物组织培养过程是: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然后再分化生成根、芽,最终形成植物体。植物组织培养依据的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题图分析:①表示去壁过程,常用酶解法,该过程用到的酶是纤维素酶和果胶酶;②表示用紫外线照射使黑芥的染色体断裂;③表示形成杂种细胞,④表示经过组织培养获得杂种植株的过程。
【详解】A、④过程用到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该技术的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A正确;
B、题意显示,“若其中一个细胞的染色体在融合前由于某种原因断裂,形成的染色体片段在细胞融合后可能不会被全部排出,未排出的染色体片段可以整合到另一个细胞的染色体上而留存在杂种细胞中”,依据该原理,可推测抗黑胫病的甘型油菜染色体上整合了黑芥的染色体片段,因此获得了抗黑胫病的性状,B正确;
C、②表示用紫外线照射使黑芥的染色体断裂,使用剂量不同可能会导致黑芥染色体断裂程度不同,C正确;
D、过程③中常用物理法或化学法处理(聚乙二醇)诱导原生质体融合,而灭活的病毒只能诱导动物细胞融合,D错误。
故选D。
【点睛】
13. 为解决大面积烧伤病人的植皮难题,科学家研制出人造皮肤,研制过程中需要将人的皮肤细胞置于培养液中进行培养。培养液配制除必需的已知成分外,还必须加入天然成分,细胞才能正常生长和增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人的皮肤细胞培养前须用胃蛋白酶处理,使细胞分散开
B. 细胞培养过程中只需不断通入氧气,就能保证细胞的正常生命活动
C. 培养液中加入的天然成分可能是血清,用于补充细胞生长和增殖所需的物质
D. 经培养可得到由多层细胞构成的人造皮肤,能直接用于移植
【答案】C
【解析】
【分析】动物细胞的培养条件:(1)无菌、无毒的环境:①消毒、灭菌;②添加一定量的抗生素;③定期更换培养液,以清除代谢废物。(2)营养物质:糖、氨基酸、促生长因子、无机盐、微量元素等,还需加入血清、血浆等天然物质。(3)温度和pH:36.5℃±0.5℃;适宜的pH:7.2~7.4。(4)气体环境:95%空气(细胞代谢必需的)和5%的CO2(维持培养液的pH)。
【详解】A、人的皮肤细胞培养前须用胰蛋白酶、胶原蛋白酶处理,使细胞分散开,不能用胃蛋白酶,A错误;
B、细胞培养过程中需适宜的气体环境(95%的空气和5%的CO2)、适宜的温度和pH、无菌无毒的环境等,B错误;
C、在进行动物细胞培养时,通常培养液中需加入血清、血浆等一些天然成分,主要目的是为细胞提供促生长因子,以补充细胞生长和增殖所需的物质,C正确;
D、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存在接触抑制,当细胞与细胞相互靠近时,就会彼此限制细胞的生长和增殖,形成单层细胞,D错误。
故选C。
14. 如图为某同学构建的细胞工程知识框架。以下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中②属于分子水平上的生物工程技术
B. 体外培养的动物细胞大多数都需要贴附于某些基质表面才能生长增殖
C. 动物细胞培养液不需要定期更换,只需要定期添加营养物
D. 植物组织培养和动物细胞培养依据的原理都是细胞的全能性
【答案】B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细胞工程的概念图,其中①为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②为核移植技术。
【详解】A、图中②为核移植,属于细胞水平上的生物工程技术,A错误;
B、体外培养的动物细胞一类能悬浮在培养液中生长增殖,另一类需要贴附于某些基质表面才能生长增殖,贴附生长的占多数,B正确;
C、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需要定期更换培养液,为了清除代谢废物,防止细胞代谢产物积累对细胞自身造成危害,C错误;
D、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是细胞的全能性,而动物细胞培养的原理是细胞增殖,D错误。
故选B。
15. 下图为科学家制备诱导多能干细胞(iPS细胞)的操作流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 该项技术可用于器官的再生研究
