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细胞的代谢A卷单元检测含答案
展开2023届高考 一轮复习 细胞的代谢A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8个小题。第1-13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每题2分,第14-18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1.下面关于酶和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同一种酶不可存在于分化程度不同的活细胞中
B. 酶既可以作为催化剂,也可以作为另一个反应的底物
C. ATP水解释放的能量可用于细胞内的放能反应
D. 细胞质中消耗的ATP均来源于线粒体和叶绿体
2.如图表示生物体内发生 的两个化学反应,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ATP分子水解时,图中所示的化学键④最易断裂
B.酶2在人体细胞内分布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中
C.细胞中的吸能反应一般与ATP合成的反应相联系,放能反应一般与ATP水解的反应相联系
D.细胞内ATP与ADP的能量供应机制,是生物界的共性
3.下列有关酶的实验设计正确的是()。
A. 利用淀粉、蔗糖、淀粉酶和碘液验证酶的专一性
B. 利用过氧化氢和淀粉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C. 利用过氧化氢、新鲜的肝脏研磨液和FeCl3溶液研究酶的高效性
D. 利用胃蛋白酶、蛋清和pH分别为5、7、9的缓冲液验证pH对酶活性的影响
4.图示为植物细胞内发生的部分转化过程。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b、c、d过程发生的同时有ATP形成
B. 在人体成熟红细胞中发生的只有b过程,没有d过程
C. c、d过程都发生在生物膜上
D. 在光照充足、条件适宜的情况下,a强于b,c强于d
5.ATP是细胞的能量“通货”,细胞内还有与ATP结构类似的GTP、CTP和UTP等高能磷酸化合物,但ATP用途较为广泛。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ATP分子能在细胞膜上某些蛋白质的催化下水解
B. CTP中高能磷酸键全部水解后的产物能作为合成DNA分子的原料
C. GTP的合成常伴随放能反应,而吸能反应不一定伴随GTP的水解
D. UTP是三磷酸尿苷的英文名称缩写,其分子中含有2个高能磷酸键
6.下列实验能证明蛋白酶具有水解蛋白质作用的最佳方案是( )
A. 在装有蛋清的两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的蛋白酶和蒸馏水,然后滴加双缩脲试剂观察是否变成紫色
B. 在装有煮熟蛋白块的两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的蛋白酶和蒸馏水,一段时间后直接观察蛋白块的大小
C. 在装有蛋清两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蛋白酶和蒸馏水,然后滴加斐林试剂加热后观察是否变成砖红色
D. 在装有煮熟蛋白块两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蛋白酶和蒸馏水,然后滴加双缩脲试剂观察是否变成紫色
7.某班学生完成对新鲜菠菜叶进行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时,由于各组操作不同,出现了以下四种不同的层析结果。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 甲可能是因为研磨时未加入石英砂
B. 乙可能是因为研磨时未加入CaCO3
C. 丙可能误用蒸馏水做提取液和层析液
D. 丁是正确操作得到的理想结果
8.水涝会造成农作物减产甚至引起农作物死亡。下列关于水涝对农作物生命活动影响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水涝后,土壤中硝化细菌等有益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受到抑制
B. 如果长时间水涝,农作物根细胞因缺氧产生有害物质而烂根
C. 水涝后,农作物根细胞内ATP浓度下降、细胞持续吸水
D. 排除积水后中耕松土,有利于受涝害的农作物恢复长势
9.如图为某同学在其他条件最适宜的情况下,研究pH对两种不同酶的活性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酶活性可用单位时间内底物的消耗量或者产物的生成量表示
B. 曲线①②可分别表示胰蛋白酶和胃蛋白酶
C. 导致A1、A6酶活性变化的原因不同
D. 适当升高温度,B1和B2一定变小,但对应的pH一定不变
10.菜粉蝶幼虫细胞中NADH脱氢酶(一种催化[H]与氧反应的酶)对广泛存在于植物的根皮部中的鱼藤酮十分敏感。生产上常利用鱼藤酮来防治害虫。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NADH脱氢酶分布在菜粉蝶幼虫细胞的线粒体的基质
B.鱼藤酮主要抑制菜粉蝶幼虫细胞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
C.鱼藤酮抑制了菜粉蝶幼虫细胞中丙酮酸形成CO2和[H]
D.长期使用鱼藤酮将导致菜粉蝶基因突变而使其种群抗药性基因频率增加
11.下图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类型而设计的实验装置(酵母菌利用葡萄糖作为能源物质)。下列有关实验装置和结果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 通过装置1仅仅能探究出酵母菌是否进行有氧呼吸
B. 用水代替NaOH溶液设置装置2,通过装置2液滴的移动情况可以探究出酵母菌是否进行无氧呼吸
