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人教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生物与环境B卷单元检测含答案
展开2023届高考 一轮复习 人教版 生物与环境B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8个小题。第1-13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每题2分,第14-18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1.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通常采用取样器取样法调查培养液中酵母菌的种群数量
B. 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的数学模型中λ必须大于或等于1,并且保持不变
C. “J”型增长种群新出生的个体数不一定多于“S”型增长种群新出生的个体数
D. “1 mm3的培养液中分布了50个大肠杆菌”描述的是种群的空间特征
2.下图是探究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因素时获得的实验结果。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MN时期酵母菌的呼吸方式为无氧呼吸
B. 与M点相比,N点时酵母菌种内斗争更为激烈
C. 酵母菌种群数量从P点开始下降的主要原因除营养物质大量消耗外,还有酒精浓度过高, 培养液的pH下降等
D. 图示发酵时间内种群的年龄组成变化为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
3.科研人员对某森林里雌雄红眼绿鹃捕食时距地面的高度与活动时间进行了研究,绘制了如图所示的曲线,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雌雄红眼绿鹃捕食时距地面的高度的变化是共同进化的结果
B. 该区域的群落已演替到森林阶段,将不再发生演替
C. 红眼绿鹃迁入新的环境后种群数量将会呈“J”型增长
D. 雌雄红眼绿鹃很多情况下活动的高度不同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4.科研人员将一块水稻田均分成两个区域,其中一个不养鸭(常规区)、一个养鸭(稻鸭区),一段时间后统计这两个区域的水体底栖动物物种丰富度及部分动物数量比例。所得数据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鸭子能改变水稻田内物种的丰富度
B. 停止人工管理,常规区和稻鸭区都会发生次生演替
C. 调查凸旋螺的种群密度时,样方的多少不影响实际值
D. 稻鸭区多足摇蚊数量比常规区少,年龄组成为衰退型
5.树线是指直立树木分布的海拔上限,如图1所示。生态学者研究了全球变暖环境下树线之上植被厚度对树线上升幅度的影响,结果如图2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生态学者可以采用样方法调查不同样地内的植被类型,从而确定树线的上升幅度
B. 树线之上和之下的主要植被分别为草甸和森林,影响植被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是阳光
C. 树线上升过程中,群落发生了次生演替,演替过程中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增加
D. 该研究表明,在全球变暖环境下,树线上升幅度大小与树线之上植被厚度呈负相关
6.研究人员调查了A、B、C三个群落的植物物种丰富度,结果如图,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三个群落具有相同的物种组成
B. A群落的植物物种丰富度最高
C. 调查植物物种丰富度时可采用样方法
D. 三个群落的植物都存在明显的分层现象
7.小型犬浣熊为树栖动物,喜欢在夜间活动,属于食肉类动物,但也吃无花果和植物花粉等。下图是与小型犬浣熊有关的曲线,X表示时间。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若曲线中Y表示小型犬浣熊种群的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差值,则种群密度在b时最大
B. 若曲线中Y表示小型犬浣熊种群的增长速率,则种群在bc时期为衰退型
C. 小型犬浣熊在食物链中至少占有两个营养级,它的存在可以加速生态系统物质循环
D. 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小型犬浣熊的种群密度,两次捕捉间隔时间越长,调查结果越准确
8.资料显示:“鲤鱼,食性杂,荤素皆吃,以荤为主。”下图表示一个仅养殖了鲤鱼的人工鱼塘中的能量流动关系(单位:×103 kJ/年)。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该鱼塘中生产者每年固定的总能量约为1.0258×107 kJ
B. 鲤鱼在上述生态系统中属于第二、三营养级
C. 该鱼塘的抵抗力稳定性低于环境条件优越的自然池塘
D. 该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协调,离不开人类不断投入的物质和能量
9.某同学绘制了如图所示的能量流动图解(其中W1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可表示为(A1+B1+C1+A2+B2+C2)
B. 由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D1/W1)×100%
C. 流入初级消费者体内的能量可表示为(A2+B2+C2+D2)
D. 图解表明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10.某农场中甲、乙、丙三种生物归属于三个相邻的营养级,三者的数量变化曲线(甲是生产者)如图1所示;该农场中的能量流动简图如图2所示,其中a2和b3分别为第二、第三营养级从上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流入该农场的总能量是现有生物拥有的总能量和人工饲料中的总能量
B.图1中丙属于第二营养级,乙属于第三营养级,且乙和丙的种间关系为捕食