B. 诱导多能干细胞分化程度较低,具有分裂和分化的能力
C. 诱导多能干细胞分化成表皮细胞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D. 诱导多能干细胞应用前景不如胚胎干细胞
【答案】D
【解析】
【分析】分析图:图示为利用成年体细胞制备iPS细胞(多能干细胞)的操作流程模式图。成年体细胞经过人工诱导,使细胞核重编程后即可形成多能干细胞,多能干细胞可以分化形成多种组织细胞。
【详解】A、干细胞是一种未充分分化,尚不成熟的细胞,具有再生成各种组织器官的潜在功能,因此该项技术可用于器官的再生研究,A正确;
B、由图可知,多能干细胞(iPS细胞)能分化成多种细胞,说明其分化程度较低,具有分裂和分化的能力,B正确;
C、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故多能干细胞分化成表皮细胞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C正确;
D、由于诱导多能干细胞具有活跃的分裂能力,故诱导多能干细胞的应用前景优于胚胎干细胞,D错误。
故选D。
16. 下列有关动物细胞培养和植物组织培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少数动物细胞具有不死性,这是某些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B. 筛选出来的杂交瘤细胞可直接生产单克隆抗体
C. PEG能促进动物细胞融合,形成的杂种细胞经动物细胞培养后能得到新品种个体
D. 动物细胞培养和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不都要用到胰蛋白酶
【答案】D
【解析】
【分析】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1)制备产生特异性抗体的B淋巴细胞:向免疫小鼠体内注射特定的抗原,然后从小鼠脾内获得相应的B淋巴细胞。
(2)获得杂交瘤细胞。
①将鼠的骨髓瘤细胞与脾细胞中形成的B淋巴细胞融合;
②用特定的选择培养基筛选出杂交瘤细胞,该杂种细胞既能够增殖又能产生抗体。
(3)克隆化培养和抗体检测;
(4)将杂交瘤细胞在体外培养或注射到小鼠腹腔内增殖;
(5)提取单克隆抗体:从细胞培养液或小鼠的腹水中提取。
【详解】A、少数动物细胞具有不死性,这是某些基因突变结果,A错误;
B、筛选出来的杂交瘤细胞还要进行克隆化培养和抗体检测,B错误;
C、动物细胞融合形成的杂种细胞经动物细胞培养后不能得到新品种个体,C错误;
D、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不需要用到胰蛋白酶,D正确。
故选D。
17. 犬细小病毒(CPV)单克隆抗体(Cpv McAb)可抑制病毒对宿主细胞的侵染及病毒的复制,进而杀灭幼犬体内病毒。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在Cpv McAb的制备过程中用到了动物细胞培养和动物细胞融合技术
B. 给幼犬注射CPV后,CPV抗体检测呈阳性,说明发生了体液免疫反应
C. 经选择性培养基筛选出来的杂交瘤细胞即可直接生产Cpv McAb
D. 对杂交细胞培养时,需要无菌无毒环境,且温度、气体环境等要适宜
【答案】C
【解析】
【分析】由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及动物细胞培养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在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中,使用的动物细胞工程技术有动物细胞培养和动物细胞融合技术,A正确;给幼犬注射CPV后,会激发体液免疫,产生相应的抗体,因此若 CPV抗体检测呈阳性,说明发生了体液免疫反应,B正确;经选择性培养基筛选出来的杂交瘤细胞并不都符合人们需要,还需经过克隆化培养和抗体检测,筛选出能分泌CPV McAb的杂交瘤细胞,C错误;对杂交细胞培养时,需要无菌无毒环境,且温度、气体环境等要适宜,D正确。
18. CD47是一种跨膜糖蛋白,它可与巨噬细胞表面的信号调节蛋白结合,从而抑制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肺癌、结肠癌等多种肿瘤细胞表面的CD47含量比正常细胞高1.6~5倍,导致吞噬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清除效果减弱。科学家推测,抗CD47的单克隆抗体可以解除CD47对巨噬细胞的抑制作用,为此他们按照如下流程进行了实验。下列错误的是( )
