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全套2023届新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单元测试含答案
2023届新教材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测试题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届新教材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测试题含答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测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共44分。第1~10小题,每小题2分;第11~16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22·深圳模拟)下列叙述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用热纯碱液去除油污
B.用福尔马林制作动物标本
C.用双氧水清洗伤口
D.用焰色试验鉴别KCl溶液和NaCl溶液
【解析】选D。焰色试验是物质原子内部电子能级的改变,通俗的说是原子中的电子能量的变化,不涉及物质结构和化学性质的改变,属于物理变化。
2.(2022·武汉模拟)下列实验中关于实验仪器的选择和实验操作合理的一组是( )
①蒸馏时,应先通冷凝水再加热
②为防止试管破裂,加热碳酸氢钠固体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
③少量液溴保存在棕色玻璃试剂瓶中,并在液溴上加少量水形成液封
④用碱式滴定管量取23.10 mL溴水
⑤用瓷坩埚灼烧各种钠的化合物
⑥用250 mL容量瓶配制240 mL 1 mol·L-1的NaCl溶液
A.①②④⑥ B.②③⑥
C.①②③⑥ D.②③⑤
【解析】选C。①蒸馏时,应先通冷凝水再加热,能达到更好的冷凝效果,正确;②加热固体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防止生成的水倒流,使试管炸裂,正确;③液溴易挥发,通常保存在棕色玻璃试剂瓶中,并在液溴上加少量水形成液封,正确;④溴水能腐蚀橡胶,量取溴水时用酸式滴定管,错误;⑤瓷坩锅不能灼烧氢氧化钠,错误;⑥配制240 mL 1 mol·L-1的NaCl溶液选用250 mL容量瓶,采取大而接近的原则,正确。
3.(2022·深圳中学模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CO2、NO2、SO2均为酸性氧化物
B.电解、电离、电镀、焰色试验、颜色反应均是化学变化
C.NaHCO3、Fe(OH)3、FeCl2均可通过化合反应生成
D.水玻璃、淀粉溶液、冰水混合物均为混合物
【解析】选C。NO2不是酸性氧化物,A错误;电离和焰色试验不是化学变化,B错误;Na2CO3与CO2、H2O反应生成NaHCO3,Fe(OH)2、O2、H2O生成Fe(OH)3,FeCl3与Fe反应生成FeCl2,C正确;冰水混合物为纯净物,D错误。
4.(2022·临沂模拟)实验室提供的仪器有试管、导管、酒精灯、容量瓶、玻璃棒、烧杯、蒸发皿、分液漏斗(非玻璃仪器任选),选用上述仪器不能完成的实验是( )
A.用苯萃取溴水中的溴
B.配制0.5 mol·L-1的硫酸
C.制备乙酸乙酯
D.硫酸铜溶液的浓缩结晶
【解析】选B。A.用苯萃取溴水中的溴,用到的仪器:分液漏斗、烧杯等,上述仪器能完成该实验;B.配制0.5 mol·L-1的硫酸,涉及量取、稀释、移液、洗涤、定容等操作,用到的仪器:量筒、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容量瓶,上述仪器中没有量筒和胶头滴管,不能完成该实验;C.制备乙酸乙酯,需要试管、导管和酒精灯,上述仪器能完成该实验;D.硫酸铜溶液的浓缩结晶,需要的仪器:玻璃棒、蒸发皿、酒精灯,上述仪器能完成该实验。
5.(2022·广州模拟)在一定条件下活性铁粉与氨气反应合成半导体材料:8Fe(s)+2NH3(g)2Fe4N(s)+3H2(g),下列有关NH3、H2的推断正确的是( )
A.上述参加反应的NH3和生成H2的体积之比为3∶2
B.同温同压下,NH3、H2的密度之比为2∶17
C.相同质量的NH3、H2分子数之比为17∶2
D.同温同体积下,相同质量NH3、H2的压强之比为2∶17
【解析】选D。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则参加反应的NH3和生成H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3,故A错误;同温同压下,气体的密度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故NH3、H2的密度之比为17∶2,故B错误;气体质量相等时,物质的量与摩尔质量成反比,气体分子数与物质的量成正比,则分子数之比为2∶17,故C错误;同温、同质量、同体积下,气体的压强与摩尔质量成反比,故NH3、H2的压强之比为2∶17,故D正确。
