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宜昌市等5地2023届高三地理下学期三模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这是一份湖北省宜昌市等5地2023届高三地理下学期三模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的作答, 旅游驿站的主要功能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八届湖北省高三(4月)调研模拟考试
地理试卷
2023.4
本试卷共6页,18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城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城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南昌航空城是以航空工业为主体,相关产业为依托,集航空工业产品研发与制造、航空通用运营与服务、航空博览为一体的新型现代化卫星城市。城市内部有航空产业区、机场试飞区、综合配套区等六大功能区,是目前国内面积最大的航空产业集聚区。据此完成小题。
1. 推动南昌航空城兴起和发展的主导因素是( )
A. 交通 环境 B. 政策 交通 C. 科技 环境 D. 政策 科技
2. 南昌航空城的建设,主要体现了( )
A. 城乡统筹 B. 产城融合 C. 乡村振兴 D. 文旅融合
3. 有利于南昌航空城未来建设的措施是( )
①完善公共服务设施②合理规划平均分配土地③建立智慧交通体系④建设产业协同创新平台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1. D 2. B 3. C
【解析】
【1题详解】
航空卫星城的兴起需政策引导与支持,同时南昌航空产业的科技研发能力强,需依托科技,故主导因素是政策和科技,D正确、B错误;交通和环境会影响航空城的兴起和发展,但不是主导因素,A、C错误。故选D。
【2题详解】
结合材料可知,大量产业集聚在航空城,主要体现的是产城融合,B正确;在材料中并没有体现出城乡统筹、乡村振兴和文旅融合,ACD错误。故选B。
【3题详解】
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建立智慧交通体系、建设产业协同创新平台的措施有利于南昌航空城未来建设,①③④正确;土地平均分配是错误的,应该因地制宜,②错误。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自然因素,土地、水源;经济因素,原料、动力、市场、劳动力;社会因素,国家政策、便利的交通条件、信息网络的通达性、个人偏好、工业惯性;环境因素,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并重。
文莱以环境无污染著称,渔业发达。2019年JD集团打造的海外第一个海上生鲜农场,落户文莱首都斯里巴加湾市沿海。该海上生鲜农场以养殖名贵的蓝虾和石斑鱼为主,养殖过程严格遵循质量标准,力求给消费者带来最放心的食物。图为JD海上生鲜农场位置图,据此完成小题。
4. 吸引JD生鲜到文莱投资的主要原因是( )
A. 海鲜水产产量高 B. 海鲜水产品质优 C. 养殖技术水平高 D. 劳动力丰富廉价
5. 该海上生鲜农场运送产品至中国宜选择的交通运输方式是( )
A. 铁路 B. 公路 C. 航空 D. 海运
6. 斯里巴加湾市出现频率最高的自然灾害是( )
A. 洪涝 B. 台风 C. 地震 D. 干旱
【答案】4. B 5. C 6. A
【解析】
【4题详解】
根据题意,养殖过程严格遵循质量标准,力求给消费者带来最放心的食物,要求的是品质,并不是海鲜水产产量高,A错误;文莱以环境无污染著称,深海网箱养殖场全程严格遵循标准,JD生鲜力求给消费者带来放心的食品等信息,是为了保证产品品质,B正确;文莱属于发展中国家,养殖技术水平不是最高,C 错误;材料中,力求给消费者带来最放心的食物,并不是一味追求廉价劳动力,D错误。故选B。
【5题详解】
该海上生鲜农场运送产品至中国无铁路相连通,A错误;文莱与中国无公路相连通,B错误;石斑鱼和蓝虾价格高,为保证产品品质,故选择速度最快的航空,C正确;海运速度慢,石斑鱼和蓝虾易腐坏变质,D错误。故选C。
