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3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遗传、变异与进化单元测试含答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3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遗传、变异与进化单元测试含答案第1页
    2023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遗传、变异与进化单元测试含答案第2页
    2023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遗传、变异与进化单元测试含答案第3页
    还剩1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3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遗传、变异与进化单元测试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遗传、变异与进化单元测试含答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强化训练(四) 遗传、变异与进化
    (分值: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2022·张家口第一次联考)豌豆、玉米、果蝇是遗传学的三大实验材料,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玉米雌雄同株异花,做杂交实验时无需去雄
    B.豌豆自花传粉且闭花受粉,做杂交实验时无需套袋
    C.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是这三种生物作为遗传学三大实验材料的共同点之一
    D.要研究位于性染色体上基因控制性状的遗传问题时,在这三种生物中只能选择果蝇
    解析 B 玉米雌雄同株异花,做杂交实验时无需去雄,A正确;豌豆自花传粉且闭花受粉,做杂交实验时需要套袋,B错误;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是这三种生物作为遗传学三大实验材料的共同点之一,C正确;要研究位于性染色体上基因控制性状的遗传问题时,在这三种生物中只能选择果蝇,D正确。
    2.(2022·佛山二模)某植物花瓣的大小由复等位基因a1、a2、a3控制,其显隐性关系为a1对a2为显性,a2对a3为显性;有a1基因的植株表现为大花瓣,有a2基因且无a1基因的植株表现为小花,只含a3基因植株无花瓣。花瓣颜色受另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基因型为BB和Bb的花瓣是红色,bb的为黄色。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基因型为a1a3Bb和a2a3Bb的个体杂交产生的子代(  )
    A.全为杂合子
    B.共有6种表型
    C.红花所占的比例为3/4
    D.与亲本基因型相同的个体占1/4
    解析 D 后代中a3a3BB、a3a3bb为纯合子,A错误;后代有红色大花瓣、黄色大花瓣、红色小花瓣、黄色小花瓣和无花瓣共5种表型,B错误;后代16种组合,红花有9种,占,C错误;后代16种组合中,基因型为a1a3Bb有2种,基因型为a2a3Bb有2种,占,D正确。
    3.(2022·菏泽一模)某二倍体植物雌雄异株,其性别由染色体上基因M、m决定,M决定雄株,m决定雌株;另一对染色体上的基因D决定高产,但基因型为Dd的雄株产量较低。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植物野生型的雌雄性别比例约为1∶1
    B.基因型均为Dd的雄株与雌株产量不同,这在遗传学上属于伴性遗传
    C.利用基因型均为Dd的雌雄植株杂交,子代高产植株中雄株∶雌株=1∶3
    D.若对雄株进行单倍体育种只能获得雌株,则可能是基因型为M的单倍体加倍后死亡
    解析 B M决定雄株,m决定雌株,说明雌株的基因型为mm,雌株不能产生含M的卵细胞,只能产生含m的卵细胞,群体中雄株的基因型只能为Mm,所以野生型的雌雄之比为1∶1,A正确;该植株不存在性染色体,不存在伴性遗传,基因型均为Dd的雄株与雌株产量不同,这在遗传学上属于从性遗传,B错误;基因型均为Dd的雌雄植株即DdMm和Ddmm杂交,Dd与Dd杂交,其后代中,DD∶Dd=1∶2,由于基因型为Dd的雄株产量也较低,故雄株中高产的基因型为DD,而雌株中高产的基因型为DD和Dd,因此子代高产植株中雄株∶雌株=DD∶(DD+Dd)=1∶3,C正确;由分析可知,雄株的基因型为Mm,可以产生M和m两种雄配子,若进行单倍体育种只能获得雌株mm,则可能是由于M的单倍体加倍后即死亡造成的,D正确。
    4.(2022·泰安一模)果蝇正常翅(Ct)对缺刻翅(ct)显性,红眼(W)对白眼(w)显性,两对基因均位于X 染色体的A 片段上。用“+”表示A 片段存在,“-”表示A 片段缺失,且A 片段缺失的X-Y 个体表现为缺失纯合致死。染色体组成为X+X-的红眼缺刻翅雌果蝇与染色体组成为X+Y的白眼正常翅雄果蝇杂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Ct/ct、W/w 两对基因的遗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B.F1中雄果蝇全是红眼,白眼全是雌果蝇
    C.F1中红眼正常翅雌果蝇与红眼缺刻翅雄果蝇的比例为1∶1
    D.F1雌雄果蝇相互交配,F2中红眼缺刻翅雌果蝇占1/7
    解析 D Ct/ct、W/w两对基因均位于X染色体的A片段上,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故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X+X-与X+Y杂交,子代基因型为X+X+、X+X-、X+Y、X-Y,F1中雌雄比为2∶1,且白眼全是雌果蝇,雄果蝇全是红眼,B正确;据上述分析可知,F1中红眼正常翅雌果蝇与红眼缺刻翅雄果蝇的比例为1∶1,C正确;据上述分析可知,F1雌蝇为X+WctX+wCt∶X-X+wCt=1∶1,雄蝇为X+WctY∶ X-Y=1∶1,F1雌雄果蝇相互交配,F2基因型及表现见下表:
    ♀配子
    配子  
    X+Wct
    X+wCt
    X-
    X+Wct
    红眼缺
    刻翅(雌)
    红眼
    正常翅(雌)
    红眼
    缺刻翅(雌)