6.(2022·泰安模拟)以天然气为原料经由合成气(CO、H2)制备化学品是目前天然气转化利用的主要技术路线。制备CH3OH的反应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1 mol CH4理论上能生产标准状况下CH3OH 22.4 L
B.等物质的量的CH3OH和CH4,CH3OH的质子数比CH4多8NA
C.44 g CO2气体和44 g CH4与CO的混合气体,所含C原子数一定为NA
D.用CH4制备合成气的过程中,每生成1 mol CO,转移电子总数为3NA
【解析】选D。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制备CH3OH的反应过程为CH4(g)===C(s)+2H2(g),CO2(g)+C(s)===2CO(g),2H2(g)+CO(g)===CH3OH(l),总反应为CH4(g)+CO2(g)===CH3OH(l)+CO(g)。CH3OH在标准状况下不是气体,故无法得出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22.4 L的结论,A错误;1 mol的CH3OH和CH4,一个甲醇分子含有18个质子,一个甲烷分子含有10个质子,一个甲醇分子比一个甲烷分子多8个质子,1 mol的CH3OH比CH4多8NA个质子,但等物质的量没给出具体的物质的量数值,故CH3OH的质子数不一定比CH4多8NA,B错误;44 g CO2气体的物质的量为==1 mol,一氧化碳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甲烷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44 g CH4与CO的混合气体假设全部是CH4气体,物质的量为>1 mol,44 g CH4与CO的混合气体假设全部是CO气体,物质的量为>1 mol,故44 g CH4与CO的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大于1 mol,所含C原子数大于1 mol,故C原子数大于NA,C错误;制备CH3OH的反应过程中生成一氧化碳,发生反应:CO2(g)+C(s)===2CO(g),生成2 mol一氧化碳时,转移2 mol电子消耗1 mol碳原子,消耗的碳原子来自甲烷的分解,CH4(g)===C(s)+2H2(g),甲烷中碳的化合价从-4价升高到0价,生成1 mol碳原子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4 mol,要生成2 mol一氧化碳共需要转移6 mol电子,则若生成1 mol CO,反应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3 mol,转移的电子数为3NA,D正确。
7.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A
某溶液中加入稀硫酸
生成淡黄色沉淀和刺激性气味气体
原溶液中一定含有S2O
B
某溶液中加入稀盐酸
产生无色无味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原溶液中一定含有CO
C
铝放置于浓硝酸中
无明显变化
铝与浓硝酸常温下钝化
D
用铂丝取某物质在酒精灯上灼烧
透过蓝色钴玻璃火焰呈紫色
该物质是含有钾元素的盐
【解析】选C。向某溶液中加入稀硫酸,若生成淡黄色沉淀和刺激性气味气体,该溶液中可能含有S2O,反应产生难溶性的S单质和SO2气体,也可能是该溶液中同时含有S2-、SO,当加入硫酸时,发生反应:2S2-+SO+6H+===3S↓+3H2O、SO+2H+===H2O+SO2↑,A错误;某溶液中加入稀盐酸,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气体,该气体是CO2,则原溶液中可能含有CO、HCO,因此不一定含有CO,B错误;铝放置于浓硝酸中,无明显现象,这是由于浓硝酸具有强氧化性,会将金属Al表面氧化产生一层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阻止金属的进一步氧化,即发生钝化现象,C正确;用铂丝取某物质在酒精灯上灼烧,并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火焰呈紫色,说明溶液中含有K+,该溶液可能是KOH,也可能是钾盐,D错误。
8.(2022·长沙模拟)2021年9月24日我国科学家在实验室首次实现了从二氧化碳到淀粉分子的全合成,这是中国科学家在人工合成淀粉方面取得的颠覆性、原创性突破。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科学家利用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淀粉,为推进“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实现的技术路线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B.若用激光笔照射淀粉溶液,溶液中出现一条光亮的通路,说明淀粉溶液是一种胶体