C.图2中第二营养级粪便中的能量属于a3,第三营养级粪便中的能量属于b2
D.该农场中第一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a2+d1)/(a1+a2+a3)×100%
11.安徽农业大学科研人员研究发现,茶园中茶树在受到害虫侵害时会释放信号物质顺-3-己烯醇,该物质一方面可吸引害虫天敌前来捕食害虫,另一方面可传达信号给周围的茶树,未受害茶树接收到该信号后,就会提前激发自身的防御响应。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茶树释放的顺-3-己烯醇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
B.该茶园中信息传递的方向是茶树→茶树、茶树→害虫天敌
C.外源喷施一定量的顺-3-己烯醇可提高茶树防御害虫的能力
D.一片茶园可以是一个生态系统,该生态系统中时刻存在着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12.运用生态学原理可以解决实际生产中的问题,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桑基鱼塘”生态系统中将蚕粪喂鱼,提高了生态系统能量的传递效率
B. 引进外地物种一定能增加本地的生物多样性,并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C. 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雄虫的目的,是通过提高害虫死亡率来降低其种群密度
D. 建立珠江口中华白海豚自然保护区是就地保护措施,有利于提高中华白海豚种群的K值
13.党的十九大提出我国粮食产业要向绿色优质转型。有关农作物增产措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松土可能成为水土流失的一种诱发因素
B. 利用信息素诱捕有害动物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属于化学防治
C. 立体农业运用的是群落的空间结构原理,可以充分利用空间和资源
D. 防治棉铃虫时,利用赤眼蜂比喷洒农药更有利于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
14.森林群落中由老龄树木死亡造成林冠层出现空隙,称为林窗。研究者调查了某森林中林窗与林下的土壤动物群落,得到如图所示的结果。据此推断正确的是( )
A. 光照明显影响了土壤动物群落的垂直结构
B. 林窗和林下不同层次的土壤动物种群密度相同
C. 在各层次中林窗的土壤动物丰富度均高于林下
D. 林窗和林下土壤动物种类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少
15.在互花米草入侵地栽种外来植物无瓣海桑,因无瓣海桑生长快,能迅速长成高大植株形成荫藏环境,使互花米草因缺乏光照而减少。与本地植物幼苗相比,无瓣海桑幼苗在荫蔽环境中成活率低,逐渐被本地植物替代,促进了本地植物群落的恢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在互花米草相对集中的区域选取样方以估算其在入侵地的种群密度
B. 由互花米草占优势转变为本地植物占优势的过程不属于群落演替
C. 逐渐被本地植物替代的过程中,无瓣海桑种群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
D. 应用外来植物治理入侵植物的过程中,需警惕外来植物潜在的入侵性
16.下图表示在光照强度为660lx(未达到光饱和点)时(其他条件均适宜),小球藻和鱼腥藻单独培养的生长曲线,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估算小球藻的种群密度可用抽样检测法,调查出的种群密度可反映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及变化趋势
B. 混合培养有利于小球藻的繁殖,但不利于鱼腥藻的繁殖
C. 适当增大光照强度,鱼腥藻和小球藻单独培养时的K值可能增大
D. 单独培养时鱼腥藻由于不存在生存斗争,其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
17.科研小组对某地两个种群的数量进行了多年的跟踪调查,并研究Nt+1/Nt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结果如图所示(图中Nt表示第t年的种群数量,Nt+1表示第t+1年的种群数量)。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 甲种群在O~t3段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
B. 乙种群在O~t1段的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
C. 乙种群在t2时数量最少
D. 甲种群在t3后数量相对稳定可能是生存条件得到了改善
18.如图反映了N1、N2两种生物种群密度变化与环境因素的关系,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A. 若环境条件稳定,持续时间长,则足以使一种生物因竞争而被排除
B. 若环境条件频繁变化,则常常不出现竞争排除现象
C. 海洋和湖泊中浮游植物种类繁多,这是因为这些水体的环境因素较为稳定
D. 自然群落中的竞争排除现象是有限的,这是因为自然环境总是不断变化的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
19.(15分)图1为种群数量特征的概念图。在调查某林场松鼠的种群数量时,计算当年种群数量与一年前种群数量的比值(λ),并得到如图2所示的曲线。请回答:
(1)图1中c表示________,a表示________,b表示________。图1中预测种群数量未来变化的主要依据是________(填“a”“b”或“c”)。
(2)分析图2,前4年该林场松鼠种群数量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基本不变”)。第________年松鼠的种群密度最低。第16~20年松鼠种群数量最可能呈________型曲线增长。
(3)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最常用的方法是样方法,取样的关键是________;计数时,需要计数样方内以及________的个体数。