6题详解】
该地为热带雨林气候,且沿海平原排水不畅,加上海水的顶托,故频率最高的自然灾害是洪涝,A正确。当地位于赤道附近,故台风少,B错误。虽然位于板块交界处,但地震频率低于洪涝,C错误。该地热带雨林气候,降水多,干旱少,D错误。故选A。
【点睛】交通工具的选择主要由运输产品的特性决定。
海南以环岛旅游公路为载体,通过环岛旅游驿站的核心节点功能,构建了业态创新、配套完备、体验丰富的“交通+旅游”融合的典范,与沿线景区(点)、特色小镇和美丽乡村建立人流物流的有机联系。根据规划,40个不同特色主题驿站链接滨海众多旅游资源,形成一系列“旅游+N”主题消费中心。图为海南环岛旅游公路重点驿站分布图,据此完成小题。
7. 旅游驿站的主要功能是( )
①观光购物 ②文化体验 ③货物中转 ④市民通勤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8. 驿站反映当地的特色,“莺歌唱晚”驿站位于莺歌海镇,最不适合该驿站发展的“旅游+N”主题的是( )
A 旅游+工业产业园 B. 旅游+航天科技园
C. 旅游+消费服务业 D. 旅游+特色文化园
9. 建设“旅游+N”主题消费中心的最终目的是( )
A. 改善投资环境,促进国土资源开发 B. 完善交通设施,促进城市发展
C. 挖掘产业潜力,促进相关产业发展 D. 加快村镇建设,带动全岛富裕
【答案】7. A 8. B 9. D
【解析】
【7题详解】
旅游驿站是海南环岛旅游公路上的核心节点,其特点是“业态创新、配套完备、体验丰富”,同时不同特色主题驿站链接滨海众多旅游资源,形成一系列“旅游+N”主题消费中心。因此其功能既包括了旅游消费、观赏特色风光,也有结合特色旅游资源的文化体验,①②正确;货物中转属于物流行业的功能,③错误;该公路为环岛旅游公路,主要服务于沿海各景点之间的游客交通通行,而不是市民的日常通勤,④错误。①②正确,故选A。
【8题详解】
该驿站拥有中国南方最大的海盐场——莺歌海盐场,驿站可依托莺歌海盐场丰富的盐田资源、独特的制盐工艺和厚重的盐文化历史,打造传承和展示中国盐文化的重要载体,而消费服务也是驿站的主要功能之一,所以该驿站可以发展旅游+工业产业园、旅游+消费服务业、旅游+特色文化园,ACD正确;莺歌海小镇不是我国的航天基地,文昌市是我国的航天基地(航天科技园在龙楼揽月附近),因此只有B选项不适合,故选B。
【9题详解】
推进“旅游+N”主题消费中心可以带来很多好处:积极的开发政策和不断完善的配套设施,改善了投资环境,也促进了国土资源开发;可以进一步挖掘旅游产业潜力,延长旅客停留时间,提升旅游附加值,促进相关产业发展;丰富多样的旅游活动,也推动旅游业提质增效,带动经济发展;完善交通设施,促进城市发展:带动沿线地区城镇化发展,有利于乡村振兴,带动全岛富裕。题目设问为最终目的,政府通过一系列举措的最终目的是振兴乡村,脱贫致富,使人民的生活更加富裕,D正确;ABC选项是提升该区域经济发展的一系列具体措施,不是建设“旅游+N”主题消费中心的最终目的,这一系列措施是为了最终目的而服务的,排除ABC选项,故选D。
【点睛】旅游驿站是指为游客提供休憩补给、文化展示、购物体验等服务的公共旅游场所及附属设施,是融“服务、宣传、公益”为一体的文旅休闲服务平台。
太原市地处山西省中部,东、西、北三面环山。山谷风对太原市污染物浓度分布有着重要的影响。图为太原市某气象站多年统计实测风向及风频日变化图(数值越大,频率越高),据此完成小题。
10. 太原市该气象站所在地谷风的风向是( )
A. 偏东风 B. 偏南风 C. 偏西风 D. 偏北风
11. 受城市热岛环流的影响,太原市( )
A. 北部比南部山风势力更强 B. 北部比南部谷风势力更强
C. 夜间南部谷风风力更大 D. 白天大气逆温现象更显著
12. 关于太原市污染物浓度分布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白天,城市北部污染物浓度降低②白天,城市北部污染物浓度升高
③夜间,城市南部污染物浓度降低④夜间,城市南部污染物浓度升高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10. B 11. A 12. D
【解析】
【10题详解】
据图可知,白天主要为偏南风,夜间为偏北风。根据山谷风原理,白天盛行谷风,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1题详解】