C. 用水代替NaOH溶液设计装置2,如果装置1中液滴左移,装置2中液滴右移;说明酵母菌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
D. 用水代替NaOH溶液设置装置2, 装置2中液滴可能向左移
12.下列关于高等植物细胞代谢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弱光条件下,暗反应所需的ATP来源于光反应和细胞呼吸
B. 叶肉细胞中形成NADH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
C. 光反应发生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且光照越强光合速率越快
D. CO2的固定和C3的还原是在叶绿体基质中通过卡尔文循环完成的
13.用等体积的玻璃瓶甲、乙、丙,同时从某池塘水深0.5m处的同一位置取满水样,立即测定甲瓶中的氧气含量,将乙、丙瓶密封后沉回原处。一昼夜后取出玻璃瓶,分别测定两瓶中的氧气含量,结果如下(不考虑化能合成作用)。有关分析合理的是( )
透光玻璃瓶甲
透光玻璃瓶乙
不透光玻璃瓶丙
4.9mg
5.6mg
3.8mg
A.在一昼夜后,乙瓶水样的pH比丙瓶的低B.在一昼夜内,乙瓶中生产者实际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约为1.8mgC.丙瓶中浮游植物的细胞产生[H]的场所是线粒体内膜D.在一昼夜内,丙瓶生物细胞呼吸消耗的氧气量约为0.7mg14.氧化剂2,6—二氯靛酚是一种蓝色染料,其接受电子和H+后被还原成无色。在叶绿体悬液(含有H2O不含CO2)中加入该染料,直射光下放置一段时间后,溶液由蓝色变成无色,且伴有氧气生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叶绿体悬液的量会影响溶液蓝色消失的时间
B. 在直射光下,叶绿体内水分解产生了氧气
C. 该过程与叶绿体中糖类的合成不是同一反应
D. 2,6—二氯靛酚和叶绿体内的C3均能被H+还原
15.夏季晴朗的一天,将某植物放入密闭的玻璃罩内,置于室外培养,用CO2浓度测定仪测得该玻璃罩内CO2浓度的变化情况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植物从B点开始进行光合作用
B. C点时该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相等
C. F点时该植物体内有机物积累量最多
D. 一昼夜后玻璃罩内该植物体内有机物的含量增多
16.线粒体中的[H]与氧气结合的过程需要细胞色素c的参与。细胞接受凋亡信号后,线粒体中的细胞色素c可转移到细胞质基质中,并与Apaf-1蛋白结合引起细胞凋亡。分析上述信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有氧呼吸过程产生[H]的场所为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
B.细胞色素c参与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反应
C.细胞色素c功能丧失的细胞将无法合成ATP
D.当细胞中Apaf-1蛋白功能丧失时,细胞色素c依然能引起该细胞凋亡
17.细胞内的磷酸果糖激酶(酶P)可催化下列反应:果糖-6-磷酸+ATP→果糖-1,6-二磷酸+ADP,这是细胞有氧呼吸第一阶段的重要反应。如图为高、低两种ATP浓度下酶P与果糖-6-磷酸浓度的关系。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细胞内酶P催化的反应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
B. 一定范围内,果糖-6-磷酸浓度与酶P活性呈正相关
C. 低ATP浓度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酶P的活性
D. 酶P活性受到有氧呼吸产物ATP的反馈调节
18.植物的叶面积与产量关系密切,叶面积系数(单位土地面积上的叶面积总和)与植物群体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及干物质积累速率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分析不能得出( )
A.随叶面积系数增加群体光合速率和干物质积累速率的变化趋势一致
B.叶面积系数超过b时,群体干物质积累速率降低与群体呼吸速率增加有关
C.叶面积系数超过b时,限制群体光合速率增加的主要因素是叶面积系数
D.在进行农作物种植时应尽可能地提高植物的叶面积指数以提高作物产量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19.(15分)某学校生物兴趣小组进行探究pH对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速率影响的实验(不考虑盐酸对淀粉的影响),小潘同学制订了下列实验方案。
实验方案(以下步骤依次进行):
Ⅰ.取5支试管,标上A、B、C、D、E。
Ⅱ.在A、B、C、D、E5支试管中分别加入1mL质量分数为2%的新鲜唾液淀粉酶溶液。
Ⅲ.向5支试管中分别加入10mL质量分数为3%的淀粉溶液。
Ⅳ.在A试管中加入2mL质量分数为2%的盐酸,B试管中加入2mL质量分数为5%的盐酸,C试管中加入2mL蒸馏水,D试管中加入2mL质量分数为2%的氢氧化钠溶液,E试管中加入2mL质量分数为5%的氢氧化钠溶液,摇匀。
V.室温下进行实验5min后,从各试管中分别取3份样液以测定计算相应组别的淀粉含量。
(1)请指出上述实验方案中存在的两处错误,并加以改正。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朱同学对上述实验方案修正后,重新进行了实验,记为实验一。同时还做了如下实验二:将加入5支试管中的淀粉酶溶液的量减半,重复上述实验。在相同时间内,分别测得两次实验是淀粉含量变化,实验结果如图。请分析回答:
①实验一中的自变量是________,无关变量有________(写出两种)。
