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考试一地理试题(解析版)
展开2022届高三地理模拟考试1地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
2.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
3.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
4.所有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近年来,宁夏蔬菜以在同类蔬菜中品质更佳的优势成为宁夏一张亮丽的“名片”,主要供应香港、广州、深圳、东莞等珠三角城市。目前日光温室和大小拱棚蔬菜种植规模超过蔬菜种植规模的50%。如下图示意宁夏主要蔬菜种植区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保障宁夏蔬菜品质更佳的自然条件是( )
A. 远离工业区,环境无污染 B. 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C. 黄河流经,灌溉水源丰富 D. 多为黑土地,土壤肥沃
2. 如今,宁夏对珠三角各大城市的蔬菜供应可基本做到( )
A. 错季供应 B. 周年供应 C. 夏季供应 D. 冬季供应
【答案】1. B 2. B
【解析】
【分析】
【1题详解】
由图可知,宁夏有些蔬菜种植区,如石嘴山和银川等种植区,不可能完全远离工业区;黄河径流量较小,不能够提供更多的灌溉水源;我国的黑土分布于东北地区;宁夏大部分位于我国干旱地区,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利于蔬菜有机质积累,从而提高蔬菜品质。选项B正确。故选B。
【2题详解】
由材料“日光温室和大小拱棚蔬菜种植规模超过蔬菜种植规模的50%”可知,借助农业技术设施,宁夏实现了一年四季种植蔬菜,基本做到周年(全年)供应珠三角的城市市场。选项B正确。故选B。
【点睛】宁夏平原、河套平原、河西走廊、南疆等分析自然区位因素:热量充足,温差大;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充足不足;水资源短缺;冬季受寒潮和暴风雪影响;土壤的盐碱化等。
中国天气网专门统计了1991年至2020年间的气象数据发现:我国大约四分之一的地区在4月份昼夜温差达到一年中最大,17个省会级城市4月份昼夜温差超10℃。图为4月份昼夜温差超过10℃的前10个城市及其温差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4月份,图2中城市昼夜温差大主要原因是该月份这些城市( )
A. 频受寒冷空气侵袭 B. 冷暖气团在此交绥
C. 以晴朗天气为主 D. 大气逆温范围广
4. 该月份气温日较差大于13℃的城市,大多位于我国( )
A. 湿润区 B. 半湿润区 C. 干旱区 D. 半干旱区
【答案】3. C 4. D
【解析】
【分析】
【3题详解】
4月份、太阳直射点北移,北半球气温回升,冷空气势力减弱,受寒冷空气侵袭减少,图中昆明此时受冷空气影响很小,A错;若此时有冷暖气团交绥的锋面过境,图中位于西北及华北地区的锋区附近强烈的抬升作用很容易引发沙尘暴,导致昼夜温差减小,B错;由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可知,白天天气晴朗,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气温高;夜晚,晴朗少云,大气保温作用弱,气温低,从而造成气温日较差大的现象。图中城市4月份气温日较差大的主因是晴朗天气多,C对;逆温不会过多的导致温度变化,只会降低空气对流运动,且逆温大多是夜晚降温快形成,D错。故选C。
【4题详解】
根据我国干湿地区分布可知,图中该月份气温日较差大于13℃的城市中,西宁、银川、呼和浩特、兰州、拉萨等城市位于半干旱区,仅太原位于半湿润区,D对。故选D。
【点睛】昼夜温差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纬度、海拔高度、海陆位置、天气。
湖泊水位与湖泊的水量收支密切相关。北半球某湖泊主要的补给水源为雨水和流域内河流水。下图为该湖泊多年平均相对流量进出情况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 图示湖泊最低水位出现在( )
A. 7月 B. 10月
C. 1月 D. 4月
6. 该湖泊可能位于( )
A. 地中海沿岸 B. 智利沿海
C. 新西兰北岛 D. 日本群岛
【答案】5. B 6. A
【解析】
【5题详解】