太原市北部受到热岛环流方向与山风一致,两者叠加使山风增强,A正确;北部受到热岛环流方向与谷风相反,B错误;南部热岛环流方向与谷风一致,但谷风出现在白天,C错误;逆温多出现在夜间,D错误。故选A。
【12题详解】
受山谷风影响,白天在谷风(偏南风)的影响下,污染物在城市北部聚集,污染物浓度升高,①错误,②正确;夜间,在山风、风(偏北风)的影响下,污染物向城市南部输送,南部污染物浓度升高,③错误,④正确。综上所述②④正确。故选D。
【点睛】山谷风是由于昼夜山顶和山谷气压差不同造成。白天山顶受热形成气流抬升,近地面形成低压,山谷受冷,气流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近地面空气由山谷吹向山顶,形成谷风;夜晚相反,形成山风。
在巨厚冰层覆盖的封闭和半封闭状态下,冰川融水沿着冰川缝隙向下流动,强烈冲击、研磨冰川下的岩石而形成一个个孔穴叫做冰臼。在阴山北部平缓开阔的山顶处、中生代三叠纪花岗岩体之上,形成了多个口小、肚大、底平的冰臼。图为冰臼景观图,据此完成小题。
13. 推测阴山北部该山地冰臼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有( )
①岩浆喷出 ②岩浆侵入 ③地壳抬升 ④地壳下沉 ⑤流水侵蚀 ⑥冰川刨蚀
A. ①③⑤ B. ①④⑤ C. ②③⑤ D. ②③⑥
14. 目前该地原有冰臼还在不断扩大,主要原因是( )
A. 风力侵蚀 B. 冰川侵蚀 C. 流水侵蚀 D. 风化作用
15. 与该地花岗岩形成处于同一地质时期的是( )
A. 恐龙出现 B. 蕨类植物出现 C. 人类出现 D. 两栖动物出现
【答案】13. C 14. D 15. A
【解析】
【13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阴山北部花岗岩体之上形成冰臼,花岗岩属于侵入岩,在地下形成,露出地表需要通过地壳抬升,材料中冰川融水沿着冰川缝隙向下流动,强烈冲击、研磨冰川,故为流水侵蚀,②③⑤正确,故选择C。
【14题详解】
该冰臼位于山顶处的花岗岩,昼夜温差大,风化作用强,A错误,D正确;目前阴山冰川已经消退,故B错误;该地位于阴山北部山顶,且降水少,流水侵蚀弱,故C错误;故选D。
【15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花岗岩形成于中生代三叠纪,同一时期的地理事物是恐龙出现,故A正确;蕨类植物出现和两栖动物出现都是古生代,故B、D错误;人类出现于新生代,故C错误;故选A。
【点睛】塑造地表形态的地质作用分为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内力作用包括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地壳运动;外力作用包括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堆积)、固结成岩。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5分。)
16.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黄河发源于巴颜喀拉山,首先注入扎陵湖,平均水深11.36米,之后经过20多公里的河道湿地进入鄂陵湖,平均水深18.2米。扎陵湖意为“灰白色长湖”,而鄂陵湖为“青蓝色长湖”,这是当地藏族同胞根据两湖的含沙量而起的名字。扎陵湖东侧的P湖区,时而和扎陵湖合并,时而和扎陵湖分开,当分开时节,鸟儿们不费力气,就可以饱餐一顿,这里被称为鸟儿的“鱼餐厅”。东平湖是山东省第二大淡水湖,承担着黄河入海调蓄的重要功能。据测量,1990年—2020年间,东平湖面积下降了近30平方千米,而鄂陵湖的面积增加了近40平方千米。图为黄河流域图。
(1)分析扎陵湖和鄂陵湖水色差异大的原因。
(2)分析扎陵湖东侧的P湖区成为鸟儿“鱼餐厅”的原因。
(3)分析1990年—2020年东平湖和鄂陵湖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
【答案】(1)扎陵湖:黄河上游流速快,挟带泥沙流入湖泊;湖区风大水浅,湖水搅动;因而使湖水呈现灰白色。
鄂陵湖:河水泥沙经过上游湖泊和湿地的拦截逐步减少;湖水深,水质清澈呈现出青蓝色。