②曲线甲是实验________的结果,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曲线甲和乙中,淀粉含量的最低点所对应的横坐标相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当pH上升到一定值时两组实验的淀粉含量均为100%,请分析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
(3)小李同学对该探究活动存在一个疑问,他不肯定在没有唾液淀粉酶的情况下,淀粉在不同pH的溶液中是否发生水解,若要解答这一疑问,应对实验方案进行怎样的修正:________。
20.(14分)金鱼能在严重缺氧的环境中生存若干天,这与它体内的肌细胞能够将葡萄糖分解为酒精的代谢活动有关。下图是金鱼肌细胞和其它细胞中的部分代谢途径。回答下列问题:
(l)图示中的物质X是 ,代谢过程③和④发生的场所是 。
(2)图示①~⑥过程中,能产生CO2的过程是 。金鱼细胞在图示②过程中释放出的能量转变成了 。
(3)在金鱼肌细胞内物质X转化成酒精,而在其它细胞中却转化成了乳酸,原因是 。金鱼其它细胞产生的乳酸,经过图中的⑥→④→③过程转变为酒精,酒精通过鳃血管排出体外,乳酸的这种变化过程对维持金鱼正常生命活动的意义是 ,利于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21.(15分)地下黑作坊用病死猪肉腌制的腊肉往往含有大量的细菌,可利用“荧光素--荧光素酶生物发光法”对市场中腊肉含细菌多少进行检测:①将腊肉研磨后离心处理,取一定量上清液放入分光光度计(测定发光强度的仪器)反应室内,加入适量的荧光素和荧光素酶,在适宜条件下进行反应;②记录发光强度并计算ATP含量;③测算出细菌数量。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荧光素接受 提供的能量后就被激活,在荧光素酶的作用下形成氧化荧光素并且发出荧光。根据发光强度可以计算出生物组织中ATP的含量,原因是发光强度与ATP含量成 (填“正比”或“反比”);根据ATP含量进而测算出细菌数量的依据是:每个细菌细胞中ATP含量 。
(2)ATP中的A代表 ,由 结合而成。生物细胞中ATP的水解一般与 (填“吸能反应”或“放能反应”)相联系。
(3)研究人员用不同条件处理荧光素酶后,测定酶浓度与发光强度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其中高浓度盐溶液经稀释后酶活性可以恢复,高温和Hg2+处理后酶活性不可恢复。若要节省荧光素酶的用量,可以使用
处理;Hg2+处理后酶活性降低可能是因为 。
22.(15分)玉米植株高大,叶窄长,需氮肥多;大豆株矮,叶小而平展,需磷肥多。二者对CO2的响应存在差异(如图1),生产上往往将二者间作种植(如图2)。为探究在大气CO2浓度(体积分数为0.03%)条件下,玉米-大豆间作对产量的影响,科研人员将玉米和大豆分别单独种植(单作)或两种作物隔行种植(间作),测得:玉米产量间作时比单作时有显著提高,而大豆产量间作时比单作时略有下降。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表明,玉米与大豆间作,玉米能从大豆的根际环境中获得部分氮,这种对氮元素竞争的结果,可刺激大豆根瘤菌的固氮作用。玉米菌根所形成的菌丝桥也有利于大豆对磷的吸收。作物吸收的氮能使与光合作用相关的含氮化合物如 (答出两个即可)增加,从而提高作物的光合速率。
(2)玉米和大豆株高存在差异,与玉米单作相比,间作可降低玉米对 的争夺。结合图1、图2分析(仅考虑地上部分),大豆间作时产量略低于单作时的可能原因是 、 。
(3)在田间作物的生产过程中,无论白天还是夜晚都应保持良好的通风条件,而间作能全面改善田间作物的通风条件。请从白天和晚上两个角度阐述通风条件的改善能提高作物产量的原因
第三单元 细胞的代谢
A卷 基础过关检测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8个小题。第1-13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每题2分,第14-18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1.下面关于酶和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同一种酶不可存在于分化程度不同的活细胞中
B. 酶既可以作为催化剂,也可以作为另一个反应的底物
C. ATP水解释放的能量可用于细胞内的放能反应
D. 细胞质中消耗的ATP均来源于线粒体和叶绿体
1.B【解析】同一种酶,例如呼吸酶,可存在于分化程度不同的活细胞中,A错误;淀粉酶可以催化淀粉水解,又可以被蛋白酶催化水解,因此酶既可以作为催化剂,也可以作为另一个反应的底物,B正确;ATP水解释放的能量可用于细胞内的吸能反应,C错误;细胞质中消耗的ATP均来源于叶绿体、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D错误。
2.如图表示生物体内发生 的两个化学反应,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ATP分子水解时,图中所示的化学键④最易断裂
B.酶2在人体细胞内分布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中
C.细胞中的吸能反应一般与ATP合成的反应相联系,放能反应一般与ATP水解的反应相联系
D.细胞内ATP与ADP的能量供应机制,是生物界的共性
2.C【解析】ATP分子水解时,远离腺苷的高能磷酸键即图中所示的化学键④最易断裂,A正确;酶2催化ATP的合成,人体合成ATP 的生理过程为细胞呼吸,相应的生成ATP 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酶2在人体细胞内分布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中,B正确;细胞中的吸能反应一般与ATP的水解反应相联,放能反应一般与ATP的合成反应相联系,C错误;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内ATP和ADP相互转化的能量供应机制,是生物界的共性,D正确。
3.下列有关酶的实验设计正确的是()。
A. 利用淀粉、蔗糖、淀粉酶和碘液验证酶的专一性
