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云南省宣威市重点中学高三下学期2月月考化学试题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云南省宣威市重点中学高三下学期2月月考化学试题含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年高三下学期2月月考化学试题
化学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单选题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分子的稳定性与分子间作用力无关
B. 键长等于成键两原子的半径之和
C. 在可燃冰(CH4•nH2O)中,甲烷分子与水分子之间形成了氢键
D. 凡是中心原子采取sp3杂化的分子,其空间结构都是正四面体形
【答案】A
【解析】
【详解】A.分子的稳定性与分子内的化学键强弱有关,分子间作用力影响的是物质的熔沸点,所以分子的稳定性与分子间作用力的大小无关,A正确;
B.键长是两个成键原子的平均核间距离,不是两成键原子半径之和,B错误;
C.电负性较强的N、O、F元素易形成氢键,碳元素不能形成氢键,所以甲烷分子与水分子之间不存在氢键,C错误;
D.中心原子采取sp3杂化分子,其空间结构不一定呈正四面体形,如氨气中氮原子采取sp3杂化,有1对孤对电子,空间构型为三角锥形,D错误;
答案选A。
2. 下列物质互为同位素是
A. 13N和14N B. 金刚石和石墨 C. H2O和H2O2 D. CO和CO2
【答案】A
【解析】
【详解】A.13N和14N是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13N和14N互为同位素,A正确;
B.金刚石和石墨是碳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属于同素异形体,B错误;
C.H2O和H2O2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化合物,C错误;
D.CO和CO2是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化合物,D错误;
故选A。
3. 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 醋酸溶液中:、、、
B. 20%的溶液中:、、、
C. 透明酸性溶液中:、、、
D. 能使甲基橙变红的溶液中:、、、
【答案】C
【解析】
【详解】A.在酸性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A错误;
B.能氧化,Fe2+不能大量存在,B错误;
C.在透明酸性溶液中,、、、相互之间不发生反应,能大量共存,C正确;
D.能使甲基橙变红的溶液显酸性,可与反应生成沉淀和气体,D错误;
故答案选C。
4. 己二酸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科学家在现有合成路线基础上提出了一条“绿色”合成路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环己醇可以通过先发生消去反应,再跟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得到己二酸
B. 环己烷分子通过加成反应得到正己烷
C. 苯可与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环己醇
D. “绿色”合成路线的碳原子的利用率为100%
【答案】C
【解析】
【详解】A.环己醇发生消去反应生成环己烯,环己烯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得到己二酸,故A正确;
B.环己烷分子中只含有C-C键和C-H键,是饱和烃,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和氢气加成生成正己烷,故B正确;
C.苯和水不能发生加成反应,所以不能由苯跟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环己醇,故C错误;
D.“绿色”合成路线中环己烷生成己二酸,碳原子数不变,其碳原子利用率为100%,故D正确;
答案选C。
5.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CS2为V形的极性分子,微粒间的作用力为范德华力
B. ClO的空间结构为平面三角形
C. 氯化硼(BCl3)的B原子价层电子对数为4,含有一对孤电子对,呈三角锥形
D. SiF4和SO的中心原子均为sp3杂化,SiF4分子呈正四面体形,SO呈三角锥形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A.CS2中心原子C原子价层电子对数是2,是sp杂化,分子为直线形非极性分子,微粒间的作用力为范德华力,A错误;
B.ClO中心原子Cl原子价层电子对数是4,是sp3杂化,配位原子数3,其空间结构为三角锥型,B错误;
C.氯化硼(BCl3)的B原子价层电子对数为3,没有孤电子对,是sp2杂化,分子呈平面三角形,C错误;
D.SiF4和SO的中心原子均为sp3杂化,SiF4分子有四个配位原子,呈正四面体形,SO有三个配位原子,呈三角锥形,D正确;
故选D。
6. 关于化合物(NH4)2Cr2O7的性质,下列推测合理的是