    Y
    红眼
    缺刻翅(雄)
    白眼
    正常翅(雄)
    (致死)(雄)
    其中白眼正常翅雄果蝇占2/7,D错误。
    5.(2022·聊城一模)生命科学的发现离不开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往往需要几代科学家的努力才能完成。下列有关生命科学史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沃森和克里克依据威尔金斯等提供的DNA衍射图谱推算出DNA呈螺旋结构
    B.格里菲斯以小鼠为实验材料得出S型肺炎链球菌的遗传物质是DNA
    C.孟德尔用F1与矮茎豌豆杂交,后代中出现了高茎和矮茎且数量比接近1∶1,这属于假说—演绎法中的实验验证过程
    D.摩尔根和他的学生发明了测定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相对位置的方法
    解析 B 沃森和克里克依据威尔金斯和富兰克林提供的DNA衍射图谱及有关数据,推算出DNA分子呈螺旋结构,A正确;格里菲斯以小鼠为实验材料进行了体内转化实验,得出S型肺炎链球菌存在使R型菌发生转化的转化因子,并没有证明是转化因子是DNA,B错误;孟德尔用F1与矮茎豌豆杂交,后代中出现了高茎和矮茎且数量比接近1∶1,这属于假说—演绎法中的实验验证过程,从而证明了分离定律的正确性,C正确;摩尔根和他的学生发明了测定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相对位置的方法,并绘制了第一幅果蝇各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D正确。
    6.(2022·滨州二模)某些生物种群可以分成许多局域种群。局域种群在空间上存在隔离,分布在不同的生境斑块上,彼此间通过个体迁移或扩散而相互联系。局域种群数量变动很大,甚至灭绝,其他局域种群个体的迁入可以建立起新的局域种群,从整体上种群数量可以维持稳定。斑块面积越大,种群数量越稳定。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局域种群之间存在地理隔离而无法基因交流
    B.斑块的大小与当地生境及生物生活习性有关
    C.害虫的防治应该在充分大的范围内同步进行
    D.将濒危动物分布区连接起来有利于其种群的延续
    解析 A 局域种群在空间上存在隔离,分布在不同的生境斑块上,彼此间通过个体迁移或扩散而相互联系,故局域种群之间可以进行基因交流,A错误;斑块的生态环境越好,斑块的面积越大,生物的生活习性也会影响斑块的大小,B正确;由“其他局域种群个体的迁入可以建立起新的局域种群,从整体上种群数量可以维持稳定”可知,害虫的防治应该在充分大的范围内同步进行,C正确;“局域种群数量变动很大,甚至灭绝”,故将濒危动物分布区连接起来打破地理隔离,使种群间可以更好的进行基因交流,有利于其种群的延续,D正确。
    7.(2022·潍坊一模)鸟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某种鸟的正常眼和疤眼是一对相对性状(基因为A、a);B、b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bb可使部分应表现为疤眼的个体表现为正常眼,其余基因型无此影响。从群体中随机选取三对组合进行杂交实验,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杂交组合
    子代
    组合一:疤眼雄鸟×正常眼雌鸟
    正常眼雄鸟∶疤眼雌鸟=1∶1
    组合二:正常眼雄鸟×疤眼雌鸟
    全为正常眼
    组合三:正常眼雄鸟×正常眼雌鸟
    出现疤眼雄鸟
    A.疤眼由Z染色体上的a基因控制
    B.组合一亲本疤眼雄鸟不可能含有b基因
    C.组合二子代正常眼雄鸟全为杂合子
    D.组合三子代疤眼雄鸟可能为纯合子
    解析 B 由组合二可知,正常眼为显性,且结合题意可知,正常眼和疤眼与性别相关联,则该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故疤眼由Z染色体上的a基因控制,A正确;组合一疤眼雄鸟(ZaZa)×正常眼雌鸟(ZAW)→正常眼雄鸟(ZAZa)∶疤眼雌鸟(ZaW)=1∶1,根据bb可使部分应表现为疤眼的个体表现为正常眼,但并不一定全部表现正常眼,推断亲本疤眼雄鸟可能含有b基因,遗传图解为:疤眼雄鸟bbZaZa×正常眼雌鸟(BBZAW)→正常眼雄鸟(BbZAZa)∶疤眼雌鸟(BbZaW)=1∶1,B错误;组合二中,仅考虑性染色体基因,正常眼雄鸟(ZAZA)×疤眼雌鸟(ZaW)→正常眼雄鸟(ZAZa)∶正常眼雌鸟ZAW=1∶1,则组合二子代雄鸟基因型一定为ZAZa,全为杂合子,C正确;根据题干信息“bb可使部分应表现为疤眼的个体表现为正常眼”可知,子代中出现疤眼雄鸟_ _ZaZa,这样可以推出亲本雌鸟的基因型为bbZaW,雄鸟的基因型可能为_ _Z-Za或bbZaZa,子代中疤眼雄鸟的基因型可能为 BbZaZa或bbZaZa,可能出现纯合子,D正确。
    8.(2022·承德二模)如图表示具有甲、乙两种遗传病的家族系谱图,甲、乙两种遗传病分别由等位基因A/a、B/b控制,且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已知该家系中的Ⅲ4不携带乙病致病基因,甲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1/10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Ⅰ1、Ⅱ2、Ⅲ3个体一定携带乙病的致病基因,Ⅳ1携带乙病致病基因的概率为1/2
    C.Ⅲ3个体和Ⅲ4个体生育一个同时患甲、乙两种遗传病的孩子的概率为1/132
    D.乙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高于甲病,且患乙病的人群中男性多于女性
    解析 D Ⅲ3和Ⅲ4个体不患乙病,Ⅳ2个体患乙病说明乙病为隐性遗传病,Ⅲ4不携带乙病致病基因,说明乙病的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Ⅱ1和Ⅱ2个体不患甲病,Ⅲ2个体患甲病说明甲病为隐性遗传病。根据题干信息,甲、乙两种遗传病的致病基因独立遗传,说明甲病的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故可判断甲病的遗传方式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乙病的遗传方式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项正确;正常男性一定不携带乙病致病基因,所以Ⅳ2和Ⅳ3携带的乙病致病基因均来自于Ⅲ3,Ⅲ3携带的乙病致病基因来自于Ⅱ2,Ⅱ2携带的致病基因来自于Ⅰ1,Ⅲ3和Ⅲ4个体关于乙病的基因型分别为XBXb和XBY,所以Ⅳ1携带乙病致病基因的概率为1/2,B项正确;Ⅲ3个体的基因型为1/3AAXBXb、2/3AaXBXb;根据题干信息,甲病在人群中的患病率可确定,人群中a的基因频率为1/10,A的基因频率为9/10,Ⅲ4个体关于甲病的基因型为9/11AA、2/11Aa,关于乙病的基因型为XBY,Ⅲ3和Ⅲ4个体生育一个同时患甲、乙两种遗传病的孩子的概率为2/3×2/11×1/4×1/4=1/132,C项正确;根据题干信息不能确定人群中乙病致病基因的频率,所以无法比较两种遗传病发病率的高低,D项错误。