(4)在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动物种群密度时,若经捕获后的动物更难被捕获,则调查的结果要比实际数________(填“大”或“小”)。
20.(15分)某生态系统主要物种之间的食物关系如图甲,而图乙表示该生态系统中三个物种1、2、3的环境容纳量和某时刻的实际大小。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的食物网中H占有的营养级分别是________。除图中所示的生物类群外,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组成成分还应该有________才能保证其物质循环的正常进行。若某季节物种A看到物种B的数量明显减少时,部分个体会另觅取食池,这属于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信息,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_______功能。
(2)假设物种A从B处直接获得的食物占其食物总量的60%。则A增加10 kg,至少需要B________kg。A与C存在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物种A同化的能量一部分由呼吸作用而散失,另一部分则用于_________
(4)从图乙中可知, 1、2、3三个物种的环境容纳量不同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营养结构或能量流动角度分析)。
21. (15分)从“退耕还林”的实施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观念的提出,都充分说明我国坚持绿色发展理念,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决心。为研究退耕还林的群落演替规律,研究者利用“把同一时间内的不同群落当作同一群落不同演替阶段”的原理,调查不同退耕年限植物群落的物种数,结果如图。
请据图回答:
(1)如图是采用________法调查三类植物的物种数而构建的________模型,该模型说明群落具有________结构。
(2)该地群落演替过程中,乔木的丰富度逐渐________(填“增加”或“降低”),主要原因是它在与灌木、草本的______(填种间关系)过程中,具有更强的获得阳光的能力。
(3)经过了一年退耕还林的类似山区再经过________年左右,其草本植物的丰富度最大,该过程发生的是________演替。如果第2年在该地区人为种植一些灌木和乔木,并加以保护,则草本植物的丰富度达到最大的时间________(填“不发生变化”“提前”或“推后”)。
22.(14分)如图是科研人员调查的某湖泊营养化程度以及部分藻类生长状况曲线图。鱼鳞藻、脆杆藻为鱼的饵料,微囊藻(一种蓝藻)会产生有毒物质污染水体。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若该水体出现了“水华”现象,将对________(填生物名称)的影响最大。
(2)微囊藻在适宜条件下培养时,数量可呈指数增长,但若在培养液中加入粉绿狐尾藻(一种高等水生植物),则微囊藻的生长会受到明显抑制,其主要原因是这两种生物在利用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两项)等资源时存在显著竞争的关系。
(3)若要控制富营养化水体中微囊藻的数量,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富营养化使水生生物大量死亡,湖泊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________。修复后的湖泊不仅能蓄洪防旱,还兼具旅游观光的功能,这主要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_______价值。
(4)罗氏沼虾以绿藻、蓝藻等单细胞藻类为食物。科研小组又对该湖泊中的罗氏沼虾的能量流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如表[数字为能量值,单位是J/(cm2·a)]。据表分析,沼虾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值为________________。
藻类同化
的能量
沼虾摄入藻类中的能量
沼虾粪便中的能量
沼虾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沼虾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
150.6
47.8
25.4
?
21.2
第十单元 生物与环境
B卷 滚动提升检测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8个小题。第1-13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每题2分,第14-18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1.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通常采用取样器取样法调查培养液中酵母菌的种群数量
B. 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的数学模型中λ必须大于或等于1,并且保持不变
C. “J”型增长种群新出生的个体数不一定多于“S”型增长种群新出生的个体数
D. “1 mm3的培养液中分布了50个大肠杆菌”描述的是种群的空间特征
【答案】C
【解析】调查酵母菌种群数量应该用血细胞计数板法或者抽样检测法,取样器取样法适用于对土壤小动物丰富度的研究,A错误;“J”型曲线没有最大值,所以其λ必须大于1,并且保持不变,B错误;“J”型增长种群新出生的个体数不一定多于“S”型增长种群新出生的个体数,要考虑到其基数的大小,C正确;该选项描述的是其数量特征,而非空间特征,D错误。
2.下图是探究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因素时获得的实验结果。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MN时期酵母菌的呼吸方式为无氧呼吸
B. 与M点相比,N点时酵母菌种内斗争更为激烈