A. (NH4)2Cr2O7固体受热分解产物可能CrO3、NH3、N2和H2O
B. 在(NH4)2Cr2O7溶液中滴加足量浓KOH溶液时只发生离子反应:NH+OH-=NH3↑+H2O
C. 若一定条件下(NH4)2Cr2O7溶液与H2O2反应生成CrO5(Cr为+6价),推测CrO5可能具有分子稳定性差,易分解的性质
D. 用浓盐酸酸化(NH4)2Cr2O7溶液,会使平衡Cr2O+H2O2CrO+2H+逆向移动,溶液由黄色(或橙黄色)变为橙色
【答案】C
【解析】
【详解】A.-3价的氮元素具有还原性,+6价的铬元素具有氧化性,(NH4)2Cr2O7固体受热分解,铬元素化合价会降低,氮元素化合价会升高,A错误;
B.在(NH4)2Cr2O7溶液中滴加足量浓KOH溶液时,除了发生反应NH+OH-=NH3↑+H2O,还发生反应Cr2O+H2O2CrO+2H+正向移动,B错误;
C.若一定条件下(NH4)2Cr2O7溶液与H2O2反应生成CrO5,Cr为+6价,O为-价,则CrO5可能具有分子稳定性差,易分解的性质,C正确;
D.(NH4)2Cr2O7溶液中的Cr2O具有强氧化性,能与浓盐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D错误;
答案选C。
7. 光刻胶,又称光致抗蚀剂,用于芯片的细微图形加工。一种极紫外光刻胶(I)的结构如图所示。在极紫外光的照射下,难溶于溶剂的I会分解成易溶于溶剂的II、III和CO2从而被洗去,hv表示光照。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II的分子式是C10H16 B. I中含有的官能团是酯基
C. III中所有碳原子都共平面 D. 1mol II最多可与2mol Br2发生加成反应
【答案】C
【解析】
【详解】A.II的分子中含有10个碳原子,不饱和度为3,分子式是C10H16,A项正确;
B.I中含有的官能团是酯基,B项正确;
C.III中碳原子为饱和碳原子,形成四个共价键,具有四面体结构,不可能所有碳原子都共平面,C项错误;
D.II含有两个碳碳双键,故1mol II最多可与2mol Br2发生加成反应,D项正确。
故选C。
二、实验题
8. 化学反应中的热量问题,对于化工生产有重要意义。
I.家用液化气的成分之一是丁烷。实验测得20 kg 丁烷气体(化学式为C4H10)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和液态水时释放出1×106 kJ的热量。
(1)请写出表示丁烷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
(2)已知 9 g液态水变为水蒸气时需要吸收22 kJ的热量,则1 mol丁烷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时放出的热量为____。
II.测定稀硫酸和稀氢氧化钠反应热的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1)从实验装置上看,该图中有一处未画出,是_____。
(2)在其它操作正确的前提下,如果改用稀醋酸进行实验,求得的生成1 mol水的反应热△H将____(填“偏大”、“偏小”或“相同”)。
(3)取50mL0.50 mol/L NaOH溶液和30mL0.50 mol/L硫酸溶液进行实验,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次数
起始温度t1/℃
终止温度t2/℃
温度差平均值(t2-t1)/℃
H2SO4溶液
NaOH溶液
平均值
1
26.2
26.4
26.3
30.3
_______℃
2
26.8
26.6
267
30.2
3
26.5
26.3
26.4
30.5
4
26.3
26.1
26.2
30.4
①表中的温度差的平均值为______℃。
②近似认为0.50mol·L-1NaOH溶液和0.50mol·L-1硫酸溶液的密度都是1g·cm-3,中和后生成溶液的比热容c=4.18J·g-1·℃-1,则中和热△H=_______kJ/mol(保留到小数点后一位)。
③实验中改用60 mL 0.50 mol/L盐酸跟50 mL 0.55 mol/L氢氧化钠进行反应,若其它实验操作均正确,则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放出的热量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相同”,下同),生成1 mol水的反应热△H_______。
【答案】 ①. C4H10(g) +O2(g)=4CO2(g)+5H2O(1) △H =-2900 kJ/mol ②. 2680 kJ ③. 环形玻璃搅拌器 ④. 偏大 ⑤. 4.1 ⑥. -54.8 ⑦. 偏大 ⑧. 相同
【解析】
【分析】根据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注意物质的聚集状态,焓变的计算;根据物质的量与反应放出的热量成正比,利用热化学反应方程式计算;先判断温度差的有效性,然后求出温度差平均值;根据Q=m•c•△T计算出反应放出的热量,然后计算出生成1mol水放出的热量,就可以得到中和热。
【详解】I.(1)20 kg 丁烷气体(化学式为C4H10)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和液态水时释放出1×106 kJ的热量,1mol丁烷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时放出的热量为=2900kJ/mol,丁烷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C4H10(g) +O2(g)=4CO2(g)+5H2O(1) △H =-2900 kJ/mol。故答案为:C4H10(g) +O2(g)=4CO2(g)+5H2O(1) △H =-2900 kJ/mol;