阅读材料,由图可知,10月之前,5月-9月该湖泊水的相对流出量大于相对流入量,水位不断下降;而10月份之后,11月-次年3月,该湖泊水相对流出量小于相对流入量,水位回升;而10 月份湖泊水相对流出量等于相对流入量,由此可推断10月份湖泊水位最低。故ACD错误, B正确。答案选择B。
【6题详解】
材料显示"北半球某湖泊主要的补给水源为雨水和流域内河流水",结合图中信息可知,该湖泊流域冬季补给量多,因此降水多;而夏季补给水量少,因此降水少,应位于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区,地中海沿岸为地中海气候,故 A正确;智利和新西兰位于南半球,故BC错误;日本群岛位于季风气候区内,属于季风气候,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故D错误。答案选择A。
【点睛】湖泊水量平衡指某一时段内湖泊水量的收支关系。是根据入湖水量与出湖水量之差来计算湖中蓄水量的变化。它的收入项为:湖面降水量、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入湖水量;支出项为:湖面蒸发量、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出湖水量及工农业用水等。湖泊蓄水变量的计算,通常采用某时段始末湖水位差与相应的平均湖水面积的乘积来求得。随着各地区气候条件的不同,其湖泊水量平衡状况也有很大差异。
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广西壮族自治区常住人口50126804人,与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相比,共增加4100175人,年平均增长率为0.86%。图为与2010年相比,2020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各地级市常住人口比重变化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级市常住人口比重变化,说明( )
A. 地级市常住人口减少 B. 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
C. 城市之间的人口流动较少 D. 人口迁移率空间差异显著
8. 与2010年相比,柳州市人口比重上升,说明该城市( )
A. 营造美丽风景,壮大旅游业 B. 发挥交通优势,促产业发展
C. 位于西部,借力西部大开发 D. 矿产资源丰富,开采潜力大
【答案】7. D 8. B
【解析】
【分析】
【7题详解】
从图中可看出,北海市、防城港市及柳州市等地级市的常住人口是在增加的,选项A错;因有人口迁移的因素在内,难以判断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变化,选项B错;全区交通条件不断改善,会促进城市之间的人口流动,选项C错;由图可知,各地级市人口比重有升有降,与人口的迁入和迁出的空间差异关系密切,D对。故选D。
【8题详解】
桂林市的旅游资源更为丰富,但与2010年相比桂林市人口比重下降,说明柳州市人口比重上升,旅游业不是主要影响因素,A错;柳州市是广西最为重要的交通枢纽,凭借这一优势,该市促进产业发展,增加就业岗位,吸引外来人口,使人口比重上升,B对;广西壮族自治区西部地级市常住人口比重与2010年相比,除柳州市外,其他市人口比重均下降,说明西部大开发不是主要影响因素,C错;矿产资源的开采潜力大,只能说明城市将来发展潜力大,将来人口可能增多,对目前柳州市人口比重上升影响甚微,D错。故选B。
【点睛】柳州铁路枢纽,一般称为柳州枢纽,位于柳州市,是湘桂铁路、黔桂铁路、焦柳铁路以及衡柳铁路、柳南客专五大干线交汇点和联系西南、中南区域与华南沿海地区的重要铁路枢纽。
北京至乌鲁木齐的京新高速公路,全长约2540千米,穿越庠布齐沙漠、乌兰布和沙漠、巴丹吉林沙漠三大沙漠,是世界上穿越沙漠最长的高速公路。全线通车后,以北京到鸟鲁木齐的公路距离缩短了1300多千米。每趟车可以节省运费1000多元,还能比原来快1—2天。图示意京新高速公路线路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为防御沙漠对公路的侵袭,采取的合理措施有( )
①修高路基 ②公路沿线修筑块石护坡堤坝
③公路两旁植树造林 ④公路两侧设置一定宽度的草方格沙障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0. 我国极力修建京新高速公路的主要目的是( )
A. 为开发沙漠地区积累丰富经验 B. 连接东西,带动沿线经济发展
C. 首都直达新疆,保障国土安全 D. 缩短运输距离,降低运输费用
【答案】9. B 10. B
【解析】
【分析】
【9题详解】
修高路基可减少风沙的掩埋,①正确;公路沿线修筑块石护坡堤坝对风沙的阻挡作用不大,②错误;在穿越水资源短缺的沙漠公路两旁植树造林,因解决不了灌溉水源问题,树木难以成活,③错误;在经过沙漠的路段两旁设置一定宽度的草方格沙障,可以削减风速,减低风沙对路的侵袭,④正确。①④对,故选B。