C. 酵母菌种群数量从P点开始下降的主要原因除营养物质大量消耗外,还有酒精浓度过高, 培养液的pH下降等
D. 图示发酵时间内种群的年龄组成变化为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
【答案】A
【解析】由图示可知,MN时酒精产生逐渐增多,说明酵母菌在有氧呼吸的同时开始了无氧呼吸,随着无氧呼吸逐渐增强,有氧呼吸逐渐减弱,A错误; 与M点相比,N点时酵母菌的种群密度达到最大,种内斗争更为激烈,B正确; 酵母菌种群数量在P点后快速下降的主要原因除营养物质大量消耗外,还有酒精浓度过高,培养液的pH下降等,C正确; 图示时间内种群的年龄组成变化为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D正确。
3.科研人员对某森林里雌雄红眼绿鹃捕食时距地面的高度与活动时间进行了研究,绘制了如图所示的曲线,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雌雄红眼绿鹃捕食时距地面的高度的变化是共同进化的结果
B. 该区域的群落已演替到森林阶段,将不再发生演替
C. 红眼绿鹃迁入新的环境后种群数量将会呈“J”型增长
D. 雌雄红眼绿鹃很多情况下活动的高度不同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答案】A
【解析】雌雄红眼绿鹃捕食时距地面的高度不同可能是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适应的结果,A正确;群落的演替是指一个群落取代另一个群落,即使到了森林阶段群落的演替也能发生,B错误;种群迁入新的环境,只有处于理想环境状态下种群数量才会呈”J“型增长,C错误;雌雄红眼绿鹃是同种生物,不能体现群落的空间结构,D错误。
4.科研人员将一块水稻田均分成两个区域,其中一个不养鸭(常规区)、一个养鸭(稻鸭区),一段时间后统计这两个区域的水体底栖动物物种丰富度及部分动物数量比例。所得数据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鸭子能改变水稻田内物种的丰富度
B. 停止人工管理,常规区和稻鸭区都会发生次生演替
C. 调查凸旋螺的种群密度时,样方的多少不影响实际值
D. 稻鸭区多足摇蚊数量比常规区少,年龄组成为衰退型
【答案】D
【解析】从图中信息可知,稻鸭区的丰富度在减小,说明鸭子能改变水稻田内物种的丰富度,A正确;无论常规区还是稻鸭区都属于人工生态系统,若停止人工管理,两个区都会发生次生演替,B正确;利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样方的多少会影响调查结果,但不会影响实际值,C正确;图示信息显示稻鸭区多足摇蚊的数量比例比常规区小,其年龄组成无法确定,D错误。
5.树线是指直立树木分布的海拔上限,如图1所示。生态学者研究了全球变暖环境下树线之上植被厚度对树线上升幅度的影响,结果如图2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生态学者可以采用样方法调查不同样地内的植被类型,从而确定树线的上升幅度
B. 树线之上和之下的主要植被分别为草甸和森林,影响植被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是阳光
C. 树线上升过程中,群落发生了次生演替,演替过程中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增加
D. 该研究表明,在全球变暖环境下,树线上升幅度大小与树线之上植被厚度呈负相关
【答案】B
【解析】调查不同样地内的植被类型可以采用样方法,从而确定树线的上升幅度,A正确; 树线之上和之下的主要植被分别为草甸和森林,影响植被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是温度,B错误; 树线上升过程中,群落发生了次生演替,导致群落的垂直结构变化明显,有利于充分利用太阳能,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增加,C正确;据图2可知,树线之上植被厚度越大,树线上升幅度越小,所以树线上升幅度大小与树线之上植被厚度呈负相关,D正确。
6.研究人员调查了A、B、C三个群落的植物物种丰富度,结果如图,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三个群落具有相同的物种组成
B. A群落的植物物种丰富度最高
C. 调查植物物种丰富度时可采用样方法
D. 三个群落的植物都存在明显的分层现象
【答案】A
【解析】柱形图只显示了物种的数目,并没有显示物种的种类,因此不能说明它们的物种相同,A错误;根据柱形图的数据显示,A群落的植物物种丰富度最高,B正确;调查植物物种丰富度时可采用样方法,C正确;三个群落的植物都存在明显的分层现象,即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D正确。
7.小型犬浣熊为树栖动物,喜欢在夜间活动,属于食肉类动物,但也吃无花果和植物花粉等。下图是与小型犬浣熊有关的曲线,X表示时间。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若曲线中Y表示小型犬浣熊种群的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差值,则种群密度在b时最大
B. 若曲线中Y表示小型犬浣熊种群的增长速率,则种群在bc时期为衰退型
C. 小型犬浣熊在食物链中至少占有两个营养级,它的存在可以加速生态系统物质循环
D. 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小型犬浣熊的种群密度,两次捕捉间隔时间越长,调查结果越准确
【答案】C
【解析】若曲线中Y表示小型犬浣熊种群的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差值,则种群密度在C时最大,A错误;若曲线中Y表示小型犬浣熊种群的增长速率,则种群在ac期间均为增长型,B错误;根据题意,小型犬浣熊属于食肉类动物,但也吃无花果和植物花粉等,据此判断,小型犬浣熊在食物链中至少占有两个营养级,它的存在可以加速生态系统物质循环,C正确;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小型犬浣熊的种群密度,两次捕捉间隔时间如果太长,标志物脱落的可能性越大,调查结果越不准确,D错误。