(2)已知 9 g液态水变为水蒸气时需要吸收22 kJ的热量,生成5mol水吸收的能量为,22=220kJ, 则1 mol丁烷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时放出的热量为2900 kJ-220kJ=2680 kJ。故答案为:2680 kJ;
II.(1)由量热计的构造可知该装置的缺少仪器是环形玻璃搅拌器。故答案为:环形玻璃搅拌器;
(2)醋酸是弱酸,稀释时要吸热,测得的温度差偏小,但反应热是负值,在其它操作正确的前提下,如果改用稀醋酸进行实验,求得的生成1 mol水的反应热△H将偏大。故答案为:偏大;
(3)①第2组实验温度差为3.5℃,误差较大,舍去,表中的温度差的平均值为℃=4.1℃。故答案为:4.1;
②近似认为0.50mol·L-1NaOH溶液和0.50mol·L-1硫酸溶液的密度都是1g·cm-3,中和后生成溶液的比热容c=4.18J·g-1·℃-1,中和反应生成水的物质的量为0.05L×0.50mol=0.025mol,溶液的质量为:80ml×1g/ml=80g,温度变化的值△T为4.1℃,则生成0.025mol水放出的热量为Q=m•c•△T=80g×4.18J·g-1·℃-1×4.1℃=1371.04J=1.371KJ,△H=-==-54.8kJ/mol,则中和热△H=-54.8kJ/mol(保留到小数点后一位)。故答案为:-54.8;
③实验中改用60 mL 0.50 mol/L盐酸跟50 mL 0.55 mol/L氢氧化钠进行反应,若其它实验操作均正确,则与上述实验相比,生成的水多,所放出的热量偏大(填“偏大”、“偏小”或“相同”,下同),但反应热是指生成1mol水放出的热量,与实验中生成水的物质的量无关,所以生成1 mol水的反应热△H相同。故答案为:偏大;相同。
三、工业流程题
9. 氧化钴()在工业、电子、电讯等领域都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以铜钴矿石[主要成分为,、和,还有少量Fe、Mg、Ca的氧化物]为原料制备氧化钴()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已知:常温下
回答下列问题:
(1)Co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_______周期第_______族。
(2)“浸泡”过程中,所得滤渣1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写化学式),写出此过程中与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
(3)“除铜”过程中,加入FeS固体得到更难溶的CuS,写出“除铜”过程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
(4)检验过程Ⅰ所得滤液中铁元素的离子已被完全沉淀的实验操作及现象:取少量待测液于试管中,_______。
(5)常温下,在过程Ⅱ中加入足量的NaF溶液可除去、,当两者沉淀完全时的浓度至少为_______(溶液中离子浓度小于视为该离子沉淀完全)。
(6)过程Ⅲ中加入得到滤渣后又加入盐酸溶解,其目的是_______。
【答案】(1) ①. 四 ②. Ⅷ
(2) ①. 、 ②.
(3)
(4)滴入几滴KSCN,溶液不变红
(5)
(6)富集或提高的浓度和纯度
【解析】
【分析】含钴废料中加入过量稀硫酸和Na2SO3,可得Co2+、Cu2+、Fe2+、Mg2+、Ca2+,加入的Na2SO3主要是将Co3+、Fe3+还原为Co2+、Fe2+,沉铜后加入NaClO3将Fe2+氧化为Fe3+,加入Na2CO3调pH,可以使Fe3+沉淀,过滤后所得滤液主要含有Co2+、Mg2+、Ca2+,再用NaF溶液除去钙、镁,过滤后,向滤液中加入浓Na2CO3溶液转为CoCO3固体,最后进入草酸铵溶液得到草酸钴,煅烧后制得Co2O3,据此分析回答问题。
【小问1详解】
Co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四周期第Ⅷ族;
【小问2详解】
结合分析可知,“浸泡”过程中,所得滤渣1中的物质是SiO2、CaSO4,加Na2SO3将CoO(OH)、Fe2O3中的Co3+和Fe3+还原为Co2+及Fe2+,Na2SO3作还原剂,反应方程式为;
【小问3详解】
“除铜”过程中的反应为Cu2++FeS=CuS+Fe2+;
【小问4详解】
过程Ⅰ所得滤液中含Fe3+,检验Fe3+已被完全沉淀的实验操作及现象:取少量待测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KSCN,溶液不变红;
【小问5详解】
Ksp(CaF2)<Ksp(MgF2),所以Mg2+沉淀完全时Ca2+也一定沉淀完全,当c(Mg2+)=1.0×10-5mol/L时,溶液中c(F-)═3.0×10-3mol/L;
【小问6详解】
过程Ⅲ中加入浓Na2CO3得到滤渣后又加入盐酸溶解,其目的是富集Co2+或提高的浓度和纯度。
四、原理综合题
10. 氮氧化物(NOx)造成酸雨、光化学烟雾、臭氧层破坏等危害,不仅破坏自然生态环境,而且严重危害人类健康。采用合适的还原剂能够实现烟气的高效脱硝。
(1)活性炭还原脱硝可防止氮氧化物污染,已知:
①N2(g)+O2(g)═2NO(g) △H1=+180.5kJ•mol-1