B. 利用过氧化氢和淀粉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C. 利用过氧化氢、新鲜的肝脏研磨液和FeCl3溶液研究酶的高效性
D. 利用胃蛋白酶、蛋清和pH分别为5、7、9的缓冲液验证pH对酶活性的影响
3.C【解析】淀粉被淀粉酶分解为麦芽糖,遇碘液不呈蓝色,蔗糖遇碘液不呈蓝色,结果一样,不能检测,A错误;温度会影响过氧化氢分解速率,B错误;新鲜的肝脏研磨液含有过氧化氢酶,FeCl3属于无机催化剂,都能催化过氧化氢分解,通过比较可以得出酶的高效性,C正确;胃蛋白酶最适PH为强酸性,实验中设计的pH值不符合要求,D错误。
4.图示为植物细胞内发生的部分转化过程。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b、c、d过程发生的同时有ATP形成
B. 在人体成熟红细胞中发生的只有b过程,没有d过程
C. c、d过程都发生在生物膜上
D. 在光照充足、条件适宜的情况下,a强于b,c强于d
4.B【解析】据图分析可知,a是光合作用的暗反应,消耗ATP,场所在叶绿体基质中;b是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产生ATP,场所在线粒体基质中;c光合作用的光反应,产生ATP,场所在类囊体薄膜上;d是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产生ATP,场所在线粒体内膜上。b、c、d三个过程产生ATP,A正确;在人体成熟红细胞只进行产生乳酸的无氧呼吸,B错误;c光反应和d有氧呼吸第三阶段都发生在生物膜上,C正确;在光照充足的情况下,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a强于b,c强于d,D正确。
5.ATP是细胞的能量“通货”,细胞内还有与ATP结构类似的GTP、CTP和UTP等高能磷酸化合物,但ATP用途较为广泛。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ATP分子能在细胞膜上某些蛋白质的催化下水解
B. CTP中高能磷酸键全部水解后的产物能作为合成DNA分子的原料
C. GTP的合成常伴随放能反应,而吸能反应不一定伴随GTP的水解
D. UTP是三磷酸尿苷的英文名称缩写,其分子中含有2个高能磷酸键
5.B【解析】ATP分子能在细胞膜上某些蛋白质的催化下水解,A正确;CTP中高能磷酸键全部水解后的产物能作为合成RNA分子的原料,B错误;GTP的合成常伴随放能反应,而吸能反应不一定伴随GTP的水解,C正确;UTP是三磷酸尿苷的英文名称缩写,其分子中含有2个高能磷酸键,D正确。
6.下列实验能证明蛋白酶具有水解蛋白质作用的最佳方案是( )
A. 在装有蛋清的两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的蛋白酶和蒸馏水,然后滴加双缩脲试剂观察是否变成紫色
B. 在装有煮熟蛋白块的两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的蛋白酶和蒸馏水,一段时间后直接观察蛋白块的大小
C. 在装有蛋清两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蛋白酶和蒸馏水,然后滴加斐林试剂加热后观察是否变成砖红色
D. 在装有煮熟蛋白块两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蛋白酶和蒸馏水,然后滴加双缩脲试剂观察是否变成紫色
6.B【解析】加入蛋白酶的试管中蛋白质水解产生多肽,多肽中含有肽键,再有蛋白酶本身也是蛋白质,利用双缩脲试剂鉴定能够产生紫色,加入蒸馏水的试管不能分解蛋白质,也会变成紫色,因此该方案不能证明蛋白酶能够水解蛋白质,A错误;两个试管中均加入了蛋白酶,蛋白酶本质是蛋白质,所以无法通过滴加双缩脲试剂观察是否变成紫色来判断蛋白质是否被分解,只能通过蛋白块是否变小或消失来判断蛋白酶的作用,B正确;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不能鉴定蛋白质是否被蛋白酶水解,C错误煮熟的蛋白块也能够被水解,但是水解后的多肽和蛋白质遇双缩脲试剂均能产生紫色反应,因此该方案不能证明蛋白酶能够水解蛋白质,D错误。
7.某班学生完成对新鲜菠菜叶进行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时,由于各组操作不同,出现了以下四种不同的层析结果。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 甲可能是因为研磨时未加入石英砂
B. 乙可能是因为研磨时未加入CaCO3
C. 丙可能误用蒸馏水做提取液和层析液
D. 丁是正确操作得到的理想结果
7.D【解析】甲图各种色素量都很少,说明色素提取量降低,可能是研磨时未加入石英砂(SiO2),A正确;乙图中类胡萝卜素量多于叶绿素,可能在研磨过程中没有加入碳酸钙,导致叶绿素被破坏,B正确;色素是有机物,易溶于有机溶剂,因此提取液和层析液都要用有机溶剂,用蒸馏水几乎不能提取和分离色素,C正确;丁图类胡萝卜素量多于叶绿素,可能在研磨过程中没有加入碳酸钙,导致叶绿素被破坏,D错误。
8.水涝会造成农作物减产甚至引起农作物死亡。下列关于水涝对农作物生命活动影响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水涝后,土壤中硝化细菌等有益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受到抑制
B. 如果长时间水涝,农作物根细胞因缺氧产生有害物质而烂根
C. 水涝后,农作物根细胞内ATP浓度下降、细胞持续吸水
D. 排除积水后中耕松土,有利于受涝害的农作物恢复长势
8.C【解析】水涝后,土壤中O2含量减少,而硝化细菌属于需氧微生物,故代谢活动受到抑制,A正确;如果长时间水涝,农作物根细胞因缺氧,细胞无氧呼吸产生酒精使细胞中蛋白质变性最终导致烂根,B正确;水涝后,农作物根细胞内ATP产生量少同时产生酒精等有害物质,细胞吸水到一定量时不再增加,C错误;排除积水后中耕松土,增加土壤中的O2量,细胞进行有氧呼吸获得较多能量,有利于受涝害的农作物恢复长势,D正确。