8.资料显示:“鲤鱼,食性杂,荤素皆吃,以荤为主。”下图表示一个仅养殖了鲤鱼的人工鱼塘中的能量流动关系(单位:×103 kJ/年)。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该鱼塘中生产者每年固定的总能量约为1.0258×107 kJ
B. 鲤鱼在上述生态系统中属于第二、三营养级
C. 该鱼塘的抵抗力稳定性低于环境条件优越的自然池塘
D. 该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协调,离不开人类不断投入的物质和能量
【答案】A
【解析】据图分析,该鱼塘中生产者每年固定的总能量小于1.0258×107 kJ,A错误;鲤鱼在上述生态系统中属于第二、三营养级,B正确;该鱼塘的营养结构较简单,其抵抗力稳定性低于环境条件优越的自然池塘,C正确;该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协调,离不开人类不断投入的物质和能量,D正确。
9.某同学绘制了如图所示的能量流动图解(其中W1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可表示为(A1+B1+C1+A2+B2+C2)
B. 由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D1/W1)×100%
C. 流入初级消费者体内的能量可表示为(A2+B2+C2+D2)
D. 图解表明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答案】A
【解析】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A1+B1+C1+D1,而D1=A2+B2+C2+D2,故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可表示为(A1+B1+C1+A2+B2+C2+D2),A错误;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第一营养级的同化量)×100%=(D1/W1)×100%,B正确;流入初级消费者体内的能量,即初级消费者的同化量,可表示为A2+B2+C2+D2,C正确;图解表明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D正确。
10.某农场中甲、乙、丙三种生物归属于三个相邻的营养级,三者的数量变化曲线(甲是生产者)如图1所示;该农场中的能量流动简图如图2所示,其中a2和b3分别为第二、第三营养级从上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流入该农场的总能量是现有生物拥有的总能量和人工饲料中的总能量
B.图1中丙属于第二营养级,乙属于第三营养级,且乙和丙的种间关系为捕食
C.图2中第二营养级粪便中的能量属于a3,第三营养级粪便中的能量属于b2
D.该农场中第一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a2+d1)/(a1+a2+a3)×100%
【答案】C
【解析】流入该农场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和人工饲料中的总能量;图1中甲是生产者,乙为初级消费者,处于第二营养级,丙处于第三营养级,且乙和丙的种间关系为捕食;某营养级粪便中的能量是其没有同化的能量,属于上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因此图2中第二营养级粪便中的能量属于a3,第三营养级粪便中的能量属于b2;图2中第一营养级固定的能量为a1+a2+a3,第二营养级固定的能量为a2,因此第一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a2/(a1+a2+a3)×100%。
11.安徽农业大学科研人员研究发现,茶园中茶树在受到害虫侵害时会释放信号物质顺-3-己烯醇,该物质一方面可吸引害虫天敌前来捕食害虫,另一方面可传达信号给周围的茶树,未受害茶树接收到该信号后,就会提前激发自身的防御响应。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茶树释放的顺-3-己烯醇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
B.该茶园中信息传递的方向是茶树→茶树、茶树→害虫天敌
C.外源喷施一定量的顺-3-己烯醇可提高茶树防御害虫的能力
D.一片茶园可以是一个生态系统,该生态系统中时刻存在着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答案】 B
【解析】茶树释放的顺-3-己烯醇属于化学信息,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A正确;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在生物之间是双向的,B错误;外源喷施一定量的顺-3-己烯醇,可以使得茶树提前激发自身的防御响应,进而提高茶树防御害虫的能力,C正确;一片茶园属于一个生态系统,其具有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等功能,D正确。
12.运用生态学原理可以解决实际生产中的问题,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桑基鱼塘”生态系统中将蚕粪喂鱼,提高了生态系统能量的传递效率
B. 引进外地物种一定能增加本地的生物多样性,并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C. 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雄虫的目的,是通过提高害虫死亡率来降低其种群密度
D. 建立珠江口中华白海豚自然保护区是就地保护措施,有利于提高中华白海豚种群的K值
【答案】D
【解析】“桑基鱼塘”生态系统中将蚕粪喂鱼,实现了生态系统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但无法提高生态系统能量的传递效率,A错误;引进物种不当会导致生态入侵,使生物多样性降低,进而降低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B错误;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雄虫的目的是通过改变性别比例,降低害虫的出生率来降低其种群密度,C错误;建立中华白海豚自然保护区的目的是提高中华白海豚种群的环境容纳量,D正确。