    9.(2022·衡水中学二联)为探究格里菲思提出的“转化因子”的化学本质,艾弗里做了以下相关实验:
    ①先用苯酚氯仿法去除S型细菌中的绝大部分蛋白质,发现其仍然可以发生转化;
    ②用催化多糖分解的酶处理S型细菌后,其仍然具有转化活性;
    ③不断去除各种成分,最终得到纯化的转化因子,将其与DNA的化学性质进行比较,发现两者几乎一致,据此推断转化因子就是DNA;
    ④用DNA酶处理后,转化因子的转化能力丧失,确认了转化因子就是DNA。
    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
    A.①的实验结果说明蛋白质不是转化因子
    B.②的实验结果说明多糖不是转化因子
    C.③中去除的各种成分中包括脂质、RNA等
    D.④的实验结果是对③中实验推断的证明
    解析 A ①的实验用苯酚氯仿法去除掉的是S型细菌中的绝大部分蛋白质,不是所有蛋白质,因此并不能说明蛋白质不是转化因子,只能说明去除掉的蛋白质不是转化因子,A错误;②的实验用催化多糖分解的酶处理S型细菌后,去除了S型细菌中的所有多糖,实验结果仍然具有转化活性,说明多糖不是转化因子,B正确;③的实验不断去除各种成分,最终得到并推断纯化的转化因子是DNA,说明去除的各种成分中包括脂质、RNA等,C正确;④的实验用DNA酶处理后,转化因子的转化能力丧失,确认了转化因子就是DNA,该实验结果是对③中实验推断的证明,D正确。
    10.(2022·淄博一模)大多数真核生物的DNA在复制时会出现多个复制泡,每个复制泡的两端有2个复制叉,复制叉的延伸方向如图所示。已知复制时DNA聚合酶只能沿模板链的3′→5′方向移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DNA的复制为双向半保留复制
    B.多起点复制加快了DNA的复制速度
    C.复制泡3的DNA复制早于复制泡1
    D.子链的延伸方向与复制叉的推进方向相同
    解析 D 由图复制泡的走向可知,DNA复制时以每条链为模板,沿模板链的3′→5′方向移动,图中DNA的复制为多起点不连续双向半保留复制,A正确;多起点复制加快了DNA的复制速度,B正确;根据复制泡的大小可以看出,复制泡3的DNA复制早于复制泡1,C正确;DNA聚合酶只能沿模板链的3′→5′方向移动,两条子链的延伸方向相反,其中一条子链与复制叉的推进方向相反,D错误。
    11.(2022·佛山二模)真核生物的DNA分子中有多个复制起始位点,可以大大提高DNA复制速率。中科院某团队通过研究揭示了一种精细的DNA复制起始位点的识别调控机制,该成果入选2020年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DNA复制起始位点是解旋酶与DNA的初始结合位点
    B.DNA的两条链在复制起始位点解旋后都可以作为复制模板
    C.DNA复制时可能是从复制起始位点开始同时向两个方向进行
    D.可将外源的尿嘧啶类似物掺入新合成的DNA链中来鉴定复制起始位点
    解析 D DNA复制起始位点是解旋酶与DNA的初始结合位点,使DNA解旋后并开始复制,A正确;DNA的两条链在复制起始位点解旋后都可以作为复制模板,B正确;DNA两条链为反向平行,DNA复制时的多起点双向复制可提高DNA分子的合成效率,C正确;DNA中不含尿嘧啶,故DNA复制过程中不会利用外源的尿嘧啶类似物,D错误。
    12.(2022·唐山一模)基因Ⅰ和基因Ⅱ在某动物染色体DNA上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其碱基(A+T)/(C+G)的值分别为0.8和1.2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基因Ⅰ和基因Ⅱ可以发生交叉互换
    B.基因Ⅰ比基因Ⅱ结构稳定性更高
    C.基因Ⅰ转录形成的mRNA中(A+U)/(C+G)的值为0.8
    D.基因Ⅱ转录的模板链中(A+T)/(C+G)的值为1.25
    解析 A 基因Ⅰ和基因Ⅱ为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二者之间不可以发生交叉互换,A错误;基因Ⅰ比基因Ⅱ中A/T碱基对所占的比例少,而A/T碱基对中含有两个氢键,而C/G之间有三个氢键,因此,基因Ⅰ比基因Ⅱ中含有的氢键多,因此基因Ⅰ比基因Ⅱ结构稳定性更高,B正确;(A+T)/(C+G)比值在双链DNA分子中和两条单链中的比值相等,也与该双链DNA转录出的mRNA中(A+U)/(C+G)的比例相等,因此基因Ⅰ转录形成的mRNA中(A+U)/(C+G)的值为0.8,C正确;根据C项分析可知,基因Ⅱ转录的模板链中(A+T)/(C+G)的值为1.25,D正确。
    13.(2022·临沂一模)白水牛的皮肤呈粉红色,被毛、角和蹄均为白色,而眼睛呈现黑色,是珍贵的畜禽遗传资源。我国科学家经过多年的研究,揭示了白水牛白毛色形成的分子机制。白水牛常染色体上有ASIP基因,其上游插入了一段长度为2 809个核苷酸的特殊DNA片段,使得ASIP基因表达量相较于黑水牛提高了近10倍,而大量的ASIP基因表达产物的积累,会阻碍黑色素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发育成熟,最终导致白水牛皮肤中缺乏成熟的黑色素细胞及黑色素颗粒。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白水牛的变异类型为染色体结构变异
    B.白水牛白毛色与人类白化病的形成机制一样
    C.基因表达水平的高低,会影响生物体的性状
    D.白水牛稀有,据此推测白毛性状受隐性基因控制
    解析 C ASIP基因上游插入了一段DNA片段,长度为2 809个核苷酸,属于基因突变,而不是染色体结构变异,A错误;白水牛白毛色的机制是阻碍黑色素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发育成熟,人类白化病的机制是酪氨酸酶的缺乏或功能减退导致酪氨酸不能转化为黑色素,两者有明显区别,B错误;ASIP基因的表达量过高导致白水牛白毛色这一性状的形成,说明基因表达水平的高低,会影响生物体的性状,C正确;白毛性状是由于控制白毛性状的基因突变的罕见性,不能说明其显隐性,当两非白毛的水牛产下了白毛色的后代才能说明白毛性状是受隐性基因控制,D错误。