C.淀粉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化学式为C6H12O6
D.淀粉是一种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解析】选C。利用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淀粉有利于推进“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实现,A选项正确;丁达尔效应是鉴别溶液和胶体的方法,B选项正确;淀粉为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化学式为(C6H10O5)n,C选项错误;淀粉是一种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D选项正确。
9.对于下列实验,能正确描述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A.少量SO2通入Na2CO3溶液中:SO2+CO===SO+CO2
B.将FeCl3溶液加入NH4HCO3溶液中:2Fe3++6HCO===Fe2(CO3)3+3CO2↑+3H2O
C.少量CO2通入漂白粉溶液中:CO2+H2O+Ca2++2ClO-===CaCO3↓+2HClO
D.草酸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5C2O+2MnO+16H+===2Mn2++10CO2↑+8H2O
【解析】选C。少量SO2通入Na2CO3溶液中,发生反应产生Na2SO3和NaHCO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O2+H2O+2CO===SO+2HCO,A错误;将FeCl3溶液加入NH4HCO3溶液中,发生盐的双水解反应,产生Fe(OH)3沉淀和CO2气体,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3++3HCO===Fe(OH)3↓+3CO2↑,B错误;草酸是二元弱酸,主要以电解质分子存在,不能写成离子形式,D错误。
10.(2022·广州模拟)过氧化钙是一种用途广泛的优良供氧剂,可用于鱼类养殖、农作物栽培等方面。实验室模仿工业上生产过氧化钙的实验流程如图。已知:“沉淀”时需控制温度为0 ℃左右。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溶解”CaCl2固体时,可通过搅拌加速溶解
B.“沉淀”时最有效的控温方式为冰水浴
C.“过滤”时玻璃棒应紧靠滤纸一层处
D.“乙醇洗”的目的是使产品快速干燥
【解析】选C。实验室溶解固体时,可用玻璃棒搅拌加速溶解,A正确;由题给信息可知,“沉淀”时需控制温度为0 ℃左右,则最有效的控温方式为冰水浴,B正确;“过滤”时玻璃棒应紧靠滤纸三层处,防止戳破滤纸,C错误;“乙醇洗”的目的是乙醇易挥发,挥发时带走晶体表面的水分,使产品快速干燥,D正确。
11.(2022·珠海模拟)下列各组澄清溶液中的离子能大量共存,且加入试剂后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选项
离子
试剂
离子方程式
A
NH、Na+、Fe3+、AlO
少量铜粉
2Fe3++Cu===2Fe2++Cu2+
B
NH、Fe3+、Br-、SO
过量
NaOH
Fe3++3OH-===Fe(OH)3↓
C
K+、Na+、ClO-、SO
足量SO2
SO2+H2O+2ClO-===SO+2HClO
D
K+、Na+、SO、AlO
少量
AlCl3
Al3++3AlO+6H2O===
4Al(OH)3↓
【解析】选D。Fe3+与AlO发生双水解反应,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A错误;NH、Fe3+、Br-、SO之间互不反应能够共存,加入过量NaOH发生反应:Fe3++3OH-===Fe(OH)3↓和NH+OH-===NH3·H2O,故B错误;
K+、Na+、ClO-、SO之间互不反应能够共存,SO2过量,次氯酸根离子能够把二氧化硫氧化为硫酸根离子,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SO2+ClO-+H2O
===SO+Cl-+2H+,故C错误;K+、Na+、SO、AlO之间互不反应能够共存,少量AlCl3与AlO反应生成沉淀,离子方程式为Al3++3AlO+6H2O===4Al(OH)3↓,故D正确。
12.(2022·汕头模拟)下列实验中,对应的现象以及结论都正确且两者具有因果关系的是( )
选项
实验
现象
结论
A
将浓硫酸加入过量铁粉中,加热,充分反应后滴加KSCN溶液
有气体生成,溶液呈血红色
浓硫酸将Fe氧化为
Fe3+
B
将氯气通入品红溶液
品红褪色
氯气分子具有漂白性
C
将铁粉加入FeCl3溶液中
溶液颜色由黄色变为浅绿色
Fe3+具有氧化性
D
向20%蔗糖溶液中加入少量稀H2SO4,加热;再加入银氨溶液
未出现银镜
蔗糖未水解