(2)夏季冰雪消融,湖水上涨,扎陵湖的水漫过堤岸流入P地,大量的鱼进入。待到水源枯竭时,湖水下降,两湖区分开,鱼儿被留在P地。
(3)东平湖面积下降:上游拦水取水导致黄河下游水量减少,湖泊水量减少;围湖造田;对黄河入海有调蓄作用,泥沙淤积致湖泊面积下降。鄂陵湖面积扩大:全球变暖,冰川融化,入湖水量增大
【解析】
【分析】本题以扎陵湖和鄂陵湖为背景材料,涉及湖泊水文特征、湿地的变化及原因等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与运用地理知识、区域认知与综合思维的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由材料可知,扎陵湖和鄂陵湖是当地藏族同胞根据两湖的含沙量而起的名字,故水色差异大,主要是因含沙量不同,扎陵湖是由于黄河上游流速快,挟带泥沙流入湖泊;湖区风大水浅,湖水搅动;因而使湖水呈现灰白色;鄂陵湖是由于河水泥沙经过上游湖泊和湿地的拦截逐步减少;湖水深,水质清澈呈现出青蓝色。
【小问2详解】
由材料可知,扎陵湖东侧的P湖区,时而和扎陵湖合并,时而和扎陵湖分开,当分开时节,鸟儿们不费力气,就可以饱餐一顿,故从水位变化的角度作答;夏季冰雪消融,湖水上涨,扎陵湖的水漫过堤岸流入P地,大量的鱼进入;待到水源枯竭时,湖水下降,两湖区分开,鱼儿被留在P地。
【小问3详解】
由材料可知,1990年—2020年东平湖面积变化下降,其原因主要是人类不合理的活动造成的,上游拦水取水导致黄河下游水量减少,湖泊水量减少;围湖造田;由材料可知,东平湖承担着黄河入海调蓄的重要功能,泥沙淤积致湖泊面积下降。1990年—2020年鄂陵湖面积扩大,其原因从湖泊补给量增加的角度作答,全球变暖,冰川融化,使得入湖水量增大,鄂陵湖面积扩大。
17.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铌和钽两种金属具高熔点、高沸点、耐腐蚀、单极导电、超导性和在高温下强度高等特征,是某些工业的重要原材料,也是当今世界发展的战略性金属资源。巴西是世界上铌钽储量最为丰富的国家,分别占世界总量的98.4%和67.0%,但本国开采能力有限。中国铌钽矿储量较大,但大多数属于贫矿,铌钽市场形成了“两头在外”的格局:上游资源匮乏,中游提纯技术相对发达,下游产品技术不足。图为巴西主要铌钽矿产分布图。
(1)根据铌钽金属属性列举其适用的工业部门(至少3种)。
(2)分析巴西在东南沿海地区开发铌钽矿的有利条件。
(3)针对我国铌钽资源匮乏的困境,提出解决的措施。
【答案】(1)冶金、电子、医疗、航空航天、机械及原子能工业。
(2)储量大,分布集中,品质优;人口密集,劳动力充足廉价;靠近港口城市,便于出口
(3)加大技术创新,挖掘资源潜力;开发替代资源;增加区外资源调配与贸易;有效管控战略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巴西铌钽矿产”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工业部门、工业区位因素、工业发展方向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和基本技能,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体现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的地理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铌和钽两种金属具高熔点、高沸点、耐腐蚀、单极导电、超导性和在高温下强度高等特征,所以可以利用其属性发展冶金、电子、医疗、航空航天、机械及原子能工业。
【小问2详解】
根据材料并结合巴西主要铌钽矿产分布图可知,巴西东南沿海地区的铌钽矿产储量大,分布集中,品质优;巴西为发展中国家,人口数量多,东南沿海地区人口密集,劳动力数量多且廉价;东南沿海地区靠近里约热内卢和圣保罗港口城市,便于铌钽矿出口。
【小问3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可知,我国铌钽矿储量较大,但大多数属于贫矿,需要加大技术创新能力,挖掘资源开采的潜力;努力寻找和开发能够替代铌钽矿的资源;加强对外联系,从国外进口资源,增加区外资源调配与贸易;有效管理和控制铌钽等战略资源;提高铌钽资源的利用率。