    14.(2022·济南一模)A基因中含两种限制酶BamHⅠ和MspⅠ(5′C↓CGG3′)的酶切位点,HpaⅡ和MspⅠ酶切位点相同,酶切位点处的胞嘧啶可能被甲基化,HpaⅡ对胞嘧啶甲基化敏感(即不能切割甲基化的酶切位点),而MspⅠ则对胞嘧啶甲基化不敏感。某种小鼠(Aa)有两种表型,用每种表型的小鼠A基因分别做了三组的酶切实验:第一组单独使用BamHⅠ,第二组使用BamHⅠ+MspⅠ,第三组使用BamHⅠ+HpaⅡ;每组完全酶切产物(每一个酶切位点均被切割)通过电泳分离并使用探针得到杂交带,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第一组处理后均可得到包含探针的8.9 kb基因片段
    B.若表型1中的A基因经过第二组和第三组处理后的酶切结果分别是3.5 kb和8.9 kb,说明表型1中的A基因中四个MspⅠ酶切位点均被甲基化
    C.若表型2中A基因第三组酶切结果介于3.5 kb和8.9 kb之间,说明A基因中至少有2个HpaⅡ酶切位点被甲基化
    D.该种小鼠(Aa)有两种表型可能是因为A基因甲基化程度不同影响了基因的表达
    解析 C 根据图示可知,若用BamHⅠ酶切A基因,则可得到8.9 kb基因片段,此片段包含了探针结合位点,A正确;第三组使用BamHⅠ+HpaⅡ酶切,只得到8.9 kb片段,说明MspⅠ酶切位点相同都被甲基化,不能被HpaⅡ酶切,B正确;若表型2中A基因第三组酶切结果介于3.5 kb和8.9 kb之间,说明A基因有2个或3个HpaⅡ酶切位点被甲基化,不能全部甲基化,C错误;基因中碱基的甲基化会影响基因的表达,所以小鼠(Aa)有两种表型可能是因为A基因甲基化程度不同影响了基因的表达,D正确。
    15.(2022·菏泽一模)图为细胞缺乏氨基酸时,负载tRNA和空载tRNA调控基因表达的相关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示若干核糖体中,核糖体a距起始密码子最远
    B.空载tRNA增多将导致相应mRNA减少,从而避免细胞物质和能量的浪费
    C.图中①②可同时进行,从而提高基因表达的效率
    D.当细胞中缺乏氨基酸时,图中空载tRNA通过两条途径抑制基因表达
    解析 C 由图中肽链长短可知,翻译的方向是由右向左,因此起始密码子在mRNA的右侧,故起始密码子与a核糖体距离最远,A正确;由图中信息可知,空载tRNA可抑制相应基因的转录,因此空载tRNA增多将导致相应mRNA减少,从而避免细胞物质和能量的浪费,B正确;由于细胞核核膜的作用,使①和②两个过程不能同时进行,C错误;当细胞缺乏氨基酸时,空载tRNA通过激活蛋白激酶抑制mRNA翻译,也可以抑制相应基因的转录,因此当细胞中缺乏氨基酸时,图中空载tRNA通过两条途径抑制基因表达,D正确。
    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有一个或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6.(2022·菏泽一模)某种动物(2N =6)的基因型为AaBbRrXTY,其中A、B在一条常染色体上,R、r在另一对常染色体上。该动物的一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甲、乙、丙、丁四个精细胞,甲和乙来自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丙和丁来自另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已知甲的基因型是AbRXTY,不考虑基因突变、交叉互换和染色体结构变异等,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产生甲的次级精母细胞减数分裂Ⅱ后期含8条染色体
    B.乙的基因型是ABRXTY或abRXTY
    C.丙含有3条染色体
    D.丁的基因型可能是abR
    解析 AB 分析题意可知,该动物体细胞中含有6条染色体,且产生甲的次级精母细胞中含有X和Y染色体,故该次级精母细胞中含有4条染色体,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由于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成子染色体,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有8条染色体,A正确;甲的基因型为AbRXTY,含有同源染色体,说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异常,同时根据题干信息,A和B位于一条染色体上,说明在四分体时期发生了交叉互换,在产生AbRXTY的同时,另一个细胞(乙)的基因型ABRXTY或abRXTY,B正确;根据B的解析可知,丙和丁细胞的基因型为aBr、abr或aBr、ABr,a基因和b(或B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因此丙和丁细胞中含有2条染色体,C错误;已知甲的基因型是AbRXTY,甲和乙来自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丙和丁来自另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则甲和丙和丁应互补,细胞的基因型为aBr、abr或aBr、ABr,不可能含R,即丁的基因型不可能是abR,D错误。
    17.(2022·德州二模)公鸭的性染色体组成是 ZZ,母鸭的性染色体组成是 ZW。某种鸭的羽毛有白、灰、黄、褐四种颜色,由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 A、a 和B、b 控制。基因 A 和基因 B分别控制酶 A 和酶 B的合成,酶 A能使羽色呈灰色,酶 B 能使羽色呈黄色,两种酶同时存在时羽色呈褐色。为研究羽毛颜色的遗传规律,用甲、乙、丙三个纯合品系进行了下表所示的杂交实验。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亲本
    F1
    实验一
    黄色母鸭(甲) ×灰色公鸭(乙)
    母鸭全为灰色,公鸭全为褐色
    实验二
    灰色公鸭(乙) ×白色母鸭(丙)
    全为灰色
    实验三
    实验一F1公鸭×实验二F1母鸭

    A.a 位于 Z染色体上
    B.实验一和实验二的F1均为杂合子
    C.乙品系个体的基因型为 AAZZ
    D.实验三F的公鸭羽色为白色的概率为 1/16