【解析】选C。过量的铁粉能够与铁离子反应生成亚铁离子,将浓硫酸加入过量铁粉中,加热,生成亚铁离子,充分反应后滴加KSCN溶液,溶液不会变成红色,故A错误;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次氯酸具有漂白性,因此将氯气通入品红溶液中,溶液红色褪去,但氯气分子无漂白性,故B错误;Fe与氯化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由黄色变为浅绿色,体现了Fe3+的氧化性,故C正确;水解后检验葡萄糖需要在碱性溶液中,水解后没有加碱至溶液显碱性,不能发生银镜反应,故D错误。
13.(2022·茂名模拟)废旧材料是巨大的资源宝库,回收利用前景广阔。从废黄铜合金(主要成分为Cu和Zn)中回收Cu并制备ZnO的部分实验流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溶解”过程中,H2O2和稀硫酸都体现了氧化性
B.与锌粉反应的离子主要是Cu2+和H+
C.过滤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和玻璃棒
D.为加快溶解速率可以选择高温、搅拌
【解析】选D。“溶解”过程中发生的反应为Cu+H2O2+H2SO4===CuSO4+2H2O、Zn+H2SO4===ZnSO4+H2↑,H2O2中O元素的化合价由-1降低为-2价,H2SO4中H元素的化合价由+1价降低为0价,化合价降低的物质为氧化剂,所以H2O2、H2SO4为氧化剂,体现氧化性,故A正确;废黄铜合金中的Cu和Zn都可以反应溶解变成Cu2+和Zn2+,然后加入NaOH溶液调节溶液pH为2,此时溶液中含有H+、Cu2+、Zn2+、Na+和SO,再加入锌粉后,Zn可以和H+和Cu2+发生置换反应,故B正确;过滤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和玻璃棒,故C正确;“溶解”操作时,搅拌可以加快H2O2、H+和Cu、Zn的接触频率,增加反应速率,但是过氧化氢受热易分解,不能选择高温,故D错误。
14.(2022·珠海模拟)已知有如下反应:①K2Cr2O7+14HCl(浓)===2KCl+2CrCl3+3Cl2↑+7H2O;②Cr+2HCl(稀)===CrCl2+H2↑;③2KMnO4+16HCl(稀)===2KCl+2MnCl2+5Cl2↑+8H2O,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氧化性:KMnO4>K2Cr2O7>Cl2
B.反应③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5
C.向Cr2(SO4)3溶液中滴入酸性KMnO4溶液,可发生反应:10Cr3++6MnO+11H2O===5Cr2O+6Mn2++22H+
D.向金属Cr中滴入浓硝酸无明显变化,说明两者不能发生反应
【解析】选D。由题干可推知K2Cr2O7氧化HCl,需要盐酸为浓盐酸,KMnO4氧化HCl,需要盐酸为稀盐酸即可,因此高锰酸钾的氧化性大于重铬酸钾,所以氧化性顺序为KMnO4>K2Cr2O7>Cl2,A正确;Mn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KMnO4为氧化剂,Cl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HCl为还原剂,由方程式可知,当有2 mol KMnO4参加反应时,有10 mol HCl被氧化,则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5,B正确;由A选项推知氧化性KMnO4强于K2Cr2O7,可知C选项符合强制弱规律,C正确;稀盐酸可以氧化Cr,说明Cr的还原性是比较强的,浓硝酸是强氧化性酸,遇到Cr单质常温下无明显变化,不可能是因为氧化性不够,而是因为发生钝化,D错误。
15.碳酸镧[La2(CO3)3]可用于治疗高磷酸盐血症。某化学小组用如图装置模拟制备碳酸镧,反应为2LaCl3+6NH4HCO3===La2(CO3)3↓+6NH4Cl+3CO2↑+3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从左向右接口的连接顺序:F→A,B→D,E←C
B.装置X中盛放的试剂为饱和Na2CO3溶液
C.装置Z中用干燥管的主要目的是增大接触面积,加快气体溶解
D.实验开始时应先打开Y中分液漏斗的旋转活塞
【解析】选D。氨气极易溶于水,则采用防倒吸装置,E←C;制取的二氧化碳需除去HCl杂质,则F→B,A→D,A错误;装置X为除去HCl杂质,盛放的试剂为饱和NaHCO3溶液,B错误;装置Z中用干燥管的主要目的是防止氨气溶于水时发生倒吸,C错误;实验开始时应先打开Y中分液漏斗的旋转活塞,使溶液呈碱性以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D正确。
16.(2022·深圳调研)实验室制备ClO2的装置如图,A装置用于制备SO2。已知:二氧化氯(ClO2)是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的黄绿色气体,沸点为11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连接顺序为a→g→h→b→c→e→f→d
B.装置C中装的是饱和NaHSO3溶液
C.装置D放冰水的目的是液化并收集ClO2
D.制备原理为SO2+2NaClO3+H2SO4===2ClO2+2NaHSO4