9.如图为某同学在其他条件最适宜的情况下,研究pH对两种不同酶的活性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酶活性可用单位时间内底物的消耗量或者产物的生成量表示
B. 曲线①②可分别表示胰蛋白酶和胃蛋白酶
C. 导致A1、A6酶活性变化的原因不同
D. 适当升高温度,B1和B2一定变小,但对应的pH一定不变
9.D【解析】酶活性可用单位时间内底物的剩余量或者产物的生成量表示,A错误;胃蛋白酶的最适pH约为1.8,胰蛋白酶的最适pH约为8.6,故曲线①②可分别表示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B错误;导致A1、A6酶活性变化的原因相同,都会破坏酶的空间结构使酶失活,C错误;除了pH,其他条件都最适宜,因此适当升高温度,酶活性降低,B1和B2一定变小,但对应的pH一定不变,D正确。
10.菜粉蝶幼虫细胞中NADH脱氢酶(一种催化[H]与氧反应的酶)对广泛存在于植物的根皮部中的鱼藤酮十分敏感。生产上常利用鱼藤酮来防治害虫。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NADH脱氢酶分布在菜粉蝶幼虫细胞的线粒体的基质
B.鱼藤酮主要抑制菜粉蝶幼虫细胞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
C.鱼藤酮抑制了菜粉蝶幼虫细胞中丙酮酸形成CO2和[H]
D.长期使用鱼藤酮将导致菜粉蝶基因突变而使其种群抗药性基因频率增加
10.B【解析】NADH脱氢酶是一种催化[H]与氧反应的酶,即催化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主要分布在线粒体内膜上,A错误;NADH脱氢酶(一种催化[H]与氧反应的酶)对广泛存在于植物的根皮部中的鱼藤酮十分敏感,说明鱼藤酮主要抑制菜粉蝶幼虫细胞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B正确;生产上常利用鱼藤酮来防治害虫,说明鱼藤酮主要抑制菜粉蝶幼虫细胞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而丙酮酸形成CO2和[H]属于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C错误;长期使用鱼藤酮使其种群抗药性基因频率增加,只是进行自然选择,而无法诱发基因突变,D错误。
11.下图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类型而设计的实验装置(酵母菌利用葡萄糖作为能源物质)。下列有关实验装置和结果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 通过装置1仅仅能探究出酵母菌是否进行有氧呼吸
B. 用水代替NaOH溶液设置装置2,通过装置2液滴的移动情况可以探究出酵母菌是否进行无氧呼吸
C. 用水代替NaOH溶液设计装置2,如果装置1中液滴左移,装置2中液滴右移;说明酵母菌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
D. 用水代替NaOH溶液设置装置2, 装置2中液滴可能向左移
11.D【解析】烧杯中的NaOH溶液能吸收细胞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所以液滴移动的距离代表细胞呼吸消耗氧气的量,故只能探究出酵母菌能进行有氧呼吸,A正确;装置2中,由于水不吸收气体也不释放气体,所以液滴移动的距离代表细胞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量与消耗氧气量的差值,若液滴不移动,说明酵母菌不进行无氧呼吸,若液滴移动说明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B正确;装置1中液滴左移,说明有氧气的消耗,即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装置2中液滴右移,说明胞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量多于氧气消耗量,综合装置1和2说明酵母菌既进行需氧呼吸,又进行厌氧呼吸,C正确;装置2中,由于水不吸收气体也不释放气体,所以液滴移动的距离代表细胞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量与消耗氧气量的差值,若液滴不移动,说明酵母菌不进行无氧呼吸,若液滴向右移动说明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液滴不可能向左移动,D错误。
12.下列关于高等植物细胞代谢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弱光条件下,暗反应所需的ATP来源于光反应和细胞呼吸
B. 叶肉细胞中形成NADH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
C. 光反应发生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且光照越强光合速率越快
D. CO2的固定和C3的还原是在叶绿体基质中通过卡尔文循环完成的
12.D【解析】光合作用中暗反应所需的ATP只来源于光反应,A错误;NADH在细胞呼吸时产生,不在叶绿体中形成,B错误;光反应发生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光照越强植物光合速率越快的现象,高于光饱和点后光强继续增强,光合速率不再加快,C错误:植物通过卡尔文循环完成暗反应,暗反应包括CO2的固定和C3的还原,,D正确。
13.用等体积的玻璃瓶甲、乙、丙,同时从某池塘水深0.5m处的同一位置取满水样,立即测定甲瓶中的氧气含量,将乙、丙瓶密封后沉回原处。一昼夜后取出玻璃瓶,分别测定两瓶中的氧气含量,结果如下(不考虑化能合成作用)。有关分析合理的是( )
透光玻璃瓶甲
透光玻璃瓶乙
不透光玻璃瓶丙
4.9mg
5.6mg
3.8mg
A.在一昼夜后,乙瓶水样的pH比丙瓶的低
B.在一昼夜内,乙瓶中生产者实际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约为1.8mg
C.丙瓶中浮游植物的细胞产生[H]的场所是线粒体内膜