    解析 AD 若a 位于 Z染色体上,则甲基因型为BBZaW,乙基因型为bbZAZA,则子代基因型应为BbZAW,BbZAZa,子代公鸭和母鸭表型应相同,均为褐色,与实验一杂交结果不符,A错误;由实验一和A选项分析可知,子代表型与性别相关联,故B/b基因应位于Z染色体上,故甲、乙、丙的基因型分别为aaZBW、AAZbZb、aaZbW,故实验一和实验二的F1均为杂合子,B正确;乙品系个体的基因型为AAZbZb,C正确;实验一F1公鸭基因型为AaZBZb,实验二F1母鸭基因型为AaZbW,二者交配,子代的公鸭羽色为白色aaZbZb的概率为1/4×1/2=1/8,D错误。
    18.(2022·山师大附中二模)果蝇的红眼基因(R)对白眼基因(r)为显性,位于X染色体上;长翅基因(B)对残翅基因(b)为显性,位于常染色体上。现有一只红眼长翅果蝇与一只白眼长翅果蝇交配,F1雄蝇中有1/8为白眼残翅,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亲本雌蝇的基因型是BbXRXr
    B.雌、雄亲本产生含Xr配子的比例相同
    C.白眼残翅雌蝇可形成基因型为bXr的极体
    D.F1中出现长翅雄蝇的概率为3/16
    解析 ABC 据分析可知,双亲的基因型为BbXRXr和BbXrY,A正确;母本BbXRXr产生的配子中,含Xr的配子占1/2,父本BbXrY产生的配子中,含Xr的配子占1/2,因此亲本产生的配子中含Xr的配子比例相同,都占1/2,B正确;白眼残翅雌果蝇的基因型为bbXrXr,经减数分裂产生的极体和卵细胞的基因型都为 bXr,C正确;双亲的基因型为BbXRXr和BbXrY,F1中出现长翅雄蝇的概率为3/4×1/2=3/8,D错误。
    19.(2022·石家庄模拟)下列关于基因表达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一个含n对碱基的DNA分子,转录的mRNA分子的碱基数是n个
    B.一个DNA只能转录形成一条mRNA,但可表达出多条肽链
    C.某人的神经细胞和肌细胞中基因不同,导致表达出的蛋白质种类不完全相同
    D.在细胞周期中,转录生成的mRNA的种类和含量均不断发生变化
    解析 ABC 基因结构分为编码区和非编码区,只有编码区能够转录为RNA,故一个含n对碱基的DNA分子,转录的mRNA分子的碱基数小于n个,A符合题意;转录以基因为单位进行, 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形成的RNA有多条,以一条mRNA为模板可翻译出多条肽链,B符合题意;同一个体核基因相同,但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人体神经细胞和肌细胞中蛋白质种类不完全相同,C符合题意;由于在细胞周期中,不同时期需要的蛋白质种类不同,因此转录形成mRNA的种类和含量均不断发生变化,D不符合题意。
    20.(2022·滨州二模)线粒体中的细胞色素c氧化酶(mt-COX)参与氧气生成水的过程。破坏mt-COX可引发线粒体激活应激信号,进而促进细胞核中肿瘤发展基因表达,导致细胞癌变。癌细胞主要进行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可被单羧酸转运蛋白转运出细胞,以防止乳酸对细胞自身造成毒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mt-COX分布在线粒体基质和内膜上
    B.细胞质中的某些物质可对细胞核基因的表达进行调控
    C.抑制癌细胞中单羧酸转运蛋白的功能可抑制癌细胞生长
    D.mt-COX被破坏后可引起细胞表面糖蛋白减少、细胞周期缩短
    解析 BCD 线粒体中的细胞色素c氧化酶(mt-COX)参与氧气生成水的过程,该过程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因此mt-COX分布在线粒体内膜上,A错误;破坏mt-COX可引发线粒体激活应激信号,进而促进细胞核中肿瘤发展基因表达,说明细胞质中的某些物质可对细胞核基因的表达进行调控,B正确;癌细胞主要进行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可被单羧酸转运蛋白转运出细胞,抑制癌细胞中单羧酸转运蛋白的功能可抑制癌细胞生长,C正确;破坏mt-COX可引发线粒体激活应激信号,进而促进细胞核中肿瘤发展基因表达,导致细胞癌变,因此mt-COX被破坏后可引起细胞表面糖蛋白减少、细胞周期缩短,D正确。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
    21.(11分)(2022·东城模拟)黄瓜为雌雄同株异花植物,同一植株上既有雌花也有雄花,雌花率影响黄瓜产量。研究人员利用黄瓜纯合雌雄同株品系甲培育出全雌株(只有雌花)品系乙。为确定全雌性状形成的分子机制,研究人员进行了如下实验。
    (1)品系甲与品系乙杂交,获得的F1表现为全雌,说明全雌为________性状。将F1与品系甲杂交,获得的子代表型及比例为________,表明该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研究人员发现给品系甲施加乙烯,也可以增加雌花的比例。以上事实说明性状是________的结果。
    (2)进一步研究发现控制全雌性状的基因位于3号染色体上,品系甲、乙3号染色体上部分基因情况如图1所示,同时发现品系乙花蕾细胞中ASC基因的mRNA和MYBI基因的mRNA含量显著高于品系甲,而BCAT基因的mRNA无显著差异。

    图1
    由上述结果推测,品系乙可能由于________,从而促进了雌花的发育。
    (3)为进一步确定控制全雌性状的基因,研究人员利用CRISPR-Cas9 系统对相关基因进行编辑。该系统的核心组成包括gRNA和Cas9。gRNA可以识别并结合靶基因,引导Cas9蛋白对靶基因进行剪切,进而破坏靶基因结构。
    由于品系乙难以被直接编辑,研究人员以品系甲为背景选育了转基因植株丙和丁(图2),分别与品系乙进行杂交,结果见表。
    亲本 F1
    全雌株
    雌雄同株
    植株丙×品系乙
    15
    18
    植株丁×品系乙



    图2
    ①图2中转入的基因可随配子传递给子代,表达的CRISPR-Cas9系统可在受精卵中发挥基因编辑作用。请解释植株丙与品系乙杂交结果产生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植株丁与品系乙杂交结果为________,说明MYBI基因不是控制全雌性状的基因。
    (4)研究人员对(1)中品系甲、乙杂交得到的黄瓜种子进行诱变处理,筛选得到2种表型仍为全雌的外显子突变体:突变体1(ASCa基因突变)和突变体2(ASCb基因突变)。分别提取2种突变体花蕾细胞中的RNA,逆转录后再进行测序。发现突变体1组的287个测序结果均与野生型ASCa基因序列一致;突变体2组的411个测序结果中408个与突变型ASCb基因序列一致。综合上述实验结果说明________。