A. 多次进行步骤①的目的是获得更多已免疫的B淋巴细胞
B. 经多次筛选可得到既能大量增殖又能产生抗CD47抗体的细胞
C. 实验组中巨噬细胞和肿瘤细胞的共培养体系需放入CO2培养箱
D. 对照组中吞噬细胞的吞噬指数显著高于实验组可验证上述推测
【答案】D
【解析】
【分析】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需要用到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和动物细胞培养技术,该过程中需要对融合细胞进行两次筛选,第一次筛选的目的是获得杂交瘤细胞,第二次筛选的目的是获得能产生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单克隆抗体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并能大量制备。
【详解】A、由图可知,①过程为用CD47免疫小鼠,此过程需要多次进行,目的是使小鼠产生更多已免疫的B淋巴细胞,A正确;
B、经多次筛选得到的杂交瘤细胞即具有B淋巴细胞能产生抗CD47抗体的特性,又具有骨髓瘤细胞能大量增殖的特性,B正确;
C、动物细胞培养需要放到含95%空气和5%CO2混合气体的CO2培养箱中培养,C正确;
D、由题干“抗CD47的单克隆抗体可以解除CD47对巨噬细胞的抑制作用”可知,若实验组中抗CD47的单克隆抗体与肿瘤细胞表面的CD47结合,从而解除了CD47对巨噬细胞的抑制作用,最终导致巨噬细胞对肿瘤细胞的吞噬指数高于对照组,才可以验证科学家们推测,D错误。
故选D。
19. 下图为新冠病毒入侵人体引发的部分免疫反应(数字表示过程,字母表示细胞),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胞a属于抗原呈递细胞,可将抗原处理后呈递给辅助性T细胞
B. 细胞c要需要③④过程提供的相应信号才能完成⑤⑥过程
C. 物质乙能够进入被新冠病毒入侵的靶细胞内与之结合,阻止其增殖
D. 治愈的新冠肺炎患者发生⑨时,⑦过程能迅速完成并由细胞e产生大量物质乙
【答案】C
【解析】
【分析】如图所示,细胞a是抗原呈递细胞,细胞b是辅助性T细胞,细胞c是B淋巴细胞,细胞d是记忆B细胞,细胞e是浆细胞,物质甲是细胞因子,物质乙是抗体。
【详解】A、细胞a将抗原处理后呈递给了细胞b,b能分泌物质甲即细胞因子,说明b是辅助性T细胞,a是抗原呈递细胞,A正确;
B、细胞c是B淋巴细胞,需要抗原的直接信号以及T细胞表面特定分子改变的信号,同时需要细胞因子的作用,进而完成增殖分化的过程,B正确;
C、物质乙是抗体,抗体不能进入细胞和抗原结合,C错误;
D、⑨是二次免疫的过程,细胞d即记忆B细胞能快速增殖分化形成细胞e浆细胞,进而形成大量的抗体,D正确。
故选C。
20. 草鱼是四大家鱼之一,为典型的草食性鱼类。下图是某人工池塘中的部分能量流动示意图,其中字母表示能量(单位:kJ)。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草鱼和生产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小于c/a×100%
B. d是草鱼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
C. 若在自然水域,如果定时计量,草鱼同化的能量除图示流向外,还存在部分未利用的能量
D. 草鱼同化的能量分为两部分(h+i)流向分解者
【答案】D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a表示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b表示草鱼摄入的能量,c表示草鱼同化的能量,f表示草鱼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d表示草鱼用于生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h表示草鱼的粪便,i表示遗体残骸,g表示分解者。
【详解】A、c表示草鱼的同化量,该能量一部分是生产者传递给的,一部分是饲料中有机物的输入,能量传递效率是指传递给下一个营养级的能量与该营养级同化量的比值,因此草鱼和生产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小于c/a×100%,A正确;