②2C(s)+O2(g)═2CO(g) △H2=-221.0kJ•mol-1
③2CO(g)+O2(g)═2CO2(g) △H3=-556.0kJ•mol-1
则反应C(s)+2NO(g)N2(g)+CO2(g)△H=__kJ•mol-1
(2)用活性炭对NO进行还原,采用相同质量不同粒径的同种催化剂M和N,测量相同时间内烟气的脱氮率,结果如图所示。
①在M、N两种不同粒径催化剂作用下,出现M和N两条不同的脱氮率与温度的变化曲线的原因是___。
②判断M曲线上最高点A点对应的脱氮率__(填“是“或“不是”)该温度下的平衡脱氮率。
③25℃下,用NaOH溶液作捕捉剂吸收产生的CO2,不仅可以降低碳排放,而且可得到重要的化工产品。某次捕捉后得到pH=12的溶液,已知:25℃下Ka2(H2CO3)=5.6×10-11,试通过计算溶液中c(CO32-):c(HCO3-)=__。
(3)在一恒容密闭容器中,使用某种催化剂对反应NO2(g)+SO2(g)SO3(g)+NO(g)△H<0进行相关实验探究。改变投料比(n0(SO2):n0(NO2)]进行多组实验(各次实验的温度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测定SO2的平衡转化率[α(SO2)]。已知:KR=16,KZ=1,部分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①如果要将图中R点的平衡状态改变为X点的平衡状态,应采取的措施是__。
②图中R、X、Y、Z四点对应的实验温度分别为TR、TX、TY,TZ通过计算选择下列选项中两个温度相等是__(填标号)。
A.TR和TY B.TR和TZ C.TX和TZ D.TY和TZ
【答案】 ①. 2NO(g)+C(s)CO2(g)+N2(g) △H=-569kJ/mol ②. 催化剂粒径越小,其与活性炭的接触面积越大,就越容易被还原,需要的温度较低 ③. 不是 ④. 56 ⑤. 升高温度 ⑥. CD
【解析】
【详解】(1)用焦炭还原NO生成无污染气体,说明生成物是二氧化碳和氮气,
①N2(g)+O2(g)═2NO(g) △H1=+180.5kJ•mol-1
②2C(s)+O2(g)═2CO(g) △H2=-221.0kJ•mol-1
③2CO(g)+O2(g)═2CO2(g) △H3=-556.0kJ•mol-1
将方程式(②+③)-①得2NO(g)+C(s)⇌CO2(g)+N2(g)
所以△H=(△H2+△H3)-△H1=(-221.0kJ•mol-1-556.0kJ•mol-1)-180.5kJ•mol-1=-569kJ/mol;
(2)①催化剂粒径越小,其与活性炭的接触面积越大,就越容易被还原,需要的温度较低;
②根据催化剂N的曲线可知温度升高时可以达到更高的脱氮率,而A点的温度要比催化剂N的曲线最高点的温度要低,该反应为放热反应,降低温度平衡右移,所以A点的对应温度下的平衡脱氮率应该更大,所以A点不是对应温度下的平衡脱氮率;
③pH=12 的溶液,由HCO3-⇌CO32-+H+,可知K2(H2CO3)=5.6×10-11=,则c(CO32-):c(HCO3-)=;
(3)①如果要将图中R点的平衡状态改变为X点的平衡状态,平衡转化率减小,平衡逆向进行,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进行;
②对应的实验温度分别为TR、TX、TY,TZ,温度和平衡常数有关,结合图中的数据,反应为:NO2(g)+SO2(g)⇌SO3(g)+NO(g),X点时,起始物料比=1.0,SO2的平衡转化率为α(SO2)=50%,设起始时c(NO2)=c(SO2)=xmol/L,化学平衡常数为KX==1,所以KX=KZ=1,则TX=TZ,
Y点时,起始物料比为=1.5,SO2的平衡转化率为α(SO2)=40%,设起始时c(SO2)=1.5ymol/L,c(NO2)=ymol/L,化学平衡常数为KY==1,所以KY=KZ=1,
则TY=TZ,所以选CD。
【点睛】第2题第二小问为本题难点,要注意“测量相同时间内烟气的脱氮率”,而在该时间内反应不一定达到平衡,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升温平衡右移,据图可知温度升高时可以达到更高的脱氮率,说明A点一定不是平衡点。
五、有机推断题
11. 芳香族化合物A(其中R是未知基团)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成如下系列物质。
(1)写出A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检验反应②是否完全的方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有多种同分异构体,其中含苯环的同分异构体中可能含有的官能团是________。
a.1个酯基 b.2个醛基 c.1个碳碳双键和1个醛基 d.1个醛基和1个羟基
(4)反应①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E可以合成高聚物,写出该高聚物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以本题中的C为原料制备,写出合成路线,无机试剂任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②. 取样少许,加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中和酸,再加入新制氢氧化铜,煮沸,若产生砖红色沉淀,说明反应未完全 ③. ad ④. 氧化 ⑤. ⑥. ⑦.