【10题详解】
修建京新高速公路穿过三大沙漠,不是为了开发沙漠地区,A错;我国极力修建京新高速公路主要目的是连接我国东部和西部地区,通过经济、文化要素的交流,带动沿线经济发展,B对;影响交通运输线修建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而非政治因素,C错。缩短运输距离,降低运输成本,并不是降低运输费用,D错。故选B。
【点睛】京新高速公路临白段沿线鳍状防沙袋在防风固沙方面发挥的作用:沙袋对沿线的沙土起压覆作用;鳍状防沙袋能减缓风速;交叉叠放的田字形网状可以把吹起的沙留在框格内,起到固沙作用;沙袋的网格可以截留水分,利于沙漠地区的植物成活和生长;将流沙阻隔在公路外,减少流沙对公路的影响;使用时间长,防沙作用效果好。
热带稀树草原草本植物占据优势,乔木稀疏散生,具有¨高草稀树”的特点。缅甸中部分布热带稀树草原。下图示意缅甸热带稀树草原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 缅甸中部分布热带稀树草原的主要原因是( )
A. 一年有明显的旱、雨两季之分 B. 远离海洋,受海洋气流影响小
C 土壤酸性强,乔木生长受限制 D. 山脉阻挡且地势平坦,降水少
12. 缅甸热带稀树草原的分布属于( )
A. 纬度地带性现象 B. 非地带性现象
C. 经度地带性现象 D. 垂直地带性现象
13. 缅甸热带稀树草原为发展农业提供的有利条件是( )
A. 开垦难度小,耕地集中连片 B. 土壤有机质积累多,肥力高
C. 涵养水源功能强,旱灾较少 D. 旱季植物落叶,光照条件好
【答案】11. D 12. B 13. B
【解析】
【分析】
【11题详解】
缅甸为热带季风气候,一年有明显的旱、雨两季之分,形成热带季雨林,A错;读图可知南部热带稀树草原区临近安达曼海,B错;有量乔木适应酸性土壤生长,因此土壤酸性强对乔木生长限制性不强,C错;缅甸的地形格局是东、西、北为山地高原,中部和南部为平原,西部山脉阻挡西南季风,使中部地区降水较少,不利于乔木的生长,形成稀树草原群落,D对。故选D。
【12题详解】
由上题结论可知,缅甸的热带稀树草原是受地形的影响而形成的,应属于非地带性现象。选项B正确。
【13题详解】
开垦难度小,耕地集中连片,与地形有关,与植被无关,A错;雨季,缅甸热带稀树草原生机勃勃,为土壤提供丰富有机质;旱季,气候干燥,微生物分解有机质缓慢,利于有机质积累,提高土壤肥力,利于农业生产,B对;与热带季雨林相比,热带稀树草原涵养水源功能能力较弱,C错;缅甸纬度低,光照强,且热带稀树草原对光照影响小,D错 。故选B。
【点睛】热带稀树草原气候属于热带干燥气候,有明显的旱季和雨季之分。年降水量为500到1500mm,集中在雨季降落。旱季和干旱成为植物生长的不利因素。
自然灾害会损害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也给人类的生产与生活带来危害。表为某时期全球自然灾害次数统计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自然灾害类型 | 非洲 | 美洲 | 亚洲 | 欧洲 | 大洋洲 | 统计(%) |
气象灾害(%) | 11.9 | 19.0 | 27.1 | 10.0 | 4.3 | 72.3 |
地质灾害(%) | 0.9 | 3.7 | 7.8 | 2.7 | 0.9 | 16.0 |
生物灾害(%) | 6.7 | 1.2 | 3.1 | 0.5 | 0.2 | 11.7 |
各大洲统计(%) | 19.5 | 23.9 | 38.0 | 13.2 | 5.4 | 100 |
14. 气象灾害是世界各大洲发生次数最多的自然灾害,其中亚洲的气象灾害主要是( )
A. 沙尘暴 B. 暴风雪 C. 低温霜冻 D. 旱涝灾害
15. 非洲和大洋洲地质灾害较少,主要的原因有两大洲( )
①位于板块内部,地壳较稳定 ②面积较小,灾害发育空间小
③地形较为单一,地势平坦开阔 ④降水少,干旱面积广大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14. D 15. B
【解析】
【14题详解】
根据亚洲的自然环境判断,亚洲大部分地区被温带大陆性气候和季风气候所占据,这些气候的最大特点是降水的季节和年际变化大,极易导致旱涝灾害,D正确。沙尘暴主要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暴风雪、低温霜冻主要发正在纬度较高的地区,ABC错误。故选D。
【15题详解】
非洲和大洋洲的主体位于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少火山喷发和地震等地质灾害;澳大利亚和非洲有广阔的干旱地区,降水较少,泥石流和滑坡的驱动力不足,因而两大洲的地质灾害较少。①④正确。非洲面积大约为3020万平方公里(土地面积),占全球总陆地面积的20.4%,是世界第二大洲,②错误。大洋洲的主体澳大利亚大陆分为三个地形区:东部大分水岭纵贯南北,西部是一片低矮广阔的高原,中部为平原,因此③错误。故选B。