B、草鱼同化的能量c一部分用于呼吸作用,一部分用于草鱼的同化量用于生长、发育、繁殖,即图中d表示草鱼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B正确;
C、若在自然水域,如果定时定量分析,草鱼同化的能量c除了如图所示流入下一营养级、用于呼吸作用、流向分解者外,还存在部分未利用的能量,C正确;
D、h是草鱼的粪便量属于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不属于草鱼的同化量,D错误。
故选D。
二、判断题
21. 酿酒酵母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0度。( )
【答案】错误
【解析】
【详解】酿酒酵母的最适生长温度是28℃,但在发酵过程中,一般将温度控制在18-30℃,这是因为果皮表面附着的野生酵母菌可能有多种(有多种酵母菌参与了发酵过程),从实践的角度看,大致控制温度范围比较简单易行。
故本说法错误。
22. 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防止杂菌污染( )
【答案】正确
【解析】
【详解】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无菌操作,防止外来杂菌入侵,正确。
23. 植物细胞培养的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
【答案】错误
【解析】
【详解】植物组织培养是指将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等,培养在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给予适宜的培养条件,诱导其形成完整植株的技术,最终获得了完整的植株,体现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而植物细胞培养的目的使获得大量的植物细胞,从而获得次生代谢物,利用的原理是细胞增殖,故错误。
24. iPS细胞可以来自于病人自身的体细胞,移植回病人体内后,可以避免免疫排斥反应。( )
【答案】正确
【解析】
【详解】iPS细胞可以来源于病人自身的体细胞,将它移植回病人体内后,理论上可以避免免疫排斥反应;
正确。
25. 制备单克隆抗体时,2次筛选的目的不同。( )
【答案】正确
【解析】
【详解】制备单克隆抗体时,第一次筛选的目的是获得杂交瘤细胞,第二次筛选目的是获得能产生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故正确。
三、填空题
26. 研究人员拟从土壤样品中分离该类酵母菌,并进行大量培养。如图所示为操作流程:
(1)配制培养基时,按照培养基配方准确称量各组分,将其溶解、定容后,调节培养基的__________,及时对培养基进行分装,并进行________________灭菌。
(2)过程②梯度稀释时,先分别向A、B、C三支试管中加入9mL__________,再依次加入酵母菌培养液的上清液或稀释液1mL,摇匀。取多个稀释倍数的酵母菌培养液0.1mL分别接种到多个平板上。甲、乙研究员在105稀释倍数下得到的结果:甲涂布4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分别是150、178、259、310;乙涂布4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分别是152、165、175、148,则1mL培养液中含有的酵母菌数量最可能为_____个。
(3)挑取分离平板中长出的单菌落,按步骤④所示进行划线。合理的有____(多选)
a.为保证无菌操作,接种针、接种环使用前都必须灭菌
b.划线时应避免划破培养基表面,以免不能形成正常菌落
c.挑取菌落时,应挑取多个菌落,分别测定酵母菌细胞中甲醇的含量
d.可以通过逐步提高培养基中甲醇的浓度,获得甲醇高耐受株
(4)步骤⑤中,为使酵母菌数量迅速增加,培养过程中需保证充足的营养和________供应。为监测酵母菌的活细胞密度,经等体积台盼蓝染液染色,理论上应统计______色细胞的个数。
(5)分离获得的酵母菌还需经过多级筛选才能获取到理想菌株。科研人员利用DY5、RY1、JW14三种菌株,发酵制作杨梅酒,并进行酒精耐受性检测,结果如下表和图:
菌株名称
酒精度/%
总糖/g•L-1
总酸/g•L-1
DY5
7.0
34.23
12.045
RY1
9.0
15.01
12.675
JW14
6.5
33.64
12.099
杨梅汁
—
78.80
10.737