【解析】
【分析】根据E的分子式C4H6O2,说明(CH3)2C(Br)COOH在氢氧化钠的醇溶液加热条件下发生消去反应,然后再对生成物进行酸化,得到E ,E的结构简式为:CH2=C(CH3)COOH;根据(CH3)2C(Br)COOH及反应条件可知,有机物D与溴发生取代反应生成(CH3)2C(Br)COOH,所以有机物D的结构简式为:(CH3)2CHCOOH;A与NaOH溶液反应的产物酸化后得到B和C,则A中含酯基;有机物B通过两步反应生成D,所以B为醇,结构简式为(CH3)2CHCH2OH;有机物C为羧酸,根据C的分子式和A可知,C的结构简式为;有机物A的结构简式为:;据以上分析解答。
【详解】根据E的分子式C4H6O2,说明(CH3)2C(Br)COOH在氢氧化钠的醇溶液加热条件下发生消去反应,然后再对生成物进行酸化,得到E ,E的结构简式为:CH2=C(CH3)COOH;根据(CH3)2C(Br)COOH及反应条件可知,有机物D与溴发生取代反应生成(CH3)2C(Br)COOH,所以有机物D的结构简式为:(CH3)2CHCOOH;A与NaOH溶液反应的产物酸化后得到B和C,则A中含酯基;有机物B通过两步反应生成D,所以B为醇,结构简式为(CH3)2CHCH2OH;有机物C为羧酸,根据C的分子式和A可知,C的结构简式为;有机物A的结构简式为:;
(1)结合以上分析可知,A的结构简式;
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
(2) 反应②是醛氧化为羧酸的过程,检验反应②是否完全,也就是检验羧酸中是否含有醛,醛的检验可以用银氨溶液或氢氧化铜的悬浊液,具体操作如下:取样少许,加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中和酸,再加入新制氢氧化铜,煮沸,若产生砖红色沉淀,说明反应未完全;
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取样少许,加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中和酸,再加入新制氢氧化铜,煮沸,若产生砖红色沉淀,说明反应未完全。
(3) 有机物C为羧酸,C的结构简式为 ;C的多种同分异构体中,可以把羧基变为酯基,或者把羧基拆解为醛基和羟基,因此含苯环的同分异构体中可能含有的官能团是a.1个酯基,d.1个醛基和1个羟基;ad可选;
综上所述,本题选ad。
(4)综合以上分析可知,反应①为醇变为醛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反应③是(CH3)2C(Br)COOH在氢氧化钠的醇溶液加热条件下发生消去反应,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
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氧化;。
(5)有机物E结构简式为:CH2=C(CH3)COOH;E发生加聚反应生成高分子,该高聚物的结构简式:;
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
(6)对比和有机物C(),可见碳干骨架不变,将—CH3转化成—CHO,所以先将与氯气光照条件下发生甲基上的取代反应生成,在氢氧化钠的水溶液、加热条件下反应,产物酸化后可以得到,再发生催化氧化生成,具体流程如下:;
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
【点睛】本题考查有机推断与有机合成、有机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同分异构体、信息获取与迁移应用等,综合性较强,需要学生完全凭借已知反应规律和合成路线进行推断,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题中要注意有机物D在溴/磷条件下发生反应,溴原子取代了与羧基相连接的碳上的氢原子,形成溴代羧酸;由有机物B到有机物D是连续两步反应实现的,要考虑醇氧化为醛,醛氧化为酸的过程,利于问题的解决。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云南省宣威市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云南省宣威市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化学试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云南省宣威市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含答案),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