    A.黄瓜的全雌性状主要由ASCa基因控制
    B.黄瓜的全雌性状主要由ASCb基因控制
    C.黄瓜的全雌性状由ASCa基因和ASCb基因共同控制且2个基因发挥同等作用
    解析 (1)品系甲与品系乙为雌雄同株,二者杂交得F1全为全雌,说明全雌为显性性状。若该性状由一等位基因控制,则F1与品系甲杂交,子代显隐性比例为1∶1,即全雌∶雌雄同株=1∶1。给品系甲施加乙烯,可以增加雌花的比例,说明生物的性状由基因控制,但受环境影响,即生物性状是基因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2)根据题意分析,品系乙中ASC基因与MYBI基因数量多于品系甲,且两种基因表达量也多于甲,说明品系乙的全雌性状可能是由于ASC或MYBI基因数量更多,表达相应的蛋白质量更多,从而促进了雌花的发育。(3)①植株丙为转基因杂合子,减数分裂后产生含有转入基因(专一切除ASC基因)与不含有的配子的比例为1∶1。含有转入基因的配子形成受精卵后,gRNA基因和Cas9蛋白破坏了细胞中的ASC基因,表现为雌雄同株。不含有转入基因的配子形成受精卵后,细胞中仍含有ASC基因,表现为全雌株。因此子代雌雄同株和全雌株的比例为1∶1,说明ASC基因控制全雌性状。
    ②植株丁也为转基因杂合子,减数分裂后产生含有转入基因(专一切除MYBI基因)与不含有的配子的比例为1∶1。两种配子形成受精卵后,MYBI基因被破坏,若MYBI基因对全雌性状无影响,则子代为全雌表现型。(4)突变体1中ASCa基因突变,ASCb基因发挥作用;突变体2ASCb基因突变,ASCa基因发挥作用。通过测序对比,全雌突变体中有408个ASCb基因,287个ASCa基因,说明黄瓜的全雌性状主要由ASCb基因控制。故选B。
    答案 (1)显性 全雌株∶雌雄同株=1∶1 基因与环境共同作用
    (2)ASC或MYBI基因数量更多,表达相应的蛋白质量更多
    (3)①植株丙为转基因杂合子,减数分裂后产生含有与不含有转入基因的配子的比例为1∶1。含有转入基因的配子形成受精卵后,细胞中的ASCa基因和ASCb基因结构均被破坏,表现为雌雄同株。不含有转入基因的配子形成受精卵后,细胞中仍含有ASCa和ASCb基因,表现为全雌株。因此子代雌雄同株和全雌株的比例为1∶1 ②F1均表现为全雌株
    (4)B
    22.(11分)(2022·淄博一模)果蝇的眼色受基因A/a、B/b和D/d控制。基因A、B分别控制无色前体物质合成棕色色素、红色色素;基因D位于X染色体上,控制合成某种转运蛋白,该蛋白能将上述色素转运到果蝇的复眼中。野生型果蝇的复眼中同时含有棕色色素和红色色素,呈暗红色。除野生型果蝇外,实验室中还保存有红眼型、棕眼型及白眼型等突变型果蝇,这些突变型果蝇均为单基因突变的纯合体。某同学利用实验室中的突变型果蝇进行了杂交实验,结果如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通常,与显性基因相比,隐性基因的功能丧失。从蛋白质角度分析,d基因功能丧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图中杂交实验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若将F2白眼雄果蝇与实验室中的白眼突变型雌果蝇杂交,后代的表型及比例为________。
    (3)观察发现,实验室中的一管红眼型果蝇在传代过程中,雌果蝇/雄果蝇的比值逐代增大。假定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是该果蝇种群中某条性染色体上的基因(M)发生了隐性突变,成为隐性纯合不完全致死基因(m),请分析m基因在何染色体上,并说明判断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实验室中的棕眼型果蝇的后代中,偶然发现一只白眼雄性果蝇。已知出现该白眼雄性果蝇的原因是A/a、B/b和D/d中的某种基因发生了基因突变。请利用实验室中的纯合体果蝇设计杂交实验,通过一次杂交确定突变基因及其突变类型。
    解析 (1)Dd位于X染色体上,控制合成某种转运蛋白,d基因是由于D基因发生了突变,导致不能控制合成转运蛋白或控制合成的转运蛋白结构不正确,没有相应功能。(2)由于子二代果蝇暗红眼∶棕眼∶红眼∶白眼=9∶3∶3∶1,且雌雄表型相同,基因D在X染色体上,说明A/a、B/b两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上,遵循自由组合定律;有D基因情况下,A_bb表现为棕色,aaB_表现为红色,A_B_表现为暗红色,aabb表现为白色,亲本不含Xd基因,而实验室的白眼是由于单基因发生突变,因此雄性个体基因型是XdY,雌性个体基因型是XdXd,因此如果将F2白眼雄果蝇(aabbXDY)与实验室中的白眼突变型雌果蝇(AABBXdXd)杂交,后代的表型及比例为暗红眼雌果蝇(AaBbXDXd)∶白眼雄果蝇(AaBbXdY)=1∶1。(3)由于在传代过程中,雌果蝇/雄果蝇的比值逐代增大,雄性数目减少,可能的原因可能有:①隐性纯合的不完全致死基因m可能在X染色体上:果蝇种群中,XmXm的出现概率比XmY低,雌蝇的死亡率低,雄蝇的死率高,雌蝇/雄蝇的比值逐代增大。②隐性纯合的不完全致死基因m可能在Y染色体上:XYm部分死亡,雌蝇/雄蝇的比值逐代增大。(3)棕眼雄性的基因型是AAbbXDY,因此该突变的白眼雄性基因型可能是aabbXDY(A基因突变)或AAbbXdY(D基因突变),因此有两种实验设计方案如下,方案1:将该果蝇与实验室中的白眼雌蝇(AABBXdXd)杂交,观察后代的表型及比例,如果是由于A基因突变为a基因,则杂交子代是AaBbXDXd和AaBbXdY,表现为暗红眼雌性∶白眼雄性=1∶1,如果是D基因突变为d基因则是AAbbXdY和AABBXdXd杂交,子代基因型是AABbXdXd和AABbXdY,子一代果蝇全为白眼。方案2:将该果蝇与实验室中的红眼雌蝇(aaBBXDXD)杂交,如果是A基因突变,则子代基因型及比例为aaBbXDXD∶aaBbXDY=1∶1,子一代果蝇全为红眼;如果是D基因突变,则子代基因型及比例为AaBbXDXd和AaBbXDY,子一代果蝇全为暗红眼。
    答案 (1)d基因不能控制合成转运蛋白;d基因控制合成的转运蛋白结构不正确,没有相应功能
    (2)A/a、B/b位于常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上 暗红眼雌性∶白眼雄性=1∶1
    (3)①可能在X染色体上:果蝇种群中,XmXm的出现概率比XmY低,雌蝇的死亡率低,雄蝇的死率高,雌蝇/雄蝇的比值逐代增大;②可能在Y染色体上:XYm部分死亡,雌蝇/雄蝇的比值逐代增大