【点睛】亚洲东部有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亚洲南部有热带季风气候,亚洲是世界上季风最显著的地区。季风不稳定容易造成降水异常,因而亚洲水旱灾害频发。
二、非选择题∶共55分。
(一)必考题∶共47分。
16.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陕西省延安市黄土丘陵区实施治沟造地,与传统的打坝淤地相比,治沟造地重视耕地营造、坝系修复、灌排工程、道路修建,促进了农村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由小农经济向商品农业转变。调查显示,实施治沟造地后该沟谷常住人口下降约60%。下图展示某地治沟造地前后对比图。
(1)分析治沟造地对黄土丘陵区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
(2)治沟造地重视坝系修复和灌排工程,说明其作用。
(3)实施治沟造地后该沟谷流域常住人口下降,推测其原因。
【答案】(1)耕地平坦,便于机械化耕作,减少农村劳动力投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便于田间管理,提高生产效率;道路修建,便于运输生产资料和农产品,提高生产效率。
(2)(该区域降水集中于7~8月份、多暴雨),修建拦洪坝,可确保沟道有效拦水,减少因洪涝灾害及次生地质灾害造成的农业减产;适当蓄水,保证旱季灌溉水源;灌渠促排,防止土壤次生盐渍化,保证粮食高产稳产。
(3)农业基础设施完善,便于耕地流转集中生产,(流转金额也随之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农户剩余时间增多,劳动力需求减少,(兼业现象更加普遍),外出务工的人员数量明显增多。
【解析】
【分析】本题以黄土高原实施治沟造地为材料,设置了三个小题,涉及到治沟造地对农业生产效率和常住人口影响等知识,考查了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小问1详解】
通过沟谷治理,耕地变得平坦,有利于机械化耕作,从而减少劳动力的投入,农业生产效率得到提高;耕地平坦,方便田间管理,提高生产效率;修建道路,有利于运输农产品和生产资料;修建灌排工程,提高了灌溉和排水效率。
【小问2详解】
区域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加强坝系修复,可以有效拦截沟谷水流,减少因洪涝灾害带来的次生地质灾害,保证农业生产稳定;修建坝系有利于适量蓄水,为旱季灌溉提供水源;灌排工程既有利于输送灌溉水源,也有利于排泄洪水,还有利于排泄灌溉余水,防止土地盐碱化发生,对农业生产起到重要保障。
【小问3详解】
实施治沟造地后,农业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土地租金提高,有利于耕地流转集中生产;机械化耕种使农业生产效率大大提高,劳动力需求大幅减少,剩余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数量增多,导致了常住人口下降。
【点睛】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巴拿马是中美洲最南部的国家,人口436万,为了改变经济落后状况,巴拿马政府在巴拿马运河入海口处建立起科隆自贸区,该自贸区采用转口贸易运营模式(从各国进口商品再批发到拉美地区),与美国迈阿密自贸区共列为中南美洲转口贸易中心。下图示意科隆自贸区区域位置。
材料二、科隆自贸区早期以仓储经营型为主,一度繁荣,后随着拉美地区陆续建立新自贸区,科隆自贸区陷入困境,之后科隆贸易区向百货街型经营模式转变,并发展起通讯、金融、保险、房地产、旅游等产业,同时鼓励其它国家前来投资办厂,建立加工基地。
(1)指出科隆自贸区采用转口贸易运营模式的背景。
(2)与迈阿密自贸区相比,列出科隆自贸区发展的优势区位条件。
(3)说明科隆自贸区推动产业结构变化的原因。
【答案】(1)地理位置优越,依靠海运可辐射整个中南美洲国家,市场范围大;国内人口总量小,国内市场容量小;国内工业基础薄弱,加工能力弱;资源短缺。
(2)距离中南美洲国家更近,位于巴拿马运河的咽喉地带、联系太平洋与大西洋,劳动力成本更低,土地成本更低。
(3)面对来自拉美各国自贸区激烈竞争,迫使产业多元;吸引客源,扩大市场,扩大经济腹地;增加贸易额,增加自贸区税收
【解析】
【分析】本题以科隆自贸区图文材料为背景设置三小问,涉及工业区位因素、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等知识,考查了学生读图文提取信息的能力,对学生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等地理素养要求较高。