三种菌株中,最适于杨梅果酒发酵的是__________。
【答案】(1) ①. pH ②. 高压蒸汽(湿热)
(2) ①. 无菌水 ②. 1.6×108
(3)abd (4) ①. 氧气 ②. 无色
(5)RY1
【解析】
【分析】题图分析,①表示称量土样,土样中含有需要分离的酵母菌;②表示梯度稀释,目的是尽量使样品中的微生物细胞分散开,使成单个细胞存在;③表示倒平板,需要冷却到50℃左右,培养基才能用来倒平板。可以用手触摸盛有培养基的锥形瓶,当感觉到锥形瓶的温度下降到刚刚不烫手时,就可以进行倒平板。操作时应使锥形瓶的瓶口通过火焰,以防止瓶口的微生物污染培养基;④表示平板划线法,随着线的延伸,菌数逐渐减少,最后可能形成单个菌落,目的是纯化培养;⑤表示扩大培养,获得更多的酵母菌。
【小问1详解】
配制培养基时,按照培养基配方准确称量各组分,将其溶解、定容后,调节培养基的pH,及时对培养基分装,并进行高压蒸汽灭菌,而后进行倒平板操作。
【小问2详解】
过程②梯度稀释时,先分别向A、B、C三支试管中加入9mL无菌水,再依次加入酵母菌培养液的上清液或稀释液1mL,摇匀。取多个稀释倍数的酵母菌培养液0.1mL分别接种到多个平板上,这样做是为了获得菌落数量合适的平板,并排除偶然因素造成的误差。甲统计的菌落数差异很大,乙统计的菌落数差异不大,所以应该用乙统计的数据进行计算,所以1mL培养液中含有的酵母菌数量最可能为(152+165+175+148)÷4÷0.1×105=1.6×108个。
【小问3详解】
a、为保证无菌操作,接种针、接种环使用前都必须灭菌,以防止杂菌污染,a正确;
b、划线时应避免划破培养基表面,若划破培养基表面,会导致酵母菌大量聚集繁殖,从而不能形成正常菌落,b正确;
c、挑取菌落时,应挑取多个菌落,分别测定培养液中甲醇的含量,c错误;
d、可以通过逐步提高培养基中甲醇的浓度,从而可以将甲醇高耐受株筛选出来,d正确。
故选abd。
【小问4详解】
步骤⑤是酵母的扩大培养,目的是使酵母数量迅速增加,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微生物,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此过程中需保证充足的营养和氧气供应。台盼蓝不能将活细胞染色,因此理论上应统计无色(没有被染色)的细胞的个数。
【小问5详解】
由实验数据可知,经RY1发酵的杨梅酒酒精度高,说明该菌种对酒精的耐受力强,且菌体的数量也占优势。所以最适于杨梅果酒发酵的是RY1。
27. 中医治疗疾病多用复方,三白草和鱼腥草是同科不同属的两种常见药用植物,二者因疗效相近且具有叠加效应常被用作“药对”,在我国全年可采收两次。研究者欲利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将复方的配伍(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配合使用)提前到个体生长或生产过程,并实现有效成分的工厂化生产,具体操作如下图。
(1)植物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建立在植物细胞培养的基础上。植物细胞培养是指在_____条件下对单个植物细胞或细胞团进行培养使其增殖的技术。
(2)过程①是利用酶解法去除细胞壁获取原生质体,过程②除了可利用化学诱导剂PEG透导融合外,还可以采用的化学法有_____等。融合成功的标志是_____________。细胞融合完成后,融合体系中有_____ 种融合细胞。
(3)过程③诱导愈伤组织期间一般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光照。
(4)若三白草细胞内含2N=26条染色体,鱼腥草细胞内含4N=48条染色体,则图示培育的杂种原生质体的细胞内含______条染色体;由此杂种原生质体继续培养得到的杂种植株_______(是/不是)新物种。
【规律提炼】如何计算体细胞杂交时,杂种植株的染色体数目?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离体 (2) ①. 高Ca2+—高pH融合法 ②. 杂种细胞生出新的细胞壁 ③. 3
(3)不需要 (4) ①. 74 ②. 不是 ③. 若一种细胞内含m条染色体,另一种细胞中含n条染色体,则杂种细胞内染色体数为两细胞染色体数之和,即m+n条染色体
【解析】
【分析】题图分析:三白草和鱼腥草体细胞杂交过程,其中①为去除细胞壁,②为原生质体融合,③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④提取代谢产物。
【小问1详解】