13.党的十九大提出我国粮食产业要向绿色优质转型。有关农作物增产措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松土可能成为水土流失的一种诱发因素
B. 利用信息素诱捕有害动物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属于化学防治
C. 立体农业运用的是群落的空间结构原理,可以充分利用空间和资源
D. 防治棉铃虫时,利用赤眼蜂比喷洒农药更有利于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答案】B
【解析】松土可能成为水土流失的一种诱发因素,A正确;利用信息素诱捕有害动物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属于生物防治,B错误;立体农业运用的是群落的空间结构原理,可以充分利用空间和资源,C正确;防治棉铃虫时,利用赤眼蜂比喷洒农药更有利于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正确。
14.森林群落中由老龄树木死亡造成林冠层出现空隙,称为林窗。研究者调查了某森林中林窗与林下的土壤动物群落,得到如图所示的结果。据此推断正确的是( )
A. 光照明显影响了土壤动物群落的垂直结构
B. 林窗和林下不同层次的土壤动物种群密度相同
C. 在各层次中林窗的土壤动物丰富度均高于林下
D. 林窗和林下土壤动物种类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少
【答案】ACD
【解析】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土壤动物种类数逐渐减少,由此可知光照明显影响了土壤动物群落的垂直结构,A正确;由图可知,林窗和林下不同层次的土壤动物种类数各不相同,且无法比较种群密度的大小,B错误;由图可知,在各层次中林窗的土壤动物丰富度均高于林下,C正确;由图可知,林窗和林下土壤动物种类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少,D正确。
15.在互花米草入侵地栽种外来植物无瓣海桑,因无瓣海桑生长快,能迅速长成高大植株形成荫藏环境,使互花米草因缺乏光照而减少。与本地植物幼苗相比,无瓣海桑幼苗在荫蔽环境中成活率低,逐渐被本地植物替代,促进了本地植物群落的恢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在互花米草相对集中的区域选取样方以估算其在入侵地的种群密度
B. 由互花米草占优势转变为本地植物占优势的过程不属于群落演替
C. 逐渐被本地植物替代的过程中,无瓣海桑种群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
D. 应用外来植物治理入侵植物的过程中,需警惕外来植物潜在的入侵性
【答案】AB
【解析】取样的关键是做到随机取样,相对集中的区域选取样方以估算其在入侵地的种群密度,数据偏大,A错误;由互花米草占优势转变为本地植物占优势的过程属于群落演替,B错误;根据题干信息,“与本地植物幼苗相比,无瓣海桑幼苗在荫蔽环境中成活率低,逐渐被本地植物替代”,说明无瓣海桑种群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C正确;如果盲目引进外来植物,造成“生物入侵”,就会破坏生态环境平衡,甚至带来生态灾难,D正确。
16.下图表示在光照强度为660lx(未达到光饱和点)时(其他条件均适宜),小球藻和鱼腥藻单独培养的生长曲线,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估算小球藻的种群密度可用抽样检测法,调查出的种群密度可反映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及变化趋势
B. 混合培养有利于小球藻的繁殖,但不利于鱼腥藻的繁殖
C. 适当增大光照强度,鱼腥藻和小球藻单独培养时的K值可能增大
D. 单独培养时鱼腥藻由于不存在生存斗争,其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
【答案】ABD
【解析】可用抽样检测法估算小球藻种群密度,种群密度不能反映种群数量变化趋势,A错误;共同培养时小球藻的藻细胞数低于单独培养时,混合培养不利于小球藻的繁殖,B错误;适当增大光照强度,可以为鱼腥藻和小球藻提供充足的能量来源,单独培养时的K值可能增大,C正确;单独培养时鱼腥藻个体之间存在生存斗争,D错误。
17.科研小组对某地两个种群的数量进行了多年的跟踪调查,并研究Nt+1/Nt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结果如图所示(图中Nt表示第t年的种群数量,Nt+1表示第t+1年的种群数量)。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 甲种群在O~t3段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
B. 乙种群在O~t1段的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
C. 乙种群在t2时数量最少
D. 甲种群在t3后数量相对稳定可能是生存条件得到了改善
【答案】ACD
【解析】甲种群在0~t2段的Nt+1/Nt的比值一直小于1,即种群数量一直呈下降趋势,因此年龄组成为衰退型,A错误;乙种群在0~t1的增长率不变,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B正确;乙种群在t2后,Nt+1/Nt仍然小于1,因此t2后种群数量仍在减少,因此乙种群在t2时数量不是最少的,C错误;.甲种群在t3后,Nt+1/Nt一直大于1,因此种群数量一直在增加,而不是相对稳定,D错误。
18.如图反映了N1、N2两种生物种群密度变化与环境因素的关系,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A. 若环境条件稳定,持续时间长,则足以使一种生物因竞争而被排除
B. 若环境条件频繁变化,则常常不出现竞争排除现象
C. 海洋和湖泊中浮游植物种类繁多,这是因为这些水体的环境因素较为稳定
D. 自然群落中的竞争排除现象是有限的,这是因为自然环境总是不断变化的
【答案】C