【小问1详解】
转口贸易运营模式是指从各国进口商品再批发到拉美地区,结合材料一及图片可判断科隆自贸区位于大西洋一端巴拿马运河入口处一侧,地理位置优越,依靠海运可辐射整个中南美洲国家,市场范围大;巴拿马人口436万,国内人口总量小,国内市场容量小,据材料二可知科隆自贸区早期以仓储经营型为主,工业基础较薄弱,加工能力弱,资源短缺。
【小问2详解】
工业布局的区位条件主要从位置、原料、水源、能源、土地租金、市场、交通、政策、技术等方面进行描述,据图找到两个自贸区的位置进行比较,首先,科隆自贸区距离中美洲国家更近,位于巴拿马运河的咽喉地带,沟通了太平洋与大西洋,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巴拿马经济较美国迈阿密更落后,所以科隆自贸区劳动力成本更低,土地成本更低。
【小问3详解】
科隆自贸区推动产业结构变化既有内部原因也有来自外部的压力,具体结合材料二分析如下:拉美地区陆续建立新自贸区,科隆自贸区陷入困境,所以可知面对来自拉美各国自贸区激烈竞争,迫使科隆自贸区产业多元化发展,科隆自贸区向百货街型经营模式转变,能够吸引更多客源,扩大了市场;同时鼓励其它国家前来投资办厂,建立加工基地,扩大了经济腹地,能够增加贸易额,增加自贸区税收。
【点睛】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海蚀平台是基岩海岸海蚀崖前部的平台状地形。珠江三角洲平原上保留有多处代表性的海蚀平台,地质学家在西冲湾观测到有四级海蚀平台,据海洋学家勘测认定这四级平台形成于不同时期,其理由有海水影响会导致岩石颜色变深。第2级平台上颜色较深,第3级平台颜色比较浅。现代藤壶(生活于潮间带上部的代表植物)生长上界位于2级和3级平台之间。下左图为海蚀平台示意图,下右图为珠江河口西冲湾内四级海蚀平台景观图(图中数据为海拔高度,其中波高为相对高度)。
(1)观察左图结合文字材料,说明右图中1级海蚀平台形成的地质过程。
(2)指出右图中的现代海蚀平台并说明理由。
【答案】(1)位于海岸带,岩壁下部受到海浪侵蚀,形成海蚀穴,上部岩体坍塌,形成海蚀崖,海浪不断继续侵蚀,海蚀崖不断后退,在海蚀崖前出现平台状地形,之后陆地地壳下降(或海平面上升),该平台被海水淹没。
(2)2级平台为现代海蚀平台。判断理由∶2级平台颜色较深,说明经常受到海水作用;潮间带植物藤壶上界位于2级平台与3级之间,说明2级平台经常受到海水作用;2级平台海拔高度与该海域平均波高一致,说明正在经受海水作用。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海岸地貌的形成过程。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同时考查学生的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的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读图并结合材料可知,右图中1级海蚀平台位于海岸带,海蚀平台是海蚀崖前的平台状地形。岩壁下部受到海浪侵蚀,形成海蚀穴,上部岩体坍塌,形成海蚀崖,海蚀崖形成后,继续受海蚀作用而不断后退,残留岩体被继续侵蚀而成。台面上基岩裸露或覆盖有很薄的沙砾层,微向海洋倾斜。其宽度达到海浪作用不能达到的海崖为止,海浪不断继续侵蚀,海蚀崖不断后退,在海蚀崖前出现平台状地形,之后陆地地壳下降(或海平面上升),该平台被海水淹没。
【小问2详解】
由材料“据海洋学家勘测认定这四级平台形成于不同时期,其理由有海水影响会导致岩石颜色变深。第2级平台上颜色较深,第3级平台颜色比较浅。现代藤壶(生活于潮间带上部的代表植物)生长上界位于2级和3级平台之间”可知,2级平台为现代海蚀平台。判断理由是2级平台颜色较深,由材料“有海水影响会导致岩石颜色变深”可知,说明经常受到海水作用;为潮间带植物藤壶上界位于2级平台与3级之间,说明2级平台经常受到海水作用;读图要知该海域平均波高0.8m,2级平台海拔为0.8m,2级平台海拔高度与该海域平均波高一致,说明正在经受海水作用。
点睛】
(二)选考题:共8分。请考生从2道地理题、3道历史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每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1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伴随着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临近,我国冰雪旅游发展进入快车道。预计2021~2022冰雪季,我国冰雪旅游人数将达3.4亿人次,冰雪旅游收入将达6800亿元。每年一次的哈尔滨冰雪节是我国冰雪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于每年深冬举行,活动的重点就是精巧而复杂的各种造型冰雕作品。