植物细胞培养是指在离体条件下对单个植物细胞或细胞团进行培养使其增殖的技术。
【小问2详解】
诱导原生质体融合的化学法包括聚乙二醇(PEG)融合法、高Ca2+—高pH融合法等,因此过程②可采用高Ca2+—高pH融合法等来诱导原生质体融合;融合成功的标志是杂种细胞生出新的细胞壁;细胞融合完成后,融合体系中有3种融合细胞:三白草-三白草杂交细胞,鱼腥草-鱼腥草杂交细胞,三白草-鱼腥草杂交细胞。
【小问3详解】
过程③表示脱分化过程,需要避光处理,不需要光照。
【小问4详解】
杂种细胞含有两种细胞的染色体,即26+48=74;杂种原生质体继续培养得到的杂种植株不是新物种,因为杂种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减数分裂无法产生正常的生殖细胞;体细胞杂交相当于体细胞融合在一起成为一个细胞,因此若一种细胞内含m条染色体,另一种细胞中含n条染色体,则杂种细胞内染色体数为两细胞染色体数之和,即m+n条染色体。
28. 某抗膜蛋白治疗性抗体药物研发过程中,需要表达N蛋白胞外段,制备相应的单克隆抗体,增加其对N蛋白胞外段特异性结合的能力。N蛋白胞外段单克隆抗体制备流程如下图:
(1)用N蛋白胞外段作为抗原对小鼠进行免疫后,取小鼠腺组织用___方法或___酶处理,制成细胞悬液,置于含有___气体的CO2培养箱中培养,离心收集小鼠的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进行融合。
(2)用选择性培养基对融合后的细胞进行筛选,获得杂交瘤细胞,将其接种到96孔板,进行___培养。用___技术检测每孔中的抗体,筛选既能产生N蛋白胞外段抗体,又能大量增殖的单克隆杂交瘤细胞株,经体外扩大培养,收集___,提取单克隆抗体。
(3)利用上述流程制备的N蛋白胞外段抗体能准确识别___的细微差异,与之发生特异性结合,并可___,因此被广泛用作诊断试剂。
【答案】(1) ①. 机械 ②. 胰蛋白酶、胶原蛋白 ③. 95%的空气和5%的CO2
(2) ①. 克隆化
②. 抗原-抗体
③. 细胞培养液
(3) ①. 抗原 ②. 大量制备
【解析】
【分析】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首先用特定抗原注射小鼠体内,使其发生免疫,小鼠体内产生具有免疫能力的B淋巴细胞,利用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将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的两次筛选:第一次筛选:利用特定选择培养基筛选,获得杂交瘤细胞,即AB型细胞(A为B淋巴细胞,B为骨髓瘤细胞),不需要A、B、AA、BB型细胞。第二次筛选:利用多孔板法和抗原抗体杂交法筛选,获得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小问1详解】
制备细胞悬液可以采用机械的方法或胰蛋白酶、胶原蛋白酶处理,动物细胞培养要放置于95%的空气和5%的CO2的CO2培养箱中培养。
【小问2详解】
用选择性培养基对融合后的细胞进行筛选,获得杂交瘤细胞,将其接种到96孔板,每个孔尽量只接种一个杂交细胞,进行克隆化培养,利用抗原—抗体杂交法筛选,经体外扩大培养,收集细胞培养液,提取单克隆抗体。
【小问3详解】
单克隆抗体具有准确性强、灵敏度高的特点,能够准确识别抗原直接的细微差距,N蛋白胞外段抗体能够识别相应的抗原,与之发生特异性结合,并可大量制备,因此被广泛用作诊断试剂。
第Ⅱ卷 提高题
29. 营养缺陷型菌株就是在人工诱变或自发突变后,微生物细胞代谢调节机制中的某些酶被破坏,使代谢过程中的某些合成反应不能进行的菌株。以下是实验人员利用影印法初检氨基酸缺陷型菌株的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过程①的接种方法为______,平板倒置可以防止培养皿盖上的水珠落入培养基,以免造成污染。用此方法统计的菌落数往往比活菌的实际数目______。
(2)从培养基成分分析,图中基本培养基与完全培养基存在差异的成分是______。
(3)为了进一步完成对初检的营养缺陷型菌株的鉴定,实验人员进行了如下操作:
①用接种针挑取菌落______(填“A”或“B”)接种于盛有完全培养液的离心管中,28℃振荡培养1~2天后,离心,取沉淀物用无菌水洗涤3次,并制成菌悬液。
【规律提炼】由此可知,营养缺陷菌株在基本培养基和完全培养基上生长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吸取1mL菌悬液加入无菌培养皿中,倾注15mL融化并冷却至50℃左右的基本培养基,待其冷凝后用记号笔在______(填“皿盖”或“皿底”)划分A、B、C、D、E五个区域。 ③在划分的五个区域对应的培养基上放入少量分组的氨基酸粉末(如下表所示),经培养后,观察生长圈出现的区域,从而确定属于何种氨基酸缺陷型。