【解析】选B。装置制得的SO2先经过E装置平缓气流同时防止倒吸,后通入B装置与NaClO3和H2SO4的混合溶液反应制得ClO2,ClO2在冰水浴中降温液化收集,尾气用水吸收,防止污染环境。据分析,连接顺序为a→g→h→b→
c→e→f→d,A正确;装置C的作用是吸收多余的SO2,应该装有NaOH溶液,B错误;ClO2沸点为11 ℃,装置D放冰水的目的是液化并收集ClO2,C正确;SO2通入B装置与NaClO3和H2SO4的混合溶液反应制得ClO2,制备原理为SO2+2NaClO3+H2SO4===2ClO2+2NaHSO4,D正确。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6分。
17.(13分)汽车尾气中CO、NOx以及燃煤废气中的SO2都是大气污染物,对它们的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1)氧化还原法消除NOx的转化如下:
NONO2N2
①反应Ⅰ为NO+O3===NO2+O2,生成标准状况下11.2 L O2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mol。
②反应Ⅱ中,当n(NO2)∶n[CO(NH2)2]=3∶2时,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质量比为________。
(2)吸收SO2和NO,获得Na2S2O4和NH4NO3产品的流程图如图(Ce为铈元素)。
①装置Ⅰ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装置Ⅱ中,酸性条件下NO被Ce4+氧化的产物主要是NO、NO,请写出生成等物质的量的NO和NO时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③装置Ⅲ的作用之一是用质子交换膜电解槽电解使得Ce4+再生,再生时生成的Ce4+在电解槽的____________(填“阳极”或“阴极”),同时在另一极生成S2O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取少量装置Ⅳ所得的产品溶于水,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①由反应方程式NO+O3===NO2+O2可知,氮元素的化合价从+2升高到+4,生成1 mol氧气转移电子2 mol,则生成11.2 L(即0.5 mol)O2(标准状况)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0.5 mol×2=1 mol;②当n(NO2)∶n[CO(NH2)2]=3∶2时,即NO2和CO(NH2)2的化学计量数之比是3∶2,反应方程式可表示为6NO2+4CO(NH2)2===7N2+8H2O+4CO2,该反应中只有氮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氮气既是氧化产物也是还原产物,由氮原子守恒可知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质量比为8∶6=4∶3。(2)①由流程图可知,在装置Ⅰ中SO2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NaHSO3,离子方程式为SO2+OH-===HSO;②由流程图可知,装置Ⅱ中生成等物质的量的NO和NO时,Ce4+被还原为Ce3+,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和原子守恒,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NO+3H2O+4Ce4+===4Ce3++NO+NO+6H+;③由Ce3+生成Ce4+为氧化反应,所以再生时生成的
Ce4+在电解槽的阳极,在电解槽的阴极HSO被还原成S2O,电极反应式为2H++2HSO+2e-===S2O+2H2O;④由流程图可知,装置Ⅳ所得的产品为NH4NO3,在NH4NO3溶液中,NH水解使溶液呈酸性,所以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c(NO)>c(NH)>c(H+)>c(OH-)。
答案:(1)①1 ②4∶3 (2)①SO2+OH-===HSO ②2NO+3H2O+4Ce4+===NO+NO+6H++4Ce3+ ③阳极 2H++2HSO+2e-===S2O+2H2O ④c(NO)>c(NH)>c(H+)>c(OH-)
18.(14分)(2022·茂名模拟)由几种离子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含有以下离子中的若干种:K+、NH、Mg2+、Cu2+、Ba2+、Cl-、SO、CO。将该混合物溶于水后得无色澄清溶液,现分别取3份100 mL该溶液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
序号
实验内容
实验结果
a
加AgNO3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
b
加足量NaOH溶液并加热