    (4)方案1:将该果蝇与实验室中的白眼雌蝇杂交,观察后代的表型及比例;若子一代果蝇全为白眼,则D基因突变为d基因;若子一代果蝇暗红眼雌性∶白眼雄性=1∶1,则A基因突变为a基因。
    方案2:将该果蝇与实验室中的红眼雌蝇杂交,观察后代的表型及比例;若子一代果蝇全为暗红眼,则D基因突变为d基因;若子一代果蝇全为红眼,则A基因突变为a基因
    23.(11分)(2022·聊城一模)果蝇的棒眼基因(B)和正常眼基因(b)只位于X染色体上,野生型雌雄果蝇均有棒状眼和正常眼。科学家通过基因工程培育出一特殊棒眼雌性果蝇品系(XBXb),其中一条X染色体上携带隐性致死基因s。已知当s基因纯合(XsXs、XsY)时能使胚胎致死,请回答下列问题(以下均不考虑基因突变与交叉互换)。
    (1)为确定棒眼雌性果蝇品系(XBXb)中致死基因s位于哪条X染色体上,科学家让该果蝇品系与正常眼雄性交配,发现子代果蝇表型为雌性棒状眼∶雌性正常眼∶雄性正常眼=1∶1∶1。由此可以判断致死基因s位于________(填“XB”或“Xb”)染色体上;该杂交产生的子代群体中b基因频率是________。
    (2)采用上述方案获得的众多子代中偶然发现一只成活的性染色体为XXY的正常眼果蝇,从父本形成配子过程分析,该果蝇出现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果蝇的黄身(A)对灰身(a)为显性,长翅(D)对残翅(d)为显性,控制两对性状的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上且独立遗传。现有两种纯合的果蝇进行杂交得F1,F1相互交配得F2,F2出现4种表型,其中黄身残翅果蝇和灰身长翅果蝇各占25%。初步推断该结果出现的原因是果蝇的一种雄配子不育,则该雄配子的基因组成是________;由此确定亲本的基因型是________。若该推断成立请设计实验验证,简要写出实验思路并预测实验结果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为确定棒眼雌性果蝇品系(XBXb)中致死基因s位于哪条X染色体上,科学家让该果蝇品系与正常眼雄性(XbY)交配,发现子代果蝇表型为雌性棒状眼(XBXb)∶雌性正常眼(XbXb)∶雄性正常眼(XbY)=1∶1∶1。由此可以判断致死基因s位于XB染色体上,则子代个体的基因型可依次表示为XBsXb、XbXb、XbY,根据子代的基因型可知,该杂交产生的子代群体中b基因频率是(1+2+1)/(2+2+1)=0.8。(2)正常眼为隐性性状,所以性染色体为XXY的正常眼果蝇的基因型是XbXbY;从亲本形成配子过程分析,该果蝇出现的原因可能是亲本雄性果蝇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Xb与Y未分离,进入同一生殖细胞中,形成了XbY的异常精子,并与含Xb的卵细胞受精后发育形成;或亲本雌性果蝇在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两条Xb染色单体未分离,进入同一生殖细胞中,形成了XbXb的卵细胞,并和含Y染色体的精子受精后发育而成。(3)果蝇的黄身(A)对灰身(a)为显性,长翅(D)对残翅(d)为显性,控制两对性状的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上且独立遗传。现有两种纯合的果蝇进行杂交得F1,F1相互交配得F2,F2出现4种表型,其中黄身残翅果蝇和灰身长翅果蝇各占25%。两种单显类型的比例相同,则发生致死的配子为AD配子或ad配子,当是前者时,则F2中四种表型的比例是5∶3∶3∶1,若为后者则不会出现四种表型,因此可初步推断该结果出现的原因是果蝇的含AD基因的雄配子不育,由此确定亲本的基因型是AAdd和aaDD,因为群体中没有AADD基因型的个体。为了证明上述推测,可让F1代果蝇作父本与群体中的灰身残翅果蝇进行杂交,若后代中出现三种表型及其比例为黄身残翅∶灰身长翅∶灰身残翅=1∶1∶1,则可证明上述推测。
    答案 (1)XB 0.8
    (2)亲本雄性果蝇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Xb与Y未分离,进入同一生殖细胞中,形成了XbY的异常精子,并与含Xb的卵细胞受精后发育形成;或亲本雌性果蝇在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两条Xb染色单体未分离,进入同一生殖细胞中,形成了XbXb的卵细胞,并和含Y染色体的精子受精后发育而成
    (3)AD AAdd和aaDD 让F1代果蝇作父本与群体中的灰身残翅果蝇进行杂交,通过观察后代的性状表来做出判断。相关结果为:若后代中出现三种表型及其比例为黄身残翅∶灰身长翅∶灰身残翅=1∶1∶1,则可证明上述推测
    24.(11分)(2022·湖南联考)DNA标记是DNA中一些稳定的特征性碱基序列,DNA中是否含特定的DNA标记,可通过DNA标记体外复制产物的电泳图谱来判断。

    图1(M表示标准DNA片段)
    (1)已知三个个体的DNA标记电泳结果如图1所示,个体1和个体2的DNA标记组成分别为S1S1和S2S2,据图推断个体3的DNA标记组成为________。
    (2)DNA标记常用来进行遗传性疾病的基因定位。现有一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家系(疾病基因用A表示)如图2所示,选择上述DNA标记体外复制后电泳,结果如图3所示。不考虑突变和交叉互换,________(填“能”或“不能”)判断该DNA标记与该疾病基因在同一染色体上,用遗传图解及文字说明原因(配子、表现型及比例不作要求)。

    图2

    图3
    (3)如果该DNA标记与此疾病基因在同一条染色体上,图4中Ⅱ2和Ⅱ3的DNA标记组成分别为________和________。

    图4
    解析 (1)根据题意,个体1 DNA标记组成为S1S1,电泳结果均在150 bp,说明DNA标记S1电泳结果应在150 bp,个体2 DNA标记组成为S2S2,电泳结果在300 bp,说明标记S2电泳结果应在300 bp,个体3电泳结果为150 bp和300 bp,所以可以推测标记组成既含S1,也含有S2,故DNA标记组成应为S1S2 。(2)根据图2,可以看到有3个个体患病,2个个体不患病,即Ⅰ1、Ⅰ2、Ⅱ1、Ⅱ2、Ⅱ3的基因组成分别为Aa、aa、Aa、aa、Aa,而根据图3,五个个体的电泳结果相同,均为S1S2,即Ⅰ1、Ⅰ2、Ⅱ1、Ⅱ2、Ⅱ3的基因组成应相同,与图示不符,故说明患病基因与DNA标记不在同一条染色体上,应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以此得到图解为:,而电泳图中所有个体的基因型都相同,所以不能说明该DNA标记与该疾病基因在同一染色体上。(3)由图4,可以看到Ⅰ1患病,DNA标记组成为S1S2,Ⅰ2不患病,DNA标记组成为S2S2,说明患病基因A应与S1在同一条染色体上,a应与S2在同一条染色体上,由于Ⅱ2不患病,所以DNA标记组成为S2S2,Ⅱ3患病,但Ⅱ3必定含有Ⅰ2的S2基因,所以DNA标记组成为S1S2。