18.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1981年在陕西洋县发现了全球仅存的7只野生朱鹮,秦岭成为朱鹮最后的“庇护所”。经过政府、民间等几十年的不懈努力,朱鹮的数量已达到7000多只。朱鹮分布在海拔480—1000米的范围,平时栖息在高大的乔木上,觅食飞到水田、沼泽地和溪流处,主要依靠无污染的人工或自然湿地提供食物。早期,为了保护朱鹮,当地耕作制度由一年两熟(夏季水稻、冬季小麦)变为了一年一熟(水稻)。后期,政府引导当地群众围绕“朱鹮”这一品牌,发展绿色产业,种植绿色有机大米,建设以朱鹮为主题的观光休闲、生态体验场所。目前,洋县累计种植有机农作物14多万亩,注册“朱鹮”商标50多种,该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高于全县平均水平。图为洋县位置图及朱鹮分布图。
(1)结合材料分析朱鹮在陕西洋县大量分布的自然原因。
(2)分析早期保护朱鹮对当地农业生产带来的影响。
(3)简述洋县后期保护朱鹮获得的经济和环境效益。
【答案】(1)秦岭南坡有面积较大的丘陵和低山,栖息面积广;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水热条件好,乔木丰富;洋县水网密布,河流等湿地广布。
(2)有利:生产绿色有机农产品,品质好。
不利:水质无污染,禁止使用化肥农药导致农作物减产;早稻水稻幼苗时节朱鹮因觅食踩踏秧苗导致减产;复种指数减少,粮食总量减产。
(3)经济效益:发展绿色有机水稻种植,提高农民收入;对绿色大米进行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培育品牌拓宽市场;发展旅游业。
环境效益:减轻土壤和水污染;保护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朱鹮在秦岭的数量变化特征和洋县产业变化特征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生态保护对经济和环境的影响、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等知识点。考查材料分析能力和图片应用能力,培养人地协调观。
【小问1详解】
从图片中看出秦岭南坡有面积较大的丘陵和低山,栖息面积广;该地区在秦岭以南,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水热条件好,乔木丰富,而朱鹮分布在海拔480—1000米的范围,平时栖息在高大的乔木上,说明当地适合朱鹮的生长繁殖;洋县靠近汉江,水网密布,河流等,湿地广布,为朱鹮的觅食创造了条件。
【小问2详解】
早期为了保护朱鹮在农业生产中不使用农药化肥,生产绿色有机农产品,品质好。不利的是禁止使用化肥农药导致农作物减产;由于朱鹮会到水田觅食,早稻水稻幼苗时节朱鹮因觅食踩踏秧苗导致减产;当地耕作制度由一年两熟变为了一年一熟,复种指数减少,粮食总量减产。
【小问3详解】
后期保护朱鹮延续了前期的某些做法,即不使用化肥农药,这样可以得到绿色有机水稻,由于品质高,加上朱鹮的品牌效应,产品价格高,有利于提高农民收入;对绿色大米进行深加工,可以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后期朱鹮商标达50多个,品牌多样化,有利于拓宽市场;洋县建设以朱鹮为主题的观光休闲、生态体验场所,发展了旅游业,提高了经济收入。由于没有使用化肥和农药,所以减轻了土壤和水污染,保护了环境,由于生态环境的改善,生物多样性得以维护。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三地理下学期三模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的作答,非选择题的作答,据图推断昆明准静止锋移动方向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吉林省长春市2023届高三地理下学期三模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湖北省宜昌市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