说明哈尔滨开展冰雕旅游的有利条件。
【答案】纬度高,气候寒冷,冰资源丰富;温度低,有利于冰雕作品的制作与保留;发展历史悠久,知名度高;冰雕旅游资源独特性显著,吸引力大,客源市场广阔;哈尔滨为省会城市,基础设施完善,接待能力强。
【解析】
【分析】本题以哈尔滨冰雪节为材料,涉及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地理知识调用分析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从地理位置看,由于哈尔滨纬度高,所以冬季寒冷且时间长,有较长的时间可以开展冰雕旅游;而且哈尔滨冬季降雪多,冰雪资源丰富,冰雕制作方便且质量高,观赏性极强;由题可知,冬奥会临近使得冰雪旅游发展迅速,冰雪旅游人数增长,市场广阔;同时哈尔滨交通便利,游客往来较为便利;哈尔滨为省会城市,基础设施完善,旅游接待能力较强。从人文方面看,哈尔滨人文国际化程度较高,冰雕文化发展历史悠久;有政策支持助力冰雕旅游发展等。
20.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0年北京空气质量达标天数276天,PM2.5优良天数达330天,PM2.5年均浓度为38微克/立方米,与国家标准(35微克/立方米)差距进一步拉近。下图示意2013~2020年北京市空气质量各级别天数占全年的比重。
总结2013~2020年北京市空气质量各级别天数占比变化情况,并推测北京市为改善城市空气质量采取的主要措施。
【答案】变化情况: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占比增加;轻度污染,中度污染和重度污染天数占比整体呈减少趋势,严重污染天数占比逐渐减少至消失。措施:植树造林,提高植被覆盖率;调整产业结构,疏解非首都功能: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提高清洁能源比重:合理规划城市建设,大力推广公共交通等。
【解析】
【分析】本题以2013~2020年北京市空气质量各级别天数占全年的比重示意图为载体,主要涉及坐标图的判读,改善北京市空气质量采取的主要措施等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基本技能。
【详解】总结2013~2020年北京市空气质量各级别天数占比变化情况,只要将图中2013-2020年各级别的占比的变化情况说明清楚即可,根据图中信息可清楚的看出,2013-2020年空气质量优和良天数占比增加;轻度污染,中度污染和重度污染天数占比整体呈减少趋势,而严重污染天数占比逐渐减少,在2018年消失。
改善城市空气质量采取的主要措施是减少污染源。可植树造林,提高植被覆盖率,发挥植被的吸烟降尘的能力;调整产业结构,疏解非首都功能,减少PM2.5等污染物的排放;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提高清洁能源比重,减少PM2.5等污染物的排放;合理规划城市建设,大力推广公共交通,减少交通污染等。
【点睛】
精品解析:2023届河北省沧州市沧县中学高考模拟预测地理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2023届河北省沧州市沧县中学高考模拟预测地理试题(解析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的作答,非选择题的作答, 推测东山湾外海水入湾的通道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精品解析: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考试一地理试题(原卷版):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考试一地理试题(原卷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 图示湖泊最低水位出现在, 该湖泊可能位于,86%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精品解析:河北省衡水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四调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河北省衡水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四调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