组别
所含氨基酸
A
组氨酸
苏氨酸
谷氨酸
天冬氨酸
亮氨酸
B
精氨酸
苏氨酸
赖氨酸
甲硫氨酸
苯丙氨酸
C
酪氨酸
谷氨酸
赖氨酸
色氨酸
丙氨酸
D
甘氨酸
天冬氨酸
甲硫氨酸
色氨酸
丝氨酸
E
半胱氨酸
亮氨酸
苯丙氨酸
丙氨酸
丝氨酸
在上述鉴定实验中,发现在培养基A、D区域出现生长圈,说明该氨基酸缺陷型菌株属于______缺陷型。
【答案】(1) ①. 稀释涂布平板法 ②. 低
(2)氨基酸 (3) ①. A ②. 氨基酸缺陷型菌株在基本培养基中不能生长,而在完全培养基中能够生长 ③. 皿底 ④. 天冬氨酸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图中首先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分离细菌,然后运用“影印法”将菌种接种到两种培养基中:基本培养基、完全培养基,则在基本培养基中,氨基酸缺陷型菌株不能生长,而在完全培养基中能够生长,因此可以选择出氨基酸缺陷型菌株。
【小问1详解】
根据过程①培养的效果图可以判断,该过程所采用的接种方法为稀释涂布平板法;平板倒置可以防止培养皿盖上的水珠落入培养基,以免造成污染;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方法统计的菌落数往往比活菌的实际数目低,原因是当两个或多个细胞连在一起时,平板上观察到的只有一个菌落。
【小问2详解】
在基本培养基中,氨基酸缺陷型菌株不能生长,而在完全培养基中能够生长,因此从完全培养基上可获得相应的营养缺陷型菌株。
【小问3详解】
①在基本培养基中,氨基酸缺陷型菌株不能生长,而在完全培养基中能够生长,因此图中菌落A应该为氨基酸缺陷型菌株,则用接种针挑取菌落A接种于盛有完全培养液的离心管中。
②由于平板倒置,故待其冷凝后用记号笔在皿底划分A、B、C、D、E五个区域。
③表中信息显示:A、D区域含有、其它区域不含有的氨基酸是天冬氨酸,而实验结果只有A、D区域出现生长圈,说明该营养缺陷型菌株属于天冬氨酸缺陷型。
30. 如果遇到真不会做的题,如何使用现成的答案才是科学的?_______
【答案】在认真思考以后,参照答案回归教材,从教材中找到相应的知识点,进行知识的归纳整理
【解析】
【详解】如果遇到真不会做的题,应该在认真思考以后,参照答案回归教材,从教材中找到相应的知识点,进行知识的归纳整理,再次尝试自己解答,以建立真正的知识体系为最终目标。
天津市静海区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6月学生学业能力调研生物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天津市静海区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6月学生学业能力调研生物试题(含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判断题,读图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天津市静海区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学业能力调研生物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天津市静海区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学业能力调研生物试卷(含答案),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判断题,读图填空题,实验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天津市静海区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3月学业能力调研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天津市静海区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3月学业能力调研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