D.在一昼夜内,丙瓶生物细胞呼吸消耗的氧气量约为0.7mg
13.B【解析】乙瓶中由于进行光合作用使氧气增多,则二氧化碳减少,而丙瓶是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因此乙瓶水样的pH比丙瓶的高,A错误;由于丙为不透光的玻璃瓶,消耗的氧气可代表浮游植物的呼吸消耗,因此在一昼夜内,乙瓶中生产者实际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约为5.6-3.8=1.8mg,B正确;玻璃瓶丙不透光,浮游植物只能进行呼吸作用产生[H],场所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C错误;由于丙为不透光的玻璃瓶,消耗的氧气可代表浮游植物的呼吸消耗,因此在一昼夜内,丙瓶生物细胞呼吸消耗的氧气量约为4.9-3.8=1.1mg,D错误。
14.氧化剂2,6—二氯靛酚是一种蓝色染料,其接受电子和H+后被还原成无色。在叶绿体悬液(含有H2O不含CO2)中加入该染料,直射光下放置一段时间后,溶液由蓝色变成无色,且伴有氧气生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叶绿体悬液的量会影响溶液蓝色消失的时间
B. 在直射光下,叶绿体内水分解产生了氧气
C. 该过程与叶绿体中糖类的合成不是同一反应
D. 2,6—二氯靛酚和叶绿体内的C3均能被H+还原
14.ABC【解析】氧化剂2,6—二氯靛酚是一种蓝色染料,其接受电子和H+后被还原成无色,H+是叶绿体内H2O分解产生的,所以叶绿体悬液的量会影响溶液蓝色消失的时间,A正确;在直射光下,叶绿体内水分解产生了氧气;B正确;悬液中无CO2,不能合成糖类,但仍能产生H+和氧气,说明该过程与叶绿体中糖类的合成不是同一反应,C正确;2,6—二氯靛酚接受电子和H+后被还原,而光合作用过程中C3是被NADPH还原的,D错误。
15.夏季晴朗的一天,将某植物放入密闭的玻璃罩内,置于室外培养,用CO2浓度测定仪测得该玻璃罩内CO2浓度的变化情况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植物从B点开始进行光合作用
B. C点时该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相等
C. F点时该植物体内有机物积累量最多
D. 一昼夜后玻璃罩内该植物体内有机物的含量增多
15.CD【解析】依题意可知,密闭玻璃罩内CO2浓度上升表示呼吸作用强度大于光合作用强度或只进行呼吸作用;当玻璃罩内CO2浓度下降时,表示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图中B点和F点时表示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所以该植物的光合作用从B点之前就已经开始进行,A错误;C点时表示该植物在AB段产生的CO2已经被光合作用全部吸收,恢复到初始水平,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B错误;F点时,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此时该植物体内一天中积累有机物最多,C正确;一昼夜是从A点到G,由于G点CO2相对含量小于A点,所以一昼夜后玻璃罩内该植物体内有机物的含量增加,D正确。
16.线粒体中的[H]与氧气结合的过程需要细胞色素c的参与。细胞接受凋亡信号后,线粒体中的细胞色素c可转移到细胞质基质中,并与Apaf-1蛋白结合引起细胞凋亡。分析上述信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有氧呼吸过程产生[H]的场所为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
B.细胞色素c参与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反应
C.细胞色素c功能丧失的细胞将无法合成ATP
D.当细胞中Apaf-1蛋白功能丧失时,细胞色素c依然能引起该细胞凋亡
16.AB 【解析】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都产生[H],场所为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A项正确;[H]与氧气结合形成水发生在线粒体内膜,是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故细胞色素c参与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反应,B项正确;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也能合成ATP,故细胞色素c功能丧失的细胞也能合成ATP,C项错误;根据题意,细胞色素c与Apaf-1蛋白结合后才引起细胞凋亡,因此,当细胞中Apaf-1蛋白功能丧失时,细胞色素c将不会引起该细胞凋亡,D项错误。
17.细胞内的磷酸果糖激酶(酶P)可催化下列反应:果糖-6-磷酸+ATP→果糖-1,6-二磷酸+ADP,这是细胞有氧呼吸第一阶段的重要反应。如图为高、低两种ATP浓度下酶P与果糖-6-磷酸浓度的关系。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细胞内酶P催化的反应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
B. 一定范围内,果糖-6-磷酸浓度与酶P活性呈正相关
C. 低ATP浓度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酶P的活性
D. 酶P活性受到有氧呼吸产物ATP的反馈调节
17.C【解析】细胞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A正确;据图可知,一定范围内,果糖6-磷酸浓度升高,酶P活性升高,二者呈正相关,B正确;低ATP浓度下促进酶P的活性较高,C错误;有氧呼吸产物ATP浓度较高时,酶P活性受到抑制,D正确。