【解析】竞争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互相争夺资源和空间的现象。图1描述的是竞争过程中N1比N2竞争力强,N1数量增加,N2被淘汰;图2描述的是竞争过程中N1和N2竞争力相当,两者数量此消彼长。若环境条件稳定,持续时间长,则足以使一种生物被竞争排除,图1符合,A正确;若环境条件频繁变化,则常常不出现因竞争而被排除现象,图2符合,B正确;两图比较,海洋和湖泊中浮游植物种类繁多,这是因为这些水体的环境条件频繁变化,C错误;自然群落中的竞争排除现象是有限的,这是因为自然环境总是不断变化的,D正确。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
19.(15分)图1为种群数量特征的概念图。在调查某林场松鼠的种群数量时,计算当年种群数量与一年前种群数量的比值(λ),并得到如图2所示的曲线。请回答:
(1)图1中c表示________,a表示________,b表示________。图1中预测种群数量未来变化的主要依据是________(填“a”“b”或“c”)。
(2)分析图2,前4年该林场松鼠种群数量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基本不变”)。第________年松鼠的种群密度最低。第16~20年松鼠种群数量最可能呈________型曲线增长。
(3)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最常用的方法是样方法,取样的关键是________;计数时,需要计数样方内以及________的个体数。
(4)在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动物种群密度时,若经捕获后的动物更难被捕获,则调查的结果要比实际数________(填“大”或“小”)。
【答案】(15分)(1)种群密度(1分) 性别比例(1分) 年龄组成(1分) b(2分)
(2)基本不变(1分) 10 (2分) “J” (2分)
(3)随机取样(1分) 相邻两边上及其夹角(2分)
(4)大(2分)
【解析】(1)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种群密度取决于种群的迁入率和迁出率、出生率和死亡率。年龄组成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影响种群密度,年龄组成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是预测种群数量未来变化的主要依据。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影响种群密度。
(2)分析图2,前4年λ=1,所以该种群数量基本不变,由于4~10年时λ<1,种群数量减少,在10~20年时λ>1,种群数量持续增加,所以第10年松鼠的种群密度最低。第16~20年时λ>1且不变,此时种群的增长率也不变,所以松鼠种群数量将呈J型曲线增长。
(3)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最常用的方法是样方法,取样的关键是随机取样;计数时,需要计数样方内以及相邻两边上及其夹角的个体数。
(4)标志重捕法计算公式:种群中个体数(N)÷标记总数=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若动物在被捕过一次后更难捕获,会导致重捕中被标记的个体数偏少,这样会导致计算结果偏大。
20.(15分)某生态系统主要物种之间的食物关系如图甲,而图乙表示该生态系统中三个物种1、2、3的环境容纳量和某时刻的实际大小。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的食物网中H占有的营养级分别是________。除图中所示的生物类群外,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组成成分还应该有________才能保证其物质循环的正常进行。若某季节物种A看到物种B的数量明显减少时,部分个体会另觅取食池,这属于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信息,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_______功能。
(2)假设物种A从B处直接获得的食物占其食物总量的60%。则A增加10 kg,至少需要B________kg。A与C存在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物种A同化的能量一部分由呼吸作用而散失,另一部分则用于_________
(4)从图乙中可知, 1、2、3三个物种的环境容纳量不同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营养结构或能量流动角度分析)。
【答案】(15分)(1)第三、四营养级(2分) 分解者(2分) 物理(1分) 信息传递(2分)
(2)130 (2分) 捕食和竞争(2分)
(3)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2分)
(4)1、2、3三个物种的营养级不同,营养级越高,能量越少,环境容纳量越小(2分)
【解析】(1)图甲的食物网中H在食物链F→G→H和B→C→G→H中占有的营养级分别是第三四营养级。除图中所示的生物类群外,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组成成分还应该有分解者。题干所述现象为物理信息,体现了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功能。
(2)A增加10kg,其中有6kg直接来自于B,有4kg来自于C,所以至少需要B的量为:6÷20%+4÷20%÷20%=130kg。A与C存在的种间关系是捕食和竞争。
(3)物种A同化的能量一部分由呼吸作用而散失,另一部分则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
(4)图乙中物种2的种群数量远高于环境容纳量,种内斗争最为激烈。1、2、3三个物种的环境容纳量不同是因为1、2、3三个物种的营养级不同,营养级越高,能量越少,环境容纳量越小。
21. (15分)从“退耕还林”的实施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观念的提出,都充分说明我国坚持绿色发展理念,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决心。为研究退耕还林的群落演替规律,研究者利用“把同一时间内的不同群落当作同一群落不同演替阶段”的原理,调查不同退耕年限植物群落的物种数,结果如图。