    答案 (1)S1S2 (2)不能 其遗传图解为:,而电泳图中所有个体的基因型都相同,所以不能说明该DNA标记与该疾病基因在同一染色体上
    (3)S2S2  S1S2
    25.(11分)(2022·滨州二模)水稻纯合品系H是优良的人工栽培稻,纯合品系D是野生水稻。品系H和品系D中与配子育性相关基因分别为SH和SD,与某抗性相关基因分别为TH和TD。构建分别含有基因TD和SD的纯合品系甲和品系乙的流程如图1表示,每个品系只有一对基因与品系H不同,其余都相同。图中的BC6F1指回交六次后的子一代,其余类推。

    图1
    (1)图1所示过程中,进行多次回交的目的是________,对回交子一代进行分子检测的目的是筛选出具有________基因的子代,再与品系H进行回交。培育纯合品系甲和品系乙时利用的原理是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发生________的行为变化。
    (2)将纯合品系甲和品系乙杂交后的F1自交获得F2,并对亲本及F2进行基因检测,带型分布如图2所示。经统计,F2中TD/TH基因的带型1、2和3的数量分别为50、94和56,SD/SH基因的带型1、2和3的数量分别为12、72和60。由此判断,F1中的TD/TH基因和SD/SH基因________(填“一定”“不一定”或“一定不”)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F2出现上述分离比的原因很可能是F1产生的含有________基因的花粉或卵细胞部分败育导致的。

    图2
    (3)请利用已有的材料,设计两组能相互印证的杂交实验并结合分子检测技术,探究F1部分败育的配子是花粉还是卵细胞。(要求:写出实验思路、预期结果与结论,假设F1败育配子比例与上述实验相同)。
    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期结果及结论:
    若________,则为花粉败育;
    若________,则为卵细胞败育。
    解析 据图1所示过程中,进行多次用品系H进行回交可使子代更多的具有品系 H的遗传物质(遗传特性)。回交是为了使子代具有更多的品系 H的遗传物质,同时还得有品系D的优良基因,所以对回交子一代进行分子检测的目的是筛选出具有TD或 SD基因的子代,再与品系H进行回交。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和交叉互换,所以通过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发生自由组合和交叉互换的原理可培育纯合品系甲和品系乙。(2)根据题干信息可知,F2中TD/TH基因的带型1、2和3的数量之比为1∶2∶1,SD/SH基因的带型1、2和3的数量之比为1∶6∶5。由此判断,F1中的TD/TH基因和SD/SH基因一定不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若在同一条染色体上,则比例应该相同。F2出现上述分离比的原因很可能是F1产生的含有SD基因的花粉或卵细胞部分败育导致的,若花粉或卵细胞不败育,则SD/SH基因的带型1、2和3的数量之比应该为1∶2∶1。(3)为了探究F1部分败育的配子是花粉还是卵细胞。可用正反交实验进行探究。SD/SH基因的带型1、2和3的数量之比为1∶6∶5,说明雌雄配子中,一种配子中的SD∶SH为1∶1;另外一种配子中SD部分败育,SD∶SH的比例为1∶5。
    所以实验思路、预期结果与结论如下:
    实验思路:F1作母本,品系甲(或品系 H)作父本进行正交;F1作父本,品系甲(或品系 H)作母本进行反交。分别检测并统计子代基因型及比例。
    预期结果及结论:
    若正交实验子代基因型及比例为SDSH∶SHSH=1∶1,反交实验子代基因型及比例为SDSH∶SHSH=1∶5,则为花粉败育花粉中SD∶SH的比例为1∶5;
    若正交实验子代基因型及比例为SDSH∶SHSH=1∶5,反交实验子代基因型及比例为SDSH∶ SHSH=1∶1,则为卵细胞败育,卵细胞中SD∶SH的比例为1∶5。
    答案 (1)使子代更多的具有品系 H的遗传物质(遗传特性) TD或 SD 自由组合和交叉互换
    (2)一定不 SD
    (3)F1作母本,品系甲(或品系 H)作父本进行正交;F1作父本,品系甲(或品系 H)作母本进行反交。分别检测并统计子代基因型及比例 正交实验子代基因型及比例为 SDSH∶SHSH=1∶1,反交实验子代基因型及比例为SDSH∶SHSH=1∶5 正交实验子代基因型及比例为SDSH∶SHSH=1∶5,反交实验子代基因型及比例为SDSH∶ SHSH=1∶1

    相关试卷

    新高考适用2024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练案22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七单元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第3讲生物的进化:

    这是一份新高考适用2024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练案22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七单元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第3讲生物的进化,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届人教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单元测试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届人教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单元测试含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届苏教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生物的变异和进化单元测试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届苏教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生物的变异和进化单元测试含答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