18.植物的叶面积与产量关系密切,叶面积系数(单位土地面积上的叶面积总和)与植物群体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及干物质积累速率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分析不能得出( )
A.随叶面积系数增加群体光合速率和干物质积累速率的变化趋势一致
B.叶面积系数超过b时,群体干物质积累速率降低与群体呼吸速率增加有关
C.叶面积系数超过b时,限制群体光合速率增加的主要因素是叶面积系数
D.在进行农作物种植时应尽可能地提高植物的叶面积指数以提高作物产量
18.ACD【解析】随叶面积系数增加,群体光合速率先增后稳,干物质积累速率先增后稳再下降,A错误;叶面积系数超过b时,群体呼吸速率继续上升,而群体光合速率不变,故群体干物质积累速率下降,B正确;叶面积系数超过b时,群体光合速率不再随叶面积系数上升而增大,故限制因素不再是叶面积系数,C错误;在进行农作物种植时要适当提高植物的叶面积指数,因为超过b后,干物质积累速率会下降,D错误。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
19.(15分)某学校生物兴趣小组进行探究pH对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速率影响的实验(不考虑盐酸对淀粉的影响),小潘同学制订了下列实验方案。
实验方案(以下步骤依次进行):
Ⅰ.取5支试管,标上A、B、C、D、E。
Ⅱ.在A、B、C、D、E5支试管中分别加入1mL质量分数为2%的新鲜唾液淀粉酶溶液。
Ⅲ.向5支试管中分别加入10mL质量分数为3%的淀粉溶液。
Ⅳ.在A试管中加入2mL质量分数为2%的盐酸,B试管中加入2mL质量分数为5%的盐酸,C试管中加入2mL蒸馏水,D试管中加入2mL质量分数为2%的氢氧化钠溶液,E试管中加入2mL质量分数为5%的氢氧化钠溶液,摇匀。
V.室温下进行实验5min后,从各试管中分别取3份样液以测定计算相应组别的淀粉含量。
(1)请指出上述实验方案中存在的两处错误,并加以改正。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朱同学对上述实验方案修正后,重新进行了实验,记为实验一。同时还做了如下实验二:将加入5支试管中的淀粉酶溶液的量减半,重复上述实验。在相同时间内,分别测得两次实验是淀粉含量变化,实验结果如图。请分析回答:
①实验一中的自变量是________,无关变量有________(写出两种)。
②曲线甲是实验________的结果,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曲线甲和乙中,淀粉含量的最低点所对应的横坐标相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当pH上升到一定值时两组实验的淀粉含量均为100%,请分析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
(3)小李同学对该探究活动存在一个疑问,他不肯定在没有唾液淀粉酶的情况下,淀粉在不同pH的溶液中是否发生水解,若要解答这一疑问,应对实验方案进行怎样的修正:________。
19.(15分)
(1)①实验中步骤Ⅲ和Ⅳ的顺序不对,应先进行步骤Ⅳ再进行步骤Ⅲ (2分)
②没有对温度等无关变量进行控制,步骤Ⅴ应改为将5支试管放在适宜的恒温水浴锅中,实验进行5min后测定试管中可溶性淀粉的含量(2分)
(2)①pH(1分) 实验温度、唾液淀粉酶溶液的量(2分)
②二 (1分) pH为7时(最适pH实验条件下),曲线甲对应淀粉分解量比曲线乙少 (2分)
③同一种酶的最适pH是一定的,不会随浓度的不同而改变 高pH使淀粉酶失去活性,不能催化淀粉的分解(2分)
(3)在实验步骤Ⅰ中添加五支试管,分别对应A′、B′、C′、D′、E′五组,在步骤Ⅱ中不加入1mL2%的新鲜唾液淀粉酶溶液,而是加入1mL蒸馏水,其余按原实验步骤和条件进行(3分)
【解析】(1)据题意分析可知,上述实验方案中存在的两处错误,①实验中步骤Ⅲ和Ⅳ的顺序不对,应先进行步骤Ⅳ再进行步骤Ⅲ。
②没有对温度等无关变量进行控制,步骤Ⅴ应改为将5支试管放在适宜的恒温水浴锅中,实验进行5min后测定试管中可溶性淀粉的含量。
(2)①自变量是实验中人为改变的变量,因变量是随自变量的变化而改变的变量。分析实验一可知,人为改变的是pH,故实验一中的自变量是pH,因变量是可溶性淀粉的变化量。无关变量有实验温度、唾液淀粉酶溶液的量。
②由题意可知,实验二的酶量减半,其反应速度减慢,故曲线甲是第二次实验的结果,原因是甲中所含酶的量较少。
③曲线甲和乙中,淀粉含量的最低点对应的pH是酶的最适pH,同种酶的最适的pH值是一定的,不会随浓度的不同而改变;当pH上升到一定值时两组实验的淀粉含量均为100%,是因为高pH使淀粉酶失去活性,不能催化淀粉的分解。
(3)小李同学对该探究活动存在一个疑问,他不肯定在没有唾液淀粉酶的情况下,淀粉在不同pH的溶液中是否发生水解,若要解答这一疑问,应在实验步骤Ⅰ中添加五支试管,分别对应A′、B′、C′、D′、E′五组,在步骤Ⅱ中不加入1mL2%的新鲜唾液淀粉酶溶液,而是加入1mL蒸馏水,其余按原实验步骤和条件进行。
20.(14分)金鱼能在严重缺氧的环境中生存若干天,这与它体内的肌细胞能够将葡萄糖分解为酒精的代谢活动有关。下图是金鱼肌细胞和其它细胞中的部分代谢途径。回答下列问题:
(l)图示中的物质X是 ,代谢过程③和④发生的场所是 。
(2)图示①~⑥过程中,能产生CO2的过程是 。金鱼细胞在图示②过程中释放出的能量转变成了 。
(3)在金鱼肌细胞内物质X转化成酒精,而在其它细胞中却转化成了乳酸,原因是 。金鱼其它细胞产生的乳酸,经过图中的⑥→④→③过程转变为酒精,酒精通过鳃血管排出体外,乳酸的这种变化过程对维持金鱼正常生命活动的意义是 ,利于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20.(14分)(1)丙酮酸(2分) 细胞质基质(2分)
(2)③ (2分) ATP中的化学能和热能(2分)
(3)催化过程③和过程⑤的酶不同(3分)
(4)避免乳酸在金鱼体内积累(3分)