请据图回答:
(1)如图是采用________法调查三类植物的物种数而构建的________模型,该模型说明群落具有________结构。
(2)该地群落演替过程中,乔木的丰富度逐渐________(填“增加”或“降低”),主要原因是它在与灌木、草本的______(填种间关系)过程中,具有更强的获得阳光的能力。
(3)经过了一年退耕还林的类似山区再经过________年左右,其草本植物的丰富度最大,该过程发生的是________演替。如果第2年在该地区人为种植一些灌木和乔木,并加以保护,则草本植物的丰富度达到最大的时间________(填“不发生变化”“提前”或“推后”)。
【答案】(15分)(1)样方(2分) 数学(1分) 垂直(2分)
(2)增加(2分) 竞争(2分)
(3)6(2分) 次生(2分) 提前(2分)
【解析】(1)调查植物的数量可采用样方法,对调查结果用坐标曲线的形式呈现,属数学模型,该模型说明群落具有垂直结构。
(2)由退耕的土地演替到森林的过程中,乔木的丰富度逐渐增加,主要原因是它在与灌木、草本的竞争过程中,具有更强地获得阳光的能力。
(3)分析曲线图,经过了一年退耕还林的类似山区再经过6年左右,其草本植物的丰富度最大,该过程发生的是次生演替。如果第2年在该地区人为种植一些灌木和乔木,并加以保护,因为人类活动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则草本植物的丰富度达到最大的时间提前。
22.(14分)如图是科研人员调查的某湖泊营养化程度以及部分藻类生长状况曲线图。鱼鳞藻、脆杆藻为鱼的饵料,微囊藻(一种蓝藻)会产生有毒物质污染水体。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若该水体出现了“水华”现象,将对________(填生物名称)的影响最大。
(2)微囊藻在适宜条件下培养时,数量可呈指数增长,但若在培养液中加入粉绿狐尾藻(一种高等水生植物),则微囊藻的生长会受到明显抑制,其主要原因是这两种生物在利用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两项)等资源时存在显著竞争的关系。
(3)若要控制富营养化水体中微囊藻的数量,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富营养化使水生生物大量死亡,湖泊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________。修复后的湖泊不仅能蓄洪防旱,还兼具旅游观光的功能,这主要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_______价值。
(4)罗氏沼虾以绿藻、蓝藻等单细胞藻类为食物。科研小组又对该湖泊中的罗氏沼虾的能量流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如表[数字为能量值,单位是J/(cm2·a)]。据表分析,沼虾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值为________________。
藻类同化
的能量
沼虾摄入藻类中的能量
沼虾粪便中的能量
沼虾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沼虾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
150.6
47.8
25.4
?
21.2
【答案】(14分)(1)鱼鳞藻(2分) (2)光照、无机盐、二氧化碳 (2分)
(3)减少N、P的排放;培养粉绿狐尾藻等与微囊藻竞争的水生植物(3分) 下降(2分) 间接价值和直接 (2分)
(4)1.2 J/(cm2·a) (3分)
【解析】(1)分析曲线图可知,若该水体出现了“水华”现象,将对鱼鳞藻的影响最大。(2)微囊藻是蓝藻,粉绿狐尾藻是水生植物,两者都可进行光合作用,所以两者在光照、无机盐、二氧化碳等资源上存在竞争关系。(3)水体富营养化指的是水体中N、P等含量过多而引起的水质污染现象,对富营养化水体进行生态修复,首先是减少N、P的排放,其次是培养粉绿狐尾藻等与微囊藻竞争的水生植物;富营养化使水生生物大量死亡,湖泊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下降。修复后的湖泊不仅能蓄洪防旱,还兼具旅游观光的功能,这主要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和直接价值。(4)沼虾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同化量-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47.8-25.4)-21.2=1.2 J/(cm2·a)
单元检测卷09 生物与环境-备战2024年高考生物一轮专题复习(新高考通用): 这是一份单元检测卷09 生物与环境-备战2024年高考生物一轮专题复习(新高考通用),文件包含单元检测卷09生物与环境原卷版docx、单元检测卷09生物与环境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0页, 欢迎下载使用。
单元检测卷09 生物与环境-备战2024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考点训练(新高考通用): 这是一份单元检测卷09 生物与环境-备战2024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考点训练(新高考通用),文件包含单元检测卷09生物与环境原卷版docx、单元检测卷09生物与环境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0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生物一轮单元卷:第09单元 生物与环境 B卷(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高考生物一轮单元卷:第09单元 生物与环境 B卷(含答案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的作答,非选择题的作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