收集到气体1.12 L(已折算成标准状况下的体积)
c
加足量BaCl2溶液,将所得沉淀进行洗涤、干燥、称量;再向沉淀中加足量稀盐酸,然后干燥、称量
第一次称量读数为6.27 g,第二次称量读数为2.33 g
试回答下列问题:
(1)该混合物中一定不存在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写出实验b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溶液中一定存在的阴离子及其物质的量浓度(可不填满):
阴离子符号
物质的量浓度(mol·L-1)
(4)判断混合物中是否存在K+,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如果存在,请求出c(K+)的取值范围?____________。
【解析】该混合物溶于水后得到无色澄清的溶液,一定不含铜离子,加入硝酸银溶液有沉淀生成,说明溶液中可能存在氯离子、碳酸根离子和硫酸根离子中的一种或几种,1.12 L气体为氨气,氨气的物质的量为0.05 mol,溶液一定含有铵根离子,并且物质的量为0.05 mol,2.33 g沉淀为硫酸钡,物质的量为0.01 mol,6.27 g为硫酸钡和碳酸钡沉淀,碳酸钡的质量为6.27-2.33=3.94 g,则碳酸钡的物质的量为0.02 mol,故溶液中含有0.01 mol硫酸根离子和0.02 mol碳酸根离子。根据离子共存可知,溶液一定不存在镁离子和钡离子。(1)根据以上分析可知,该混合物中一定不存在Mg2+、Cu2+、Ba2+;(2)实验b发生的反应为NH+OH-NH3↑+H2O;(3)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溶液中含有0.01 mol硫酸根离子,其物质的量浓度为(0.01/0.1)mol·L-1=0.1 mol·L-1,含有0.02 mol碳酸根离子,其物质的量浓度为(0.02/0.1) mol·L-1=0.2 mol·L-1;(4)根据分析溶液中含有铵根离子和碳酸根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其中正电荷为0.05 mol,负电荷为0.01×2+0.02×2=0.06 mol,所以一定还有阳离子存在,即一定有钾离子,因为不能确定是否含有氯离子,所以钾离子物质的量最小为0.01 mol,其浓度最小为
0.1 mol·L-1。
答案:(1)Mg2+、Cu2+、Ba2+ (2)NH+OH-NH3↑+H2O (3)SO 0.1 CO
0.2 (4)存在,c(K+)≥0.1 mol·L-1
19.(14分)氯化铁可用作金属蚀刻、有机合成的催化剂,研究其制备及性质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1)氯化铁晶体的制备:
①实验过程中装置乙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仪器丙的作用为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为顺利达成实验目的,上述装置中弹簧夹打开和关闭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反应结束后,将乙中溶液边加入__________,边进行加热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即得到产品。
(2)氯化铁的性质探究:
某兴趣小组将饱和FeCl3溶液进行加热蒸发、蒸干灼烧,在试管底部没有得到预期的红棕色固体。为进一步探究该固体的成分设计了如下实验。(查阅文献知:①FeCl3溶液浓度越大,水解程度越小;②氯化铁的熔点为306 ℃、沸点为315 ℃,易升华,气态FeCl3会分解成FeCl2和Cl2;③FeCl2熔点为670 ℃。)
操作步骤
实验现象
解释原因
打开K,充入氮气
D中有气泡产生
①充入N2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关闭K,加热至600 ℃,充分灼烧固体
B中出现棕黄色固体
②产生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束,振荡C静置
③_______________
④2FeCl32FeCl2+Cl2_______________ (用相关的方程式说明)
⑤结合以上实验和文献资料,该未知固体可以确定的成分有_______________。
【解析】甲中浓盐酸与高锰酸钾反应生成氯气,乙中盐酸与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再通入氯气生成氯化铁,氢氧化钠吸收多余氯气,据此分析解题。(1)①装置甲制取氯气,装置乙发生Fe+2H+===Fe2++H2↑,利用氯气的强氧化性,把Fe2+氧化成Fe3+,离子反应方程式为2Fe2++Cl2===2Fe3++2Cl-;氯气有毒,作为尾气必须除去,除去氯气常用氢氧化钠溶液,因此丙装置中盛放NaOH溶液的作用是除去多余尾气;②为了实验顺利进行,铁和盐酸先充分反应,待铁全部溶解后,再通入氯气,因此操作是关闭弹簧夹1和3,打开弹簧夹2,待铁粉完全溶解后,打开弹簧夹1和3,关闭弹簧夹2;③Fe3+易水解,为抑制水解,边加入盐酸,边进行加热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即得到产品;