【解析】(1)根据无氧呼吸过程,可知②表示无氧呼吸第一阶段,1分子葡萄糖分解为2分子丙酮酸,所以图示中的物质X是丙酮酸,过程③表示无氧呼吸第二阶段,在酶的催化下,将丙酮酸转化为酒精和二氧化碳,④过程表示乳酸转化为丙酮酸,所以发生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2)根据题意,过程③表示无氧呼吸第二阶段,在酶的催化下,将丙酮酸转化为酒精和二氧化碳,所以能产生CO2的过程是③。图示②过程表示无氧呼吸第一阶段,释放出的能量一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一部分用来合成ATP,大部分转变为酒精中的化学能排出体外。(3)据图分析,过程③和⑤表示无氧呼吸第二阶段,在不同的细胞中进行,由于催化过程③和过程⑤的酶不同,所以在金鱼肌细胞和其它细胞内丙酮酸的转化产物也不同。金鱼其它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随着乳酸的积累,酸性不断增强,会破坏金鱼的内环境稳态,经过图中的转化过程,乳酸转化成酒精,酒精通过鳃血管排出体外,减少乳酸的积累,有利于维持内环境稳态。
21.(15分)地下黑作坊用病死猪肉腌制的腊肉往往含有大量的细菌,可利用“荧光素--荧光素酶生物发光法”对市场中腊肉含细菌多少进行检测:①将腊肉研磨后离心处理,取一定量上清液放入分光光度计(测定发光强度的仪器)反应室内,加入适量的荧光素和荧光素酶,在适宜条件下进行反应;②记录发光强度并计算ATP含量;③测算出细菌数量。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荧光素接受 提供的能量后就被激活,在荧光素酶的作用下形成氧化荧光素并且发出荧光。根据发光强度可以计算出生物组织中ATP的含量,原因是发光强度与ATP含量成 (填“正比”或“反比”);根据ATP含量进而测算出细菌数量的依据是:每个细菌细胞中ATP含量 。
(2)ATP中的A代表 ,由 结合而成。生物细胞中ATP的水解一般与 (填“吸能反应”或“放能反应”)相联系。
(3)研究人员用不同条件处理荧光素酶后,测定酶浓度与发光强度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其中高浓度盐溶液经稀释后酶活性可以恢复,高温和Hg2+处理后酶活性不可恢复。若要节省荧光素酶的用量,可以使用
处理;Hg2+处理后酶活性降低可能是因为 。
21.(15分)(1)ATP(1分) 正比(2分) 大致相同且相对稳定(2分)
(2)腺苷(2分) 腺嘌呤和核糖(2分) 吸能反应(2分)
(3)Mg2+(2分) Hg2+破坏了酶的空间结构(2分)
【解析】(1)荧光素接受ATP提供的能量后就被激活,在荧光素酶的作用下形成氧化荧光素并且发出荧光。ATP数量越多,提供能量越多,发光强度越大。每个细菌细胞中ATP含量大致相同且相对稳定,故可以根据ATP含量进而测算出细菌数量。
(2)ATP中的A代表腺苷,由腺嘌呤和核糖结合而成。生物细胞中ATP的水解一般与吸能反应相联系。
(3)据图分析,用Mg2+处理荧光素酶后,在较低荧光素酶浓度下就能达到较高发光强度。Hg2+处理后会破坏荧光素酶(蛋白质)空间结构,导致酶活性下降。
22.(15分)玉米植株高大,叶窄长,需氮肥多;大豆株矮,叶小而平展,需磷肥多。二者对CO2的响应存在差异(如图1),生产上往往将二者间作种植(如图2)。为探究在大气CO2浓度(体积分数为0.03%)条件下,玉米-大豆间作对产量的影响,科研人员将玉米和大豆分别单独种植(单作)或两种作物隔行种植(间作),测得:玉米产量间作时比单作时有显著提高,而大豆产量间作时比单作时略有下降。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表明,玉米与大豆间作,玉米能从大豆的根际环境中获得部分氮,这种对氮元素竞争的结果,可刺激大豆根瘤菌的固氮作用。玉米菌根所形成的菌丝桥也有利于大豆对磷的吸收。作物吸收的氮能使与光合作用相关的含氮化合物如 (答出两个即可)增加,从而提高作物的光合速率。
(2)玉米和大豆株高存在差异,与玉米单作相比,间作可降低玉米对 的争夺。结合图1、图2分析(仅考虑地上部分),大豆间作时产量略低于单作时的可能原因是 、 。
(3)在田间作物的生产过程中,无论白天还是夜晚都应保持良好的通风条件,而间作能全面改善田间作物的通风条件。请从白天和晚上两个角度阐述通风条件的改善能提高作物产量的原因
。
22. (15分)(1)ATP、光合色素,酶、NADPH (2分) 光照和氮肥(3分)
(2)光照强度低 (3分) CO2浓度低(3分)
(3)白天通风提高大气中CO2含量,促进光合作用,夜间通风提高空气中O2的含量,促进植物呼吸作用,从而提高从土壤中吸收矿质元素的速率(4分)
【解析】(1)与光合作用有关的含氮物质ATP、光合色素,酶、NADPH等。
(2)由于玉米和大豆株高存在差异,所以间作可以降低玉米对光照的争夺,同时玉米主要吸收氮肥,而大豆主要吸收磷肥,所以还可以降低玉米对氮肥的争夺;大豆间作时由于玉米的遮挡可能导致其获得的光照低;同时根据图1,在低浓度CO2条件下,大豆光合作用速率低,当CO2浓度达到0.06%时,大豆光合作用速率比玉米高;因此大豆间作时产量略低于单作时的可能原因是光照强度低和CO2浓度较低。
(3)通风可以促进空气流通,白天通风提高大气中CO2含量,促进光合作用,夜间通风提高空气中O2的含量,促进植物呼吸作用,从而提高从土壤中吸收矿质元素的速率
2023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细胞的代谢单元测试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细胞的代谢单元测试含答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细胞的代谢B卷单元检测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细胞的代谢B卷单元检测含答案,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届人教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细胞的代谢单元检测(不定项)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届人教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细胞的代谢单元检测(不定项)含答案,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