(2)①充入氮气的目的是排除装置中的空气,防止干扰实验;②棕黄色固体是FeCl3,根据信息,FeCl3易升华,A中FeCl3由固体转化成气体,在B装置中遇冷凝结为固体。③FeCl3受热分解成FeCl2和Cl2,Cl2与Br-反应生成Br2,Br2易溶于有机溶剂,现象是溶液分层,上层接近无色,下层为橙红色;④FeCl3受热分解成FeCl2和Cl2,Cl2与Br-反应生成Br2,2FeCl32FeCl2+Cl2、
2Br-+Cl2===Br2+2Cl-;⑤根据实验,固体中肯定含有FeCl3、FeCl2,FeCl3溶液中的Fe3+水解灼烧后生成Fe2O3,该固体中还含有Fe2O3。
答案:(1)①Fe+2H+===Fe2++H2↑ Cl2+2Fe2+===2Fe3++2Cl- 吸收多余的氯气
②关闭弹簧夹1和3,打开弹簧夹2;待铁粉完全溶解后打开弹簧夹1和3,关闭弹簧夹2
③盐酸
(2)①排出装置内的空气 ②FeCl3易升华
③溶液分层,上层接近无色,下层为橙红色
④2Br-+Cl2===Br2+2Cl-
⑤FeCl3、FeCl2、Fe2O3
20.(15分)某实验小组研究KI和酸性KMnO4溶液的反应。
实验
序号
Ⅰ
Ⅱ
实验
操作
实验
现象
紫色褪去,溶液变为棕黄色
紫色溶液迅速变为棕褐色悬浊液,然后沉淀消失,溶液变为棕黄色
资料:i.MnO在酸性条件下最终被还原为Mn2+。ii.酸性条件下氧化性:KMnO4>KIO3>I2。
(1)实验Ⅰ中溶液呈棕黄色,推测生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2)实验小组继续对实验Ⅱ反应中初始阶段的产物成分进行探究:
①经检验,实验Ⅱ初始阶段I-的氧化产物不是I2,则“实验现象a”为________________。
②黑色固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③设计实验方案证明在“紫色清液”中存在IO: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写出生成IO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探究实验Ⅱ中沉淀消失的原因。
用离子方程式解释实验Ⅱ中沉淀消失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反思:KI和酸性KMnO4溶液反应过程中,所得产物成分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写出两点即可)。
【解析】(1)实验Ⅰ中KI溶液过量,MnO在酸性条件下最终被还原为Mn2+,碘水呈棕黄色,所以实验Ⅰ中溶液呈棕黄色,推测生成了I2。(2)①实验初始阶段I-的氧化产物不是I2,则CCl4层呈无色,“实验现象a”为溶液分层,下层液体无色。②二氧化锰能催化H2O2分解,向黑色固体中加入H2O2溶液,立即产生大量气泡,则黑色固体是MnO2。③IO具有氧化性,IO可以被Na2SO3还原生成I2,取少量“紫色清液”于试管中,逐滴加入Na2SO3溶液,振荡,溶液紫色消失变成棕黄色时,滴加淀粉溶液,溶液变蓝,说明存在IO。④高锰酸钾与碘化钾反应可生成二氧化锰和KIO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2MnO+I-+
2H+===2MnO2↓+IO+H2O。(3)在酸性条件下,二氧化锰与碘化钾反应可生成碘单质,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MnO2+2I-+4H+===Mn2++I2+2H2O。(4)根据以上实验分析,KI和酸性KMnO4溶液反应过程中,所得产物成分与试剂的相对用量(滴加顺序)、溶液酸性强弱有关。
答案:(1)I2
(2)①溶液分层,下层液体无色 ②MnO2 ③取少量“紫色清液”于试管中,逐滴加入Na2SO3溶液,振荡,溶液紫色消失变成棕黄色时,滴加淀粉溶液,溶液变蓝,说明存在IO ④2MnO+I-+2H+===2MnO2↓+IO+H2O
(3)MnO2+2I-+4H+===Mn2++I2+2H2O
(4)试剂的相对用量(滴加顺序)、溶液酸性强弱(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测试)-2024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解析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主观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届人教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单元测试含答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届新教材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化学反应原理测试题含答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